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啥是模拟味? [打印本页]

作者: Mzz    时间: 2025-10-9 19:26
标题: 啥是模拟味?
可不可以理解为素质不足所造成的糊味,好比视频拍摄中的胶片格式,清晰度无法做到数字格式那样纤毫毕现,但很多大导演依然追求以胶片格式拍摄,这样理解对不对?

作者: Mzz    时间: 2025-10-9 19:30
所以说到底追求的是情怀,并非客观事实上的“好”?
作者: Ianism    时间: 2025-10-9 19:34
就是孩子成绩差但班主任只能跟家长说他聪明。
作者: ssfangyuan1111    时间: 2025-10-9 20:26
非常接近现实的声音,因为我们发出的声音就是连续的
作者: lchair    时间: 2025-10-9 20:32
看来确实不少人对模拟味与数码声分不清。首先模拟声绝不是糊了才叫模拟了!模拟声不等于HUFI。声音更加线性才是模拟声音的开始。而缺乏连贯性的输出声场才是数码声的开始。数码声其实是来自信号源被裂化后导致的。因此数字系统对电源净化处理头号重要!相位噪声越低越容易摆脱音频信号被裂化。音源本身都是从模拟信号开始,为了转存和提取便利由数字体系仓储。当使用播放时就得经过数模换回模拟信号。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被裂化。为了抵抗不被干扰要做很多技术方案,让声音回归模拟状态。听起来像脱裤子放屁吧。但这就是数字系统信号除了与还原的过程。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5-10-9 21:06
不研究,满意与否最重要。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10-9 21:16
一般来说用这种华丽而又各人所理解不同的好声音的词语一律视为枪文就行,还有什么微动态呀这些。他写的不是让你简单明白,重点就是让你觉想象的各种各样的好,让你自己理解。
作者: dai515    时间: 2025-10-9 21:18
那些说数码味的,其实99.9%都在听数码系统。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5-10-9 21:29
有一个办法是去听听lp或磁带,听上一段时间再转回来听数字。如果连贯性差别不大就行了。。。。最早我听的数字是破碎的。。。。
作者: 三千院风    时间: 2025-10-9 21:31
好的模拟声是细节非常多而真实的、趋近于乐器或物体发出的饱满真实的声音,绝对不是暖糊,听过高级的磁带或者是黑胶系统就知道了。使用数字系统的各位没有必要听到模拟声就觉得嗤之以鼻,解码器这一步做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数模转换,终究是要让数字信号发出趋近于模拟的声音。

当然现在许多数字转模拟的黑胶或者是磁带不在讨论之列~
作者: 繁征博引    时间: 2025-10-9 21:32
声音起码充实密度高,细节也多,像真度高是模拟味的起点
作者: VEGA57    时间: 2025-10-9 21:34
自然且高素质高透明度、立体、饱满干净又有大动态的声音。相比数码味更接近真实的声音
作者: VEGA57    时间: 2025-10-9 21:35
dai515 发表于 2025-10-9 21:18
那些说数码味的,其实99.9%都在听数码系统。

模拟系统也用不着模拟味来形容啊
作者: 留香小筑    时间: 2025-10-9 21:35
我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还是宁愿同意4楼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10-9 21:36
dai515 发表于 2025-10-9 21:18
那些说数码味的,其实99.9%都在听数码系统。

即使是在这个论坛里,数码系统本来就占了90%,无论CD也好,数播,流媒体等等都是由数字解码成模拟的。感觉在这个年代还说什么模拟味还有意思吗?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5-10-9 21:53
在没有数字化的时代录音都是靠模拟的,60年代的模拟录音有些可以好到放在现在都是顶级的存在。黑胶从来都比Cd好,谁听过谁知道。母带机更不用多说了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5-10-9 21:56
true-blue 发表于 2025-10-9 21:36
即使是在这个论坛里,数码系统本来就占了90%,无论CD也好,数播,流媒体等等都是由数字解码成模拟的。感 ...

