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原创扫盲贴)原版CD相关名词解释、不同版本音质分析及购买建议
[打印本页]
作者:
yr200671041
时间:
2009-4-12 19:41
标题:
(原创扫盲贴)原版CD相关名词解释、不同版本音质分析及购买建议
几周前因为对
cd
的好奇,就在坛子里收了两个中端的
CD
老机。开始手里只有卖家送的几张盘,但还是对
CD
这种音乐载体
播放形式
和相对手上
ipc
更好的音质十分着迷。随即便开始了淘碟这个耗费时间和金钱的过程,呵呵。
出于音质和收藏性的角度,我淘碟的目标都是原版。因为其实二手原盘比引进版贵不了多少,但整体素质上可是要好不少。在淘碟的过程中
(
主要是网购
)
我发现购买原版
CD
还是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我就把我认为会对像我一样的新手有用的东西写出来。可能这些东西对于老烧全是小儿科了,如果我写的有问题,欢迎大家提出意见。
ps:
我买的主要都是流行
电影
OST
等非古典碟,因为本人古典乐相关知识太少,而且古典原盘一般不便宜,版本更复杂,水更深,我还没烧到那个镜界
。
这个帖子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原版
CD
相关概念解释。
第二部分是同一张专辑原版
引进版
盗版
刻录版的音质比较。
第三部分是网上淘碟的一些相关经验。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正文如下
一,名词解释
1
版本:
原版
引进版
高仿版
盗版
刻录版
(
1
)原版:原版是歌手签约所属唱片公司出版的一系列录音制品。比如,
CELINE DION
签约得是美国
SONY MUSIC
(现在的
Sony BMG
),那么由美国
Sony BMG
录音出版的
CELINE DION
的
CD
就叫做原版。欧美唱片公司出版的音像制品,原版是母公司录制发行,欧美地区压片,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销售。日版是日本分公司用母公司的录音母带在本土压片销售。所以欧美歌手的日版
CD
可以认为有美国原版的品质。
(
2
)引进版:引进版顾名思义就是引进的原版
CD
的版权,是大陆本地唱片公司根据原版母带由本土生产线压制出来的国产
CD
。因为压制设备的相对落后以及复制份数的差别(例如因为对盘片质量有严格要求,原版
CD
每张母带压制
1000
张
CD
,而为了降低成本引进版可能就会用每张母带压制
10000
份
CD
)。再加之一些其他消极因素,使得引进版
CD
不论是包装,做工
还是音质都和原版有所差距。
(
3
)高仿版(盗版):都是没有经过正规的版权引进由地下工厂生产的违法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做工和压片音源好的盗版的音质还是不错的,但是由那些
MP3
音源压制的假无损盗版就可以认为是绝对的垃圾了,而且这种假无损
CD
成扩大趋势发展。
高仿版是参照正版(原版
引进版都叫正版,但一般仿得都是原版)的样式精心仿制,力图在包装盒配件上做到以假乱真的目标,音质也是要拼
rp
,是购买原
版的消费者最大的敌人。
(
4
)刻录版:就是我们音乐爱好者利用各类途径获得的音源用刻录机加可刻录
CD
“自己做的
CD
”。其音质会跟随所用设备的高低有所差别。如果用良好的音源
+
高端刻录机
+
高端盘片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2,
关于原版的进一步解释
(
1
)美版:欧美唱片公司出版的音像制品,原版是母公司录制发行,欧美地区压片,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销售。如图
美版
CD
在盒子上会有明显标记,而且部分
CD
盘面上还带有
FBI ANTI-PIRACY WARNING
的版权保护标志
.
(只是部分有,但有的一定是美版)
(
2
)日版:主要分两种情况
1
)欧美唱片公司日本分公司用母公司的录音母带在本土压片销售。
2
)日本本土唱片公司发行的
CD
如图
(
3
)欧版:欧洲本土唱片公司发行
或
引进的其地区唱片公司的
CD
。(在版权方面和大陆引进版是一个概念,但音质几乎并不比原版差)如图
(
4
)韩版
加拿大版
澳大利亚版:参考欧版,意思一样。
3
打口
眼盘
原盘
压盘
(
1
)打口盘
眼盘:意思接近,直接解释就是对
CD
盘面或是歌本
盒子进行打孔
打口。打口是外国唱片公司处理作废唱片的方法之一
,
还有钻孔及用液体腐蚀
.
