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初烧小白关于折腾有源监听音箱的经历分享 [打印本页]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7 20:45
标题: 初烧小白关于折腾有源监听音箱的经历分享
本帖最后由 浦丽春 于 2025-3-28 02:12 编辑
目前已经基本折腾完毕,后续会在供电和环境上继续调整,目前效果中性宽松自然的声音。
音箱视频b站链接
恰似你的温柔 - 蔡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QX2YuEB2/?spm_id_from=333.1387.homepage.video_card.click&vd_source=fdf97964962ba8b36f4c319c4f571cee
倩女幽魂 - 张国荣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jovYMEHF/?spm_id_from=333.1387.homepage.video_card.click&vd_source=fdf97964962ba8b36f4c319c4f571cee
加州旅馆 - 老鹰乐队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rZLYVEQq/?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fdf97964962ba8b36f4c319c4f571cee
天空 - 王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8XhYuE9p/?spm_id_from=333.1387.homepage.video_card.click&vd_source=fdf97964962ba8b36f4c319c4f571cee
购买过的有源监听音箱
音箱①真力G3
一开始本人也选购了网络上非常火的真力G3,当时搭配的解码前级也是大火的adi2,音源就电脑,那时候还是盲烧小白阶段,出来的声音非常的干涩,用了大概1个礼拜就出手了。
音箱②jbl 705p
然后购买了也是刚开始火的jbl 705p 声音确实比真力柔和一些,解码还是搭配的adi2,音源还是电脑,但是听久了还是干涩,然后更换了解码换成新派的dac10h,初听也确实柔和一些,声场大不少,过了几天还是觉得干涩,然后把音源换成了hx500,声音也确实柔和了一些,整个声场表现力也出来一些,但是声音有点粗。不过听了一段时间还是觉得不耐听,就出了。(当时确实没调整好)
音箱③epic5
这对音箱价格不贵,全新的买成8000左右,搭配的解码是新派的dac9se,音源是ipad pro声音还不错,怎么听也不会刺耳的声音,也一度在b站推荐过,因为客厅20平米用5寸的音箱,有点小了,然后就出了。
音箱④minimore6
据说国内非常不错的音箱,这音箱声音好像有点厚度不够,需要把低频旋钮那一块的旋钮玄到最大,对我来说才算厚度差不多,声音也还不错,同轴,6.5寸,三分频,不刺耳的声音,就是缺了些味道。(这箱子以我现在的认知可能有点误解)
音箱⑤大洋路Pro 2a
本来想购买psi的,也幸好选择了大洋路Pro 2a 让我少走了很多歪路。
初识阶段
这对音箱,本来是觉得他们家跟杰克逊挂钩有点广告嫌疑,又觉得他们家给出的音箱参数给的很拉胯,2分频8寸,无波导,功率D类功放低音才100多w,这几项数据在老烧眼里基本上就是垃圾的代名词了,网上能云试听的也少。
开箱:
阴差阳错,还是搞了一对,到手了之后发现,这个体积真的是巨无霸级别的,长宽都是超巨型的,重量也是20公斤一只,直观的感受其体积和重量,心里是莫名的有些底气了。
开声:
开声中规中矩,不难听,柔和,低频干净,那时要求不高,没有觉得刺耳,就是不错的了。然后立马发视频去对比真力8341,那时候还是初烧小白不会听,好像比真力8341好听些,又好像不如。当时只会用好听去判断器材。
调整阶段
调整一 购买脚架
够买了新的脚架,也没有多贵,就瑞声的,够重,一只大概28公斤,然后听了大概3个月吧,其中陆续跟真力8341比较,然后解码也换过新派的dac10h,也又重新上过hx500,总体下来还是没有太惊艳的感觉。
调整二 换音箱电源线
当时听了b站psi a25的声音,好像这对大洋路出来的声音还是觉得干,也看到了b站朋友说买了两根杨阳发烧电源线,700多一根不贵。加上之后声音三频均衡了不少,也不会觉得冲和闷了。
调整三 空间调整
当时可能意识到,我这横厅摆放,反射有点严重,然后开始客厅大调整,用了短边摆放,感觉一下子,整个低频都干净了,每一下都能敲到我心里了。
调整四 更换解码
当时因为空间换了短边摆放,导致反射没有那么多了,以至于觉得用dac9se好像这个声音细节有点空,也考虑到自己一只没有购买万元以上的解码,就去换了对恒星前级解码,大概一万出头前级带解码功能,换上去之后,初听还有点小惊艳,这声音清晰干净细节都清楚了不少。
