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换耳罩后的SA5000超越HD800! [打印本页]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9 16:27
标题: 换耳罩后的SA5000超越HD800!
一直觉得SA5000的耳罩对音质影响巨大,尤其是中低频,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年底难得空闲,参照SA5000原装耳罩的起伏形状,重新设计定制了加厚版的耳罩(图中右边那只)。
这次定制,里外都用了超软小羊皮,耳罩一圈整体增加了5mm厚,并且严格按照原装耳罩的起伏高低来设计厚度。目前戴上之后,整个耳朵贴合度非常舒服,并且耳朵后面也没有了漏风的地方。
和以前买的蛋白皮对比下来,没有了蛋白皮耳罩的中频腔体声,低频更加浑厚扎实,这显得高频能量稍微有所降低,但是几乎差别不大。

这一次是改造的最好的一次,SA5000已经能超过HD800的低频水平了,并且高频本来就是超越静电的透明自然感,不管是听流行还是听古典,声场感和低频氛围感都有很大的提升,成为了一个声音更全面的,超越HD800的耳机了!



作者: bgc11811    时间: 2024-2-9 17:55
手真巧
作者: 金色黎明    时间: 2024-2-9 18:52
哪家定制的耳罩能给推荐一下吗?
作者: 金色黎明    时间: 2024-2-9 18:54
我目前对sa5000的感觉和大众的印象很像,这是一支极为干净透明,偏中高频,适合小编制弦乐和acg女声的耳机。在我眼里还没有超过hd800,老哥能给一点建议让我听到更安全一点的sa5000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9 19:24
SA5000的优秀高频来自于它的生物蛋白振膜,非常硬也非常轻薄,但是硬也导致了低频没办法像大乌那样低频澎湃(大乌高频恰好是短板)。我通过换耳放解决了高频容易刺耳不舒服的问题,也保留了透明度。但是低频需要老漏音更少,适度吸音的耳罩来改善。原装耳罩大多数下边的人造革层都烂的只剩一层纱布了,当然容易泄露低频,同时原装耳罩的海绵层并不是完全包裹而是只包裹了上下和前面区域,漏音也是比较多的。之前买的小羊皮耳罩虽然改善了一点低频,但是中频人声过厚,同时和脸部的贴合面只是个平面,不如原装的耳罩上下起伏贴合人脸,耳朵后面部分漏音还是很明显。所以才有了这次的改造。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9 19:27
金色黎明 发表于 2024-2-9 18:54
我目前对sa5000的感觉和大众的印象很像,这是一支极为干净透明,偏中高频,适合小编制弦乐和acg女声的耳机 ...

SA5000发布的时候是用来听大编制和SACD古典音乐的,推不好的系统就只能听小编制女声。我这套系统下听大编制声场完全不输HD800细节还比800多。
作者: 音质评标    时间: 2024-2-9 23:15
本帖最后由 音质评标 于 2024-2-9 23:38 编辑

你可以给官方提供这个方案让他改进下。超越静电什么鬼。。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0 00:13
音质评标 发表于 2024-2-9 23:15
你可以给官方提供这个方案让他改进下。超越静电什么鬼。。

你没听过推好的SA5000,不和你争论。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0 00:19
最近深刻体会到设计得好不等于产品好,大厂卖耳机毕竟只是商业行为,受到量产物料成本的限制,产品最终效果可能比设计的大打折扣。

sa5000 z1r的耳罩都是比较典型的。
作者: 音质评标    时间: 2024-2-10 00:33
本帖最后由 音质评标 于 2024-2-10 00:44 编辑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0 00:13
你没听过推好的SA5000,不和你争论。

你指的是超越大奥还是X9000?一句超越静电就很离谱。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0 01:08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0 00:19
最近深刻体会到设计得好不等于产品好,大厂卖耳机毕竟只是商业行为,受到量产物料成本的限制,产品最终效果 ...


SA5000的耳罩,就没有qualia 010的贴耳,结构都不一样,聚声效果更差。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0 01:09
而且当年还用的人造革内皮,时间长了没有不开裂掉渣漏气的,中低频声音都不好听了。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0 01:11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0 01:08
SA5000的耳罩,就没有qualia 010的贴耳,结构都不一样,聚声效果更差。

日版耳罩就要贴合很多。但如今几乎没有了。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0 01:40
当年估计技术和成本约束导致的,要是也换成蛋白皮也不会现在都变渣渣了,当然那时候海绵可能也没有现在的耐用。
作者: 没有未来的胖子    时间: 2024-2-10 01:42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9 19:24
SA5000的优秀高频来自于它的生物蛋白振膜,非常硬也非常轻薄,但是硬也导致了低频没办法像大乌那样低频澎湃 ...

