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9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6万人头测试仪怼一下云评测耳机,顺带说说平板单元的利润以及个人对国内市场期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7 20: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亚太地区






写这篇文章完全是我把我想到的随便写出来的,没有整理下,大家将就看,欢迎帮我指正转载.去年的时候我就发过照片里的两个单元,大家可以搜索下我发的帖子,并不是网上找的图。文字有点多,对于小白,或者不了解平板的朋友有点点帮助。有可能会得罪很多人,那我只能说声抱歉了。








先交代下人物:

我本人的话没多少可以介绍的,无非做了十来年的DIY耳机了,因为爱好认识了一些厂家等等技术人员,时间久了难免知道点所谓的内幕


这里提供测试器材的厂家是国内一家不知名的小厂,主要做咪头,其次代工平板单元,以及一些其他电声电子器材,做了好多年了




起因:


是因为我被朋友强行安利了几个所谓知名达人或者说知名评测师的云评测视频以及直播,看完他们只是觉得好笑,其次又有些气愤.很多时候都是在误导烧友。


朋友的厂子做一款喇叭测试了接近两年了,去年入了这款人头麦,据说价格26万,这个应该说是世界上比较顶级的测试仪器了。




一般云评测主要的就是外观,曲线图,瀑布图,以及耳机用人头播放歌曲给大家听,在一个就是评测人员个人总结下听感之类的。其实这些一点都不准确,甚至误导的成分居多,我这里会给大家一种更为准确的测试方法。后面会写出来。




首先说下曲线图瀑布图:曲线图只是声音大概走向,哪怕是曲线图有一些偏,也不能说他就是不好,而且哪怕是十几块钱的动圈入耳曲线图也不是很难看,这里要说下裸测动圈曲线图很多都是很相近的,其他的更主要的数据就看不到了,比如素质,声场大小密度纵深,量的大小等等等等
在我个人看来,只要单元素质,声音裸听不偏颇不糊,曲线图完全可以调出来,就跟妹子化妆一样。。
而且就拿这个人头来测试精准度一般也是指看20K以内的,虽然仪器能到很高,一般到50,但是没卵用。至于以前有说大奥能延伸到70,那种必须用专业测高频的去测试才准确,曲线图很“随意”的,比如你脑袋大跟脑袋小的人带上去听感就不一样,因为耳机棉距离变化曲线就会变化。不要以为很小,耳机棉缩短升高,甚至有孔区别都很大很大!我还看到评测人员吧耳机棉装反了,佩戴头没带好跟大家侃侃而谈.这不扯犊子么!所以当你看某些人说用曲线图说这个耳机好坏的时候大可以笑笑。



再者是瀑布图.大家看瀑布图多数都看残响,声音过度其实跟曲线是一样,无论那种发声体系都存在残响无非大小而已,尤其是尺寸大的单元残响更容易看到,但是数据调节的隐藏了,其实失真就是残响影响的一种,就像很多耳机说提高正常音量三倍能听到残响一样。当然瀑布图是有一定依据的但是影响并不大,其实很多拿这两个数据说事的厂家多数都会做的很好看,大家也看不出啥来。


至于用人头麦进行云试听,其实就是一个笑话,从耳机出来的声音经过流媒体在到器材,音染等等太多了,哪怕用这个26的万的人头录音.然后在回放听也是有区别的!简单的说如果你用一个40块的听云评测一台4000的,这台四千的等于40的甚至不如,但是你用4000的听云评测40的,你会感觉,哎这个性价比蛮高的。这也是我最鄙视的其中之一,而且很多评测用的只是普通电容麦克风做的。。本身麦克风自身曲线就有些偏的,具体的大家可以网上百度下,哪款用什么麦之类的。


至于个人听感的话,器材不同喜好不同,你跟我说有什么用?我在听现场交响,我给你打开手机语音发你能一样么?说实话我个人认为,大家在论坛群里单纯交流听感你有这个器材,你说出你器材用哪些再说一些个人听感给大家做参考大家讨论,大家都是摆正自己态度去跟大家沟通挺正常的,但是云试听则给我的感觉是误导别人,用本身就不正规,不专业 的东西跟态度去给别人灌输一种错觉,就好比地域黑一样,就像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在耍流氓。。。


