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大家千万别在网上打磨CD /SACD碟片! [打印本页]

作者: ou85    时间: 2025-7-15 19:09
标题: 大家千万别在网上打磨CD /SACD碟片!
有几张碟会卡一二首,在网上看到打磨碟片的宣传可以打磨岀镜面碟片,心动就行动了!在闲鱼找了一个成都袁师傅的人打磨,他宣传自己手法好又是发烧友!好的信他了!
打磨回来后发现所有碟信息面有不同程度划痕,并且有手指印及没洗干净的打磨膏!!
这下碟片算是废了一半,并且读不出的还是读不出!!实在太伤心了!




作者: 创象势力登场    时间: 2025-7-15 19:15
不是HiFi界真的什么都有啊,这是什么操作打磨光碟
作者: ou85    时间: 2025-7-15 19:31
创象势力登场 发表于 2025-7-15 19:15
不是HiFi界真的什么都有啊,这是什么操作打磨光碟

碟片有划痕,打磨掉划痕
作者: jun888lee    时间: 2025-7-15 19:35
ou85 发表于 2025-7-15 19:31
碟片有划痕,打磨掉划痕

CD有划痕读不出来,我就把CD碟片转数字保存,然后就把CD碟片扔了。CD碟片有划痕,CD机还能读,就这样用,不要管划痕。
作者: 飞翔的脚印    时间: 2025-7-15 19:42
jun888lee 发表于 2025-7-15 19:35
CD有划痕读不出来,我就把CD碟片转数字保存,然后就把CD碟片扔了。CD碟片有划痕,CD机还能读,就这样用, ...

有划痕读不出来如何转成数字?

作者: dai515    时间: 2025-7-15 19:49
楼主你做了,这种保养真有,不过不是削薄打磨,而是重现填满所有的划痕,你可以理解为重新刷油漆的意思
以前碟片盛行的时代有这个保养。现在不知道了。
作者: ou85    时间: 2025-7-15 20:19
dai515 发表于 2025-7-15 19:49
楼主你做了,这种保养真有,不过不是削薄打磨,而是重现填满所有的划痕,你可以理解为重新刷油漆的意思
以 ...

现在全是打薄去划痕
作者: ou85    时间: 2025-7-15 20:23
手指痕及打磨膏痕迹用录视频会清晰点:【千万别打磨CD碟片,后果就是碟片废了!!-哔哩哔哩】 https://b23.tv/6UpONV1
作者: jun888lee    时间: 2025-7-15 20:31
飞翔的脚印 发表于 2025-7-15 19:42
有划痕读不出来如何转成数字?

电脑的光驱转。
作者: hi-wowo    时间: 2025-7-15 20:33
居然还有人花钱打磨,以前打口碟时代,奸商为了让盘面看起来漂亮点,不惜打磨盘面。打磨盘面百害无一利,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5-7-15 20:34
打磨抛光都会损伤盘面信息区;而且打磨盘也不值钱;一般收实体唱片cd的会很介意打磨盘。有点小擦痕都正常,只要上一次机就有一次的消耗。
作者: ou85    时间: 2025-7-15 20:35
shuang007 发表于 2025-7-15 20:34
打磨抛光都会损伤盘面信息区;而且打磨盘也不值钱;一般收实体唱片cd的会很介意打磨盘。有点小擦痕都正常, ...

没想去卖出,纯自己听音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5-7-15 20:38
ou85 发表于 2025-7-15 20:35
没想去卖出,纯自己听音

有的盘录得很满比如超过70分钟了,到最后一首歌,就很难读出来;一般精确抓取也困难;没办法,这种盘。
作者: defleppard    时间: 2025-7-15 20:57
240打磨几张啊?收费够贵的
作者: ou85    时间: 2025-7-15 21:12
defleppard 发表于 2025-7-15 20:57
240打磨几张啊?收费够贵的

12张
作者: 娓娓动听    时间: 2025-7-15 21:19
纯纯的智商税,花这钱不让买几张好碟。
作者: ou85    时间: 2025-7-15 21:22
娓娓动听 发表于 2025-7-15 21:19
纯纯的智商税,花这钱不让买几张好碟。

有些碟不是太容易买回来的,你玩过碟才能感受到
作者: 飞翔的脚印    时间: 2025-7-15 21:29
jun888lee 发表于 2025-7-15 20:31
电脑的光驱转。

光驱的读碟还不如CD机呢,我有好多碟CD机播放没问题想抓鬼光驱读不过去。

作者: 娓娓动听    时间: 2025-7-15 21:48
ou85 发表于 2025-7-15 21:22
有些碟不是太容易买回来的,你玩过碟才能感受到

哈哈,买碟30多年,藏碟数千张,从未想过打磨
作者: poonhk    时间: 2025-7-15 22:03
CD等资料都在最低层向上的那一边而不是向下的那一边,所以有时有些划痕也没影响,反而所有图案的那一边不要随便搞,不然很易伤到下面的资料
作者: Wk2022    时间: 2025-7-15 23:15
天才
作者: 《月下夜想曲》    时间: 2025-7-16 00:49
所以结果是盘没了,钱也没了?
作者: 浮云一切    时间: 2025-7-16 06:35
无语,我在网上买到打磨盘 直接退,在碟友眼中打磨盘就是瑕疵盘
作者: huozhe32    时间: 2025-7-16 07:27
本帖最后由 huozhe32 于 2025-7-16 08:22 编辑