纠正一下lz 生物振膜也就是生物纤维是不可能比金属硬的 尤其是大乌用的铍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0 01:50
没有未来的胖子 发表于 2024-2-10 01:42
纠正一下lz 生物振膜也就是生物纤维是不可能比金属硬的 尤其是大乌用的铍

大乌低频多是靠的塑胶软悬边,比索尼的振膜软得多。不过lz说错了一点是sa不是生物振膜。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0 02:10
感谢烧友指正,SA5000用的是 纳米Composite HD单元(振膜材料由石英与纤维混合而成),网上有个修补振膜的视频,用的是米粉糊浆,误以为是生物振膜了。
作者: 温柔的风    时间: 2024-2-10 08:26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2-10 08:28 编辑

流水的耳机,铁打的800……这种引战贴看似是超越800,实则是对800的致敬,无非是证明下自己曾经的存在感。什么时候KK和800pk下,我就服。
作者: 温柔的风    时间: 2024-2-10 08:31
日系耳机和器材,骨子里的声音框架就不是为古典而生的,都背离了工程师的设计初衷,南辕北辙的玩法!
作者: abusimple    时间: 2024-2-10 09:21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0 01:40
当年估计技术和成本约束导致的,要是也换成蛋白皮也不会现在都变渣渣了,当然那时候海绵可能也没有现在的耐 ...

蛋白皮也会烂 真皮才是王道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0 09:37
大乌高频的失真和延展相当优秀,不知道为何就成了短板了······
作者: 吉古    时间: 2024-2-10 10:18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0 09:37
大乌高频的失真和延展相当优秀,不知道为何就成了短板了······

极高频亮等于延伸好 有人认知是这样的

作者: 八云紫    时间: 2024-2-10 10:24
买两副SA5000是干嘛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0 12:30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0 09:37
大乌高频的失真和延展相当优秀,不知道为何就成了短板了······

HeadiFi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时候了,收钱说话。我的听感证明和测试曲线是完全不匹配的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0 12:33
八云紫 发表于 2024-2-10 10:24
买两副SA5000是干嘛

两只都喜欢,一只用某宝普通耳罩,一只用新做的耳罩,好对比一下。
是男人就喜欢“我全要!”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0 12:35
吉古 发表于 2024-2-10 10:18
极高频亮等于延伸好 有人认知是这样的

您可能没听过SA5000,高频的真实感和透明感是让你毫无妥协的在听真实乐器,爽感上头。不是低端耳机强拉高频刺耳的感觉。
作者: 而立之男    时间: 2024-2-10 12:48
耳罩本来就影响调音, Hd800 换小羊皮听说也可以增加低频。
作者: master1s    时间: 2024-2-10 13:03
羊皮建议用超薄的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0 13:06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0 12:30
HeadiFi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时候了,收钱说话。我的听感证明和测试曲线是完全不匹配的

然而我的听感和曲线却很匹配,只是不想首先拿个人听感说事。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0 19:36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0 13:06
然而我的听感和曲线却很匹配,只是不想首先拿个人听感说事。

可能确实每个人的听感,听力,和脑放思路都是不同的,不过大乌不适合古典确实是接触了很多烧友后得出的结论,高频的解析,密度,乐器定位,空间感都是难以和HD800,SA5000来匹敌的。但是这不妨碍大乌成为了听人声流行曲烧友们的最爱,因为大乌的中低频密度,量感都是前两者没法达到的。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0 19:58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0 19:36
可能确实每个人的听感,听力,和脑放思路都是不同的,不过大乌不适合古典确实是接触了很多烧友后得出的结 ...

恰恰相反,我个人反倒认为大乌be振膜的优势是频宽。F0值更高,下潜更棒的低频,以及更好的高频延展和顺滑度。大乌的确不是为古典录音而调音,但是古典音乐也存在固有的缺陷的,这也是为什么800有明显高频峰的原因,为了补偿古典录音里衰减的高频段。但是如果听现代电音效果器等流行录音,高频是无衰减的,那些看似高素质的古典动圈耳机则原形毕露高频变得相当刺激和细碎,这本身就是假延展。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0 20:04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0 19:36
可能确实每个人的听感,听力,和脑放思路都是不同的,不过大乌不适合古典确实是接触了很多烧友后得出的结 ...

如果质疑曲线的真实性,我觉得可以用不同类型的音乐录音来充分测试对比耳机,而非简单的古典就是正确,还原古典录音就代表高频素质。

作者: VEGA57    时间: 2024-2-11 09:01
wow,高频超越静电,SENNHEISER 应该找你做工程师,而不是找 Axel Grell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1 22:28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0 19:58
恰恰相反,我个人反倒认为大乌be振膜的优势是频宽。F0值更高,下潜更棒的低频,以及更好的高频延展和顺滑 ...

您可能对800在6kHz附近的小峰耿耿于怀,而当年headify上的烧友大量反馈是因为这个峰导致人声齿音有点重,作为对低档调音过的流行乐的妥协,所以森海的工程师才在800s的中心孔位置增加了一个声波陷阱来吸收它。但是这让800s回放古典显得没有原来那么到位了。这些历史可以去headify的hd800 mod相关话题中去搜索一下。
大乌我听过很久,也和800对比了很久。两个各有伯仲,但是我更喜欢800听hifi录音时带来的真实质感和愉悦感,大乌的量感和氛围很舒服不假,但是速度慢的缺点导致了中高频的甜度下降严重,不是我的菜。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1 23:03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1 22:28
您可能对800在6kHz附近的小峰耿耿于怀,而当年headify上的烧友大量反馈是因为这个峰导致人声齿音有点重, ...