作废唱片有商店的滞销货
\
生产的次品等。这类
CD
有的就作为废塑料运往中国,再次销售,可以认为是一种洋垃圾。打口
CD
一般是原版。只要打口
打孔不伤及
CD
本身,音质还是有保障的。相比原盘要便宜不少,但收藏价值略低。如图
我只有歌本和盒子打口(眼)的
CD
,盘身有损坏的即使是能正常播放所有歌曲
我也不买
呵呵。
(
2
)压盘:其实和打口
眼盘也是类似,也是因为对
CD
进行报废处理所产生的东西,因为是利用挤压销毁,盒子往往被压得惨不忍睹,但也会幸存下一些。如图
(
3
)全新未拆:这个概念姑且放在这里吧,一般商家会对某些商品成是“全新未拆”,真正的全新未拆是全塑封包装,撕开后无法恢复,不是那种简单的用个带粘性封口的塑料袋子包装的。但是由于全塑封包装也极其容易伪造(我有亲戚是做正版软件销售的,熟人购买软件后又退货的,如果盘片无损伤,他们就会重新塑封当做新品再次销售,所以我知道这个坐起来很简单)。对于这个我感觉不必强求。
这种带子包装的
CD
可不叫全新未拆!!!
4
日版相关
日本本土歌手的专辑我当然会选择日版,但是即使是欧美歌手的专辑如果有配件齐全的日版我也会首先考虑的,因为我认为日版有着最好的做工和配件,呵呵。如图
(1)
组成
分两类,
1)
本土歌手
例如这张仓木麻衣的《
delicious way
》,全套就包含
CD
盘片
盒子
侧标
歌本
用户回执
歌手相关专辑介绍
(前四样必备)如图
而这张
CELINE DION
的
《
lets talk about love
》,全套包括
CD
盘片
盒子
侧标
英文歌本
日文歌纸(最大的那张)
如图
2
)侧标:这是日版
CD
的特色之一,每一张日版
CD
都会在
CD
盒子与塑封包装之间,
CD
盒子左侧(一般是左侧)夹着一张矩形的纸片,上面写着专辑名称,歌手名,发行公司,发行代号,版权说明,版本说明,价格,专辑简介,出品日期,条形码
~~~~~~
等一系列信息。侧标对于日版
CD
的完整性有着很大意义,因为侧标是放在盒子外面的,难免有所遗失,所以带侧标的日版
CD
要比不带的贵上
5~10
元,适合最求完美的人去买。
如图
1)
见本(
sample
)
非见本;是相对的两个名词,见本就是“样品”,非见本就是“不是样品”(有点绕
呵呵)。见本相当于先行放送,是在正式推出的
CD
之前送到电台,音像店等地试听用,一旦正式
CD
上市,这些
sample
和见本就要被如数收回,不能作为商品出售,不记入唱片销量。但是仍然会通过一些渠道流入中国。
Cd
盒子和盘片都有明显标志。如图。
直接在侧标或是封底粘贴纸
盘片内圈印有
LOANED
和(或)
SAMPLE
标志
有的直接印上“见本品
5
技术性名词
IFPI
:
IFPI
的全称叫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
《国际唱片业协会》
是这个国际版权组织为防止盗版而成立的编码
同过这个编码可以查到版权人的名称、地址,录音制品的名称,制作完成和发行的时间,授权使用的形式,录音制品中作品的名称、排列顺序和时间长度,词曲作者和表演者姓名等
当然盗版的也可以在光盘片基上做出来。
关于
IFPI
大家可以参考坛子里
punkding
的帖子,《用
IFPI
码辨认碟片是否为高仿,你就基本上排除了大半高仿了》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00827&keyword=IFPI
。同时网上也有很多相关文章,我对这个好没有研究的非常透彻,就先不妄下定论了。
6
盒子
这是我这几天刚发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手里大部分原版
CD
的盒子内侧都有“
DISC
”的浮雕
LOGO
,仅有少数盘没有,我问过身边有引进版的朋友,引进版也都这个
LOGO
,所以我推断凡是正版原装盒子必带这个
LOGO
,不带的话说明商家换了盒子,也同时发了一贴询问这个问题,但貌似也有个别情况,即使是正版,也有不带这个
LOGO
的,这个问题我至今还不是很肯定,希望高手解答。如图
7
、电影
动画
OST
版本问题
早在很多年前再看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的时就喜欢上了那首
christina aguilera
的《
reflection
》,于是买了一张欧版的
ost
,可拿回来一听,巨汗
~~~~~~~~~
竟是法国人唱的
~~~~~~~
听着实在别扭。于是才明白像这种存在配音的动画片的
ost
一般会根据发行地区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语言。然后又去找了张韩版的,全部都是原版英文演唱,而且还附加一首汉语版的《