调整五 入手界面
又去和8341对比,然后好像还是打不过,然后听说真力玩的是界面,然后我也搞了几个界面,感觉有提升,但是声音确实也变得某方面更加不自然了,折腾了4个国产界面,后来都放弃了,要么感觉不耐听,要么感觉没啥提高,这个界面有点智商税的感觉(可能我没玩好)。
调整五 入手CD机
既然界面救不了音箱,后面也上了一下国产几千的数播,声音还是不太行,合计了一下自己平时听的歌也不多,就直接上CD机了,上的是专业机达斯冠的cd 6010 因为有用jbl m2的朋友推荐。上了之后,这个动态是真的吓人,感觉非常的能爆,声音也不会疲软了,然后继续去跟真力8341比较,不过后来觉得声音确实能出来,但是怎么一点都没有控制力的,当时是觉得专业机,专业机就得噪。
调整六 入手同轴线
当时身边用的是200块的同轴线。然后考虑是不是同轴线太次了,让声音这么的噪,然后开始更换了几根同轴线,最后买了千把块的卡达斯的宝石同轴线,用上去之后感觉确实声音,稳定了不少,就是卡达斯的宝石线,好像什么都差一些,然后又更换了zu的那个同轴线,感觉就是我要的感觉,声音干净,细节清楚。然后又去听别人的视频,感觉声音还是不够柔顺。
调整七 入手更多的电源线
被人嘲笑录音后,我又把cd机的电源线和解码的电源线全部换成了小主流,这下感觉声音确实顺耳了不少。然后我又去听别人的视频,发现好像声场不对头。
调整八 CD放地上
当时CD是放在凳子上的,再更换电源线的时候由于这个线够长了,我把CD无意间的放在了地上,好吧整个声音瞬间安定了,声场也出来了一些,后来才知道原来凳子不平,CD完全没调平啊。
调整九 更换音箱XLR线材
一开始没太在意XLR线,随便用了跟几百的diy的,后来卖我电源线的老哥(本身也是从事录音工作的)提了xlr线材对声音影响巨大,然后就买了根2000不到些的mps线用用,其他家的线材入门都得4000左右,选择mps也因为他的便宜。声音一下子饱满了,低频也全部出来了,才意识到原来diy这线确实不行。
调整10 调整摆位和拉窗帘
一开始我喜欢不拉窗帘的,后来无意间发现拉了窗帘整个声场的立体感出来了一些但是声音变糊变闷了,我以为大洋路这声音跟蓝牙的声音差不多啊,虽然细节多,但是糊啊,然后我无意间的调整了一下摆位,好吧这个声音一下子锐利起来了,感觉自己的声音又牛逼起来了,然后又去网上找人ab。
调整11 加避震且调平CD机
刚好卖我线的老哥跟我说他买了几块避震版,提高巨大,然后他跟我提了很多次,我也觉得上次从椅子上放到地上还是有提升的,就特意买了个爱丁堡的架子,当cd调平的那一刻才知道,原来CD机细节那么多,声音一点都不噪,还是我误会了cd 6010 是专业机就应该直白和噪,看来设备和人一样不可以貌看之。
调整12 声学布置
听了两天又觉得整套系统好像有点干和对环境摆位影响很大,然后开始查找资料,才知道原来有一种东西叫做反射的,然后对第一反射点布置了一下,这下子真的震惊了,原来大洋路是真的一点没有吹牛,整个声音中性自然宽松,声场巨大。这才是第一次的听到了什么是声场,什么是细节在眼前全部铺开。也意识到了,声学环境对系统的发挥占了多大的比重。
总结
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也幸好买的是大洋路的音箱,因为大洋路目前出的所有音箱都是数字箱(包括他们家的旗舰XRM-X,如果使用他家的功放),厂家已经把他认为的完美声音风格已经固定在音箱上,通过后续通过线材和前级和解码和转盘并不能使其声音风格发生多大的改变(素质上变化依然存在),也省了很多时间去折腾搭配,当然他家的声音是我非常喜欢的宽松中性风格。
作者: sodisni 时间: 2025-3-27 20:54
我也是dac10h,上了独立前级以后提升明显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7 20:57
恒星那个好像是解码带前级,也不算独立解码,我现在感觉够用,因为我近场,声音不会开太大,失真应该在范围内的
作者: sodisni 时间: 2025-3-27 21:12
我也是近场,一米七的等边三角形,还上了数播和隔离牛,八寸jbl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7 21:16
我2.5米听音距离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7 21:18
好像看过你的帖子,你好像是jbl 708p?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7 21:20
我玩下来的话(可能我房间也不够宽),等边三角形肯对我可能没那么重要,我主要还是第一反射点的处理
作者: sodisni 时间: 2025-3-27 21:40
2.5m应该算中近场了吧,我是708p,我的第一反射点是书架上的书
作者: 阳光的忍泪微笑 时间: 2025-3-27 21:41
