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抛砖引玉,讲讲空间结像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椎名真空    时间: 2025-6-24 22:20
标题: 抛砖引玉,讲讲空间结像问题
最近尝试了一些耳机,发现我对三频的敏感度有所下降,只要不是某个频段过于残缺刺激的感觉都还行,反倒是对空间结像特别关注。

空间方面个人比较习惯类似箱子的现场声,假如声场是一个球体,那么中心点应该在我面前一定距离,并且头不会超出球体的边缘。这样从球的另一边到脑后一点点的位置都会存在结像的位置。这样比较还原演唱会或者音乐会的现场。
与之相对的主要就是以人头为中心的人头声,前后主要是后面有一段很大的距离会有声音,然后主要的乐团或者人声部分位于头的附近甚至中间,这样听一些混录为主的acg,或者asmr很爽。

另外就是结像,我想把结像分为4类,点,线,面,块。而这四者应该是合理分布而非着重强调某一种,这样才能够还原实际录音的成分,比如三角铁或者擦的叮当声属于点状结像,如果少了点状结像会显得死气沉沉,高频天空一片昏暗不鲜活,像是susvara属于点状结像很丰富,高频华丽闪耀(但显然这并不太客观,有一定加料)
小提琴和部分女声属于线状结像,如果少了线状结像会显得沉闷不通透,但过多又容易刺激刮耳(he6,hd800属于线条非常优秀的,但对前端的耐听度也有很高要求)
比较低频段,扩散感强的打击乐或者管乐属于片状结像,而更有形体的部分属于块状结像,如果片状太多块状较少就会失去立体感变得单薄平面,而块状太多片状太少又会感觉声音过于密实肌肉缺乏宽松感。
以上四种结像形态和谐共存并且自然转化,演绎乐章时能够产生类似流淌的感觉,此起彼伏却又各安其职而不是让人眼花缭乱主次不分,我觉得这就是系统调教完成的表现了。

作者: shoutup    时间: 2025-6-24 22:24
担凳仔学习
作者: lancelothy    时间: 2025-6-24 22:26
发烧界的低级词 “三频均衡”
作者: albedopiazzolla    时间: 2025-6-24 22:31
大多数情况下似乎缺少线和块,以至于当这两种感觉上升的时候就给人提升的感觉,也可能是我主观的听音观就是在追求这两种不能代表所有人
作者: 留香小筑    时间: 2025-6-24 22:36
我的低音是一团团的,听得清鼓面的振荡
作者: castigliano    时间: 2025-6-24 22:47
感觉文字描述不太具象,画一画是不是更好
作者: dai515    时间: 2025-6-24 23:26
HIFI好比是写字,乍一看都是一个字,但是细细品味只有特定的书法才是你最喜欢的
同样是一横一竖,略微的不同细品是完全不一样的。
HIFI的搭配也是一样,粗一听都一样,细细品味,只有特定的搭配才是你最喜欢的。

作者: melonmelon    时间: 2025-6-24 23:36
点线面块这四个形容太准确了hd800这四个都表现的不错,正如楼主所说,线很考验其前端耐听程度
作者: jayera    时间: 2025-6-24 23:38
我靠,感觉和我听的很像
作者: jayera    时间: 2025-6-24 23:42
请问除了混音以外是不是耳机本身对结像的影响最大?解码的不同会改变结像吗?具体是位置还是形状大小?耳放会影响结像吗
作者: 椎名真空    时间: 2025-6-25 00:15
jayera 发表于 2025-6-24 23:42
请问除了混音以外是不是耳机本身对结像的影响最大?解码的不同会改变结像吗?具体是位置还是形状大小?耳放 ...

