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关于低成本播放SACD的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pipimoe    时间: 2025-2-13 13:25
标题: 关于低成本播放SACD的研究
想要一步到位且低成本播放原生SACD的研究

陷入瓶颈
提前叠甲:以下折腾有些既要又要的意思(执着于听CD的形式,又要低价的方案),又不可能跟真正的高端听觉享受挂钩,属于纯技术交流,

是从来不听高品质音乐的普通人初次想要提升听觉体验,
初次用性价最优的方案提升以求边际效应最大的一种尝试。所以杠精请远离。


我是刚入门的小白,在论坛内也看到过相关帖子,即便借助ai庞大的知识库试图组建方案,也未能突破成本瓶颈。
现在把本人理论思路展示如下。


想要低成本播放SACD,首先就是播放机得便宜,比如索尼UBP-X700或者索尼UBP-X800M2。
为什么选择这俩,因为它们能读取并通过HDMI输出原生的DSD64信号。而且二手价格便宜,咸鱼上x700只要1000不到,x800m2普遍低于2500,
不听歌还能看个较高品质蓝光,功能上性价比很高。
(其实还有更低的,先锋BDP-160,咸鱼不到200,但我对这台机子的了解太少,能否输出DSD原生信号还不确定)


接下来就是解码。
首先想当然的就是找支持HDMI input并解码DSD64的DAC解码器,结果基本没有这类产品,宣告失败。
绝大多数DAC产品都是解码USB输入的。


第二种思路,通过音频分离器将蓝光机HDMI传输而来的DSD信号分离出DSD信号或转换为DOP信号,再借由光纤、同轴、I2S输出。
淘宝找到三种HDMI音频分离器产品,高力奥电子的HDMI over I2S,就一张芯片版,190块,但不知道时钟抖动等其他参数。而且支持I2S接入并直解dsd的DAC貌似普遍都是高端DAC
然后是,HDFURY Vertex2,将近5000贵的吓死人。
再者是,柏韵的HDMI 2 DSD/Dop,功能很美好:把从HDMI接收到的原生1bit 的DSD数字音频数据,以DoP1.1的技术标准重新封装,再通过同轴S/PDif数字音频接口输出DSD音频数据,但售价2900,实在太贵,有违低成本初衷。
所以第二种思路现在也找不到出路。


最后的思路,就是连接av功放,但是支持通过hdmi接收dsd信号并硬件解码dsd的功放,普遍也是超过3000的。


选择产品过程中要注意认知陷阱,尤其是这种想要透过蓝光机的HDMI输出的DSD信号,无论是DAC还是功放,都需要注意它是否支持接收来自HDMI的DSD信号并硬件解码。
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这基本是一条死路,执着于播放SACD这种形式的话,要么就是高成本的选择高端功放+优质音箱,要么就是老老实实把蓝光机的音频输出改为PCM模式,hdmi接个好些的家影套装。
通俗来说,就是得花大钱。那就回到买SACD机的老路上了。
还请大家帮忙一起集思广益。看看有没有实现过的大佬来分享方案。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5-2-13 14:05
本帖最后由 prodomo 于 2025-2-13 14:12 编辑

低成本是否方便且满意很难讲。我自己不听sacd/dsd,完美解决。

作者: dubai    时间: 2025-2-13 15:11
小尾巴。                       
作者: 徐唐    时间: 2025-2-13 16:04
所以还是有最低5k左右的成本 倒不如研究一定成本下的方案优劣

作者: 徐唐    时间: 2025-2-13 16:37
淘宝上有hdmi 分离并输出dop的 就是你说的那家 可以直接用支持dop的解码器 一千来块就有

作者: kaweh    时间: 2025-2-13 16:47
hdmi 接口的解码有好多啊,便宜的双木,拓品 。问客服呀
作者: tyl1355    时间: 2025-2-13 17:56
用PC是成本最低的
作者: 徐唐    时间: 2025-2-13 19:45
kaweh 发表于 2025-2-13 16:47
hdmi 接口的解码有好多啊,便宜的双木,拓品 。问客服呀

要支持iis 那些都是rca dop同轴就可以 一千多就有了

作者: 徐唐    时间: 2025-2-13 20:11
我按lz的思路搞了套x700和分离器 走hdmi iis 准备试试效果如何,同时还在研究sacd刻录(dvd)
作者: kaweh    时间: 2025-2-13 20:15
徐唐 发表于 2025-2-13 19:45
要支持iis 那些都是rca dop同轴就可以 一千多就有了

