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烧~毁~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1 22:10
标题: 烧~毁~了
喜欢抓取种种尘缘,喜欢去研究,喜欢去追寻~
直到,不再好奇……
开帖叙事,路上的弯,慢慢讲吧
作者: sfc1985221 时间: 2024-1-21 22:12
坐等听故事。。。
作者: shoutup 时间: 2024-1-21 22:13
应该可以安心听歌了吧
作者: lutherwan2 时间: 2024-1-21 22:33
感觉更像是烧累了,歇一歇,然后接着烧
作者: 天空上尉 时间: 2024-1-21 22:44
可怕
作者: kenchan 时间: 2024-1-21 22:47
耳放真的好多呀
作者: sf15 时间: 2024-1-21 22:49
看到这么多线就头晕
作者: koei81 时间: 2024-1-21 23:56
这设备好多啊,功能会不会太重复了
作者: kindle 时间: 2024-1-22 01:15
相位传真dac-1 没想到能看到这东西
好东西是不少的 但rkt 怎么是个仿机呢 哈哈
作者: 有只野猫 时间: 2024-1-22 06:02
请问下那台有个抛光不锈钢罩的300B胆机是啥牌子的啊?
作者: Yin93035382 时间: 2024-1-22 09:43
感覺不像300b,不嚴緊地看好像有3雲母
作者: 牺马 时间: 2024-1-22 12:29
看黑白封面图还以为是发生了火灾器材全给烧坏了
作者: 125187881 时间: 2024-1-22 12:48
期待完颜兄大作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2 13:27
早年我听歌不玩设备,后面我玩设备却不怎么听音乐作为烧友,喜好随时间而变化,包括在这个过程中听的歌的种类也变化了
我有不少时间听某鱼卖家的视频、B站的云视听等,我这些设备不能支撑我琢磨各类声音形态
更多的时间我在思考琢磨自己关于发烧的念头,及其同实践之间的关系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2 13:29
这是一个叫做白老大的人做的机器,这个人很久以前活跃在此
这个机器来自朋友,网上我是没有找到任何踪迹,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独苗
这个机器的声音和造型高度一致,是一台很好听的机器,这个故事留到后面慢慢讲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2 13:36
不是300B,我没有300B,我也不要300B的声音
架子最下面是一台2A3,为T1定做的
最顶上胆机架构我也叫不出来,前级管子是6H8C,后面的是6H13C,都是苏联胶木座常见管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2 13:38
这两都有故事,都解决了不同的问题,炸掉了不同的碉堡,也都仍在服役,后续慢慢讲
作者: Yin93035382 时间: 2024-1-22 14:21
有機會玩玩21西電,可能會另保改觀,現代西電聲音改變都很大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2 15:35
写点啥呢,我不想像原来那样写东西我写过不少贴,但是每每反刍的时候,绝大部分我都不满意,就像画纸,画完就扔了
看灵感,争取写点有趣的故事吧~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2 15:51
这里有个故事,在朋友渐渐淡出发烧音响而转战摄影时,朋友的老婆占领了他的音响房,十几年前的音箱系统,后面追加了影院、卡拉OK等功能,也是一地鸡毛的凌乱,偶然有机会问到那些设备,里面基本都是当年或者说是历史经典机型,想抱新设备去PK一下老廉颇,结果朋友苦笑到,设备用不了了,那些千丝万缕被娘子一顿拔光,霎那间变成了破铜烂铁一堆,但是也相当的解脱,解开了,脱离了,完事了
我这一堆缠绕我早已觉得密集,但是,为了快速上手比对、组合,我选择了预设模式
同时,每一根线的特性、搭配,包括正接反接的区别和取舍,也都清楚并考虑过
美丑嘛,我不玩的时候,选择视而不见,直接自我屏蔽了了事...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2 15:56
重复在绝对逻辑上是不存在的,而相近特色的都已经出清残留的这些都是“孟尝君的门客”,各有各的把戏,以确保组合的花样性够多,也就是一个近似乎硬件EQ调节器的集合体,一个电器塔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2 18:07
使用墨水屏最大的问题就是屏幕刷新率低
因为物理限制的原因,所以这个刷新率让鼠标指针的移动看起来会非常的不爽
但是墨水屏先天没有任何抖动的稳定的显示的优势,以及没有背光的特性,对眼睛非常非常的友好在处理这种不需要彩色的工作的时候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为了把这个屏幕用好,我把之前罗技的G Pro鼠标换成了炼狱蝰蛇V3,要的就是他一个非常高的轮询率,这样的话,他能够减少刷新率低带来的卡顿和抖动
事实上razer确实有这个效果,但是还不够,然后再配上专门的鼠标垫又好了一点
这个活还是必须要有限鼠标来做,无线鼠标,始终先天会有短板
然后就是发现这个小东西,这个小东西的作者说他能够让鼠标使用的更顺滑,这点我就比较好奇了,因为除了声音以外,他还有其他的作用,实际使用下来的话呢,它的这个作用是有的哎,有那么一点不会让你觉得很明显,但是会让你有感觉
具体描述来说的话呢,就是在你晃动鼠标指针的时候他稍微会带一点阻尼,其实这个阻尼的话呢,并不会影响DPI,只是说他不会那么晃动,他会稳一点,这种稳和声音上的安定感有类似之处,只是很奇特的是,他是在视觉上得到的体验
我反复做试验和测试什么东西,实际上的话呢,因为他的改变确实比较小,所以说的话,你必须在使用过程当中去隐隐的发掘这个问题,但确实是有用上以后确实顺滑,这个顺滑也是很有意思,就是和戴声音上的反应也是类似的
这样一来加上有线鼠,标鼠标垫配上软件调节,以及这样的一个滤波器就可以基本上完美的使用墨水瓶了,虽然他还是有卡顿,这肯定了,但是改善相当的一部分,改善到基本上跨过了接受的临界点效率达到了提升
那提升有没有什么客观量化的指标呢?是有的就是你可以把鼠标的DPI再稍微开大一点点,你都能厚得住能够保持一个掌控性原来的话如果DPI开大,他就会显得很飘,但只是开大了一点点,但也够了。
这个东西在声音上的表现和在显示上的表现非常相近,他的特点是改变的幅度小,所以说他的适用范围会比较广,因为他变得比较小,所以不容易翻车,现在大部分这一类的东西,都去动了,时钟用了晶振,这样的话声音的变化会比较大了
