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阶段经验小结,数字文件先天就存在缺陷 [打印本页]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5 10:59
标题: 阶段经验小结,数字文件先天就存在缺陷
数字文件播放,存在先天缺陷,干、冷、薄、燥、亮、刺

所以很需要经验及技术去做修饰

但是目前貌似还未出现一个国际标准,都是各家自己摸索,现在就好比在黑暗中摸索般

作者: yspanzer    时间: 2024-9-15 11:05
全世界数字音乐都是这个样子,除非你不用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5 11:12
yspanzer 发表于 2024-9-15 11:05
全世界数字音乐都是这个样子,除非你不用

说的就是全世界,没特指中国

比如索尼,金1的调音,就还是听出人声发干的现象

所以,未来肯定会出现全新的技术,最终解决现在数字文件回放的这些问题

作者: yspanzer    时间: 2024-9-15 11:34
那你不会换台设备直到听出不干 不就成了

你是认为 数字文件有问题,还是你的设备有问题。。。。
作者: -Presto-    时间: 2024-9-15 12:36
现在新出的CD都标有DDD,要不猜猜看是啥意思
作者: nironth    时间: 2024-9-15 13:17
没出现一个国际标准????这都多少年的事情,数字标准自己去查,后来索尼垄断的CD标准,全世界的音频都是数字录音,你说的问题恐怕只有你自己存在。最可笑的是音频行业居然还有人在唱模拟,有本事你看视频,看电影全部看录像带,你是不是看现在的数字视频文件也觉得干冷刺眼?
作者: 激光鼠    时间: 2024-9-15 13:49
设备不给力哦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5 14:00
nironth 发表于 2024-9-15 13:17
没出现一个国际标准????这都多少年的事情,数字标准自己去查,后来索尼垄断的CD标准,全世界的音频都是 ...

你自己曲解地提到视频的数字化

视频数字化,最终是变成一个一个液晶像素点来显示,像素点本身,就是模拟的,视频肯定没有什么刺眼干冷,每个点所发出的光,难道不是比以前的CRT要更柔和鲜艳

再说了,假如电视真的存在刺眼,说出来又如何?比如OLED就真的比液晶要更会刺眼和眼累,不过现在OLED调的应该柔和了

我只是说的是声音数字文件的回放,比如,索尼的金1,回放张雨生的歌,比如大海,确实人声干,所以我才有数字文件的回放的这写感受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5 14:02
激光鼠 发表于 2024-9-15 13:49
设备不给力哦

应该是,估计给力的设备得2万元左右

作者: SDK    时间: 2024-9-15 14:17
jymn 发表于 2024-9-15 11:12
说的就是全世界,没特指中国

比如索尼,金1的调音,就还是听出人声发干的现象

CD播放,天然强于WAV格式文件
超级无敌任意门: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43884&extra=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5 14:26
本帖最后由 jymn 于 2024-9-15 14:27 编辑
SDK 发表于 2024-9-15 14:17
CD播放,天然强于WAV格式文件
超级无敌任意门: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 ...

赞成,特别里面提到的数字文件回放会显得干瘪和明亮,这真的印证了和我的听感完全一致
所以,cd绝对不是0和1那么简单,

cd听感确实公认的听感要安定于数字文件回放

所以,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关键的特性没有公布于世界,仅掌握于索尼和飞利浦手里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9-15 14:30
那倒不会,看器材吧。
作者: hiya~    时间: 2024-9-15 14:35
“数字文件播放,存在先天缺陷,干、冷、薄、燥、亮、刺”
无知者无畏!楼主真是“人才”,赶快去申请诺贝尔奖吧!

作者: 番茄炒蛋饭    时间: 2024-9-15 15:25
jymn 发表于 2024-9-15 14:26
赞成,特别里面提到的数字文件回放会显得干瘪和明亮,这真的印证了和我的听感完全一致
所以,cd绝对不是 ...

菲利普早就不干这行了,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5 16:13
hiya~ 发表于 2024-9-15 14:35
“数字文件播放,存在先天缺陷,干、冷、薄、燥、亮、刺”
无知者无畏!楼主真是“人才”,赶快去申请诺贝 ...

我这么讲,只是提出问题,我不是音乐电子器件设计本科专业毕业,声音回放方面的高精尖核心技术我没有,但听感方面,基于索尼金1回放得出的阶段性结论

要想获得诺贝尔奖,也是凭借优化数字文件回放之后才可以说名副其实吧?

