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深究HD800版本论:何来千只千声? [打印本页]
作者: DreamySpirit 时间: 2025-1-3 16:11
标题: 深究HD800版本论:何来千只千声?
本帖最后由 DreamySpirit 于 2025-1-3 16:11 编辑
各位烧友好!
作为一个刚入坑不到一年的新人,和坛里的各位大神比起来,我在很多方面的资历经验实在不值一提。不过虽然烧龄尚浅,但我对HD800确是情有独钟,爱得深沉。从入坑开始,我前前后后折腾了9只HD800,不过一直都局限在万号后的挑挑拣拣。直到最近,终于弄到两只狠货:一只真正的“头版”00427号,和另一只带着珍贵的原装早期窄边耳罩的07773号。可以说,这两只到手后,让我终于有机会“完整地”感受到早期HD800的声音,同时也能和后期版本好好对比一番。
先抛结论:头版和万号内确实比万号后更有潜力,这不仅是风格差异,而是确实存在差距。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目前行情下的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希望这篇文章能给追求极致HD800的朋友一些参考!
(另外因文章内容较长,为赶工不少篇幅邀请了GPT老师进行润色和排版。观点均为个人经验,内容严格把关,但用词若有不太自然的地方还请多包涵。不清晰的地方也欢迎提问,有空会尽力解答)
内容概览
这篇文章,大致会涵盖几个方面:
一. 早期与后期HD800在结构和外观上的差别,从螺丝到母座、从滤网到调音棉,带大家做一个版本细节上的“显微镜观察”,也教大家如何辩伪。
二. 那些可能影响听感的因素,探讨HD800为什么会有“千只千声”的特性,是号段问题?还是其他潜在的变数?
三. 主观听感分享,基于我目前的系统配置,分享几只耳机的实际表现(以及为什么我觉得前期版本的潜力更高)。
四. 风格走向的总结,以及是否值得为早期版本溢价买单,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我也会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给出一点个人建议。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结合我的实际经验,能为HD800的“版本论”拨开一点面纱。
最后,还是要提前给自己打一波“新人牌”。虽然和坛里的大佬们比,我的研究难免粗浅,观点也可能有失偏颇,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听感和分享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正;如果大家有自己的研究和心得,也欢迎交流讨论!
一. 结构上的细节差异:从头版到后期HD800的演变
HD800再不同号段中结构变化明显。这些特征就像“耳机的指纹”,是辨别号段和版本的关键线索。
1. 头版HD800(约2000号以前)
头版HD800的细节极具辨识度,从内到外的多个细节都与后期版本存在明显区别:
- 单元架与螺丝:
单元架周围的螺丝是凸出的,没有后期内嵌式设计的凹槽;滤网架的连接处表面有些凹凸不平,加工痕迹较为明显。
- 母座设计:
母座内部涂有黑漆,外部颜色接近黄铜色,没有采用后期的银色表面处理工艺。
- 外滤网:
头版的滤网纹路较为细腻,且纹理方向几乎垂直于母座,这与后期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 调音棉:
调音棉边框非常窄,几乎没有边框。 - 头梁:
抛光程度较高,在光线反射下质感细腻,反射光泽有很大区别。
2. 万号内HD800(头版后到万号左右)
进入万号以内后,HD800的结构已经开始过渡到后期版本,但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头版的设计特征:
- 单元架与螺丝:
螺丝设计改为内嵌式,但滤网架的连接处仍有凹凸不平的痕迹。 - 母座设计:
母座内部仍是头版一致的黑漆设计,但外部颜色已经从黄铜色改为了银色。 - 外滤网:
滤网材质和纹路依然与头版相同,继续保持了细腻的纹路和与母座垂直的纹理方向。 - 调音棉:
开始使用有边框调音棉。 - 头梁:
抛光程度依然与头版一致,未发生太大变化。
3. 万号后HD800(万号以上到后期)
到了万号后,HD800的结构设计趋于统一
- 单元架与螺丝:
滤网架表面比较平整;螺丝设计全部为内嵌式。 - 母座设计:
母座内部的黑漆消失,露出白色塑料部分;外部统一为银色。 - 外滤网:
滤网的纹路更加稀疏,并且纹理方向改为平行于母座,纹路显得更加明显。 - 调音棉:
有边框一直沿用。 - 头梁:
抛光工艺发生变化,更接近拉丝质感,整体反射效果不同于早期的高抛光设计。
如何辨别伪造的头版和早期HD800
1. 头版的机器:单元架螺丝和母座特征
- 头梁字体:
最早期HD800S头梁的字体与头版HD800有明显区别——字体更细、颜色更淡,且其表面处理工艺采用的是万号后常见的拉丝工艺,与头版高抛光的质感截然不同。 - 母座颜色:
头版HD800母座的黄铜色涂层极具辨识度。后期版本(包括HD800S)使用的银色应该并非喷漆而是类似阳极氧化的工艺,不太可能通过脱漆手段仿造。 - 单元架螺丝:
头版单元架旁的螺丝是凸出的,这是一个极为鲜明的特征。
2. 万号内的机器:头梁和滤网纹路特征
- 粗体字体的混用:
稍晚一些的2000号以后HD800S开始部分改用粗体字体,但其头梁的表面拉丝工艺与早期HD800的高抛光依然存在差异。 - 滤网纹路:
此外也需要重点关注滤网纹路的密度和方向。头版和早期HD800的滤网纹路较细腻,方向几乎垂直于母座,而后期及HD800S的滤网更稀疏,纹路方向平行于母座。
3. 其他
- 更多HD800s头梁批次:
在万号后和4W号附近,仍有一批HD800S使用了HD800标的头梁,这些头梁基本只能通过字体来辨认。HD800的头梁从头至尾只使用过粗体字体,而HD800S则混用细体和粗体两种。 - 编码位数:
曾出现过某些HD800头梁带有六位数编码的案例,而这是HD800S头梁才开始有的印法。
二. HD800为何“千只千声”?
