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如果你有一部卡座,就有了一部优质耳放。 [打印本页]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4 22:45
标题: 如果你有一部卡座,就有了一部优质耳放。
如果你有一部卡座,就同时拥有了一部优质的耳放。

最上头一部是雅佳古董卡座GXC-706D,中间一部是雅佳末代旗舰卡座GX-Z9100EX.底下的是第一音响的专业卡座C-2。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一个强大的耳机放大线路。



706D的耳机口温暖,厚润。



拍的时候耳机拔了,Z9000EX三频均衡,声场庞大,解析出众。



C2的声音极其饱满,低频像充满了气的篮球,在优质的地板上被快速拍打,弹力十足。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4 22:50
一部卡座你不仅仅可以播磁带,也可以把音源接驳在它们的输入口,让它们承担耳放或者前级的作用。大厂牌的台式全尺寸卡座,它们的耳放都足够好,前级也绝不会多差。
作者: 妖月公子    时间: 2025-4-24 22:53
古董级设备
作者: shoutup    时间: 2025-4-24 22:59
虽然很好看,但我不会想去拥有的,经历过卡带时代的我也没有执念的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4 23:01
即使这种小型化设备-背包机,也有一个很不错的耳机口。








作者: luke42878    时间: 2025-4-25 00:22
我试过,你说的都对。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07:34
妖月公子 发表于 2025-4-24 22:53
古董级设备

我这些设备确实古董,但是随着磁带热兴起,其实国内外厂家都有生产新的磁带播放设备。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07:37
shoutup 发表于 2025-4-24 22:59
虽然很好看,但我不会想去拥有的,经历过卡带时代的我也没有执念的

正相反,在几种播放模式比较之后,我还是更喜欢磁带的声音。在我这里的排序是磁带第一,黑胶第二,CD第三,没有数播。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07:41
luke42878 发表于 2025-4-25 00:22
我试过,你说的都对。

这些卡座的耳放真的很出色,但说到前级与耳放的功能,其实还有更强大的存在,就是广播级的编辑机。
作者: hificow    时间: 2025-4-25 08:03
首帖的几台都玩过,非常喜欢C2的放音,绵密 弹韧 明朗,雅佳的机器我更喜欢F95,大气饱满不失细腻,9100早期的韵味力度兼具,后期的偏CD化了,706那个交流马达干扰大了点。以前疯玩过一阵子,看见楼主的图感觉很亲切,想起我的卡座很久没拿出来活动筋骨了。



作者: 鬼狐    时间: 2025-4-25 08:04
我滴


作者: luke42878    时间: 2025-4-25 08:38
我还留了一台570d,给各种国产垃圾dac 去数码味儿特别合适。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08:49
您这些卡座都很漂亮,充满了机械美感。卡座的调音随着CD格式的诞生,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CD前时代,设计师都努力把调音往开盘上靠,声音更浓郁。而到了CD后时代,调音就都往CD那种干净的,高解析的风格上靠拢了。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08:51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08:57
上面的图是松下广播级编辑机AG-6500,模拟时代的强者。从这部以后,广播机就进入了数字时代。6500音场大,。我曾用它转录过CD,转录的听感明显优于原版。有人戏称,说6500能把盗版录成正版,再版录成头版。对于这种近乎巫术的,无中生有的能力,在接触之前。但实践之后,我信了。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08:58
更正:在接触之前,我是不信的。
作者: lyfy601601    时间: 2025-4-25 09:21
陆忱 发表于 2025-4-25 08:58
更正:在接触之前,我是不信的。

说的有道理,不买来听听,怎知道结果

作者: 钙奶饼干    时间: 2025-4-25 09:23
老款这种CD机也是,推力很大
作者: Nylight    时间: 2025-4-25 09:36
85年的人看着都好喜欢 但是不得其门而入 闲鱼随便一搜都好贵
作者: 啤酒毛豆小龙虾    时间: 2025-4-25 10:29
用数字音源转录成磁带,还会有模拟味吗?
作者: Jetfly    时间: 2025-4-25 10:36
优雅,LZ在鱼上的头像是素描的那位?
作者: RacingAK47    时间: 2025-4-25 10:43
shoutup 发表于 2025-4-24 22:59
虽然很好看,但我不会想去拥有的,经历过卡带时代的我也没有执念的