打磨不是奸商翻新的损招?
作者: keanule    时间: 2025-7-16 08:19
飞翔的脚印 发表于 2025-7-15 21:29
光驱的读碟还不如CD机呢,我有好多碟CD机播放没问题想抓鬼光驱读不过去。

没错,光驱纠错能力弱,CD机纠错能力好。如果抓轨不行,那就只能用CD机播放,同轴线或光纤线导出,用其他设备做内录保留。或者用双仓的机器直接1:1刻录。
作者: keanule    时间: 2025-7-16 08:29
飞翔的脚印 发表于 2025-7-15 19:42
有划痕读不出来如何转成数字?

除了抓轨,还有其他有办法的,如果正常听没问题,可以试试内录模式或者用带刻录功能的CD单仓机,双仓机先用RW片试试。
作者: 而立之男    时间: 2025-7-16 09:22
娓娓动听 发表于 2025-7-15 21:48
哈哈,买碟30多年,藏碟数千张,从未想过打磨

好傢夥
作者: 吉大宝23    时间: 2025-7-16 10:07
没试听就给人评价完了?
作者: hyxiaoxi    时间: 2025-7-16 10:12
光碟关键要保护好背面的金属反射层,读取面有轻微划痕不影响读碟,CD碟流行的年代有专门的CD保护膜卖,贴在光碟背面。
作者: turnberry    时间: 2025-7-16 10:29
这种都信
作者: ou85    时间: 2025-7-16 10:47
hyxiaoxi 发表于 2025-7-16 10:12
光碟关键要保护好背面的金属反射层,读取面有轻微划痕不影响读碟,CD碟流行的年代有专门的CD保护膜卖,贴在 ...

贴膜这个我也贴过,也是智商税
作者: wit    时间: 2025-7-16 10:57
这种都有人信

作者: 矬謉    时间: 2025-7-16 10:58
门当户对属于是
作者: leeyow    时间: 2025-7-16 11:27
楼主都明白了,大家不要再说教,安慰就好了。
作者: angel5630    时间: 2025-7-16 11:33
dai515 发表于 2025-7-15 19:49
楼主你做了,这种保养真有,不过不是削薄打磨,而是重现填满所有的划痕,你可以理解为重新刷油漆的意思
以 ...

这种保养现在还有吗?

作者: ou85    时间: 2025-7-16 11:58
leeyow 发表于 2025-7-16 11:27
楼主都明白了,大家不要再说教,安慰就好了。

谢谢理解,我只是善意提醒大家不要上当,不需要同情,更不需要讽刺。
作者: gxtrzz    时间: 2025-7-16 13:02
hyxiaoxi 发表于 2025-7-16 10:12
光碟关键要保护好背面的金属反射层,读取面有轻微划痕不影响读碟,CD碟流行的年代有专门的CD保护膜卖,贴在 ...

没有任何用,反射不是糊上就能反射的。
作者: kentron2011    时间: 2025-7-16 13:12
不理解
作者: 飞翔的脚印    时间: 2025-7-16 13:13
还有背面转圈部分刷绿漆的也不知道管用不?
作者: langrisser    时间: 2025-7-16 13:16
为什么会认为这种做法有用?CD的读取原理没看过?
作者: 飞翔的脚印    时间: 2025-7-16 13:42
langrisser 发表于 2025-7-16 13:16
为什么会认为这种做法有用?CD的读取原理没看过?

不是所有碟都没用也不是所有人都懂原理

作者: hyxiaoxi    时间: 2025-7-16 15:30
gxtrzz 发表于 2025-7-16 13:02
没有任何用,反射不是糊上就能反射的。

减少损伤的可能,透明的膜也不可能反射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5-7-16 15:45
其实有纠错功能的国产杂牌机很早以前的,可以读取并播放。还有一个也看光头,比如抓取精确读取,一般我用pioneer先锋的。
作者: icehurricane    时间: 2025-7-16 19:38
好奇点进来,看完真的很想笑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7-16 21:33
本帖最后由 true-blue 于 2025-7-16 21:38 编辑

CD碟的印刷面下方是存储数据的染料层(或者理解为数据层),别人贴胶膜保护的作用主要是那些常用CD包的人,长期在包里不断提取做成染料层的磨损,对于一般用户来讲没啥意义。而另一面的表面磨损对CD的染料层信息并没有啥大影响,毕境CD主要都是使用塑料材质,表面有些划痕并不会做成多大的影响,或者只是使个人的心理上觉得不够完美。人的思维千奇百怪,各种各异,并没有绝对性的对与错。

郭富城当时在那唱片公司的歌曲挺好的,后期转唱片公司之后录制很烂,基本上全是电子合成配乐。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7-16 21:57
CD毕竟是胶塑产品,即使你在常温环境放着,染料层也会出现老化,我这张CD极少播放,但在灯光背下照看,竟出现一小点的透光小孔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5-7-16 22:12
true-blue 发表于 2025-7-16 21:57
CD毕竟是胶塑产品,即使你在常温环境放着,染料层也会出现老化,我这张CD极少播放,但在灯光背下照看,竟出 ...