大烧很多在玩黑胶,那胶佬们是不如我们吗,他们很多都是从数播或Cd转玩黑胶的呀。
作者: htmslht    时间: 2025-10-9 22:10
老烧给自己上情绪价值的奇妙词汇是这样的

所谓模拟味其实就是柔顺不刺激的声音,有一定厚度,一定程度上会有强音盖住弱音的现象导致听起来糊,做的好一点的可以让这种掩盖变得不那么明显来确保解析分离等素质,但在老烧嘴里只剩下线性连续性非数码音这种伪人语言

所谓数码音严格来讲就是做的不好的声音,包括但不限于:有解析的前提下声场和分离做的不好+强弱音之间主次关系不明确,导致弱音和强音几乎贴在一起十分混杂,声场平面,强音细节过度凸显;声音衰减时有较为明显的波动感且波动时的强弱音差异过大导致不连贯(也就是颗粒感的由来);如果是负反馈较高的类型,就会出现强音吞弱音的现象,这会抹除一部分发音较弱的细节并凸显发音较强的细节,也就是所谓涂抹感;基音泛音处理不当导致声音发干私人唱歌;其他还有但一时间没能全部记起来

老烧是亚空间生物不懂人类语言,他们说话并不是为了沟通和交流,只能说老烧变成梗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老烧很喜欢劝人反思想必一定是喜欢反思的生物,建议多多反思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10-9 22:12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5-10-9 21:56
大烧很多在玩黑胶,那胶佬们是不如我们吗,他们很多都是从数播或Cd转玩黑胶的呀。

我并没说数码会比模拟好还是不好,重点是现时代绝大部份都是数字音源。

作者: freedrop    时间: 2025-10-9 22:18
我觉得是声音是有密度的 不薄 两端延伸够好 耐听 是一个整体 细听该有的细节都在
作者: 浴皇大帝    时间: 2025-10-9 22:18
金嗓子甲类功放
作者: 蓝色号角    时间: 2025-10-9 22:18
lchair 发表于 2025-10-9 20:32
看来确实不少人对模拟味与数码声分不清。首先模拟声绝不是糊了才叫模拟了!模拟声不等于HUFI。声音更加线性 ...

说的非常好,点赞!

作者: shoutup    时间: 2025-10-9 22:30
B站听黑胶,内录加州宾馆,动态大,声音密度大,好听。以前小时候也是听的黑胶和卡带,但那时的设备没那么好,也对声音的欣赏和见识不多,没什么感觉。
作者: 直达声    时间: 2025-10-9 22:43
黑胶容易形成相对正确的结像,但清晰度和层次揭示力都比较差,不如数字音源。所以要如何释放纯模拟信号的系统,不止供电,包括唱针信号的拾取如何释放层次,rca模拟信号输出也需要释放层次,这样黑胶才能不胶糊味,才能拥有接近数字音源的动态清晰度。日常使用不做主力,数字音源已经实验解决早已超越黑胶载体。数字音源拥挤不堪的节点更多,模拟音源相对较少,上限低,下限高。数字音源做好信号疏通,上限早已超越黑胶,不再纠结了,数字音源是更合适的选择。已经实验验证成功。
作者: sfc1985221    时间: 2025-10-9 23:02
听别人说的再多也没用,不如自己去收一台二手的磁带WALKMAN听听,就知道啥是模拟味了。。。
作者: wkd15jordan    时间: 2025-10-9 23:10
搞毛对立和非此即彼啊,模拟就是模拟,数字就是数字,哪来的什么味,没深入玩过的都闭嘴好吧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10-9 23:23
freedrop 发表于 2025-10-9 22:18
我觉得是声音是有密度的 不薄 两端延伸够好 耐听 是一个整体 细听该有的细节都在

你所说的密度大意是声音的厚度吧?但又有的高手说密度并不代表厚度,然后,又一堆华丽的自我理解的词语。

作者: 興哥哥    时间: 2025-10-9 23:28
以前都能分得清,看了下这评论,又分不清了
作者: ssfangyuan1111    时间: 2025-10-9 23:32
学过数模转换就很好理解了
作者: ssfangyuan1111    时间: 2025-10-9 23:38
wkd15jordan 发表于 2025-10-9 23:10
搞毛对立和非此即彼啊,模拟就是模拟,数字就是数字,哪来的什么味,没深入玩过的都闭嘴好吧