这个东西是用来解决一口气的问题的,但是每一个设备又不一样,有的可以解决问题,有的则是带来困扰,幸好他改变的比较小,所以能够有所解决问题,不然的话带来困扰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你所使用的任何周边都像是给系统穿的衣服穿不同的衣服看出不同的特点,但是穿上衣服一定会对原来的发挥有所限制,不管是什么样的限制和改变,他总是变了的,一定会变,而且这种变的方式一定是某种维度的拘束,因为穿了衣服嘛
我的一个使用案例是用在英国老头的bitzie上面它可以出去数码味,他的这个凝聚力和安定化让整个声音正好达到平衡,但是有意思的是,如果用bitzie做音源,接solo做放大器的话,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专门的一个独立的耳机放大器让这个声音的素质和味道,同时具备
有意思的还有一点,我有一台2A3的传统胆机专门用来推T头版,那么这台机器的素质很好,但是有的时候感觉声音不够柔,你只有用bitzie直接接他做音源,会达到一个刚柔的平衡点,但是这个滤波器又会让bitzie的声音变硬,这么一来的话这种难能可贵的柔与虚也就没有了
那么变硬是什么感觉呢?变硬的感觉就像用晶体管机来推的一样,我当时和那个经典的彩虹耳放对比过,这两台机器如果快速切换的话,你甚至都无法去分别哪一台是胆机
但是话说变硬不是正常的吗?按这样理解和晶体管机一样的,感觉他有素质有张力有细节,这不是一个好事情吗?但有的时候有些乐曲的欣赏,希望他要柔一些。现在做的柔的机器太少了,都去追求分离度、解析力、规模感了,到是以前那种又软又糊又暖的还能找到,但是你想往回走就,除非采取特别的方法。
这个东西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可以外接供电,外接供电的话,磷酸锂铁电池和电脑直接输出的这个店查一其实是最小的也是最难分别的,不仔细听是听不出来反复听的话可以发现他还是骨子里面要宁静一些,但是他的韵味确实是没有受到影响,这也是我比较喜欢这个类型电池的一个原因,因为他也使用方便,特别是有多款需要直流电的设备,这个电池可以很容易满足,价格也便宜,拆装也方便,不用搞那种很复杂的科学电源又笨又重,然后有些时候声音可能还会硬一些,这个电池声音就像那个没有装稳压,也没有装滤波的最简单粗暴的直流线性电源一样的感觉自然而然的开放无拘无束的表达
但是如果你换上品胜的充电宝,他用的是那种拇指粗的锂电池,那么你会听到这个声音里面的数码味和那种像机关枪一样,凝聚的发力线条感各方面都会强化,但是原来的那种整体感和韵味会缺少一些
所以换一句话来说,只有在切换了磷酸锂铁和品胜充电宝你才知道这个充电口和用原来电脑的电是会有差异的要不然的话磷酸锂铁,你甚至都会觉得没有什么差异,品胜的加入让你明显的对比出了不同
鉴于以上的种种特点,这是我用过好多个类似设备后留,下来玩的一个小东西
作者: 古都中心 时间: 2024-1-22 18:19
感觉hifi器材拍黑白照片比较好看,起码咸菜不会有凌乱感
作者: 山西人在赤峰 时间: 2024-1-22 19:25
拜读大作
我也有个白老大的耳放,收的杭州朋友的,声音挺好的。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2 20:14
哈哈,找到了一个同样有这个东西的朋友,白老大的放大器,如果用一个字来描述,那就是白
作者: fengyuluoke 时间: 2024-1-22 21:39
这是大作啊
作者: 小白owb 时间: 2024-1-23 18:23
搞这么多你还怎么有时间听歌,好好弄好一套就能安心听歌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3 22:21
就是这样,你说的一点没错,一套就行,而且甚至是随意的一套,不用折腾,就够了,很好听了,或者说不会难听了,因为你没有在比。
我主要是玩,像做实验一样,各种捣鼓,主要是比,不是听,所以如此。
作者: 小白owb 时间: 2024-1-24 02:05
其实一套也需要不停捣鼓的,各种周边搭配,需要达到满意的声音就得不停微调
作者: 二师兄 时间: 2024-1-24 08:56
鲁迪好评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4 21:06
有一部分器材是你拿到手以后就不怎么需要调的,直接用就可以还有一部分器材是你拿到手以后你会感觉不想去调,因为没有必要去调这些都是挺有意思的东西
调整最难能可贵的是微调,尤其是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对治,几乎很难做到,往往都是矫枉过正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对比两对信号机线的时候,那区别真的是很微小,但是你把它接到系统上,你会发现原来没有想到的,其实原来并不觉得需要调,但是像这样调后会更好听,这算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因为他并不是在你调整预期当中的,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经历,因为它们的区别是如此之小,更换后恰巧正正好
但是遗憾的是这种刚刚把缺的一口气补上,并有没有带来,或者是带来很少副作用的情形,我基本没有在为发烧专门设计的物件当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这些东西都太过于有目的性了,或者是因为我所需要调整的量太过于小了
其实调很多台,也就是调一台,因为你毕竟是一台一台的来调,只是调很多台的话,你会具备更多的经验教训。另外的话在这些搭配组合,尤其是当各种物件数量上去以后,它的几何次方式的可行性的搭配组合,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者是关联性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哦,原来是这样
折腾这个东西分为知见上的和习惯上的两种,如果纯粹是知见上的困惑,那么这个人可能不一定在这里寻求答案,或者他寻求完答案以后他就不会留在这个地方了,因为他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已,解决完问题,以后他的注意力兴趣点以及习气就不在这个位置
如果是习惯上的,也就是一种固有的深厚的习气,那么这个人会习惯性的留在这个地方,留在论坛里,那么就算是他找到了喜欢的声音,他还是会继续去找下一个喜欢的声音停不下来,乃至于下一个声音并没有超越过上一个声音或者并没有更喜欢,但是还是停不下来的寻找
知见和习惯,两者互为缠绕,我具备两种原因,为了寻找知见上的答案,进行了种种操作也养成了这个习惯,也就是兴趣吧,或者说是癖好,用的词不一样而已,意思是一个
习惯性的探索地图,看看还有哪一个领域没有涉及到没有挖掘到,还有哪种形态没有试过没有体验过,还能有什么新的花样?所谓的更好又是什么?