以下仅是我的一些个人推测:个人认为,HD800“千只千声”的最大原因,很可能是单元的品控差异。
玩过各种耳机的烧友可能会感觉,HD800的声音方向其实并不那么“动圈”。它追求的高解析、大声场、层次感、瞬态速度、弱音细节的表现,而这种风格其实普遍应是动圈单元的短板。这些素质,对于平板和静电耳机来说可能信手拈来,但对动圈来说想做好却是有些挑战。或许正是因为森海塞尔近乎以平板耳机的高频标准来要求HD800,它的高频单元设计也确实和其他动圈耳机有显著不同。但也正因为这种“极限式调音”,单元天生的体质差异就被放大了,导致频响一致性较难保证。
1. 调音棉:个体差异的关键因素
一个间接的证据,就是我目前过手的每一只HD800,调音棉的厚度和密度都有肉眼可见的差异。部分即便是网孔密度看起来相似,上手后也还是能感觉出在厚度上存在明显区别。
事实上,不同厚度密度的调音棉,可能正是HD800不同个体间声音差异最大的原因。个人推测,森海塞尔应该是先将整体曲线比较匹配的单元两两分组,以单元频响的某处高频峰值为参考标准,再根据实际表现用不同厚度的调音棉进行对齐。
- 高频峰值较低的单元:仅需较薄的调音棉,就能使高频表现足够顺耳,得以保留更多的高频通透感。
- 毛刺感较重的单元:需要较厚的调音棉,直到高频刺激感削减至可接受范围。
然而,调音棉毕竟是个“大刀阔斧”的调整工具,它无法像EQ那样对全频段进行精细修饰。于是,厚棉调音的HD800往往削减了额外的高频而在中低频上显得更加饱满,但极高频可能少了一些空气感和延展;而薄棉的则保留了开阔的声场和更通透的高频,却在中低频部分显得稍显单薄。
当然这之后森海一定也有其他方式往参考曲线上调音,但底子的区别已经存在,这也就成了后面每一只800自己的“个性”。而以我的经验来看,这种“个性”带来的结果,是在同结构下(比如2w号和4w号),个体差异是会大过号段差异的。因而在选购HD800时,最方便“猜”它声音的方式也就是看调音棉网孔的大小疏密了
2. 使用与老化:16年的声音变化
其次,HD800的“个性”,也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它已经是16年前发售的耳机,比部分年轻烧友的年龄都大了。使用和保存状态的参差,也会对今天的声音表现产生显著影响。
先撇开老烧们常谈的煲机和单元老化不谈,单纯从保存状态来看,HD800的声音也会因为一些细节发生剧烈变化。比如,我手头的某一只不知名万号后HD800,其低频的表现显著比其他万号后更丰满、更有力,同时横向声场略有边界感,但纵向声场却更深。这只耳机的风格非常特别,甚至不少试听过的烧友都感叹,“这么个性的声音竟然是万号后的800吗”。
直到某次更换耳罩时,我才发现了原因:它的外滤网两侧都有少量的孔被某种污垢堵住了。很可能正是这轻微的堵塞,增加了中低频的混响,从而让这只耳机有了完全不同的声音风格。(当然,两侧堵塞得几乎一致,没有偏音,也是个奇迹。)
但是不建议自己尝试!小颗粒或粘稠的异物如果卡进金属滤网大概率就不可能弄出来了。我自己也尝试清理过,结果是穷尽办法也无济于事,最终只能接受这种“不可逆的改变”。
3. 不同版本的结构差异
除了单元和保存状态,不同版本的结构差异当然也会对HD800的声音产生影响。
例如,早期HD800的外滤网材料更为细密,而万号后HD800的滤网更疏。结合我那只特殊HD800的经历,我合理怀疑,这种滤网结构的不同,确实很可能会对声音造成影响,尤其是低频的性能上。
更别提早期HD800的窄边耳罩了。更换过HD800或拜亚动力耳罩的烧友应该非常清楚,原厂耳罩的结构在调音中占比非常高。早期HD800使用的窄边耳罩直接参与了声音调校,使得它在声场、低频速度,混响控制和高频空气感上都与后期版本产生了明显差别。这部分的差异我将在后面的听感对比中再详细展开。
4. 坊间传闻的“调音方向变化”
最后,还有关于不同号段“调音方向变化”的坊间传闻。这部分我其实无法给出明确结论,因为样本数量有限,难以验证。不过,参考大佬帖“龙生800,只只不同?——浅谈HD800的版本论”的频响图,除了头版(约2000前)HD800低频曲线明显较低以外,整体频响在后期似乎并没有非常显著的变化。然而频响图能够提供的信息实际上比较有限,因此我会结合个人的实际听感,在听感对比结束后讲讲自己的看法。
篇幅不够了,具体听感对比和结论后面再续
作者: DreamySpirit 时间: 2025-1-3 16:11
本帖最后由 DreamySpirit 于 2025-1-3 16:07 编辑
(因文章内容较长,为赶工不少篇幅邀请了GPT老师进行润色和排版。观点均为个人经验,内容严格把关,但用词若有不太自然的地方还请多包涵。不清晰的地方也欢迎提问,有空会尽力解答)
三.声音对比
补充:关于频响曲线的误区
在深入讨论之前,我想先和入坑尚浅的朋友们澄清一个常见误区——频响曲线并不能代表实际听感。很多新人烧友,包括数月前的我自己,也曾是那个盯着频响图“追求完美曲线”的人。总觉得某只耳机的表现是否优异,就取决于它的频响有多平直、或者多贴近某种“标准曲线”。
但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很多影响听感的重要因素,是频响曲线无法反映,甚至可能误导的。
举个夸张的例子,现在很多DSP软件,甚至耳机线材都自带EQ功能,难道我把“4.9包邮悔恨之泪”的原道EQ成大奥的曲线,就能复刻出大奥的声场、动态、瞬态、解析力和空间定位能力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一个极低频曲线看上去很高的耳机,不一定意味着它的低频下潜就足够深。它可能只是低频速度较慢,混响较大,在扫频图中呈现出更大的量感而已。频响可以“伪装”,但耳机的核心素质却是无法靠简单调音弥补的。