挺好,同玩cd箱子,bd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7 21:41
像8寸的应该都可以近中场啊,远些听着纵深也好些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7 21:41
cd还是下限真高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7 21:43
有书架的话应该问题不大,扩散调了,我后面是玻璃,这个影响太大了
作者: ou85 时间: 2025-3-27 21:46
恭喜楼主登堂入室了,很多人连门都无法入,因为环境摆位及线材限制了。
楼主下一步可以在电源专线上下点苦功!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7 21:57
谢谢,可能有源数字音箱在搭配上取巧了,无源难度真太大了,下一步就是有专门的房间后,系统的声学改造,加上专电了。
作者: eysirs 时间: 2025-3-27 22:05
楼主为什么老是死磕监听音箱呢?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7 22:16
便宜,好折腾,我这种小白,无源搞不定
作者: sodisni 时间: 2025-3-27 22:18
我侧面也是书架玻璃推拉门,我买了麦克风调了音箱曲线,消除驻波非常管用
作者: 远方之朋 时间: 2025-3-27 22:27
佩服楼主折腾的毅力,我就买了一个800s耳机,一个湖人590pro耳放,一个欧然德a15数播,一对bm6a有源书架,一个捷思cdt3mk3转盘,一个电源隔离变压器排插,别的东西都没碰过。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7 22:34
我也佩服我自己了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27 22:54
sodisni 发表于 2025-3-27 22:18
我侧面也是书架玻璃推拉门,我买了麦克风调了音箱曲线,消除驻波非常管用
调EQ只能缓解驻波,消除得靠摆位和声装。
作者: sodisni 时间: 2025-3-27 23:11
基本上消除了,不影响听歌了,摆位弄了很长时间,不鼓捣声装,目前很满意
作者: kandly 时间: 2025-3-27 23:44
加个独立前级,会有较大提升,不管是有源还是无源,在实践中都有不错的效果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7 23:56
这个本身就是前级,带解码功能,因为我本身听音声音不大,前级的失真对我影响不大,前级的风格对数字箱影响不大。所以我这边大概率是加一般前级意义不大。
作者: ahs371 时间: 2025-3-28 00:00
听了楼主B站的效果,相当不错,确实已经登堂入室了!看楼主的自述,在这之前真的是纯属瞎玩!之前楼主的音箱估计半个小时都听不下去,而实际上这几个音箱都不差,玩好没有不好听的。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8 00:11
本帖最后由 浦丽春 于 2025-3-28 00:56 编辑
以我浅薄的认知理解,前级主要两个意义,一个音量放大,一个是引入失真(调音),放大可能对大系统和桌面系统要求非常高吧,调音对数字箱应该已经失去意义了。不是好的前级,可能小音量下失真大,细节出不来,大音量下失真(噪),我是大概2.2米到2.5米听音位的,这种不大不小的声音,好的前级对我整套设备的提高大不大?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8 00:11
其他都不差,真力排除
作者: sethjsdm 时间: 2025-3-28 00:43
有源监听其实不需要太折腾,我个人认为只要选对了音箱,已经达成了50%的进度,剩下的主要是整一下声学环境的布置,像吸音棉、扩音板该上还是得上,然后声学校准也是必不可少,到这里基本就完成90%了,剩下的10%如果有条件上一个电处滤波,把电整的稳定干净一点,系统基本达到了95%,剩下的那5%个人认为弄不弄都无所谓。楼主选了大洋路可以说就胜利了,这个牌子的音箱从HRM-X的双15寸大家伙到PRO2A这种8寸小箱声音风格都是一脉相承的,声音很冷静,低频注重氛围感而非冲击力,是听起来非常自然、淡雅的声音,我还挺喜欢它的HR3.5的,也是我的候选箱之一
作者: 阳光的忍泪微笑 时间: 2025-3-28 00:45
是的,而且上限也高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8 00:52
不考虑他家的HRM-X么
我看很多人已经玩上了,他家的风格听着就像没啥风格,这种风格让我很放心,不用担心歌曲的还原问题,可能也跟音箱制作人是母带制作人出生有关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8 00:53