论坛里有不少商家也有不少作者,有的人是只是去卖,但他自己不怎么去用这个东西,有的人做销售自己也在玩也在摸索,还有的人是自己去制作或者去销售和自己去玩的路子是吻合的,那么最后一种人,他对自己认定既定的声音形态非常认同,他有坚固的信心,所以他能够克服困难,把这个东西做成产品,所以如果是我就算是掌握了电路上的所有技术,我也做不出任何产品,因为我没有固定的观念,只能做听众
反过来讲,作者决定了器材的特点,不论是入门级还是顶级,不论是郭其做的还是现在做的,我基本上接触过的各类器材都具有非常强的一脉相承的特性,尤其是一个人拿主意的调音,除非是产生了合作,那就算是合作,这种特性也会得以某种意义的保留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去锁定这个东西是不适合你,你只要了解这个作者有关联的作品的方向就能够和自己的喜好进行比对,进而进行判定这个方法挺简单有效
如果他的观念和你有背离,而且你自己并没有调整观念的话,那么无论他今后出什么样的产品都不建议再去接触,因为很可能又会回到原来的那个矛盾状态去
其实把系统调好并不复杂,有些时候不调也是统调的方式,但是往往被概念所困,其实只要满足身体的需要就行了,你之间上的理解达成了,但是和身体上的需要有偏差,你的感受不够爽,但是你想一想觉得很爽,这种情况下,你的内心还是矛盾的,要坦诚的面对内心的需求
遇到感受上很爽,同时知见上也非常认同(比如品牌、做工、技术、设计者、历史、口碑等等),这样的器材确实不容易,或者说是非常贵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4 21:13
意大利的东西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坏不够牢靠
鲁迪尤其是低端机型,比如这一台35,它的特点就是非常强调整体性,不强调素质,很有音乐味,但是音响性较差,这是一种很传统的调音模式
但凡是这一类的声音开始听起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闷,有一点不够张扬,但是这一类声音切记要给他一点时间看10几秒吧,也可能几分钟,完了以后就会深陷其中,尤其是你从所谓的科学基过渡过来需要转换一下耳朵的时候,那这一类的声音其实挺有意思,你稍微给一点耐心,他一定会让你稳稳地定在那里
其实有的时候听音乐,我只听了很短很短的时间,因为平时确实时间挺少的,一个星期也见不到器材几面,那么当调试好了,以后带上耳机深吸(请允许我使用其他感受的形容词)一口,很爽,就够了,就像点烟一样,点着了就行,烧久了就没有可以抽的部分了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4 21:40
传说中的古代Mac,加持了达菲系统后,播放一曲神秘园,这个几元钱的塞子,我觉得已经够够了,剩下的只是自己观念未平,耳朵的触受已经没有怨言
作者: 二师兄 时间: 2024-1-25 08:53
有过38,很不错的耳放,素质其实够用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5 18:33
38据小白版主说素质是比35要好的,35的话呢,我翻之前的帖子作者自己在网上说能和33除了换了壳子,其他没有差异,但是大家评价的话是比33要更素质化一些的。
最新的那个挖铝的那个素质非常强大,我是听过那个机器的,虽然是单端,但是鲁迪味已经少了非常多,用家应该也不多,感觉保有量最大的应该是35
那个壳子换的很有意思,原来是全铝,换成亮亮的不锈钢,就是标识这些方面也做得更加精细了一些,其实也就是意味着肯定在风格上有变化,这他如果思路上没有调整,他为什么要换壳子呢?因为你的外表就暗示着你的内在的变化了。
鲁迪的起手是相当具有密度、整体性的,也是一种说白了没有那么造作的一个调整方式,但是起手如此他要往后走的话,就只能朝着素质方向去走,拉开分离度,那就看他怎么去圆满后面的故事了,包括什么0102030等等等等
从通用性的角度来说,单端的会相对更容易搭配一些,因为我玩的比较杂,所以没有选择平衡。感觉鲁迪就是从NX03这个最不正经的型号开始一步一步走向越来越正经。但是他家的感觉石RP8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惊喜,没有能够把我毒翻在地。
鲁迪调音的这个思路是尽量不受干扰,或者是换一句话讲它可以扭转你的现状,也就是说,你前端经过了这个鲁迪,以后基本上就会变得具备鲁迪的味道,但是你前端本身的个性会被趋同,所以说他能够有更强的话语权,而他受前端的影响却并不大,你可以理解为他是一个素质黑洞,也就是说,你花了很大力气去搞前端,其实到他这里都被洗白白了,当然我用词可能夸张了点,不过方向是这样子的,solo就完全不一样,这样也好也不好,好是好在他能够帮你做一个完成度比较高的声音出来,自成一格,不好是不好在他会毁掉或者是无法发扬你其他部件的特色
在我听过的所有设备当中,真正让我感觉素质不够的,只有记忆中的两个一个是歌德爱丽丝的M 1包括他最新出的M1X我听了录音依然觉得按我的口味,还是缺一口气还是有一点闷,我觉得S R125 X已经没什么问题了,而且甚至素质还略略的多了一点点,SR80一脉,鉴于M1的印象,直接略过去了,怕差个一口半口气什么的,其实把这种品牌的细分产品都整明白,还是要花一些精力也比较折腾的
另外一个是早年,然后父亲买了一个索尼耳机,这个耳机是个头戴式造型很酷插头也是大金叉,还带着这个绿色的这个中间的隔圈,看起来很漂亮,但是接到机器上的话早上感觉是闷的,当时是HD 600流行的年代,然后发烧嘛,也不知道怎么烧,但是600当时卖得不便宜,也没有这么执着,所以说呢,父亲也买了一个回来笔画笔画作为所谓的平替,但是替不了的,确实是闷,后来那个机器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其他我听过的器材没有感觉素质上有缺陷的,哪怕几块钱的地摊耳塞,其实你接到不同的音源上在某些搭配下,他的素质是够用的,在我听已经够了,就看你需不需要让他展现很强的音响性,如果不需要,其实你不会觉得素质上有所缺陷了
