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耳机要想HIFI 首先要解决的是头中效应 [打印本页]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1 14:32
标题: 耳机要想HIFI 首先要解决的是头中效应
本帖最后由 jackylzf 于 2024-6-11 14:33 编辑

只要头中效应存在  只要听起来声音像从耳机里出来的  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有那种身临现场的震撼感  就好像平面的电视就算发展到200寸 也无法给人带来真正身临其境的感觉
即使你去电影院看电影 震撼程度也比不上VR所带来的冲击  这就是一个本质的区别

现在已经有很多有技术能力的厂商在深耕pHRTF赛道 但还是处在刚起步的阶段 还原也做不到太好  而且音质上还要受影响 将来能不能做到无损音质 然后还能还原上百个发声位置 匹配每个人的数据 这是个课题必须要靠这个 才能解决耳机的头中效应

那些说什么好耳机好设备就没有头中的  你可以跟音箱的回放去对比一下哪里有啥可比性  声音当然还是从耳机里发出来的  非常的明显  只要能够感受到声音不是来自于自然发声位 而是耳机发声位  
那就永远谈不到现场的聆听感  你去现场听音乐会 乐队也不可能在你脑仁附近演奏吧   总还是距离你几十米的舞台上演奏吧。

总之现在纯论音质方面  2000年以后的设备和录音都已经很强了  音质已经很不错了  2024年的技术  即使无线  音质也要比80,90年代的磁带/唱片清晰度高太多了  所以单纯的音质这块未来发展空间很小
除非你能突破模拟信号的局限 否则就算再怎么提升芯片 再怎么提升电  再怎么折腾所谓的升频,能够再提升音频质量空间非常有限了  反而是声场定位方面  现在可以说耳机方面  才刚刚起步而已。


作者: 蓝色号角    时间: 2024-6-11 14:49
声音构成的图像焦点是否处于眼睛正前方,应该作为耳机系统搭配是否正确的评判标准之一。头中效应入耳耳机经常遇到,头戴耳机经常遇到焦点在额头以上位置,这两类问题可能是推力不足或者控制力不够造成的。
作者: painters    时间: 2024-6-11 15:02
我听单声道就感觉临场感强,听立体声录音就觉得是戴着耳机,不知道是啥道理。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1 15:18
本帖最后由 hiya~ 于 2024-6-11 15:19 编辑



下面摘抄一些关于“头中效应”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耳机的“头中效应”是指当使用耳机听音乐时,由于耳机单元距离耳朵非常接近,导致声场不自然,给人一种声音似乎是在头部中央产生的感觉。
这种效应通常在入耳式耳机中更为常见。具体来说,它会使听者感觉乐器的声音仿佛是在脑中而非在空间中演奏
好的音场应该能营造出良好的临场感,让听者感觉自己被周围的音乐声包围,仿佛置身于音乐厅中心。
而头中效应则破坏了这种临场感,使得音乐听起来像是在头部内部播放,而不是来自外部空间。
解决头中效应的方法包括使用开放式耳机或者寻找具有更好音场表现的耳机,这样可以减少或消除这种不自然的声场感觉。
此外,一些耳机可能会采用特殊的技术来模拟更自然的音场效果。

减轻头中效应的耳机通常采用特殊的设计和技术来模拟更自然的声场,从而提供更加真实和宽广的听觉体验。以下是一些可能帮助减轻头中效应的耳机特性:
虽然市场上有不少耳机声称可以减轻头中效应,但具体效果可能因人而异。建议在购买前尝试听听看,找到最适合您的那款。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1 15:26
上面讲到开放式耳机可以减轻“头中效应”,难怪我在HD800S和HD660S2上对“头中效应”感觉不明显。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1 15:40
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完全消除耳机的“头中效应”,它仍然是耳机听音中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难题!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1 15:44
如果你是从玩家庭影院或HiFi过来玩耳机的,一开始你一定会对耳机的“声场”非常不适应。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1 15:52
本帖最后由 hiya~ 于 2024-6-11 15:54 编辑

家庭影院和HiFi系统发出的声音主要来自前方,而耳机完全是从两耳边上,“声场”与“实际”差太远。所以,买了HD800S后,我就决定(玩)耳机到此为止。对于家庭影院和HiFi双修的我,耳机继续搞下去意义已经不大了。
作者: CameLF    时间: 2024-6-11 16:05
painters 发表于 2024-6-11 15:02
我听单声道就感觉临场感强,听立体声录音就觉得是戴着耳机,不知道是啥道理。