我认为800 t1甚至812高频的峰刺,就是在修正古典录音的缺陷而有意设计的。古典录音中高频是明显衰减,所以他们相当于为此而作修正。但是如果现代录音,比如效果器那些直接添加至录音中,乌这种才是更正更把握火候的一方,此时812 800 t1则不可避免的过于刺激和零碎。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新耳机不约而同把高频调暗的原因,为了更好的匹配契合新的录音。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2 21:01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1 23:03
我认为800 t1甚至812高频的峰刺,就是在修正古典录音的缺陷而有意设计的。古典录音中高频是明显衰减,所 ...

高频的调暗,往往是为了防止高频重放不好出恶音,这和胆机的调暗高频增加失真是一个道理。

过推的系统,因为控制不住振膜由于自身质量所带来的共振所产生的高频段的失真,高频往往会夹杂振膜失真带来的额外能量,所以高频显得发亮发刺。

降低高频频响。正好能削弱一点这个能量,掩盖高频的恶声,听起来就会耐听很多,但是这也同时掩盖了原始的高频信号强度,让高频的细节明显变少,就像你站在小提琴1米远和10米远所听到的琴声泛音区别,如果你带孩子练过提琴,就会深有感触。

但是SA5000恰巧是当时为了配合表现SACD高频还原度所设计的耳机,高硬度振膜对高频的还原是毫不妥协的平直响应,所以与很多过推的系统搭配,极容易出现冷,刺,不耐听的感觉。
而能搭配好的系统,除了大功率纯甲功放以外(信噪比还要>100dB不然底噪感人),目前我只在我的响磬HA1上实现了不过推的搭配,高频没有丝毫妥协,小提琴泛音信息量接近直接站在一米左右距离的感觉。

大乌的中高频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达不到SA5000那样让人头皮发麻的爽感,量感弱,泛音严重不足,只是能感觉到线条而已,所以我只用大乌听流行。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2 21:43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2 21:01
高频的调暗,往往是为了防止高频重放不好出恶音,这和胆机的调暗高频增加失真是一个道理。

过推的系统, ...

都说了那是录音的问题,而不是系统失控的问题。你老听古典 ,古典录音本身高频就衰减的,这是录音本身存在的问题。你既然知道站在1m和10m琴声泛音音色的区别,就应该知道高频随着距离增加衰减得更快。那么大部分古典录音本真就高频信息会有所衰减,更像中后排的听音感觉,本身听着就更像“650”内味,而800强行加增益峰值就是模拟前两排的听音感觉。这个大乌压高频没毛线关系。我建议你选用不同时期不同音乐类型的录音来充分衡量一下两个耳机之间的高频,而非简单听古典这一单一曲类来评价。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2 21:56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2 21:01
高频的调暗,往往是为了防止高频重放不好出恶音,这和胆机的调暗高频增加失真是一个道理。

过推的系统, ...

本身古典录音就是高频信息有自然衰减的,你用sa5000听出了距离1m的信息量,这已经说明高频染色或者拔高了。你用sa5000听那些架子鼓嚓片,效果器等高频无自然衰减的摇滚,电子录音怕是要分分钟刺哭。很多人都说古典实际现场更像是650,基本都是因为他坐在中后排,650就是模拟这个位置所获得乐器声音泛音比例而制作的。你比较高频不应该只看亮度,爽感,量感(因为它极有可能在现代录音中变得过于刺激)更应该留意顺滑度,信息量,高频声音的密度和形体感,这才是真素质和真延展。我的听感结论很契合曲线,所以我很不认同你对大乌高频的评价。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2 22:24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2 21:56
本身古典录音就是高频信息有自然衰减的,你用sa5000听出了距离1m的信息量,这已经说明高频染色或者拔高了 ...

太云了,sa5000听你以为不行的这些一点问题都没有。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2 23:48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2 21:56
本身古典录音就是高频信息有自然衰减的,你用sa5000听出了距离1m的信息量,这已经说明高频染色或者拔高了 ...

650听古典本就不如600合适的吧?高频偏暗,中频音染,听流行真的如痴如醉,但是听古典现场录音还真的是泛音和信息量不足。虽然我不是每次都有机会坐音乐会前排,但是坐后排导致的高频暗却是实实在在的,有机会我一定会坐前排离乐队越近越好。
SA5000在不过推的情况下,确实没有你说的那些尖,刺,耳朵受不了的情况,反倒是可以畅快的听一个下午一个晚上,因为声音太让人爽了!
作者: farrel    时间: 2024-2-13 00:09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2 21:56
本身古典录音就是高频信息有自然衰减的,你用sa5000听出了距离1m的信息量,这已经说明高频染色或者拔高了 ...

有些ID你稍稍看看他们的历史纪录,你会发现能看到过,他们发过玩Utopia的帖子么?如果没有,就不要沟通下去了。

他们口中所谓的Utopia的声音,很可能是聚会听了一耳朵,展会蹭了一下。
最好的那种就是,买了听了几天,耳放也没换过,一听不高兴么就出掉了。
这种就是网络讨论给人带来了扭曲感,似乎他很懂,其实他什么都不懂。

相信我,这个论坛上,很多人在信誓旦旦讨论某耳机的声音的时候,其实他们听这个耳机的时候,估计都没10个小时。






作者: master1s    时间: 2024-2-13 01:10
sa5000 q010,当时是搭配SACD的,对前端还是比较敏感,如果推力过大,高频就会过了,搭配日系石就一般比较合适点,声音非常透明,晶莹剔透的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3 14:55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2 22:24
太云了,sa5000听你以为不行的这些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没听过sa5000,但是我只是不认同楼主说大乌高频不行的说法,起码参照800是如此的。如果有机会我也有兴趣去听听sa5000.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3 15:08
farrel 发表于 2024-2-13 00:09
有些ID你稍稍看看他们的历史纪录,你会发现能看到过,他们发过玩Utopia的帖子么?如果没有,就不要沟通下 ...