音响这个东西属于艺术,他是一门哲学,强调的是阴阳平衡,他不是技术,那需要更高、更快、更强,他其实就像做菜一样的,你要达到某种平衡才行,你可能不会觉得一道菜再将其做的更甜、更咸或者是更辣一定会更好吃,少有人这样想。
同样选器材也是一样,但是烧友往往被误导,无论是广告还是评测都是这个趋势,搞的心里也一堆堆的更字诀,所以很容易就进入到这个希望不断提升的心理里面去,而忽略了实质上只是不同形态的平衡这一个事实,有一个更自你就无法安定下来
作者: koei81 时间: 2024-1-25 18:36
你这头像就是听歌简单舒心的方式
作者: 二师兄 时间: 2024-1-26 08:58
感谢回复了这么多
我没你那么专业,我就听着鲁迪的放略带一点甜味,高频不刮耳朵,没有齿音
NX03我也有过,很不错的耳放
HIFI这一块我的拙解是,与设计师对审美的方向是否有相同之处,素质我认为信息量够用即可,主要是色彩与感情的表达
另想问下兄是在哪买的35,多少钱买的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6 22:00
鲁迪的入门机是追求美,往上走的话渐渐的要追求一些真,相对就没有那么任性。
素质和味道或者是和乐感,这里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有的人意识当中的素质包含了表达能力,有的人意识当中的素质是听起来的抓耳程度,不一定相同。
发烧这个事情其实非常有意思,因为每个人说的内容看上去相似,但是他们心里想的却不一定相同,所以如何在各种信息当中真正去了解到别人说的究竟是什么?其实挺困难的
你只有自己认可自己,自肯自认。
不要去找裁判,如果你试图去找裁判,那么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裁判了,心究竟不能平
这个机器是很早以前收的一个二手,在我的印象中,上家应该是弹钢琴的,然后他对这个机器很肯定,因为他说机器发出来的声音和他平时使用乐器的声音很近似,但是我没有玩什么乐器,他的话我也就是听了,我没有去找任何方向的裁判,我只是自己用心去感觉吧
鲁迪的机器这么多年了,价格基本上已经沉淀的差不多了,当然会随着时间会有小周期的波动,你要确实想收的话,蹲一段时间应该可以收到你合适的东西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6 22:21
如果说到简单听音乐的方式,我还是有一些感想的
最简单的听音乐方式就是不要去听音乐,因为听音乐本身就是种折腾每天吃三顿饭已经够烦了,为吃三顿饭折腾的事情更多
我曾经有快两年的时间,莫名其妙地退烧了,我那些器材上面积累的灰尘都以毫米来计,那个时候我没有任何想法,不想玩器材也不想听音乐,然后复发了,重新开始探索地图的模式
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整个器材系统重新清理了一遍,包括清洁包括买卖,然后各种折腾甚至是一天跑好几次菜鸟驿站,然后形成了现在这个鬼样子,有各种不同念头支撑的想法,各种版本的应用题集合在了一起
等而下之有两种方法会比较舒服一些,简单一些,一种就是社会上无处不在的音乐,你随时都能听到,第二种就是你想听音乐的时候,你在你的意识当中就能回想起不同的音乐来,包括不同的器材放到不同的音乐和不同的器材放的同样的音乐都能够由自己的意识产生,并且由自己的意识消化
再其次就是实实在在的主动地去欣赏音乐,这里我并不觉得简单的耳机系统是最优的解,因为耳机这个东西,他毕竟有个佩戴舒适性带久了以后你的身体会发出强烈的干扰,其实影响系统会舒服很多,如果你空间有限的话,简单的桌面小音箱系统乃至于,现在满世界的一体蓝牙音箱,其实他的表达能力他的素质都已经非常好了,因为太多的新产品比原来就只有一两个主打产品的市场已经完善了太多太多
还有一点就是耳机,你是以什么样的一个姿态去佩戴,是躺着呢,还是坐着呢?
这里面又有很多细节,包括你带不戴眼镜躺着,他会不会会自动散开?
或者是会不会过于夹头,或者是像K K紧紧的压着你的太阳穴,各有各的不同,实际上要想舒服的话,他的那个耳罩要足够的柔软透气,但是很多耳机他的耳罩,你看上去这么立体,实际上戴上去,他也是有相当硬度的,有时候因为时间久了,快要变成渣了,他才变软……
耳塞的话呢,也会面临你的耳洞的各种抱怨,来自于最最舒适的那几个耳塞,比如苹果的,也会有佩戴不适感的
其实高烧耳机是一件钻牛角尖的事情,这件事情先不论好坏,但是我对钻牛角尖这个行为是警觉的
其实喇叭系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麻烦,尤其是小空间的进场,聆听相对的布置,没有那么困难,真正的困难是你所谓的高要求,看不见的概念,束缚了你
你玩那种相对偏门的喇叭,比如说小的全频单元别人会告诉你,他不够全面,你玩全面的这个喇叭的时候别人会告诉你,他不够有特点,挺左右为难的
但是这些我都去试过,就冲着简单聆听着一个方向,我也琢磨过,早些年也听了快有小10年的漫步者音箱,我觉得其实不论哪一种达到差不多的效果,以后你都可以好好的安心听歌了,除非你想玩别的花样,不然的话其实挺容易做到欢喜的聆听
上面啰哩八唆讲了一些关于简单聆听的感想,但是实操起来的话有两件事情想讲一下,一个是简单的桌面音响系统,一个是简单的耳机系统,都是我个人理解最为简单的一类了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6 23:07
先说一下简单的音箱系统,他之所以简单,就是它由音源加上有源音箱直接构成,没有多一个香炉多一只鬼的系统干扰,所以说音源是的味道就能完全呈现,完全不会破坏原有调音
那这里的关键就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姻缘为什么不去搭配一个前集呢?
