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阿姐鼓的响度和动态, 到底啥条件能听好? [打印本页]

作者: wozainali    时间: 2025-3-26 23:33
标题: 阿姐鼓的响度和动态, 到底啥条件能听好?
人声响度仅仅36lufs



中间的鼓声也仅仅升到16lufs罢了



感觉声如蚊蚋,  我听个响都难.  这个动态声音开大了了必扰民.

兄弟们到底用啥条件听好这首歌?  



作者: wozainali    时间: 2025-3-26 23:34
我手上没有好的耳机,  不知道在耳机端的表现力如何
作者: wozainali    时间: 2025-3-26 23:34
音箱是费劲了
作者: wit    时间: 2025-3-26 23:35
鼓诗、尘鼓、……听鼓的曲子很多。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动态也可以的
作者: wozainali    时间: 2025-3-26 23:41
wit 发表于 2025-3-26 23:35
鼓诗、尘鼓、……听鼓的曲子很多。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动态也可以的

这俩算正常的

作者: Mahandi    时间: 2025-3-27 00:57
首先,您的喇叭不能拍边,其次,您的功放不能控制力差,再次,您慢慢找原因,我去睡觉
作者: freeonesboy    时间: 2025-3-27 01:47
本帖最后由 freeonesboy 于 2025-3-27 01:50 编辑

阿姐鼓本人手头有好几个版本:1995年日本首版,1995台湾飞碟首版,香港百利SACD版本,上海音像SACD版,上海音像8周年再版。。。唯独缺个1994年上海音像三零压片首版。。。。这张专辑录音客观讲没有吹的那么牛逼,但在大陆录音里面还算OK,90年代上海音像花100万巨资制作而成,,也算是高成本制作了。。。此专辑最牛逼的地方是录音一气呵成,不是现在那种软件拼接的垃圾能比的。。。。真想好好欣赏专辑,设备的功率必须大,而且要开大声才能凸显其跌宕起伏的动态。该专辑最难控制的就是低频,设备不到位,会比较糊,而且没有层次。。。我拿专业监听PSI A23M+A225组合勉强能听。。。。
作者: freeonesboy    时间: 2025-3-27 01:56
忘了说了,日版、台湾版、香港SACD版的电平都比大陆版要高一些。。。。上海音像版电平最低。。。。
作者: white    时间: 2025-3-27 05:41
首先房子要足够大
作者: Yin93035382    时间: 2025-3-27 06:19
這牽涉到動態範圍,一般錄音音壓0-70db,以阿姐鼓為例,那鼓聲為最大音壓70db,開正常音量到達最大強弱部分動態範圍就縮少,只有錄音電平縮少讓音量開大而獲取微細部分的細節
作者: su111111    时间: 2025-3-27 07:11
Mahandi 发表于 2025-3-27 00:57
首先,您的喇叭不能拍边,其次,您的功放不能控制力差,再次,您慢慢找原因,我去睡觉

请问拍边是因为过推,还是因为箱子不行
作者: Mahandi    时间: 2025-3-27 07:45
su111111 发表于 2025-3-27 07:11
请问拍边是因为过推,还是因为箱子不行

不懂什么是过推,只知道振幅过大收不住易拍边
作者: fixbug    时间: 2025-3-27 08:07
这首曲子创造者为了追求一种压抑效果,声音响度很低,要还原那种低频要真正的大食音箱,大食功放。
作者: ou85    时间: 2025-3-27 08:36
想听阿姐鼓,最最最关键的是环境底噪要小,在30db以下为佳。其次是环境反射要少,因为开大音量后反射多了就会影响细节。
作者: 2054    时间: 2025-3-27 08:48
用十寸以上号角是成本最低的方案
作者: tntwcgg    时间: 2025-3-27 09:22
刚好前两天换了功放,cd机,翻出20年前不知道是啥版本的阿姐鼓听,开场鼓点和人声比较像呢喃的状态,副歌部分才不会很猛,总之要想开场鼓点和人声比较正常,不像呢喃的话,后面副歌就炸,哈哈,也不纠结正版盗版首版了,这神奇的音乐和加州招待所一样,多少年前了,即使有点东西,也就那样吧