就是碟片挺贵哈
作者: sethjsdm 时间: 2025-3-28 00:58
30万呢,实力不够啊,HR3.5A才15万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8 01:07
HR3.5A只要15万?这价格我也想搞对了,可惜我空间太小了,hr3.5估计适合30平左右的空间了,听歌看电影都是很好的
作者: kandly 时间: 2025-3-28 08:09
在我的理解和实践中,排除声学环境外,音频质量+前级+音箱,是影响声音的最关键的三个环节
作者: 老夫初来 时间: 2025-3-28 08:49
楼主一直在改善干涩,想要柔和,无源味道箱最合适,楼主听的是慢歌,监听箱大多数是爽快利落风格,声音直来直往,想要表现韵味余音很难的
作者: 镀银线 时间: 2025-3-28 09:06
不搞西电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8 14:00
本来是追求柔和些,不过大洋路搞的差不多了,原来中性自然有中性自然的美,现在不追求风格偏向了,现在还在调整环境阶段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8 14:04
西电是啥?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28 15:15
前级,解码分开,声场纵深,层次也会有提升,虽然变数多一些,但玩好了真的不错,调音并不是只会变糊,电这个东西影响真的挺大,来自从有源转向分体无源的过路人的体会。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8 20:09
目前玩有源数字音箱,我的认知无源可能大多数是风格上的变化(引入失真),数字有源就是修正风格,只对信号的精度起作用,声场纵向声场变好,可能是信号更加的优秀(失真低),也可能是引入了某种风格(引入失真)
作者: luke42878 时间: 2025-3-28 20:17
你为有源音箱搞得这些所有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如来一个好前级管用。dac自带的前级都是垃圾。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8 20:50
前级具体有啥神奇的作用?可以再不搞音源,不搞避震,不搞供电,不搞线材,不搞声乐布置,不搞解码,不搞摆位,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恕我不能理解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28 20:59
有条件了,玩一玩就懂了,实践出真知,理论永远是理论。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8 21:06
音箱行业又不是啥高深莫测的行业,都有理论作为依据的,实践出来的可能只是某种风格刚好能触动自己,不能把这个现象后面的本质,给提炼出来上升到理论,适用于更多场景,那是不是这个实践我不一定是正确的实践,只是局限于自己的认知的实践。久而久之是不是成了所谓的老烧了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28 21:23
那你就用理论再来打败实践呗,你连实践都没实践过,怎么能妄下定论呢,理论也是建立在实践上得出来的,并不是真理,很多人往往只是把别人的理论拿来当自己的理论,并没有自己去验证他人的理论,何来的说服力。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8 21:46
本帖最后由 浦丽春 于 2025-3-28 21:48 编辑
而且你让我实践去买前级,那像我这种书架箱系统的是买多少钱的合适,怎么判断前级的优劣?你除了炫耀你通过用了前级,得到了更加符合自己审美的体验之外,什么都没提,这是不是另外一种好为人师的表现,而非正儿八经的去讨论前级究竟有啥作用,怎么判断前级好坏?怎么去挑选适合自己的前级。那我听了你的建议,去买个几万的独立前级,没啥效果你负责么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28 21:53
本帖最后由 shinakasu 于 2025-3-28 22:00 编辑
你没看到我前面第一句话么,有条件了。如果你有心搞,可以抄一下我的贴子,我搞了2套系统,一套贵的,一套便宜的,都是有显著效果的,不过你箱子一定得是中性的,偏高解析的,其他类型的我不敢打包票,我玩过的ATC7这类的,还有低端的意力DB52,FYNE F500,也是有效果。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28 22:09
