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设想一款次世代家用型三分频落地中型落地音箱 [打印本页]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24-8-30 09:58
标题: 设想一款次世代家用型三分频落地中型落地音箱
本帖最后由 jimmyheiying 于 2024-8-30 10:00 编辑

特点:小巧精致10英寸家用型3分频高精度落地箱。
DSP主动音箱,可校正低音驻波,可以任意修改一些参数。
优点:失真度比较低,音色准确。
喇叭采用了
高音:蒙多福高端气动高音AMT25CS2.1-R。
中音:PTT6.5M  04-NLA-02 OEM定制型短线性冲程中音单元,主要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塑料涂覆,不容易变色,耐候性更好一点,配色也比较黑。
低音:PTT10.0X 04-NAB-02 零售低音单元。


缺点:可能比较贵,做出来应该要2万多。
不确定的缺点:中音震动质量19克??
概括指标:27hZ下潜,很低的互调失真,较大的不失真音量,强指向性。
型号名字:塑码码(因为塑料振膜喇叭用的多,如果定制全铝振膜就可以叫“冷冰冰”)。
---------------------------------------------------------------------
(发贴注意纯分享,尽量不输出观点,括号内容记得删除)

来,亿睹喇叭真容……分别是大气动塑料皇后,6.5寸塑料王,10寸铝冷冰冰??












作者: hbjmsyxs    时间: 2024-8-30 22:06
我觉得还不如斯泊特的碳纤套,低音可能还不如那个9寸纸盆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24-8-30 23:44
hbjmsyxs 发表于 2024-8-30 22:06
我觉得还不如斯泊特的碳纤套,低音可能还不如那个9寸纸盆

你说的搭配也很不错哦,而且都有官方设计,很漂亮的。但大书架款是12寸的~~



作者: genius_xp    时间: 2024-8-31 00:44
带式,气动高音能量感过强,声波能量形态和传统球顶差别较大,声音不够圆润灵动,不容易调教出好声音。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24-8-31 00:55
本帖最后由 jimmyheiying 于 2024-8-31 00:57 编辑
genius_xp 发表于 2024-8-31 00:44
带式,气动高音能量感过强,声波能量形态和传统球顶差别较大,声音不够圆润灵动,不容易调教出好声音。

~~~用球顶的话,强指向性设计的话,可能要另外设计波导面板才行。
音色喜好,风格喜好每个人会有不同,众口难调,所以中高音的面板设计是可拆卸的,这个设计可以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喜好和理解,自己换上自己喜欢的喇叭就行

作者: genius_xp    时间: 2024-8-31 01:01
jimmyheiying 发表于 2024-8-31 00:55
~~~用球顶的话,强指向性设计的话,可能要另外设计波导面板才行。
音色喜好,风格喜好每个人会有 ...

是的,高音用浅号角设计,可以更好的扩散和穿透,现代箱流行浅号角设计
作者: cheji    时间: 2024-8-31 01:05
我多年前订制过一对音箱,现在还在,偶尔用用

高音是丹拿330D,中低音ATC 75-150

背面加了KEF的椭圆被动低音,单元外加金属衬板
老烧笑了,抄的世霸火车头


订制这东西,玩的就是一个我有你没有

这个喇叭组合,很少有人做过吧。

至于效果,我订的,我自己喜欢,就够了。
作者: cheji    时间: 2024-8-31 01:07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24-8-31 01:20
本帖最后由 jimmyheiying 于 2024-8-31 01:26 编辑
cheji 发表于 2024-8-31 01:07

做工很规矩~~~~!很漂亮,设计有点难度。

回楼上2位,我对定制的理解大概是这样如下~~
要确定目标,比如指定喜欢某个音箱的效果,那么一定要能够测到该音箱的数据,租或者借都不行的时候,也得要求音箱设计师花千把块路费出差,去必须亲耳听过那只音箱,这样才能知道设计原理和配方。
否则就会容易做出一个比较标准的音色,现实生活中,其实标准音色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甚至不到5成。
很多时候都来自于沟通的无效。
------------------------------------------------
比如我在现实世界遇到过很多喜欢金琅音箱的发烧友。
金琅出口版V10F 确实表现也非常的不凡,但如果按照教科书的设计方法和理念,肯定是做不出来那个效果。
谐波以2次为主,同时大声压保持0.6%以下,都是人耳比较喜欢的,同时高音的平衡度是人为做暗的,整体音色就相对圆润暖厚一些,听某一类音乐表现就很有加成。
看金琅的测量结果,无论是哪个设计师都不敢这么操作的,除非客户明确指出就要做成这样。
我相信很多高端音箱,尤其是家用型,都敢于做的有些个性,这个都需要一一去分析。


----------------------------------------------------------------------------------------------
ATC的做过一对横置主动版的,中高音换了个思路,用了JBL 驱动头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24-9-18 21:37

这个配色好像也不错,哑光纯色。
箱体切割面比较精细,薄弱的地方要用多层桦木夹板才有足够的硬度了~~~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24-10-25 22:27
倒相管谐振频率26Hz,长度比较夸张。
把设想变成现实了。
低音单元修改了,使用了西雅士低音代替。