然而,一只耳机的上限,往往是由那些频响曲线之外的“硬素质”决定的,比如动态的表现能力、瞬态的速度感、结像和定位的精准度等等。这些属性主要来仰赖单元的质量、腔体结构、驱动电路等等,它们共同决定了一只耳机的上限,甚至随着系统的升级,这种差距还会被进一步放大。换句话说,三频分布在构建时是耳机较容易满足或调整的属性,而那些“硬素质”才是它们能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之所以要说这些,是因为在实际对比中,我确实在这几只800上感受到了很多无法反映在官方频响曲线上的特征区别。在接下来的听感分享环节里我会尽量对“硬素质”的表现进行描述,在三频的评价上,我会大致概括其在目前系统下的听感,看重的是三频之间的能量分布是否均衡——换句话说,就是目前系统搭配下整体音色的自然程度。
不过如果有大神知道哪里可以便宜租到录制曲线的机器的话,我也很乐意搞出来分享一下。
对比系统:
音源:PC
解码:DAC501
耳放:US5
周边不算差,能够系统发挥
系统风格:中性,直白,干净快速。对高频毛刺有一定的削弱,低频量感轻微增益
耳机线:原线,官升平衡线ch800s
听感分享:
因为声场和结项距离的感受实在很难用语言描述,部分比较特殊的声场形状会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单独画出来,其余没有画到的基本就和22385号的形状接近。
大家凑活着参考一下呗,希望能对理解文字描述有一定帮助
编号00427
总体印象:
这是一只调音棉厚度中等偏薄的HD800,整体声音均衡,泛音丰富,音色自然。声场宽广,结项精致,泛音丰富,混响控制良好。主音符的速度快且干净利落,虽然线条偏细,但中高频尾音处的泛音非常丰富,整体音色明显透着一种略带甜味的独特魅力。
低频表现良好:下潜深、有冲劲,复杂场景中存在感出色。中频清亮但不乏密度,有一定的肉感,提琴松香味之类的中频泛音层次丰富。高频通透延伸很好,但也更容易暴露出系统中的毛刺感。
可能得益于这只比较“甜”的丰富泛音,它的信息量明显比我听过的其他800多一截,能听到很多其他800听不到的中频和极高频弱音。至少在我目前的系统搭配下,它拥有最完整自然的音色,尤其是小编制乐器表现,能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只耳机的表现也有点印证了我对800的猜测:虽然很多烧友都想搭配出比较均衡杂食的hd800,尝试补齐人声短板,但森海的本意应该就是想做一款空间感良好,乐器音色自然的耳机。如果是以人声去要求评判中频表现,hd800的量感,密度,凝聚力都明显比不过同级的其他选手,但若是用于表现低频乐器的泛音(如大提琴的弦颤,管乐的辉煌感),高频乐器的腔音(小提琴的松香味,钢琴的按键声),这份量感却是正正好。其他鲜有耳机能够有如此自然灵动有呼吸的质感。能做到速度快,解析强,声音通透的耳机不在少数,但在高透明的同时音色质感还如此丰满正是hd800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窄耳罩(原装):窄耳罩下的表现偏向清晰、通透,整体能量分布偏高频,但因为泛音的参与并不显得干薄,音色甜润,富有层次感。
- 声场:9
呈略微靠前的球形声场(如图),纵向结像适中,横向泛音拉得较远,空间感良好且没有边界感。定位精准,但由于泛音较多,结像略显散开,然而“散”中有“细”,轮廓感依然清晰可辨。 - 动态:7
动态表现较为柔和,高低频冲劲和刺激感不强,但弱音和细节表现丰富,整体呈现出一种类似stax 009s风格的柔而细腻的风格。 - 解析:9
瞬态爆发速度快,分离度和层次感上佳,主音符收放自如,线条清晰且干净。泛音丰富、混响少,带来了清晰锐利的轮廓。 - 质感:9
声音通透,略微偏高频,但因泛音丰富,听感依然带一丝甜润,不至于显得干薄。整体呈现略带甜味的音色,令人非常舒适。
宽耳罩:宽耳罩下的表现更加偏向中频,整体氛围更加丰满,但牺牲了一些高频的灵动和通透。
- 声场:8
呈稍微靠前的椭圆形声场,结像更贴耳,横向泛音依旧延展,但定位略模糊,并出现轻微的边际感。乐器的结像稍显散开,形体感稍弱。 - 动态:7
动态表现与窄耳罩基本相似,但低频的冲劲略强了一些,可能因为增加了更多的混响,声音更有冲击力。 - 解析:8
瞬态稍慢了一些,分离度和层次感依然不错,但混响的增加让主音符的收放变慢了一些,线条不如窄耳罩时那么细腻,轮廓稍显粗犷。 - 质感:8
能量分布更向中下盘收拢,中低频的混响和泛音更为明显,低频的存在感和弥散感更强。高频延伸略微收敛,灵动和呼吸感稍减,可能因为整体高频收敛,极高频的毛刺感反而更为突出。乐器音色依然自然,人声结像更加凝实,肉感更足,但人声演绎等下盘依然能感觉到些许不足。
编号07773
总体印象:
这是一只调音棉偏薄的HD800,整体风格略微偏向高频,线条极为干净清晰,声场纵向延伸出色,结像精准且规整。在大编制音乐中,它展现出极佳的层次感和乐器轮廓,但中低频稍显空洞。尤其在复杂场景下,低频的冲击力和存在感不足,仅能感觉到极低频带来的轻微吞咽感。低频的量较难支撑下盘的稳重感。中频表现也偏薄,导致人声稍有“发飘”的感觉。虽然高频表现锐利清晰富有层次,但能量衔接会稍显突兀。
总体来说,它是大编制的利器,但在非大编制音乐中人声和中低频表现较为单薄,对系统和曲目稍显挑剔。在窄耳罩搭配下,层次感和分离度基本达到了顶尖水准。不同于头版,它与宽耳罩的相性似乎更佳,会有更均衡自然的声音表现,使它在非大编制环境下的曲风适应性明显提升。
窄耳罩(原装):窄耳罩下,07773更加清晰、锐利,整体偏向中高频,声音线条感极强,但中低频的空洞感更为明显。
- 声场:9
呈远处略尖的三角形声场(如图),结像偏远但仍能保持一定的凝聚感,空间感较好。 - 动态:8
低频冲劲偏弱,但高频的强音轮廓清晰,动态范围的对比略高于头版,显得更有力量感。 - 解析:10
瞬态极佳,分离度和层次感极为出色,音符的速度快且尾音干净利落,高频线条清晰锐利,是解析力最突出的特点。 - 质感:7
声音过于干净,中低频量感不足,在非大编制音乐中,乐器和人声的音色显得单薄,略缺乏自然感,需要依靠系统进行补偿。