那么想怎么准确的去“云试听”呢,有一款软件叫equalizer APO  简单的说他能把你现在的耳机曲线图模拟成导入的耳机曲线图,比如说你现在手头有HD600,想听听HD650的声音,完全可以试试那个软件,在相同播放器才下,同一个品牌下隔代产品模拟出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比某些云忽悠准确的多的多的多。




好的 上面是关于评测的一些事情。再者我说下有关于平板耳机声音跟利润这些潜在水下的。说这些其实是想让大家更理性的去看待价格跟声音以及创新这块。也更希望那些赚到钱的,能拿出一部钱去做下研发,而不是赚一波跑路。


我这里某做代工耳机的朋友告诉我,市面上一款售价2500左右的平板耳机成本加营销总共不到900元。只要稍微有点点量就可以而且包含外壳,外包装耳机棉组装这些。当然这个价格在所有耳机成本价中算比较高的。相比之下比其他动圈等等要高很多。
也许大家最好奇的是单元的成本,其实这些非常便宜,无非公模+公膜, 大家可以看看很多这个价位的耳机拆解图看单元前后面板构造大同小异,其实都是工模,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再者是膜片,其实膜片真的很便宜,一个膜片厚度为7微米的入耳动圈批量成本价几毛。目前就拿我认识的KZ供应商之一,他告诉我用的很多动圈振膜都是日本进口,价格十分便宜,而且挺薄的,平板膜大,工艺更复杂,我这里说的是工模加工的膜片很便宜的。


我这里要说下啊,薄不一定是好7微米的开始就能提供良好的听感,但是后期声音变化不如15  20微米的好,或者说耐听。
  作为平板来说薄的振膜薄的后期如果没有特殊技术做起来难,后期声音保持更难,因为公膜一些薄的膜片后期会受温度等等工艺影响,比如冬天紧绷,甚至开裂,夏天疲软,尤其是听时间长了以后整体就像老人的皮肤松垮,线路振膜分离,崩断都是很正常。再者就说下,所谓的纳米次级纳米振膜或者亚纳米之类的,只是膜片厚度,并不包括膜片在加上线路的整体厚度。还有线路等等工艺等等区别。


大多数厂家都选择比较厚的膜片做这个平板,厂家技术曾经这样告诉我,国内小众品牌做耳机研发一款产品,投入时间超过俩月,花钱超过两三万的很少很少,当时我严重不相信,他告诉我“外壳这块无非抄抄改改画个图做个几千块的模具费,入耳的话工模更便宜,私模稍微贵点模具费多,单元这块压根没研发费用,都是找到厂子直接跟他们说起订量,声音走向,然后谈价格一对多少钱,所谓声音研发都是厂家在工模上做一个细微调整,完全没有技术含量,因为现在国内厂家要不然没有技术,要么就是技术专利其实在外国人手里攥着,代工的根本不会给你用”但是啊,这里有但是, 虽然这样的品牌占了市场的绝大多数,甚至可以说95%但是依然还有一些在努力自主开发的,有黑科技的,比如我开始说的这家厂子振膜是委托别人厂家单独生产的,而且做了很多不同的厚度在测试,单元就目前来说低音下潜已经超过太多太多耳机,甚至前几不为过。而且现在还在做细微改版,已经接近两年了,没有盈利的去做这个。


  其实做一个平板单元真的很简单,你去网上找一个平板耳机工模,或者干脆自己设计一个,然后去网上买磁铁,在找做软性电路板的给你打印个电路,就是类似薄膜键盘那种线路,你甚至可以买个导电银胶笔自己画个。。然后夹起来接线,至于声音呵呵哒了。


  这里告诉大家下,某些所谓高端产品的小众品牌的真没必要去买。或者你等网上拆解看下模具就知道大概了,还不如买大品牌的或者DIY的,首先是这个钱要花的值,其次就是最主要的是否用心了!说实话,等你真的了解了一些行业后,你会发现真的对国内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就比如现在的森海,利润一大半都投入在广告上了,真是有点吃老本。就好比为什么大厂不做平头了国内还在做,国产所谓平板入耳用的却是十几年前的技术,有些事不只是商家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一些买家给了他们机会,把钱送给了一些XX厉害的。我宁愿国内KZ类似的厂家多点,最起码KZ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售价,让更多人听到买到更有性价比的东西,虽然声音就那么回事呵呵。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2
发表于 2018-6-7 20: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平板高频实际上能不能做好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21: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erogee 发表于 2018-6-7 20:37
平板高频实际上能不能做好一点