在我的系统里,有源音箱,本来是接到电脑解码器和耳放这个系统上面的,耳放作为前级,但是我忽然发现这样太折腾,要开的电器太多,我也想简单一点,我研究了一下,我发现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是蓝牙音源,为什么选蓝牙呢?因为他没有网络干扰,也不用去打开电脑,只要你的手机能够正常使用,他的这个稳定性是非常高的。
但是蓝牙最大的问题是他是有损传输的,所以在概念上不容易被接受。同时蓝牙音源,就算是在实际听的过程当中也难有满意的,所以说不论概念上,还是实际上,都不容易被纳入选择的对象。
我记得有一年音响展,我当时听过两个蓝牙音乐印象都比较深刻,一个是文杰的蓝牙音源,当时接的是纽曼的有原音箱用iPad放的是苹果普通的音乐还不是高清无损,然后素质很好,乐感也很好,整个现场大的音源摆在那里,不用,就用这个小的音源,一个蓝牙接解码做主角,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另外一个蓝牙音源是国产的另外一款,但是可惜的是我也没有记住他的名字,所以后面也就失去了考量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文杰的这个蓝牙设备,我在展会的两个不同场所听到的感受不一样,一个是很惊人,一个是很普通,结果后续我买了他的高级机种,以后在家里面用的时候,也会发现两种情况,有时候听起来很惊人,有时候听起来比较普通,我也没搞明白为什么会如此巧合,应该是乐曲的不同导致的一个状态吧
我在展会上或者是在线上听过的这些设备,如果感觉不错的,后续买回去自己用基本上没有翻过车,这一点还是比较感谢自己的耳朵,能比较准确的捕捉感受,但是也讨厌这个该死的还债的过程,凡是当时种了草的东西最后都花了钱
另外,玩耳机有一个好处就是耳放的成本比前级或者是功放要小,而且体积也小,可以买不同的机器进行搭配,也可以不那么苛求的作为前级,毕竟他作为前级,一般就只有一组线路,真正的专业前级都有很多线路,但是往往很多线路都是空着浪费的,除非你有一堆音源,所以那个钱也就浪费掉了,所以玩耳机的话能够更多花样的去感受声音,可玩性确实高很多
下面说一下文杰这个蓝牙吧,因为用了一段时间相对心平气和了,不会有那么多的惊喜或者是失落,这个设备是个不错的设备,一开始我听到富盛影响我还以为是香港的品牌,后来在百度上才发现他是九五年番禺成立的一个广东省内的品牌
这个牌子的广宣确实不多,这个论坛里也很少有人提到,而且多数产品卖得非常贵,定位非常高端,耳机这个范畴,基本上没有什么设计,主要是姻缘工坊还有音箱相对比较低调,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他开发了蓝牙的系统,从最早的小蓝牙播放器到后面全套大几万的大蓝牙组合,然后在不同的展会上都把其他的音源摆着放在一边,仅用这个蓝牙来做展示,正好也被我撞到了,结了一段缘
商家的这个操作基本上可以很明显的告诉你,他在蓝牙上所下的功夫,以及他对他自己这个产品的认可度,因为他其他的产品的定价档次和他展会上的行为,实际上对这个小东西有挺强的烘托
那么这个文杰的蓝牙是什么样特点的声音呢,实际上我出听他的时候,我觉得他的素质非常好,甚至感觉他主要在输出素质,那么最主要的感受是他非常的具备微动态和信息量
但是我下意识里感觉这种声音是独树一帜的,因为我听过的国外的品牌和国内的品牌都不像他,这让我产生了好奇,国内的品牌呢,相对来说调音会中正一些,但是呢,味道方面越感方面会比国外的要淡一些,国外的呢,听起来抓耳很多,但是呢,百花齐放,各有各的平衡点,但是全面性不一定非常好,有些胆子大的做的声音你觉得非常好听,但是离开了他所专门展示的那些音乐文件或者说是做了其他的些搭配,以后不一定还是那么让你开心
文杰这个蓝牙的话呢,他有足够的预感有充分的感情输出,同时有很强的素质,然后相对来说偏暖一些的声底,相对的中正的腔调,能传递足够的乐感,所以这一点很奇怪,他好像是中西结合的一个结合体,潜意识当中就让我想起了香港两个字,因为在我的印象当中香港是非常发烧的一个地方,而且发烧的年限非常久,对于器材的素质诉求也非常高,所以我一段时间以来误认为这是一个香港的品牌,这个声音是香港烧友的声音审美的代表,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想,当然我也知道这样想不一定正确
我这个播放器是带平衡输出的,所以直接接有源音箱非常方便,打开手机直蓝牙投放QQ音乐,应该算是一种最简单的欣赏方式了
音量大小就由手机来控制,而且连接手机非常快速稳定,这个机器的电源用的是磷酸锂铁电池,也可以升级高端线性电源,当然我用的是电池,所以说又省掉了电源线这些的烦恼,因为这个机器的声音他的完成度很高,所以说不会让你觉得再需要搭配什么,就直接用它听就够了,这是他除了素质、乐感这些只言片语之外,我最想说的一点,就是他基本上能自圆其说,你只要接上音箱,其他的发烧相关的杂念可以抛去了
那么这个东西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
我觉得有这么几点,第一,他是蓝牙可能会让你余心不甘。
第二,如果让它组成了这么简单的系统,可能会让你觉得没有什么挑战性过了几天又想有新的折腾。
第三他的声音素质越感以及完成度都很高,但是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一些简单的微调,让他达到更好的平衡,如果你在操作方面缺少经验的话,他不一定能够让你一步到位的满意,这就是看个人发烧调校的技巧了
第四,他的声音是一种很高速的声音,这个概念,其实平时听到的不是那么多,他所谓的高速并不是因为收的快,韵味少半截的那种高速,而是在呈现音乐的时候,透过让你应接不暇的信息量来烘托出氛围和感情
有意思的是,我在哔站上看到一篇关于他们设计师的理念的短视频,我也为此发了一个帖子,其实我觉得这里面或有关联,就是他这种设计理念,无论是做解码还是做功放,在模拟电路部分的思路,可能会有一些联系吧,这也不是纯粹的猜想,因为我也听过他其他设备的线上录音也是一个调性的,能够感觉他那种理念体现在他的声音里面了
所以你想要很安稳、很安定、很干净、很纯净的声音,不建议让声音给你呈现的速度特别快,如果你想要很活跃、很具有鲜活感的声音,那不要忘了考虑它
作者: koei81 时间: 2024-1-26 23:30
第一,太佩服你能码这么多字了,怎么做到的?
