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44|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些耳机测量数据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30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tom133 于 2017-3-30 11:50 编辑

最近对耳机的测量数据很感兴趣。主要的学习材料就是Innerfidelity网站的测量数据。此外就是同一网站的贴出的对数据的解释。我粗浅学习之后,试着看了一些自己玩儿过或听过的近二十副耳机的数据,还有一些常看到烧友讨论但自己无缘听过的耳机。现在贴一些自己的解读练习,肯定错误不少,抛砖引玉吧。

另外,高总在另一个帖子的讨论中指出,方波图和脉冲图依赖于良好的驱动。所以,我参考的Innerfidelity的测试数据是要折扣的。搭配合适的耳放,这些数据都有可能改善。不过,这家杂志的器材也不至于太烂。所以这些数据还是反映出耳机的一些固有特点,虽然不代表其所有潜力。

参考数据和资料来源:
http://www.innerfidelity.com/headphone-measurements
http://www.innerfidelity.com/headphone-measurements-explained

先说几个测量数据好,声音也不错的耳机做参照。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NADVISOHP50.pdf
第一个是NAD VISO HP50,此耳机有加拿大PSB音箱设计师Paul Barton主持设计,设计理念是达到在好的听音室听好的音箱的效果。技术上依托于加拿大国家音响实验室的优越条件。尽管声音不错,这耳机佩戴不好,限制了市场占有率。从频响上看,这耳机的低频延伸和量感好,中频从500Hz到3.5KHz平缓上升,中频丰满不刺。然后能量较平滑下降至6KHz回升,在8KHz和10KHz有峰值但只比中频去略高,10K以上滚降厉害。所以这耳机高频不亮不刺。30Hz方波图显示中低频过度良好,低频延伸和速度都很好。300Hz方波图显示中频量感好,干净顺滑。此外,高频瞬态反应利落而幅度适中,再次验证高频清晰而不刺。脉冲反应也是快速利落的,很少共振。所以整个声底偏暖但流畅,高频清晰而不刺。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SennheiserHD650.pdf
另一个数据不错的耳机是森海650.经典耐听耳机,就不介绍了。频响图显示中段低频不错但往下延伸不够。中频至3.5KHz较平缓上升,但1至2KHz略有弓形凹陷,我认为这与650的舒缓耐听关系不小(对比乌托邦这类高能冲击型耳机以及HEK这类过于收敛退后的耳机就差别明显,所以这个区域被称为呈现区---本人直翻的)。30Hz方波的弓形走向显示低频滚降且速度一般,但程度都不过份严重。300Hz方波显示中高频相对量感良好,过度自然。此外高频脉冲幅度不错但有共振现象,说明瞬态不算好,解析一般但耐听。对于650, 这也可能解释它的声音速度偏慢,还有蒙蔽感(“veiled”)。但好的耳放能改善脉冲反应,提高650的清晰透明度。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HiFiMANHE6.pdf
第三个声音整体不错的耳机HE6,可以说是男人家影响力最大的产品。本人改装过这个耳机,高频有改善但频响仍然有不满意的地方,再加上解析不如HD800,后来就出手了,但依然是很有好感的耳机。现在看频响图以及300Hz方波可以更好理解玩儿这耳机的乐趣与挑战。首先这耳机的低频是很牛的,从频响图上看出延伸很好,30Hz图也印证这一点,几乎是直线的下降走向表明低频延伸好而且速度相当好。就这一方面而言,HE6和LCD系列耳机类似,都是低频强大。但是,中频有个比较大的缺陷就是2KHz附近有三角塌陷,是比弓形塌陷严重得多的问题。所以HE6 的中频人声比LCD3 这类耳机要差一个档次。3.5KHz以上有下降但一直停在比较高的水平,5KHz和10Khz 的峰值都不低。10KHz以上能量也相当高。高频的紧张感是HE6玩儿家比较注重解决的问题。幸运的是,解决的办法并不特别困难。只要把后罩拿掉或换成反射性小,通气量大的后罩就有效果。300Hz 方波显示高频能量较高但中高频比例偏离不是特别大。第一峰速度很快,但第二峰值的存在会影响解析和成像的精准度。后面也有不少小波幅噪音,说明中频也不是很干净平滑。使用控制力强大的功放很可能改善脉冲反应,这也是正是多数HE6玩家的选择。所以使用功放不仅是解决低灵敏度的问题,也有助于提高瞬态和声音的质量。

有以上耳机做参照,接下来谈一下多款耳机的数据特征。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tts43 发表于 2017-3-30 13:53
这家网站并不是因为设备高级,是因为方法基本正确。以hd800为例,能得到和厂家测量结果都很接近的结果。但 ...