楼主说的啥新技术都是扯淡的。
而你的感觉是对的。单声道才有可能还原静态声场的可能。
设想一下,一个房间里,你面前数米出有人在敲一面鼓。怎么还原,最好最简单的办法是在鼓面的位置放一个喇叭,最好和鼓面差不多大。
单声道最HiFi。
怎么会有人想设置几百个声源去模拟它?
或者是他们想把单点声源扩展到三维空间,在四面八方包围聆听者?那人岂不是成了火炉中的老鼠?
为什么不把聆听者从三维空间移出来,放在旁听者的位置,这样你一样能观察那个世界。而那个世界,依旧是一个发声的点。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1 16:20
CameLF 发表于 2024-6-11 16:05
楼主说的啥新技术都是扯淡的。
而你的感觉是对的。单声道才有可能还原静态声场的可能。
设想一下,一个房 ...

这位仁兄,单声道和立体声好像不是你说的那么回事哟!单声道和立体声的最大区别是单声道无法给声源“定位”,而立体声可以。单声道无法营造声音的空间感,而立体声可以!也就是说大家声场不一样,立体声的声场更接近“现场或现实”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单声道和立体声哪个更“HiFi”还用说吗?!
作者: lpcken    时间: 2024-6-11 16:25
手头上有Meier Corda的耳放,开crossfeed之后压迫感会少很多。
大部分古典,JAZZ,LIVE的音乐也有受益。

不过如果是一开头就玩耳机的人并没玩过音箱,可能不会意识到头中效应是个问题,因为大脑早已习惯这种的声音。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1 16:31
你说的很对!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1 16:31
lpcken 发表于 2024-6-11 16:25
手头上有Meier Corda的耳放,开crossfeed之后压迫感会少很多。
大部分古典,JAZZ,LIVE的音乐也有受益。
...

你说的很对!
作者: 蓝色号角    时间: 2024-6-11 16:37
以播放流行歌曲为例,歌唱者应该处在眼睛正前方。歌唱者跑到前额上方,或者处于头部中间,都需要对耳机系统的前端组合进行调整,焦点漂移或无法聚焦,跟耳机类型和素质没啥关系。

作者: ejack    时间: 2024-6-11 16:50
我用不HiFi的玩法减轻头中效应。也是绿坛网友推荐过的 创新 GC7 外置声卡,可以模拟5.1声道,用HD650听效果显著,尤其听蓝光音源,很爽。但是,确实不HiFi。
AB时两点非常明显:
1、GC7临场感非常明显,基本没有头中效应;
2、GC7的音色、音质明显要差一些。
作者: 蓝色号角    时间: 2024-6-11 16:55
声音在眼前形成焦平面是HIFI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追求画面纵深和音色表达吧。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1 16:59
CameLF 发表于 2024-6-11 16:05
楼主说的啥新技术都是扯淡的。
而你的感觉是对的。单声道才有可能还原静态声场的可能。
设想一下,一个房 ...

典型的自娱自乐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1 17:00
lpcken 发表于 2024-6-11 16:25
手头上有Meier Corda的耳放,开crossfeed之后压迫感会少很多。
大部分古典,JAZZ,LIVE的音乐也有受益。
...

即使没听过音箱 也会理解头中效应  除非他这辈子的声音都是从耳机里出来的

自然界的声音不存在头中问题  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从哪里来的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4-6-11 17:02
那来这么多奇奇怪怪的理论,我真是服了这一届烧友!!!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1 17:03
蓝色号角 发表于 2024-6-11 14:49
声音构成的图像焦点是否处于眼睛正前方,应该作为耳机系统搭配是否正确的评判标准之一。头中效应入耳耳机经 ...

耳机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技术力的加持下  声音是无法摆脱头中的  如果可以的话  HRTF技术就不会研究好几十年了  没意义了。

大耳可能说头中稍微轻一些  但是听感来说和音箱是本质的差别  同样一段音乐  都不用谈什么现场  能做到音箱的听感  至少才算没有头中。

作者: haxang    时间: 2024-6-11 17:03
这个就是阻抗匹配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头中效果,大部分是阻抗和前端电平不匹配导致。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1 17:05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4-6-11 17:02
那来这么多奇奇怪怪的理论,我真是服了这一届烧友!!!

