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EzioN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铁三角adx5000到货水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9-9-1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音箱般低频跟低频弥漫在整个空间的具体区别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9-9-15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leadam 发表于 2019-9-15 19:12
音箱般低频:低频宏厚有力,扎实且下潜深。

低频弥漫:高音讲泛音,低频的弥漫,我理解是低频的泛音, ...

这些描述确实取决于不同人的理解所以才发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9-15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EzioNao 发表于 2019-9-15 20:25
我觉得mdr z1r的低频是一个面,讲究为音乐创造氛围,不求力量 速度的那种。像大乌 adx5000 hd800s这样的 ...

大乌, 800s, adx的低频区别还是不小的, 应该说依次更容易拖沓, 当然可以发现单元越来越大, 阻抗也越来越高. 单元尺寸是低频大和容易慢的原因, 阻抗高则是厂家为了让低频好控制一些做的补偿. 联系到z1r的阻抗和单元尺寸, 可以想到z1r的低频是很难推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9-9-15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EzioNao 发表于 2019-9-15 23:48
我其实对z1r低频印象不深了,半年前蹭听过几次,记忆最深的就是无论怎么换前端(电磁炉3.5、4.4, 黑砖3. ...

z1r那齿音确实跟驱动没啥关系, 原线调音的锅. 话说focal那个新一体机推z1r居然明显高于常见水准, 或许都是金属单元吧.
adx反正就感觉推得越开跟同样搭配下的800s就越难区分, 风格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9-16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EzioNao 发表于 2019-9-16 00:06
不过整体的三频走向是很相似的,人声稍微有点凸前,我觉得是刚刚好的。800s在高潮时乐器有时会把人声淹没 ...

我一般是对比800和adx, s大概会更糊更少泛音一点, 总体殊途同归, 800系列的人声被过亮高频淹没, 高频较干硬这些就跟adx的软散一样还是耳放有失真的表现, 耳放失真极低之后800也是非常通透流畅. 当然密度还是跟adx有一点差距, 不过居然也挺高, 比起觉得adx更好反而让人更惊奇800的密度也可以到这个程度, 因为adx的密度在新耳机当中反而不是很突出的一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9-16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EzioNao 发表于 2019-9-16 00:34
我没听过800, 倒是听过820。 800s跟820是十分相似的,但是跟adx5000还是有差距,我刚刚说的那些对比都是 ...

800原线不算特别差, 线还是没有耳放重要, 失真超低的耳放到现在其实仍然是非常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9-19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yuiop_9 发表于 2019-9-19 10:14
Z1R潜力巨大,不知大家听过换线版没有?
我换了2.4米DHC PRION4旗舰线之后,三频平衡健康,呈现极高素质与 ...

我也是认为z1r替换掉原线调音后很强但是封闭式耳机 - 特别z1r不是很轻, 耳罩也厚 - 佩戴上的"存在感"一般都比较强, 这个触感, 还有隔音带来的气压变化的氛围感, 给不同的人带来的脑放差异很大, 所以封闭式比较难形成共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9-1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EzioNao 发表于 2019-9-19 10:32
我虽然不是很想这么说,但是可能明天发也是在出之前最后的一波吹了现在听起来跟上单晶银的hd80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9-19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虽然对线的看法不同不过我也是认为adx每个方面都不会比800s差一点的, 而且高频是明显更高的. 但是综合越多其他因素考虑这两只耳机的选择, 越会逐渐陷入沉默... 我大胆猜测这也是很多烧友没有讲出来的心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9-19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adx被原厂平衡线加持还是会不小提升的, 频宽, 速度. 但是会更难推, 更容易难听.

不过听完新的几个碗之后我是认为DLC才是老铁的绝对好东西, 58mm平民版有没有, c'mon. 镀钨嘛从材料本身就很怀疑, 不过dlc毕竟老铁实验了这么久, 镀钨再过两三代再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9-9-19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a2kzzz 发表于 2019-9-19 19:32
早期的dlc其实一眼难尽,声音质感很奇怪,塑料数码的感觉(大概,不太好形容)。。。l5000驱动不好也是这样 ...

音色这种东西说白了其实也不神秘就是材料振动的染色, DLC是塑料底, 类钻涂层, 塑料味来自底, 数码味来自钻石的硬颗粒感 (音响展会上经常出现高频颗粒感爆炸的钻石高音), 振膜控制不好谐振增加, 材料就会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振动, 而不是跟随电流, 染色成分就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9-9-19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sasawang 发表于 2019-9-19 20:13
刚出厉害的不行,各种黑科技,各种硬素质无敌,再配上设计做工都很好,简直就是未来的希望。然后一帮人和老 ...

sa5000用releaf e3dc, 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4 14: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