作者: pzpzp    时间: 2025-4-25 10:47
本帖最后由 pzpzp 于 2025-4-25 10:55 编辑

楼主可以多试试,几十年前的老机器完全可以调试出数播的那种效果,而且没有数播的那些弊端。另外楼主的听歌方式也很nice,数播并不是发烧级的音源,是一种特殊需求下的方式体现,属于偏虚拟化的电子技术应用范畴,并不属于技术原理性的呈现。

作者: ham2002    时间: 2025-4-25 11:29

其实啊,对于年轻人来说,特别是20岁以下的人,还是CD好听。

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还是磁带卡座好听。

你认为呢?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1:46
lyfy601601 发表于 2025-4-25 09:21
说的有道理,不买来听听,怎知道结果

折腾也是乐趣其中之一。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1:48
Nylight 发表于 2025-4-25 09:36
85年的人看着都好喜欢 但是不得其门而入 闲鱼随便一搜都好贵

确实,玩这玩意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减少踩坑。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1:49
Jetfly 发表于 2025-4-25 10:36
优雅,LZ在鱼上的头像是素描的那位?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1:50
啤酒毛豆小龙虾 发表于 2025-4-25 10:29
用数字音源转录成磁带,还会有模拟味吗?

我尝试的结果是这样,会有模拟味道。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1:53
pzpzp 发表于 2025-4-25 10:47
楼主可以多试试,几十年前的老机器完全可以调试出数播的那种效果,而且没有数播的那些弊端。另外楼主的听歌 ...

打算研究研究手里的6500。
作者: 啤酒毛豆小龙虾    时间: 2025-4-25 11:59
陆忱 发表于 2025-4-25 11:50
我尝试的结果是这样,会有模拟味道。

也就是说有没有模拟味主要是前级?卡座的前级可以直接接入纯后级功放吗?用卡座来调节音量大小
作者: zhouyong0102    时间: 2025-4-25 12:03
难道技术一直在倒退?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2:10
ham2002 发表于 2025-4-25 11:29
其实啊,对于年轻人来说,特别是20岁以下的人,还是CD好听。

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还是磁带卡座好听 ...

也许是这样,也许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审美。这种审美的形成,与成长期社会环境的塑造不无关系。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2:17
啤酒毛豆小龙虾 发表于 2025-4-25 11:59
也就是说有没有模拟味主要是前级?卡座的前级可以直接接入纯后级功放吗?用卡座来调节音量大小

当然可以,带前级功能的卡座,是可以直入后级的。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2:33
zhouyong0102 发表于 2025-4-25 12:03
难道技术一直在倒退?

数字技术替代模拟技术,核心目的不是提高音质,是提高可靠性,顺便降低成本。模拟开盘母带放在库房里可能会受潮,存在硬盘里的数字母带不会。可靠性提高了,方便度提高了,成本也降低了。一个声音直接呈现出来更拟真,还是经过调制解调(模转数再转模)更拟真,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数字音频技术是不成熟的技术,虽然确实一直在完善,但解决了一些问题,往往又会带来了新的问题。问题是解决不完的。模拟音频技术是成熟技术,数字音频技术是待成熟技术。记住这一点就好了。
作者: yspanzer    时间: 2025-4-25 12:42
本帖最后由 yspanzer 于 2025-4-25 12:45 编辑

设备太老了是没有输入口的,至少没有烧友认可的输入口,LINE IN的 不算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2:51
yspanzer 发表于 2025-4-25 12:42
设备太老了是没有输入口的,至少没有烧友认可的输入口,LINE IN的 不算

这个也不算?还有LINE IN为什么不算呢?这里面的道理是什么?