平板的高频 整体是过度好,毛刺少。但是高频的好坏这个要看个人喜欢那些点了,比如有人感觉钢琴,提琴丝滑靠谱,女声反而差点,等等 这个是一个整体的, 要看厂家整体的调教,声场的控制这块, 当然只要你不是跟动铁对比高频就好了, 动铁的高频棱角太过,细节多但是突兀,适合监听不适合聆听。 这个真分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8-6-7 22: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zqyfp 发表于 2018-6-7 21:32
平板的高频 整体是过度好,毛刺少。但是高频的好坏这个要看个人喜欢那些点了,比如有人感觉钢琴,提琴丝 ...

平板也就听过1266 LCD不知什么型号,低频震撼的离谱,高频 中高频暗哑
蹭过体验最差的一次,某国产品牌胆机推1266,高频刺耳,中高频暗淡,难听得想吐
平板高频是不是这么难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6-7 22: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点赞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22: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erogee 发表于 2018-6-7 22:18
平板也就听过1266 LCD不知什么型号,低频震撼的离谱,高频 中高频暗哑
蹭过体验最差的一次,某国产品牌 ...

并不是, 这个东西牵扯到物理极限跟厂家技术,举个最简单明了的,动圈后面磁铁大,前面球饼凸出越大高频越好, 但是磁铁的占有比例比平板多很多,我这里不是跟您抬杠,多数人的音感问题, 比如你去听现场拉小提琴, 然后在听耳机 确定自己音感,目前来说高频多数烧友追求的不是量是质,就是不凸出但是延伸远。再者也是平板本身一些问题,牵扯的就比较多了。很多人调音都是找好调的那个点,就大尺寸单元低频细节, 高频调出来,重量会非常重,又或者轻便但是非常难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6-7 23: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zqyfp 发表于 2018-6-7 22:44
并不是, 这个东西牵扯到物理极限跟厂家技术,举个最简单明了的,动圈后面磁铁大,前面球饼凸出越大高频 ...

现在的动圈耳机中高频 高频做好的很少,几乎都在中高频在频响上来个大凹陷,比中高频凸出的舒尔940还难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6-7 23: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
楼主说的挺有道理,现在音乐器材方面,忽悠的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00: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erogee 发表于 2018-6-7 23:09
现在的动圈耳机中高频 高频做好的很少,几乎都在中高频在频响上来个大凹陷,比中高频凸出的舒尔940还难听 ...

这个问题,我只能给你解释一部分,我也不是完全了解,我就把知道的跟大家说下,因为动圈不仅仅是造型,这个问题牵扯的比较多,如果有不对的希望大家指出来,高频的话其实,可以先看下入耳动圈,几乎都是为了突出高频,把球饼做的很大很突出,低频边缘的话就少,因为入耳能量损失少,所以不会有低频欠缺的感觉,而且声场调节方向小,不像头戴很多都是依靠低频回弹之类的营造一个虚拟大声场,比如感觉有量但是没多少细节,类似哄头那种,或者用歌德耳机棉也是感觉声场大,但是没力了,如果按照入耳的来做是肯定不行的,再者高频高,磁铁就大,回弹就迅速,下潜就差,下潜就是低频的延伸,这个大家都知道吧,所以多数时候都选择牺牲一些高频,去换来低频扩大声场,至于中频就是跟低频的选择上了,他们都是喇叭边缘那块,要看整体的纹路等等,但是就目前来说,毕竟听中心的少,中频动圈很多都凹属于比较正常的。改善方法可以试试做个阻尼圆圈贴到单元外围边缘,调整密度跟粗细,需要很耐心,而且纹路不同不一定是前面。大概就是一个取舍问题,其实动圈可以说已经属于成熟过头的,现在的都是跟换个材质等等做音染,目前来说创新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6-8 08: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zqyfp 发表于 2018-6-8 00:03
这个问题,我只能给你解释一部分,我也不是完全了解,我就把知道的跟大家说下,因为动圈不仅仅是造型,这 ...

原来如此
也就是说要做出240df那种高低频两边不多,中频中高频稳而且顺滑的声音也不是难度?真正的难度是厂家的脑残跟风做声的思维能不能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1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erogee 发表于 2018-6-8 08:50
原来如此
也就是说要做出240df那种高低频两边不多,中频中高频稳而且顺滑的声音也不是难度?真正的难度 ...