其实我觉得部分也是因为大乌一代本身不稳定所导致的吧。通透,高频透亮,结项清晰又结实,低频有肌肉感的大乌,我觉得才是focal预期设计中真正的大乌,也是BE振膜真正频宽素质的体现。但是现实中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的确实听过一耳朵下肥头大耳表现欠妥的大乌,所以这耳机确实需要好好拿在手里把玩才能了解其秉性。其他不敢说,但是···F大的最后一句很有杀伤力啊。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3 15:25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3 14:55
我没听过sa5000,但是我只是不认同楼主说大乌高频不行的说法,起码参照800是如此的。如果有机会我也有兴 ...

大乌极高频感觉有点空,太干净了,缺少那种airy的空气感,当然跟耳放音源也有关,但是同一平台下大乌一般都是偏少的那一边。我倒不觉得是headfi测试不对什么的,只觉得看频响确实无法解释这个听感。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3 15:29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3 15:25
大乌极高频感觉有点空,太干净了,缺少那种airy的空气感,当然跟耳放音源也有关,但是同一平台下大乌一般 ...

那估计是对声音的理解有不同了。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3 18:08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3 15:25
大乌极高频感觉有点空,太干净了,缺少那种airy的空气感,当然跟耳放音源也有关,但是同一平台下大乌一般 ...

要看headify的评测数据是什么时候的了,在应用新的人工耳B&K 5128系统开始评测前,10kHz以上的频率由于711本身的结构缺陷导致误差过大,是完全没有参考意义的。
另外,现在的媒体都是拿钱说话的,不好的数据也会修正,所以要相信自己的听感,别皇帝的新衣随波逐流。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3 18:29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3 15:25
大乌极高频感觉有点空,太干净了,缺少那种airy的空气感,当然跟耳放音源也有关,但是同一平台下大乌一般 ...

Headify以前的耳机测量方案,因为人工耳模拟系统的固有结构缺陷,10kHz以上误差极大是完全没有参考意义的,所以你看曲线才觉得大家都差不多,因为那是用老的RA0403测试的,在使用新的B&K 5128人工耳道模拟之前,根本就测试不到10kHz以上的频率,原来的人工耳道高频已经彻底被驻波所干扰。

所以,还是要相信自己听到的感觉,别人的皇帝新衣不管用。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3 18:57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3 15:25
大乌极高频感觉有点空,太干净了,缺少那种airy的空气感,当然跟耳放音源也有关,但是同一平台下大乌一般 ...

网上随便逛了一下,下面第一张图其它网站上的测量印证了你我的听感印象,大乌在5kHz到10kHz之前的频响比HD800s低了近6dB,也就是4倍作者也是觉得奇怪。
另外,第一张图里瀑布图中1.5kHz~4kHz的人声段,有很多奇怪的余音衰减拖尾,也远没有HD800s干净(见第二张图),这说明这一频段的声音失真很大。

而这个网站的测试图更符合我实际的听感。所以需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别被皇帝的新衣洗脑了!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3 21:21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3 18:57
网上随便逛了一下,下面第一张图其它网站上的测量印证了你我的听感印象,大乌在5kHz到10kHz之前的频响比H ...

这个网站我记得此前也没少被人喷过,不知道他是用什么驱动的。按照楼主的思路,那sus可能不用看了。 800瀑布图1-4khz干净度连拜亚dt900 dt770都不如哦,这俩甚至远不如之前的t70 t90呢。矛盾的地方太多了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3 21:28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3 18:57
网上随便逛了一下,下面第一张图其它网站上的测量印证了你我的听感印象,大乌在5kHz到10kHz之前的频响比H ...

而且我没记错的话,这家的频响曲线也是有点神经刀的。此前拜亚amiron 还是哪一个耳机 1-4khz某频段直接测出个大坑,几乎没有声音,这和其他网站的结果都相去甚远,也是相当离谱的。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3 21:45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3 18:57
网上随便逛了一下,下面第一张图其它网站上的测量印证了你我的听感印象,大乌在5kHz到10kHz之前的频响比H ...

其实要说5-10k的话,headfi的结果里这一频段大乌也是偏低的,或许是这个原因吧。不过我总觉得脑放对频响有很强的调整能力,headfi那种程度的频响区别不会很大,但如果是soundstage的那种程度确实比较难适应了,当然了soundstage也不等于权威,他自己也说过好多平板不知为何测出来没法看(我记得有个lcdx之类的吧,瀑布图惊人),而且这人现在也跑路不做了。总之耳机不是一个稳态系统,音频测试结果仅片面展现某种工况,而非100%还原本质~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3 21:46
不如把眼光移到in-ear fidelity,你又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我看到的是800与utopia 5-10khz响度差别可没那么离谱,800有溢出也有深坑,并没有那么线性。且20khz utopia明显有抬高趋势,20khz以上的ultra high frequency极有可能比800要强悍,5-10khz和20khz以上的趋势也和headfi大致吻合。至于sa5000…???罢了,可能是他家前端没推好吧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3 22:19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3 21:46
不如把眼光移到in-ear fidelity,你又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我看到的是800与utopia 5-10khz响度差别可没那么离 ...