大件,周边,线材,耳机都会影响。

作者: jackey126    时间: 2025-6-25 00:46
何为声音的结像,如何参数量化标准,音源的还原放大直到喇叭做功的最后1厘米都有实际要求可以作为标准。
音源首先要正确解析,从数字信号阶段,数字信号隔离,电源响应的足够快,以快制快的供电架构是保证音源正确的起点。涉及结像声场定位的框架搭建。
接着音源的模拟放大,前后级放大,都一样需要以快制快的供电架构来响应逼出微动态,排除一切让电流变慢的干扰,比如各种环牛滤波,分频器,这些让信号不断衰弱,高频相位滞后,低频相位抖动,(参数量化具体表现)层层干扰变慢,声底变呆滞暗淡,密度信息的相位变形,消耗殆尽。具体表现也就是常说的声音变得干冷刺薄,没有密度可言。
当解决了前后端设备的供电架构和数字信号隔离,相对正确的波形整齐划一极快速来到喇叭动作,到你耳朵收货了,结束了吗?没有。
还有最后一步的优化,那就是喇叭动作的反方向动作势能,产生的直流电影响功放的输出,节拍步伐会一步错步步错,喇叭归位的动作收不住,听到的细节会模糊甚至快速到达喇叭动作失真边缘,如何解决自己想想,我已经解决,做完上述改装,各位的系统一定能拥有完美的声音密度这一关键表现。实践出真知,请各位踏出猜想的怪圈,实践总结经验才是进步的道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者: jackey126    时间: 2025-6-25 00:50
说再多的理论,不去实践一番,正确的音源永远得不到,沾边都没有,数字信号隔离,供电架构以快制快,供电干扰抽离,喇叭单元耳机单元的反方向势能抽离,4方面做好处理,自己听到了结像,也就不用问什么是结像,为什么老生常谈这几个问题,因为就没几个人听到过,一直在折腾设备却又折腾不对地方,无法一针见血封喉解决关键节点的瓶颈。
作者: 椎名真空    时间: 2025-6-25 01:13
jackey126 发表于 2025-6-25 00:50
说再多的理论,不去实践一番,正确的音源永远得不到,沾边都没有,数字信号隔离,供电架构以快制快,供电干 ...

比对现场就行了,虽然录音未必还原现场,但发烧友理想还是尽可能营造现场感的。
作者: WatcherofCudNua    时间: 2025-6-25 05:48
无论是实体店大几万的平板或者静电还是我自己搭配的动圈系统我都听不出太强烈的结项位置,反而是一对二手2千出头的sc203的结项定位更加具体结实
作者: jackey126    时间: 2025-6-25 06:11
椎名真空 发表于 2025-6-25 01:13
比对现场就行了,虽然录音未必还原现场,但发烧友理想还是尽可能营造现场感的。

那就听现场直播的音源录制,没有后期制作,直播音频录制回放【HIEND障板系统 颂钵现场 立体声外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1VNk76F【HIEND障板系统 潮剧敲锣打鼓现场2 立体声外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GUBlRoz



作者: luke42878    时间: 2025-6-25 10:00
椎名真空 发表于 2025-6-25 01:13
比对现场就行了,虽然录音未必还原现场,但发烧友理想还是尽可能营造现场感的。

对比什么现场?
作者: 鬼狐    时间: 2025-6-25 10:46
没有多少耳机成像能力能超过三星buds2
作者: shuang0232    时间: 2025-6-25 11:16
椎名真空 发表于 2025-6-25 01:13
比对现场就行了,虽然录音未必还原现场,但发烧友理想还是尽可能营造现场感的。

现场,尤其交响乐,哪有点声源发声?没点声源哪有结相?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6-25 11:51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5-6-25 11:55 编辑

sus其实有不少加染的,结像和背景分离的不算太干净。
最好状态是像莱卡镜头那样,结像轮廓有实到虚然后,背景和结像有非常明确距离感,背景和结像间应该是一种干净空的感觉,然后每个发声点,那种泛音延伸到空间的轨迹也可以轻松听到。这方面hd800开放性好,加上耳机额外影响少,这些容易听到。

在箱子里,也花了不少,空间环境重要因素,而前级对空间结像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不断找寻,最终还是马克前级这方面最好,最好是马克52,对声场还原全面清晰,而且没有额外音染,得到跟原始录音状态效果,空间、结像、距离都非常好还原。还有各器材都要用尽量中性,因为有些器材为了听感,会砍掉原始录音环境信息,只突出中频部分,或者加了染色影响结像空间表现。而箱子里盟主、丹拿、ATC、威信、pmc等这些对声场结像表现不错,当然魔域、yg这些也很好,但金属密闭箱音色比较怪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6-25 12:00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5-6-25 12:04 编辑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6-25 11:16
现场,尤其交响乐,哪有点声源发声?没点声源哪有结相?