作者: Jetfly    时间: 2025-4-25 13:01
好机
作者: siemens19e    时间: 2025-4-25 14:22
先锋t07\t09也是优秀的cd机,而且能买到品像不错的。
作者: pzpzp    时间: 2025-4-25 14:42
陆忱 发表于 2025-4-25 12:33
数字技术替代模拟技术,核心目的不是提高音质,是提高可靠性,顺便降低成本。模拟开盘母带放在库房里可能 ...

从事过专业基础领域的人应该明白,数位音频技术的核心是算法合成技术,不是音频线性处理技术,我个人认为数位音频是偏向数据处理的音效虚拟技术,很难符合音乐艺术的录音与重放要求。
这个数位音频产业链的产生与发展是畸形、盲目的,又夹杂了太多利益链暗箱操纵与垄断的东西,真正该淘汰的产业却在指鹿为马淘汰好的产品。

作者: pzpzp    时间: 2025-4-25 14:57
陆忱 发表于 2025-4-25 11:53
打算研究研究手里的6500。

用耳机听的话记得控制音量与听歌时长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5:12
pzpzp 发表于 2025-4-25 14:42
从事过专业基础领域的人应该明白,数位音频技术的核心是算法合成技术,不是音频线性处理技术,我个人认为 ...

数字技术廉价可靠,符合商业需要。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5:15
pzpzp 发表于 2025-4-25 14:57
用耳机听的话记得控制音量与听歌时长

哈哈,是的。我平时其实是听音箱多一些,只是有时太晚了怕吵到雅邻,就用一用耳机。耳机我目前就只有一部HD650,未来也许会再收一只W10。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6:25
hificow 发表于 2025-4-25 08:03
首帖的几台都玩过,非常喜欢C2的放音,绵密 弹韧 明朗,雅佳的机器我更喜欢F95,大气饱满不失细腻,9100早 ...

请教一下,看到您图一发的卡座,开始以为上面一部是F71,结果搜出来发现不是。不知图一中上下两部卡座都是什么型号。雅佳的机子颜值都很高呀!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7:13
我在微信上建了一个聊卡座的群,对这些老古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加群一起交流。
作者: 百万雄师    时间: 2025-4-25 17:35
卡座的耳机口只起监听作用,没在录制状态能单独作耳放吗?
作者: hificow    时间: 2025-4-25 17:47
下面是F95,上面是F91,双层面板,第一层是播放操作,右边的键会自动打开收入下方露出第二层电平表和其他设置按钮,整个过程很有科技感,当年买下它就是因为这个酷炫的翻盖动作


作者: pzpzp    时间: 2025-4-25 18:00
陆忱 发表于 2025-4-25 15:15
哈哈,是的。我平时其实是听音箱多一些,只是有时太晚了怕吵到雅邻,就用一用耳机。耳机我目前就只有一部 ...

HD650是个好耳机,初烧,高烧,不烧都适合。

作者: pzpzp    时间: 2025-4-25 18:09
hificow 发表于 2025-4-25 17:47
下面是F95,上面是F91,双层面板,第一层是播放操作,右边的键会自动打开收入下方露出第二层电平表和其他设 ...

科技感满满,里面琳琅满目的按钮设置能让业余玩家乐此不彼,更能让专业玩家理解专业的概念问题,还有产品的开发理念。数播产品吹牛乱弹琴居多,越听越混走火入魔不说,实际的操作体验也没什么积极意义。




作者: pzpzp    时间: 2025-4-25 18:15
陆忱 发表于 2025-4-25 17:13
我在微信上建了一个聊卡座的群,对这些老古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加群一起交流。

早期卡座其实是很专业的音频设备,里面的基础电路跟同时代的厂牌录放顶级设备是同一平台的。

作者: 幻剑煌镐    时间: 2025-4-25 18:26
这个帖子收藏了,为了卡座硬朗的工业风。
作者: pzpzp    时间: 2025-4-25 18:39
去仔细看了下楼主的图片,760D里的磁带愣是看成相煎何太急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5 19:00
hificow 发表于 2025-4-25 17:47
下面是F95,上面是F91,双层面板,第一层是播放操作,右边的键会自动打开收入下方露出第二层电平表和其他设 ...

