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上海聚会点评RKV MK2/SFB01K/GS-X/SPL/小澳/007/K1000等高端耳机系统 [打印本页]

作者: guyongsoft    时间: 2009-2-28 23:52
标题: 上海聚会点评RKV MK2/SFB01K/GS-X/SPL/小澳/007/K1000等高端耳机系统
聚会小评RKV MK2/SFB01K/GS-X/SPL/小澳/007/K1000等高端耳机系统

  前段时间参加了上海的聚会,简单说说听后感,在此强调一点的是,电源线和信号线虽然高端,但不保证所有线材搭配都是最适合所听系统,因此对耳机耳放的评价仅具有相对意义,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坛留下这些高端耳机系统的主观听感的记录资料。图片资料参考:http://www.erji.net/read.php?tid=624646



音源  主力音源是转盘ML37+解码ML35
   要我简单概括这套音源的特点:基本还是延续了老马克的特点,整体声音总是保持着纯净、成熟和温情。其声音充满了开阔感、空气感,空间细节极为丰富,低频控制良好,形神兼备。老马克音源的一项特质引人入胜:丝绸般的中性,在整体淡泊的音色中成功的消除了CD介质那种所谓冷、硬、薄“数码声”。
  记得现场sygqy看样子更喜欢Benchmrk DAC1U,认为37+35组合声音说好听的是“柔和”,说不好听的是“糊”,我自己的观点:DAC1粗听惊艳,分析力似乎更高,其实还是还是丢失了部分信息量为代价的(我认为是在中低频段),或者说正确还原了存储于CD介质上的信息量,那么最终回放效果将更接近现场,现场的声音其实是细节多但丝毫不冲,现场是一种柔和的方式来解析这些信息量的。箱子系统下,我只可能更喜欢马克组合的演绎(虽然本人是DAC1用户),始终认为还是在“耐听”前提下再来比较“素质”比较好。
  DAC1除了信息量揭示能力有差距以外,一是声音的鲜活度还比不上ML35,DAC1的气质是冷静透明的,播放任何类型的音乐都能感受到这点;二是ML35低频非常的深沉,充满了力量,但又不过于沉重,而是充满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和冲击力,DAC1相比较而言,更偏重于中上盘,下潜有分析力也还可以,但在底盘的密实度和层次感,缺乏权威感和活生感,总而言之DAC1在整体的平衡度上欠奉。三是音色的自然度,DAC1的声音总感觉有特出某部分的倾向,在耐听度和自然度方面有着差距,当然了,对比更高级的器材,老马克这个组合其实还是有修饰的成分在里面,这个自然度也是校音师刻意为之。




电源和线材
  电源和线材对于高班器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次聚会电源处理主要是两个:叶老FPW800隔离牛和丽特P100再生电源。隔离牛的原理,就是一个隔离变压器,经过1:1的隔离变压器后,原先叠加在市电里的杂波就会被阻挡在变压器的初级,不会耦合到变压器的次级去,从而达到净化电源的目的;所谓再生电源,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一个开关电源,它的工作方式是先将交流的市电降压整流后变成直流电流,然后将直流电流重新组合,形成波形完美之正弦波交流,最后放大至电压等同输入的交流输出。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网友使用的38.5制作的发烧排插,内含6只美国hubbell(禾宝)美标发烧插座。关于发烧插座是否玄学,我自己是这样理解的,高品质插座能保持良好的接触性,能耐长年多次插拔后还能拥有极低的接触电阻,如果接触电阻变高,则容易造成您的器材的瞬态响应速度变慢、杂讯增高等,这个发烧排插据说还用到了进口神奇魔液处理,不知道是不是Edison版主以前提到过的“神油”?
  电源线和信号线的简单介绍:
1。ML No37转盘 Power snake蛇皇 Python-vx(蟒蛇)电源线,在本地烧友家也曾听到过此线,能量供应相当充沛,将其接人系统之后,连对付大段的爆棚音乐也变得轻松而有余裕起来,能将音乐中的感情全面提取并且释放,音乐的背景也变得相当宁静。

2。ML No35解码器 机线

3。007T2/RKV/RP7电源线 Power snake蛇皇 Opperhead(铜头蛇),提供了不错的信息量,乐感流畅生动,中价位的好选择。

4。Bel Canto转盘电源线 银彩SPX-30SI,根据搭配者的意图,给这台声底较厚重的转盘加点妖娆鲜活的元素在里面。其实30SI自己没听过,但是曾经听过售价5XXX的SPX-30 Classic Mk2,留下了高密度、音色华贵,线条感清晰分析力不俗,声音通透的感觉。