套了cd封套没?有没有避光保存?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5-7-16 22:16
我这张稀有贵重双盘也盘圈边缘也掉银,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7-16 22:17
shuang007 发表于 2025-7-16 22:12
套了cd封套没?有没有避光保存?

就是将CD长期存放在柜子里,背光照是看出一丁点漏光孔,但播放时没影响。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7-16 22:21
shuang007 发表于 2025-7-16 22:16
我这张稀有贵重双盘也盘圈边缘也掉银,

所以,不管是塑胶还是玻璃CD,染漆层的质量还是存在质量年限的,我最终还是将自己喜欢的专辑都抓轨转成数字文件。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5-7-16 22:22
播放一定是没问题;放在柜子里最好有门避光,就算再好保管,像我贴的上面的盘一样,也会有掉银。都是概率问题。 另外:对品相要求过高的俗称“品相王子” 会比较在意这一点哪怕是一点点透光。 其实都过了十几二十年,这就算是好品美品了。不拆首版基本很难。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5-7-16 22:26
true-blue 发表于 2025-7-16 22:21
所以,不管是塑胶还是玻璃CD,染漆层的质量还是存在质量年限的,我最终还是将自己喜欢的专辑都抓轨转成数 ...

是的。也算是一种数字备份。 但抓取数字格式和实体盘就是同一张哈,播放仔细静心下来听还是会有些质感上的差别。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暗示,反正实体盘播放和数字抓取格式播放还是有那么一丢丢不一样。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5-7-16 22:32
而且银圈盘更不好保管,基本时间长了没有注意湿度温度和避光;很容易掉银粉。而且银圈面不管是上层和底层信息区那一层都容易形成那个细微痕迹,一圈圈的使用擦痕。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7-16 22:32
shuang007 发表于 2025-7-16 22:26
是的。也算是一种数字备份。 但抓取数字格式和实体盘就是同一张哈,播放仔细静心下来听还是会有些质感上 ...

是有区别,我就大胆说区别大概相差4%吧,但这些都是以我自己的CD机里播放CD跟插电脑USB的区别,这些也跟CD机内置的USB解码能力有关。说起这个差别,其实并不大,或者你偶尔也根本分不出来,听音乐所受到的心理上、环境等因素更大关系,我也并不会死磕着那丁点的不同,没必要。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5-7-16 22:36
true-blue 发表于 2025-7-16 22:32
是有区别,我就大胆说区别大概相差4%吧,但这些都是以我自己的CD机里播放CD跟插电脑USB的区别,这些也跟C ...

的确,音乐是用了欣赏和愉悦放松自己的。关键是音乐本身;就好像有人喜欢首版,有人认为再版声音更适合更好;都各执一词,没有定论的。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7-16 22:47
shuang007 发表于 2025-7-16 22:36
的确,音乐是用了欣赏和愉悦放松自己的。关键是音乐本身;就好像有人喜欢首版,有人认为再版声音更适合更 ...

其实CD版本声音的确比我用CD机播放CD跟自己抓轨的区别大好多,但也并不是专对。。。感觉某些版本(指的是精选版),可能是集合了不同唱片公司,或不同时期的集合,可能会再次调一吓声音风格。反正,我是木耳,只要自己在正版抓轨的,那怕是320K的mp3,好多时却比网不明来历的无损要好。别人说我木耳就木耳吧,这些区别我真听不出,更觉得没必要去挑错。
作者: shuang007    时间: 2025-7-16 23:04
我个人觉着首版很多80-90年代的电平低,再版电平高; 首版声音软些;再版味精多些,声音更立体被修饰染色过一样。不一定对哈!?我就这么笼统一说。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5-7-16 23:18
本帖最后由 true-blue 于 2025-7-16 23:30 编辑

听过一位老烧说:电平低是为了古典动态来时预留大音量的空间,电平太高声音会出现很不自然的听感,声音超伏时会失控。西崎崇子的梁祝有较多版本,我个人觉得黄河  梁祝的版本演绎上最成熟。但是,怎么说呢,有些段落上声音较轻细,到大动态来时又觉得爆发得太过猛。然后又听过其他艺术家所演绎的,起伏不大,动态也一般,演绎的情感也不太好,听着觉得平庸。西崎还有让我不满意的是,主提琴不够突出。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