真的很漂亮。
作者: 醋酸钠    时间: 2025-4-25 19:31
所以这些年HIFI了个寂寞,上古卡座附属功能都打不过
作者: tjyangm    时间: 2025-4-25 20:19
百万雄师 发表于 2025-4-25 17:35
卡座的耳机口只起监听作用,没在录制状态能单独作耳放吗?

三磁头机器可以

作者: 百万雄师    时间: 2025-4-25 21:36
tjyangm 发表于 2025-4-25 20:19
三磁头机器可以

我试试看

作者: tjyangm    时间: 2025-4-25 22:58
百万雄师 发表于 2025-4-25 21:36
我试试看

磁带机线路输入先经过杜比芯片,再通过MONITOR TYPE/SOURCE开关切换进入耳放,而且大多使用的三菱M5218运放,±7V-10V供电。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07:07
醋酸钠 发表于 2025-4-25 19:31
所以这些年HIFI了个寂寞,上古卡座附属功能都打不过

我觉得您可能误解我的意思了,我的话里通篇都没有说“打不过”的意思。我只是想说,它们-这些卡座,有很不错的表现。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07:08
pzpzp 发表于 2025-4-25 18:00
HD650是个好耳机,初烧,高烧,不烧都适合。

应该是保有量最高的HiFi级别耳机了。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07:15
pzpzp 发表于 2025-4-25 18:15
早期卡座其实是很专业的音频设备,里面的基础电路跟同时代的厂牌录放顶级设备是同一平台的。

或者可以这样说-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那些日本大厂在卡座上投入的研发力量,所达致的技术储备深度与广度,都远远不是数字时代作坊开发数播和解码器的情况可以比较的。数字技术发展使行业门槛大大的降低了。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07:17
百万雄师 发表于 2025-4-25 17:35
卡座的耳机口只起监听作用,没在录制状态能单独作耳放吗?

全功能的卡座不仅可以单独做耳放,还可以单独做前级。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07:18
幻剑煌镐 发表于 2025-4-25 18:26
这个帖子收藏了,为了卡座硬朗的工业风。

欢迎交流,可以到我的微信群做客。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07:32
前面有坛友问卡座能不能在不录音的情况下工作,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现在使用耳机是这样解波的。把卡座的监听输出接到广播级编辑机松下AG-6500的监听输入,用,6500来控制音量。我现在用先锋CT-710输出到松下AG-6500。本来710的监听口声音是非常紧实的,甚至有些过度紧实了。然而接入6500之后,声音化开了。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稳如泰山。这让我想起翁同龢临别诗里的一句“老夫听惯怒涛声”。6500是宠辱不惊的,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这部广播机,在上世纪卖到二十几万一部,那时候我的薪水一个月只有一百大几。这样一部专业机,我想说真的可以给玩家带来惊喜。我无论给它CD音源,还是黑胶音源,它录制出来的效果都毫无争议的碾压原版。我用数播播放谭咏麟的SACD精选集一,露出来的音频在回放时展示出惊人的厚度与密度,这样的厚度与密度是我在任何高级音源上也不曾听到的。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07:34
这是我的第二排叠叠乐,在下面充当底座的就是先锋CT-710。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07:35
这里是松下AG-6500的监听口,旁边那个小小的,显得很有些袖珍视感的,就是音量控制。


作者: frankstone    时间: 2025-4-26 08:16
好精致的样子,现在还能买到吗?不识货
作者: 鬼狐    时间: 2025-4-26 08:17
颜值还是可以的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08:22
frankstone 发表于 2025-4-26 08:16
好精致的样子,现在还能买到吗?不识货

我图片里展示的每一台机器,都能在二手市场找到。但要不要入这个坑,需要提前想好。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08:30
TEAC也好,Sony也罢,都是卡座时代如雷贯耳的名字。尤其是Sony,算是这一赛道的开拓者了。在我的收藏里只有一部Sony,那就是卡座发展史上第一部三磁头卡座TC-6150SD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08:33
这是当年发布时Sony的宣传图片。蕴意是6150-卡座中的巨人。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08:36
再发几张图片.一窥庐山面目。全分立,全机械,极致的模拟。




作者: 醋酸钠    时间: 2025-4-26 11:25
陆忱 发表于 2025-4-26 07:07
我觉得您可能误解我的意思了,我的话里通篇都没有说“打不过”的意思。我只是想说,它们-这些卡座,有很 ...