宽耳罩:宽耳罩下,07773的声音变得更加均衡,低频混响增加,整体氛围更加丰满,中低频的质感明显增强。
- 声场:9
结像仍然偏远,但凝聚力保持良好,声场更加开放,空间感依旧出色。 - 动态:9
中低频混响的增加带来了更强的冲击力和存在感,复杂场景下的表现更大气辉煌。 - 解析:9
虽然线条感不如窄耳罩时那么细腻,但分离度和层次感仍然非常优秀,略多的混响带来了更有肉感的表现。 - 质感:8
宽耳罩的额外混响和泛音弥补了原本相对干薄的中低频,使整体音色更加自然,人声的厚度和肉感也有所提升。高频虽然少了一些锐利灵动感,但依然通透,听感比较柔和顺滑。
伪03XXX(某不知名万号后)
总体印象:
这是一只调音棉中等偏厚的HD800,外滤网微堵的奇葩。是明显偏向流行的走向,在中低频量感和结像上有着鲜明的特点:结像贴耳,低频量感充足且冲劲强,高频则显得温润舒适。与典型的HD800大声场、高解析风格不同,这只耳机在流行、电子乐的表现上有着较高的完成度。纵向声场很深,但横向略显局促,结像和泛音都能感受到一定的边界感。
低频表现尤其出彩,量感十足,下潜深度不及但接近头版,且混响较多,甚至在之前的一套胆系统下略显“轰头”。中频扎实,肉感充足,男女声都比较稳健,但信息量和分离度逊于头版。混响带来了一些模糊感,高频温润舒适,几乎完全没有毛刺感,然而在一些高频乐器(如小提琴、笛子)的表现上比较不足,高频延伸不够,通透度和信息量略显欠缺,偶尔有些发飘的感觉。
它可以说是800里的“流行之王”。在我前7只800中,它成功角逐到了最后决定留下。虽然与头版的清丽自然不同,它在另一条赛道上的完成度极高,即便略微hufi偏流行的走向,它依然保留了HD800声底的层次感和细节丰富性使其在流行、电子乐等曲目中的表现相当稳健耐听,让它成为一只既独特又高完成度的HD800,最终成为我难以割舍的一只“神器”。
他与我此前的一只17xxx号走向比较接近,但那只高频峰刺激更重,对录音宽容度不够高。朋友试听后则觉得和他的23xxx号风格接近,个体差的随机性使我们比较难推断这只的实际号段。
窄耳罩:窄耳罩下,这只HD800显得更加偏向“平均线”,整体声音紧凑,混响减少,但中高频的一些缺点也更容易暴露出来。
- 声场:8
声场形状接近7k号的窄耳罩形态,远端凝聚,但距离感没有7k那么远,结像和横向声场适中,泛音依然不够远,边界感依旧存在。 - 动态:8
低频量感相较宽耳罩稍减,但冲劲依然保留,存在感很高;高频轮廓有所提升,但密度仍显不足。 - 解析:8
混响减少后,线条感和分离度接近头版的水准,但瞬态没有前期那么干净利落,且中高频的信息量和密度明显不足,整体略显呆板,尾音收得较快,弱音和泛音较少。 - 整体:7
窄耳罩虽然让低频质感保持在较高水准,但中高频却显得不伦不类,延伸不够通透,信息量和密度的缺陷暴露无遗。中频结像的拉远和混响的减少让人声的肉感也被削弱不少,整体听感趋于平淡,少了原本的个性和亮点。
宽耳罩(原装):宽耳罩下,这只HD800展现出了另一种魅力,低频和混响的增强让它在流行和电子乐的表现中更为饱满动态,整体听感更加均衡。
- 声场:7
声场呈略微靠前的蛋形(如图),结像偏近,空间感适中,但依然能感受到一些边界感。 - 动态:9
低频冲劲十足,在复杂场景中依然饱满有力,甚至在某些系统下会有略微“轰头”的感觉。整体动态表现颇具力量感。 - 解析:7
混响的增加带来了略粗的线条感和些许涂抹感,尤其在复杂场景下,中频略有抢戏的现象,中提琴和管乐线条的清晰度有所下降。但层次感和分离度依然保持不错的水准。 - 质感:8
宽耳罩的额外混响和泛音弥补了窄耳罩下的中高频干薄问题,音色更加丰满。人声的位置稍靠前,结像凝聚,质感扎实,是个人比较喜欢的表现。高频的润化和低频的强化使它在现代流行和电子乐中表现极为出色,几乎没有齿音和毛刺感。整体听感非常舒服,在这个方向上的完成度很高。
编号22385
总体印象:
这是一只调音棉中等厚度的HD800,可以说是7k号的劣化版,也基本算是我之前7只万号后HD800的“平均线”。其低频和高频的量感都不算少,但极低频的下潜和极高频的延伸都存在明显削弱。
声场呈椭圆形,纵向深度不像7k号甚至伪3k号那般出色,横向宽广且边界感不明显。低频量感适中,但下潜不够且混响偏多;中频略干,虽然人声的能量分布良好,但密度不高,混响和轮廓的涂抹感也未能有效弥补厚度和肉感。高频的能量感稍多,提琴线条较为突出,但瞬态速度和极高频延伸依然逊色于万号内,灵动和通透的感觉不足,尾音收的比较干净,弱音泛音不及头版。高频乐器整体表现稍显呆板,没有400号和7k号的呼吸感。
它的最大问题在于音色。这只HD800的能量分布有一种“从两端往中频压”的倾向,但这种压仅提升了低频和中高频的量感,整体厚度并没有显著提升,反而削弱了声音两端的延展性。这种能量分布导致其相对容易出现塑料声或蜡烛声,算是后期HD800的普遍问题。之前也有另一只4w号与其表现几乎完全一致,仅在能量分布上略微再偏中上一些。它的声音大致可以作为“后期HD800的参考基准”,是发挥水平的平均线。
窄耳罩:窄耳罩稍微改善了一些解析力,但在整体质感和动态上略显平淡。
- 声场:8
靠前的椭圆形声场,结项较远,泛音的弥散感依旧不足,隐约有些边界感。 - 动态:7
表现偏平淡,低频量感还算够用,但下潜不足且冲劲偏弱,声音的力量感有限。 - 解析:9
混响减少,线条感和分离度有所提升,但整体层次依然平面化,缺乏纵深感,甚至隐约能感到近处有一点“真空”的感觉。 - 质感:7
换窄耳罩后,低频下潜和高频延伸的硬伤并未解决,和更换调音棉带来的变化类似。高频峰更明显了一些,但音色依然缺乏灵动和质感,中高频量感的过渡问题依旧存在,人声和乐器音色比较容易显得生硬、塑料感。
宽耳罩(原装):宽耳罩缓解了一些中高频的刺感,低频量感有所增强,整体质感和动态表现中规中矩。
- 声场:8
略微靠前的椭圆形声场(如图),结项适中,泛音仍不够远,隐约能察觉到一些边界感。 - 动态:8
低频量感有所加强,但下潜依旧不够深,冲劲不足。高频表现偏温润,不具备特别强的刺激感,整体动态无功无过。 - 解析:8
