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旗舰平头塞投票:D-max与DM7Ti你觉得谁综合素质更高 [打印本页]

作者: fenk    时间: 2025-7-7 19:09
标题: 旗舰平头塞投票:D-max与DM7Ti你觉得谁综合素质更高
RT,因为没有太多同台对比的机会,特来征询意见。如果非要加限制条件的话,我看中下限,还有综合表现,即不要太偏科的前提下来比解析,声场等等。然后,低频质感和量感也都算,如果说一个低频够好,一个高频够好,在我眼里那算是打平了,可没有谁比谁更好的。谢谢

作者: fenk    时间: 2025-7-7 22:44
选其他的说一说啊
作者: unrooted    时间: 2025-7-8 14:04
昊天锤
作者: lostkimi    时间: 2025-7-8 16:01
昊天锤
作者: fenk    时间: 2025-7-8 21:59
轻歌曼原来这么受欢迎
作者: accapt    时间: 2025-7-9 13:05
太富 都得听过!
作者: SakakiReo    时间: 2025-7-9 13:43
都没听过,绑定了
(在听x3s,很满足)
作者: yzm820    时间: 2025-7-9 15:03
两个都试听过,个人评价大差不差的感觉综合素质都不错,买哪个都不会错,价比都值价。最后我买了dmax,看重挂耳设计,另外已有凯声家的钛铃p,故放弃dm7ti也不可惜。至于“其它”的,自己试听了夕水xsp1、xsp2后,买了xsp2,不到1k的价位,千值万值了!
完全个人听音喜好,更多赞誉或贬损词藻咱也表述不来。最好试听了再做定夺吧
作者: fenk    时间: 2025-7-9 16:05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5-7-9 16:10 编辑
yzm820 发表于 2025-7-9 15:03
两个都试听过,个人评价大差不差的感觉综合素质都不错,买哪个都不会错,价比都值价。最后我买了dmax,看重 ...

我有过一次机会短暂对比,结果那次机会不到20分钟,先是播放器没电,后来换的小尾巴也许又不太合适……dmax声场好大但是声音也比较远,总感觉稍微难推一些还是咋的,细节展现的不是那么清楚(也可能跟呈现方式有关,我最近听了不少全频细节灌满大脑的那种东西,抛开这个,我也会拿多单元入耳来比较的),但是呢,整体听起来就是比较正常的一个感觉(除了中高频有些亮,这东西不是个人声利器,但也不刺激,就是差点意思)。对于我这种耳道来说,这个塞子这种佩戴方式基本上不缺就已经不错了,更谈不上补偿。我是不喜欢听那种三频不全就当听着玩的小作品的,在我眼里低频是基础,中高频则是信息量的主要来源。换上dm7ti以后……三频和细节我觉得有点炸了,我不太确信他是不是有些调过了,但感觉又往另一个极端走了一些,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儿的声场,在这种情况下听起来反而有些挤——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信息量大但是整体素质又没法撑起大场面的耳机,听起来就是比较挤,都给你堆到耳边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这种情况。这样即便两者声场都差不多大,一个的感觉就是空,另一个自然就是挤。我还特意检查了下dm7ti线是不是接反了,好像没有。而且我自身持有dm7,也是这种感觉,就是这东西三频信息都有点往你耳朵里灌的感觉,低频也非常给力,但是他的这种氛围感临场感,不知道为啥,就是撑不起大场面来。

作者: andre叁仟    时间: 2025-7-9 16:29
我同时听过这两个,在家用自己熟悉的设备和曲库听的,可以看我之前帖子,素质两者相差不大,三频比例相差明显,DM7Ti相对更均衡一些,但全频段的音染有些腻,D-Max对我来说低频量感不是很足,但中高频干净的线条和延伸挺毒的,两个都的换线搭配就是了。
作者: andre叁仟    时间: 2025-7-9 16:36
fenk 发表于 2025-7-9 16:05
我有过一次机会短暂对比,结果那次机会不到20分钟,先是播放器没电,后来换的小尾巴也许又不太合适……dm ...