头部相关传递函数  HRTF   以及   个性化头部相关传递函数  pHRTF

这是我提出来的理论吗?  你是来搞笑的吗?

这些理论知识都搞不清楚  还这玩HIFI,谈现场听感呢  到底谁该服谁呢?

就算您看不懂专业资料,百度知乎一下牙慧总还是做得到的吧。


作者: 香烟有毒    时间: 2024-6-11 17:12
最后做个总结,头中效应,耳机无解,都散了吧。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1 17:38
jackylzf 发表于 2024-6-11 17:03
耳机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技术力的加持下  声音是无法摆脱头中的  如果可以的话  HRTF技术就不会研究好几十年 ...

耳机系统和音响系统各有特点,使用场景不一样,谁也代替不了谁!否则耳机这玩意根本就不会存在!所以,因为耳机存在“头中效应”就全面否定它的作用和用途是绝对错误的!(我不是说你有全盘否定)
作者: RRRAYYY    时间: 2024-6-11 17:59
确实,我也认同判定一个耳机系统是否高级,很关键的点就在于减轻头中效应
不过耳机的头中效应恐怕无法完全消除,除非音源都使用人头麦克风录音。但是即使用了人头麦克风,也存在phrtf的差异,导致最后反映到听者身上很难获得真实的空间感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1 18:29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4-6-11 17:02
那来这么多奇奇怪怪的理论,我真是服了这一届烧友!!!

现在感觉“烧友”这个称呼已经有点变味,就像现在满大街随便抓个女的(无论长相如何)都称呼“美女”一样了!
作者: CameLF    时间: 2024-6-11 19:42
hiya~ 发表于 2024-6-11 16:20
这位仁兄,单声道和立体声好像不是你说的那么回事哟!单声道和立体声的最大区别是单声道无法给声源“定位 ...

立体感来自于双耳对声源方位和距离的定位,完成了音源的定位,音场就构建好了,靠的是耳朵和大脑,和几声道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如同看电视一样,通过足够的聆听,完全可以完成音乐场景的构建。
从此意义来说,更符合人体的认知习惯。
当然,这个并不是真正的身临其境,只是管窥。
真正的环境声是无数声源的直接声,反射,衰减,混合的结果,是真正的4维物体,我想象不出如何模拟。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1 19:52
CameLF 发表于 2024-6-11 19:42
立体感来自于双耳对声源方位和距离的定位,完成了音源的定位,音场就构建好了,靠的是耳朵和大脑,和几声 ...

虽然大家看法有点出入,但我绝对尊重你的观点!交流嘛,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就完事,何必一定要强求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呢?!(别误会我没说你)哈哈~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1 19:57
hiya~ 发表于 2024-6-11 17:38
耳机系统和音响系统各有特点,使用场景不一样,谁也代替不了谁!否则耳机这玩意根本就不会存在!所以,因 ...

只要楼房还存在一天  耳机就不会没用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1 20:01
RRRAYYY 发表于 2024-6-11 17:59
确实,我也认同判定一个耳机系统是否高级,很关键的点就在于减轻头中效应
不过耳机的头中效应恐怕无法完全 ...

头中效应理论上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目前已经有一些初级的解决方案 效果都还不错  
但是任何新的技术实现普及 都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只有个别追求技术的人  以及愿意拥抱新技术的人  才有机会感受


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接受 也不想去琢磨  目前现有的CD音乐已经完全满足他们的听音需求了。

作者: CameLF    时间: 2024-6-11 20:17
hiya~ 发表于 2024-6-11 19:52
虽然大家看法有点出入,但我绝对尊重你的观点!交流嘛,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就完事,何必一定要强求别人接受 ...