5。信号线留下比较深的还是AQ科罗拉多的RCA和XLR,自己就是RCA版本的用户,应当说Colorado在平衡度、两端延伸、分析力、质感和厚度上大幅度抛离了哥伦比亚和美洲虎,比起老旗舰“黑豹”也是全面胜出,这是一种柔顺细腻富有质感的声音!主要优势集中在高频延伸和高频的衔接流畅性、低频的重量感密度感宽松度方面。经常看到烧友评价AQ的低端线材太中庸,味道浓郁两端不够,找机会听听AQ的旗舰吧,适当在电源线和信号线投入,你可能会有惊喜。





SFBLAB SF01K
聚会上首先听到的是这个耳放,听的是K1000。据说这款耳放采用超级负反馈电路,极为适合作为音响的放大电路,作者试图客观而理性而生动地传达音源和唱片的信息。SFBLAB01提出了“双推”的概念(插头不共地)照片上大家可以看到卡农接口,接K1000和经过改造后的E线HD600。另外SF01K带有相位调整开关,这是一个非常帖心的设计。
具体谈谈SF01K的表现,推K1000,感觉声音还是紧了点,没能舒展开来,声像还是较多集中在中间,乐器分离度只是一般水准,总体感觉声音还是偏瘦了些,当然了,喜欢这个声音的人可以说它“骨感美”。用一款耳机放大器来驱动K1000,我始终觉得并非良策,功率,电压摆幅这些一般耳放很难满足,因为K1000这个“耳机”非常特殊,用甲类功放推也有别的问题,毕竟这只高阻低灵敏度的长冲程全频小喇叭和那些15欧、8欧、4欧的箱子有着诸多差异,不是电压电流等指标满足了就能驱动得如何了,还有阻尼系数、频响调整等等因素在里面。双推HD600,声音就好多了,听得出SF01K是一款有着较高分析力并且比较耐听的晶体管耳放,基本能够反映出前端的声音特点,可以听到马克35+37那种别致的韵味,邓丽君的歌曲没有丝毫火气,能够抹平录音的一些缺陷,人声味道淡但非常的平衡真实。要我说SF01K的缺陷,我觉得厚度还不算十分理想,线条感偏向于纤细,这个时候马克前端把SF01K的问题暴露出来了,当然也有可能和电源线有关系。马克的音源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不会薄。我给作者的建议:可以适当针对HD600/650这些主流耳机进行继续的改进,低阻可以参考歌德的耳机Sr325以及RS1。玩箱子的老烧都知道,一款十几万的功放都不可能什么箱子都能推得很好,我想耳放有目的的校音,或许事半功倍,能够兼顾到森海和歌德,已经不简单,全面性和针对性获得统一。


关于双推和单端哪个更好,我自己感觉,sfb01k的双推耳机输出口居然大体表现出了一些平衡系统的声音特质:动态,低频和分析力皆有上乘表现;而单端也有优势,声音的能量感不那么强,相对松弛,层次感更明确,sfb01k这个耳放(单端口)声音要归类,更接近于莱曼类型,不算非常的透明,声音的刻画都带着一种圆润和染色,用在不同的系统下,很难出恶声,我第一耳朵的评价就是这样的!





RKV Mark2 和 Rudistor RP7这台机器售价1700欧元,价格超过了RP7的1400欧元。
附带低阻模块,并且有32欧和64欧两个档位可供选择,比较奇怪的是在面板上你可以看到四个接线柱,看样子可以直接用来驱动箱子,估计也是高灵敏度的小箱子吧,那四只管子功率有限。K1000的随机线改装成香蕉头也可以在上面使用。

关于RKV Mark2 和 Rudistor RP7的对比,大家应该比较关心。如果您想从我这里得知谁胜谁负,那么Sorry,这里不是导购节目,不是“Best Buy”排行榜。自己认为这个价位的耳放,基本素质没有漏洞的情况下,应该侧重风格和声音走向等方面来评价。


RKV Mark2 和 RP7
这台机器售价1700欧元,价格超过了RP7的1400欧元。
附带低阻模块,并且有32欧和64欧两个档位可供选择,比较奇怪的是在面板上你可以看到四个接线柱,看样子可以直接用来驱动箱子,估计也是高灵敏度的小箱子吧,那四只管子功率有限。K1000的随机线改装成香蕉头也可以在上面使用,没试过,不过估计够呛。


关于RKV Mark2 和RP7的对比,大家应该比较关心。如果您想从我这里得知谁胜谁负,那么Sorry,这里不是导购节目,不是“Best Buy”排行榜。自己认为这个价位的耳放,基本素质没有大的漏洞的情况下,应该侧重风格和声音走向等方面来评价。



