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虽然我既不懂发烧也不懂摄影,但看到有人糊弄小朋友还是忍不住 [打印本页]

作者: 爱科技扇子    时间: 2024-3-5 20:43
标题: 虽然我既不懂发烧也不懂摄影,但看到有人糊弄小朋友还是忍不住
据老烧说,胶卷时代从不后期,对数码p图鄙视到无以复加
那么,Golden 100跟superia冲出来是不是一个色啊?
反转和负片冲出来是不是一个色啊?
黑白和彩卷是不是同一个宽容度啊?

老烧啊,你在选胶卷的时候,就已经先ps了而不自知。(我这里就不提冲洗店小妹按错曝光时间免费帮你加减曝光了、我就更不提ps本来就是在模仿胶卷冲洗)
话说,你知道你赞不绝口的胶卷,经过电分扫出来的也是数码、人家最少最少也要帮你调整白平衡么?(而且有极大可能要调整色阶)

发点新不如旧的感慨,是可以的,毕竟这周围一大圈已经老龄化了
但是动不动就用小朋友们没体验过的胶卷啦、磁带啦、黑胶啦……来糊弄人,过于不厚道了吧?

我一直都在想:
卡拉扬是不是疯,听过cd以后,非得要求把自己以往的唱片全灌成cd、还亲自动调音台搞ps?
DG是不是傻,把录音搞成全数字,还沾沾自喜标个4D在封面上?

当然,另一个解释是卡拉扬他不算老烧,水平赶不上绿坛诸位呀,啊哈哈,毕竟森海、拜亚的设计师们都不如诸位老烧,出来的耳机一代烂过比一代。

当年”音分三路烧灼八方“时,我知道什么是HiFi、从”黑教堂惊魂“知道香港人民在烧线材,可在我读了高中以后,自然就懂了发烧就是伪科学
可现如今伪科学跃升到了反科学、样样都新不如旧的程度
还是让人别开生面呀!



作者: 地铁里有风    时间: 2024-3-5 23:35
你没get到重点。人家不是在跟你讲摄影谈后期。
作者: 爱科技扇子    时间: 2024-3-6 00:05
地铁里有风 发表于 2024-3-5 23:35
你没get到重点。人家不是在跟你讲摄影谈后期。

我totally get到了重点:正确的器材、纯粹的音乐那么,如何定义“正确”?


正确,当然是器具本身的、独有的“韵味”,再加上“可控”的手段才能得到的纯粹的仙乐飘飘。(这里的“可控”要不要直接替换成电源线?)
是后天(用户)哪怕上天入地耍尽手段都不可企及的、你但凡用了均衡器简直就跟p图一样罪不可恕!

那么好吧
万一他知道了纯正纯粹的音乐,从话筒振膜一出来就必将经过混音台上一大片均衡电推子,
万一他知道了真正的黑胶,从唱头一出来就必须过均衡器(RIAA),而且就没有两台的RIAA曲线是一样的
万一他知道了真正的cd,解码出来先过均衡器(LPF),而且没有两台的滤波参数是一样的
他会哭出来么?

恰好似无忌上的老色批们虽然不会p图,但有人喜欢柯达暖色温、有人喜欢富士冷色调,殊不知自己先就p过了一遍(白平衡)
所以我说他糊弄没玩过胶卷的小朋友



作者: seenetway    时间: 2024-3-6 00:07
留存的都无法还原当时,即使是当时,你看到的听到的和别人也不会一样,任何留存的声音、画面重现,都是根据个人的审美、认知去表现自认为最好的甚至的更好的“当时”
作者: 夜音寒。。。白    时间: 2024-3-6 08:19
越古越好,几千年人都是这么想的
作者: 月之爆击机    时间: 2024-3-6 08:30
还好,我听的音乐不光没有黑胶、磁带、开盘带,甚至连CD也没有,所以从来不会考虑这些问题
作者: 福尔摩陈    时间: 2024-3-6 08:44
楼主放心,那种人也就在hifi论坛稍微装一下,你让他去稍微好一点的摄影论坛,他没市场的,拿着哈苏又如何?