录音不是点发声, 系统确实不应该点发声。
但录音要是点发声,系统不是点发声算不算失真呢。
其实逻辑是很多人把系统还原声音和现场比,其实不算对,本身录音和现场就很多不同。
系统应该充当显示器,声音空间布满越多像素点越好,代表分辨率高,
这代表系统的能力,既可以点发声也可以线发声、面发声,关键看录音是如何

作者: 椎名真空    时间: 2025-6-25 12:44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6-25 11:16
现场,尤其交响乐,哪有点声源发声?没点声源哪有结相?

点声源和点状结像并不是一样的东西,点状结像更类似于占比细小的面而并不是真正的点,点状结像占比并不多,用于提升乐曲层次感丰富度。就像是绘画时画面需要和谐的构成所以我们需要合理安排点线面块,而不是真正用让人眯起眼看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区分,而不是真正用点线面块来拼出一张画面。不论是现场还是录音,反射声占比都是非常大的,乐器的站位也要考虑声学环境最终让听众听到的是和谐的效果。比如高频的打击乐器多次反射之后衰减强烈,主要听到的就是直达声那么此时更容易形成点状结像,剩余的反射声类似彗星尾巴一样带出一点线条。

作者: mildik    时间: 2025-6-25 14:08
xiaotan02 发表于 2025-6-25 11:51
sus其实有不少加染的,结像和背景分离的不算太干净。
最好状态是像莱卡镜头那样,结像轮廓有实到虚然后, ...

能推荐这几个牌子里比较有性价比的箱子型号嘛?
作者: jayera    时间: 2025-6-25 14:41
椎名真空 发表于 2025-6-25 00:15
大件,周边,线材,耳机都会影响。

我靠
作者: opa2107    时间: 2025-6-25 14:53
最重要的是结象真实感,构成真实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密度和重量感,在耳机中形体的重要性稍逊,因为和声场一样,实录乐器的体积表现都是模拟出来的
作者: opa2107    时间: 2025-6-25 15:06
我是更看重声音质感(音色)和结象,自然又有趣是最高追求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5-6-25 15:11
只要是耳机 不借助科技就摆脱不了头中效应  大奥也是一样  头中效应就已经固定你的声场就这么大点儿地方  脑袋一圈而已
作者: wozainali    时间: 2025-6-25 15:39
耳机就老老实实接受头中吧,物理定律,改不了
作者: totun    时间: 2025-6-25 18:01
一部分说头中效应 一部分说声场无边无际 哈哈哈哈
作者: 逐流    时间: 2025-6-25 18:52
结像其实跟频响也有关系,比如文中举例的小提琴这种线性声像,有的频段负责线条感,有的频段负责泛音。如果线条感部分偏多,泛音又不足,就会显得线条过于锐利甚至刺激。
作者: 留香小筑    时间: 2025-6-25 19:02
逐流 发表于 2025-6-25 18:52
结像其实跟频响也有关系,比如文中举例的小提琴这种线性声像,有的频段负责线条感,有的频段负责泛音。如果 ...

我也发现跟频响有关系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5-6-25 19:18
totun 发表于 2025-6-25 18:01
一部分说头中效应 一部分说声场无边无际 哈哈哈哈

全球最强的Orpheus HE1系统  也必须配备CROSSFEED功能 就是因为森海的工程师也不喜欢头中效应 认为大奥也摆脱不了头中 所以用模拟电路实现CROSSFEED功能打造一个虚拟声场  让大奥声音听起来更自然


强如HE1尚且如此 就不要说其他耳机了  至于那些用两三万耳机就听出无边无际的听感  只能说太能忽悠了

作者: banshee    时间: 2025-6-25 19:37
玩过摄影的话比较好理解,结项就是对焦准了,但影像是平面的 音响是立体的,耳机在空间感的营造可就是千差万别了——和耳机有关,和耳罩有关,甚至和头型和佩戴都有关
作者: 全部删除    时间: 2025-6-25 20:22
自己玩下来的经验是离头感除了设备本身外周边影响也很大,谁也离不开谁,光靠耳机和大件来营造出真实的声音结象往往事倍功半
作者: 13720309713    时间: 2025-6-25 21:03
我的一个经验是深厚的耳罩立体感与结像普遍好于薄耳罩,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大部分旗舰原装耳罩都很薄,印象中就1266的耳罩很厚,空间立体感结像明强于其他耳机,sus原装就很薄,所以人声怼脸,结像散,换个类似1266的耳罩立马强很多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6-26 11:28
mildik 发表于 2025-6-25 14:08
能推荐这几个牌子里比较有性价比的箱子型号嘛?

