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音频器材跟手机和电脑硬件一样开始流行走跑分路线。
因为耳听为实的话谁也说服不了谁,到最后也只能是口水战。
器材跑分算是玄学界最后一块遮羞布吧。
正当各路牌子为降低失真,降低底噪,提高分离度做应试熬尽脑汁时。
不知哪个奇才宣传说自己产品有1000mW的推力,这下各路厂商就炸了。
玄学界顿时又稍微的热闹了点起来。
因为之后烧友打招呼不再是问你的器材有没有平衡啊,而是你这个机子输出功率多大?
什么,单端输出才60mW(WM1Z),真是战斗力只有5的渣。
看我这机子输出2000mW(平衡)(某X砖),完全把这个塞子推开了(XX动铁)。
嗯,不提输出功率我们还是朋友,某烧友默默低下了头。
只要起风后没有任何厂商会甘心落后,你出1000mw的机子,我就出个2000mW的机子。
在国人无论做什么都要争第一的史情上,6000mW出来了,10000mW的机子有了。
!14000mW!寻找Pro iCAN推不动的耳机! 这是iFi当年的宣传语。
同时保持了耳放的最高输出记录。
两年后又一台新机子BRIO H.A.出现了 ,仍然标榜自己是耳放。
这台耳放官方数据是
18W每声道 @32Ω负载
我们换算一下就是
39W每声道 @16负载
这样输出就是上面Pro iCAN的2.8倍,再次刷新耳放的输出记录。
我们把上面的数据换算成音箱的数据再看看相当于是。
78W每声道 @8负载
156每声道 @4负载
这样看感觉是不是很熟悉。这个参数跟功放一模一样。
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耳放。
如果一个器材数据跟功放一样,外观跟功放一样,内部也跟功放一样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台功放。
那么一个耳机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功率?
搜索了下发现除了几大品牌,比如SONY,铁三角,森海,拜亚,AKG有在说明书上写自家耳机的最大功率外。
好像其他国产品牌以及DIY产品一律没有这个参数,有的甚至连灵敏度都没有。
上淘宝看那些零售的耳机单元也是没有任何参数,好不好全凭卖家的嘴。
果然这行真的是一点都不透明。连最基本的参数都没有。
没办法,只好找做耳机单元的厂里设计单元的制作者要了一款单元的数据。
这个单元是这个厂50mm的耳机旗舰单元,就是用最好的材料制作的一个镇厂型号。
因为这个单元很强,所以制作者设计了3个阻抗版本。就是除了音圈不一样,其他振膜磁铁外壳结构完全一样。
所以这个单元的参数非常具有参考意义,同时也是判断高阻跟低阻耳机声音区别最好依据。
给出的数据如下,是根据音圈线圈自身的数据计算出来,不是通过仪器测量。
阻 抗 32欧 64欧 500欧
音圈材质 铜线 铜线 铜包铝线
灵 敏 度 114dB 113dB 108dB
额定功率 70mW 35mW 8mW
最大功率 125mW 62mW 18mW
最大响度 156dB 149dB 133dB
上面就是一个高性能50mm耳机单元设计方给出来的数据。
我想大家都能看得懂吧。
下面是响度数值代表的意义。
85分贝:汽车穿梭的马路上
95分贝:摩托车启动声音
100分贝:装修电钻的声音
110分贝:卡拉OK、大声播放MP3 的声音
120分贝:飞机起飞时的声音
150分贝:燃放**的声音
PS.
SONY,铁三角,森海,拜亚,AKG这几家标称的最大功率是依据IEC 60268-7这个标准定的。
数据看起来完全不一样。这个标准看不到,所以也不知道是怎么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