    首先可以给个总体的判断:如果RP7是唯美,那么RKV Mark2是求真。当然了RKV Mark2那种“求真”是相对于RP7的对声音特有的美化而言的,和一些高级晶体管机的“求真”并不是一个概念。听听你就会明确RKV首先是台胆机,它具备了胆机特征:温暖,整体上是一种带着软调的声音,听不到普通石机那种有棱有角的铿锵有力的“硬”,每一个音符的发声方式都是圆润饱满的。低频表现也是体现了胆机的特征:速度适中,不管它再如何有力度,下潜到底时也能获得一定蓬松感和弹性,并不是那种一锤子砸烂地板般的生硬,有烧友发表过精彩的比喻“下盘如同铺了一层厚厚的羊绒地毯”。其次RKV MK2是一台HIFI性十分出色的放大器:1、声音的厚度非常好,厚得让结像变得立体,边缘有阴影感;2、声场横宽高比例把握得比较准确,3、卓越的层次感——一张新年音乐会(大小斯特劳斯作品集)唱片,让人惊讶所有乐器和声部之间相互有了呼应,这是一种有机、互动的关系,以至于让我惊讶原来这个唱片舞台场景原来可以是这样!不,或许原本就是这样,只是RKV Mark2把它表现出来罢了;4、优秀的动态表现,RKV的动态范围是明显超过RP7的,这点区别在播放新年的音乐会时被展露无遗,在此简单谈谈RKV、RP7、8PR三者的动态演绎方式。论动态能力大小排列是RKV>8PR略>RP7,RKV的动态表达方式是一种纵横捭阖下的“沉稳”,或者说更让人留下深刻的是大动态的控制力,那份特有的稳重感是8PR所没有的,原因我想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声音的重量感,一个是对微动态的细致入微的刻画能力。RP7的动态单独来说其实也是不错的,三强中垫底的原因:RP7这台机器的校声理念所强调的(或者说“卖点”)是丝绸般的顺滑和质感,是Rudi那种特有的毒人音色。其动态表现则是为了表现这种意大利美声理念而服务,为这样一种格调而烘托,所以RP7的动态表现是打上了“文气”、“文雅”的烙印。


  RP7听大动态大编制不敌RKV MK2是不会有疑问的,论整体综合素质,从容大气、密度感重量感十足的RKV MK2是占据上风的。但是听人声、弦乐小品就两说了,RKV给人总的感觉是一种把架势拉足、严肃工整一本正经的声音,虽然声底仍然是一种醇厚的胆机声,但是中高频却没有RP7那种特有的灵动飘逸和蓬松感,可以说RKV的声音是“非感性”的。RKV MK2的中高频中规中矩,圆润不乏分析力,而RP7有着一种特有的韵味,有烧友形容这种染色为“果木味”,还是很贴切的。虽然我凭发烧经验感觉这个染色更多是因为硬件问题造成的(有可能是某种噪音) 幸好这个噪音源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声音的通透和良好的瞬态表现。RP7最最毒人是丝绸般的滑润和浮凸华丽光彩照人的细腻质感,同时厚得有线条感又不失松弛,不是一味傻松傻厚,而是厚得有韧劲厚得不失力度,透明度和厚度能够匹配起来——要做到这个境界那可绝对不容易。总而言之,如果RKV是德国式的“方正”,那么RP7就是意大利式的“妖娆”。写到这里我想烧友应该明白不同的审美情操听音类型,就决定了两款高端耳放的用户群了,我们喜欢RKV的大动态爆棚、富于力度的真实自然的同时,也不要忽略RP7那种饱满精致细密光泽水润的意大利式美声。不同的烧友我想面对RKV和RP7,如果有“不爽”的地方那么不外乎:RKV时间听长了,对动态审美疲劳之后,或许总感觉RKV的音色还不那么撩人,欠缺贵气。。。RP7那种带着明显格调的声音听长了会不会腻味?


如果按照HIFI素质给三者排名的话:RKV mk2>8PR>RP7



  关于耳机放大器如何进行选购这个问题,我是如下认为的:第一次AB两款机器,听者更容易抓住两款机器的优点(或者说特点),所以会惊艳;第二次听下去,我们会仔细品味两款机器的异同,有可能进行自己的思考;如果两款机器在不同场合下多次听过,或许更能发现器材的缺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精彩的听感都是第一次听后所写,并且把特点基本都写出来了;为什么很多器材买时很满意,到家里感觉也就那么回事,难道只是商家暗中“加料”那么简单?(高级电源处理器,信号线,高端音源) 那么具体到耳机放大器选购,我们到底如何来着手?我认为还是不应该超过3次试听!其实选器材就好比选女朋友,只要你欣赏她优点的同时她的缺点在你看来并不是大问题可以忽略的情况下,那么你大可以轻松愉悦的拍拖下去,一个有一定听音经验的烧友,听三次应该能够心中有数了。


