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乱如何,我一定要坚持我的随身退烧之路,直到达到目的。 
 
由于可以更换五号电池,外加省心而直接的机械感。 
 
我毫不犹豫的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业余时间PCM-D50 MOD之路 
  
本以为会是一场唯美的的摩机行为, 
最后却渐渐演变成了我与SONY的设计师们的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 ... 
 
   
 
前作参考: 
 
(原创)PCM-M10与Hifiman603的听感对比------我的退烧文,第一部。 
http://erji.net/read.php?tid=1110876 
 
(原创)PCM-D50 MOD III代听感------我的退烧文之二(上) 
http://erji.net/read.php?tid=1277490 
 
(原创)PCM-D1华丽摩改~~一场璨爛之战!----我的退烧文第二部,下 
http://erji.net/read.php?tid=1763767 
 
 
(由于本人参考的资料都是直接来自各外厂原始英文资料,本文中术语的翻译不一定精确,见谅;本人仅是业余爱好者,技术上难免有很多错误或狭隘的认知,请求各位高手不要笑话。) 
 
正文: 
 
前作中我对PCM-D1 MOD做了阐述,其实纯粹是件无心插柳之举。 
 
PCM-D1从回放上来说 
她拥有平衡的三频,以及稳健的数字声底, 
其犹如台机般浩大的声势和壮阔的声场令其独树一帜 
但是完全无心的工业化的电路铺设, 
情感的叙述常显苍白, 
而细微婉转声音渐变交代显得也不足够细腻, 
... ... 
 
 
虽然通过精心的摩改,可以使D1的声音让我满意 
不幸的是 
D1笨拙而低效率的10个文件夹限制,无法完全显示汉字 
过于名贵且过大的体积,过短的续航... 
是如何摩改也无法扭转的 
 
D1并不适合随身退烧~ 
 
那还是选择PCM-D50下手吧! 
 
不少MODer,都曾试图从回放电路层面去打开D50不如D1的迷局。 
较容易被MODer熟知的,是回放电路上两片运放的不同, 
D1使用的是AD8672,而D50使用的是AD8662, 
还有二者耳放部分的电压,D1的更高一些 
 
   
 
尽管大家都很努力 
都可以设法让D50某个单项素质暂时打败原始D1, 
可是 
在D1面前 
D50MOD那孱弱的声势和缺乏控制力的身体总是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于是,无奈的说法就产生了: 
有人说D1是D50无法超越的,毕竟D1上万元的售价摆在那里呢。 
呵呵,那么是不是只要把D50的售价也提高到万元,两者就可以齐头并进了呢  
 
其实很多MODer的方向都错了~ 
 
两者的差距,其实并不在回放部分。 
即使直接把两者的回放电路互换,依然是D1完胜。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了更为深入的D50MOD探索之路 
本来以为 
这会是一场唯美的行为, 
最后却演变成了我与SONY的设计师们的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我心中完美的D50MOD是这样的,她有着D1MOD一样的回放水平。 
却有着D50的一切该有的优点。 
 
所以我的D50MOD之路,分为两步: 
 
1, 
让D50:Approach to D1(以下简称“A1“)达到D1等同的回放水准 
2, 
再在还原为D1水准上的机器 
进行极致华丽的摩改 
而让回放水平,达到可以达到的极致水平。 
从而满足个人退烧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