没错,其实就是一个模拟数模拟转换的过程,还原度高不高的问题,哪有什么味,所谓的数码味无非就是还原度不高,信号损失严重,学过数模转换的话,压根不会这么说,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10-9 23:57
在摄影玩家来说,现在还有人认为胶片比数码相机好,但我若先不谈论色彩及什么柔和度这些的,我觉得数码相机会比胶片清晰准确得多。。至于那些谈到艺术色彩什么的,那就说到天亮都没能分出胜负。这本来胶片就是物理上的缺陷,时代不断创新,但也有个人喜好的成份。说黑胶磁带什么的感觉都是差不多一个道理,磁头的档次,与磁带的接触产生模拟声音,这个其实也是会产生较大的失真。。唉!这只是我个人理解,反正有些东西过时了就过时了,抛开其它的因素,并不能说数码就一定不好,模拟也并不是一定是好,也要看档次的。
作者: justicet    时间: 2025-10-9 23:57
说不清的,听一下黑胶系统才能明白。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10-9 23:58
本帖最后由 true-blue 于 2025-10-10 00:08 编辑

这个论坛经常按一下确定没反应,然后再按一下就重叠了,也是过时了。嗯,所以编辑再说别的吧!像我这种层次的人,我肯定不会再去玩黑胶,磁带什么的。我连播放CD都觉得麻烦,一切都以化繁为简的原则去玩。跟随着时代走,你说数码味就数码味吧!量力而行。
作者: freedrop    时间: 2025-10-10 00:09
本帖最后由 freedrop 于 2025-10-10 00:11 编辑
true-blue 发表于 2025-10-9 23:23
你所说的密度大意是声音的厚度吧?但又有的高手说密度并不代表厚度,然后,又一堆华丽的自我理解的词语。 ...

我理解的密度就是声音很实 有重量感 不虚 密度太高也有问题声音会变的有点死
作者: LCD3    时间: 2025-10-10 00:15
true-blue 发表于 2025-10-9 23:57
在摄影玩家来说,现在还有人认为胶片比数码相机好,但我若先不谈论色彩及什么柔和度这些的,我觉得数码相机 ...

看星际穿越和阿凡达的片源就明白数字摄影强太多

作者: Henry4045312    时间: 2025-10-10 00:16
其实尝试过磁带一段时间,哪怕是古早原版带或者自己买空白高级二类带用高质量音源转录或者随身播放器录都不是重点,我那磁带机巅峰状态,但被我拆了做足了屏蔽贴纸和接地以及只用5号镍氢电池,这模拟设备还是仅仅有它独特的回放音色以及强大推力,也不是百搭的,感觉折腾起来贼麻烦,楼上说数码设备对电源要求高,其实模拟设备会更高,电压还好,电流匹配度和稳压器以及过滤屏蔽都得从头到尾。最终也不是完美的声音。当然好的胆机我是没听过的不敢乱说
作者: freedrop    时间: 2025-10-10 00:19
true-blue 发表于 2025-10-9 23:23
你所说的密度大意是声音的厚度吧?但又有的高手说密度并不代表厚度,然后,又一堆华丽的自我理解的词语。 ...

你可以听下 toni braxton 的 unbreak my heart 缺密度的声音会感觉很虚 感觉气不足一样

作者: ladder78    时间: 2025-10-10 00:29
看了评论区,我就不发表意见了,听过模拟和没听过模拟的在争论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10-10 00:31
freedrop 发表于 2025-10-10 00:19
你可以听下 toni braxton 的 unbreak my heart 缺密度的声音会感觉很虚 感觉气不足一样

对于“密度”我还是以物理书上所指的,不以那些写评测文的。。。就是同一体积下的物体,但重量所不同的理解。那些写文的太有个人想象力,我受不了。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10-10 00:35
ladder78 发表于 2025-10-10 00:29
看了评论区,我就不发表意见了,听过模拟和没听过模拟的在争论

如果我没听过模拟,我再在这里跟别人争论模拟的话,那就太虚了。或者应该说:听过高端模拟的可会更适合。。但是,无模也有其缺点,例如带磁的底噪声,黑胶的炒豆声。。在这里不是经常看到某些人发贴说某解码背景黑什么的,我又觉得奇怪了,一般买台几千的解码,电源要有多差才能使背景不够黑?如果在意背景黑,那还听得了磁带黑胶?