混响的增加让轮廓略显涂抹,加之瞬态较前期版本略慢,线条锐度降低,分离度在复杂场景下受到一定影响。由于纵向深度不足,声音层次感稍显平面,但基础的分离和清晰度依然保持在合格水准。 - 质感:7
宽耳罩增加了一些混响和泛音,使得声音更耐听,但音色依然不够完整。中高频能量衔接的问题让乐器音色容易显得塑料感较重,下盘不稳。极高频延展不足,导致缺乏灵动性。不过它的齿音和毛刺感并不明显,因此在多数曲目下听感还是比较舒适。
也有几只已出的但比较特殊,印象比较深刻的凭记忆大致描述一下。彼时的系统不一样但都和现存的机器有直接比较过,大致风格可供参考。
编号22XXX(凭记忆)
总体印象:
是我见过调音棉最薄的一只,是非常极端的“声场怪”,它拥有极致的宽广声场和极好的弥散感,甚至在声场的开阔性上超越了头版。然而,这种极端的表现也带来了显著的缺陷:结像非常散,肉感几乎为零,整体声音偏干偏空,容易给人一种“假大空”的听感。
低频表现比较弥散,量感和冲劲不足,虽然“听得到”,却完全“感受不到”低频的质感和冲击力。中频比较“空洞”,虽然空间感极好,尤其在大编制音乐中展现出如室外般开阔通透的氛围,但人声基本没法听,结像密度和厚度严重不足。高频线条类似于7k号那种细腻且清晰的风格,延伸通透,但结像明显缺乏凝聚力。
这只耳机的特点是无与伦比的声场,尤其在大编制乐器丰富的场景中,它能展现极好的空间感和清晰的线条。但缺点同样非常突出:结像过于散乱,声音显得远而空,仿佛坐在音乐厅的最后一排,所有声音从远处传来,近处隔着一片真空带。久听后,会觉得缺乏纵向的层次感和沉浸感,音色也偏干,很难有足够的动态表现和肉感。这只HD800的表现属于非常极端,不均衡的类型。
我也曾考虑过系统升级是否能弥补它的缺点,但回想这只耳机的极端走向和其天生较散的结项定位能力,它在密度和质感上似乎很难达到头版的水平。
宽耳罩(原装)
- 声场:10
声场呈现出一个巨大的扇形(如图),声音非常遥远,结像松散且完全没有边界感,空间感是其最为突出的优势。 - 动态:7
由于声音的位置太过靠远,整体动态表现显得无力,高低频都偏弥散,难以呈现出澎湃的代入感。 - 解析:9
该有的声音都在,尤其是高频的线条轮廓非常清晰,乐器的分离度尚可。但中低频由于过于弥散,瞬态爆发力不够,很多弱音和细节的轮廓不明显。 - 质感:7
声音的线条普遍偏细,肉感严重不足,但在大编制场景中,乐器的数量较多时配合宽广的声场还算能呈现出不错的空间和框架。然而音色的干薄问题始终存在,难以让人获得足够的沉浸感。
编号50295(凭记忆)
总体印象:
这是一只已经带有HD800S影子的HD800,高频明显压制,整体声音趋于温润扎实,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典型HD800的灵动性和锐利感。声场表现中规中矩,结像偏近,泛音延展较远,但结像较散,轮廓略模糊。整体调音偏向中下盘,低频量感较多,冲劲尚可,但混响较重,下潜表现一般。
中频扎实,肉感较足,但有明显的涂抹感,瞬态放缓,声音显得稍显浑浊。高频部分有所收敛,但毛刺和齿音依然存在,反而因为整体收敛而更加突出。虽然高频的衔接还不至于像800s一样出现断崖式削减,但在表现小提琴、笛子等高频乐器时,音色显得偏向下盘,延伸不足且通透感一般。
在现代流行和一些大编制的乐器下,它都还算有不错的表现,但整体的完成度相对更接近HD800S,而少了一些“老HD800”那种空灵开阔的气质。
宽耳罩(原装)
- 声场:8
声场呈略微靠前的椭圆形,结像偏近,泛音依然较远,但存在一定的边界感。 - 动态:8
整体动态表现无功无过,低频量感充足但下潜不深,冲劲适中但不够澎湃,高频的刺激感也较弱。 - 解析:7
声音轮廓存在明显的涂抹感,在复杂场景下,混响容易影响分离度,导致整体层次感有所下降。纵向声场深度不足,使得声音稍显平面化。 - 质感:7
整体质感较为柔软扎实,高频的毛刺和齿音虽然没有完全去除,但除开这部分问题,音色整体还算完整。然而,由于下潜不足和涂抹感较重,声音在听感上显得肉感十足但少了一些锐利和灵动的特质。
四.总结和杂谈
根据我的听感,万号后的HD800在低频下潜和高频延伸两端表现确实明显虚弱,同时在线条锐度和瞬态速度上也逐渐放缓,少了头版那种“脆,透”的感觉。这种变化可能是森海塞尔对整体结构调整的结果,也可能是为了让更多用户接受而进行的妥协。比如,头版HD800的高频非常敏感,即便在我比较克制毛刺的系统下,仍然会偶尔感受到刺激。可想而知,在很多系统上,这种高频确实可能会被认为是“过亮”甚至“刮耳”。
除此之外,万号前细密的外滤网也很可能对低频下潜表现有助。目前听到的早期版本以及与其他用家的交流都有提及,万号内的HD800在低频下潜深度上有更好的表现。相比之下,万号后800在低频瞬态上的放缓、混响的增加,使得低频凝聚感和冲击力都显著降低,这些差异在听感上是可以清楚感知到的。
不过,虽然我在上面的对比中把部分特征似乎描述的天差地别,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声底特征仍然整体靠近,也是远小于换到HD800s的区别。
对HD800S的看法
很抱歉踩一捧一,但我还是得说我会明显更喜欢HD800,远多于HD800S。虽然我曾经在不同系统搭配的阶段,前后四次购入HD800S,但它们都没能长久留下。在我听来,HD800S在乐器的演绎上声音是明显不完整的。
HD800S的调音或许是为了兼顾更多入门系统,但随着系统水平越高,它的缺陷也暴露得越明显。尤其是中高频衔接的断崖感,让人感觉像是被草率地“一刀切”,高频的轮廓缺乏清晰度,动态不足,听什么都没有那种“惊艳”或“刺激”的感觉。不过在尝试了一些不同的搭配之后,我觉得HD800s兴许适合往和HD800不一样的方向发展。它不一定要在纯乐器的表现上追平前辈,而是朝人声乐器化的方向调教,使其在歌剧,爵士等体裁下能获得比HD800稍好的氛围感。
