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19】没有开箱的详评 | Astell&Kern SP3000T Copper 随笔~素质与乐感的无缝接合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5-1-1 15:49
标题: 【19】没有开箱的详评 | Astell&Kern SP3000T Copper 随笔~素质与乐感的无缝接合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5-1-2 20:42 编辑

前言:
好像好久好久没有写Astell&Kern播放器的分享了,这几年写文章深感不易,很难静下心来写东西,大概这就是当了奶爸之后的后遗症吧。有时候很想静静地听一段时间器材,安心去慢慢写,但其实现式不允许我这么做,除了家里原因,也有市场变化太快,基本都要求你写速评,速你mei啊,我从来不写快文,所以这几年,尤其疫情稳定之后,我很少接器材写了。没劲!播放器更是少之又少,因为一来没遇到真正非常喜欢的,而来就是,一些喜欢的,太贵了,不好借,要么就算限量版,两下就卖完了,你写了也没啥看头。难得这次趁着南京站活动,我终于借到了一台稀有的SP3000T,又开始可以玩一段时间然后写写感受了,坦白讲,虽然素质不见得比SP3000强,但“T”系列还是很有意思的,尤其那个五档有级变速的电子管与晶体管混合模式,非常好玩。而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了第一代产品的一些研发经验与用户反馈收集整合,这次第二代的“T”型战士变得更强大,也变得更好打了。


正文:
记忆中,这是第五个纯铜版的机型,经历过AK380 Copper,SP1000 Copper,SP2000 Copper,SP3000 Copper,最后到了今天的SP3000T Copper,在工艺方面,自然精益求精更进一步,犹记得2015年第一次接触AK380的纯铜版,基本是两天就机身出现淡墨绿色斑点,那个时候的抗氧化镀层真的不堪一击,加上我们南方的天气,还有我的手汗,纯铜版的机身,在我手里很难不快速样化,即使后来的SP1000 Copper,也算熬不过几个月。但这回再次接触Astell&Kern纯铜机身,感觉他们的抗氧化能力强化了不少,即使即使有指纹和一些小斑点,一擦就消失,而且机身并未氧化变色。但还是那句,玩纯铜版,终有一天变绿,大家要学会欣然接收变绿就OK了。


【产品概述】
产品特点
这个纯铜机身是在不锈钢之后推出的,接触过Astell&Kern多年的玩家大概明白,Astell&Kern最成熟的机身工艺还是不锈钢,虽然我自己喜欢纯铜机身,但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而且不锈钢除了硬度高,耐磨,而且金属稳定性也很不错,至少不容易氧化。对比纯铜机身,不锈钢机身就不太担心氧化变绿的问题。而且Astell&Kern对不锈钢机身的调音通常都比较抓耳,我听过几台都这样,记得当年SP1000声音和铜版的差别,留下的印象就特别深刻。但一向以来,纯铜机身赋予更细腻的声音质感,更接近球体的声场空间立体感,更安定纯净的背景,这是我更喜欢Astell&Kern纯铜机身的核心。

作为旗舰SP3000的兄弟型号,虽然在硬件架构上少了一组解码芯片,但其实机身依旧支持真平衡,采用Astell&Kern最成熟的双DAC架构,经过这些年的积累,Astell&Kern对于这类双DAC架构,可以说驾轻就熟。所以理论上Astell&Kern对于SP3000T Copper的调校,绝对不亚于SP3000。而且,这个“T”系列,明显就算调音设计的区别,就算加入了电子管,和传统晶体管放大的区别。所以当你听完了两个系列之后,大概都有这个结论,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买哪个?最好还是听了再决定,选SP3000T绝对不是因为省钱的折衷。它是声音设计不同的另一台旗舰。

耳机接口给齐了三种常用的规格,2.5mm平衡,3.5mm立体声,4.4mm平衡, LO接口和PO接口是共用的,可通过机内菜单设定实现LO/PO切换。系统规格同SP3000系列基本一致,用习惯Astell&Kern机器的朋友基本是可以很快就熟悉这套系统,而且操控和设定方面,比起前代更人性化,更流畅。

外壳采用了纯铜材质,但按键和旋钮感觉是做了不同的后加工处理,所以机身是拉丝工艺,而按键和旋钮则为镜面质感,和机身刚好是一个反差效果。不过赞一下Astell&Kern,按键,音量旋钮与机身的配搭,毫无违和感。

这台SP3000T和前代类似,在功能菜单上有一个AMP的选项,长按进入子菜单后,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去调整耳放电路的音色选择,OP项为纯晶体管模式,选择这项,输出的声音纯为晶体管音色。中间的HYBRID则是晶体管与电子管结合的一种音色,听感上有着两种音色的一些特点,第三组是TUBE模式,这是纯电子管耳放电路架构,输出纯电子管的音色,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代的机器,在声音调校方面比上代进步巨大。即使去到纯晶体管模式,声音也不想之前的SP2000T那么乏味。

产品卖点,与前代对比,有哪些提升
机身真正做到旗舰级的配置,标准版采用了不锈钢镀银机身,比起SP2000T的铝合金机身,在机身材质上,是真正达到了旗舰级别的金属材质。而本篇分享的SP3000TCopper更直接用上了纯铜材质,又要重复那一句:Astell&Kern只要是纯铜机身,可以放心买,音质绝对靠谱。

解码也终于与旗舰看齐,对比SP2000T的ESS ES9068AS,这次SP3000T直接就用上了SP3000同规格的DAC,从DAC的选择上,终于和旗舰同级了。虽然不少矩阵式DAC,但双AK4499EX+AK4191EQ,足以超越上代的4*ES9068AS。

电子管的升级,从SP2000T的体积小巧的双三级管KORG Nutube 6P1,进化到这一代的RAYTHEONJAN6418MIL-SPEC*2复古电子管,但从声音质感上就有了明显进步。纯电子管模式下,获得更透明温暖,细腻自然,沉稳扎实的声音表现,展现更立体的声场空间。新的电子管物理架构,获得更稳定的声音,麦克风效应更低。但其实纯电子管模式,你如果在播放中让机器受到外力作用,依旧还是会有麦克风效应,可闻的那种,不过对比记忆中的SP2000T,也的确有了进步,有一说一,童叟无欺。