精度包括密封程度都是问题。看到不大左右声道的差异,有些是单元匹配不够好,有些估计是测量不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gebegebe 发表于 2017-3-30 17:14
绿坛有频响帝和方波帝,期待脉冲帝

脉冲帝的产生就难了。需要自己手上有几台高性能耳放驱动,在不同条件下比较汇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fenk 发表于 2017-3-30 17:25
这里有个问题不知楼主想过没有,耳机频响曲线未必是一个EQ,有时候做出的一些调整,是为了解决耳机和耳道, ...

同意。不过我觉得先找到比较理想频响曲线(这个可以扩展,不必局限于少数几个耳机),然后再分析其他听感有问题或者有争议的耳机的数据所反映的问题,这个途径是可以的。数据不能反映所有听感,但据我初步学习的结果,还是能说明很多问题。每个人的听觉系统不一样,数据对每个人的使用程度也不同。这里只是分析大概的走向和特征。我觉得有问题的,对某些烧友恰恰是优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自娱自乐。有愿意交流的就多写写。嘤其鸣兮,求其友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先看一些本人有过或听过的耳机的数据。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SennheiserHD800.pdf
HD800 (改装过的)是我目前的主打耳机。从频响上看,800的中段低频没有650的凸起,因而量感不如650,但30Hz方波图的弓形走向现实800的低频延伸和速度还不错,至少没低于零。1KHz到2KHz的凹陷比650严重,听感上会导致中频薄,线条感和空间感强。6KHz左右能量太强,这是800最大的缺陷,对多数烧友来说,会有尖刺刮耳的感觉。即使加了共振吸音塞的800或800S这个部位的峰值依然很高。10KHz 的峰值也略偏高。14KHz的峰值清晰,说明这个耳机的细节再现能力相当好。300Hz方波图以及针形脉冲图显示反应迅速但幅度过大,和6Hz有关的余震也是存在的。高中频过度相当平滑。虽然800能通过装吸音塞削减一部分6KHz能量,但是该频段整体能量太高。而且这类吸音塞如果针对6K就无法针对10K. 所以10K 的峰值依然存在,声音有尖锐感。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FocalUtopia.pdf
乌托邦的频响图显示低频延伸比较好,300Hz方波显示速度也不错,但不是很优秀。中频段在1到2KHz之间有个凸起,再加上4KHz 的峰值,表明这耳机中频密度很大,声音很逼近耳朵,空间感偏小。然后是6K,10K,还有10K以上的两个高频峰值,虽然峰值不算高,但这些峰值的连绵出现说明单元的余震突出,控制感不够。10K以及10K以上峰值清晰,说明解析很好。但10K以上峰值频率偏高,在多数烧友的高频听觉的边缘或之外。300Hz方波图和脉冲图显示不少余震带来的噪音已经影响到中高频过渡。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HiFiMANHE1000.pdf
HEK一代的频响上,低频延伸和速度优秀,从30Hz 方波图的直线走向也可以得到印证。2K左右弓形凹陷明显,表明这耳机的人声区宽松发软,不刺激。但5K,7K的峰值很高,高频听感不够顺滑。10K和13K的峰值的位置和能量感不错,说明解析很好。300Hz方波和脉冲显示高频速度不错但余震突出。另外中频有他家平板耳机常见的难看的锯齿,音量小时不太影响听感。但如果开到100dB,数据显示多频段失真很严重,听感不佳。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AudezeLCD3Rev2sn2613375circa2012.pdf
LCD3耳机的低频延伸和速度好,量感充分,中频密度好,过度自然,这在频响图和30Hz方波图都有显示。6KHz峰值很低,9K峰值也不高,又有一个离得很近的11K峰值也不高,说明高频较暗。但是13K左右不但没有峰值而且有深谷,这个会影响细节感。300Hz 方波和脉冲图显示单元有中等余震,也会影响听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StaxSR009.pdf
Stax 009的频响低频延伸良好,收得速度也快,300Hz方波图清楚显示这个特征。尽管很多人抱怨009的低频不足,但这个频响特征说明只有耳放匹配好,009的低频会相当好。中频显示有一个1到2Khz之间的隆起,有导致喊叫声的不良趋势。然后是5KHz的高峰会造成中高频过渡区突出,听感可能比较亮。另外的7K峰值虽然不算高,也有发刺的趋势。9K和14KHz的峰值不错,有助于解析力而能量也适中。300Hz方波和脉冲曲线显示高频反应很快但余震明显,会影响听感的流畅程度。本人还没收到009的耳放,看来需要从前级和耳放两方面动脑筋才能搭配好这个耳机。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GradoRS1.pdf
歌德RS1的频响颇富歌德特色。首先是低频滚降厉害,收得也慢,30Hz方波图比前面提高的所有耳机都差,也是印证低频比较差。2Khz的峰值是歌德耳机常见的一个特征,此处突出造成声音的热情贴脸。然后一直持续,造成高原,又加上4.5K,7K,和9K的峰值不断,中高频到高频的能量实在是强,很容易带来疲劳感,这正是我玩儿过RS1i 以及RS1眼睛都出手了的最主要原因。这些峰值都有声音的鲜活感,但同时也会有疲劳感。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300Hz方波显示高频很刺,余震也污染到中高频过渡,总之听感比较容易有燥感,与650 这类耳机形成鲜明对照。从失真测量数据RS1的总体失真程度比较严重。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GradoSR60i.pdf
歌德SR60i的频响与RS1类似的地方很多,显示歌德家族的共性。这里只提一些区别:低频滚降程度似乎比RS1轻一点儿,速度也是偏慢。3.5K之后能量下降明显,5.5K,7K,和9K 的峰值比RS1低了不少,所以听感没有那么燥,比较清透一些。300Hz方波和脉冲图显示高频反应突出,余震也是明显的。与RS1一样,SR60的失真也比较严重。SR60i 是我的入门耳机之一(另一个是铁三角M50),偶尔拿出来直推听听感觉也不错,声音比较亮,但鲜活感还在。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PSBM4U4.pdf
PSB M4U 4是入耳塞子。频响显示低频强大,延伸和速度优秀,在30Hz方波图上的直线走向上表现也很明显。从500到3.5Khz的直线式平滑上升表明中频饱满而有流畅,是个稍暖而不过暖的耳机。3.5Kh后大幅下降至6KHz,然后在8至10K回升并达到10K的峰值。可惜15K峰值衰减过度,不然这耳机的细节会好得多。300Hz方波图显示高频反应稍慢,但高中频过度自然,是个中频密度好的耳机。这个塞子是本人很喜欢的声音,可惜是入耳式,声压很高,久听伤听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okcomputer 发表于 2017-3-31 12:26
“10KHz 的峰值也略偏高。14KHz的峰值清晰,说明这个耳机的细节再现能力相当好。”不知道这个指标是否也能 ...