最有可能的立体感可能是AKG K1000 的那种工作方式,两只耳朵近处各挂一个小音箱,播放人头录音,让人耳外廓参与到整个收音过程,两个小型音箱,尽可能的不发生干涉,独立工作。
欸,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全新的K1000。好想收集一个,老经典了。
作者: 怕鱼的猫    时间: 2024-6-11 20:39
听播放器耳塞一直无法理解别人说的某某塞贴脸贴耳的结项感。后来搞了对普通近场监听箱放放人声,才明白是这个意思。纯音乐ost多点,也就无所谓了。还是各自耳机方便
作者: kalumm    时间: 2024-6-11 20:45
我觉得头中效应,耳机比耳塞还大。耳塞有时候包围感更强,耳机则很难摆脱两个耳罩的范围,声场全靠想象。
作者: fromtherain    时间: 2024-6-11 20:47
针对纯个人体验的HRTF应用已经完全熟透了,只不过耳机HRTF的大规模低成本商用还是有很远的距离,
无论是人耳,人头的建模,HRTF的算法,还是DSP算法,格子混音,EQ的再处理,基本只能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操作,
理论上耳机的HRTF大规模低成本商用成功之后,应该能和音箱的体验拉近非常多
不过说到底声音的传递就像上面的老哥说,可以说是一个近乎于4维的事情,大尺寸低音单元的声波人是可以用皮肤感受的,
而且说到底人耳到底是怎么进行藕合的,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

不过话是这样说,其实也就是尽力让耳机模拟音箱的听感,就算能百分之百模拟,又怎么样呢
谁又能站出来说,头中一定是不健康,不正确的呢,就像有些胆机的失真都飞到天上去了,不影响依然很多人觉得好听

所以其实我还是不认可楼主的观点,什么样的声音是好的,不应该由他人决定,HIFI这个东西,本质还是自己耳朵收货,
如果有人觉得头中好听,不应该成为一种【不正确】
作者: okamibao    时间: 2024-6-11 20:52
本帖最后由 okamibao 于 2024-6-11 20:55 编辑

负责(P)HRTF这个层面声场的是前面的数字处理,而不是耳机。耳机这个形式注定了它自己不可能有Crossfeed,前面不做数字处理指望耳机有什么发展,属于是缘木求鱼。与其看耳机的声场有什么发展,不如去看看头部追踪和近场模拟插件做到了什么程度。当然更加根本的方法还是人头录音——或者说针对耳机的录音。林俊杰有一张专辑《和自己对话》,不妨试试看不同耳机同样的人头录音声场差别有多大。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1 21:07
我的个人观点,音箱和耳机的主要区别在两方面,一个是音色,一个是声场。在音色方面,耳机已经可以做的很好,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做到优于音箱。但是,我去年刚来论坛时就说过,与音箱相比,声场是耳机的死穴,两者相差太远!
可以预言,不管将来技术怎么进步,只要耳机还是现在的外型,还是现在的悬挂方式,还要靠虚拟技术模拟,耳机的声场永远不可能超越音箱。
作者: poonhk    时间: 2024-6-11 22:25
所有耳机都可以做到无头中效应,只是条件还是不明,我也只是偶然之中才体验过
作者: poonhk    时间: 2024-6-11 22:28
蓝色号角 发表于 2024-6-11 16:37
以播放流行歌曲为例,歌唱者应该处在眼睛正前方。歌唱者跑到前额上方,或者处于头部中间,都需要对耳机系统 ...

正常的当然是站在身前几米处,如果还只是封在头边,那是未能搞好的证明
作者: VEGA57    时间: 2024-6-11 22:47
玩过的东西了,虚拟声场和主动虚拟多声道环绕声,和苹果那个比只差个头部追踪,而且效果远好于苹果的粗 hrtf 校准和根本不个性化的 phrtf(开了后还不如普通的 hrtf),人家这个校准的更精细,开了之后用大耳机临场感很强,对比了铃芽之旅的影片音效,真有点像杜比厅。。。
大耳开空间音频效果是秒杀耳塞的,至少这个 82mm 振膜的平板耳机是真的让我以为是房间里的音箱在发声,而且还是那种大尺寸音箱,相比苹果那个开了像手机外放


作者: VEGA57    时间: 2024-6-11 22:55
森海塞尔 hd490pro 附带的那个声场拓展软件值得研究一下,早在大奥 2 刚发布的时候就听说大奥加入了交叉互馈并进行了 hrtf 校准的功能,能模拟音箱声场及混响,现在终于做到软件里了
作者: Cai~    时间: 2024-6-11 22:57
耳机无法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左右声道没有串扰,声音没有距离感,耳罩内部有反射以及共振,声音中的杂质没有在空气中衰减,无法和空间产生共鸣。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1 22:59
Cai~ 发表于 2024-6-11 22:57
耳机无法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左右声道没有串扰,声音没有距离感,耳罩内部有反射以及共振,声音中的杂质没有 ...