虽然我所听到的样本不足以证明什么,但至少目前我还是会觉得,从头版到末期HD800的调音方向似乎确实是逐渐向HD800S所代表的“平庸无趣”靠拢的过程。这或许也是HD800S的版本论不如HD800明显的原因:对高频和瞬态的要求降低后,单元不再需要卡着极限调校,调音的冗余空间也变得更高,频响曲线的一致性也更好。
一些关于购买建议的废话:
对于绝大多数的玩家而言,不建议溢价购买头版。个体差距是随着系统上升,揭示力和控制力的增强才不断被拉大,趋于明显的。比如早些我仅使用一台HDV820驱动HD800的时候,由于大家的声场结项都没有推得很好,并没有发现伪3k号有如此明显的边界感;也由于大家的信息量和密度也都是很不够,并没有意识到22xxx号的中频比别人空薄那么多。后来随着声场越推越远,声音密度越来越高,它们之间的个性和发展方向才开始分道扬镳。
目前头版已经比中期版本贵出一倍有余,如果你的系统投入还不算高,或者周边线材仍属于入门阶段,那么将购买早期HD800的差价用于升级系统会带来更显著的提升。比如给比较平均的22385号购置一根线世界纳米白金耳机线,它就能接近甚至超越原平衡线7773号的凝聚感和锐度表现了。而且这个阶段的玩家很可能也还在探索自己的听音喜好,没准在这个价位会发现比HD800更适合自己的耳机。
另外,比如00427这只的部分早期版本可能相对比较依赖原装的窄边耳罩,在搭配宽耳罩时高频的毛刺感对系统要求相当高。而窄耳罩现今已经极其稀缺,可遇不可求。我手上这只在拍摄完戴了一天后所剩无几的渣就全沾脸上了,低频量感又衰减了几分。好在现在海绵还算饱满,但一旦用坏了就再也无法保持原厂的调音了。
可以考虑的:
如果系统已经达到较高水准,且坚持在HD800上追求更好的锐度、空气感和力量感,那么早期HD800确实值得一试。它们在高频延展和低频下潜,以及瞬态速度的表现上确实与万号后的版本存在差距。不过,早期HD800的声音风格也还是遵循调音棉厚度的规律,具体号段不一定能够代表耳机风格走向,还是需要实际入手后才能根据具体的个性特点搭配系统。
最后没啥话了,祝各位新年快乐
作者: zytz 时间: 2025-1-3 16:17
顶顶顶,听过楼主的系统,确实震撼
作者: 尧舟Zozozo 时间: 2025-1-3 16:17
占楼,辛苦楼主乐,拜读拜读
作者: uynkfeng 时间: 2025-1-3 16:22
膜拜大佬,接下来可以写咸菜和头尾搭配的文章了
作者: 墨瞳 时间: 2025-1-3 16:22
顶一个,试过大佬一个2w+号800
作者: RacingAK47 时间: 2025-1-3 16:41
牛逼
作者: 小米粥OvO 时间: 2025-1-3 16:47
好帖
作者: 日守星月 时间: 2025-1-3 16:48
同800爱好者前排观看大佬,我只听过3只,两只1w多的和一只两万三的
作者: 浮动的声欲 时间: 2025-1-3 16:51
牛逼好文学习一下,感谢大佬分享。
作者: salingo 时间: 2025-1-3 17:06
顶一个,手持一万号和两万七千号两支,听感差异和楼主感受基本一致
作者: 家驹1991 时间: 2025-1-3 17:12
好帖子,论坛就需要这些干货
作者: 温柔的风 时间: 2025-1-3 17:23
深度好文,800系列动圈标杆,音乐性很好,值得中高级烧友人手一只
作者: leonjo 时间: 2025-1-3 17:25
硬核铁子必须顶
作者: carlliuyishi 时间: 2025-1-3 17:30
一年不到就玩到了头版hd800,佩服
作者: melonmelon 时间: 2025-1-3 17:30
太了,这篇文章干货满满啊,大赞大爱
作者: menglang1997 时间: 2025-1-3 17:40
厉害
作者: gaocheng1991 时间: 2025-1-3 17:49
好帖顶
作者: gaocheng1991 时间: 2025-1-3 17:53
求母座、纹路对比那张左上427单高清图,接线柱焊点好平整,机内线好像略微粗一丢丢?
作者: DreamySpirit 时间: 2025-1-3 19:07
论坛会有压缩估计看不太清,但线芯粗细应该是差不多的。可能是胶皮有被压到,看起来宽扁一些。四百号这只焊点确实饱满
作者: DreamySpirit 时间: 2025-1-3 19:08
这块太深哩,刚入门远远不够格
作者: gaocheng1991 时间: 2025-1-3 19:18
谢谢,看清了,胶皮估计是镊子略微压扁了,四百做工真挺好的。
作者: Jay309 时间: 2025-1-3 20:22
顶楼主,此文我觉得可以申精了。Hd800是我最喜欢古典耳机之一
作者: 花样年华 时间: 2025-1-3 20:41
好内容帮顶
作者: 天予 时间: 2025-1-3 20:46
好文帮顶,借楼出3xx号头版800
作者: 驿站阿辰 时间: 2025-1-3 20:58
好文章,我觉得耳罩对800的影响非常大,现在应该找不到一只带绒的窄版耳罩了,那听到的早期800声音也是打了折扣的。
作者: lfch587 时间: 2025-1-3 21:30
2000内号保存真好!我的都黏上了
作者: hitdlw 时间: 2025-1-3 21:42
深度好文,多看几遍才有助于理解
作者: Ayurocking 时间: 2025-1-3 21:53
动圈按静电来调就是森海耳机中频毫无感染力的根源
作者: 山西人在赤峰 时间: 2025-1-3 22:03
好分享
作者: Zach17 时间: 2025-1-3 22:14
哈哈我的hd800是lz那收的
作者: aoaoc 时间: 2025-1-3 22:59
好文好文
作者: 宝贝猪420 时间: 2025-1-3 23:16
mark一下,明天认真学习
作者: talentbc 时间: 2025-1-3 23:41
给大佬顶帖
作者: kalum 时间: 2025-1-3 23:41
Perry兄弟玩东西真的玩的很极致,佩服佩服
作者: 棒棒棒 时间: 2025-1-4 00:24
精华!