考虑到实际声波是叠加的,高频细节应该有助于中低频的波形清晰。低频收得快不快,30Hz方波图比较明显,应该说HD800不属于低频收得很快的耳机(比如009)但细节也不少,不过能量感不算强,需要特定的耳放才能把低频细节展示得比较充分。从另一个角度看,800的低频量感低也有助于听感轻松些,适合不喜欢过多低频的烧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yyzzee 发表于 2017-3-31 12:58
为毛我觉得森海MX500比MX985好听,到底是假耳朵还是假耳机

Innerfidelity 上没有这两个耳塞的数据。在网上粗略翻翻,似乎985缺少大多数耳机都有的3.5KHz峰值,所以听感也许比较怪。不好意思,只有看到比较全面的数据才好详细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anhei1222 发表于 2017-3-31 13:59
这个帮顶了,涨点知识了

谢谢支持。共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追忆光辉 发表于 2017-3-31 19:52
不同设备,测试的数值一样吗?我觉得只能看个大概

的确只能看个大概,不过比没有数据的全主观印象好多了。不同设备和测试方法对结果有影响,要根据自己的听感理解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谢谢鼓励。共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tts43 发表于 2017-3-31 19:36
其实哪个hz算高频哪个算低频没有固定说法,也没什么意义,比如在歌唱领域几百hz算高音,在信号领域mhz以下 ...

没有专门去找频段划分的官方定义。我描述的时候借鉴了一个网站的定义,比如高段中频到5.5K。好在峰值都提到了具体的频率,不至于引起误会。至于歌唱家在几百Hz,我觉得那个太局限了。如果不讨论泛音和音色,那大部分的艺术家特色就没法区别了,所以有意义的频率要延伸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phoexi 发表于 2017-3-31 18:54
那位仁兄说的乌托邦峰值在1.1k左右 勉强划分到中频区(中频上限是1280)

不过确实和中频密度没啥大关 ...