第二,我觉得你这条回复我可能回错了人,因为我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我尊重不追求器材只追求音乐的轻度发烧友,也尊重阁下这样做物理试验一样通过不断调试来获得快乐的器材烧友。道不同,但追求相同,那就是玩的快乐。
第三,对于你说最舒心是不听那句话,我不赞同,那有点杠的嫌疑。因为就像上条所说,喜欢音乐的人,怎么舒服就怎么听,干嘛不听呢?就算器材党,只要玩的高兴,乐此不疲的调试我认为也是一种舒心。除非是那种已经被器材奴役、整天折腾出出入入,浪费了心力和财力却得不到快乐的人,那真是非常不可取。
晚安,祝烧途常乐。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7 03:47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24-1-27 04:16 编辑
哈哈,幸会朋友
写这些内容的话呢,是因为我本来既定想说一下自己的折腾中,关于怎么样听音乐会是简单的方式,因为虽然我那一堆东西非常的繁杂,但是他是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考虑,所以说铺设的不同的道路堆积在一起呢,形成的
但是的话呢,对于具体的某一个阶段,实际上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那么我也想过怎么样会简化一些,因为我自己当时也觉得相对比较复杂,也做过一些尝试,然后我既定的话呢,也想是把这些对应的内容做一个阐述,所以说会比较多,就写了挺多的内容哈
我是在您的这个回帖的基础上去把这些内容写出来的,跟进了您这个回复,藉这个回帖而引发了这些相应内容
写帖,我没有去修正别人观念的意图,也非去立一个标尺。我写的,只是我自己烧烧停停路上的感受、经历的分享,也就包括我自己发烧与不发烧的种种感受
另外说一下大家谈的这个App确实比较好用,所以信息输出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这些文字,实际上是通过语音转化的,如果用手敲的话会更折腾一些,但是这个App确实方便,原来上传图片动不动就过大了,这类情况不复存在,所以发帖分享就少了很多的障碍,我也很想把内容缩减,但是没有办法完成我心中需要表述的那些细节,所以就变成了一些裹脚布一样东西
所以如果有兴趣的话,乐呵乐呵看就好,那只是个故事;如果引起了误解、反感,对不起,请原谅我的不周,抱歉带来了困扰。
感谢理解,也祝烧途愉快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7 07:35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24-1-27 07:39 编辑
另外,那个文杰的蓝牙,再来补充一下他的数字输出部分,因为我用的是那个大号的机器,所以他有AES、同轴整一套的数字输出端口,自然的话会对应各类不同的解码,也让我有一个尝试的动力
相比模拟而言,这个机器的数字输出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性,第一是线条感相对要强一点,或者说换句话说结相会比较精细,他不会把整个画面占满,那相当于一个正方形或者是一个矩形,你画了一条对角线,他用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留白的部分
这里容易有一个误解,把它和这个int204做对比的话,204是非常饱满的结相,整个画幅全都是信息量,但它的话呢,是有留白,是有空余的,是有喘息空间的
那么它的信息量也没有204那么足,相对来说打磨的要光滑一些,但是打磨都要光滑代表你能看到光滑的部分并不是打磨的没有了,所以说他和他自己的模拟也有区别,他自己的模拟,也有留白,不是那种非常满溢出来的声音特点
这样带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就是类似的风格,同样的鲜活、具有充分的信息量,非常好的微动态,当然一个是界面,一个是解码输出,这两个东西有点跨界,拿来放在一起做对比
那文杰会给你一个相对的宽松感,因为在信息量多的情况下,他没有把整个画幅都占满,这一点是会让你觉得更加柔和一些不容易那么疲倦的一个特点,weiss就比较蛮横,他要充分的显示他的张力,占满每一个角落
这里顺带的说一个自己的感受吧,就是所有做专业器材的厂家,除了设备都有一个专业的味道,也就是说,他在一些情况下是不愿意做妥协的,也不愿意为了倾向于某些类的音乐素材,而把他的这个细节做对应的修整,他希望尽可能还是最大的一个普遍适用性
这样一来的话就会导致他可能会相对的比较楞头青,也就是说有些时候你不希望听到齿音的时候,他可能会有,你不希望有硬边的时候,他也可能会有,你希望更柔顺一些的时候,他可能会比较干涩
但是换来的好处就是你会发现他的声音很正,正是他最根本的声底,然后这里面的话就有监听中的监听和监听中的艺术的区别,艺术就是比较好听的监听,有艺术感没有那么刻板,严肃相对比较讨人喜欢的监听
那文杰这个蓝牙的数字输出和专业的名气比较大的,这个数字见面的输出有没有胜负呢?我个人看来是没有胜负的,这个东西就是看你怎么做搭配了
其实界面的话,我之前也写过非常详细的文章,但是的话呢,我现在已经不着迷于这个东西,因为他只是一个风格组成的要素而已,你要信息量有信息量的好处,你要顺滑有顺滑的优点
如果说你对这个东西不熟悉,不能在这个东西上做调整来达到你的目的,那你同样可以在一个系统的其他环节进行调整,达到类同的目的,这个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但是我也补充一点,就是你希望用这个东西来改变声音的话,你必须提前知道他的特性,你不能盲目的去购买,因为盲目的去购买,有一部分东西,他的声音是类同的,那么你买了甲,你觉得不好你再买一个乙,你发现也差不多,这个时候你就会告诉自己可能都这样
其实并不是,有比较明显的特点的那几个,尤其是几个国外的牌子,国外的牌子普遍比国内的牌子爱彰显个性,当然换句话来说,你也可以说,那是人家实力的体现,那我们是究竟没有这个实力还是不愿意去这样做不同情况下真的不能一概而论
那么这一类的界面,其实论坛里面已经说的很多了,所以说你要么就是选择口味近似,要么就是选择个性鲜明的,如果你真的需要用它做一个调整,那么做好功课就可以马到成功
这里突然想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这个调整,因为之前的话看到有朋友热衷于对比不同型号的硬盘,不同型号的CPU不同型号的内存条它的细微差异或者是类似的东西吧
总之这一类东西他有共性特点,他并不是为发烧而做的,他是一个民用的器件而已,但是因为他功能相同,然后性质相似,品牌不一样会有一点点差异
其实我个人的想法是不需要在这些器物之间来回对比和迷失,因为他们的差异,毕竟有一个范围,但是他们的差异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可以用来做微调
这样的话呢你可以明确地知道从前人的这个结果当中你会掌握他的方向,那么他的调整成本是低的,他的调整方向是明确的,他的调整幅度是小的,所以会比较容易达成自己的一个效果,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思路
还有一点的话,就是到底有没有必要要一个界面,这个要分几点来看
如果是有一个品牌,你用了他的解码,但他也出了界面,那么有没有必要用他的界面呢?因为解码一般现在都肯定是自带界面了,但是他既然又重新出了一个界面,那么你用他的界面的这个结果十有八九的话是素质上的提升,但是的话风格是不会变的,如果你换别的界面风格就会变掉,甚至变得比较大,这是第一点
如果这个厂,他只出了解码或者是数字播放器,但是他没有出界面,那也就不建议再去配界面了,否则的话,你换了一个界面,必然会面临有的会有失的两种,结果这个是不可能逃脱的,最多的话,你把你失去的部分认为是你希望失去的一部分这样的话你就相当于得到的全部
还有一点,只是界面,并不是最后一站,他后面的那个数字播放器,或者说是电脑才是真正最底层的逻辑,这个东西其实对整个身体的影响非常的大,并且界面并不能抵冲它的影响,他也有相当的话语权,会在界面的背后再加一层他的特点
其实要说了再不那么委婉一点的话就是,界面后面的这个东西,他的特点是界面很难做针对性削减的,他是另外一个维度的影响
那么系统中到底要不要存在界面呢?