作者: w286328858 时间: 2025-1-4 00:45
作者: 经天纬地chen 时间: 2025-1-4 00:48
p 童佬先预定你下篇出个 800 各大耳机线的对比了
作者: VEGA57 时间: 2025-1-4 00:56
给你的研究精神点赞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但是依旧有一个问题需要给你指出:造成 hd800 声音偏差的原因不是因为单元品控,hd800 的单元品控没有问题,应该说是相当不错,这一点从左右一致性上能够看出来,至于“极致的调音”导致品控不容易控制,这个是完全的误解,品控是最最基础的东西,如果连这个都无法保证,那么它的素质再强,听起来也是偏音的。森海塞尔有相当厉害的仿真团队,在设计或者改进 hd800 单元时不会允许这种品控差的情况出现。
真正的原因就在调音纸、阻尼、钢网、障板螺丝扭力、耳罩滤网和耳罩上,不同批次的 hd800 会在调音纸阻尼钢网上做调整是官方承认的,他们也在接受用户反馈以动态调整 hd800 系列耳机的声音走向,因此造成版本论。
至于螺丝凸起、母座、单元保护盖和耳罩的差异很可能是后继生产批次的改进,使其设计更合理,因此并不是刻意的调音手段,但是耳罩和保护盖的设计也会间接影响调音,所以说是改进。
钢网的密度越高,混响越明显,堂音越好,声场越偏向室内声场,低频越多,高频越受抑制。调音棉正好相反,高密度会使低频变快,量减少,高音中孔后的羊毛毡阻尼越厚对高频的抑制越强,削减越多的声压。障板螺丝过紧会导致明显共振和高频抑制,过松则会导致高频过量低频抑制
总之森海的这种做法值得学习,同型号产品就应该是不断发展改进的,而不是一味地照旧生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作者: INNOVATOR丶 时间: 2025-1-4 01:06
好文bd
作者: arool 时间: 2025-1-4 01:11
你这么对比没有任何意义。唯一的做法是,每个版本都买新机,同时拆开煲机600个小时后。然后再在同平台对比测试。
作者: 南京人耳机租赁 时间: 2025-1-4 01:25
听过两只百号,在我自己的系统,一只是用的千号耳罩+原线;一只是初始耳罩+原线,声音有点不同,但都很喜欢。百号的头梁编号牌,明显要比千号hd800、20000号hd800和不同号段的hd800s的 抛光等级,高好几个等级,一眼的区别
作者: yyufo1988 时间: 2025-1-4 01:39
是这样的,lz用足够财力和精力证明了我之前说的800声音变化的趋势。发烧还是要多自己听,多用心听,还要懂得知难而退,比如我果断放弃了用了三四年的800
作者: yyufo1988 时间: 2025-1-4 01:41
最头一批货用最好的工人加工,这个用脚都想得到。头版不是吹,因为头版不用吹。
作者: yyufo1988 时间: 2025-1-4 01:46
800s刚出来的音响展上,我们好几位烧油听完一致觉得中庸化、浑浊化了,都是现场面对面的心得交流。能在刚发售的展会上面对面交流,和在网上胡侃还是有点差距的。人再多,黑也不可能变白,因为他们的眼睛不够明亮,甚至可能没长眼睛。
作者: wwishere1 时间: 2025-1-4 07:36
拜读了,听过晚期的HD800,推好了确实是很不错的。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1-4 08:12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5-1-4 08:22 编辑
虽然lz对各编号花了大力气介绍。
但我觉得最有价值还是分享系统如何搭。
玩hd800和其他耳机相比,玩的就是主声以外那些泛音在空间自然扩散,在搭系统中,感觉神雕线材就是专门搞这个的,两种特性非常配合,得到声音无与伦比,什么号段也没所谓。再如耳机线,超时空、农夫等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1-4 08:15
有没有可能集体发声,让森海重新推出早期调音的hd800
作者: 新海翔 时间: 2025-1-4 09:02
楼主折腾过812吗,有版本论吗
作者: huozhe32 时间: 2025-1-4 09:23
Respect
作者: dal0095 时间: 2025-1-4 09:30
看到lz这么用心的玩800,真的佩服,同时也对我手上那只51x号的800在家吃灰感到些许暴遣天物。毕竟86再快也只是86,玩到现在再回去听800只能说真的回不去了。寻思着找个真的喜欢玩800的烧友出掉,不收溢价。带一条银彩皇冠线和一条音神triple c线。不缺钱,纯看缘分。有意者带着系统和玩800的心路历程私我。
作者: dal0095 时间: 2025-1-4 09:31
那你最终面对的可能是一家助听器厂商的董事会。只看绩效,不论情怀。
作者: jianz 时间: 2025-1-4 10:37
厉害了兄得,搞得我也想弄800对比一下800s尝尝咸淡了哈哈哈哈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1-4 12:00
那就收购森海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1-4 12:02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5-1-4 12:04 编辑
给我。
另外虽然比800厉害耳机有很多,但800音准好的(偏监听),音准好耳机当然也有,但800算是音准好的耳机里开放性最好
作者: jianzining 时间: 2025-1-4 12:11
点赞
作者: kh156 时间: 2025-1-4 12:35
曾今收过一只没掉渣没掉色没煲开的头版800,现在后悔出掉了
作者: kh156 时间: 2025-1-4 13:51
玩过800的号段:300, 1300, 2400, 7000, 9500, 1.5w, 2w+, 3w+
前三个整体素质差不多,但个体调音差别明显(耳罩都用一样的对比过,零件也拆开看保养的没有问题),其中1300号有高频峰刺的问题存在。7000号的声音最薄低频最少,万号开始往后素质明显落后于头版三只,越往后差距越大
关于耳罩,除了早期窄边和中期宽边外,还有后期仍在产的原厂塑绒耳罩(很糊,质感全无),以及尝试过各种第三方的皮质耳罩(搭配声音都不正常,音乐厅变ktv)
个人最喜欢最全面的搭配,是2400号耳机+中期宽边的原厂耳罩。既有头版单元的素质,又有宽耳罩的声音厚度。300号的声音也很好,但是考虑到价格实在下不了手
作者: DreamySpirit 时间: 2025-1-4 17:47
感谢大佬指正
用品控一词确实不妥。从质量上来讲,森海家的耳机也是属于寿命最长的那一档了,不只hd800十多年还能有这么多头版存货不说,更早的头版hd600,hd540g也有不少存活至今。
关于它的具体结构我确实没有研究得那么透彻,但最近自己做线时尝试各种扭矩,避震的时候确实能深刻理解这些细节对声音的影响之大。鉴于我确实也遇到过同号段内调音棉厚度区别很大的情况,这么看来也可能调音棉就是在组装的比较后期根据这些个体细节得不同做了一次大刀阔斧的修改,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作者: DreamySpirit 时间: 2025-1-4 18:27
线材和系统的选择太多啦~
尤其解码电源这些环节的风格一般还是得根据自己的习惯喜好去调整,对于耳放部分倒是可以稍微推荐一些听过的。
我个人在搭配耳放时比较注重:动态和锐度够高,声场大,信息量或层次感丰富。目前听着比较合适的选择有:
1. 惊雷430HA:之前网上风评号称是hd800的官配,但我实际感觉会更适合hd800s。整体声音细腻,细节层次丰富,声场弥散感强。但低频不够凝聚,动态略小,需要较好的电源线或至少更换一根质感较硬的保险丝。且此耳放几乎不适合HD800/s以外的耳机,对平板的适应性更是极低