作者: bass0411    时间: 2025-3-27 09:33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发现为什么是楼主描述的这些问题的根源。估计会有人知道的
作者: 鬼狐    时间: 2025-3-27 10:00
我就说hifi是听响吧
作者: w_gun    时间: 2025-3-27 10:15
这首歌听着不渗得慌吗?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5-3-27 11:16
买过黄孩子,阿姐鼓好像是没买,都没怎么听。。。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3-27 12:24
音量要合适,可以找一般的语音节目试听,让声压在80dB SPL上下。再去听阿姐鼓,减少动态非线性压缩或扩展。
房间要足够安静,否则音乐里面的弱信号会被房间噪声掩蔽。
音箱本身动态要够,低频最好有105dB SPL以上的最大输出能力。否则大动态时候会压缩。
音乐版本也有关系,前期原版的动态会大一些,后期有版本会压缩动态。动态压缩后听起来更轻松些。
参考: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d.php?threadid=20484843
作者: hugocd    时间: 2025-3-27 12:28
感觉《央金玛》里第6首《六世达赖》动态更大。那一声霹雳,音效炸裂。歌也更好听。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5-3-27 12:43
本帖最后由 prodomo 于 2025-3-27 13:01 编辑

听了一下没什么问题,以前器材很弱随便听听没什么感觉,现在凑合了再听就好多了,没什么过高追求。。。。顺便说一下用的是听古典音乐的大致电平。。。什么版本不知道,也许去找找初版?

作者: bass0411    时间: 2025-3-27 13:26
如果用可换线双声道耳机,用音箱请把CD机进入下一解码或者前级的左右信号线对调。很简单但绝大多数发烧友瞎烧的事实就这么愉快的扒开了底裤,不管什么原因耳朵有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才是好烧友。顺便看下国产被奉若神明的神专当年的录音设备清清楚楚写在首版的内页里


作者: bass0411    时间: 2025-3-27 13:27
bass0411 发表于 2025-3-27 13:26
如果用可换线双声道耳机,用音箱请把CD机进入下一解码或者前级的左右信号线对调。很简单但绝大多数发烧友瞎 ...

耳机就左右声道线材互换完事
作者: 数字音乐-王三万    时间: 2025-3-27 15:14
原盘是音场很深,人声开始的时候极小,非常考验器材分析力,分析力不够的会加大音量,鼓声出来那一刻,动态加大了好几倍,所以有烧机碟说法,原碟的动态范围几乎做到了极致

如果你系统分析力好,平衡,在播放阿姐鼓的时候能清楚听到朱哲琴细腻的底声,以及音色的转换,起伏,粗细对比,极其考验系统分析力

说变态,说沉闷,说不好的都是你系统分析力不够,动态范围不够
作者: 数字音乐-王三万    时间: 2025-3-27 15:15
如果听不到朱哲琴声音的凝聚,开扬,喉音胸腔音的转换,起伏,以及鼓皮的质感,大动态出来是一坨的,要么你CD软件问题,要么就是你系统硬件问题
作者: 数字音乐-王三万    时间: 2025-3-27 15:18
飞碟金版,低频量感加重,人声变细发飘,后期25周年纪念版,人声拉凸,像口水歌,声音很脏,何训田最早制作的出版是最纯净最能体现出制作思路的,一盘CD出来就全球销售了三百万盘,不是所有发烧友都是傻子
作者: 数字音乐-王三万    时间: 2025-3-27 16:07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3-27 12:24
音量要合适,可以找一般的语音节目试听,让声压在80dB SPL上下。再去听阿姐鼓,减少动态非线性压缩或扩展。 ...

之前说过,跟你说的差不多


作者: xiaobudong    时间: 2025-3-27 16:36
这张碟只能找老版咯?
作者: Yin93035382    时间: 2025-3-27 16:46
可以這樣說24k金版聲音走向都是偏暖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5-3-27 18:26
找到低电平版本,突然回到我最早听这个录音的感受了,另外看到封面突然觉得我买的的就是这张CD而不是黄孩子,不过时间太久了翻了一下没翻到。
作者: 数字音乐-王三万    时间: 2025-3-27 18:57
说起再版的坑,再举个例子,鼓怪,手上有原盘的,去对比一下最近网上所谓德版母带的鼓怪,我是下载下来听了一下跟原盘的抓轨文件对比,能量分布完全变味了,又混又脏又响,后期拉均衡拉的不成样子,给人感觉貌似质感比原盘鼓怪会好一些,鼓,擦,锣,感觉貌似要真实一些,那是为了将就器材分析力透明度质感不够的,也是往刺激那个方向去走,迎合一些听音取向罢了
作者: cfc1680    时间: 2025-3-27 19:50
耳机听过好多遍,5005听,也挺好听的
作者: freeonesboy    时间: 2025-3-27 20:14
数字音乐-王三万 发表于 2025-3-27 16:07
之前说过,跟你说的差不多

上海音像版本电平最低,然后是1995台湾飞首版、日本首版稍微加了一点电平。。。这三个版本都能听。。。后续胡搞的垃圾版本根本不碰。。。。。

作者: freeonesboy    时间: 2025-3-27 20:17
数字音乐-王三万 发表于 2025-3-27 15:15
如果听不到朱哲琴声音的凝聚,开扬,喉音胸腔音的转换,起伏,以及鼓皮的质感,大动态出来是一坨的,要么你 ...