我也是这个意思,很多大牌功放附赠的耳放模块都很不错,反观现在有的高价机器感觉是有点割韭菜的。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12:20
luke42878 发表于 2025-4-25 08:38
我还留了一台570d,给各种国产垃圾dac 去数码味儿特别合适。

570D的电动上盖深具美感,当然音质也是绝佳,绝不是徒有颜值的样子货。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12:27
醋酸钠 发表于 2025-4-26 11:25
我也是这个意思,很多大牌功放附赠的耳放模块都很不错,反观现在有的高价机器感觉是有点割韭菜的。

那我们观点相近。其实不仅仅卡座,当年的前级或者合并机功放,基本都会有一个不错的耳机口,做为赠送。现在赠品也都单列出来,做为产品赚钱了。
作者: yspanzer    时间: 2025-4-26 18:05
老机器没有数字转模拟模块,只有LINE IN 声音放大功能。

也许就是因为LINE IN线长度太长,制约了HIFI
作者: frankstone    时间: 2025-4-26 19:10
多学习,谢谢分享
作者: 幻剑煌镐    时间: 2025-4-26 19:11
陆忱 发表于 2025-4-26 07:18
欢迎交流,可以到我的微信群做客。

申请加群学习。

作者: pzpzp    时间: 2025-4-26 20:09
陆忱 发表于 2025-4-26 07:17
全功能的卡座不仅可以单独做耳放,还可以单独做前级。

大胆一点,再多试试,还有更大更多的惊喜。
何况楼主有那么多的高档卡座。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20:41
从TEAC C-2线路输出到松下AG-6500.由6500充任前级,连接到两分体2A3后级。音响发出的声音既饱满,又安定。6500的前级素质不下于分体电源供电的总理3。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6 20:58
后面几天,我将尝试用不同的音乐体裁去考量6500,看看它还能带给我多少惊喜。到现在为止,我想我在搭建数字音频方面做出的努力都被证明是无益的。我在另一个帖子里提到我打算升级解码器,提升数字音频在我的系统上的悦耳程度。在这个努力过程中我忽视了一点-我其实完全不喜欢那种过分干净的,像栩栩如生的标本一样的数码声。是的,无论听上去多么的栩栩如生,数码声都只不过是一个标本,一个镜像,而非实体本身。我的人生已经度过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旅程不应该再空耗大把时间用来试错。今后我将慢慢出清自己的数码设备,出清自己的CD收藏。其中有些碟片就是上个月购入的,然而此时此刻,我决心要把它们出清。我的音乐生活将全部留给模拟音频。这其中首先是磁带,其次是黑胶。做出这样一个决定,让我感觉到愉快,感觉到一身都是轻松的。
作者: pzpzp    时间: 2025-4-26 22:27
陆忱 发表于 2025-4-26 20:58
后面几天,我将尝试用不同的音乐体裁去考量6500,看看它还能带给我多少惊喜。到现在为止,我想我在搭建数字 ...

面对专业性的问题与思考,楼主还是有一定距离。
如果从事的工作与这方面无直接关系,楼主这段玩家的感悟还是不错的。
工作也好,爱好也罢,设备过多也是种负担,要维护这些老机器非常不容易!

作者: pzpzp    时间: 2025-4-26 22:40
陆忱 发表于 2025-4-26 20:58
后面几天,我将尝试用不同的音乐体裁去考量6500,看看它还能带给我多少惊喜。到现在为止,我想我在搭建数字 ...