作者: kangqiao979    时间: 2024-10-25 23:21
单元配置不错,DSP属于画蛇添足了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25-6-22 09:32




这个10寸的低音单元从订货和到货,等了好久耶,之前借用下西雅士的低音验证的,后面还得重新调试定型,也有些偷懒,做做停停。
但不管怎么样,也是最终做成了。
更新一下客观测量数据,和最终的成型。


最近更换了更加专业的测量设备,精度高了一些。兴致冲冲~~~



可拆背板,可以在有源内置和外置之间切换。


细心调整相位,分频。

中高频能实现:线性相位。


低音下潜20hz -6db,  30hz -1db
中频失真0.13%,已经低过一些老款功放了。而且,几乎全程只有2次谐波。 三次谐波更已经小到功放级了,真是跑分神器。
其实谐波的匹配在考虑喇叭搭配的时候,做了一些预判。


最直接影响听感的,50-250hz区域,失真百分比图。



作者: iamstylish    时间: 2025-8-23 18:17
这也太强了,看参数都能到商业级别了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25-10-19 12:32
本帖最后由 jimmyheiying 于 2025-10-19 12:57 编辑

最近闲的蛋疼,浏览purifi网站,和看到新出的技术理念。功率分频还能继续优化磁路失真。可以尝试混合分频,相互的优点都利用下。

目标是设计一个分频器,而且可以实现随时切换DSP,或者纯模拟电路,或者DSP和模拟电路混合分频,高中低音通道相互组合分频的功能。
参考文献:
https://www.tslt.tech/bbs/viewthread.php?tid=155403&extra=page%3D2利用高阻抗的分频电路,降低扬声器磁滞感应电动势形成的失真电流分量。”

https://purifi-audio.com/blog/app-notes-2/low-distortion-filter-for-ptt6-5x04-naa-11?anim



----------------------------------------------------------------------------------------------------------------------
于是就有了这个手工痕迹明显的物理分频器外挂件↓
电路比较简单,干脆线路板都是手工了。









       考虑到充分压榨音箱的性能,其次它只是作为一个使用选项,设计上也没有考虑功放的死活,平均灵敏度77db,阻抗12Ω,要求同时大电流和高电压和高精度,推荐1600瓦 8Ω或以上hifi设计的功放,是一个真正意义上难推的音箱,如果三高要求下来,那很多功放该淘汰的就淘汰了。
       建议直接拔线投降使用DSP加三路后级直驱的方案,或者接受现实就行,没推好也很好听了,只是最大音量小一些而已。
       其实这个分频器,还有一些玩的属性,它还看你愿意牺牲掉哪个属性,你要大电流,细腻就音量开不大,要大电压那可能大声又粗,你要大电流和大电压,就低精度,专业功放,没有外形和脑放。全部属性拉满推好就有挑战性,这时候你的花费将会几何式的暴增,以至于你足够买到同样价格,音质比它还好的音箱。当然,可能下一代数字功放就能满足这个要求,或者通过高电压输出的前级配合发挥抢救一下。

       安装:背挂安装吧,使用背板上面预埋的螺位和挂点,切换有源方案就直接拔掉香蕉头即可,混合方案自由拔插红黑跳线发挥。我是使用一台120W 8Ω功放配合一台DSP使用,感觉非常好,因为我属于那种听歌音量峰值基本达不到85db的类型。





最后来一张全貌,结束了这个音箱的制作吧~~~~~~~

一个音箱是DSP架构,还是物理分频价格,很难是用“谁更好”去界定的,之间是有一个很灰色的过渡区间,各有使用场景和范围,我觉得。
如果2个东西它能够针锋相对,那么最好还是全部都要。


作者: ghosthifi    时间: 2025-10-19 23:53
灵敏度77DB?  我震惊了。什么功放能服侍好它?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10-20 09:29
牛B啊。
看分频器的电感,都是一个方向摆放的。虽然已尽量放远,但某些电感可以转90度放可能干扰会更少。
还有音箱线还真的都是电灯线。
77dB的灵敏度其实不是事儿,一路一个3255也没几个钱。
但看前面的REW测试图,并不是下潜20hz -6db,而且50-60Hz有大峰(对应也是失真峰)。是调节过程中的测试吧。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25-10-20 10:07
本帖最后由 jimmyheiying 于 2025-10-20 10:12 编辑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10-20 09:29
牛B啊。
看分频器的电感,都是一个方向摆放的。虽然已尽量放远,但某些电感可以转90度放可能干扰会更少。
...