至于怎么挑,这个只能自己摸索什么样的器材适合自己,多和他人交流,自己去线下多听,摸清自己想买的器材是什么样的特性,只靠参数就能做好HIFI,国产厂商早就天下无敌了
。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8 22:39
有机会听一下你的系统,可能我监听玩多了,对于音质的理解方式跟你有所不同。
可能高价前级很多都在调音风格上的变化了(当然这也是以我浅薄的认知的看法),目前我并不把这些看做是素质,反而是一种失真。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28 22:48
我玩的时间也不长,也就2年,我说的不单单是前级,而是整套系统,我个人觉的声场纵深,分离度,细节量,是最基本的素质,这些东西靠电源线,信号线,电处都能得到提升,越是高解析的箱子,对这些越敏感,前级目前给我感觉是乐感方面的提升,之前提到的素质也带一些,我自己的系统里前级对泛音一些的控制有比较多的改变,不好意思,没办法准确文字描述。效果是很明显的更好听,各方面,我本身不太喜欢太多音染,抹掉细节的箱子。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8 23:05
本帖最后由 浦丽春 于 2025-3-28 23:09 编辑
声场纵深,分离度,细节量,是最基本的素质对于大洋路这种顶级监听都不是问题的,包括你后来提到的泛音弱音,都很轻松就能还原的,对于HiFi书架这种完全没有声价比的产品,专业厂商可能5-6万就做到了自己20来万搭配书架的素质,本身这种顶级书架监听就是用来听一下母带在小体积系统上的平衡度的。传统发烧思路跟我们玩监听的思路不一样,我们追求的就是还原,大系统下和小系统下,也主要是动态规模的差距,而不是风格的差异。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29 00:18
本帖最后由 shinakasu 于 2025-3-29 00:23 编辑
不不不,你在各部分供电充足的情况下,这些素质会进一步放大。我也玩过一些有源,真的比不了,监听总感觉有点放不开。你可能觉得你想再提升,只能换更贵的监听箱,其实换更好的分体,也能达到这种效果,可能还要更好一些,准确来说,是开发出箱子本来的潜能。监听因为条件的限制,能做到程度有限,并不是上限。无源也有还原系的,并不是所有牌子都追求音染。。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29 00:31
所谓的弱项,其实也是比较出来的,一个东西好还是差,还是要有参考对象,我只是加了前级,增强了某些部分,只要没有改变原先的音色,涂抹修改其他的东西,我都觉的是正面效果,你觉得自己的器材没有短板,只是你没有对比的参考物罢了。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29 00:43
监听的架构说到底还是无源玩的那套东西,最多就是多了个EQ模块,无源就是把这些拆分出来,用更好的材料罢了,单论硬件,我个人觉得上限远大于各方面都受到限制的监听。调音,染色就是看喜好了。无源里面也有很多追求还原系的牌子,比如被老烧诟病没味道的日系牌子,声音就非常平衡,非常接近监听。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29 07:00
咱们对音箱的理解不同说都意义不大
作者: 刘小击 时间: 2025-3-30 02:24
杨洋的电源线得换掉
作者: hugocd 时间: 2025-3-30 11:13
这你就不懂了,你不知道有源与无源的根本区别。
根本区别是:有源基本上都是主动分频,每个喇叭单元都有一个功放单独驱动。
而无源大都是一台功放,用分频器被动分频。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1:20
所以无源有没有可能,也可以一个单元用一台功放推😊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30 12:05
无源成品箱没法去除信号通路里的分频器,也就是只能多功放分音。
有源把分频器做到前级里,如果用DSP可以实现几乎任意特性滤波器。远不是普通分频器能实现的。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2:18
就以数字音源为例,数字讯源,数模转换,前级放大,后级放大,分频器,被动单元,有源有改变这套架构么?,无非就是把这些部分集成到一起罢了。。音箱工作的原理。。就没变过。。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30 12:32
变化很大。现在的主流高档有源是这样的:
数字信源-->DSP处理(分频、延时、EQ)-->数模转换-->D类放大/AB类放大-->扬声器单元