2. 泉城兔 diy旗舰胆放:这只耳放到手后换e182cc电子管,推hd800的性价比极好。声场开阔悠扬,结项距离不是特别远但泛音弥散感极好,几乎没有边界感。线条和轮廓比430更凝聚,低频和人声更饱满扎实,同时保持了不错的锐度和清晰度。缺点也是基本只能用于动圈,大多数平板因为没有阻抗调节听起来有点过推缩缩的质感。且原配的5687前级管实在是有点桑拿房的声,空间比较浑浊,对电源线的声场表现也相对敏感。搭配好后其整体听感是远超价位的。
3. 湖人 US5/pro:基本是石机的天花板了,我自用的选择,体积不大对桌面党友好。声音开阔自然,尤其在古典表现中属于非常权威的声音。低频聚中有散,对鼓点的下潜和空间泛音的表达非常精准自然,中高频泛音比兔耳放略显收敛,人声等需要厚度的场景对解码和音源要求更高,但整体清晰度和线条感更佳,我的系统搭配目前还摸不到它的上限。
4,总司令胆放:在熊猫视听蹭了一下午,印象深刻。不过熊猫那一套电处和线材差不多价值20w附近了,和之前几台自家用的周边差了不少,可能评价会有失偏颇。总司令推800在听感和素质间两不误。胆的泛音味道很甜,有点像我这只400号HD800的音染,混响少但泛音足,整体线条清晰锐利但不显干薄。尤其中低频控制力极好,听大提琴独奏时泛音音色和琴弦震动的那种颗粒感都表现得非常完美。在总司令下hd800整体音色表现是相当完整自然的,也不会有缺少血肉的感觉,是我现在的梦中情机。就是可惜体积实在大了点
比较不推荐的则是以世纪格雷银狐,ferrum oor为例的,过于干净大力的石机。很容易把800推成非常干涩无味,线条细碎的质感。虽然同为8w输出的石机,oor和430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表现,数据上根本看不出来。oor声底干净,控制力强,凝聚感强,相对会更适合如hekse,heku这只本身低频过于松散,同时还需要良好控制力大电流的平板耳机,推800虽然不至于像银狐那般干涩,但信息量给的比较直白,还是容易推出比较塑料的感觉,需要周边搭配来缓解。
作者: DreamySpirit 时间: 2025-1-4 18:36
厉害
我文中提到的宽耳罩应该就是后期版本了,是今年刚买的全新耳罩。中期宽体兴许只剩2w2和1w7上那对掉渣严重的了,很难比较,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号段。
我这只400号就非常依赖窄边耳罩,用后期耳罩高频峰会相当明显,在窄耳罩下高频量感比较完整并没有这个感觉。
这种绝版消耗品搞不到的感觉实在是揪心,不然真想把系统卖掉攒一台大奥1了,是真喜欢森海的调音,奈何也是怕坏怕找不到耳罩
作者: kh156 时间: 2025-1-4 18:58
今年买的话材质应该已经是塑皮质感的了,和早期中期的绒布材质很不同,声音我觉得很糊... 另外绒布掉渣我听下来,对声音影响其实不算大,我后来把耳罩上绒直接都洗掉了没觉得声音有多大落差,倒是长时间不洗油污堵塞耳罩是真的影响声音。我现在如果再玩800应该会收一只2000号左右的(价格比百号的收敛很多)没有高频峰刺的(这个很重要不然很难调整),再去收一对中期宽耳罩(有点难度,但还是能蹲的到)来搭配,成色什么的完全不重要,耳罩掉渣就直接洗掉,耳机掉漆就去找人改涂个色,改完又是全新的
作者: 我系无名氏 时间: 2025-1-4 21:48
额。。。森海自己都不希望这种品控问题出现,你说呢(笑)
补一句个人见解,我感觉800S和800的动态貌似没差,主要是瞬态和横向以及高频“爽感”确实是比较明显有差的(我反而觉得800s高频延伸貌似好点,可能理解不一样)
作者: HIFI911 时间: 2025-1-4 22:05
好贴
作者: fearsdotcom 时间: 2025-1-5 00:06
我最后选了KK,摆脱了耳罩困扰,也获得了比800更大场面的听感
作者: plough_dagge 时间: 2025-1-5 01:17
早期的HD800就是在材料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做出的激进尝试,中空单元的良品率本来就不高,确保一致性就更难了。(我是比较赞同早期段号之间个体差异巨大的说法)
后来就是一步步增加单元阻尼的过程,包括加厚调音网栅和加宽耳罩等等。
直到HD800s彻底放弃了单元完全中空,在单元中心添加了调音棉。
作者: hitdlw 时间: 2025-1-5 10:51
已私,请阅。
作者: sss668800 时间: 2025-1-5 10:52
有理有据,干货满满,楼主细心了!
作者: pseudo 时间: 2025-1-5 11:39
本帖最后由 pseudo 于 2025-1-5 11:57 编辑
能收集这么多800玩也是真爱了,800当时出来的时候,可是一片批评,也可能其他器材不行吧。我个人还是喜欢后期的版本,早期的800声音个体差异挺大的,有的单元振膜也有红线什么的,看号码其实意义不大,好听不好听的看运气。窄边耳罩放到现在已经不可能有正常的了,全都掉渣,所以也就没什么所谓的头版一致的听感。
掉玩渣的耳罩是没什么低频的,一点不好听。
几百号的老玩意有的状态还行,有的都不知道过了几手了,蹭听一下就行了,没什么神奇的,犯不着跟钱过不去。800的声音框架都是类似的,一点区别不值得放大,多玩几个其他的东西不是更爽。
作者: 安音收藏lox 时间: 2025-1-5 13:51
非常喜欢看此类“破案”贴
HIFI圈子故事多,不反对讲故事,但是要讲真实的故事,合理的猜测,但是真实的故事往往不好听,BOM流程,单元差异,工艺误差导致的声音差别肯定没有阴谋论里面工程师主观调音那么令人神往。。。哈哈哈
另外楼主许多观点十分认同,自己最近也在做DIY,大耳的频响曲线需要经过前腔(耳罩)耦合,频响和真实的听感基本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是最小相位系统,可以说听感与测量这个函数对应关系目前仍然是黑盒而非玄学,科学HIFI并非错误之路,只恨诸君走的太慢。
作者: kaige1957 时间: 2025-1-5 14:50
真正的玩家,钦佩。
作者: hurry510 时间: 2025-1-5 18:55
赞lz的科研精神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1-5 19:57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5-1-5 19:59 编辑
是的,是瞬态。
我给800s升级线,发觉800s跟不上细节,糊过去。
至于高频延伸方面,800s真的更好?
从空气感空间感,800都更好啊。
是不是觉得800s高频厚了觉得好?根据我玩箱子加超低音经验,超低对高频厚度是有提升的。
但800这个环形振膜,本身高频就不是强项,相比平板、静电、气动等,当然系统好下高频延伸也不会太差
作者: jeffsingo 时间: 2025-1-6 09:42
拜读大作 新年快乐
作者: 263303 时间: 2025-1-6 10:42
营养贴!HD800会一直陪着我的。
作者: 我系无名氏 时间: 2025-1-6 12:04
我认为的高频延伸是泛音,800s比800更容易听到高频泛音,当然高频没有800那么容易上去也是真的
作者: hitdlw 时间: 2025-1-6 16:03
拜读了,受益匪浅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5-1-6 19:54
这就是问题关键,你听到这个泛音确实是泛音吗?
作者: 我系无名氏 时间: 2025-1-6 22:38
不然呢,你不会觉得所谓的上的去就是泛音吧,那森海工程师白干了是吧,改的意图就是这个,你这个问的就有点幽默了。
作者: 爆小炸 时间: 2025-1-7 10:39
硬核大作,没什么玄学脑放弯弯绕绕,帮助非常大!快点申精吧!
作者: 流氓才子 时间: 2025-1-8 11:09
太详细了,向楼主的认真致敬,这帖子,必须加分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