最后就是声音方面带来的改变,对比SP2000T,SP3000T的产品设计完成度更高,尤其是耳放电路部分,电子管模式,晶体管模式都进步很大。电子管模式声音更纤细,精致,在保持透明温暖音色的同时,声音的素质比前代有了长足的提升。而且低音的凝聚度和质感更强。相比之下,SP2000T的纯电子管模式的声音,低音有点偏软了。晶体管模式,音色相对前代要更顺滑自然,记得当时用SP2000T的时候,甚少用纯晶体管模式,主要是音色偏干,偏硬,细腻度一般。


【基本参数】
DAC架构:2*AK4499EX +2*AK4191EQ
CPU架构:8核CPU
耳放架构:TERATON ALPHA
耳放设计:三重放大器系统(OP/HYBRID/TUBE)
放大模式:三级可调
VU表显:支持
无线音频:LDAC / aptX-HD
DSD格式:最高支持Native DSD512
耳机端口:2.5mm / 3.5mm / 4.4mm
线路输出:2.5mm / 3.5mm / 4.4mm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5-1-1 15:51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5-1-6 09:08 编辑

【主观听感】
第一个听音环节还是选择固定一款耳塞去测试播放器的声音输出,做出主观评价。这一次,我还是想看看这台素质与乐感兼备的Astell&Kern新贵,能把我的小4推到什么程度,离我心目中的标线还有多远?

音源:SP3000T(Astell&Kern)
耳塞:ER4XR(ETYMOTIC)

以下测试部分,均选择HYBRID(4)模式,MID增益
注明:HYBRID模式一共有1-5档,数字越小,音色越接近晶体管模式,数字越大越接近电子管模式,而3为两种音色相对均衡输出的档位。这里档位选择是根据我自己日常使用最常用的情况进行分享。
一只一单元动铁有什么好玩?唔知呢?反正前端越强,输出越强,而且是不成比例的叠加,坊间有闻,小4党是杀不死的存在于这个星球,每每你以为小4已远去,身边总有一个小4党站出来……这段话不是我说的,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作为一名18年党龄的小4党党员,我深有体会。所以这次我还是忍不住把小4放着这个环节。越是我感兴趣的音源,我就越好奇它能把我的小4推成什么样。对于我来说,我最喜欢的小4的那份纯净,纤细,通透的声音,开阔,安定,漆黑的声场空间,以及它纸盒上的那根目标曲线。所以从ER4B到现在的ER4XR,我依旧对小4有着那份炙热的个人感情,以至每次展会或者大型活动,我都会在书包里为它留一个空位。

音乐部分,选来了几首自己喜欢的歌,不是什么热门试音碟,但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私信我,分享音频资源作试听。

<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阿甘正传》
写这段落的那两天,我刚好看了《蜘蛛侠2》,如果有看过这套电影的朋友,应该还记得中间的一个片段,就算彼特失去了超能力的时候,尝试放下自己超人的身份,回归平凡生活,当中发生了一些自己都要重新适应的经历,比如近视眼又回来了,没戴眼镜走路摔跤,重新站起来继续走,比如修车轮的时候,用力过猛导致车轮飞脱掉楼下砸到路人,又比如见到警察追捕犯罪分子时,犹豫了片刻,还是继续吃包……这一段我觉得是电影里面最有感觉的一段。而当中随着这片段播放的音乐,正式这首出自阿甘正传原声音乐CD专辑的<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Head>,这里也作为第一首选听音乐分享个大家。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录音,被好几位歌手翻唱过,我手上就有手嶌葵和王若琳的翻唱版本,都各有特点,但这首六十年代的原唱,我觉得更有感觉。中规中矩的录音,但模拟味挺明显的,尤其中段的间奏,小号独奏的片段,即使是小4,也能感受到铜管乐器的厚度和质感,难得,毕竟动铁,厚度和空气感方面会稍微逊色一些,但这个音色是基本准确的。人声部分,谈不上温润厚实,毕竟这是小4,人声如果听到出来厚润,那得录音和音源加了多少“味精”进去啊,高密度,凝聚且轮廓清晰的人声,作为单动铁,这个男声完全OK,细节,口型,距离都恰到好处,这是一单元的平衡与细致,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调音就是准。低音部分,量感适中,小4的低音基本形态能展现出来,不属于重口味,但这种干练,直接,凝聚的低音听着就舒服,整个声音底蕴干净清爽,不含糊,不拖泥带水。从声音输出反推得出的结论,这台机器低音也很有质量,有一定控制力,低音不臃肿,不过多渲染,不会过于堆积量感来营造浓厚氛围,是相对直接,实在的低音。声场也能清晰拉开,老录音虽然没有犀利的高音锐度,但整个声场轮廓,空间开阔感还是能隐约感受到了,也就是说,即使我换下小4,换上一款声场规整的耳塞,依旧能重现出该有的声场空间素质。一首歌听完,整首音乐给我带来温暖,通透,流畅的听音感受。

<我终于失去了你> 李宗盛《理性与感性作品音乐会》
第二首分享的音乐,还是男声,而且是一把很有沧桑感和故事感的男声,都说李宗盛写的情歌特别有味道,我是觉得尤其是悲情的情歌,特别特别有感觉,而且是由他自己来演绎。李大哥的这张唱片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我喜欢且熟悉的,这里选来翻唱赵传大哥的<我终于失去了你>作为本环节的第二首试听音乐。这张专辑是现场录音,谈不上极致,但却是首首好听,推荐给大家,纯粹是歌曲经典,好听。听歌嘛,“好听”是非常非常重要。

听习惯小4的朋友,尤其那些一直把小4作为主力,甚至“唯一”的朋友,或许是接收不了好多耳塞的低音。有些低音很猛的耳塞,用他们评价耳塞的标准,这类耳塞低频严重过量,失真。因为小4的低音是绝对不会出现有“脂肪”严重超标的情况,这些量感特多的低音,通常下潜和凝聚力都很差,所以会被小4党判为不及格的低音,而另一种低音,就算那些蜻蜓点水,有一点量感,但是下潜不足,或者没量感,声音骨感,充斥着干冷硬的所谓“干净”的低频,在终极小4党眼里,这种低音也是不及格的,低音比小4还少,没弹性,没下潜,还硬梆梆,打鼓像敲铁皮似的,啥玩意?所以,按照小4的标准去评价低音,就算量感适中,凝聚,扎实,下潜清晰的低音,才是合格的低音。