reflection
》。
上面是韩版
下面欧版
曲目也不尽相同
第二部分
音质分析
图中的专辑是艾薇尔的首张大碟
《
let go
》(展翅高飞)
版本(从左至右
从上至下)依次是美版
引进版
高仿版
刻录版
从外观上看引进版和刻录版因为十分好识别
就不再多说了
下面就说下原盘最大的敌人“高仿版”
1
,外观篇
不知道是否是我这张高仿版做工太差,还是仿造的难度过大,既使不与原般对比也很好区分。
下面具体比较下这两个版本的外观
(
主要写的是不同的部分
)
(1)
封底的条形码
左边为仿版,右边为原版。关于条形码的区分我也没有总结出什么规律,不过如此大的区别只要去
CD
出版公司的网站上查查原版图片或是
baidu
一下就能简单识别了。
(
2
)印刷
上边是原版,即使是最小的字也可以看清,下边是仿版,印刷模糊(不是我照相时手抖啊)
(
3
)盘片
左边仿版,右边原版
,
区别明显
左边原版,右边仿版,原版的黑白配色:“很正”
(
4
)歌本
边仿版,右边原版,原版的黑白配色“很正”,仿版偏蓝。
(
5
)
IFPI
仿版
IFPI
是
L424
原版有两个
IFPI
,一个
IFPI L028
,有一个
IFPI 1026
,关于
IFPI
可以参考上面那个帖子,同时我再引用网上找的一段话“
4
、
CD
背面。欧洲原版盘内圈有
SONOPRESS
(为
BMG
压片的厂商,在德国、美国、巴西、墨西哥等地有生产线)标记;美国原版盘内圈有些有
SONOPRESS USA
字样,有些虽然没有,但在片基和内圈部位分别有两组不同的
IFPI
码,内圈部位的
IFPI
码字体很小,如
L238
、
L028
、
L027
、
LB41
等。仿制版一般在片基上有一组
IFPI
码,内圈无
IFPI
码,只有唱片编号。”(
http://www.***/bbs/thread-45368-1-1.html
)
总之,如果仿版的做工都和我这个类似的话,即使没有原版做
AB
,我相信也能明确区分的,看看封底
封面
盘面印刷就行了,仿版做工还是差。(记住原版绝不存在会让你死也看不清的字就行了)
2
,音质分别
听音器材:
松下
92
年
CD s570
(
D99
因为低噪大,影响
AB
就没用)塞子
IE8
应该可以算是中等的一套器材了,耳朵方面本人自认还可以。
坛子里老烧的经验是引进版比原版在随身
CD
上就有不小的可闻差距,上到台机水平,器材越高级,差距越大
。盗版如果是原般抓轨并且刻录设备够好,稍差于原版,比引进般好。如果是
mp3
刻的假无损那只能用垃圾形容。刻录版跟据抓轨音缘
所用软件
盘片
刻录机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音质
。
总之,如果资金充欲的话原般还是王道。(好像是废话
呵呵)
试听曲目
Avril
首张大碟《
let go
》第二首
《
complicated
》
原版
:美版
BMG
出品
引进版:湖南金蜂音像出版社
高仿版:用软件查过频谱,是真无损的
wav
的刻的。
刻录版:只刻这一首。采取四种方式刻了四遍。第一次是原版
CD EAC
抓轨(后文简称刻
1
),第二次是引进版
EAC
抓轨(简称刻
2
)第三次网上下的“真无损”
ape
转
wav
(简称刻
3
),第四次是“真无损”
ape
转
320mp3
,再做成
wav
(模仿那些垃圾盗版碟)(简称刻
4
)。
刻录软件是
burn at once
,盘片普通的
TDK CD-R
,刻录机就是笔记本的
combo~~~
(有点次
呵呵)
结论是(仅就一些基本素质)
原版:信息量最大,录音无底噪,无杂音,细节丰富,三频平衡(尤其是高频区细节好,顺滑,上的去,这和无损与有损的理论区别相一致)
作为标准
给
10
分
引进版:信息量稍差
,无底噪
杂音,高频稍生硬。
低频我的听感是比原版要稍多。人声稍发闷。
8.5
分
高仿版:信息量稍差
,
无底噪
但有稍许杂音,
三频平衡,但人声感觉稍假(具体我也不好说,就是不如原版自然
)
8
分
刻录
1
:整体缩水版的原版听感,
8
分
刻录
2
:整体缩水版的引进版听感
,
7
分,
刻录
3
:素质比刻录
1
略差,我想这个
ape
也因该是由原版(非引进版)抓轨的
,但由于上传者和我的多次处理,对音质产生了影响。而且出现极轻微杂音。
7
分
刻录
4
:细节丢失最严重,在这套设备下,缺点尽显无疑。这个相比
在
ipc
下比较
wav
和
320mp3
的区别更大
5
分
以上就是我的主观听音分析,结论就是:在我的器材水平和流行乐这种体裁下,不同版本的
CD
在信息量,细节丰富度(尤其高频区),录音低噪控制,上有绝对的可闻的差距,但除了刻录
4
那个版本,其他的版本不会有让你觉得难听的感觉(尤其是没有原版做