例如双木,低成本嘛,淘宝旗舰店,搜解码器,然后点开,200多的ps100就带只不过线序不一定一样,问客服吧。好点的do100pro都有hdmi,感觉设计应该是给接电视用的

作者: seeteeyou    时间: 2025-2-13 21:04
直接下载或者购买那些附带 SACD ISO 的硬盘不是更方便吗?乾龙盛 QA361 能够直接播放 ISO 镜像文件,当然用安卓手机安装免费的海贝音乐也可以,最后连接那些小尾巴就行了: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opic/31175-hibymusic-player-play-sacd-iso-from-smartphones-using-external-usb-dac/

提取 DSF 文件: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35637&page=1#pid33908443



如果找不到 SACD ISO 的话该怎么办呢?

不妨看看这个支持 SACD 抓轨的列表,蹲闲鱼该是方法之一,然后选购合适的蓝光机,另外只要搜寻一些相关的教程就可以了: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opic/28569-sacd-ripping-using-an-oppo-or-pioneer-yes-its-true/page/235/#comment-1302652

现在还有那些机器可以抓取sacd的音轨?

新手友好的Sony蓝光播放器SACD抓轨全攻略

SACD 抓轨指南 - 浴沂咏归

[音频] 多声道的乐趣-SACD抓取

技术| SACD“抓取”并非SONY PS3莫属了!

蓝光机抓取SACD程序:支持多品牌芯片及设备

使用Sony 蓝光播放器对SACD进行抓取

实践出真知,终於搞定sacd iso自抓轨镜像文件

(原创)使用OPPO蓝光机抓SACD ISO

OPPO Rip SACD 影片教學

oppo 成功rip sacd iso (pioneer 160 & 170 有成功報告)

自己的DSD,自己Rip

sacd_extract-gui图形用户界面(GUI)最新版下载


作者: poonhk    时间: 2025-2-13 21:46
二手PS3厚机
作者: seeteeyou    时间: 2025-2-13 22:07
prodomo 发表于 2025-2-13 14:05
低成本是否方便且满意很难讲。我自己不听sacd/dsd,完美解决。

其实有两大问题,很多 SACD 并非原生 DSD,说穿了就只不过是利用软件把 PCM 转为 DSD 罢了,除了鸡肋之外就只能够说除裤放屁,哈哈。

另外相对那些便宜的解码器雖然「支持」DSD64,但是需要视乎解码芯片与及整体的设计如何,因此真的必须深入了解是否具备 DSD 直通的渠道,欠奉的结果就是先把 DSD64 转为 PCM 才送到解码芯片,最后就变成闹剧收场了。

实际上 DSD64 这种格式也不一定能够保证音质一流,母带不行的话也是徒然,当然比较像样的器材也是播放音乐的先决条件之一,看来要求不高的话还是没有必要折腾 DSD64 了。

反正现在下载那些串流平台的无损 FLAC 格式的高清音乐文件也是完全免费的,用这个免费的 foobar2000 插件升频到 768KHz 的话已经超越 DSD64 数倍,而电脑方面则只需比较多内存,解码方面只需要和弦的 Mojo 2 就相当不错了: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39138
http://www.andaudio.com/phpbb3/viewtopic.php?p=1300380#p1300380
我有过 Qutest 当DAC 介接音响系统,但是表现不如RME ADI-2 DAC FS 好 ( 当然这些跟搭配有关,如前级、后级级及线材等),Mojo 1 当DAC 在我的系统不适合,但是Mojo 2 却是表现的不错,配合 PGGB-RT 升频到 705.6/768 (这个频率以上比较有感) 闭上眼睛如同在现场听 Jazz 演奏,以往我的系统都是从 DIY 社群来的居多,但是可携式设备还是买个有高工艺水准的装置让人赏心悦目。


作者: pipimoe    时间: 2025-2-14 10:11
徐唐 发表于 2025-2-13 20:11
我按lz的思路搞了套x700和分离器 走hdmi iis 准备试试效果如何,同时还在研究sacd刻录(dvd)

感谢实践,不过分离器的选择很重要,时钟精度差抖动大的话可能会严重影响听感。所以分离器这块也很难节省成本。

作者: pipimoe    时间: 2025-2-14 10:15
seeteeyou 发表于 2025-2-13 22:07
其实有两大问题,很多 SACD 并非原生 DSD,说穿了就只不过是利用软件把 PCM 转为 DSD 罢了,除了鸡肋之外 ...