这首歌,低音算是勉强及格,MID档增益,低音不会有过量,下潜看录音水准了,这首还行,不算特别深,但又能让你清晰感受到低音下潜,弹性差了点,力度少了点,其它基本OK。人声部分,李宗盛大哥的沧桑感基本能完整重现了,少了点声嘶力竭的质感,也对,小4不会有太多的感情投射,多了就不小4了。所以站在这个角度去反推,这台SP3000T声音感染力还行,不会过于感情丰富,但适度的着色还是有的,反正让你听着不会过于庸脂俗粉就对了,对比一些早期的机器,它的所谓声音棱角的柔化和细节的涂抹,的确已经大大大滴降低,声场方面,现场录音所呈现的声场空间相对开阔舒展,边界感不明显,这些声场特点,这套组合也能完整呈现出来,听感上,除了乐器和和声混奏的部分,会有点点互相抢唛,阵脚有点点乱,其余部分基本流畅。

最后,又回过头聊聊细节涂抹这个问题,你看,近几年还有没有喷Astell&Kern播放器声音涂抹的,是不是这些声音也锐减了,嗯嗯,我发现当中不少索粉曾经喷,你别以为我没听过索尼的播放器哈,我只是过了MD时期之后就很少玩索尼walkman了,主要还是推力太小了,侍候一些低敏耳塞驱动不好。尤其这几年,如果在金砖和Astell&Kern的SPx000之间做选择,我AK,尤其是到了SP3000这一代。总体上,这首音乐就能展现出细节清晰,微动态良好的状态,涂抹?几乎不存在了。而且我觉得这首歌的状态还是很不错,如果要细节再深刻,轮廓再高清,那就有点夸大了,听着容易累。

<听那星光歌唱>许美静《蔓延》
很适合夜深的侍候听的一首歌,特别有感觉,虽然有点忧郁,但却非常感人,且容易共鸣的一首音乐。一只觉得许美静可惜了,如此好的声线,如此好的音乐题材,就这样淡出了,真的太让人惋惜。这张专辑已经不如早期两张专辑那么强势,但主打歌<蔓延>依旧是顶级水准,而这首专辑里面,最后的音乐,一只被我收藏在自己的女声流行文件夹里,作为试听曲目,虽然出现在我的文章里面极少,但却是我经常夜深人静时听器材,试器材选用的音乐。这个录音有点怪,人声有点空洞感,个别耳塞甚至会让你觉得是“山洞音”,纵深感异常突出,人声被有点夸张地分离出来,在整个空间的一个位置,但听感却又有些立体感和轻微剥离感。记得当年用ER4B聆听的感觉更怪,这里用ER4XR聆听,还勉强可以接受。

听感部分,我就先说人声,这把女声太有辨识度了,张力很好,咬字清晰,带点王菲的慵懒特质,但又未到那种有气无力的苍白感,有感染力,更有穿透力,真的就像夜空里的一颗闪亮星星,一单元的ER4XR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声音密度和质感,有适度的声音厚度,渲染修饰很少,通透、干净、轮廓分明的声音,SP3000T基本能驱动ER4XR,低音,动态,声音的细节,张力基本都完整呈现出应有的水平。太不上驱动极致,但绝对在可听,可欣赏的级别了。前提是你的音量调整到足够位置,当然,我这里是指你能清晰感受到低音下潜和力度的响度,音量过小,ER4XR的低音会表现不足,比如欠缺力度,下潜不够清晰等。而在足够的音量下,高音基本没有失真,整体声音不会过于毛躁及过冲,人声密度充足,不会发虚,疲软,声场能完整打开,不会局促和压迫,就代表它基本能驱动ER4XR了。女声的感觉更好,大概是在声音厚度方面,女声要求相对低一点吧,所以我感觉这套设备,播放女声比男声更适合,这是我的评价。

<Concerto No.1 in B flat Major, K.207 第一乐章> 莫扎特《The Complete Violin Concertos》
这个环节最后一首试听音乐,在我的听感文章里经常出现的一首音乐,也是近几年里面,我用来测试器材,出现频率极高的一首音乐,莫扎特的降B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K.207里面的第一乐章。这个版本也是一众版本里面我听得最多的一版,霍格伍德指挥英国古乐学院乐团演奏的版本,琴鸟公司在1991年发行,这里分享的是日本三洋压片的版本,当年是以5000日元正价版发行。感兴趣,而又对日版有歧视的,可以去买德版,德版是银圈版,记住,是德国银圈版,其实我觉得,在便携设备上,两者是同级的,都是首版。最后说句题外话,很多人觉得莫扎特的音乐不够高级,他的小协也真的上不了什么“四大”小协之类,哪又怎样,莫扎特的音乐感情细腻丰富,其实更适合大众乐迷去欣赏,也有人去刻意找三大行的版本做试音,但我自己更喜欢你这版琴鸟录音,古乐版的莫扎特小协给我流畅,自然的畅快感觉,而古乐版更有一种朴素,纯粹,真切的声音质感,尤其那个身兼“特别演出”角色的羽管键琴,加入了独特的金属鸣奏质感,这首其它版本所没有的。

就录音水准来说,这首比前面几首强太多了,跃动感清晰的小提琴,古朴,透明之中不失高雅。主奏小提琴Simon Standage的演奏非常出色,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灵动而有穿透力的演奏,和我听过的好几个名版比较起来,丝毫不落下风。这套组合基本把这版音乐的神髓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了,群奏部分少了点气势,大概这也是小4的特点了,需要雄伟壮阔场景的时候,它有点而保守力,低音有的,只是缺了点厚度和冲击力,低音提琴的点缀又少了点浓墨粉饰,就算乐迷说的差了一口气,在波澜壮阔一点会更好,但它毕竟只是个一单元动铁,你想它怎么波澜壮阔,澎湃激昂呢?不过这套系统下,也算勉强交出功课了,除了低音部分之外,其它部分可圈可点。细节的起乘转接基本到位,群奏场景至少不乱,条例清晰层次分明,高音部分,小提琴有延伸,有穿透力,音色朴素淡雅,声音舒展流畅。虽然只是室内乐,但声场还是讲究的,足够的宽度,纵深感按照一单元来说足够了,空间感强烈且边界感不算明显。唯一的小缺陷还是在于前面所说的低音部分。尽管这样,这首试听音乐,依旧是四首选听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一首。

