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魔神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科学界最知名科学试验之一的双缝干涉实验碰上最严谨的盲听测试会怎么样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本帖最后由 魔神Z 于 2021-5-24 11:26 编辑
erjinetac 发表于 2021-5-24 11:09
你搞錯了
正經搞音頻的一直都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你說的實驗已經做了,在文獻回顧,結論是聽不出來

别编了好吗,人家是参考了10几个文献 ,首先人家是认同的人可以感受到20KHZ以上的声音的,只不过是是要了解是通过什么路径方式传达给人的,他对以前的实验者解释(振动 能量 等说法觉得还不具有说服力)所以做了失匹配负波研究


不过可惜未能监测到变化,但是他也说了白噪声的情况下 22K在耳机(或者耳塞)的情况下 ,虽然大脑皮层没有明显变化,他的话题总结是20K以上的感知不是通过大脑皮层产生,但是不排除通过其他的途径,比如神经系统,还有比如说时域变化,因为切除掉了超高频 检测到了时域的改变,这也可能是导致听觉变化的原因,具体是通过哪种途径他还未知,所以后面会继续研究高清音乐是如何影响到听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erjinetac 发表于 2021-5-24 11:26
哈哈哈 請繼續你的表演

请继续你的碰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本帖最后由 魔神Z 于 2021-5-24 12:42 编辑
zasflower1984au 发表于 2021-5-24 11:13
有没有什么数据在支撑测试者觉得比如a听起来比b舒服,然后数据表明a都是在播放削掉20khz以上的歌的?
我 ...

本来这个文章就是针对高清音频为什么可以更好听的研究的延伸,人类是从什么器官感知到的,而且文章中也写了一个重要信息,一般受访者的正确率为5成左右 受过训练的能提高  具体多少没有说 但是没有100%的那种,还要考虑到器材 比如耳机 喇叭,并且还指出对于一些音乐发烧友,他们有能力区别 声音的各种区别

人家从头到尾就没有否认过人能感知到20KHZ以上的信号,甚至是认同这个观点的,才做的这个实验,因为他想了解到底是通过什么路径让人类感知,不过基本可以排除掉 耳膜听到传给大脑的

要我不贴这个完整的原文,还不是就一张图,你们都认为20KHZ一点用都没有,全是骗子

丹拿 真力 劲浪 EVE 亚当 。。。。拜亚 索尼 森海 。。。。。你们可以挨个骂 ,因为他们都毫无意外做了 超宽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looksky 发表于 2021-5-24 12:53
我看你才是绿坛最大的科学家

用魔法打败魔法,用科学打败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zasflower1984au 发表于 2021-5-24 11:13
有没有什么数据在支撑测试者觉得比如a听起来比b舒服,然后数据表明a都是在播放削掉20khz以上的歌的?
我 ...

2014年1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加里兰研究所的科学家的一项新发现表明,将超声波直接作用于脑部特定区域,能增强人们对触觉的分辨能力。这项发现第一次证明了低强度、经颅聚焦超声波能调节人类脑活动,提高觉察能力。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上。
研究人员对处理手部感觉的脑皮层区发送了聚焦超声波。为了刺激中间神经(沿手臂下来通过腕骨通道的一条神经),他们在志愿者手腕放了一个小电极,并用脑电图(EEG)记录其脑部反应。然后在刺激神经之前,瞄准相应脑区开始发送超声波。结果发现,超声波能降低EEG信号,削弱脑波对编码触觉刺激的反应。
研究人员随后进行了两项传统神经学测试:两点辨别和频率辨别。前者检查志愿者能否区分接触皮肤的两个相邻物体是在不同的两个点;后者检测志愿者对一串气流频率的敏感性。实验显示,在辨别靠近物体、连续气流频率的微小差异方面,接受超声波的志愿者的觉察能力明显提高。当研究小组将超声波束从原来位置移动了一厘米时,这种影响消失了。
研究人员认为,聚焦超声波在它瞄准的脑区部位,改变了处理感觉刺激时兴奋与抑制的平衡,这种改变阻止了刺激兴奋的扩展,使得觉知功能增强。这一发现带来了一种调节人脑活动的非入侵式新方法,而且空间分辨率超过现有任何方法。基于相关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认为,超声波的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空间分辨率更高。
超声波为精确掌握神经回路活动提供了技术和理论证明,有助于开发神经退行性紊乱病症的潜在疗法,也为探索正常人脑功能,理解认知、决策与思维带来了强有力的新工具

看到这个这个文件里参考的《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个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本帖最后由 魔神Z 于 2021-5-24 13:26 编辑
fenk 发表于 2021-5-24 13:12
DSD无论过播放软件还是过解码器,基本上都要过数字滤波器,现在直解DSD的不多(直解一般用模拟滤波器,给 ...