所以目前这个技术阶段,你花10万元带来的耳机体验的提升 也是非常有限的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4-6-12 00:32
jackylzf 发表于 2024-6-11 17:05
头部相关传递函数  HRTF   以及   个性化头部相关传递函数  pHRTF

这是我提出来的理论吗?  你是来搞 ...

谁不知道头中,知道又怎样?我不想玩箱子吗?是谁都有条件玩好箱子的吗?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4-6-12 00:35
hiya~ 发表于 2024-6-11 18:29
现在感觉“烧友”这个称呼已经有点变味,就像现在满大街随便抓个女的(无论长相如何)都称呼“美女”一样 ...

我也想找个真美女做老婆啊,如同谁不想有一套好的箱子系统,我也知道耳机是头中,可我还办不到啊!
作者: 正式上线    时间: 2024-6-12 03:58
不是发烧友,确实不太理解老烧口中说的什么椭圆形声场,扇形声场。
作者: leeyow    时间: 2024-6-12 08:11
学习了。
以前没有明确头中效应的概念,但有这种体验,我的做法是开环绕立体声音效。

作者: 南京人耳机租赁    时间: 2024-6-12 08:47
jackylzf 发表于 2024-6-11 17:03
耳机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技术力的加持下  声音是无法摆脱头中的  如果可以的话  HRTF技术就不会研究好几十年 ...

优秀的系统是可以做到的不难、不难,看论坛吹牛是做不到的
作者: myzcj    时间: 2024-6-12 09:16
耳机很难避免头中效应吧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2 09:27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4-6-12 00:32
谁不知道头中,知道又怎样?我不想玩箱子吗?是谁都有条件玩好箱子的吗?

麻烦您说一下   稀奇古怪的理论是什么?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2 09:28
南京人耳机租赁 发表于 2024-6-12 08:47
优秀的系统是可以做到的不难、不难,看论坛吹牛是做不到的

呵呵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2 09:29
正式上线 发表于 2024-6-12 03:58
不是发烧友,确实不太理解老烧口中说的什么椭圆形声场,扇形声场。

喝完保健品 浑身充满力量      
作者: 流动的心    时间: 2024-6-12 09:57
首先要分清楚音樂及音箱不單是耳朵聽到聲音,連身體都受到音波影響而現場音樂廳感受更大,這是耳機沒法做到的
作者: voidmind    时间: 2024-6-12 10:14
CameLF 发表于 2024-6-11 16:05
楼主说的啥新技术都是扯淡的。
而你的感觉是对的。单声道才有可能还原静态声场的可能。
设想一下,一个房 ...

主要是。耳朵有两个。立体声就是精准的模拟了这个来录音。现在人头录音更加精准尝试人体头颅录音。效果也的确更好。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2 10:20
流动的心 发表于 2024-6-12 09:57
首先要分清楚音樂及音箱不單是耳朵聽到聲音,連身體都受到音波影響而現場音樂廳感受更大,這是耳機沒法做到的

你说的这个理论上是对的  毕竟人体能够感受到声波震动的器官 不只是耳系统

不过我体会过一些系统 确实能够有比较神奇的低频震感 是全身的感触  这是我没想到的  至于原理我并不清楚 我也觉得不可思议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2 10:23
voidmind 发表于 2024-6-12 10:14
主要是。耳朵有两个。立体声就是精准的模拟了这个来录音。现在人头录音更加精准尝试人体头颅录音。效果也 ...

普通立体声并不是以人耳收听标准来调音的 是以L/R声道来调音的  也就是正前方30-60度之间的L-R音箱位置

如果以人耳听感来做调音/混音  肯定会更准确一些  但录音手段更为复杂 而且只能用于耳机系统 性价比很低

再加上每个人的听觉构造不同  未必会得到最好的效果  所以人头录音至今并未受到主流厂商的追捧 也有他的原因

作者: fistan    时间: 2024-6-12 10:48
音箱也没那么容易脱箱的,很难只通过摆位实现,对声学和音箱本身的要求都很高的。
耳机上,我已经和这个要求和解了,反正就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出门的时候戴。在家但凡能开音响,为啥还要开耳机对比呢
作者: CameLF    时间: 2024-6-12 11:17
voidmind 发表于 2024-6-12 10:14
主要是。耳朵有两个。立体声就是精准的模拟了这个来录音。现在人头录音更加精准尝试人体头颅录音。效果也 ...