作者: 南方过客    时间: 2024-9-15 16:20
CD、SACD、MQA也是数字文件,除非你用磁带、黑胶,但不保证磁带和黑胶也是数字文件转的
作者: hiya~    时间: 2024-9-15 16:23

用耳机和音响听音乐,听的是器材搭配和系统调校!

楼主先把“器材搭配和系统调校”这两样东西搞好了再来评论吧!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5 16:30
hiya~ 发表于 2024-9-15 16:23
用耳机和音响听音乐,听的是器材搭配和系统调校!

楼主先把“器材搭配和系统调校”这两样东西搞好了再 ...

器材和系统调教,也有级别之分
比如,初级就是试着换,包括电源线、信号线、插座、

再往上,那就很专业了,就是换电容、换运放、换解码

你处于哪个级别?

你现在的搭配是什么?

作者: 给别人带绿帽    时间: 2024-9-15 16:45
这种缺陷源于数字量化时钟多层干扰与转格!分割让信号电流变异做成的!想好听只能恢复原始格式的CD!不做升频处理!
作者: ou85    时间: 2024-9-15 16:45
现在都21世纪了,别用上世纪的理论来吓人,现在数字音乐早就不存在楼主说的问题了。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5 16:50
给别人带绿帽 发表于 2024-9-15 16:45
这种缺陷源于数字量化时钟多层干扰与转格!分割让信号电流变异做成的!想好听只能恢复原始格式的CD!不做升 ...

你提出了解决技术
那数字文件的回放,采用你所说的技术,可以彻底解决掉这个干冷薄燥亮的问题吗?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9-15 16:51
jymn 发表于 2024-9-15 16:13
我这么讲,只是提出问题,我不是音乐电子器件设计本科专业毕业,声音回放方面的高精尖核心技术我没有,但 ...

但看楼主立的标题,可不像在提问题,而是在下结论。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5 16:52
ou85 发表于 2024-9-15 16:45
现在都21世纪了,别用上世纪的理论来吓人,现在数字音乐早就不存在楼主说的问题了。

21世纪只是20世纪时的一种美好的愿望,但现在整个地球并不完美啊

还有数字文件这块,核心专利技术全在西方那,他们并没有把核心技术公布啊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5 17:07
wryiadgj 发表于 2024-9-15 16:51
但看楼主立的标题,可不像在提问题,而是在下结论。

我提出了现象级存在,但我没有相对知识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说数字文件回放容易干冷薄燥,并不是说全部如此,我是在索尼金1听出来的

作者: ou85    时间: 2024-9-15 17:41
jymn 发表于 2024-9-15 16:52
21世纪只是20世纪时的一种美好的愿望,但现在整个地球并不完美啊

还有数字文件这块,核心专利技术全在 ...

我用CD 一点也没有你说的问题,估计是你下载的音乐文件的问题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4-9-15 17:45
不容易搞好的其实是数字播放设备,搞好/满意了就行。
作者: 风唤    时间: 2024-9-15 18:11
本帖最后由 风唤 于 2024-9-15 18:13 编辑

楼主你的理解有偏差,器材端的问题。这样说吧,最简单,你找个airpods不管几代,你都感觉不到干、冷、薄、燥、亮、刺。这些被你们鄙视的手机厂商早就把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好的了。他们可能所谓的素质差点,其实主要就是密度低了点,其他因素很都很好,声音走向绝对很顶。
而很多所谓的hifi厂家解决不了,调教不好


作者: 哈戳戳    时间: 2024-9-15 18:22
设备太便宜。
作者: 永远的杰神    时间: 2024-9-15 18:45
再听听看,别着急给出结论。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4-9-15 18:54
LZ,到现这在这个时代你还能守旧追求模拟,这这种精神实在让人佩服。至于您所说的:存在先天缺陷,干、冷、薄、燥、亮、刺。。。唉!模拟也好,数字也好,都不能单纯这么定义的,都是存在各种型号档次的区别。
作者: winston    时间: 2024-9-15 19:03
jymn 发表于 2024-9-15 17:07
我提出了现象级存在,但我没有相对知识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说数字文件回放容易干冷薄燥,并不是说全 ...

不知金2是否好些?