根据我了解的,可能不是非常准确,我表达一下 ,就是因为DSD会产生一个高频滤波,这个高频滤波会跟原本录音信号的泛音融合 产生高频失真,只能得滤波 ,但是因为硬件的滤波器没有那么完美,得占用一定的频宽,占用了以后就DSD64的频宽就不够了,就只能刚刚号20KHZ左右,所以后来 256 512 就是把频宽继续拉高,把噪音给推到90KHZ,即使用了滤波缩减了频宽,还依然有保证至少40KHZ可以用,因为钢琴和某些乐器的泛音麦克风录音能到这个频宽,解决了削波的问题


这个实验做是可以做,是否严谨就不好说了,不过我可以试试,因为我没有躯干模拟器去最后测我耳机最后真正的频率是多少,比如我曾经试过 某网页的22KHZ测试,都能清楚听到,但是我把耳机放人头用BK传声器去测的,传声器在16KHZ的时候有突起,所以我听到的不过是16KHZ的一点谐波,数字信号转成模拟信号以后可能会出现其他问题,我没有办法完全排除。所以30KHZ这样的实验我是压根就没有办法做的,因为我没有30KHZ的传声器,我的传声器都是老古董,现在宽频的传声器压根买不起
就算是频宽30KHZ好了,那也远超20KHZ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fenk 发表于 2021-5-24 13:26
首先既然你谈到专业音频圈了,你应该去人家圈子好好问问。到40k以上还能很稳的麦克风最近几年刚有,而且 ...

现在的焦点可是在20KHZ ,20KHZ的问题就还在吵,上不了30KHZ , 10年前肯定是有的,因为那个时候部分钢琴协奏曲之前就有频宽到50KHZ的96K 24BIT音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fenk 发表于 2021-5-24 13:26
首先既然你谈到专业音频圈了,你应该去人家圈子好好问问。到40k以上还能很稳的麦克风最近几年刚有,而且 ...

专业钢琴领域录制,很早都有超过20khz 只能说那种麦克风贵而且功能单一,有的就干脆拿其他的给替代了,这10年 可能是成本或者是都有钱了,所以才开始出现更多的型号和更多人用,当然我们普通人,或者就唱个歌的肯定是用不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fenk 发表于 2021-5-24 13:31
OK,你拿出那些盘看看他们频谱,50k多么……别迷糊了,你说电子乐到50k还信,钢琴基频和泛音的范围都很有 ...

多是不多,全部都是钢琴协奏曲,不多不代表没有,也有可能其他的母带有,但是转CD给压了,我只能说明这50KHZ PCM录音和麦克风 早就有了,说不普及或者少见可以,但是硬要说没有,那就是两码事了

因为现在高清音频也不是很多 我看有的高清也没有到30K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zasflower1984au 发表于 2021-5-24 13:30
不不不,我的意思不是验证超声波对人类有没有影响。用超声波击碎胆结石这个医学上早有使用。

我的意思 ...

其他的我没有仔细看,就光看这个实验引述06年的那个实验,如果我没有看错的情况下,全频音的情况下,脑电部有反应,就是一首歌给你放 ,里面有20KHZ以上的,然后切了20KHZ以上的有不同的脑电波反应但是如果只是切了只让你听20KHZ以上的你压根就听不到 脑电部也没有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本帖最后由 魔神Z 于 2021-5-24 13:41 编辑
fenk 发表于 2021-5-24 13:36
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没看到就爬楼再去看一眼。最好回答带上文献引述。
抛开深蓝和紫色, 那么至少35KHZ是有明显信号输入的,紫色和深蓝我们定义为环境声好了,也就是说至少也有到35K的泛音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本帖最后由 魔神Z 于 2021-5-24 13:49 编辑
fenk 发表于 2021-5-24 13:41
我的问题是高采样的优势,在频宽上是反馈不到我们人耳上的,这个已经被很久了非常久了,你发一万张频谱图 ...

我们好像还没有讨论到采样率的问题,现在只是在纠结这个20KHZ以上的问题

就是有没有20KHZ的录音 20KHZ以上的麦克风 20KHZ以上大厂做的高音单元 20KHZ以上人类到底能不能感知到

因为那个人拿一个上世纪的视频,里面说CD只有12.5KHZ 麦克风没有20KHZ以上频宽的 什么丹拿这样的大厂都不生产超高音 只有一些小厂搞骗术

要讨论呢,我们不妨是把话题是捋一捋,是想具体讨论什么问题,要学术也好,写专栏也罢,但是至少得把主题先搞清楚,等讨论高采样率的时候,我们再找文献来讨论高采样率对听感的体验问题

现在的主题是MP3和CD能不能听出来, 这两个采样率是一样的情况下,高清音频20KHZ以上 是否感知的出来,你要把这个话题给扯开了,我还真的没有办法回答你,因为焦点就不在一个话题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zasflower1984au 发表于 2021-5-24 13:49
我的意思是脑电波有影响不足以证明超声波影响了音乐。所以才需要那个实验啊。

比如你当时在听歌,我用 ...