小结:
这个回合的结案陈词,总体上,SP3000T基本能驱动ER4XR,但离“完美驱动”还是有距离,声音方面,以Hybrid-3模式为例,SP3000T属于三频平整,透明温暖,声场舒展安定,细节还原出色,音色流畅,各方面表现较均衡的一台便携数播。对于耳塞的配搭也相对友好,你看ER4这么难伺候的主它也能推得有板有眼,你就知道它还是有点实力啦。至于一些低阻高敏的耳塞,SP3000T也能驾驭自如。而缺点方面,我觉得发热量算是这台机器的一个弱点,至于体积重量之类,我相信能下定决心买它的,也不会在意那身材和体重了。而用习惯国产安卓播放器的各位,大概也会觉得Astell&Kern的机器,开机速度都不快,那这台SP3000T自然也不在话下,估计再过两年,这个现状依旧不会改变。而值得一赞是,它的电子管麦克风效应基本在可接受范围,所以这个我觉得是对比上一代产品,比较明显的改善之处。

声音方面没有明显短板,不试大编制交响类,基本没啥不能播的,耳塞搭配,看你自己喜欢什么声音风格的,也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那你说要播放大编制交响类的,比它贵的SP3000也未必能演好。总之,素质高的,易驱动的耳塞,在它的驱动下,整体声音输出会更然你满意。这个电子管+晶体管模式,也算相对均衡且特点鲜明的模式了,具体怎么选择音色偏向,看自己的听音口味了。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5-1-1 15:52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5-1-2 20:52 编辑

【耳塞搭配】
这个环节是通过搭配手边几款架构不同的耳塞,并分享自己的听音感受。搭配的耳塞不一定是目前主流或者最新的旗舰,纯看自己手边有什么就搭什么,所以那些觉得搭配的耳塞不够新,不够全,不够高级的,可以绕开这段不看。
音源:SP3000T(Astell&Kern)
耳塞:川(达音科)
8PRO(qdc)
LOKI<洛基>(Kinera)

耳塞简介:
达音科技的多单元旗舰耳塞,1动圈+4动铁+4静电架构,双系统四分频技术,售价不过9000RMB,算是这个价位非常非常能打的型号,外壳采用了904L不锈钢,是手表和奢侈品级别的不锈钢配合立体水纹流淌效果的面板,镜面处理,仅售8999RMB,只能说这个售价我又猜不到的。让我去评估,这款多单元旗舰应该过万啦。

8PRO
qdc去年底上市的“8”系列中坚产品,和早前上市的TIGER不一样,8PRO是采碳纤维公模腔体的,而且最特别的地方是,8PRO集合了8SH,8SL,和8SS三款耳塞的调音,通过一个三档拨动开关去切换,另外就是,8PRO是纯动铁耳塞,和TIGER的动铁+静电组合不同。而qdc也特别为8PRO设计了新配色耳机线。11000RMB的售价可以同时拥有三款经典“8”系的调音,也算是值得推荐的。

洛基
Kinera的旗舰,2023年5月发布,十二单元旗舰,1动圈+1骨传导+6动铁+4静电架构,树脂腔体,手绘面板。K厂的优势是颜值非常出众,声音感染力好。旗舰的硬素质不容置疑,细节,声场,分离度等都是一流好手了。洛基的声音风格还是偏重于流行乐,而优势则在声场和低音两方面,低频下潜深,有弹性,力度足,声场则属于纵深感突出,横向伸延充分的类型,有点儿像球型的声场。当然,20999RMB的售价也不是一般玩家的囊中之物了。

SP3000T +
SP3000T(HYBRID-3)
声场宽广,人声精致但口型不大的一套组合,另外要说,川的低音很不错,量感充沛,下潜深,力度沉的低音。也是我听过的达音科耳塞里面,鲜有的低音素质和听感都不错的型号。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End Title)-《The LionKing 电影原声》
录音不错的一张电影原声,选听这首曲子,是电影的片尾主题音乐,低音部分不算特别澎湃激昂的类型但,这套组合还是让你感受了一把沉稳,均衡的低音,这首音乐所展现的优点,在于声音细节,空间感,以及人声的质感,密度等方面,基本上这套组合播放这首曲子,以上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川那低音饱满,声场开阔的优势,搭配声音细腻质感良好,且背景安定的SP3000T,在声场,分离度,空间感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一曲听毕,最吸引我的当属那开阔、舒展、平整的声场效果。

<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手嶌葵《The Rose-I Love Cinemas》
雅马哈出版的一张专辑,录音上乘,有点儿爵士风格的录音,低音的点缀非常到位,低音提琴的声音质感是这首音乐的亮点之一。这套组合低音素质良好,质、量兼备,中频段的声音密度并不像某些多单元组合那样,过于强调声音的凝聚与线条感,把密度做到极致而忽略声音的的宽松感,密度过强的声音也容易缠身听觉疲劳。这套组合并不会如此,至少不会让你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说回这首音乐,人声部分非常温柔细腻,给人干净而恬静的感觉,配乐部分,同样让人感受到难得的宁静,和谐,平整流畅的感觉。


SP3000T + 8Pro
SP3000T(HYBRID-4)
能输出多种音质,对音乐适应性广泛的一套组合。8Pro集合了qdc八单元系列的三种声音风格,几乎适应了目前的主流音乐类型。另外,qdc这个系列的耳塞都非常容易驱动,所以对于大部分便携音源而言,都是非常友好。

李宗盛<我终于失去了你>《李宗盛-理性与感性音乐会》
使用8Pro(Live模式)
一只喜欢用现场录音去测试器材,当然,前提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和录音还过得去的音乐啦。这张李宗盛大哥作品的现场录音,是收录自2007年举办的一场音乐会,里面几乎是首首精选,所以顺序播放专辑即可,趁着这篇文章,也再一次分享这张专辑。

和赵传大哥的演唱风格有些不同,虽然都是其貌不扬,却才华横溢的男主,但李宗盛大哥的声线还是更适合演绎一些带点伤感的作品,更有故事感,沧桑感中年男人的特质。至少现场演绎这一Part,李大哥完全符合这个标签。这套组合当8Pro调整到Live模式,我个人感觉低音的动感和能量是比我自己的8CL更强烈的,同一首作品,往往能带来更多的低频量感,厚度和冲击力。或许是新调音的设计也略有改变,喜欢低音更澎湃的,无疑这款8Pro的Live更人喜欢,一首现场录音听下来,让你感受到更强烈的音乐冲击力,明快节奏下,低音带来的共鸣与氛围特别浓烈,人声稍微有点被强横的低频盖住了一丢丢,但型号大哥的声音张力还是足够,只是,声音的厚度也掰不过低音的冲击,而这里的8Pro(Live)所呈现的声场,更突出的是空间纵深,反而横向拉伸就不如另外(Studio/HiFi)两个模式了。声音是立体的,饱满的,有力的,但力量感于我而言有点点重。虽然氛围感很足,但至少这种现场录音的低频,在系统上回放会稍微偏多,会让声音的平衡度有点儿偏颇了。