作者: derekchen0866    时间: 2024-9-15 21:09
楼主说说你现有的器材,这个结论是仅凭金1得出的吗,对比参考器材是哪款?数字音源来源哪里?用的什么耳机?有没有加耳放?
作者: 平民玩家    时间: 2024-9-15 21:18
能感动人的声音就是好声音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5 21:28
derekchen0866 发表于 2024-9-15 21:09
楼主说说你现有的器材,这个结论是仅凭金1得出的吗,对比参考器材是哪款?数字音源来源哪里?用的什么耳机?有 ...

音源为cdbao下载,耳塞听过1695ti和弦仕up,

作者: wxwxwx0    时间: 2024-9-15 21:42
我在意倒不是结论 而是阶段性总结就总结了个这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5 21:48
wxwxwx0 发表于 2024-9-15 21:42
我在意倒不是结论 而是阶段性总结就总结了个这

或者说,总结得太晚了,应该早就有人提出

作者: dellmen    时间: 2024-9-15 22:11
受累问一句,cd、sacd就不是数字文件了吗?
作者: nironth    时间: 2024-9-15 22:31
jymn 发表于 2024-9-15 16:30
器材和系统调教,也有级别之分
比如,初级就是试着换,包括电源线、信号线、插座、

不是我笑话你,你换电容,换电感,你换了之后你有仪器测吗?你能测出来结果吗?你需要知道测哪些指标吗?你是全靠脑袋想怎么干
作者: nironth    时间: 2024-9-15 22:36
给别人带绿帽 发表于 2024-9-15 16:45
这种缺陷源于数字量化时钟多层干扰与转格!分割让信号电流变异做成的!想好听只能恢复原始格式的CD!不做升 ...

这东西都是人云亦云CD格式在设定他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他是如何解码。现在也有不升频的解码,但是不升频,后期解码过程中江化噪音如何去除,高频噪音如何推上去?之后还必须做。低通滤波否则混叠了但因此产生振铃效应,这也无可避免。但事已至此,这么多年了还不相信音频解码技术吗?马赛克都实现太空行走了,你们还觉得音频这玩意儿攻克不了么。不说别的,有几个人敢说他懂得什么叫数码音,什么叫模拟音,他对这种声音的认定是如何确定的?他是以什么样的平台?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环境下去听出一个声音是数码味,再讲直白一点,有几位能在家里听到标准的频响曲线?声音都听不全,却能听出来数码和模拟的区别,这不搞笑吗?
作者: 天使之城VOiCE    时间: 2024-9-15 22:41
lz你说的是历史问题了,可能涉及晶体管型号的命名体系(老美的1N/2N体系,小日子的1SS/2SA/2SB/2SC/2SD体系和欧洲的A/B体系)以及ROHS对晶体管和半导体的材料工艺的影响
作者: sjslxw    时间: 2024-9-15 23:09
有没有可能不是数字干冷,是模拟过于暖润了
作者: 给别人带绿帽    时间: 2024-9-16 03:11
nironth 发表于 2024-9-15 22:36
这东西都是人云亦云CD格式在设定他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他是如何解码。现在也有不升频的解码,但是不升频, ...

看来老兄不懂数字技术的量化结构!为什么好的CD解码是讲求时钟的精准对声音的影响!而不是讲求升频!这个与滤波技术无关!在牛滤波解决不了信号电流的损失!贵州的解码为什么要推芯片还要推十多片目的是什么!自己想一下!对格与转格是不同概念!转格代表二次重组量化也代表着失真!只是为了让文件更小!情况下可以提高质量不代表不失去原生的信号质量!
作者: 哈戳戳    时间: 2024-9-16 06:58
索尼dd磁带机声音干吗?这是数字磁带。
作者: sunbin502    时间: 2024-9-16 08:40
就算有问题又怎么样,你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这就是行业垄断。因特尔芯片有问题又怎么了。不还在卖吗?你说的这些对于这些行业巨头根本算不上问题。而且你生活中使用的产品有多少是完美的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你不还是在用吗。