也别给这张1994年首版贴近,本身录音以及缩混做的就是那么回事,电平确实太低了。。。乐器、人声分离度也一般。。。这张唱片最大的好就是一气呵成录音,没有做剪辑。。。

作者: lxmgggg    时间: 2025-3-27 21:06
这张专辑的录音并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好人家的卖点也不是录音而是一种在当时华语圈没有出现过的新世纪风格, 同时期另外一张《悲情城市》录音起码比它好几倍。
作者: ou85    时间: 2025-3-27 21:26
lxmgggg 发表于 2025-3-27 21:06
这张专辑的录音并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好人家的卖点也不是录音而是一种在当时华语圈没有出现过的新世纪风格, ...

我玩了十多年才能把阿姐鼓放好,也在不少系统放过,如果系统放不好阿姐鼓放古典交响也不会好听的。
作者: 数字音乐-王三万    时间: 2025-3-27 22:09
台湾首版,香港首版,日本首版,除了飞碟的金碟有能量分布变化,其余都是一个妈生的,保持了当年的制作特色,也不说这盘录音能到多顶的高度,就现在很多人玩的器材,能放的不错的也不多,就像atc是不是世界顶级 那肯定不是,但是能玩好的也不多,也没人去否认atc的水平,要讨论的是这个碟的特点,以及是不是谁的器材都无法放的好
作者: 数字音乐-王三万    时间: 2025-3-27 22:11
至于说上海音像那张,我没有听过,也不能妄下结论,但以接触过上海音像引进版的制作思路,我预判可能不会太好,声音会变的温润而朦胧
作者: 数字音乐-王三万    时间: 2025-3-27 22:13
阿姐鼓的特色就是纯净,细腻,宽松,凝聚,动态范围大,录音来说,动态,音场,透明度,比不上很多国外片子,比如敲击卡门等
作者: wozainali    时间: 2025-3-27 22:17
ou85 发表于 2025-3-27 21:26
我玩了十多年才能把阿姐鼓放好,也在不少系统放过,如果系统放不好阿姐鼓放古典交响也不会好听的。

确实,听古典,把系统调好阿姐鼓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作者: 数字音乐-王三万    时间: 2025-3-27 22:49
freeonesboy 发表于 2025-3-27 20:17
也别给这张1994年首版贴近,本身录音以及缩混做的就是那么回事,电平确实太低了。。。乐器、人声分离度也 ...

那是你的系统和听感,出来的人声乐器分离度低,这盘碟就没有说分离度低的,音场宽,深,乐器人声没有混成一团的,反而是非常高的分离度,阿姐鼓可能难度有点大,第四首,那啥迪威辛康,那个先放出来没混成一团再说,42秒到48秒,朱哲琴三个换气,转折,清清楚楚,但又不突兀,融合度非常好,不像王菲矜持唇齿音那么夸张,4分14秒到4分18秒秒,可闻朱哲琴有两个换气,起伏,而不是刻意去寻找,这是一种高级感,全球有名的上海音乐教授,知名音乐人的名盘,得到全球认可的,几十年后还被几个玩不来的诟病了,也是一种玩音响的退步,悲哀,就像如果有人说李小沛的瑞鸣几张名盘-中央台几百平演播大厅录的都是垃圾,放出来跟温吞水一样,那我也只能说你赢了

阿姐鼓这盘是可以从他听到尾,很好听,很悦耳的很高级的音乐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5-3-27 23:03
先听的应该是飞碟版,感受和最早听的不一样,音响性强很多。后来找到低电平版,感觉和最早听过的感受差不多,不太吸引人。。。。
作者: lxmgggg    时间: 2025-3-27 23:23
数字音乐-王三万 发表于 2025-3-27 22:13
阿姐鼓的特色就是纯净,细腻,宽松,凝聚,动态范围大,录音来说,动态,音场,透明度,比不上很多国外片子 ...

监制:徐能学
出品人:朱小临
统筹:刘伟人 李苏友
制作:上海新音乐制作室
作曲 音乐总监:何训田
主唱:朱哲琴
录音 合成:苏前
录音助理:于志雄 吴岱德
合成器:安东
电脑编制:陈辉阳
键盘演奏:李泉
吉它:捞仔
竹笛:杜聪
鼓:王伟
唢呐:刘英
二胡组: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
弦乐队:上海室内乐团
伴唱:朱哲琴 何训田 霍永刚
合唱:上海乐团
录音合成时间:1994年3月18日至5月13日
用了二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


个人愚见那个年代国内录音室是不可能制作的出能比拟国际水准的专辑,最多能制作出高出国内水准。

作者: 流窜人口    时间: 2025-3-27 23:39
上密闭低音炮
作者: 数字音乐-王三万    时间: 2025-3-27 23:56
lxmgggg 发表于 2025-3-27 23:23
监制:徐能学
出品人:朱小临
统筹:刘伟人 李苏友



硬件是一方面,录音的地点,录音的人,后期的制作,缺一不可。

易有伍的古筝断弦效果,就是一普通的手提dat录的,现在录民乐的有几个能超过早期雨果民乐的录音?