楼主的听感其实挺好,干净的声音不代表解析与高素质,离那种震撼的能量感更是相去甚远。适当的颗粒感,合适的底噪,弹性足下潜深的低音,包容感强的中音,脆亮的高频平坦延伸,通过这样的音质才能去表达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


作者: pzpzp    时间: 2025-4-26 23:07
本帖最后由 pzpzp 于 2025-4-26 23:13 编辑
陆忱 发表于 2025-4-26 20:58
后面几天,我将尝试用不同的音乐体裁去考量6500,看看它还能带给我多少惊喜。到现在为止,我想我在搭建数字 ...

我跟你一样,不喜欢现在所谓的干净的声音。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喜欢这种听感的跟洁癖一个道理,看起来喜欢干净纯粹的感觉,涉及到现实生活其实是一种钻牛角尖式的怪癖,眼睛里融不进一颗沙,强迫症的体现。现在的人三观越来越离谱,社会风气越来越差,怎么样的大环境造就怎么样的审美观,估计是这么个道理。

作者: pzpzp    时间: 2025-4-27 00:00
本帖最后由 pzpzp 于 2025-4-27 01:03 编辑

我始终认为数播技术是最垃圾的音频技术,道理很简单。真正的发烧系统是要建立在听音终端提供足够强大的原始声场与扬声器物理声场的前提下获得的,现在看起来不断进步的信号处理技术恰恰是破坏这两个基本点的元凶!   包括现在的摄像处理技术,能体现老胶片照片时代给人情感艺术的东西也是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站在个人角度被动性的拍照行为需要,还有站在社会各种管理角度带给个人生活的烦恼与负担!


作者: 百万雄师    时间: 2025-4-27 00:39
还真是,今晚试了一下,不错,卡座是索尼ka5es,把拨杆拨到监听位置,然后调节电平大小到合适的位置,再调耳机音量旋钮控制音量就可以了



作者: pzpzp    时间: 2025-4-27 01:19
技术并不是好的事情,强调技术进步更是件很悲哀的事情,像音频技术与摄像技术带给普通人群更多的是噪音、监控、自由行为限制,生活空间时间挤压,生活成本加剧,谈音乐的动听,照片的美丽又有何意义?

作者: zifentian4    时间: 2025-4-27 05:04
很早前玩过几台日式的,但都是两插的,需要额外再接地后,声音才好。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7 07:01
pzpzp 发表于 2025-4-26 22:27
面对专业性的问题与思考,楼主还是有一定距离。
如果从事的工作与这方面无直接关系,楼主这段玩家的感悟 ...

我只是一个爱好者,是先从热爱音乐,慢慢发展到关注设备。我没有动手的能力,如果卡座需要打理,会交给师傅去做。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我只需要享受音乐就好。实际上卡座的玩家有两种,一种是关注设备本身,他们会花功夫研究设备的设置,用各种磁带去尝试录音。研究怎么调整偏磁。而我是后一种,我更多关注的是音乐本身。我收藏有近两千盒原版进口带,这个数字还在逐日增加。卡座是通往音乐花园的桥梁,我是这么认为的。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7 07:04
pzpzp 发表于 2025-4-27 00:00
我始终认为数播技术是最垃圾的音频技术,道理很简单。真正的发烧系统是要建立在听音终端提供足够强大的原始 ...

很有道理。在我看来,数字成像无法复现胶片浓郁的质感。但数字的东西确实方便,既廉价又可靠,这一点必须要承认。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7 09:21
zifentian4 发表于 2025-4-27 05:04
很早前玩过几台日式的,但都是两插的,需要额外再接地后,声音才好。

绝大多数都是两插,而且线材还不可更换。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7 09:24
入坑的难度主要在设备都是二手的,买到有问题的机器,结果会很不妙。如果想买,一定要选择提供售后(4-12个月保修),最好是店老板自己会修理就更理想。卡座在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所以找有技术支持的卖家,这一点很重要。
作者: frankstone    时间: 2025-4-27 14:02
想加个群学习一下,这个松下的AG6500怎么用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7 15:27
hificow 发表于 2025-4-25 17:47
下面是F95,上面是F91,双层面板,第一层是播放操作,右边的键会自动打开收入下方露出第二层电平表和其他设 ...