所以我才是交流一下思路,但实际上自己这样折腾可能还不如拿x700或x800m2设置为输出然后接一个支持hdmi pcm输入的家庭影院套装听192Kbps/24bit的音乐来的体验好。因为思路上理论可行,但要实现好的听感,成本低不下来,花费的金钱和时间成本最终真不如直接sacd播放机+有源音箱来的更快。

作者: pipimoe    时间: 2025-2-14 10:16
seeteeyou 发表于 2025-2-13 21:04
直接下载或者购买那些附带 SACD ISO 的硬盘不是更方便吗?乾龙盛 QA361 能够直接播放 ISO 镜像文件,当然用 ...

感谢提供关键词搜索,其实关于sacd的抓轨我有收藏,考虑到最低成本的方案就是电脑连usb input的dac,自己抓轨到电脑再通过dac播放才是真正的低成本。

作者: pipimoe    时间: 2025-2-14 10:17
tyl1355 发表于 2025-2-13 17:56
用PC是成本最低的

同意

作者: pipimoe    时间: 2025-2-14 10:19
徐唐 发表于 2025-2-13 16:37
淘宝上有hdmi 分离并输出dop的 就是你说的那家 可以直接用支持dop的解码器 一千来块就有

确实,他家看上去有分离器的成品,带有较高时钟精度和控制时钟抖动的顶级方案是1800,但没有提供具体的ppm数值。而那家柏韵的提供了具体的数值在详情页面,价格也来到了2900

作者: pipimoe    时间: 2025-2-14 10:25
徐唐 发表于 2025-2-13 16:04
所以还是有最低5k左右的成本 倒不如研究一定成本下的方案优劣

从理论上来讲,一定成本下最无损的方案是蓝光机的hdmi直出dsd64原生信号→高端hdmi分音频离器将dsd64信号打包为dop64再通过i2s、同轴、光纤输出→支持i2s、同轴、光纤输入dop64信号并硬件解码为模拟信号的DAC→有源音箱
当然,最终听感受制于sacd本身的素质,就像楼里有些坛友说的,很多sacd的录制就是pcm升频为dsd而来的,如此一来折腾的意义确实不大。所以我这篇帖子探讨这个问题,早已经有些偏离了提升听觉体验的初衷,纯粹是为了折腾而折腾

作者: pipimoe    时间: 2025-2-14 10:26
poonhk 发表于 2025-2-13 21:46
二手PS3厚机

了解的,一些老版本固件的ps3可以抓sacd的音轨。

作者: hexisijun    时间: 2025-2-14 10:32
最便宜的方法是,用旧手机,装上海贝音乐App,用USB接上便宜的解码耳放一体机就可以了。
作者: pipimoe    时间: 2025-2-14 10:34
hexisijun 发表于 2025-2-14 10:32
最便宜的方法是,用旧手机,装上海贝音乐App,用USB接上便宜的解码耳放一体机就可以了。

哈哈哈,有道理,比电脑连接dac还便宜
作者: hexisijun    时间: 2025-2-14 10:35
如果想功能更多,玩法更好,那在在淘宝上花200多买一个升腾C92瘦客户机,装上精简版win7,用Foobar2000作为播放器也可以,这样由于是windows平台,玩法更多。
作者: sqyhl    时间: 2025-2-14 10:40
关注中。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5-2-14 10:59
如果说播放sacd是对声音的追求那么还是买足够好的sacd机为妙,如果只是考虑播放sacd唱片买个DVD/蓝光机就行。
作者: 在!    时间: 2025-2-14 11:32
看到很多烧友说有些dsd是pcm转过来的,所以不值得折腾,那起码也有很多dsd不是转的啊,那这部分就不值得听了么?要听不是也得折腾嘛…
赞成前面一些烧友说的,有电子文件的(比如iso、dff等等),pc、数播都有各自解决方案。如果是为了听sacd光盘,还是老老实实上sacd机吧。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5-2-14 11:45
和lp一样,如果只是想播放lp唱片,普通唱机唱头就行了,如果对声音有追求,唱盘,唱臂,唱头,唱放,前级都要讲究一下。


作者: seeteeyou    时间: 2025-2-14 14:36
pipimoe 发表于 2025-2-14 10:25
从理论上来讲,一定成本下最无损的方案是蓝光机的hdmi直出dsd64原生信号→高端hdmi分音频离器将dsd64信号 ...