Ray Brown Trio <Don’t GetSassy>  《Don’t Get Sassy》
使用8Pro(HiFi模式)
迷上TELARC的JAZZ系列也是这两年的事情,觉得爵士乐挺适合在加班的时候,一遍码字,一遍写文案的时候,当背景音乐的,讲真,在以前,我是甚少听爵士乐的,而这里分享的这张专辑,是来自Ray Brown Trio(雷.布朗三重奏)演奏的一张现场爵士乐录音,由Ray Brown自己担任贝斯手,Benny Green担任钢琴演奏,Jeff Hamilton担任爵士鼓演奏。录音素质实属上品。

这套组合的声音还是有质有量的,虽然是纯动铁耳塞,但qdc 8Pro的声音已经没有明显的传统动铁耳塞的干硬刻板的味道了。基本是保留着动铁单元的优势:高灵敏度,密度感良好,声音线条感清晰细致。别看它只有8个动铁单元,但基本能应对大部分音乐了,当然,听大编制管弦乐一类,当然是他们家的顶级旗舰Emperor更极致,但不去互相伤害,其实这只8Pro一样可以让你起飞。这首爵士乐的乐器组合并不负责,三名乐手已经玩转整个舞台,而8Pro对这首音乐的细节,微动态,声场,氛围,分离度,层次感也拿捏得很到位,几乎让你挑不出明显短板,尤其是爵士鼓,声音的张力与弹性都能近乎完美滴兼顾到,一些调音和素质不高的动铁耳塞,听这首音乐,鼓声会偏硬,微动态的重现会比较粗糙,声音强弱起伏不明显,但这些问题在8Pro上,你是听不到的。浓郁,厚实,饱满的声音氛围,爵士乐该有的气氛基本都真实重现了,声场不算特别开阔,本来爵士乐录音的声场就不会拉伸得很宽,宽了就不对味了,反而有纵深感,有包围感才是根本。这套基本做到了,而且在声音的暖度方面,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

Bouns Track
Antonin Rubinstein<Melody in F, Op.3,No.1> 《HABANERA》
使用8Pro(Studio模式)
这首属于文章里的特别选听曲目,内容仅在耳机大家坛发表。
音乐文件来自早前于索尼精选Hi-Res音乐平台购买的DSD格式(11.2MHz DSD)文件,这首作品一般会在一些大提琴小品的专辑里出现,当时下载购买的音乐所在专辑就是一张大提琴小品,由日本大提琴家藤村俊介演奏。这张专辑有点冷门,实体CD连某宝和海鲜市场都找不到的。因为好听,所以这里就选择作为试听第三个组合的曲目。

简单的乐器组合,只有钢琴和主奏的大提琴两件乐器演奏此曲。8Pro的Studio模式,比我自己的8CS的声音更温暖厚实一些,这个监听模式是重新调音的,据说因为单元的重新设计,让低音的质量更高了,实际对比下,我觉得这个版本的Studio模式更好听,没有我自己的8CS那么寡淡,音色也比我的8CS更有光泽,低音更柔韧饱满。大提琴所表达的低音营造出悠扬舒雅的气氛,感情诠释细腻悠长。特别喜欢中段的间奏和末端结尾部分,给人一种恬静,安详的感觉。这首作品的牛筋低音很有质感,大提琴细腻绵延的音色充分展现,虽然声场不算开阔,毕竟只是室内乐规模的录音,甚至可以说是乐器相对单一的小品,但乐器的结像清晰度,空间感等方面,都表现出不错的水准,这首音乐非常适合夜深人静的时候去聆听。这首作品,三个模式我也试了一遍,还是觉得Studio模式最适合。毕竟演绎这里古典音乐,需要的是声音保真度高,低染色,音色还原准确的耳塞做回放,会相对适合。另外两个模式只能说好听,但是声音还原方面不及Studio模式。总体上,这首音乐的演绎我基本满意。


SP3000T + LOKI<洛基>
感染力和氛围感都拉满的组合,拥有宽广声场和强劲低音的洛基,是一款素质出色且氛围感突出的旗舰,除了古典乐之外,一般的通俗流行乐,爵士乐都能玩一手。而且作为超级旗舰,洛基不算难驱动,当然了,要把它侍候好,前端也不能马虎。SP3000T足够驱动。最后这组搭配,试听的音乐,分别尝试选择不同的耳放电路输出,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自己喜欢的耳放输出方式。

SP3000T(OP)
乔治.本森<Nothings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老录音,这里分享给大家的是这张专辑的日本首版,录音电平不高,声音温暖细腻,模拟味道非常好,虽然是CD介质,但也让你感受了一把上世纪八十年代欧美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水准。乔治.本森,一位爵士乐黑人歌手,其实在他的歌唱生涯里面有过不少经典,我自己听欧美作品不算多,但这张《20/20》专辑,我很喜欢。

很有感染力的一套组合,这首音乐使用SP3000OP模式进行试听,即纯晶体管模式。大概是耳塞搭配和录音本身的模拟味道很足吧,晶体管模式依旧好听,虽然这里的洛基搭配的是一根合金线,比原线声音更精细,更突出细节,微动态和声音线条感,但这套组合听乔治.本森的此曲居然没有违和感,听感是那么的宽松,细腻,流畅。人声部分并不贴面,适中的口型轮廓,咬字清楚,厚度方面比原线稍微削减,但客观评价,这个厚度已经足以应对这类男声。低音部分,依旧保留洛基的强力下潜和充足量感,当然了,合金线会比原线的低音更干净,更利索,而且低音的量感有所收敛,低频变得更扎实,凝聚,弹性也有些许提升。这套组合高音并不暗,甚至比原线稍微提亮了一点点,但幸好洛基本来高音就不刺激,所以即使加一点点亮度,声音还没到刺耳的地步。而这首音乐SP3000耳放电路使用了OP档,声音的厚润感会有了明显削减,人声和乐器的美化润饰更少,听感上会变得更纯粹,直接。当然了,声场方面,依旧是保持着洛基强势之处,开阔,舒展,空间三维均衡。这套搭配听这类老歌,非常拿手。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想人声更温润顺滑,HYBRID模式会更加适合。