作者: grrr    时间: 2025-10-10 00:43
多关注飞利浦1541解码器吧,很接近模拟味。
作者: 三千院风    时间: 2025-10-10 00:49
在音频领域,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声波物理形态,比如麦克风直接捕捉的人声、黑胶唱片纹路记录的振动,信号波形像平滑的声波曲线,会随声音强弱、频率实时连续波动;数字信号则是将模拟声波采样后转化的“0”和“1”二进制代码。
简单地说,声音作为波形这种振动直接被记录下来就是模拟信号,用数字文件去记录这种波形信号便是我们所说的数字信号,本质上数字信号就是对模拟信号的一种记录方式而已,数字音频录制的过程也是把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记录为文件的一个过程,总之数字和模拟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和什么老烧之类的更没有关系。
数字与模拟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把数字音频和模拟割裂开是错误的认识~
数字系统里解码器的作用就是“数模转换”,解码器DAC的全称是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即数模转换器,它的工作过程就是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耳机、音箱等设备能识别的模拟音频信号,因为目前绝大部分后端只能播放模拟信号,一套数字系统越好最终呈现出来的状态也就是它转换出来的模拟信号好罢了,看到“模拟”就反感大可不必,认为数字系统和模拟没有关系更是非常搞笑的
作者: 6500K    时间: 2025-10-10 00:59
true-blue 发表于 2025-10-10 00:31
对于“密度”我还是以物理书上所指的,不以那些写评测文的。。。就是同一体积下的物体,但重量所不同的理 ...

录音的时候,你面前充满着声音,不是只有一张嘴和一把琴。声音,有一种是录音室特意加进去的,另一种是和环境交互后形成的混响,可惜算力不够的时代,会把这些细微的声像,都过滤掉,换得通透干净的假象。 真正的通透和干净,要有慢慢的原音细节,在声音混响不会被数码抖晃抖到很虚很大的情况下,你依然能听到面前充满着声音,撩人的极高频泛音,这就是高清时代的扎实感密度。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10-10 01:10
6500K 发表于 2025-10-10 00:59
录音的时候,你面前充满着声音,不是只有一张嘴和一把琴。声音,有一种是录音室特意加进去的,另一种是和 ...

我觉得先不去考究你所指的是密度,毕竟这只是你个人的理解。正如我很久很久以前特意发贴问一下什么叫“微动态”,结果发贴说微动态的理解,和各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嗯,基本上就是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这样感觉太荒唐。要说密度是不是应以大家所学过的物理词语去作解释更适合?评测写听感不是应以让人看得清楚易懂为主吗?

作者: 6500K    时间: 2025-10-10 01:10
模糊是抖晃造成的,不是什么模拟味。类似于DLSS,从低分辨率,硬拉成高清,然后用抖晃虚化掉锯齿,所有数码音响,数码播放软件都在偷鸡摸狗的干抖晃的事,防止偷偷过滤后的声像破碎,导致声音又虚又大。 真正的模拟味,没有刺耳的齿音,人声口水感足,歌者气息清晰,不需要特别的口水碟也能听到,歌喉附近的原音混响被保留,形成更为自然的扎实声像,而不是那种抖晃出来的虚像。还有高级黑胶那种大量的极度撩人的泛高频,细微悦耳并不会亮到刺耳。

作者: 6500K    时间: 2025-10-10 01:14
true-blue 发表于 2025-10-10 01:10
我觉得先不去考究你所指的是密度,毕竟这只是你个人的理解。正如我很久很久以前特意发贴问一下什么叫“微 ...