240DF 我没听过,但是AKG的玩意多数以监听解析这个方向来调音的,所谓监听解析就是低频无所谓细节多少,包括我认识的在CCTV做调音的朋友也说工作室里多数都是AKG的。其实就是一个倾向问题,低频在于动圈来说如果低频丰满 那会遮盖到一些细节,本身就像你说的中频有些凹陷做监听是不太适合的。如果硬说难度,都是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当然我不知道公式,算出球体跟膜片之间的一些尺寸,但是真的做的话就要很长时间的测试这些的.再加上外壳调音等等。还是个人听感问题,我也是喜欢高频 顺滑低频点到为止的那种。其实多数厂家都会针对性优化一点,做到完全平衡,也只是说检测仪器的平衡,每个人听感不同就好比,你记得一个妹子身材好,或者脸漂亮,那个比较大众但是都可以的可能时间久了就忘记了,毕竟后期要找人吹,吹自己优点。
至于你说的脑残跟风,都是利润惹的祸,想做高科技的东西必须有技术跟人员的投入,这个是花费很多的,多数都是在现有的成熟技术上做改良,改良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或者一些厂家干脆就是混,  反正做的东西再差只要有水军,有软文就OK,再不济做情怀之类的,养一帮脑残粉杀熟。举两个牌子,金太极,跟台湾的静电动圈混合耳机,让我给他卖1899当时拿货价不到600...声音差的要死,但是网上水文。。。而且现在国内风气也不行, 原创经常被抄袭,我是万年潜水王,也不上账号, 我记得看到过好几次一些做入耳外壳的被别人抄袭来论坛吐槽的, 刚 做出来的耳机壳卖出去前几个,隔几天发现其他商家卖了。  如果是老烧,以前万能的X宝上多少黑科技的单元,虽然忽悠人的多点,但是起码用心去发展这个行业看了,现在呢,千篇一律大家都不想做不敢做。开店的多但是东西就那么几个,无非大家都选择保守的办法给别人卖抽点提成而已。

我认识的厂家重真的有做的很好的,但是很多耳机都是出口转内销,国人看不起国内品牌,喜欢臆测,没事黑一下,国外的话小众便宜的还喜欢舔没辙, 就好比我认识一位做箱子的老师傅,做了接近二十年了,他告诉我他在山灵工作了好些年,开始山灵是真的不行,但是后来国外订单技术要求高, 山灵就买了机器等等的, 导致后来很多很多国外品牌都在山灵代工,山灵也入股了他们,其实很多国外牛逼牌子都是国内代工,就像山灵代工过劲浪乌托邦.牛人的话更多, 这里做静电的那几位我就不说了, 有一个小哥大学生,在大学里花了几万块钱做的平板跟动圈结合的单元,挂在淘宝可以试听,坛子里也有他发过的帖子,创新真的是有的,但是花费不是一个人能支撑的。他开始联系我帮他做振膜,后续没有消息了。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还在坚持,总之在国内,或者HIFI这个圈子里,还是懂的赚钱的多,懂技术的就算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8-6-8 12: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难怪现在耳机遍地开花却没有能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14: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平板单元的价格我只是说的 一些挺普通的工模价格,至于黑科技的这个不得而知了, 但是整体来说耳机利润是蛮大的, 但是 只能说头戴的利润连入耳的利润的几分之一都不到。其他不能多说了,朋友已经骂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8-6-8 15: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耳机的利润率堪比眼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15: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miracleyang 发表于 2018-6-8 15:33
耳机的利润率堪比眼镜

我这只针对的是一些工模平板说的,当然其他的利润也有,但是如果是真正自己做研发的 利润高是应该的.一个耳机底座支架费用在两三万左右, 不算测试振膜线路定制等等,单单人工时间损耗都要很高了.我这边有厂家在做一厘米的小平板,单独做一对要一个高级技术员一下午,人工费损耗什么的十分大。只是吐槽那些不思进取的。。。如果真的靠谱的 贵点是应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14: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耳机吧的帖子发上去一会就被删除了,真让人心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9-10-3 12: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顶一下说实话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9-10-3 1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楼主明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9-10-25 11: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看LZ说发声的原理很有趣,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9-10-31 1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平板,我只买男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2 14: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