SP3000T(TUBE)
王若琳<Aubrey> 《The Adult Storybook》
这张唱片很值得收一张聆听,王若琳的声音辨识度还是很高,这类带点慵懒且有厚度有质感的女声挺适合演唱爵士风格的音乐。大概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她的声音了,不过最终收藏的唱片并不多,这张是我很喜欢的一张,这首<Aubrey>算是专辑里面配乐与演绎有点特色的作品,略带干巴的大提琴,低沉、缓慢、悠扬地带出了乐曲的主题。整首音乐的曲风并不浓郁,反而是一种恬静,清幽,苍白的感觉,夹杂着些许的忧伤委婉的情绪。这是我喜欢的风格,尤其夜深聆听,特别有感觉。

这首音乐我尝试选择了TUBE模式去试听,出乎我意料滴好,比起之前用过的SP2000T,这个TUBE模式进步明显,不再是上一代那种松软到有点让人感觉缓慢,低音软脚,声音的精气神略显不足的情况。而且声音比想象中要更干脆,清爽。不过有或许是这首音乐的录音吧,那几个乐器本来就有点偏干,这里用了TUBE模式,有所缓解。人声部分,比用OP模式要稍微温暖细腻,有质感,但这种着色又并不是那种浓妆艳粉的效果,稍作修饰和增暖的人声,听感上更加讨好,就像在你耳边呢喃的哼着歌儿,这个模式的乐器也没有那么干涩,尤其那把全场演着点缀的大提琴,居然琴腔共鸣能让你依稀感受到了,虽然还是那般有点一根筋,但不得不说,TUBE下的乐器声音,更有感情,更有温度了。声场空间的纵深感会更为立体一点。音色方面对比OP是偏暖的,喜不喜欢,看个人了。

Bonus Track
文章里面第二首特别选听曲目,以下听感内容,仅在耳机大家坛发表。

SP3000T(HYBRID-2)
德沃夏克<Song to the Moon fromRusalka> 《in Prague》小泽征尔指挥
这首月亮颂其实也有很多个录音版本,我手上就有三个版本,较老一点的DECCA德沃夏克精选里面收录的版本,人声没有那么有穿透力,稍显虚弱,那个版本配乐很不错,但因人声的问题,所以也有美中不足。TELACE声音很有感染力,感情倾注无懈可击,但人声稍微有点抢去了配乐的戏份,而且声场的透明度和整个空间背景的纯净度不如这里分享的索尼版本,所以好听之余,还是有某些地方不及索尼版表现极致。真的要测试器材,SONY版本嘛,大提琴手绝对是马老师啦,加上索尼这张专辑的录音是堪称经典,所以还是那两个字“极致”。而在这套系统下回放,这里特别地将SP3000T的耳放部分输出,调整到HYBRID模式,而晶体管和电子管的配比档位,我选择了“2”档,也就是稍微偏于晶体管,还是选回索尼这版靠谱。而这里还有一场意义,就是藉着此曲,也怀念一回已故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先生的舞台感我个人非常喜欢,看他的指挥也是另一种享受。

音色输出,这样的选择是基于结合音乐风格,搭配耳塞而定。这里播放的是古典乐音乐,现场录音,所以不适宜过多的声音渲染,而乐曲里有人声演唱,所以适度调整一点电子管味道,会让人声听起来更细腻,温暖,透明,饱满。其实第2档和第3档都可以用,具体选择看你对声音润饰的需求了。这首录音我真的大爱,人声的结像非常立体,空间感很强烈,虽然是现场录音,但舞台背景非常漆黑安定,乐器分离度也达到了优秀水准。演唱部分,人声有穿透力,张力充足,口型清晰,厚度感适中,密度质感并存。最让我以外的是,如此立体且分离度高的人声,舞台上还是有着那么强烈的声音张力与空间感,那种现场气氛的震撼力,让你仿佛就置身于舞台下,安静地欣赏这首作品,临场感很强烈。声场也是这首音乐的一大亮点,正如先前所说,这首音乐呈现的声场,非常开阔,舒展,舞台现场感极强,空间感立体,背景漆黑安定。乐曲末端的动态拉升,一下子把全曲的高潮给你拉满,颇为震撼。

用随身系统能听到这种效果,我觉得也没啥需要批评的了,还是那句,大编制最好还是用大系统,随身听个响,不必要求太多。


总结:
三款耳塞搭配完毕,各有特点,从声音而言,三款耳塞我觉得搭配SP3000T都基本能发挥应有水准。圈铁静电架构的川非常有性价比,在SP3000T上面发挥良好,流行类,爵士类,一些室内乐都颇为适合,氛围感佳,微动态,细节,声场等多方面都可圈可点。低音和声场是川的两大亮点。8PRO主打一个多玩法,三种不同声音输出风格,能满足不同听音需求的你,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Studio模式,声音相对中正,而另外两个模式则特点鲜明,Live的低音有点多,但偶尔爽一下也是一种享受。洛基的声音整体素质最高,多单元带来的高解析力,微动态,层次感和声场空间是三款产品里最为突出的。听感上也最温暖厚实,听流行音乐一流,其它音乐则要看你怎么去欣赏了。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5-1-1 15:53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5-1-2 20:55 编辑

【耳放搭配】
这个环节属于耳放搭配分享环节,选来乐彼首款便携耳放EA4进行搭配试听,分享听音感受。

EA4
乐彼刚上市不久的电子管耳机放大器,你可以说它是便携器材,但体积和重量几乎到达了便携器材的极限,听到这里,你会问,它有菊花台,乾隆盛QA390Le大吗?你看,如果你这么一问,天就聊死了。当然没有那么大啦,那种床头方块机,你硬要带出去当便携的,我只能大写一个“服”字给你。反正我是不会带那种机身上街,这个乐彼EA4的体积与重量,已经到达了我能接受外带出门的极限了。裤兜是踹不进去的,只能放背包了。其实我自己的使用场景,大多在单位办公室或者家里。作为小桌面耳放,驱动一些不怎么好驱动的耳塞听歌用。