摄影的一个好处是,无论你买了多牛的器材,只要你出的片子不被认可,你也没江湖地位。但hifi就可以,几十万几百万砸进去,江湖地位就有了,优越感就有了。所以hifi更适合某些人。
作者: 一江汉水    时间: 2024-3-6 08:51
这里并不是都喜欢说实话的人。
作者: TManson    时间: 2024-3-6 09:03
不说原理只说钱,一切都是钱没到位
作者: ladder78    时间: 2024-3-6 09:05
我想听德沃夏克你给我端上来贝多芬
作者: 鬼狐    时间: 2024-3-6 09:57
lz逻辑混乱
作者: 125187881    时间: 2024-3-6 10:24
其实玩到现在越来越觉得玩的不是高保真,是哪个好听。这个好听的声音搭配出来也许是黑胶,也许是CD,还有可能是数播。。。。
作者: yithorn    时间: 2024-3-6 10:51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啊:去现场听,通过现场听的效果和感受来一较高下。
不行就用票价来比,我听得最低180,你听得最低1800,you win。没有HiFi,没有烧材,没有电流声,没有均衡器,只有耳朵和眼镜(如果有用的话)。
作者: harmoniker929    时间: 2024-3-6 10:54
ladder78 发表于 2024-3-6 09:05
我想听德沃夏克你给我端上来贝多芬

德沃夏克贝多芬不俗嘛

马勒布鲁克纳肖斯塔科维奇现在都不行了

必须上

勋伯格斯特拉文司机之类

方显自己流弊

作者: mage123    时间: 2024-3-6 11:02
耳机按风格来分,的确有新不如旧。
或者按照定价不如旧的有性价比。
但是一味贬低新的,肯定是不对的。

最近听的一款国产1圈4铁的耳塞,几百元价位,感觉比几年前几千的耳塞还素质高,更好听,不得不承认技术的进步和制造的进步。
作者: seenetway    时间: 2024-3-6 11:26
yithorn 发表于 2024-3-6 10:51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啊:去现场听,通过现场听的效果和感受来一较高下。
不行就用票价来比,我听得最低180,你 ...

说起来,现场的感受也会有差距,,因为有场地大小,场面布置,音装设计,所处位置等等等
作者: angel5630    时间: 2024-3-6 14:41
本地的可以交流下,换换线那些试一下。。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4-3-6 15:43
seenetway 发表于 2024-3-6 11:26
说起来,现场的感受也会有差距,,因为有场地大小,场面布置,音装设计,所处位置等等等

同一个琴师制出的琴都不全一样声呢,不同人演奏都会不一样声呢,按这道理是不是啥都没办法定义了?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4-3-6 15:50
又没花你钱去玩,你激动个啥
作者: seenetway    时间: 2024-3-6 16:43
海洋Ocean 发表于 2024-3-6 15:43
同一个琴师制出的琴都不全一样声呢,不同人演奏都会不一样声呢,按这道理是不是啥都没办法定义了?

是的,就是个无法定义的事情,无论一个乐器,一首曲子,一个演奏家,一个歌手,他演绎了,有说好,有说不好,千人千耳,听音就是一个人的事情
作者: wkd15jordan    时间: 2024-3-6 17:29
get不到论点,没法喷
作者: 263303    时间: 2024-3-6 17:32
爱科技扇子 发表于 2024-3-6 00:05
我totally get到了重点:正确的器材、纯粹的音乐那么,如何定义“正确”?

通透。只有玩过几个不同领域才能有的 通透。

作者: haxang    时间: 2024-3-6 17:50
不知道说这些有什么目的,如果是这么想事情就很肤浅了。就相当于:吃饭吃饱就行,为什么要吃菜?炒菜为什么要放盐,还要搞八大菜系?大米煮好后就是米饭,为什么还分2块一斤,3块一斤,甚至5块钱一斤?开车开几万的奇瑞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车?买的房子能遮风挡雨就好了,为什么要装修?衣服能保暖就好了,几十块两百就能保暖,为什么还要买几百上千块的衣服?有类似这种想法的人,都不知道谁是小朋友。
作者: 只是一个小孩    时间: 2024-3-6 17:57
福尔摩陈 发表于 2024-3-6 08:44
楼主放心,那种人也就在hifi论坛稍微装一下,你让他去稍微好一点的摄影论坛,他没市场的,拿着哈苏又如何? ...

中肯的,但凡有点创作属性的圈子都比纯享乐的风气好很多。
作者: ww4fun    时间: 2024-3-6 18:47
福尔摩陈 发表于 2024-3-6 08:44
楼主放心,那种人也就在hifi论坛稍微装一下,你让他去稍微好一点的摄影论坛,他没市场的,拿着哈苏又如何? ...