一是没有分频器,功放输出直接扬声器。阻尼高,损耗小,没有传统分频器电感电容引起的相移。
二是DSP处理的项目、精度远比传统功分强。比如DSP一般都会在保证失真可控的前提下对低频抬升,所以很多DSP音箱的低频下潜会比同尺寸无源强至少一个等级。还有很多高档箱子支持FIR滤波器,也就是相位特性比传统音箱好的多。
古法发烧的线材调音、前级调音等通通被现代DSP调音替代了。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2:37
本帖最后由 shinakasu 于 2025-3-30 12:41 编辑
不可能没有分频器啊,你没有分频器,你的单元怎么知道在哪个频段工作?,dsp的作用是对空间声学的弥补,还带一部分的调音,你只要有钱,还需要dsp来弥补?我谈论的是上限。。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30 12:52
可能你对DSP的理解有偏差,估计是以前的AV功放宣传里多是提到DSP处理。
DSP是数字信号处理的意思,可以做空间声学演算也可以做其它的,比如分频。最近十来年的智能音箱、蓝牙音箱、高档监听基本都是DSP音箱,只不过侧重点不同、架构用料档次不同。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这十来年的高档监听、蓝牙音箱比二三十年前的同体积音箱的低音下潜、动态要好的多。这和DSP、D类功放的大量使用关系比较大。
如果论上限,只要是音源是数字信号的,那肯定DSP系统的上限更高。因为DSP系统可以方便的校准,比如我用的Dirac Live除了拉平频响,还可以校准不同通道的声学对称。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3:04
行吧,你觉得dsp天下无敌,我也没什么好说了,调音这玩意,本来就是千人千好,监听开发出来是给音乐工作者用的,为的是不受环境限制,尽量少的器材,调音以准确还原为主,讲大动态?下潜?,那是无源hifi系领域的主场吧?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30 13:19
DSP自有它的局限性,我没说DSP无敌啊。对于调音,如果为了自嘿,那怎么爽怎么来。如果要和别人交流心得,那最好是有一个标准。合适校准的监听系统就是一种大部分人认可的标准。实际上这个标准里监听音箱不是必须的,校准才是核心。
极致的大动态和下潜,分体式的显然会更强。不过这已经超出日常家用的需求了。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3:31
本帖最后由 shinakasu 于 2025-3-30 13:43 编辑
?校准的目的是改善声学环境吧,你的声学环境本身如果没问题,还需要校准来做什么?无源也可以加入DSP模块,还是绕回去了,基础的工作原理还是那套东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东西,我个人觉得监听和无源,最大的区别一个是官方调音,可玩性低,有着一个最基本的下限,一个可以个人定制,自由度高,上限也高,同样下限也极低,完全取决于搭配能力和钞能力。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30 14:19
本帖最后由 死翘翘 于 2025-3-30 14:30 编辑
改善声学环境主要靠声装、摆位。DSP并不能改变现有环境的驻波、混响,顶多能削弱驻波峰的影响,但这种削峰的实际听感不那么自然。如果想用DSP填谷,那不光不自然还会严重失真。它的好处在于能够根据测量结果相对精确的调整输出的频响、相位。如果用模拟电路达到这么复杂的要求是不现实的。这样的话,因为器材、音箱、环境导致的左右频响、相位的轻微不一致可以被检测到并修复成一致。
还有校准的是频响和相位,可以用Dirac Live内置默认的,也可以自定义比如B&K、哈曼曲线等。我用的Dirac Live打开和不打开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打开Dirac Live后声像的凝聚感会加强,每个乐器、歌唱家声像的位置更清晰且比例适中更舒适。这也是我迭代了很多次不同话筒安置位置角度才试出来的参数。一般人偶尔用几次是做不好这个的。而且正如你说的,自由度高,上限也高,同样下限也极低。
回到有源和无源,一开始就说了那个逾越不了的坎——分频器。当然也可以认为本质一样,用DSP功放也能强推无源音箱(典型如帝瓦雷SAM技术)让低频下潜提升一个档次。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4:32
你只要有钞能力,改成录音棚都可以,狄拉克我也用过,这东西对动态的削减是肉耳可闻,我个人是非常讨厌用校准的,能不用就不用。至于分频器,电子分频器也是分频啊,你没办法跳过这个步骤,只是集成在哪个部分里而已啊。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30 14:41