作者: XHXHXH    时间: 2024-9-16 09:01
就只是一个金1得出的结论吗
作者: a2121441645    时间: 2024-9-16 09:20
笑死了,你但凡知道一点数字信号处理常识,就不会开脑放
作者: djso    时间: 2024-9-16 10:04
数字记录的音乐波形是间隔的点,肯定没有模拟音乐记录连续的波形这么顺滑润泽,但是数字音乐解码出来都是有滤波的,波形也是顺滑的,声音也是润泽的,只是没办法保证和原录音一模一样,但是有可能比原录音更有味道,有些厂商还提供多种滤波多种味道,这些都是厂家的独门技术,怎么可能拿出来当国际标准,不要拿索尼的随身听出来说事,S—master这种东西出来的声音就是干冷味,多听听高端的器材
作者: ljtylm    时间: 2024-9-16 10:06
要放鸡精味精老抽生抽再来匙油辣子那味道不摆了
作者: 子夜公园    时间: 2024-9-16 10:46
凭金1和耳塞听出这么个结论?
作者: nironth    时间: 2024-9-16 12:32
给别人带绿帽 发表于 2024-9-16 03:11
看来老兄不懂数字技术的量化结构!为什么好的CD解码是讲求时钟的精准对声音的影响!而不是讲求升频!这个 ...

你讲的前端的问题没事,没毛病因为影响最大的就是数字质量。但是后期为什么要进行升频因为超采样要解决好几个事情,6量化噪音也只是其中之一,还有高频噪音,还有前端的采样率也不统一,你不超采样,会损失东西,这件事情如果能省,那么早就省了。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4-9-16 13:48
核心问题在于解码器的时钟晶振不配套。其它问题从属于此。弄个铁片听什么都有问题
作者: nironth    时间: 2024-9-16 15:31
djso 发表于 2024-9-16 10:04
数字记录的音乐波形是间隔的点,肯定没有模拟音乐记录连续的波形这么顺滑润泽,但是数字音乐解码出来都是有 ...

这个就纯胡扯的,你是自己感觉的,或者在网上看那种不正确的图里的。数字采样出来的波形和模拟是一样的。建议去了解一下,这个不是问题。
作者: 鬼狐    时间: 2024-9-16 19:57
智商高的不觉得
作者: Victor_Derbobo    时间: 2024-9-16 22:19
最近看帖子有点头大的就是,各位大侠可不可以稍微多尝试一些可能或者组合,再下这种一棒子打死一片的结论?

这种以点带面的结论,浪费了你哪怕“真实”的体验分享。因为读者会因为你简单粗暴的逻辑放弃继续了解你的念想。
作者: wxwxwx0    时间: 2024-9-16 22:35
本帖最后由 wxwxwx0 于 2024-9-16 22:39 编辑

不是多尝试的问题,而是日经话题当成了严肃话题。只要稍微关注下别人聊过的内容 都不会得出这种自居一隅的结论(更不会开个帖子来讨论)。我是版主的话我直接就删了
作者: djso    时间: 2024-9-17 01:37
nironth 发表于 2024-9-16 15:31
这个就纯胡扯的,你是自己感觉的,或者在网上看那种不正确的图里的。数字采样出来的波形和模拟是一样的。 ...

你先了解一下解码为什么要滤波,不懂就多学,没有任何一个解码器敢说解码出来的波形和模拟的一样
https://m.baidu.com/video/page?pd=video_page&nid=3863398607853700193&sign=11768721405969103590&word=%E8%A7%A3%E7%A0%81%E6%BB%A4%E6%B3%A2&oword=%E8%A7%A3%E7%A0%81%E6%BB%A4%E6%B3%A2&atn=index&frsrcid=48304&ext=%7B%22jsy%22%3A1%7D&top=%7B%22sfhs%22%3A1%2C%22_hold%22%3A2%7D&abs=1&fr0=A&fr1=A&ms=1&lid=11193857056004862309&referlid=11193857056004862309&frorder=9&_t=1726507742234


作者: t26f    时间: 2024-9-17 08:46
真实情况是:有些人大脑里先天对“数字”存在偏见
作者: dellmen    时间: 2024-9-17 09:13
djso 发表于 2024-9-16 10:04
数字记录的音乐波形是间隔的点,肯定没有模拟音乐记录连续的波形这么顺滑润泽,但是数字音乐解码出来都是有 ...

