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Jitter Test - 你真的是金耳朵吗? [打印本页]

作者: cokesum    时间: 2024-2-21 13:20
标题: Jitter Test - 你真的是金耳朵吗?
本帖最后由 cokesum 于 2024-2-21 13:22 编辑

今天看到有个讨论机械硬盘和SSD的帖子有感。 数码系统里面大家都感觉jitter好像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这个话题一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就做一个小小的测试,人为加入jitter在音频文件里面,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下。

实验方法解释:
1. 随机抖动是指时钟的 "嘀嗒 "声偏离一个随机的时间长度。这意味着 x 是一个随机数。我使用的是一个正态分布的随机数,这在现实世界中更有可能出现。


2. 周期性抖动是指 x 在时间上的振荡。这种抖动可能是由于电源中的 60 赫兹(或其谐波)泄漏到时钟发生电路中造成的。每个电路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现实世界中,周期性抖动的频率各不相同。不过,为了简单起见,我在本实验中使用了 60Hz 周期性抖动。


我在 44.1 kHz(CD 质量)采样 WAV 文件上运行了模拟,为每个采样添加了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抖动。


每个样本有五个版本。其中两个版本有周期性抖动,两个版本有随机抖动,还有一个版本是原始版本,未作任何改动。
在样本中,我们有 4µs(微秒)和8µs 抖动。在现实世界中,数模转换器的抖动不可能高于 2µs RMS。我加入了 4µs、8µs ,以了解一些极端情况下的声音。在继续之前,有一点需要注意。44.1 kHz 信号的时钟间隔为 22.7 µs,这意味着每 22.7 µs 就有一个采样。抖动用有效值微秒表示。因此,当我们说有 4µs RMS 抖动时,这意味着时钟平均偏差 4µs。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a0le9dXBQdzyyJvvdFZGA?pwd=4my6 提取码: 4my6





请根据提供的参考音频,选出2,3,4中间哪一个是原始文件,或者都不是原始文件。

以上测试纯属娱乐



作者: bgc11811    时间: 2024-2-21 14:04
有些东西是感觉出来的,不是真的听出来的。
作者: 巫毒娃娃    时间: 2024-2-21 14:13
金耳朵去这个帖子,看120楼的测试

如果您没有被骗,那么恭喜你也有成为金耳朵的潜质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p;extra=&page=6
作者: lpcken    时间: 2024-2-21 14:16
2跟原始一样,34不一样。
作者: lpcken    时间: 2024-2-21 14:19
3听起来差别最突出
作者: rootxmy    时间: 2024-2-21 14:20
以前 抖动主要是cpu的 时分复用  切换大概是 1纳秒 现在都是多核心的cpu了

ssd的读取速度 是机械硬盘的 百倍以上了 不是几个微秒的问题了

反正我是听的出ssd和机械的区别
作者: 巫毒娃娃    时间: 2024-2-21 14:43
如果我的设备也有随机抖动,或者有周期抖动

还能不能听得出来问题呢?

作者: 而立之男    时间: 2024-2-21 20:12
论坛就需要这种文章
作者: su111111    时间: 2024-2-21 21:09
好像很有意思
作者: 00000000000    时间: 2024-2-21 21:17
盲测其实很不严谨,对听者的声音记忆力要求很苛刻。最好是拿回家,慢慢听,听多了,记住声音特点了,一些细微的差别才能比较出来。
作者: chaos_xie    时间: 2024-2-22 02:18
00000000000 发表于 2024-2-21 21:17
盲测其实很不严谨,对听者的声音记忆力要求很苛刻。最好是拿回家,慢慢听,听多了,记住声音特点了,一些细 ...

你可以用foobar2000的ab比较插件反复对比

作者: RRRAYYY    时间: 2024-2-22 03:32
巫毒娃娃 发表于 2024-2-21 14:43
如果我的设备也有随机抖动,或者有周期抖动

还能不能听得出来问题呢?

好问题
作者: cokesum    时间: 2024-2-22 09:25
先说一下,这个应该是能听出来的。
因为为了扩大效果,这个Jitter很大,在现实情况下是没有可能产生这么打的抖动的。
作者: czx0920    时间: 2024-2-22 10:37
热度很低啊hhhhh不要试图挽救坛了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24-2-22 11:15
本帖最后由 kugongzi 于 2024-2-22 11:38 编辑

声音区别不算大,但是死抓住某个声音反复对比,还是能发现一些问题的,我选2,先投票,如果猜对了,我后面再补理由;如果没猜对,我现在说的一切理由都将成为废话。
作者: cokesum    时间: 2024-2-22 13:02
答案的解压密码是121314
大家去看吧

2,是正确的。

我说了,这个算是可闻的。主要目的是给大家一个印象人为加一个很大的jitter,到底对声音有多大干扰。
作者: 巫毒娃娃    时间: 2024-2-22 13:30
cokesum 发表于 2024-2-22 09:25
先说一下,这个应该是能听出来的。
因为为了扩大效果,这个Jitter很大,在现实情况下是没有可能产生这么 ...

下载听了,你这个JITTER确实大到没法听的程度了

但是大部分设备没这么大的JITTER,哪怕100块的垃圾声卡,都不会这么不堪
作者: 巫毒娃娃    时间: 2024-2-22 14:15
不过楼主这个试验的意义在于,可以打脸那些说换了USB线、时钟之后,

声音的高频变得如何如何,低频变得如何如何,中频变得如何如何

这些所谓的改变其实都是开脑放的结果

而JITTER真正带来的问题只有极高频的失真,甚至是听力范围之外的高频失真,这种失真带来的是声音毛糙,刺耳,不干净,数码声严重

根本不会影响到低频中频,这才符合事实

当然楼主这种特别夸大的JITTER,可能才会波及中频
作者: 冰蓝幻狐    时间: 2024-2-22 21:03
3的左耳几乎一直有杂声,有电吉他的时候就更大了,4比较不明显。看spek倒也能看出不同
作者: RRRAYYY    时间: 2024-2-23 02:49
好奇也下下来听听 目前体感是极高频打击乐器差异比较明显,和原声的差异3>4>2
作者: 我大概是只基吧    时间: 2024-2-23 22:22
差别很明显,但是劣化的那种感觉其实没有很强烈,前面这一小段鬼叫也太吃人注意了
作者: 我大概是只基吧    时间: 2024-2-23 22:23
随机的那个版本变质的很明显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24-2-24 00:17
kugongzi 发表于 2024-2-22 11:15
声音区别不算大,但是死抓住某个声音反复对比,还是能发现一些问题的,我选2,先投票,如果猜对了,我后面 ...

补上我选2的理由。
我反复聆听了楼主的234,主要听歌曲里15秒左右,在声场左边的那个吉他声。
2和原文件我听不出区别;
3和原文件比,区别最大,应该是加入的抖动太大了,抖出了杂音,抖出了颗粒感,吉他声很粗糙;
4和2相比,区别没3那么大,但是抖动的加入,使4的吉他声变得散糊一点,平面化一点,没有2那么凝聚,也没2那么细腻光滑。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