正因为我钞能力不足,用不起原生高品质系统才用差一点的设备强拉校准。
如果发现Dirac动态削减厉害,我觉得操作问题多些。合理使用不会感觉动态变化多少。
确实,分频终归需要有。传统无源分频做到极致也能做的很好,没有谁能淘汰谁。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4:46
所以我一直谈的是上限,高级的HIFI箱,体积巨大,也有不少是主动版,因为內部空间足够大,硬件赛得进去,也能出非常好的效果,专业级的监听也同理,但你要说小型的民用监听箱,那点空间,离达到它的上限可远远不够。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30 14:51
谢谢提醒,之后再换,这段时间先把音箱和解码和cd的避震垫搞上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30 15:02
dsp最大的优势可以校准喇叭,连个喇叭的差0.5db,大洋路很少对参数宣传的,这个还是他特意宣传了一下,声场结相能力惊人,这个是传统hifi需要花很多成本才能实现的。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30 15:07
这种模式可能限制了发烧友的自己发挥,但是也保证了音箱的下限高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30 15:14
如果放开DSP的设置权限,所有功能全交给用户,很可能下限更低。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5:15
如果是溢价少的老器材呢,分体在价格上劣势是不是就没有了。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30 15:19
这点对初烧小白很友善,因为不太需要关注太多的搭配问题,只要把各环节的失真降下来就可以了,最终把信号教给音箱去处理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30 15:24
有一个隐藏的好处,就是通过校准DSP改变音色这个行为可以代替线材调音。能省掉一些线材的智商税。
但这需要用户有测试话筒并且懂得怎样使用话筒评估声音。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30 15:28
是的,对于我这样的初烧小白搭配真的是个非常难的事情,需要有极好的审美能力,这个对我这样的初烧小白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我现在更多关注的线材本身的素质,还有更多的去搞一下避震,搞一下环境。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30 15:29
HiFi这个行业可能需求没那么多,相对来说技术更新很慢很慢,监听比较用户需求大些,相对的新技术会用的多些。性能的话就像现在2000块的手机和5年前5000块的手机,大概率还是现在2000的性能好些。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5:33
我觉得DSP的调音。。是改数字音源,让音源来适配你的听感,线材更多的是用器材来适配你的听感,软件和硬件之分,但DSP没有改变你音箱的素质,线材和器材是可以实实在在的通过供电来改变的,可以极大抬高上限,和DSP那点改变的幅度比起来,差距太大了。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5:37
只是软件进步了一些吧,硬件有进步么?什么时候D类能真真做到无敌再说吧,就像苹果的全面屏一样。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30 15:41
从我的感受来讲,声装、避震是立竿见影的改变了动态、音色、失真,但模拟信号线、电源线只要不太烂基本都是音色的区别。有了DSP以后音色想怎样就怎样,就看不起玩各种线组合调音色的方法了。
还有用话筒判断系统性能是你的系统到了一定水平后绕不过去的,建议你慢慢的学习练习。
这和主观调音不一样,是有很多客观参数的,用熟练了比人耳靠谱的多。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30 15:41
大洋路的XRM - x系统也是D类功放,经常拉去展会,好评不断。。。这个传统发烧上确实存在了太多主观上的东西。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5:45