我看也就鼓怪,李小沛瑞鸣那几盘跟他在一个水平线上,民乐是极其难录的,动态范围极大,高低都得照顾,鼓,扬琴,木琴,唢呐,擦,锣等等,稀奇古怪的频响,还要融合,还不能把动态压的太厉害,还要有透明度,质感,平衡度。

说到李小沛,他还录过一盘口水歌,设备也不怎么高档,出来的品质还真不是一众口水歌能比的


再说录音设备,江智民写给海洋的设备也不差,还用了号称很高档的德国后期处理设备,结果录个干冷硬薄,有啥用。

现在有的发烧友啊,没听过几盘好碟,没玩过几套搭配好的器材,就来说某某碟,某某名盘录音如何如何,客观吗?显得之前的发烧友都是傻子一样,就你一个大聪明发现了新大陆,殊不知你是刚入门的麻雀喳喳叫。
互联网的好处就是谁都能上来发表意见,以为自己懂完了

其实呢,易有伍很早说过一句话,我给你们录那么好你们也听不出区别来,这句话,记得是在一个演示会上公开对发烧友说的,尽显调侃,别人有这个资格说这话,拿得出产品。

记得是90年代,成都锦城艺术宫,雨果天龙推广,他搭配的器材,天龙全套jbl-k2/5500或者是9500(时间太早记忆模糊),加杰士超低音,就当时那对jbl,在成都买三四套房子是没问题的,我们自己都还在玩监听一号。器材价格是一方面,关键是别人搭配出来的效果如何,我想论坛上是有人,不止我,当年去听过的,历届音展小房间里面搭配稍好的能到达当年他那个高度的,极少。
易有伍也是发烧友,可以是说出道就巅峰,有钱,买得起,舍得买,懂音乐,懂器材,会搭配,无论是玩的硬件,还是对声音的理解,境界很高。

早期雨果的录音,就河边对口曲那一首,音场,透明度,定位,质感,现在有几个录民乐的比的上?说到录音器材不知道比他当年贵了多少倍,当时易有伍用的器材很高档吗?

雨果后期做水了还不是迎合市场,无所谓了,你们喜欢啥样的我就给你们做啥样的,lpcd45刻录塔批量刻录出来的蓝盘,有几个最后几首不卡不顿的,高速刻录批量生产就那样,你们喜欢所谓的温暖浑浊,我就给你们做,既要宽松,还要凝聚,阿姐鼓老盘能有这个感觉,你们要求没那么高,宽松一点,声音散的,没凝聚,你们还觉得声音自然,不存在的



作者: 看客1117    时间: 2025-3-28 06:51
我只有在雨果唱片那一版里听到过很迅猛的鼓声,其他版本的低音鼓根本体现不出来
作者: shoutup    时间: 2025-3-28 08:16
我的系统差,表达不出来效果,但我很喜欢听
作者: 无而不为    时间: 2025-3-28 08:38
功放功率的大,喇叭的大,开一半以上的音量,鼓声出来才振憾!试音听听,不适合长时间听。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5-3-29 14:29
不听人皮鼓的
作者: 看客1117    时间: 2025-3-29 15:49
最早用的是四龙家庭影院雨果唱片,那迅猛的鼓声,唉,现在很多器材都表现不出来了,当时却很感动,国内也有这么好的录音
作者: 看客1117    时间: 2025-3-29 15:50
有可能我没表达对我说的是很多,现在的录音并不好
作者: ylyfan    时间: 2025-3-31 16:56
阿姐鼓非听不可吗 有几个人能听懂阿姐鼓好在哪 就是折腾器材
作者: lchair    时间: 2025-3-31 19:27
先考验你器材再考验你耳朵
作者: lxmgggg    时间: 2025-4-1 10:31
jimguo 发表于 2025-3-29 14:29
不听人皮鼓的

这张专辑只是描写人皮鼓的故事而已。

作者: 看客1117    时间: 2025-4-1 18:23
如果你听到过播放的很好的阿姐鼓,会喜欢的,刚开始是轻轻的吟唱,然后听到第一个鼓声下潜的很深,而且很迅猛,那个感觉很棒的
作者: lowfi2    时间: 2025-4-1 19:07
音量调到前面的人声听得比较清楚,后面的大动态一来就看你器材能环境能否扛得住了。播得好的话最后一首转经,后段大合唱场面极大,非常震撼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