EA4玩法多样,光A-AB类耳机放大输出就有11档静态电流可调,而ILA/ILH配合电子管高低增益调整就能实现4种电子管声音输出。分立元件搭建的恒流源,+/-13, +/-15耳放供电电压选择,实现不同声音输出。关于EA4的一些资讯,可以关注乐彼的官方微博的相关产品介绍。

音源:SP3000T(Astell&Kern)
耳放:EA4(乐彼)
耳塞:ER4S(ETYMOTIC)
          E5000(final)

这次选听的两款耳塞都是播放器直推很难搞定的型号,而且两款声音风格截然不同的耳塞。坦白说,这两款耳塞,在一些高富帅的烧友面前,可能不算起眼,甚至很多高大上玩家都不屑把玩,但这两款耳塞潜力非常大,只要前端足够给力,它的上限绝对能让你感动。

ETYMOTIC ER4S
ER4S对于老玩家而言,我想不用多介绍了,经历过耳机论坛BBS年代的玩家,或多或少都听过小4的名号。小4鼎盛时期有三个型号,ER4P,ER4S,ER4B。分别适应三种不同使用场景,便携设备上首推ER4P,录音监听用途首选ER4S,人头录音监听专用ER4B。我是曾经的ER4B忠实用户。而另外两款,仅存在于聚会试听或与朋友交换器材的时候听过。这次的ER4S,是前段时间趁着价格合适在海鲜市场收的。年纪大了,已经没有早些年对ER4B的那种偏执,自从ER4B嗝屁之后,其实发现其它小4我也没到完全无法接受的地步。当然包括了今天这条ER4S。监听耳塞的风格就算直白,低染色,高保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所有小4的曲线,几乎走向都是一个路子的。ER4S声音就是彻头彻尾的监听风格,好不好听取决于前端设备和音乐载体的录音。

final E5000
这款final E系列的旗舰是真的很有意思,E系列是final的平(贫)民系列,入门级的型号可以卖到150RMB的也就这个系列了,但奈何入门型号也不难听,这个系列都是采用小型动圈单元设计,旗舰型号只去到“5000”这个数字,和很多以”8000”作结的系列比起来,final E系列还真的略显平凡,当然final还是为这位身价还不到2000RMB的旗舰配了一根单独售卖都要1600RMB的京线,是不是有点酱油比鸡贵的感觉?喜欢动圈的玩家,大概多少也接触过这个系列。而旗舰型号E5000是一款很吃前端推力的耳塞,灵敏度很低,感觉它的设计就不单纯给你随身器材用的,随身播放器没几个推得好它,所以如果你接个便携DAP,也许就只能听个五六成的声音,但可以这么说,即使推不好,但也不会难听就是了。这里很想试试EA4能把E5000驱动到什么程度。


耳塞:ER4S
佐治.班臣<TheGreatest Love of All>《The Very Best of George Benson》
参数设定:SP3000T  LO输出4V,EA4(ILA+15V+CV+H增益)
其实这类男声并不是小4的强项,主要还是厚度和氛围两方面的不足。小4只能给你干净,透明的人声,细节不会像现在的一些多单元静电耳塞那么夸张,但应对这类流行乐,小4的声音解析力是足够的。
EA4下的ER4S,声音依旧保持着高透明度,清晰线条轮廓,高密度和精准结像以及宽广的声场等几个特点。厚度方面,对于ER4S而言是OK的,整首音乐下来,能把ER4S的声音底蕴基本展现出来。属于平整,舒展,透明,自然的声音。乐器与人声有着良好的声音分离度,干净通透的声音,但也有着不错的耐听度。EA4适度地为ER4S增添了一点温润,当然了,在声音输上,音源SP3000T也起到了一定决定性作用。毕竟双AK4499EX还是能为声音输出提供优秀的细节重现和声场规模。总体上,谈不上感人,也并不是ER4S所擅长的音乐风格,但素质和声音的还原是基本OK的。

埃里克.孔泽尔<TheSons of Kaite Elder Theme>《HappyTrails》
参数设定:SP3000T  LO输出4V,EA4(ILH+15V+CV+H增益)
以前用ER4B的时候一直觉得听TELARC的《Round Up》这类HiFi录音挺爽的,尤其是驱动到一定水准的ER4B,低音上来了,高音又保持那种不妥协的锐度和穿透力,是蛮不错的听音感觉。TELARC的录音普遍高音都不会过亮、单薄和发干,所以搭配高音比较明亮透彻的小4,都颇为适合。这里选听的音乐,收录在《Happy Trails》里面,这张唱片的风格和《Round Up》类似,所以又名《Round Up 2》。

这套前端驱动ER4S听这首音乐,感觉没有当年用ER4B的那种大开大合,充满张力和激情的感觉,相对而言,ER4S要冷静和平淡一些。但高音方面,ER4S没有ER4B那么有穿透性和锐度,低音部分也不如ER4B有着那么深邃的下潜。但EA4还是给予了ER4S出色的声音细节和微动态,低音偏重于质感,厚度和量感还是有所保留,和耳放无关,ER4S也就这种风格,你要它输出厚实饱满的低音,基本不太可能。乐曲里,铜管乐部分,能保持通透,且高密度的声音质感已经不错。管弦乐群奏的场面还是少了些许激情。冷静地,从容地把一首管弦乐演奏完毕。总体上,这类作品也不是ER4S最擅长的。EA4搭配ER4S,谈不上绝配,因为我大概猜到,乐彼设计这款EA4的时候,多半没有拿小4作为参考耳塞之一的。毕竟ER4这个名字已经不再是十多年前炙手可热的型号,随着多单元耳塞一浪接一浪滴推出新品,一单元动铁的小4又确实没啥优势可言。但按照上面提及的耳放输出参数设定,又确实让我吃了一惊。

耳塞:E5000
王靖雯<季候风>《执迷不悔》
参数设定:SP3000T  LO输出4V,EA4(ILA+15V+CV+H增益)
1992年,王菲推出了个人的第五张专辑《执迷不悔》整张专辑一共十首作品,其中九首粤语歌,一首国语歌,同名主打歌<执迷不悔>分了国粤语版本,专辑的第二主打歌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首音乐,当年听磁带的时候,这首歌在我卡座和walkman上面的播放率比<执迷不悔>更高。所以这里也 借此文,再一次分享给大家。不过话说回来,那个年代的王菲,声音还是有点稚嫩,演唱技巧和95年之后的很不同,如果要我选择,我更喜欢这个时期的王菲,因为这个时期,她的声音里有一种真切感是后期用回本名推出的专辑里难以找到的,而这个时候,她的名字仍然叫王靖雯。