这个问题其实有两个答案,如果你需要一个完成度很高的系统,你不需要做太多的改变,最好越简单越好,但是如果你擅长改变,你希望做微调,你有自己的要求,那么这个系统越复杂越好,这样的话你可以调节的环节会多很多,如果你的系统本身就复杂,但是你却不擅长于调节,那么你可能会非常的折腾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8 10:08
乔布斯归来黑洞大法,万法归宗~
简单好声音说完了蓝牙播放器,本计划把耳机部分补完,谁知道这个无la 上ji 宝huo让我心起涟漪,那就先讲它和它相关吧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28 22:28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24-1-29 06:26 编辑
macmini
我现在系统里面的电脑是一台Mac一体机产自2011年,我曾经试过用15年的苹果17寸视网膜屏笔记本去接现在系统当中的这些解码和界面那个声音的感受
玩器材的话,其实是玩不尽的,有很多的分支和细节,但是通过归类和推断的方法可以把握他的大类和脉路,了解到底是哪一种玩法,哪一种花样,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个人对花样的细分我就不追究了,我也不力求把一个系统做到极致,因为做到极致的最后一定是微调,但是所有的微调都很容易被微小的变动所改变,因为他毕竟是微调,所以在这微小的部分这个系统是相当不稳定的
你微调要应对各种变化就会非常的频繁,而且复杂,除非你非常稳定的欣赏具体类型,而且有限范围的音乐,那么做到极致是可以的,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像我这样随机去听的,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调节的尽头
15年的苹果笔记本电脑对比这个11年的苹果一体机差异就比较明显了,最主要的差异就是在所谓的数码味上
新的电脑,而且尤其是笔记本,集成度更高,那么他出来的这个声音会有比较硬一些,然后声线会不是那么宽松,散开,是比较集中,集束在一起
集中,也就是不再弥散,而且这“一束”声音,速度很快(缺少安定感,感觉一直在高速地跑),感觉声音的元素被装进了一个透明的管道,你看到他在管道里面跑,而不是在整个空间当中分布
数码声主要的特点,一方面是硬/刺,一方面是薄,一方面是冷,但是在不同年代的电脑上这个特点的体现却各有不同的侧重,这是一个还有意思的地方
在声音当中,把它数码声的特性的部分给发掘出来给挑出来,明确这个声音的数码味到底是哪一种细分项的数码味,他的数码味表现为什么形态?
我个人感觉最新一代电脑,随着他的这个芯片的速度、集成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快,那么它的整体趋势试声音变得更加失去宽松度、更加聚焦,变得更硬、更楞
这里究竟的原因我是不知道的,我对这些技术一窍不通,但我隐隐的感觉到,随着芯片的迭代,效能的提升声音也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失去的宽容,失去了安定
这种声音如果你不比较是没有明显感觉的,游戏是当你听习惯了以后,但是他会让你隐隐觉得不安、躁动,这个隐隐的感觉藏在里面,当你来回折腾器材仍然不满意的时候,这时你听到真正安定的声音,你会突然回过头,原来问题是在这里!