sa5000怎么了吗,我觉得是这里面高频最没有特别明显的峰谷,因此不会显现明显的染色。虽然不像zmf 中庭高频那么平滑,方差偏高,但是只要分布均匀,就不会让音色偏掉。当然zmf中庭的高频肯定是更中正和顺滑,我非常喜欢,不过生物振膜的通透还是感稍逊sa一点。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3 22:32
不谈实际听感,毕竟我没玩过sa5000。单就曲线看2-9khz,偏离目标曲线的方差值太大,且波峰波谷大幅度交替,高频极度不顺滑。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3 22:38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3 22:19
sa5000怎么了吗,我觉得是这里面高频最没有特别明显的峰谷,因此不会显现明显的染色。虽然不像zmf 中庭高 ...

不过也许是他家没推好呢。本人本意无意诋毁一个自己没听过的耳机,也比较认同耳机确实是一个敏感的动态系统。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3 22:38
测试曲线图中的高频谷和测试设备的声腔形状关系巨大,老的711人工耳就是因为声腔太规整导致高频驻波严重没法测试高频,因为711当年是为了改善电话系统的人声频段分析水平而制定的标准,不适合人耳的全频段。而人耳特殊的耳道结构,却对高频声波的调谐,汇聚,滤波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离开了正确的测试系统,5kHz以上的测量曲线可以说没太大的参考价值。
另外,耳机系统的贴合度和漏音情况,每一次测量都会有很大的误差,不正确的佩戴和松紧度调节也都会影响结果,有时偏差还挺大的。
所以目前网站上的曲线别太当回事了,还是要以耳朵收货。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3 22:45
所以说看图说话还是没啥意思,就好像上面说zmf中庭,这个crinacle和有些网站测出来高频过山车,官方和另一些网站测出来就很平滑,包括官方测的换be2耳罩也比crin的结果好多了。而实际上一般都不会觉得中庭高频有问题,最多是觉得暗,主流还是说自然均衡耐听的多。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3 22:51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3 22:45
所以说看图说话还是没啥意思,就好像上面说zmf中庭,这个crinacle和有些网站测出来高频过山车,官方和另一 ...

我的经验,人耳对频响的局部变化是感知不太明显的,但是对失真却明查秋毫,至于这个失真对音色是正向还是反向作用,要看脑放处理的结果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3 22:57
本帖最后由 cdzsz67 于 2024-2-13 22:58 编辑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3 22:51
我的经验,人耳对频响的局部变化是感知不太明显的,但是对失真却明查秋毫,至于这个失真对音色是正向还是 ...

是这样的,声波的本质是时域变化,转化成频域指标仅仅只是方便人脑直观理解,而准确性很差。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3 22:57
回来说大乌,我也觉得挺奇怪,为什么铍振膜超轻超硬超弹,结果搞成了低频厚高频暗的感觉,是不是橡皮边改善低频失真度和动态的同时拖了高频的后腿?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3 23:04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3 22:57
回来说大乌,我也觉得挺奇怪,为什么铍振膜超轻超硬超弹,结果搞成了低频厚高频暗的感觉,是不是橡皮边改善 ...

我只想说,作为一个长期拥有并折腾大乌的人来说,我还是可以说大乌高频绝对强悍,低频也不肥,非常结实透亮不刺激又有穿透力的高频,完全能匹配其be振膜应有的声学性能实力。当然其实……楼主这种听感的大乌我也有遇到过,我的第一个大乌就是这个听感。建议楼主有机会试一试平衡线版大乌一代,声音相对稳定很多。至于最终有部分大乌呈现的声音不尽如人意,肥头大耳暗厚…我只能归咎于厂家的问题或者驱动问题了。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3 23:07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3 22:57
回来说大乌,我也觉得挺奇怪,为什么铍振膜超轻超硬超弹,结果搞成了低频厚高频暗的感觉,是不是橡皮边改善 ...

40mm的任何金属膜论绝对重量都不能算轻了。而且其实金属振膜铍也不是最轻,镁密度更低,所以索尼喜欢镁(从动铁到z1r)。悬边软也是一个因素。另外我觉得大乌的磁铁有点太强了,金乌最主要的降级就是磁铁,高频就舒展很多。当然声音密度就掉了很多。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3 23:10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3 22:57
是这样的,声波的本质是时域变化,转化成频域指标仅仅只是方便人脑直观理解,而准确性很差。

人耳的耳蜗有近2万4千个毛细胞分布在耳蜗管不同部位,感应不同谐振频率的声波。可以说人脑得到的信号天然就是频域的连续变化信号,这个远比现有的仪器分析精确。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3 23:15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3 23:04
我只想说,作为一个长期拥有并折腾大乌的人来说,我还是可以说大乌高频绝对强悍,低频也不肥,非常结实透 ...

看来大乌的品控确实有点问题,我先后听过多位朋友的大乌,也自己把玩过几个月,但是我还是喜欢用800和SA5000听古典,大乌听了一段流行就放弃了。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会再试试新一代的大乌,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
作者: 月之爆击机    时间: 2024-2-13 23:20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3 22:57
回来说大乌,我也觉得挺奇怪,为什么铍振膜超轻超硬超弹,结果搞成了低频厚高频暗的感觉,是不是橡皮边改善 ...

