|
说实话,起初M21令我感兴趣的点是它的体积重量和续航还比较理想,至于声音素质,我更好奇飞傲的调音成熟度,上手后的手感和做工的确都非常不错,尤其磨砂质感的后壳,好想摸着入睡(doge)。还有CPU,在两千价位竟用了骁龙680,要知道别家很多更高价位还在用660或者单片机,所以在应对流媒体的流畅度这块是没问题的。功耗发热控制也挺好,如果听歌的时间较为碎片化,完全不用关机,待机一天也耗不太多电量。
说回音质方面,飞傲很少会在声音上体现出过于明显的差异化,传承并稳中求进算是它的特点。两千块钱在其它方面足够好的情况下依然给了4片43198,要知道之前有人把这配置卖到五千多。飞傲的推力方面一般无需担心,所以这次尝试用它来搭配大法的MV1,相对塞子稍微上点强度。MV1有着较明显的大法风格,中低频的深度和厚度都有优势,高频上的亮度和细节并不是强项,听流行的氛围感不错。MV1很好推,这是它的另个优点,用便携就能出好声,声音特点基本都能展现出来,即便上台也并不会给你判若两机的感觉。然后用M21和手上的RU9对比了下,搭配M21时三频的线条感更清晰凌厉,声音风格偏向中正直白,动态不错,能量释放的爆发感更强,相对适合听一些节奏明快的曲目,缺点是听感缺少点顺滑纯净。而搭配RU9时,三频的密度更均衡,听感更为温醇顺滑,氛围宽松弹性好,不过拨弦和打击乐器能量感没M21强,听些流行人声更有味道。
听过一些多片43198/131并联的尾巴或者播放器,感觉这个方案的上限虽没有9038或者4499高,但对调音功力的要求不比它们低,有的为了一耳朵能抓住听友,会把三频素质和动态做的过于凸显起来,容易导致变得不耐听,可能在便携的板上空间里很难做到面面兼顾,所以倒不如稍做点取舍好好打磨下听感,譬如就像这方面做的还不错的SR35,素质可能还打不过个别多并43131的尾巴,但调音听起来确实很舒服,不会有刺激或者毛躁感,可能这就是国砖需要学习并超越的地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