  关于RKV搭配耳机的情况
  AKG K701,第一次听到了称得上“全面”的K701,以前听过很多放大器,SOLO,MF V3,AM001C等等,都是一种唯美的腔调,听听女声和弦乐似乎就是K701的唯一归宿,RKV是第一个让K701韧劲十足的耳放!保持了k701致密中频的同时,两端延伸的范围和分析力,动态均有明显改善,厚度上来了但是保持了良好的宽松感,作孽啊,代价是1700欧!性价比低于推880的A1,有RKV的情况下买701还差不多,倒过来买实在不推荐了。


  森海HD650和HD600,在RKV下个人更喜欢600一些,因为更平衡!HD650的频谱分布给人感觉更偏中低频一些,中下盘能量感较多,在8PR下,650也是这个问题,看来650这个耳机不如600平衡没什么好争论的了。600耳机在很多放大器要用卡线来增加凝聚力和中频厚度和质感,不过RKV下已经不需要这样做了。


  森海HD540G 600欧,540G6在RKV mk2下,是一种难以名状的轻灵飘逸,无论是交响乐还是独唱女声,对声音处理的方式都是那种蓬松感和极度自然,这个特点那么吸引人以至于厚度上的缺憾都变得不重要。 它不追求结像的致密度和能量感冲击力,而RKV mk2又恰恰给了它必要的动态表现和两端控制力,和rp7下面540G6那种极其丰富的暗部细节,完全是两种演绎方式,同样令人难以割舍。听这个540G,可以领略到当年森海的校声理念,她没有600的那种工整和庄严,没有650的醇厚和瞬态反应,缺比K501要顺滑和耐听,低频的质感和下潜深度却把k501远远甩开。






  关于GS-X和SPL耳放以及007、小奥系统的试听  

GS-X这个放大器,真正的全平衡的设计,并非那种不彻底的单端方式实现的平衡输出,此机名头极其响亮,如雷贯耳。实际听下来,发挥得一般,一种典型的晶体管声音,动态、瞬态反应和两端延伸都出来了,厚度有所欠缺,声音比较直白。机器还是当天聚会运到店里的,由此判断还是调教不到位所致,线材需要调整,包括垫材和避震也不能太差,我尤其反对这种聚会时把机器叠放在一起,象石英玻璃,金属介面上最好不要放器材,出来的声音很比较差的。GS-X电源分离式设计,预示着电源处理和避震很有可能有着苛刻的要求,把对路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加味道进去,并且最好能用电源处理器。

   SPL是德国的专业器材,也是聚会到一半时,运到店里火线加盟,面板上功能眼花缭乱,相位和声道都可以进行详细的设置,这种模拟化的指针让我联想到麦景图。这款机器怎么说呢,没太大特点,也没明显的缺陷,声场不大但很工整,频响分布均匀,总体上还是那种德国监听器材的风格。推650/600/701不敌RKV以及rp7,但推DF880是个亮点,声音不再瘦了,中频不薄,泛音丰富,有水分了。搞笑,发现只有德国的放大器(比如A1)才能治得了拜亚的耳机,当然RP7也可以是一种路子,但SPL和A1更让我吃惊,因为本身并不是突出厚度的放大器,推dt880会最后是这个样子。

   STAX 007系统是第N次听了,总体评价还是那种软调的高分析力,聚会上居然有三幅007,瞠目结舌!有趣的不是和HE60+HEV70系统的对比,而是对比老版、新版、新新版声音有何不同之处。新新版是黑色耳罩版本,两款棕色耳罩其实有新旧之分,007RT 2电位器不变,新版和新新版音量明显更大些,听起来细节更多、动态更大,老版音量要明显小,听感自然也不如新版和新新版,三个版本素质上的差距不敢妄下判断,这些差别恐怕真的是因为声压的明显所致,那么实际上也只有两个版本了,黑色版也可以归结为新版之列。由此看来耳罩是厂商一个重要调音工具,森海或许更擅于此道,650和600的耳罩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关于小澳,用在007R2上,奇怪的是还是那种HEVv下的声音,出乎意料之外,中频听人声有些毒,但是动态和两端比007差不少,总体平衡度和音色特点还是那种典型的“森海声”,在北京访问Winny时,在他试制的静电耳放下试过小澳,声音的饱满程度光泽感非常出色,感觉小澳应该在耳放上下番功夫。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