是这个感觉没差了,不过DM7Ti我用SP2000T直推反而会比SP3000+PB5耳放更舒展,信息量没有那么拥挤,但留白还是不如D-Max那么纯净,D-Max也是确实难推,播放器直推的声音对我来说氛围不是很够用,后来我搭配了IE900的原线(改了插针插头)效果挺不错
作者: pbgz    时间: 2025-7-9 21:24
正好2个都有,素质上大差不差,dmax能戴好的话,声场更大更规整一些,人声相对dm7ti稍远一些,dm7ti我戴着可能小一点,更散一点,听久了总觉得有点刺激。dmax就是佩戴需要找位置!
问个题外话,dmax转动耳塞的时候声音杂音,是接头松了吗?这种情况需要售后不!
作者: fenk    时间: 2025-7-9 23:30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5-7-9 23:33 编辑
pbgz 发表于 2025-7-9 21:24
正好2个都有,素质上大差不差,dmax能戴好的话,声场更大更规整一些,人声相对dm7ti稍远一些,dm7ti我戴着 ...

我对比那会儿也遇到了,我感觉这是mmcx的通病吧,应该可以售后,但这种问题包括大厂可能都会简单处理的,不会给你换个啥。

作者: fenk    时间: 2025-7-10 15:32
andre叁仟 发表于 2025-7-9 16:36
是这个感觉没差了,不过DM7Ti我用SP2000T直推反而会比SP3000+PB5耳放更舒展,信息量没有那么拥挤,但留白 ...

声音太过干净的东西有俩问题要考虑,是否是水至青则无鱼,也就是说还是信息量不够,还有就是是否是难推导致的水至青则无鱼。有些领域要求宁缺勿滥的,宁可牺牲信息量,也要保证声音别不干净别乱。但你说这玩意儿中性吧,他们又都不太能算。这就需要更多对比然后自己决定了。总之,也许是因为这俩没有哪个能彻底干掉另一个,所以才会有纠结。

作者: darwinok    时间: 2025-7-10 16:46
dmax核心密度更好(包含使用了8芯线优势)走箱感路线。dm7ti泛音更丰富自然。充分驱动情况下。
作者: andre叁仟    时间: 2025-7-10 16:54
fenk 发表于 2025-7-10 15:32
声音太过干净的东西有俩问题要考虑,是否是水至青则无鱼,也就是说还是信息量不够,还有就是是否是难推导 ...

是的,我也觉得这两个没有哪个有绝对优势。而且D-Max的干净的确牺牲了下盘的信息量,估摸着大约是次低频区域。另外,这两个塞子换线都很难搭配,容易顾此失彼,相对来说D-Max容易一些,lz手里如果有无氧铜都可以尝试一下。还有我感觉就是,D-Max通过前端搭配是可以补充下盘信息量的,但DM7Ti的留白空间就没那么容易玩出来。
作者: Lich啊    时间: 2025-7-10 20:35
dm7ti我觉得听一个小时左右会不适应会觉得累,dmax倒是可以一直听下去,至于低频量,我不觉得dmax少,dmax还是看你的佩戴,如果佩戴ok还是比较推荐的
作者: 木立火里    时间: 2025-7-11 00:02
二手入了dm7ti,这个耳机初听非常惊艳,全频饱满靓丽的感觉,但是多听一会终究层次不够清晰,密度不够,声音不够凝实,一言以蔽之,不够好听。相对平头佬pxti、图腾vss素质音乐味都不如,也不如弱水maria2素质这么顶,同门钛铃plus上限也更高更耐听。下限非常的耳机,初听的感觉非常顶。
作者: wbq122704105    时间: 2025-7-11 01:28
同意楼上,dm7ti初听确实惊艳,听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没有凯声上代旗舰钛铃p声音还原度高,钛铃p声音更自然解析也会更好些,就是不可换线比较可惜
作者: 吉吉9421    时间: 2025-7-11 13:18
dm7ti适合入门烧,动态空间比较大,容易感受,要是说声音最好还是平头佬额图腾vss,声音细腻,有感情,声场又开阔,但是有点重。性价比最好就是b80,该有的都有,轻便,随身出街最舒服,还有pk1,都不错
作者: kappao    时间: 2025-7-11 14:53
dm7ti,个人认为是乐感和素质在平头塞里,算t0的存在了,dmax和目前其他平头耳塞的风格都不一样,所以没啥平替选择,所以这两你要选,还真的挺难下决心的。唯一解,我全都要。
作者: fenk    时间: 2025-7-15 00:01
kappao 发表于 2025-7-11 14:53
dm7ti,个人认为是乐感和素质在平头塞里,算t0的存在了,dmax和目前其他平头耳塞的风格都不一样,所以没啥 ...