说得对

作者: LeoLeoZ    时间: 2024-3-6 19:08
人云亦云的碰上带节奏的就这样了哈,其实大多数人缺少的是自信罢了,如果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就不会有这些纷纷扰扰了
作者: wangbin83    时间: 2024-3-6 22:53
摄影和hifi根本就是两个路子。你给好摄影师一台iPhone,他一样拍出好片子。hifi你要用百元设备能听出个鸟
作者: okuboyomono42    时间: 2024-3-7 01:15
发烧友里很多人确实不懂音乐制作流程,不过说实话非要硬件调整来达到自我满足也无可厚非,折腾也是一种乐子,但是那种看到别人稍微用点现代化的手段就出来指指点点的,比起听音乐应该是更在乎自己的话语权
作者: yuhuang    时间: 2024-3-7 09:36
高保真回放的目标是还原录音。

高保真录音才是加上了创作元素,这是同摄影类比的。

概念搞错了。
作者: 芝麻汤团    时间: 2024-3-7 09:44
本帖最后由 芝麻汤团 于 2024-3-7 09:46 编辑

胶卷相机还在考虑闪光灯同步快门多少的时候,数码相机直接把ISO开到10000完事了
艺术这玩意都是随着技术发展同步的,我是赞同老卡的



作者: okamibao    时间: 2024-3-7 10:21
从最基本的逻辑推导,发烧友听的是载体还是音乐?是音乐。那么不同载体的音乐是一样的吗?不是。这个不一样不仅是载体本身带来的差异,而是从制作流程和取向上就产生了差异,给不同媒介需要有针对性的匹配,这就好像很多HiRes曲目听起来好不是因为更高的采样率,而是它在音乐制作的时候默认听者会有更好的设备,这些设备的声音特性与手机配塞或者外放喇叭不同,不用考虑去兼容各种场景本身就是一个优势。
所以问题是,哪些载体是唱片公司最认真对待,会觉得喜欢这种载体的消费者设备最好,最认真对待音质,并且愿意为了音质上的些许差异付出高得多的价格?这个典型例子应该是SACD,但一些领域的黑胶也同样具有类似的特质。

作者: -Presto-    时间: 2024-3-7 11:40
大致理解了楼主的意思,
一个是eq的问题,硬件调整的玩家有优越感,看不上数字eq,但是周边本身调整不当,出现冷薄刺的听感也可以认为就是eq不当出现了不能接受的失真。
一个是载体的问题,玩老载体的玩家有优越感,忽视老载体自身存在的失真和技术层面的局限,而抓着新技术的数码味不放,不在乎数字录音对动态范围和信噪比的提升
一个是耳机的问题,越老越香,迎合大部分人喜好的做法会被移向鄙视链下游,被高端群体不齿。

不过楼里会歪到花高价钱买设备上,贵价设备一般比便宜货更好听,素质更好,这是事实,但是似乎与楼主虽说没什么大的关联啊

作者: Epicmushroom    时间: 2024-3-7 11:46
胶卷咋不能后期
作者: cqnacl    时间: 2024-3-7 13:36
怎么方便怎么听...怎么好听怎么调...怎么好玩怎么拍...哪有什么绝对...取悦自己更重要
作者: 钙奶饼干    时间: 2024-3-7 14:14
论坛B王很多,个个能装,就好比大家在讨论炖白菜怎么做好吃,他非得说满汉全席好吃,谁不知道满汉全席好吃,但是老百姓有几个一日三餐满汉全席的?动不动这个不如几万的设备,这个不如那个几万的设备,发烧友有几个动不动大几万装备的?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的,动不动就鄙视完各大厂,各大厂真应该聘请他们去做产品研发,非得表现的不食人间烟火才行,才能体现出自己B王本质。
作者: czch    时间: 2024-3-8 11:32
福尔摩陈 发表于 2024-3-6 08:44
楼主放心,那种人也就在hifi论坛稍微装一下,你让他去稍微好一点的摄影论坛,他没市场的,拿着哈苏又如何? ...

摄影也一样  牛13大师 出的片有几个人看的懂  荒木  森山这个的  有几个人能分辨好坏    但是你能说他不行?
常规摄影  牛X器材跟普通器材还是有区别的


作者: bo18    时间: 2024-3-8 15:14
一直秉持的态度是:厚古而不薄今
作者: shetoday    时间: 2024-3-8 18:32
这玩意根本就没有什么正确,拿录音来说,全世界录音棚有多少不用多说了,用纽曼话题,舒尔话筒,森海话筒,什么是正确?效果器也有那么多,什么是正确?如果有正确,那么这个世界只需要一种答案就可以了,问题就在这,有些人自己钻牛角尖而不自知,说太多也没用。
作者: VEGA57    时间: 2024-3-9 13:47
说起胶片,有没有玩电影反转片的,上灯箱观感有一种回到当天的幻觉,太玄了,也许这就是尼康追求的什么 air HiFi(好像是叫这个来这?)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