虽然我们不代表科学,也只是瞎扯,但是我们的话题要一个一个解决问题,首先就是人能不能感知到20KHZ以上,如果大家都觉得OK,我们统一这个看法,如果都觉得人确实对20KHZ以上有反应的,不然你说不能,我说不能,那我们的话题就卡在这里了,不管听的,触感,看的都感觉不到,如果我们再接着来讨论人是否会因为超过20KHZ就好听
现在某些人都不承认20KHZ能感觉到,所以话题我们一个一个讨论,这都没有问题,反正大家都是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zasflower1984au 发表于 2021-5-24 13:49
我的意思是脑电波有影响不足以证明超声波影响了音乐。所以才需要那个实验啊。

比如你当时在听歌,我用 ...

首先要问我能不能证实,其实就跟这个文章一样的道理,不能,这个不能不是人类不可能感知到,而是有些人或者有些情况确实可以感知,但不知道具体什么原因,虽然结果却是是有脑电波变化,但是他们对这个变化的解释我觉得不清楚,我要自己证实,然后这个实验证实了应该不是MMN造成的,实验再往别的方向发展。
我自己倒是可以试试,不过精准度我无法保证,因为我曾经也试过类似的,但是后来发现虽然数字信号发射了22KZ ,我还能听到,但是我后面其实谐波大了,可能并不是我真的听到了22KHZ,要确定模拟端频率是个问题,不然我就张口跟你说我听到了22KHZ,你还要笑话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fenk 发表于 2021-5-24 14:01
拓展频宽目前来看除了要改善20k带内的一些性能以外(很有效),因高采样带来20khz以上的的一些信息,是会 ...

首先我一直的观点是感知 而不是听到,谢谢 ,你不如往前翻我任何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本帖最后由 魔神Z 于 2021-5-24 14:58 编辑
fenk 发表于 2021-5-24 14:01
拓展频宽目前来看除了要改善20k带内的一些性能以外(很有效),因高采样带来20khz以上的的一些信息,是会 ...

硬件富余只是说法之一,不如你来解释下那为什么要做钻石高音 铍高音 启动高音 等 因为如果只是保证一定的硬件富余,那做到21 25KHZ都完全够用,如果一刀切就行了,那么多余的信号还会带来多余的震动,对设备有害无益,根本就不用保留

另外我在补充一点,我认为应该并不是数字信号给硬件留富余,而是硬件限制了数字信号,因为如果32BIT的 那动态几乎可以无限大,而硬件的动态 目前无法无限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fenk 发表于 2021-5-24 14:04
高采样对人耳主观听感到底有什么样的改善,这项研究是写在教科书里的,是很权威的,我就是考察你一个引述 ...

你不如贴出来完整的,或者你说下结论,不用当谜语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fenk 发表于 2021-5-24 14:04
高采样对人耳主观听感到底有什么样的改善,这项研究是写在教科书里的,是很权威的,我就是考察你一个引述 ...

我明确的说不知道,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你可以继续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本帖最后由 魔神Z 于 2021-5-24 14:11 编辑
处理器 发表于 2021-5-24 13:58
很多音频器件都是想办法把响应频宽做的极宽,比如:高端音频牛,10-50Khz衰减0.1db(5-100Khz衰减0.2db) ...

首先我一直的观点是感知 而不是听到,谢谢 ,你不如往前翻我任何的回复,折腾HIFI不就是追求极致的一种过程吗? 保持超宽频能获得更好的听感,那么符合我的观点,我只是想问一下,这个有什么问题?


既然大家都承认超宽频能带来更好的听感,那么存在即是有道理的,不然为什么是发展的方向,如果他不能带来更好的听感,才能说明这个东西只是噱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本帖最后由 魔神Z 于 2021-5-24 14:39 编辑
fenk 发表于 2021-5-24 14:04
高采样对人耳主观听感到底有什么样的改善,这项研究是写在教科书里的,是很权威的,我就是考察你一个引述 ...

你不如告诉我这本权威杂志的说法, 就是高采样 超宽频 是否能带来的更好体验就行了,别的我们就不扯,你说什么我信什么,我也很好奇你的文学素养
能或者不能,就这么简单一个问题,别说是30kHZ还是 40KHZ切 还是随机切 这种你自己都回答不了的问题

我们就简单 明了的回答几个问题
MP3和无损音频有没有区别 高清音频和标准44.1KHZ 16BIT有没有区别

现代录音是不是有20KHZ以上的

钢琴的泛音是否可以到20KHZ以上

麦克风是否有20KHZ的

保留20KHZ以上和20KHZ以上削波有没有声音上的区别

保留超高音信号是否让听感更好了
你说啥我信啥,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25 21: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