目前还是在用dmax了,不过不管dmax还是7ti都暴露目前平头塞发展的一个问题,他不均衡,能量分布不均衡能量的转换输出也不均衡,这玩意儿听上去小信号的时候听起来十分费劲,不出彩。大信号的时候又要遭受中高频的过量轰炸(我觉得这是目前这些平头塞子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提升,实际效果就是他们的中高频经常以一种声嘶力竭的方式呈现),如果再遇上dmax这种佩戴找事儿的塞子(我的言外之意就是凯声似乎技术还成熟一些,但7ti这个调音我还是没法认同,但也许他如果不这么调,声音细节听起来会比dmax还费劲?),最后三频很可能在你耳朵里就会变成一个经典的馒头甚至斜三角分布。其实耳塞不只有入耳和非入耳,这不是一个0和1的选项。就说苹果当年为了降噪不得不给小白兔上了软耳帽成了入耳当场劝退一大帮人(后来一堆用户耳朵流水又退货不少),然而半入耳+深度降噪他发现能实现之后,还是继续在一代一代出。磁路上的优化那是必然需要的,但是我觉得结构上也没必要抱着所谓的正统不放。平头不是什么最后的尊严,他只是为了解决入耳的健康威胁的(当然,平头塞因佩戴带来不均衡,导致用户不得不开大音量去找平衡,这本身也是一个健康风险)。整个这件事我看稍后我有空有必要单独开一个帖子说说我的看法。我开始入门接触的时候,消费市场都还没有入耳式,我们接触的第一款入耳式索尼ex70在那时几乎所有人戴上都觉得像听诊器,然而现在全人类都已经习惯戴听诊器了,那时候的平头从工效学角度讲基本都是完善的,而现在的平头号称什么渐进式设计,但防滑胶圈普遍都不带要自己配(就像现在的姑娘,冬天都希望穿得短短的),滑的海绵套能从塞子上掉下来然后整个塞子和海绵在耳朵上也都呆不住(我其实是没敢说,当年最低端的808不用防滑胶圈都比你满配的塞子稳定,都是工科的,基本功去哪里了)……很多值得一聊的事情哎。

作者: zxwon    时间: 2025-7-15 00:40
这些不行
作者: 野有蔓草    时间: 2025-7-17 00:18
fenk 发表于 2025-7-15 00:01
目前还是在用dmax了,不过不管dmax还是7ti都暴露目前平头塞发展的一个问题,他不均衡,能量分布不均衡能 ...

考虑大家喜欢传统平头的佩戴方式
我们后续会出致敬个超级经典的平头塞
在原本的造型换上dmax的陶瓷单元和可换线的方式
外壳也变成全金属 提升原本的声学腔体
不过什么时候能出来 可能要些时间 众所周知我们比较擅长慢工出细活

虽然个人还是感觉长时间佩戴且佩戴好的话 挂耳式佩戴更舒服更持久


作者: fenk    时间: 2025-7-17 10:14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5-7-17 12:00 编辑
野有蔓草 发表于 2025-7-17 00:18
考虑大家喜欢传统平头的佩戴方式
我们后续会出致敬个超级经典的平头塞
在原本的造型换上dmax的陶瓷单 ...