大乌裸单元自由场频响就是中低频凸起一块然后5khz之后有个大概-5db的high shelf的,虽然装到壳子里再调音之后肯定有变化,不过肯定比人工耳更有参考价值。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3 23:28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3 23:07
40mm的任何金属膜论绝对重量都不能算轻了。而且其实金属振膜铍也不是最轻,镁密度更低,所以索尼喜欢镁( ...

有一点需要留意,大乌单元是音箱的结构,橡胶悬边是不参与发声的,而奶罩的单元还是传统的耳机单元结构,除开中间的mg合金球顶,周边高分子液晶振膜(直接点塑料振膜)既起到悬边的功能本身也是振膜的一部分,这点区别很大。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3 23:40
本帖最后由 cdzsz67 于 2024-2-13 23:42 编辑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3 23:28
有一点需要留意,大乌单元是音箱的结构,橡胶悬边是不参与发声的,而奶罩的单元还是传统的耳机单元结构, ...

大乌的悬边实际上很宽的哦,并不是标准的那种音箱的窄边,最像音箱的hifi耳机单元是丰达/天龙那种。而且不参与发声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单元作为一个振子各个部分的谐振特性必然互相调制;理论上说z1r的球顶也是“不参与发声”的呢,而实际上就连头梁的谐振都会影响到声音。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3 23:47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3 23:40
大乌的悬边实际上很宽的哦,并不是标准的那种音箱的窄边,最像音箱的hifi耳机单元是丰达/天龙那种。而且 ...

任何物体都会产生震动,理论上都会有声波产生。轻重程度量级大小可否忽略的问题罢了。只是说从结构设计上,它的悬边就是纯粹的悬边,并不是发声单元的一部分,而奶罩那种传统耳机单元结构,悬念和振膜结构于一体。从结构上这是两个概念了。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3 23:54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3 23:47
任何物体都会产生震动,理论上都会有声波产生。轻重程度量级大小可否忽略的问题罢了。只是说从结构设计上 ...

这个各自理解吧,或者换一种说法大乌悬边的设计更接近一些比较激进的woofer的设计,跟自家的BE tweeter完全不同。自然是出于调音的考虑。
作者: kindle    时间: 2024-2-14 02:28
建议lz 分享自己的耳罩设计 惠泽sa5k 钉子户们!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4 12:09
kindle 发表于 2024-2-14 02:28
建议lz 分享自己的耳罩设计 惠泽sa5k 钉子户们!

等过完年整理一下,现在的草图不好看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4 12:13
月之爆击机 发表于 2024-2-13 23:20
大乌裸单元自由场频响就是中低频凸起一块然后5khz之后有个大概-5db的high shelf的,虽然装到壳子里再调音 ...

感觉就是个中低频喇叭,硬装进了耳机壳子里面。为啥不直接并联个高音单元补齐短板?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4 12:16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3 23:47
任何物体都会产生震动,理论上都会有声波产生。轻重程度量级大小可否忽略的问题罢了。只是说从结构设计上 ...

我倒是真希望能有个单元,综合SA5000的频响和速度优势,又具有大乌低频的力道。
话说,有人称过纯铍振膜的质量么?比大法的纳米纤维石英粉如何?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4 19:25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4 12:16
我倒是真希望能有个单元,综合SA5000的频响和速度优势,又具有大乌低频的力道。
话说,有人称过纯铍振膜 ...

单独看振膜质量也意义不大吧,如果同样尺寸,高分子薄膜必然更轻,尺寸更大的振膜音圈磁铁也更大。

作者: kh156    时间: 2024-2-15 23:09
超越hd800?它大哥010来都不敢说超越

另外任何皮耳罩的800都不可能好听
作者: 林zw502    时间: 2024-2-15 23:43
kh156 发表于 2024-2-15 23:09
超越hd800?它大哥010来都不敢说超越

另外任何皮耳罩的800都不可能好听

您是当年玩过SA5000么?当年是怎样搭配的系统?当时耳罩是什么状态?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6 08:02
月之爆击机 发表于 2024-2-13 23:20
大乌裸单元自由场频响就是中低频凸起一块然后5khz之后有个大概-5db的high shelf的,虽然装到壳子里再调音 ...

参考其他动圈耳机(比如达7200)你大概率不会知道focal家的耳机在不同输出内阻下的耳放下频响曲线(尤其低频部分隆起)是有很大差异的。不知道你数据从哪里来,测试大乌单元的放大器内阻如何?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6 08:06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4 12:16
我倒是真希望能有个单元,综合SA5000的频响和速度优势,又具有大乌低频的力道。
话说,有人称过纯铍振膜 ...

且不说高频(争议大),我不知道低频滚降如此离谱的sa5000那什么在大乌面前讲频响优势。别告诉我靠耳罩能提高其低频下潜,靠耳罩捂出来的低频和靠单元素质出的低频,我告诉你怎么区分,你把耳罩完全摘掉,直接裸听就知道是什么回事儿了。靠一个耳罩超越800也是蛮离谱的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6 08:08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4 12:13
感觉就是个中低频喇叭,硬装进了耳机壳子里面。为啥不直接并联个高音单元补齐短板?