参考了一个内容还不错的网站,它把高段中频划到5.5K上限。讨论音乐,当然不能局限于基频,否则音色等东西没法体现了。事实上耳机设计的难度很大就在3.5K以上。中频密度的说法我可能搞错了,但1.5K隆起肯定影响声音的压迫感和远近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landswimmer 发表于 2017-3-31 15:56
大兄弟,频响曲线不是这么看的…首先,你应该把两个耳机的频响曲线左半边尽量对齐,像下图那样:
(图 ...

https://diyaudioheaven.wordpress.com/tutorials/how-to-interpret-graphs/frequency-response/
频段划分参考了以上网站。

低于40,超低频,40-120,低频。120-450,低段中频。450-1.5K, 中频。1.5K-5.5K,高段中频。5.5K-11.5K,高频。11.5K以上,超高频。

我的解读都是参照未补偿的频响曲线。这是前两天一个这里的烧友建议的,本人觉得也比较直接了当,更容易解释。
至于你帖的800S/650比较图,我不是很理解你对齐的标准。看过800/650对比图,明显在中段低音上650的量比800大。不知道是否800S的低音区提高很大甚至超过650。这个需要对800S比较熟悉的烧友判断。
根据您说的第一条,似乎从300Hz方波图就可得知高中频的比例。比如PSB M4U 4的中频明显太高,是个偏暖的耳机。
另两条没有异议,就是太宽泛了。
希望看到您EQ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847681220 发表于 2017-3-31 17:52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BeyerdynamicDT250250.pdf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Be ...

DT150: 频响上看低频延伸很好,量也很大,30Hz方波图也印证了这个特征,不过要是直线走向就说明低频会更自然。中频到3K的走向不错,说明声音比较健康饱满中性,不远不近,密度适中。4K和6K的峰值偏高,而之后到8K的塌陷太严重,说明高频总体量感偏低。但10K以及15K的峰值不错,说明细节再现能力不错。300Hz方波清楚显示高频相对于中频较弱。余震不算大,对细节有影响但不算严重。总体上这个耳机还是不错的,没有特别刺激疲劳的特征。本人还没机会听过。

DT250: 频响上250明显是比较中性略偏亮的耳机,低频延伸和量感不如150,但低频过渡自然,30Hz方波图是很漂亮的直线。中频到4KHz一直平稳过渡,非常中性顺滑。之后下降明显而没有6K峰值。7K略有升高,9K峰值较高,所以高频总体比150高些,但比别的很多耳机不算高。清晰度应该不错。300Hz方波显示高频反应还可以,余震存在但不算突出。

DT100: 总的来说,频响比上面两个耳机要差不少。低频延伸差一些,低频和中频过渡区隆起,声音会有含混感。但低音总体量感还是不错的。中频到3K之间不平滑,听感不算好,会有又空又喊的奇怪感觉。4K到9K有严重盆地下限,说明高频量感不够。10K有不错峰值,但前后缺乏支撑,10K以上没有峰值,影响细节再现。300Hz方波也表明高频较暗,另外的余震也影响到清晰度但一定程度上中和了10K的一些刺感。。

这三个耳机本人都无缘听到,这里就是瞎说说的,欢迎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landswimmer 发表于 2017-3-31 23:05
哎呀,文章我就不看了,但至少它是大大地偏离我们的认知常识这么说吧,我们平时在讨论中频的时候是不是 ...

同意你说的。但不能只看基频。发烧友注重的很多东西都在高频区。
不反对左边对齐。我们要注意的是具体怎么对齐,参照点在哪里。不然每个人所谓对齐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landswimmer 发表于 2017-3-31 23:58
好呗我就再来一图说说我目前的摸索成果,算个参考吧。比较的对象是he6跟lcd3rev2,其中红蓝线是he6,选 ...

图很好,谢谢分享。就是这个划分会造成解释上的不一样。按你的定义,得出的结论是两个耳机中频类似。但很多喜欢LCD3的烧友认为它的中频和人声是上乘的,换句话说,超过HE6。当然也可以采纳上面一位烧友的解释,即中频和4K以上的比例决定了听感。LCD的高频弱,所以中频突出,更暖。所以,频段定义会影响解释,但如果看整体图,又可以得到大致相同的结论。也许,不必拘泥于划分上的差异,仔细看差别和细部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847681220 发表于 2017-4-1 07:13
谢谢,前面两个基本符合我的听感。其实2kΩ的dt100我也没有听过400Ω的新版只听过一耳朵映象不深

谢谢反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本帖最后由 tom133 于 2017-4-1 08:28 编辑

http://www.innerfidelity.com/images/AudezeLCD2Rev2.pdf
那就看着LCD2 修改第二版的图试着分析一下。低频段非常平直,说明下潜和/延伸/量感都超强,30Hz方波图再次印证这个耳机低频的延伸和速度非常之好,是低频爱好者的很好选择。中频到3.5K过渡基本平直(略有起伏,但程度不大),说明中高频能量感不错。3.5K之后持续下降,6K的峰值不高,但9K的峰值太低,说明高频偏暗,至少不怎么亮刺。14K的那个峰值对细节再现有点补偿作用。300Hz方波显示高频中等,余震不大,中高频过渡自然,是听感比较作用舒服的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4 00: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