前辈好久不见。最近太忙,本来想单独发个帖子谈下现在平头塞子品类单一的事。我这里简单说下我的一个想法,其实半入耳的先驱也是索尼松下,其中索尼的ED系列用的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在外面套一个猪嘴胶套。这么一做,佩戴稳定性,密封性,三频饱满度,中低频清晰度,很容易就上来了。就算耳塞本体不愿意这么设计,我在想谁能出这样一个配件耳套(其实好像针对airpod的这种东西都有了),说真的,我觉得声学角度不一定会引入太大不确定性,基本上应该还是利大于弊的。这种套子对于我这种内外耳都大的人来说肯定效果很好。而且因为他是以其中一种耳套的形式存在的,不会对原有平头佩戴觉得没问题的用户产生什么影响。

还有,既然您谈到绕耳和直插,我这些年经验是这样的:直插无论平头还是入耳,佩戴都能更贴合更深入(那自然中低频,氛围,或者说底盘就好就稳),但如果您的塞子太重或者腔体太滑缺乏摩擦力,他会掉。我毫不客气地说dm7系列这个设计就是光顾了所谓舒适性结果没考虑这个问题,必须上防滑胶圈。对我来说绕耳他就是不稳固,随便一碰就掉。但是在你不碰的情况下,由于有绕耳的线,他看上去倒是不会掉的,长时间佩戴变量确实不大,但在我的感觉上这种就是趴在耳朵旁边,怎么使劲往里塞,他都没法深入,中低频全是飘的。直插就是自贴合的,绕耳要想贴合需要好几个点做得都服帖,其实不简单。实际上绕耳式的塞子包括小米这种消费厂都尝试过直插绕耳两种方式都能戴的设计了(平头的话有阿思翠。但还是我说的,你腔体不能太重,虽然直插也可以靠结构提供额外的外耳支撑,但是咱们都是肉做的,承重也是有个限度的),改进成这种形态也未尝不可。

作者: 野有蔓草    时间: 2025-7-17 22:08
本帖最后由 野有蔓草 于 2025-7-17 22:11 编辑
fenk 发表于 2025-7-17 10:14
前辈好久不见。最近太忙,本来想单独发个帖子谈下现在平头塞子品类单一的事。我这里简单说下我的一个想法 ...

ED268是我最早买的sony旗舰耳塞 然后再是868 888 268这个设计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其实不如苹果半入耳的设计更好
其实半入耳的平头我们也有设计 不过没推出
这个最新致敬的经典平头就是因为感觉佩戴非常舒服 也可以通过结构提升低频 选择致敬这个产品
当然这个产品在平头塞历史中也是一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也是我们致敬的原因




作者: fenk    时间: 2025-7-17 23:46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5-7-17 23:49 编辑
野有蔓草 发表于 2025-7-17 22:08
ED268是我最早买的sony旗舰耳塞 然后再是868 888 268这个设计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其实不如苹果半入耳的设计 ...

那倒也是,我之所以这么说,这不也是为了妥协么,本质上还是兼顾那些只追求经典的玩家。半入耳在我心里现在最成功的确实是苹果。不过我事先不知道你们对这种结构的兴趣,况且,也许市场也就是发烧友兴趣也不大。但是说起来,半入耳这种结构可能就能开始尝试多单元了,对有些人来说也许这有些不伦不类。现在回头看看感觉平头确实不好做。音响玩的都是耦合,箱子是和房间耦合所以折腾房间是大头,耳机的话包耳是和头脸耦合,压耳是和耳朵部分耦合(但至少他可以施加压力),耳塞是和耳道耦合,然后耦合不严的话出各种问题,这种问题发烧友很多还意识不到,总觉得就是自己听着觉得烂。平头呢?说不好听点有点像以前的夹片眼镜,靠眼眶夹着,对于很多人来说他都是一种非常不严密的耦合,变数很大(从苹果这些计算音频的产品来看,对于贴合度方面即使进行主动式的补偿,也非常有限度,况且咱们现在只讨论被动式的产品)。在我看来,对于重量,材料还有人体工学的要求更高。只能说期待能有人继续在这条路上深耕做出好东西来吧。