前面说了,自然界没有立体声这种东西。严格来说都是发声单体,比如敲一只桶,一只狗在汪汪叫,草从里有一只蛐蛐。就算是炸弹爆炸,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点而已。器乐大多数是依靠共鸣箱放大声波振幅,离开一段距离,也可以视为一个发声单体。
所谓的声场,实际上发声单体的定位。
定位来源于人耳接收声波的强度差和微小时间差。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人体外耳廓对声波的接收、多重反射、聚焦,传导进内耳。
这个过程其实非常复杂,它的复杂之处在于,每个人的耳廓是不一样的,甚至在进化早期耳廓是会转动的。80亿人的耳朵个个不一样,你怎么用算法去模拟?


人体声源定位实际和立体视觉、直立平衡感一样,是一个人长期学习、积累,不断纠正的过程。

而真正的自然声源,更不是单纯的直接声那么简单,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有方向、有波长、有振幅、有相位,不断地运动,会扩散、反射、彼此会互相干涉,在声场中形成叠加或抵消。而且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随着传播距离不断衰减。所以,我形容自然声源是一个复杂的4维物体。

唯一的、最简单的模拟,就是在外耳廓向前垂线上伸手可及处,各设置一个耦合所有声波的收音麦克风。回放时在相同位置各设一个小音箱,以同样的声压回放。也就是AKG K1000的思路。

人头录音是一种简化,它的问题是,模拟的人头、人耳外廓并不通用,每个人的耳朵都不一样,耳廓不一样,耳道和内耳也不一样。除了物理条件,接受声波的,还有头部皮肤和部分头骨的作用。
而所有这些细微的差异,最终都会转化成听感中的缺陷。

我们所说的立体声,实际上是上面这个模型的另一种简化。这时,两声道声源和聆听者的空间关系,非常重要。
因此,对于单一发声体或者少量发声体在聆听者正前方,一个合格的单声道音箱声源在合适的距离上,更有可能比双声道获更接近真实的听感。

作者: lsd中毒    时间: 2024-6-12 11:54
人对声波的接收不止是鼓膜接收到的震动,声波传播到人身上还受到头胸腔的反射和共振,人体对震动的感受也是听感的一部分,细微的差别也会影响人脑对空间的判断。单靠耳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人工头能部分模拟这个过程但不全面,何况人工头录音稀少,参考性着实有限。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2 12:18
lsd中毒 发表于 2024-6-12 11:54
人对声波的接收不止是鼓膜接收到的震动,声波传播到人身上还受到头胸腔的反射和共振,人体对震动的感受也是 ...

如果人头录音是解决方案,苹果/索尼/杜比/真力 这些头部就不会去折腾pHRTF  而是发力人头录音了。所以人头录音从来也不被看好。

作者: 肚子痛    时间: 2024-6-12 12:55
享受音乐就好,既然选择耳机,这个是必要的心理准备

声场不会影响我享受音乐,另外,说头周效应更合适吧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4-6-12 13:30
jackylzf 发表于 2024-6-12 09:27
麻烦您说一下   稀奇古怪的理论是什么?

你的论点是不解决头中耳机就不会hifi,言下之意就是耳机本来就不hifi。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4-6-12 13:32
自己说了惊天理论还要反问别人装无辜,怎么现在论坛这样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2 13:49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4-6-12 13:30
你的论点是不解决头中耳机就不会hifi,言下之意就是耳机本来就不hifi。

那你告诉我HIFI是啥意思?你说说看  你先说说啥叫HIFI  百度摘抄也行


顺便提示一下:

能聊咱就好好聊  保证每一个帖子 都是有内容的东西

自己一味的在这口喷  没一句正经话 然后还说别人这个那个的 是不是有点自己打自己脸了?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4-6-12 13:59
jackylzf 发表于 2024-6-12 13:49
那你告诉我HIFI是啥意思?你说说看  你先说说啥叫HIFI  百度摘抄也行

所以你意思就是玩耳机不hifi呗,还解释那么多干嘛?
作者: 仙台不裂    时间: 2024-6-12 14:01
所以新声域那个私模套得搞起来了?听说削弱头中效应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2 14:46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4-6-12 13:59
所以你意思就是玩耳机不hifi呗,还解释那么多干嘛?