套用你回复别人sa5000的思维,你先把大乌推好了再说。你听过亮骚be高音,全频通透干净胜过800的,推好的大乌吗?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6 11:05
其实看到通篇夸大乌的用词都是透亮 亮骚 通透就知道了,所谓完全体大乌还真没有丰富的极高频,那种毛茸茸的空气感,而是中高频略偏亮,细,针尖结像加上较少的极高频形成的过于干净超级线条感的高频,听感是很快,爽,但属于典型的铍膜染色,真实的高频其实一点不像。

不过大乌其实驱动得当还是可以推出一些极高频丰富感的,染色尽可能少,但这要求耳放输出阻抗不能太低,偏电流特性,但此时大乌极易过推的低频极易失控,毕竟是拥有所有在产旗舰里几乎最烂的阻抗曲线,略加一点阻抗低频就会飞上天的激进设计。。。

所以说大乌难推其实指的就是这方面,这是一只基本不需要推力,但是甜点区极为狭窄,对耳放电路真正的控制力(不是靠压低输出阻抗借助反电动势伪造出的控制力,而是真正源自电路本身速度快,失真低的控制力)极为苛刻的耳机。
作者: kh156    时间: 2024-2-16 11:40
林zw502 发表于 2024-2-15 23:43
您是当年玩过SA5000么?当年是怎样搭配的系统?当时耳罩是什么状态?

玩的是010,sa5000觉得还是有差距的。解码耳放用的是msb,线材也都是往厚声和底盘建筑的方向堆砌。hd800耳罩尝试过各种,最合适的还是原厂约3万号之前的绒布耳罩(原厂后期变成了和800s一样的塑皮耳罩,声音品质有明显下降),特点是提供了“毛绒”质感的宽松度且不牺牲通透,可以中和早期hd800偏紧绷的线条。其它材质的比如dekoni的厚羊皮(打孔和非打孔),试下来声音要么中高频变闷了(皮质增加了混响,会破坏800的堂音)要么宽松度有下降,总体觉得皮质更适合1266 zmf这类平板。010和sa5000这种通透走向的我推测也不太适合用厚羊皮,用通透换低频不一定是好买卖,我的话要补充低频会从线材和前端来着手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6 13:15
kh156 发表于 2024-2-16 11:40
玩的是010,sa5000觉得还是有差距的。解码耳放用的是msb,线材也都是往厚声和底盘建筑的方向堆砌。hd800 ...

q010 sa5000用线材堆砌低频厚度感觉就像800用线材补充乐感一样,没什么用,线材是线材的声,耳机是耳机的声,结合不到一起,很怪。玩到最后还是觉得原线即可,尊重耳机特点。q010不厚润,800不美感,并不代表推好了也不好听,完成度不足。

作者: kh156    时间: 2024-2-16 15:08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6 13:15
q010 sa5000用线材堆砌低频厚度感觉就像800用线材补充乐感一样,没什么用,线材是线材的声,耳机是耳机的 ...

农夫这根我用着还不错,能把短板补回来些,长板还是很长,不过如果定位就是二奶机只听长板的话也无所谓了

作者: 暗奏    时间: 2024-2-16 15:36
kh156 发表于 2024-2-16 11:40
玩的是010,sa5000觉得还是有差距的。解码耳放用的是msb,线材也都是往厚声和底盘建筑的方向堆砌。hd800 ...

msb全套 你聽下來010 800有來有回???  我沒聽過msb ref以上全套  但還不信了  前端越好 010越是碾壓  



作者: 暗奏    时间: 2024-2-16 15:40
kh156 发表于 2024-2-16 11:40
玩的是010,sa5000觉得还是有差距的。解码耳放用的是msb,线材也都是往厚声和底盘建筑的方向堆砌。hd800 ...

現在哪裡還能買到早期的800耳罩呢?  我記得早期耳罩中低頻好很多很多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6 16:56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6 11:05
其实看到通篇夸大乌的用词都是透亮 亮骚 通透就知道了,所谓完全体大乌还真没有丰富的极高频,那种毛茸茸的 ...

中高频细 针尖结像建议放在拜亚上比较合适,对focal可能不太合适,不知道是用什么推的,中高频推出针尖结像也是蛮离谱的。其实要论甜点区狭窄度,大乌可能还比不过奶罩。讲起来虽然focal家的阻抗曲线是比较离谱,但银乌确实公认的好出声,估计不完全和这个有关了。
作者: kh156    时间: 2024-2-16 16:56
暗奏 发表于 2024-2-16 15:36
msb全套 你聽下來010 800有來有回???  我沒聽過msb ref以上全套  但還不信了  前端越好 010越是碾壓   ...