作者: 野有蔓草    时间: 2025-7-18 02:42
fenk 发表于 2025-7-17 23:46
那倒也是,我之所以这么说,这不也是为了妥协么,本质上还是兼顾那些只追求经典的玩家。半入耳在我心里现 ...

人的耳朵造型差异太大
入耳能适配绝大多数人的耳朵 因为深入了耳道
平头太挑耳朵 外耳道其实大家差异蛮大 所以要靠海绵来加强密闭性 加强低频

作者: fenk    时间: 2025-7-18 14:00
野有蔓草 发表于 2025-7-18 02:42
人的耳朵造型差异太大
入耳能适配绝大多数人的耳朵 因为深入了耳道
平头太挑耳朵 外耳道其实大家差异蛮 ...

对我来说入耳的适应性可能更差一些,很多塞子低频比半入耳的蓝牙还少,但究其原因,主要不贴合的地方还是在耳道以外,也正因为这部分不贴合,因此他会进一步影响耳道内的贴合,因为你没法深入。

作者: 最长的旅途    时间: 2025-7-18 16:49
这俩都有玩,但是我主要是上限不确定,随身(sp3000铜)下dmax的音染和质感比较抓耳,明润艳丽,鲜活高级,留白处理恰当。dmax上过熊工d1,觉得上限方面变化不大。
dm7ti用sp3000铜,则属于框架大气,低频磅礴,但是比较厚,留白比较满,要发挥出来真正实力还是需要上放,钛铃plus和dm7ti都404耳放的话,dm7ti会更加宏大扎实。
总结,随身下dmax,耳放台机下dm7ti。
作者: fenk    时间: 2025-7-18 21:04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5-7-18 21:08 编辑
最长的旅途 发表于 2025-7-18 16:49
这俩都有玩,但是我主要是上限不确定,随身(sp3000铜)下dmax的音染和质感比较抓耳,明润艳丽,鲜活高级, ...

dmax这个型其实入了有点后悔,起初是觉得入耳低频都这样,后来才发现他这个绕耳确实挑耳朵,在不换线的情况下你怎么戴也都不行(我自己整了硅胶套上去了,包括半入耳式的,都不太行)。但其实现在很多平头塞子中低频都挺可观的(仅仅主观效果,客观上下盘必然不保)。当然还有就是他这个陶瓷单元,如果发育时间比较长的话,我可能没这个耐心,我觉得就听他这个声音走向吧,大概率还是得再煲一煲。dm7ti这个声场真的,我觉得还是欠考究的,而且尤其手里有dm7的情况下,兴趣貌似不是太大。也许换换也行,但是我这个dmax右边已经接触不良了(你还别说,之前找经销商要了个付费试听,他那个demo也是接触不良的,哎。当然我这个dmax还有一个更糟心的事情,今年3月的机器,到现在,皮套上盖的“A面”已经掉了,脱胶了。不太想多说这看似精美的皮套是个啥结构,怕厂商记恨我,所以自行脑补吧),虽然在保内,但是……折腾啊。我现在只有上网聊天吐槽发泄的心情,没太多折腾的心情,主业太熬人,周末都没几个(全是出差那种,工作日加班干,周末出差干)……

作者: huozhe32    时间: 2025-7-19 07:44
dmax我带不好,7ti我买不起,我选钛铃p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