音乐的动态范围与响度战争:探索音乐质量与听觉体验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14250

响度战争(Loudness War or Loudness Race)
https://www.kimtone.com/index.php/article/gongsixinwen/33.html




https://www.midifan.com/modulearticle-detailview-7324.htm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在Dolby Atmos的世界中,我们更多的是进行峰值的限制,而不是压扁你的作品。

这儿是人间净土,这儿没有响度战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爵士作品和古典音乐作品貌似更适合Dolby Atmos的制作了。
https://wenku.csdn.net/column/k8qyc4t5pp
响度测量不仅用于单一音频素材,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多通道环绕声的音频。例如,Dolby Digital和Dolby Atmos等格式中的音频,需要遵循特定的响度测量标准来确保一致的观众体验。
https://www.crazyhifi.com/archives/6947
在最好的情况下,Atmos 和 360RA 在多声道扬声器系统上的表现是我们期望的一切,我非常喜欢。我听到声音从房间四周的虚拟扬声器中传出,这种效果我从我的 5.1 SACD 和 DVD-Audio 光盘中从未如此清楚地听到过。这似乎有点违反直觉,因为这两种格式都使用了数字压缩,但它们将动态带回了音乐。这两种格式解决了与所谓的“响度战争”有关的问题,因为它们的母带音量比大多数立体声曲目要低得多。据母带工程师 Ian Shepherd 称,Atmos 规定了在 -18 LUFS 的集成响度下进行母带制作。从我潜水的音频专业社区中了解到,这比今天许多立体声母带要低多达 10dB。你可能需要调高音量,但作为回报,你可能会听到更多动态范围和今天许多双声道录音中缺失的微妙细节。只是要小心,不要将 3D 音乐曲目与常规立体声曲目混在同一个播放列表中,否则你的系统可能会受到冲击。





假如喜欢老外的音乐,其实杜比全景声的音质才是王道。

且看这个例子,杜比全景声的动态范围高达 DR14,洗洗睡的黑胶只是 DR9 这种个位数,惨不忍睹的 SACD 与及 TIDAL 串流 FLAC 版本竟然只有 DR7:

https://magicvinyldigital.net/2024/03/16/norah-jones-visions-album-review-test-tidal-max-flac-amazon-dolby-atmos-vinyl-record-color-vinyl-record-japanese-sacd/




老毛子那边有分享不少演唱会或者纯音乐蓝光原盘,因此杜比全景声的资源将会越来越多: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01088&page=1#pid35159305

来自日本的资源:

https://nyaa.land

或者直接下载 TIDAL 的文件:

https://blog.csdn.net/gitblog_00060/article/details/139540250
https://blog.csdn.net/gitblog_00055/article/details/139714325




下载 DRP 和 MMH 这两个软件:

https://bbs.cnlang.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659&page=1#pid5272821
https://www.quadraphonicquad.com/forums/threads/music-media-helper-tools-for-multichannel-audio-music-videos.22693/

然后生成两声道 WAV 文件: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7637998


选择 5.1 声道文件的话则可以用 PowerDVD 或者 WinDVD 的 Dolby Headphone 功能。


作者: pipimoe    时间: 2025-2-14 15:46
seeteeyou 发表于 2025-2-14 14:36
音乐的动态范围与响度战争:探索音乐质量与听觉体验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 ...