我觉得碾压不了,800也是前端越好越厉害,我系统里还有台前级来填密度。010解析速度和高频延伸都是天花板水平,但800的低频框架更好,更厚(没错800头一次比厚度赢了),动态也更大。看取舍吧,整体我觉得有来有回,800在我这里已经把短板补完可以当全能机了,010我实在救不回来,就好好当个二奶吧 另外800的号段和耳罩也是专门挑选的,这些也都有不小的关系

作者: kh156    时间: 2024-2-16 17:10
暗奏 发表于 2024-2-16 15:40
現在哪裡還能買到早期的800耳罩呢?  我記得早期耳罩中低頻好很多很多

咸鱼偶尔还能捡到,我是直接连着耳机一起买了几副回来挑出来的。800的原厂耳罩有三种:1万号以内的窄边绒布耳罩,1-3万多号左右的宽边绒布耳罩,还有4万号之后的塑皮耳罩。其中后期塑皮的是垃圾声音糊,早期窄边的声音最开放也最薄,是被二手炒的最高最被神话的,能收到的话保存状态也都不好,因为后面的胶皮很容易裂,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中期段宽边的,声音相对平衡也不失通透。我最后留下的是一副1000号段的800+中期宽边耳罩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6 17:35
kh156 发表于 2024-2-16 17:10
咸鱼偶尔还能捡到,我是直接连着耳机一起买了几副回来挑出来的。800的原厂耳罩有三种:1万号以内的窄边绒 ...

据说最早期2500号内?还是3000号内的原装耳罩并不是窄边,而是类似后来的宽边,但是材质貌似又有不同,很奇妙。
作者: advdb1993    时间: 2024-2-16 21:02
800的解析硬伤在任何系统都和010这方面差距很大。
作者: 暗奏    时间: 2024-2-16 21:15
kh156 发表于 2024-2-16 16:56
我觉得碾压不了,800也是前端越好越厉害,我系统里还有台前级来填密度。010解析速度和高频延伸都是天花板 ...

原來是沒搞好的010不夠滿意感喜好度被800追上  以個人經驗看 也許系統電環節哪裡有問題  不知道用的什麼總線電線?  用粗些的會中低頻強很多  
他們吹的秒天秒地的tc我也有  低頻被010秒殺  低頻好到吃驚的那種  那種衝擊力沉實剛性硬度速度  
厚度也很好 很平衡 不會過厚不會過薄  

作者: advdb1993    时间: 2024-2-16 21:19
Adx5000给个建议用l5000平衡线比b1xa好听挺多的
作者: 暗奏    时间: 2024-2-16 21:24
到最後會發現照正常的邏輯去調整系統  不要有怪問題大短版 010很容易好聲
反而很多其他耳機怎麼打救也總是有缺陷  要調整那些缺陷反而需要把系統調整的很極端  
也不想吹  最好沒什麼人知道 反正hiend就是孤獨的  全套msb太少見了  
唔也許msb那個動圈放也不夠好  不知道是之前那個ref放還是後來的動圈放
之前的ref本身也只是次旗艦  select才是msb王牌 不過只出了靜電版  
我是viva 845推的也還沒換管   全古董管以後+10w+音源聽說會搞到聲場消失  就是大到聲場不見了
目前只有兩耳機可以做到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6 22:01
wryiadgj 发表于 2024-2-16 16:56
中高频细 针尖结像建议放在拜亚上比较合适,对focal可能不太合适,不知道是用什么推的,中高频推出针尖结 ...

我觉得说拜亚结像针尖还比较难以想象,打住咯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6 22:17
暗奏 发表于 2024-2-16 21:15
原來是沒搞好的010不夠滿意感喜好度被800追上  以個人經驗看 也許系統電環節哪裡有問題  不知道用的什麼 ...

010主要是低频不管怎么搞都不可能有任何意义上的厚。但是不代表010低频不权威,不霸气,仅仅只是绝对不厚罢了。可能唯一留遗憾的就是这样听edm缺少一些上头的氛围,但是有只z1r就补足了

作者: kh156    时间: 2024-2-16 23:15
暗奏 发表于 2024-2-16 21:15
原來是沒搞好的010不夠滿意感喜好度被800追上  以個人經驗看 也許系統電環節哪裡有問題  不知道用的什麼 ...

全套系统都在补010的短板,线材里什么金奥丁gme三皇冠低频不会差了,换成sus低频会过量很多。放大有登峰725的控制力+msb动圈放的驱动不存在搞不定这耳机。010通过调紧耳罩(牺牲些佩戴)可以加强低频量感,但下潜我觉得还是没有800深,甚至tc被秒杀我无法理解 这耳机怎么说呢,听弦乐和女声是神,听钢琴和鼓是鬼,如果聚焦在它擅长的曲目那就是耳机里no1(可能大香除外),但类似素质和通透走向的为什么不玩玩009之类的呢,平衡很多玩好的门槛也低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4-2-16 23:29
cdzsz67 发表于 2024-2-16 22:01
我觉得说拜亚结像针尖还比较难以想象,打住咯

打住吧 太过离谱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4-2-17 00:13
kh156 发表于 2024-2-16 23:15
全套系统都在补010的短板,线材里什么金奥丁gme三皇冠低频不会差了,换成sus低频会过量很多。放大有登峰7 ...

010是这样的,增加低频量感的周边对这只耳机几乎没有作用,但是扫频听一下会发现其实也不缺下潜。

作者: 暗奏    时间: 2024-2-17 01:10
kh156 发表于 2024-2-16 23:15
全套系统都在补010的短板,线材里什么金奥丁gme三皇冠低频不会差了,换成sus低频会过量很多。放大有登峰7 ...

可能我也沒體驗過msb奧丁吧  
下潛不如800我也沒法理解  
有意思  好神奇  

不妨說說到現在你系統下覺得啥耳機最屌? sus你覺得怎麼樣
1266msb下難道被sus吊打?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