AB
的前提下,我同时做了几轮盲听测试,对于
7-8.5
分那几个版本并没有全部区分对)。客观上中低端的器材和主观上对音质没有过多要求,选择引进版和刻录版还是比较实惠的选择。尤其是刻录这个东西,看了看论坛高端玩家的帖子,如果用相对较好的
CD
刻录机,加中高端刻录盘,配置好软件,音源用下载到原版的抓轨
wav
(
ape
)还是能取得不错的
效果的。(这个对于我来说有点复杂)
我的主管听音就写到这,下面用频谱分析软件进行客观分析。(所用软件
adobe audition 3.0
)
第一附图是全曲的频谱显示,第二幅图是第
1
分
40
秒的频率分析图。
1
,原版
2
引进版
3
,仿版
4
、
320mp3
刻录版
5
、对比(从左至右
从上至下为原版
引进版
仿版
320
刻录版)
这个理论分析方法借鉴了精华技术贴“
himan
19
”
写的《
CD
版本分析(原创)》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317121&keyword=CD%B0%E6%B1%BE
非常不错。我的听音结论和我的测试以及这位大大的理论分析还是一致的。
第三部分
够买建议
虽着网络的发展,在购物方面我越来越倾向于网购。相比实体店,网购的好处是产品库巨大,只要不是稀世珍品,一般都是可以在淘宝等购物网找到。而且可以对于价格
品相等问题可以方便的货比三家。
另一好处是如果只是没目标的随便翻看,用鼠标,我认为比用手方便多了,呵
呵。
但网购也有不好之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于品相问题的争议。
在近一个月的淘碟过程中,我还没见到一个店提供
cd
读取面的清晰图片,对于整体品相
配件的描述也是不很清楚,就叫你看几个简单的图。
如果没有事先问好,或是对“
xx
新”“稍有磨损”等字眼的理解不一致,很可能遇到纠纷。不过只要不是买家过于吹毛求疵,卖家过于隐瞒事实,大都还是顺利购买的。买二手碟还那么多要求我认为就跟嫌公交车人多,挤的慌一样的无聊。(购买商家声称全新的除外啊)
总之,网购的话别太较真儿就行了,由其是对于专门的商家。找个人的闲置
CD
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同为爱乐人,卖家一般对
CD
用的都很爱惜,也会对品相问题说的很清楚,关键是能认识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很是不错。但相对商家,个人闲置的商品数量少,价格也相对高些。
另外因为从事
CD
买卖的商家一般都有买
x
送
x
或是买满
x
元打折的优惠,所以攒到一定数量再买的话会比较便宜,和身边的同学,朋友合买也是很好的选择。所以尽量凑够足够数量的盘在出手。
因为再大的
CD
商家也会有主要经营的方向,一般分古典、美版专营、日版专营、台
(
港
)
版专营。最好根据自身的需求固定几个卖家,成为老用户还能获得更多的优惠,混熟了老板也会对
CD
品相问题如实告知的。如果能找到在本地有实体店经营的网点就更好了。网络
+
实体店,两手抓,绝对是个好做法。
淘碟,只要记住“货比三家
多多询问
仔细但不苛求”就基本能买到称心如意的
CD
了,希望对
CD
感兴趣的朋友都能找到自己心爱的
CD
。
正文到此就结束了,通过这个
5000+
字的帖子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对于本文涉及的非古典类
CD
,对于
CD
的版本不必苛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就好,原版有他的优势,但引进版
刻录版
甚至是质量好的盗版也是各有可取之处。
我已经把我想到所有有用的东西都写在上面了,帖子里引用了一些坛子里的帖子和回帖,也引用了网上找到的一些资料。不过引用的资料都是经过我自己参考其他资料仔细斟酌后写上的,并不是不加考虑的直接“复制粘贴”。但因为毕竟刚刚接触
CD
,帖子里很可能出现各种错误,希望大家指出,不胜感激。谢谢。
不论你手里的机器是
CD
,
MD
,还是
mp3
,不论你是用着各种定制,还是普通的配机塞子,找到心爱的音乐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充分利用好手里的器材,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听到自己喜欢的声音!!!
(全文完)
yr200671041
2009-4-12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