还说不清?密度,就是声源很多,很密集,很小,很扎实。 唱高音的歌手声音不可能又大又亮,那是违背物理规律的,李娜的青藏高原,正确的声音很远也很小,但声画并不会很空。 错误的李娜青藏高音,声音嘹亮高亢,声画里只有她的女声和大的配乐声,大而空洞。

作者: 可丽饼    时间: 2025-10-10 01:19
现代音乐工业流程当中录音阶段就经过了adc,以数字格式进行后期混音制作,所以一开始就是数字的,你要听纯模拟就需要先找到纯模拟不后期的dsd交响乐音源,然后通过原生1bit解码器解码dsd文件通入放大器,这样整个流程就没有数码了。

不过论坛说的模拟味大概是指的偶次谐波,跟具体原理没什么关系
作者: 七里香xx    时间: 2025-10-10 01:49
好听就模拟,不好听就数字
作者: haxang    时间: 2025-10-10 02:27
现在我看清楚了。从来就没有什么模拟味和数码味,数码味是贬义词,而模拟味这词是高级黑,其实也是贬义词。现在的设备都是以数字格式作为音源载体,扩音设备也越来越结实,各种噱头词汇漫天飞,有什么用,为了立牌坊吗?声音好听就好听,搞这么多词汇没啥意义。
不是说黑胶和卡带就是高端的声音,也不能说数播或者CD声音刺耳。黑胶和卡带也有很垃圾的声音,数播或者CD也有高端的声音,声音不好听不是把责任推到材料上,也不要把消费者当傻子,一台5070的电脑多少钱?音频设备电路多少年啦?保守点也有50年了,变过吗?变的只是晶体管而已,元器件变得更小而已,声音却是越来越拉跨。用这些虚有的词汇,贬低老旧设备?只是老旧的设备内的元器件目前没有工厂生产而已。算了太多了,不想吐槽,就这样吧。
作者: 李晓敏敏    时间: 2025-10-10 06:07
其实我们听的都是模拟声,不然你啥都听不到。
作者: fixbug    时间: 2025-10-10 08:54
实际上完全的模拟味是不存在的,就是人耳直接听到的自然声,也是听神经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传导到大脑后再被解码加上脑放形成的。
所以无需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声音好听就行,特别是自己觉得好听就行,至于别人觉得如何,不重要
作者: marklevinson    时间: 2025-10-10 09:00
本帖最后由 marklevinson 于 2025-10-10 09:09 编辑

模拟味是有数码味之后才有的相对应的一个词,所表示的声音表现自然与数码味相对立。
高级的模拟声,虽然可能不那么犀利,但重点是自然不机械,而且密度高,也就是一种栩栩如生的真实感。
需要指出模拟味并非是指模拟器材独有的声音表现,只是大多数码器材不是这种声音表现。

作者: hanyup007    时间: 2025-10-10 09:04
留香小筑 发表于 2025-10-9 21:35
我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还是宁愿同意4楼

俺也一样,就是那种感觉,不知道怎么形容
作者: tenijrewww    时间: 2025-10-10 09:09
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商家玩弄的辞藻。

作者: marklevinson    时间: 2025-10-10 09:14
ssfangyuan1111 发表于 2025-10-9 20:26
非常接近现实的声音,因为我们发出的声音就是连续的

数码声也并非是断断续续的,虽然有采样率这个概念,但与电影不同。数码信号经过解码器后输出的已然是连续的模拟信号。

作者: ericzhu88    时间: 2025-10-10 10:33
一般说某件数码器材模拟味十足是对它的褒奖,说数码味十足是对它的批评
作者: 莫尔斯    时间: 2025-10-10 10:37
看保真度,以前的盒式磁带虽然是模拟的信号可是频响两头不足,回放还伴有咝咝的噪声,现在来说就是个情怀。现在商人看到了商机大吹LP,不知现在制作LP有多少是纯模拟信号制作的。
作者: yalasuo1010    时间: 2025-10-10 10:56
就是模拟人站在你面前唱歌的味道
作者: 李晓敏敏    时间: 2025-10-10 10:59
对现代数字系统怀疑的话,直接整套黑胶或开盘机系统,标准的模拟声系统。说真的现代数字播放系统声音已今非昔比了,而且现在出售的新版黑胶唱片都是通过AD、DA转换的,老设备早就淘汰了。
作者: xiaobudong    时间: 2025-10-10 11:06
听听黑胶
作者: luke42878    时间: 2025-10-10 11:41
模拟味就是指 以前模拟时代 播放器材播放音乐的声音。没听过当然没法理解,只能当玄学 黑话来听。
作者: zhouwuxi118    时间: 2025-10-10 11:58
直达声 发表于 2025-10-9 22:43
黑胶容易形成相对正确的结像,但清晰度和层次揭示力都比较差,不如数字音源。所以要如何释放纯模拟信号的系 ...