你不就会怼这一句么  那就别说了呗~  
作者: CameLF    时间: 2024-6-12 14:48
音调,响度,音色是声学物理的三个基本指标。
对于任何录音回放,上述三点达到一定的要求,就是HiFi。

但对于音色来说,严格来说是无法做到100%还原的,只能近似。比如一把大提琴,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一系列的高频等分谐音,再通过琴箱的共振增幅。
而回放的电音发声单元则是材质不一的盆状或球状振膜通过接近立方体的箱体共鸣,可以想象之间的差异有多大。

事实上,即便是音调和响度,绝大部分系统也没有办法完美的表现。
这就前两天论坛一位哥哥群嘲的那句话,他认为的HiFi最重要是功放和音箱,只有音箱得到了充分的驱动,才有资格谈前端的事情。

而前端,说白了就是尽量减少各种噪音的产生,并且避免污染声纹。

现在数字化已经这么多年,ADC、DAC已经非常强大了,波形变形可以降到极低的水平,主要的精力其实也是放在数字降噪上。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2 14:50
仙台不裂 发表于 2024-6-12 14:01
所以新声域那个私模套得搞起来了?听说削弱头中效应

不管怎么说 耳机如果谈HIFI   除了解决音质  还要解决发声位置
音频的质量现在已经很高了  旗舰系统下  回放的质量和源质量已经很接近了  

但是发声位不自然 聚簇于头部  这个问题可从来也没有得到改善过  几十年耳机仍是如此

反而是一些非“专门HIFI”的厂商  比如苹果/索尼/杜比等视听厂商  都在这上面发力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2 14:53
CameLF 发表于 2024-6-12 14:48
音调,响度,音色是声学物理的三个基本指标。
对于任何录音回放,上述三点达到一定的要求,就是HiFi。

如果说只谈回放质量来说 那现在的耳机系统确实现在挺HIFI的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4-6-12 14:53
啊,对对对。耳机不hifi,快点玩箱子去吧。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2 14:55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4-6-12 14:53
啊,对对对。耳机不hifi,快点玩箱子去吧。

啥时候二极管的思维能开阔一些?  非黑即白?这种思维您在生活中难道不是处处碰壁吗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2 14:59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4-6-12 14:53
啊,对对对。耳机不hifi,快点玩箱子去吧。

另外这是一个耳机论坛,  没人在这会讲什么音箱比耳机好   就好像车友会跑进来个人说飞机比汽车快 你们都是XX,  那样只会显得自己是个傻缺

所以如果你觉得我是为了表达这么一个观点, 您首先要反省自己的思维是否正常  因为纵观整个帖子  只有您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我觉得不管你玩什么HIFI  首先做人就要存在包容性 不要动不动就二极管思维  那样人也容易走极端。

作者: hbjmsyxs    时间: 2024-6-12 15:51
电脑用耳机看演唱会,你会发现人声跑到屏幕上去了,当然这个效果要求观看者不是瞎子。
头中效果原因是耳机的触感。

作者: lsd中毒    时间: 2024-6-12 15:57
jackylzf 发表于 2024-6-12 12:18
如果人头录音是解决方案,苹果/索尼/杜比/真力 这些头部就不会去折腾pHRTF  而是发力人头录音了。所以人 ...

人工头只是耳机的解决方案,显然对音箱不适用,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而且人工头确实可以通过算法模拟。关键是那玩意儿一点都不帅,造型也限制了很多录音工程的应用,的确只能当录音师的玩具。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2 16:29
有人说人体对音乐(声波)的反应,除了耳朵还有“身体”!这点我发表一点个人体会,不是听耳机的体会,也不是听音箱的体会,而是来自“震耳欲聋”的演出现场的体会!尽管现场“震耳欲聋”,但是,除了耳朵外,我并没有感受到身上哪个器官也有“感受”,特别是感受到“声波”的“冲击”!难道是人跟人不一样,我的“器官”对“声波”感受“迟钝”?!哈哈~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4-6-12 16:44
jackylzf 发表于 2024-6-12 14:59
另外这是一个耳机论坛,  没人在这会讲什么音箱比耳机好   就好像车友会跑进来个人说飞机比汽车快 你们都 ...

啊对对对,提出耳机有头中就不hifi的思维真是正常到炸,就你正常,反对的都是不正常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4-6-12 16:45
jackylzf 发表于 2024-6-12 14:55
啥时候二极管的思维能开阔一些?  非黑即白?这种思维您在生活中难道不是处处碰壁吗

啊对对对,你的思维让你生活一帆风顺,好好讨论不行的,非得攻击人类。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2 18:06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4-6-12 16:44
啊对对对,提出耳机有头中就不hifi的思维真是正常到炸,就你正常,反对的都是不正常

这么多回帖  就怼你一个人是为啥? 自己不动脑子想想?