没文化就多读书,人家说啥你信啥?cd、黑胶一样是间隔点,这世界上就没有真正的模拟技术。cd、黑胶一样是看采样率
作者: qpwu2011    时间: 2024-9-17 09:36
转录黑胶就少了这些问题
作者: kenspeed18    时间: 2024-9-17 14:18
晕,这“干、冷、薄……” 为什么不是耳机的问题?解码的问题?线材的问题? 而是数字文件的问题??
试试换个耳机吧,例如846,看看你什么逆天的数字文件能把金1+846的组合搞出“干、冷、薄……”来。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7 14:38
kenspeed18 发表于 2024-9-17 14:18
晕,这“干、冷、薄……” 为什么不是耳机的问题?解码的问题?线材的问题? 而是数字文件的问题??
试试 ...

应该和耳机也有很大关系,我拿森海HD580听,用hifiman499,小莱曼,确实是润色,但燥这个,就是不安定,可能需要更高级别,不知要高到2万元还是3万元就不知道了

作者: kenspeed18    时间: 2024-9-17 15:16
jymn 发表于 2024-9-17 14:38
应该和耳机也有很大关系,我拿森海HD580听,用hifiman499,小莱曼,确实是润色,但燥这个,就是不安定,可 ...

安定啊,例如听首复杂一些的大编制,各个声部不会混在一起,器乐定位精准明确,瞬态速度快,声音干净利落不脱离带水。
我的 Gs2000e,前端搭配Hugo2+Niuniu eroica,欧亚德 910 RCA,QED 旗舰USB线直连MAC,可以做到(换条差点的信号线都不行)
全套加起来3W左右,二手6折。


作者: ningfanchina    时间: 2024-9-17 17:10
jymn 发表于 2024-9-15 14:00
你自己曲解地提到视频的数字化

视频数字化,最终是变成一个一个液晶像素点来显示,像素点本身,就是模 ...

你自己曲解地提到视频的数字化
你自己曲解的提到音频的数字化

视频数字化,最终是变成一个一个液晶像素点来显示,像素点本身,就是模拟的,视频肯定没有什么刺眼干冷,每个点所发出的光,难道不是比以前的CRT要更柔和鲜艳
音频数字化,最终是变成一次一次振膜的震动来发声,这震动本身,就是模拟的,音频肯定没有什么刺耳干冷,每震动所发出的声,难道不是比以前的喇叭要更柔和动听。
再说了,假如电视真的存在刺眼,说出来又如何?比如OLED就真的比液晶要更会刺眼和眼累,不过现在OLED调的应该柔和了
再说了,假如喇叭真的存在刺耳,说出来又如何?比如动 铁就真的比动圈要更会刺耳和耳累,不过现在动铁调的应该柔合了

我只是说的是声音数字文件的回放,比如,索尼的金1,回放张雨生的歌,比如大海,确实人声干,所以我才有数字文件的回放的这写感受
我只是说的是视频数字文件的回放,比如,索尼的电视,回放少女时代,比如鲜艳颜色,确实刺眼,所以我才有视频文件的回放的这写感受

作者: qwerqwer0854    时间: 2024-9-17 17:38
数字音频在录音室制作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一到用户手里就出问题了,说明了用户的播放设备缺少了个什么东西,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7 19:06
qwerqwer0854 发表于 2024-9-17 17:38
数字音频在录音室制作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一到用户手里就出问题了,说明了用户的播放设备缺少了个什么东西 ...

你专业,少的东西,索尼不会公之于众

作者: hiya~    时间: 2024-9-18 00:25

这么跟楼主说吧,我玩家庭影院,玩HiFi系统,玩PC-HiFi系统,玩音箱(包括无源音箱和有源音箱),玩耳机,

没有一个出现过你所说的 “数字文件播放,存在先天缺陷,干、冷、薄、燥、亮、刺” 现象的!

你所遇到的问题,是因为你的技术水平严重不足造成的!

你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不应该认为别人看到的世界就应该跟你看到的世界一样,你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世界”!

好好学习吧,玩音响,你要补的课还很多!


作者: djso    时间: 2024-9-18 08:53
dellmen 发表于 2024-9-17 09:13
没文化就多读书,人家说啥你信啥?cd、黑胶一样是间隔点,这世界上就没有真正的模拟技术。cd、黑胶一样是 ...

笑话,黑胶有间隔点、采样率?黑胶唱针的感应电流直接放大,解码都可以不用,还采样率?怎么?你文化比我高,你是博士咯?

作者: winston    时间: 2024-9-18 09:05
想到刘宝瑞先生的单口相声,不怕满不懂,就怕假行家。
作者: dellmen    时间: 2024-9-18 10:17
djso 发表于 2024-9-18 08:53
笑话,黑胶有间隔点、采样率?黑胶唱针的感应电流直接放大,解码都可以不用,还采样率?怎么?你文化比我 ...