两台机都很漂亮。不过91市场里没有找见,就收了一台黑色的95。寻找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稀罕事-有两种舱门不同的F95。一种是透明的,如图一;一种是不透明的,如图二。



作者: frankstone    时间: 2025-4-27 15:49
陆忱 发表于 2025-4-25 17:13
我在微信上建了一个聊卡座的群,对这些老古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加群一起交流。

想加微信群了解一下AG6500
作者: c289c289c289    时间: 2025-4-27 19:46
声音很松,松弛感。相较之前听cd机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8 09:49
c289c289c289 发表于 2025-4-27 19:46
声音很松,松弛感。相较之前听cd机

很蓬松的感觉,像是棉花在大太阳底下暴晒过后,丝丝缕缕都支棱起来似的。解码器出来的声音是硬的,当然这种硬是比较出来的。如果一个人从未听过模拟声,那么他不会感觉到数码声的坚硬。但是如果一比较,哪怕是拿世界上最贵的解码,和二手市场一千出头的,最便宜的全尺寸卡座来对比,后者声音的蓬松感与鲜活度,都是解码器用尽方法也没有办法复现的。一个音乐爱好者,如果听一辈子数码声,用那种硬邦邦的声音去苛待自己的耳朵,真是莫大的悲哀。我说这些不是数码声消亡,数码声自然有它存在的意义。对于那些对声音品质没有要求,而对方便程度更有要求的人群,数码声系统是很好的方案。但是对于HiFi爱好者,对声音有要求的人群,我们起码该听一听被磁记录方式捕捉下来的,空气共振所产生的真实声音。
作者: c289c289c289    时间: 2025-4-28 11:27
陆忱 发表于 2025-4-28 09:49
很蓬松的感觉,像是棉花在大太阳底下暴晒过后,丝丝缕缕都支棱起来似的。解码器出来的声音是硬的,当然这 ...

磁带,会不会有磁铁特性,当磁带在磁头上走,还未接触磁头,即快要接触磁头的时候就已经有所作用了,离开磁头时也是这样,就像磁铁没碰到也有相互吸引的力,类似声音淡入淡出的效果,所以听起来很连贯很好听。纯属个人想法,不知对错,哈哈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8 12:55
c289c289c289 发表于 2025-4-28 11:27
磁带,会不会有磁铁特性,当磁带在磁头上走,还未接触磁头,即快要接触磁头的时候就已经有所作用了,离开 ...

确实有些现象会让人觉得很有趣。不仅数码声与模拟声有差别,同样做为模拟声的磁带与黑胶的声音特点也会有不小的差异。二者一个是磁记录方式储存信号,一个是通过刻蚀的方式储存信号。一样的原始模拟信号,因为写入和读取方式有别,也会造成实际上的听感差异。黑胶往往解析力更好,动态更强,而磁带胜在声音形成的整体性。我始终觉得磁信号转换成电声信号以后,听在耳朵里会显得更有情感。这也是我偏爱磁带的原因。
作者: c289c289c289    时间: 2025-4-28 13:00
用不同空白带也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我用万盛ud_s,录王菲香奈儿,那声音的弹性,前所未有
作者: 陆忱    时间: 2025-4-28 13:01
AG-6500还有个弟弟,针对户外场景设计的AG-6400。6500体型硕大,不适合桌面场景。而6400小上一圈,就很合用。6400有耳机监听,可以充任耳放。也有两声道立体声输出,可以担当系统的前级。



作者: c289c289c289    时间: 2025-4-28 13:03
再聊原版磁带,感觉港版,台版,新马版,要比引进版好听,还有德版的DG古典也非常好,放入卡座,不是小时候听随身听那回事了。遇到保存不好的,也很揪心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