我反对你的前提是  因为你没有内容 只有抬杠

我只怼杠精  因为没有更适合你的   

作者: qwerqwer0854    时间: 2024-6-12 18:34
一般的音响设备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谐波失真,只有修复了谐波失真,音响设备才能真正的HIFI,
作者: hiya~    时间: 2024-6-12 18:58
hbjmsyxs 发表于 2024-6-12 15:51
电脑用耳机看演唱会,你会发现人声跑到屏幕上去了,当然这个效果要求观看者不是瞎子。
头中效果原因是耳机 ...

赞同这位仁兄用电脑和耳机看演唱会的感受!
我现在很多时候懒得开家庭影院,直接用“PC-HiFi + HD880S”看电影。得益于耳机系统的素质和这副耳机的声场,简直就是一套“微型”家庭影院的感觉,一个字“爽”,两个字“很爽”!哈哈~
作者: SnAniki    时间: 2024-6-13 00:04
很简单,找个有Cross feed的耳放不就好了吗?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4-6-13 00:50
jackylzf 发表于 2024-6-12 18:06
这么多回帖  就怼你一个人是为啥? 自己不动脑子想想?

我反对你的前提是  因为你没有内容 只有抬杠
...

你为什么怼我,是因为我先怼你呀。我为什么懒得给你内容,因为你的论点废,废到我只想怼。
怼你耳机不hifi这个论点,你有本事就去玩箱子啊,跑来对耳机说三道四很爽吗?这跟听交响的人看不起流行歌、acg有什么区别?头中效应就连大奥都做不到,那你想耳机去比拟音箱大系统吗?指望技术以后能做到?那是不是技术没做到之前你都不玩耳机啊?还是说我们这些耳机发烧友没资格谈hifi啊?自己的标题惊天破还不想被怼,想啥呢,指望天下耳机烧友都惯着你吗!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3 08:35
本帖最后由 jackylzf 于 2024-6-13 08:40 编辑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4-6-13 00:50
你为什么怼我,是因为我先怼你呀。我为什么懒得给你内容,因为你的论点废,废到我只想怼。
怼你耳机不hif ...

你这一条 是内容最多的一条   尽管都是没什么用的内容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3 08:39
本帖最后由 jackylzf 于 2024-6-13 08:41 编辑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4-6-13 00:50
你为什么怼我,是因为我先怼你呀。我为什么懒得给你内容,因为你的论点废,废到我只想怼。
怼你耳机不hif ...

说你脑里无货  你也不听  自己以为头中解决不了  就在这高喊无用论   头中解决不了   我还提他干嘛  

我还不如说人活的好应该先解决长生不老  这问题用你说吗?  


自己完全不看帖 完全不懂pHRTF 完全不懂最前沿的技术  碰到自己的知识盲区  就认为是谬论   然后带着一种破防的心态来抬杠  你永远也无法获得进步

跟你对话简直浪费我的时间  建议你好自为之  

作者: _Mock    时间: 2024-6-13 10:00
这个从源头上来讲好像就解决不掉吧,麦克风的位置决定的,录音棚歌曲,基本都是听者和歌手位置重合,然后乐器在四周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3 13:59
SnAniki 发表于 2024-6-13 00:04
很简单,找个有Cross feed的耳放不就好了吗?

Cross Feed是一种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将发声位置拉远 试图摆脱头中 的确有不少前端设备带有该功能

但这种简单的方式并无法真正的将声音融入自然  发声位仍然处在头部水平线  而且从对音质本身产生的影响来看  使用该功能有些得不偿失

作者: jackylzf    时间: 2024-6-13 14:01
_Mock 发表于 2024-6-13 10:00
这个从源头上来讲好像就解决不掉吧,麦克风的位置决定的,录音棚歌曲,基本都是听者和歌手位置重合,然后乐 ...

这个并不是从录音阶段要去处理的问题    录音也不可能专为耳机去录音  而且2024年了 录音基本上都是数字化  

越来越多电子合成的东西 真正在录音棚里通过麦录制的 可能只有主音部分

解决头中还是需要后端的技术更多一些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