你以为黑胶记录波形就不是数字文件了,跟cd没有本质区别?模拟和数字是针对电路的,文件根本没有模拟和数字之分,或者说都是数字文件。这点都不懂还装什么呢?
作者: 虎啸68    时间: 2024-9-18 10:24
先有数字文件,处理好叫母带,然后压缩转换成CD。你了解一下原理。
作者: 番禺徐考元    时间: 2024-9-18 10:25
nironth 发表于 2024-9-15 13:17
没出现一个国际标准????这都多少年的事情,数字标准自己去查,后来索尼垄断的CD标准,全世界的音频都是 ...

也说得比较在理,有根有据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8 10:29
虎啸68 发表于 2024-9-18 10:24
先有数字文件,处理好叫母带,然后压缩转换成CD。你了解一下原理。

问题就在于,处理好,要怎么处理,细节没哪个知道

既然不知道,那不是在黑暗中艰难摸索?

作者: dellmen    时间: 2024-9-18 10:31
jymn 发表于 2024-9-18 10:29
问题就在于,处理好,要怎么处理,细节没哪个知道

既然不知道,那不是在黑暗中艰难摸索?

都是数字文件,模拟和数字是针对电路说的,别混为一谈
作者: djso    时间: 2024-9-18 10:43
本帖最后由 djso 于 2024-9-18 10:45 编辑
dellmen 发表于 2024-9-18 10:17
你以为黑胶记录波形就不是数字文件了,跟cd没有本质区别?模拟和数字是针对电路的,文件根本没有模拟和数 ...

可笑,黑胶记录的波形是就是麦克风的感应电信号转换为记录针头的运动,记录在黑胶盘后再由唱针的运动产生的感应电信号直接可以发大,哪来的0101数字文件?
黑胶碟于1931年由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试制成功,1948年开始大量发行,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只要有钱的家庭都能听到,但是那时候的电脑还是军事用途的,大到你房间都放不下,要数字文件来干嘛?懂点历史吗?你以为那个年代黑胶还有数字电路?


作者: dellmen    时间: 2024-9-18 11:02
djso 发表于 2024-9-18 10:43
可笑,黑胶记录的波形是就是麦克风的感应电信号转换为记录针头的运动,记录在黑胶盘后再由唱针的运动产生 ...

你搞清楚模拟和数字针对的对象是啥再来回答,是针对信号和电路!不要被黑胶的噱头骗了,记录波形和记录01没有本质区别,都需要转换,别以为波形就是模拟的,噱头而已
作者: ham2002    时间: 2024-9-18 11:03

很好解决,听盒式磁带,就可以了

更便宜
作者: djso    时间: 2024-9-18 12:08
dellmen 发表于 2024-9-18 11:02
你搞清楚模拟和数字针对的对象是啥再来回答,是针对信号和电路!不要被黑胶的噱头骗了,记录波形和记录01 ...

你是真不懂黑胶,黑胶唱片和磁带就是模拟的录音方式,黑胶是直接将声音信号记录在物理介质上,而不是通过数字编码。播放黑胶唱片时,唱针跟随唱片的纹路移动,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这个过程是直接的物理到电信号的转换,可以不用解码直接接前级,把黑胶转换为数字是因为现代音乐为了可以编辑和现代的存储才转换为数字的。还针对信号和电路,没有电脑之前哪来的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还没诞生的时候就已经能用黑胶听音乐了
作者: justicet    时间: 2024-9-18 12:57
数码文件不好听,卡脖子的地方在数播,解码之前的那个东西。
国产几家为了做好数播,专门的主板都刚开发出来,几年之内会有大爆发。
作者: wkd15jordan    时间: 2024-9-18 14:36
dellmen 发表于 2024-9-18 11:02
你搞清楚模拟和数字针对的对象是啥再来回答,是针对信号和电路!不要被黑胶的噱头骗了,记录波形和记录01 ...

黑胶是机械能转化电能,纯物理能量转化(模拟)。

数字就不谈了。

玩文字游戏确实都有“转换”,但懂得都懂。

在这里嘴巴老没啥用,装赢了也没奖金

作者: huangshun839500    时间: 2024-9-18 14:40
dellmen 发表于 2024-9-17 09:13
没文化就多读书,人家说啥你信啥?cd、黑胶一样是间隔点,这世界上就没有真正的模拟技术。cd、黑胶一样是 ...