有道理,我说的那种无损方案是单指一定成本下播放sacd的无损方案,那是前提,只是我没特异指出。
不过你分享的资料打开了思路增加了我的见识,恐怕这也是为什么杜比全景声越来越受欢迎的缘故吧,不是只有sacd才是追求,高解析音乐的大道不该如此之小。

作者: 徐唐    时间: 2025-2-16 22:51
蓝光机分离没意义 还是直接买sacd机就好
作者: tongyu    时间: 2025-2-16 23:44
如果是听SACD碟,可以转盘模拟(XLR, RCA)输出到解码

如果是听DSD文件,电脑、数播都可以
作者: tdk    时间: 2025-4-24 01:36
大佬你好,针对你的方案二我有一些疑问,假设我要使用这个方案,现在我有一台杰科g5800(有一个仅音频输出的HDMI口)和一个支持iis输入的解码耳放,那么我的连接顺序应该是杰科g5800hdmi口->分离器->解码耳放,我想问的是,hdmi口到分离器和分离器到解码耳放iis口之间应该用什么连接,hdmi口到分离器我的理解就是用常规hdmi线就可以了,那分离器到解码耳放的iis口呢?看了有一些人帖子说是用hdmi线就可以,但也有一些说iis口线序不同不能直接用hdmi线,有点懵
作者: shinakasu    时间: 2025-4-24 17:17
本帖最后由 shinakasu 于 2025-4-24 17:18 编辑

..这么折腾。。搞台2-3K的二手SACD机,不是更好么,CD分体问题太多了,廉价搞,只会劣化音质。。
作者: tdk    时间: 2025-4-24 19:01
徐唐 发表于 2025-2-13 20:11
我按lz的思路搞了套x700和分离器 走hdmi iis 准备试试效果如何,同时还在研究sacd刻录(dvd)

大佬话说你试了效果如何呢
作者: lchair    时间: 2025-4-25 05:41
pipimoe 发表于 2025-2-14 10:25
从理论上来讲,一定成本下最无损的方案是蓝光机的hdmi直出dsd64原生信号→高端hdmi分音频离器将dsd64信号 ...

现在玩dsd先解出原生native。sacd若停留在只要PCM层,哪怕DoP封装也得不到最原生信号。至于sacd光碟机,现在谈实在没啥意义咯。其实直接从数播上玩DSD/native省心

作者: zhoujunfanerji    时间: 2025-4-25 11:13
低成本玩SACD有意义么?
4、5万的SACD唱盘,播放CD和SACD的差别才开始能分辨一点。低成本的方案听得出差别吗?一万多的SACD唱盘我用音箱耳机都很难分辨差别。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5-4-25 12:02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5-4-25 12:08 编辑

可以研究一下有外置时钟接口的解码器,再看看安捷伦信号发生器,当可调节外接石英晶振效果用省一些银子。其它都有了,缺乏晶振加持就没有源头原生解码效果,中间被缺省了一些数据或多或少必然出现锯齿声。不能绝对要求低成本到零成本那不行。
作者: genius_xp    时间: 2025-4-25 13:23
低成本方案就是直接下载SACD镜像,然后pc用SACD插件播放。SACD光盘也很贵,你这么在乎价格不可能买多少SACD原盘的,所以直接放镜像就好了。不用纠结什么原盘播放了,而且原盘播放效果要好的话需要很贵的SACD机器,不然声音很一般。DSD64参数也不是很高,效果不如24bit 96kHz以上的PCM,DSD128 256才开始比较好
作者: ppa007hot    时间: 2025-4-26 13:20
感谢楼主,买了一个800m2接家里的功放,终于听上了SACD
作者: mozart1899    时间: 2025-4-29 03:06
SONY 便宜的藍光機,HDMI送出來可以分出176KHz的PCM信號,光纖送入DAC播放。

要真的便宜方案,只能是收集SACD ISO或DSD文件,然後用電腦或播放器播放,否則就是買昂貴萬元以上的SACD機。
作者: freeonesboy    时间: 2025-4-29 03:21
本人用蓝光机抓取SACD-ISO,然后PC+foobar播放SACD-ISO。。。
作者: 左伦    时间: 2025-5-3 08:22
数播+有源音箱,最简单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5-5-3 19:38
假命题。SACD这种高密度大规模的载体,天然就是在大空间回放才能发挥优势,才能觉得,唉,这才是听SACD。

这就不存在低成本的可能。相对的低成本,也是几个W起步。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5-3 19:44
清风扬 发表于 2025-5-3 19:38
假命题。SACD这种高密度大规模的载体,天然就是在大空间回放才能发挥优势,才能觉得,唉,这才是听SACD。
...

用耳机也没问题的呀,几千块钱可以听的很好了。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5-5-5 12:22
最低成本是找台能播sacd-r的DVD机。。。。。
对声音有需求就要找一台满意的能播sacd盘的机器。对sacd盘没有执念就研究怎么播好sacd文件。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