笑死人了,你用的啥黑胶这么差啊?
作者: zhouwuxi118    时间: 2025-10-10 12:03
这么多评论,要么再说理论,要么没玩过拼命脑放评论,麻烦大家去听听十万黑胶系统后再来发言,我从数播到cd到黑胶,黑胶是模拟的,世界也是模拟的,所以真实,就这么简单,哪怕是数字制作的专辑的黑胶也比数字的好听,b站有音乐制作人自己比较过自己的作品了,自己去找吧
作者: 李晓敏敏    时间: 2025-10-10 12:27
zhouwuxi118 发表于 2025-10-10 12:03
这么多评论,要么再说理论,要么没玩过拼命脑放评论,麻烦大家去听听十万黑胶系统后再来发言,我从数播到cd ...

以前的黑胶唱片是纯模拟系统制作的,现代版黑胶唱片巳经过数字系统转换成模拟音频刻制,所以老黑胶唱片才是纯纯的模拟味。


作者: 逐流    时间: 2025-10-10 12:31
感觉不同人所说的模拟味儿定义都是不一样的
作者: mahui520    时间: 2025-10-10 12:35
不管数码味还是模拟味,低端的都不好听,高端其实都好听,最好是换着听,或者对比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留下。
作者: 春风十里    时间: 2025-10-10 12:48
老骚狂踩数码味的核心原因是数字系统无法做到信号的绝对连续性。其实44.1的采样已经满足人耳识别,更别说384\768。可老骚就是本能的膈应,挥之不去无可救药的膈应,而已。
作者: dubai    时间: 2025-10-10 13:33
粘呼呼的是模拟味,嘎嘣脆的是数码味。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5-10-10 13:43
true-blue 发表于 2025-10-9 23:23
你所说的密度大意是声音的厚度吧?但又有的高手说密度并不代表厚度,然后,又一堆华丽的自我理解的词语。 ...

密度跟厚度怎么会是一回事呢!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10-10 13:48
摄影镜头里 莱卡就是模拟味,腾龙就是数码味
作者: 右手持剑    时间: 2025-10-10 14:48
VEGA57 发表于 2025-10-9 21:34
自然且高素质高透明度、立体、饱满干净又有大动态的声音。相比数码味更接近真实的声音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5-10-10 14:49
春风十里 发表于 2025-10-10 12:48
老骚狂踩数码味的核心原因是数字系统无法做到信号的绝对连续性。其实44.1的采样已经满足人耳识别,更别说38 ...

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384/786的文件呢,大多都存在于碟片上
作者: 浪人19770000    时间: 2025-10-10 15:10
磁带,黑胶
作者: gnaggnefaij    时间: 2025-10-10 15:55
连续平滑 这不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吗 数字信号不能完全还原模拟信号

作者: tblyc123    时间: 2025-10-10 16:36
本帖最后由 tblyc123 于 2025-10-10 16:39 编辑

首先模拟这个词并不是老烧杜撰的,请看下面的概念解释:

"Analog" 在中文中主要译为**“模拟”或“类比”**,指代与数字(digital)相对的连续信号或概念,如模拟信号、模拟电路或某种相似之物。
模拟/类比(信号、技术):
它指的是一种与数字(离散)相反的信号表示方式,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如电压)来代表信号的强度
例如,模拟电视信号、模拟电话信号,以及用电压变化表示声音波形的模拟音频信号都属于此类。
与模拟相对的是**数字(digital)**信号,后者用离散的二进制代码(0和1)表示信息

自然界的声音包括音乐在演奏的时候肯定都是连续的,但现代设备大多是数码录音了,把连续不断的声音录制成了变成了0101这种断续的数码信号,  那怎么还原成连续不断的声音?