哈哈,别这么打脸。终极来说,时间都是离散的。
作者: 虎啸68    时间: 2024-9-18 16:37
jymn 发表于 2024-9-18 10:29
问题就在于,处理好,要怎么处理,细节没哪个知道

既然不知道,那不是在黑暗中艰难摸索?

你是没有看懂吗,先有数字版的母带,再压缩再转换格式才有CD,CD比数字版要差不少。母版起码都是2496标准。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8 19:50
虎啸68 发表于 2024-9-18 16:37
你是没有看懂吗,先有数字版的母带,再压缩再转换格式才有CD,CD比数字版要差不少。母版起码都是2496标准 ...

现在数字文件,大多是烧友自己使用抓轨软件,从cd抓来的,不是那最开始 的数字文件,

最开始的那个数字文件,肯定是最顶级的,但数据量也是最庞大的,必须进行压缩,最终cd肯定没有母带那个那么顶级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8 19:58
justicet 发表于 2024-9-18 12:57
数码文件不好听,卡脖子的地方在数播,解码之前的那个东西。
国产几家为了做好数播,专门的主板都刚开发出 ...

你这个想法,才是直击要点,可定卡脖子在这里

然后,大家就只能处在堆料这个低级别的调音进行尝试

作者: dellmen    时间: 2024-9-18 22:53
djso 发表于 2024-9-18 12:08
你是真不懂黑胶,黑胶唱片和磁带就是模拟的录音方式,黑胶是直接将声音信号记录在物理介质上,而不是通过 ...

不要信厂家的文字游戏,数模转换叫dac,会导致失真,那么从从黑胶文件转为模拟信号就没失真了?虽然原理不一样,但是都是“转换”,失真是必然的,并没有说黑胶文件比“数字”文件好。还有最重要的事实,连母带都是数字文件,黑胶还谈什么优势呢?难道唱片公司是傻的?
作者: dal0095    时间: 2024-9-19 01:25
数字音乐烧的是音频文件的媒介/质量,听感不好都是解码/时钟/接地的锅;模拟音源烧的是录音总工/录音室/麦克风阵列/后期混音、调音取向(仅指非转录黑胶/保存好的开盘带)/和(黑胶的)压盘厂。烧的东西不一样,不能同日而语。数字音乐变量太多,模拟系统就比较好挑毛病,通常挑到最后都是盘子成色或者录音质量的问题。
作者: djso    时间: 2024-9-19 09:13
dellmen 发表于 2024-9-18 22:53
不要信厂家的文字游戏,数模转换叫dac,会导致失真,那么从从黑胶文件转为模拟信号就没失真了?虽然原理 ...

吵架都不会吵,看你自己58楼说的啥,开口就说“没文化”,还说“cd、黑胶一样是间隔点,这世界上就没有真正的模拟技术。cd、黑胶一样是看采样率”。到底是谁没文化,你的文化就不能支持你查找一下关于黑胶的资料?我从头到尾说的都是黑胶录音就说是模拟录音技术,不含半点数字,没有间隔点、没有采样率这一说,说到这里你又扯皮到转换失真了,我拿连续的曲线转换失真不比你曲线上几个点转换失真要好吗?母带是数字文件是因为录音要编辑,黑胶没法编辑,录了个钢琴就没法叠加录小提琴了,而且黑胶存储占地方,保存要防尘,传播还不方便,但是这不代表黑胶的声音比母带差,这就是为什么在数字音乐文件盛行的今天依然有很多烧友在听比数字音乐早几十年的黑胶,你听过黑胶吗?

作者: jymn    时间: 2024-9-19 10:07
djso 发表于 2024-9-19 09:13
吵架都不会吵,看你自己58楼说的啥,开口就说“没文化”,还说“cd、黑胶一样是间隔点,这世 ...

支持你的观点

不管cd还是黑胶,原理是什么,我们不管

但,烧友对最终回放的声音有所追求和要求

现在的数字文件都是cd抓轨来的,而cd则是最原始的母带,母带是数字文件,是最顶级的

但是,绝对没有0和1数据那么简单,肯定有一些核心技术没有公之于众,我们只能在最低级的硬件搭配来调节声音的类型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