和刚才试听ER4S的感觉截然不同,E5000的声音要温暖饱满很多,从听感上,这套搭配更加适合欣赏音乐,似乎也更懂乐迷的口味。这套的人声表现仍算OK,人声的口型谈不上丰满,但也不会压抑,尤其那些靠压缩中频的形体感来凸显声场宽阔的调音,E5000上面绝对没有,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E5000的声场并不窄,人声也不会凹陷和口型压缩,只是这个人声并不贴面。背景音乐的分离度基本OK,人声可以在乐曲里清晰找到。这首音乐,低音部分并不算出彩,不过E5000自带低音加成,量感绝对是足够的,在这套系统的驱动下,低音的控制力会比SP3000T直推更好。高音部分,上了耳放,高音显得更透明,延有层次。细节和延伸都有一定提升。声场变化则在规模感和空间感方面,变得更开阔,纵深更明显。总体上,这套组合依旧把E5000温暖厚实的声音风格保留下来了,只是强化了三频,微动态及声场的素质,让声音变得凝聚且控制力更强。

柴可夫斯基<Waltz of the Flowers> 《The Nutcracker》
参数设定:SP3000T  LO输出4V,EA4(ILA+15V+CV+H增益)
一众版本里面,我选了一个比较有激情的版本在这里分享,这一版的录音,是首次将胡桃夹子的全剧收录在单张CD里面,以往都是2CD的规格。所以这意味着一张CD收录了80分钟左右的音乐内容。这里聆听的是格吉耶夫指挥的版本,唯一获得过企鹅四星评价的版本。据说这张专辑采用了真空管发烧录音,难怪音响效果那么爆。

大气恢弘的听感,难得E5000输出如此充沛弥漫的低音,下潜清晰,力度适中,量感充足,有点震撼,但还好不闷不轰头。图片里的短E套声场有点近,乐器结像稍微靠前,换一个内径有更佳长度的,乐器结像会往后拉伸,声场也没那么近,而且更宽更开阔。大编制类乐曲,其实随身系统本来就有点勉强,和耳机系统比较,就是两回事了,切勿用大音响系统的角度去回望,这样落差就更大了。总体上,这首音乐,这套系统输出还是偏重于低频段,中低频段的,下盘算是比较稳,但高音部分相对收敛,或者客气点说,高音不亮,但这个,也算意料之内了。声场方面,还是能让你基本感觉到大编制管弦乐在便携系统驱动耳塞这种搭配的状态下该有的规模。不过final家的短E套,不适合听大编制,所以我换了个口径不收窄,但内径长度比短E套长的耳套去聆听此曲。效果有明显变化。整体上,这套组合驱动E5000听管弦乐,高音不会过亮,低音的丰满度,声场规模,氛围感都OK,但细节和微动态会有些不足。毕竟E5000不是那种暴力解析的类型,但听大编制类,这种低音所营造的气氛会相对强烈。唯好声场不算狭窄。


小结:
找一只高素质的便携耳放去搭配SP3000T,输出的音质有明显加成,当然,应对一些低阻高敏的耳塞,其实SP3000T直接驱动已经基本足够。如果想听得更极致,给它配一只高素质耳放也是完全OK的。
而目前便携耳放里面,这里分享的乐彼EA4和暂未分享的凯音C9II都是国内便携耳放里面顶流梯队的产品,都可以放心选择,两台耳放都有足够的档位选择和声音调配,所以无论选择哪一台,都可以获得质的飞跃。而像这个环节里面,驱动比较难伺候的耳塞,比如上面两款,要么高阻抗,要么低灵敏度的,SP3000T直接驱动,声音未尽发挥,而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考虑搭配一只耳放去驱动了。
总体上说,对比SP3000T直推,搭配EA4明显效果更好,耳塞发挥更全面。SP3000T的LO素质也可圈可点,细节,声场,分离度等方面,作为前端而言,素质完全OK。


写在最后……
这篇听感分享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我自己基本不玩流媒体,所以SP3000T作为播放流媒体设备去播放音乐,我没有去做测试,但相信经过这几年,多代产品的更迭,系统的兼容及运行稳定性完全没有问题。这篇不是商业合作的测评文章,所以只按照自己日常使用的习惯去试听并分享听音感受,如果对第三方播放软件感兴趣并纠结一定要看到测试结果,这里只能说声抱歉,欠奉。又或者你们可以去网络搜索相关作为网络播放器使用的评测。
整体上,作为便携数播,我对SP3000T的声音是满意的,这一代的机器,调音更加成熟,尤其是纯电子管模式和纯晶体管模式,比起上一代播放器SP2000T进步可闻。电子管模式声音在保持温暖、精致、细腻的同时,改善了上代低音偏软,声音凝聚力稍逊等问题。而晶体管模式,则在声音的细腻度和润泽感等方面都有提升,上一代产品的纯晶体管,某些录音会出现声音发干,低音偏硬,弹性稍弱等问题,这一代机器,基本改善了。

目前SP3000M正在热卖,有幸在武汉展上面听过并对比过SP3000M,两台机身各有特点,如追求小巧机身,轻便携带为主的,SP3000M更加适合,如果奔着声音的细腻度,质感和背景安定感等方面,希望能体验到更多音色变化,感受电子管加晶体管调和的声音魅力,而且不在乎两者价格差异,那么SP3000T会更加适合。OK,要说的基本说完,感谢收看!


耳机大家坛  刘嘉明@三耳工作室


作者: johnmok    时间: 2025-1-1 22:56
彈性大,可以調不同調音搭任意塞子,確實不錯


作者: yaoruibas1    时间: 2025-1-1 23:07
SP3000T copper 确实是好机器,你这文采太好了


作者: zxwon    时间: 2025-1-2 03:22
支持好文!
作者: 想飞的牛牛    时间: 2025-1-2 20:04
长文绑定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5-1-6 15:16
感谢各位坛友支持,图片已经全部补齐,也欢迎有使用这台前端的坛友跟帖交流。
作者: robbieny    时间: 2025-1-6 17:12
颜值没话说,播放器外观设计的巅峰之作,今后估计也难有超越者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