那就丹拿c1了,一代2-3w,
轮廓1.4 1万多也可以
atc20应该也可以,但高音还是丹拿好
可以轮廓1.4吧,然后再加超高,
超高对空间定位非常有作用的,也会对中频、低频有影响。
推荐townshend超高

作者: see    时间: 2025-6-26 13:43
jayera 发表于 2025-6-24 23:42
请问除了混音以外是不是耳机本身对结像的影响最大?解码的不同会改变结像吗?具体是位置还是形状大小?耳放 ...

本质就是混响以及三频的音量衰减的一个综合表现。混音时就是靠  混响以及三频的音量衰减,还有在两个声道的音量占比 来实现调整声像位置,甚至还有动态。
hifi里大家喜欢说的结像, 应该也就是“凝结声像的能力”  。
所以对应的,也就是考察前端回放设备对于“混响表现,三频的音量衰减,左右声道里的衰减,动态”等这几项参数的处理和表现能力。

当然,这个描述看着简单客观又抽象,其实里面需要调试的东西多了去了。除了技术,更多需要思考和审美。
就好比 我可以把画油画抽象一下,可以描述成“用一些不同性质的粉末混合油以后,在上油的布上进行堆叠,堆叠的方式主要是刮和涂”。但你要真画起来,怎么能“堆叠得好看”,除了技术更需要的是审美。

再回到hifi设备来举例:比如混响表现弱一些的设别 往往对【纵深】表现一般。  对于三频衰减和动态的处理拿捏不到位的,可能会【感受到声音有距离,但不通透,像隔层纱】。诸如此类。


另外再举个不那么相关的例子: B站有位混音老师up说 古早设备录音很难做出“舔耳感” 就是因为以前录音设备动态不如现在的。能舔到你耳朵边而不是在脑仁里响,其实也是一种纵深的表现能力了。

作者: shuang0232    时间: 2025-6-26 14:43
椎名真空 发表于 2025-6-25 12:44
点声源和点状结像并不是一样的东西,点状结像更类似于占比细小的面而并不是真正的点,点状结像占比并不多 ...

现场的录音有反射和混响,录音室唱片没有反射,乐器都是用有源超近场的mic来录,不带位置信息也没有什么反射声。

所谓的结相,就是双声道特有的现象,是立体声+梳状滤波效应的结果,更好的结相是怎么来的,是串扰小,左声道声音全进左耳,右声道全进右耳,这种情况下结相最好。最理想的点状结相就是单声道中心点发声。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6-26 15:35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6-26 14:43
现场的录音有反射和混响,录音室唱片没有反射,乐器都是用有源超近场的mic来录,不带位置信息也没有什么 ...

录音可能没有,混音会加一些效果器的,最终大部分还是有从发声点散开到空间的环境音效果。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6-26 15:39
其实混响录音里有没有不重要,关键系统先能不能准确还原各频段按准确时机在空间消逝过程,这是一种能力,有这种能力可以还原好有回响的音乐,没有这个能力那就是失真
作者: shuang0232    时间: 2025-6-26 16:12
xiaotan02 发表于 2025-6-26 15:39
其实混响录音里有没有不重要,关键系统先能不能准确还原各频段按准确时机在空间消逝过程,这是一种能力,有 ...

不同频段的消散时间是播放设备,扬声器和房间耦合的结果。每个人听音环境都不一样,听到的声音是跟房间模态耦合后的结果,什么系统都没法判断你家的听音环境。

你的当务之急是读一下理论声学这本书,有点对声学的基础认识,不要自己意淫,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6-26 19:16
banshee 发表于 2025-6-25 19:37
玩过摄影的话比较好理解,结项就是对焦准了,但影像是平面的 音响是立体的,耳机在空间感的营造可就是千差 ...

影像也可以是有纵深,就是纵深虚化细腻度,玩过莱卡镜头应该会明白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6-26 19:26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5-6-26 19:31 编辑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6-26 16:12
不同频段的消散时间是播放设备,扬声器和房间耦合的结果。每个人听音环境都不一样,听到的声音是跟房间模 ...

你说的和我的不是一回事。房间肯定有很大因素。
但你也不会否认混音里加了料,让音乐有个空间感吧。
如果录音环境好,就会录现场空间环境回响,不增加额外效果器。
如果是录音环境不好,后期混音都会加效果器,力求有个空间感。
不加效果器,声音是很干很斋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