展会有声学校准肯定好听,你去过现场么,百分之90的展会器材,基本都不如你家里,那边声学环境过于灾难,至少国内的都这样。。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30 15:45
我们使用DSP的本质是挖掘系统的潜能,它的实现的前提是系统本身有这个能力。就比如前面说到的音箱低频下潜扩展,如果不是用DSP,使用传统架构是很难实现的。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30 15:49
虽然XRM不是最高端的产品但60来万的价格,也有人买单啊,像25万左右的hr3.5也是d类,买单的就更多了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30 15:54
音响展里实际比大部分人家里好的。音响展一般都是在酒店,有地毯,有布质表面隔断的地方。音箱不会靠边,尽量左右对称,有脚架或落地摆放。
对比下,大部分人会放在客厅的电视墙边上。抵墙安置、硬质地面没地毯、音箱直接放在电视前的矮柜上、一边是墙一边是过道、背墙是大光面等等,都是很地狱的声学场景。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5:56
为什么不能挖掘,下潜不够,加低音炮就是了,高音不够?那加超高音,可能你觉得这样贵,那就换后级呗,风格不同的后级,对低频的下潜也有很大影响。你要说方便程度,肯定不如DSP。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5:58
你真的去过现场么,实际听过么。。。。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6:23
这种做法,是不是到最后,变成了一套参数系统,什么都靠测,和国内的科HIFI厂商有什么区别,但这个声音真的是你想要的么,算了算了,自己听的开心就好
作者: sethjsdm 时间: 2025-3-30 18:21
广州东方展,大洋路的房间里我问过工作人员有没有用声学校准,他们说没有,他们说HRM-X这么大的音箱(双15寸)一开始以为摆进去会不好听,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在仅约12平方米的酒店房间内HRM-X的表现非常好,不校准原声就很惊艳。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18:40
- 那恭喜他们正好碰到了一间合适的房间,我去过2次上海的,体验都很糟糕,就算碰到自己熟悉的箱子的上位版,也就勉强听出个音色,整体声音很糟糕。。这些展位出摊的都是本地的代理商,有些代理商就是纯卖货的,自己店里都不怎么搞声学,谈何展厅布置。。
作者: sethjsdm 时间: 2025-3-30 18:46
广州东方展还是比较专业,不然怎么叫国内最大、世界TOP4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30 23:13
测量肯定是必须的,首先得保证高保真,然后再去追求染色,如果全凭个人主观喜好,那HiFi就没有意义了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3-30 23:33
首先我不反对测量,但追求用EQ极致的拉平,我不敢苟同,本身你测量的数据准不准就是个问题,在一个不准确的前提下,去拉EQ?得出的东西真的是你想要的高保真么,那我情愿选择自己的喜好,或者交给专业的团队来帮我调试。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31 00:48
就算用eq拉平,这些音箱首先的受众是工作室,或者专业录音棚,本身的有不错的声学环境,校准一下,更加准确。可能很多家庭用户声学环境较差,校准一下,可能聊胜于无吧。
作者: 浦丽春 时间: 2025-3-31 00:50
首先肯定推荐声学处理一下,特别是近中长听音距离,相对来说是较为简单的,大洋路近中场监听上面没有任何调整eq或者校准的东西,看来专业人士也推荐做一下声学处理。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31 13:12
声装摆位优先于DSP校准。DSP是配合声装作小修补、挖潜用的。
很多话筒测量+DSP校准失败,原因就是房间本身的声学问题没解决,DSP强拉拉过头。
到了你现在的器材水准,更是要有合适的声装才能发挥完整。
至少要控制住驻波、初期反射。这个操作少不了要用话筒测量。
玩过测量后,会发现人耳很不靠谱。
一是容易疲劳,只能保证连续十来分钟的敏锐,随后就会误差越来越大。
二是很容易习惯当前设备的声音,迷失对原始声音的认知。
这时候话筒就能稳定的把系统的情况总结出来,让你根据测量数据去修正自己的认知,使主观、客观的声音听感接近。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