那个峰没事,是房间驻波~~~到了听音位,还得依赖DSP切掉掉的咯~

32Hz-3db吧,如果DSP给低音下潜开一点小音量下的补偿,再把24Hz以下的切掉节省些功率可以~~失真很低,清晰度极高,听感像高端大耳机。

线是专业的哦,国产的,民赞TRVV 工业机器人高端线缆。我用了这个以后,就和佳奈美说拜拜咯。手感好好的

作者: eysirs    时间: 2025-10-20 16:58
哥,你是真牛B啊,不仅有图有设想,连实物都造出来了。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25-10-20 17:22
本帖最后由 jimmyheiying 于 2025-10-20 17:57 编辑
eysirs 发表于 2025-10-20 16:58
哥,你是真牛B啊,不仅有图有设想,连实物都造出来了。

哈哈,我还留了一手,把电路图上的电阻藏了两颗在线材上。以后这个音箱,不用我自己配的线材,高低音的比例会有些不同,这也是一个常用的商业机密。
不过这些音响都不会出售和转手,不玩了都是拆散的命运。说出来也无妨~~~
音箱很便宜,如果功放省点



物理分频也尽可能的做到了相位对齐,还兼顾了频响,还有喇叭的特点。阶数也比较高了,很费心思,设计一个3分物理分频器真是个很费力气的活儿。偷懒了,没有测垂直的离轴了。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10-21 10:28
jimmyheiying 发表于 2025-10-20 10:07
那个峰没事,是房间驻波~~~到了听音位,还得依赖DSP切掉掉的咯~

32Hz-3db吧,如果DSP给低音下潜开一点 ...

说的也是,线在有无线电基础的人眼里不分贵贱,无非就是电磁干扰性能、阻抗不同的区别。只要工艺上保证接触良好,可以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去电路补偿。

有一点很好奇,你平时平均听音声压70dB SPL,峰值85dB SPL。目标曲线应该加上等响度补偿,不该调那么平吧。

还有,就是看你前面金琅音箱的测试图,我试了试EQ自己系统到这个曲线,太暗了点但中间人声部分倒是清爽不少。正经音箱应该还有个水平/垂直指向性的指标,也许这个对听感影响也不小,因为普通听音室的反射声比例还是比较大的。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25-10-21 12:10
本帖最后由 jimmyheiying 于 2025-10-21 12:27 编辑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10-21 10:28
说的也是,线在有无线电基础的人眼里不分贵贱,无非就是电磁干扰性能、阻抗不同的区别。只要工艺上保证接 ...

金琅那个测量,做这种风格最好还是用铝带高音,铝带高音特别适合做温暗流派的调音,又暖又干净,没有颗粒感,人声非常舒服,很适合现代的发烧重置版音乐。

说起等响度补偿这个事,在音箱的成型和优化上我是这么理解的:

1、音乐本身是人制作的,音乐文件本身应该是或多或少存在这个操作的,音箱还是尽量还原音乐本身就好。
2、但第一点确实是做不到的,音箱本身低音是下潜不到15Hz的,十几万售价的,主箱能做到30Hz就很不错了,那它剩下的曲线再平,宏观上也很不平直,听起来就是头重脚轻,很多低频信息已经缺失了,主观上很容易听起来亮一些。
3、专业用户会怎么办呢,会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去脑补剩下的低音,心里知道缺了什么,然后不再追究,或者加炮就好了。加炮对于专业用户是毫无难度的。
4、那正常人听,肯定就不适合了,所以这个时候低音要考虑在25-35Hz附近做一个小抬升具体的幅度大概是2-6db不定,看实际情况,抢救一下听感上的平衡,把低音稍微带多一点,反而最终听起来达到一个平衡,最终刚刚好。
5、实际操作,就需要微操了,不要轻易给人从数据上看出来做了这一步,在频响曲线上,一个db,一个db做多几个梯度,让人实实在在感觉到,但又似乎找不到证据。哈哈,有的。6、最后如果是做低端音箱,还更难一些,还得根据喇叭的性能,做一些雕琢,把不好的地方遮一遮,圆一圆,思路还是这个思路。

听音环境,这个东西,基本上出世没,这世就没的了,我不纠结辣。

下图是丹拿BM15A的电子分频曲线。和部分元器件精度,规格。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10-22 11:19
jimmyheiying 发表于 2025-10-21 12:10
金琅那个测量,做这种风格最好还是用铝带高音,铝带高音特别适合做温暗流派的调音,又暖又干净,没有颗粒 ...

嗯,归根结底还是要针对实际的单元去调节频响。扬长避短,尽量让喇叭工作在舒适区。

我想,如果目标最大声压90dB SPL以下,好点的6.5寸单元的书架闭箱靠DSP抬升和房间模式抬升做到25-30Hz -3dB是有可能的。像你的这个落地箱,用闭箱做到20Hz -3dB以下没准也行。

但就算是45Hz -3dB下潜的音箱经过合适调音,听感上并不会觉得低频不够。关键是如何调,我喜欢从250Hz以下逐渐抬高,听感会带有一点厚度的均衡。

至于电子分频曲线单独看其实没用,有用的是最终听音位的频响。原器件精度电容5%和电阻1%也只是用这个精度的器件不贵。喇叭单元和房间声学对称性的精度可能更重要。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25-10-22 12:27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10-22 11:19
嗯,归根结底还是要针对实际的单元去调节频响。扬长避短,尽量让喇叭工作在舒适区。

我想,如果目标最 ...

嗯嗯,YBB那个3分频书架箱,我也是和您一样的思路调整的低音,温厚一些。很适合听流行歌,耐听。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