还原得好的就是模拟味咯,还原得不好,就是数码味。

作者: 冰月清    时间: 2025-10-10 17:33
连续的声音,超高采样就行了
作者: 棋士    时间: 2025-10-10 17:45
真正的模拟是素质高的表现
作者: 广州左岸    时间: 2025-10-10 19:18
好的模拟系统出来的声音很接近高端数字系统,反之也是,好的数字系统很声音很接近高端模拟系统,模拟系统难在音源,我听过最好听的模拟系统是开盘机做前级!那声场同宽松感,数播应该很难达到,就解析的前提下,声音还是温暖的!
作者: lancelothy    时间: 2025-10-11 13:36
模拟味,一般指70-90年代这类HIFI器材的声音,或者这个时代主流对这种声音的普遍认同,就是所谓的“模拟味”,这个名称一定是与70-90年代相关的。所有大UP小UP主宣传的模拟味,都是指我的器材有70-90年代器材的声音风格。

但当下也是因为过渡消遣了那个年代纯真的HIFI传承,导致这个模拟味和数码味一样成为深度的讽刺词。此类词在有一定HIFI经验的年轻人眼中很抗拒,但凡出现都是LOW UP,老头乐,智商发票等等。可惜主流的宣传方式仍然是模拟味。

因为,市场需要众多新烧友交学费。于是HIFI群体中,便产生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参数党,一切以参数为模拟味,一切以参数定义标准。最后,大量贡献市场后,回归本源。所以,模拟味是什么味,还是得自己说得算,哈哈。
作者: 6500K    时间: 2025-10-11 14:28
广州左岸 发表于 2025-10-10 19:18
好的模拟系统出来的声音很接近高端数字系统,反之也是,好的数字系统很声音很接近高端模拟系统,模拟系统难 ...

串流和无修饰的前级,可以达到开盘机一模一样的声音,这是家里三台开盘机的顶级玩家的经验。

作者: 18114708020    时间: 2025-10-12 00:59
就是有一种感动在里面 数字比较冷静客观不喜欢
作者: Gokotra    时间: 2025-10-12 14:57
左边那个是模拟信号,右边那个是数字信号

c6fdd96f954742d79aceaa4a0a234539.png (70.02 KB, 下载次数: 0)

c6fdd96f954742d79aceaa4a0a234539.png

v2-16ef4843e98562c4ca17da4bd244000b_r.png (24.3 KB, 下载次数: 0)

v2-16ef4843e98562c4ca17da4bd244000b_r.png

作者: ahs371    时间: 2025-10-12 15:45
mahui520 发表于 2025-10-10 12:35
不管数码味还是模拟味,低端的都不好听,高端其实都好听,最好是换着听,或者对比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留下。

非常正确。年级稍大一些一般都听过几年磁带机、CD。仅仅说90年代,香港及国外正版磁带用日本磁带播放机如爱华、夏普等等,效果非常好听;国产磁带用国产磁带机如“京华”“步步高”磁带机播放就差很多。国外原版CD与盗版国外的CD包括切口的水货CD,效果大部分很好;而国产CD甚至引进版及盗版CD,很多效果非常差。90年代曾经购买雀巢咖啡附送的一张香港歌曲CD,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音质非常好,有一种温暖、堂皇的感觉,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模拟味十足。

作者: 在!    时间: 2025-10-12 15:59
每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取决于自己的认知,而认知来源于自己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就像进入这个论坛的绝大数人,肯定会觉得自己比那些只用买手机送的几块钱耳机听歌的人听到了更好的声音,鉴于自己听到的声音改变了自己的认知,才开始相信hifi并自此流连于这个论坛,也开始觉得自己对音乐以及声音的理解是有别于其他不懂hifi的人的。
那以上每个人的发言,基本也就局限于自己听到过什么声音了。我完全没有金钱至上的三观,但悲哀的是,对于hifi系统来说,贵的系统和便宜的系统,的确客观存在差距的。当然玩hifi除了系统上金钱的投入,还有个重要的因素是人,就是玩的人的系统搭配经验和能力,同一套系统,应该是经验更丰富搭配能力更强的人能玩出更高水平。这也是不同的人对模拟声有着不同理解的原因吧,也许随着听音经历的逐渐丰富,不同阶段,对这个问题的认知理解,也会发生变化。
作者: knir    时间: 2025-10-12 18:39
你去仔细听一下自然的声音,再去比较你的系统就明白了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