音响是个很有意思的领域,这个领域关于声音本身形态的技术更新相当的慢,甚至很早以前就已经被玩透了、已经成熟了。
现在的市场更多的是在做“能实现”的一类事情,让音乐的欣赏可以以各种不同的,便利的形态开展,比如流媒体,蓝牙技术等
大伙的心思重点都放在挖掘各类“能实现”上面去了,少有人专注于声音的演绎,乐曲的创作,体现了一个明显感性转理性化的过程,经典的创作越来越少,但是强大的仪器越来越多
也就是精神上的世界越来越小,物质上的发展越来越强,扯远了,回来到电脑作为声音最后的源头的话题,既然新一代的高集成度的电脑声音不好,我始终都在用这个的11的苹果一体机
但是我听过有人说,而且不止一个人说,那种非常老的电脑会有非常好的声音,这样的话能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我看到有人在论坛上写帖子说,苹果电脑用旧的系统去接一个旧的声卡能够发出非常好的声音,然后我动心了
我想去试一试,结果呢,我再某鱼上看到了卖这个传说中已经停产,而且厂子已经破产的声卡,这个声卡几十块钱非常便宜,而且有一家他有录音
我听了一下,我觉得声音确实很好,非常足的模拟味,很高密度,然后呢,我就在想怎么去实现他,但是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纵使我能够实现这样的组合但是这样的机器和这样的系统是没有办法满足我听音的需要
这里要说一下音乐的选择,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QQ音乐的,因为对于我来说,他具备了两个非常大的优势,第一他是活的,也就是说,他有一个每日推荐那么这里面的曲目对于我来说几乎是无穷的,不会重复,所以的话,你总是会遇到新的东西
第二的话,他有一个大数据功能会通过你的听音习惯不断地去推送适合你的音乐,然后经过长期的积累这个功能,现在非常的精确,所以说我基本上能在我想听音乐的时候听到我想听的音乐
虽然现在数字时代音乐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但是听到自己想听的音乐,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你大量的下载和拷贝音乐,那么你也需要花时间一点一点的去筛选,一遍一遍地去排除,这样的过滤可以那些喜欢的音乐集中起来,但这个过程其实耗时又耗力
而且当你固化了一部分音乐,以后你又没有新鲜的东西来补充,你需要新鲜的东西来补充,你又需要反复的去筛选
所以很惨,虽然QQ音乐的质量好像没有多少人说很好,但是真正素材的来源我还是最主要依赖于它,因为我没有固定想听的东西,我不知道我下次想听什么,但是如果我要听的话,我希望能够有一个推给我,就让我觉得不错的东西让我去听
还有一点QQ音乐似乎并不是以DSD音乐为主的音乐平台,DSD素材那种非常顺滑,对于我来说缺少一些质感
我个人感觉平时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是带有一些质感的,是没有那么顺滑的,所以我觉得特别顺滑的声音并不是一种平实的表达
而且还有一点,我感觉自己的整套系统都是针对于pcm这种格式的声音所设置的,如果从声音的源头,他的形象改变,变得非常顺滑(这里说的算话不是通过调音手段产生的顺滑,而是一种本质、本底的脚下抹了油的感觉)
或者某种意义上他缺少一种高密度的表现形式,让你感受到该有的质感,这里非常容易误解,我并不是说DSD他没有高密度,只是说我的感觉上,他缺少PCM高密度的那种质感,是一个感受的问题
我这些系统当中各套器材的声音达出来的这个结果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观,这不一定是个好的事情,因为可能一切都会变化
因为在提一个变化多少的问题,网上有的MP3对比CD或者是高码率素材的对比试音,其实这里面的差别确实不大,反复听,如果不特别仔细,是感觉不到的,那这种小的区别在大的区别的面前,某种意义上可以先放在一边
当然这里只是举例,可能换一个场景下,不同码率的声音素材差异会很大,能够明显感受到
我举这个例子想说的是,其实发烧的时候就是各种对比,面对发出的声音,直接承认自己的感受承认变化的大小乃至于,不能感知这个事实,不要让自己的感受和脑子里的认知、概念相互纠结,对于提高调整系统声音的技巧是比较有效率和帮助的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是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音乐资源的码率越高,声音越好,密度越大,清晰度越高,细节越多,那你看prism da1他就只能放44.1以下的资源,但是他的密度那么高,细节那么棒,那这些哪里来的呢?但是怎么能够在这么低的可怜的码率下面实现这些表现的呢?而别的器材为什么又不能呢?
越扯越远了,不去纠结这些问题,但是例外的情况说明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不要困在一个点上,钻进牛角尖里面去
现在还是拉回来,如果弄一个旧电脑再加一个旧声卡,他这个系统是完全没有办法满足QQ音乐的运用的,所以如果整体考虑的话,我最终放弃了这个方案
缘分就是这么巧,正在我筛选这套系统的可行方案的时候我看到了某鱼里小型的Mac mini旧款电脑,这个电脑前几年的时候在论坛里被很多烧友用作来做数字转盘,但是这个东西缺一个屏幕,不过现在屏幕很便宜很方便配,就是又要重新占一块地方,正在我在种种失去纠结的时候,我看到了达菲两个字
然后我就选了一台,我能够选到编号最老的Mac mini电脑,起初的话我并不知道他就是传说中第一版Mac mini,但是后面老板告诉我这个机器就是05年的,那也就是乔布斯亲自发布的初代Mac mini
我的选择也很有意思,因为老板在线上挂着他卖的不同的装了达菲系统的Macmini的播放录音,我又很喜欢透过云视听的模式来琢磨器材,而且历史上我云视听后选中的器材真实到手后,基本上没有失手过,都能够实现自洽,让自己满意
那么这个Mac mini有什么特点呢?就是虽然是云试听,但是你能听到这台就卡电脑声音的模拟是强于新款Mac mini的,虽然新款Mac mini外观小巧也更加靓丽
还有一个参量,作为佐证,就是新款MACmini出来的声音的那个味道和我现在用的Mac一体机是很类似的,因为都是旧的Mac mini,那么它的这个年代和我现在用的一体机也很相近。那我很快就判定旧款的Mac mini是另一个类别的声音味道,跳出了我用的这个电脑年代对应的声音,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
这样一来,我就有三个不同历史时间段的苹果电脑以及他们对应的声音的记忆了,了解了达菲系统以后我是充满希望的,因为新的Mac mini后面的USB接口又可以重新梳理我的那一堆界面、解码和主机之间的关系,可以组合出更多不同花样的声音,这是我希望得到的
说一下Mac mini,这个电脑虽然是19年前的电脑,但是它的外观它的做工以及它的耐用性,确实让我叹服。目前顶配的数字转盘、流媒体播放器具有类似这样的审美设计,这样的体积的确实不多,所以虽然这个都已经塑料发黄了的机器,但是摆在台面上依然不丢脸,毕竟是苹果,尤其是老苹果, 乔布斯亲自发布的苹果
而选择苹果电脑,一方面我是苹果忠实的用户,一方面我觉得苹果电脑所有部件都是自我生态系统,所以他的配合度会优于普通PC,并不是说他的某一个部分一定会好,但是作为一个播放系统,更好地配合度带来更强大的整体效果,这不一定是事实,但是我确实这样想的,所以数字播放器,我更加认可苹果电脑来做达菲系统的傀儡
当然这个电脑他既有风扇,有风扇的声音,也是英特尔的处理器,不是AMD处理器,也没有专门接驳线性电源的路径,也没有在加载一个什么树莓派呀之类的东西,作为系统的补充
如果按照网上最佳的达菲系统主机/系统的话,他应该不会被纳入选择之列,但是我是靠耳朵收货的,所以说我没有被那些信息所干扰,同时我也听过,所谓最佳配置达菲电脑的相对比的声音,我还是义无反顾选择苹果这个玩具
再说一下,卖家卖家非常专业,也非常耐心,光处理网络疑难,就整整纠结了一天,从一大早到凌晨始终不停的沟通对话,包括其他一些功能方面的问题,折腾了两到三天。
这个机器实际上成本,也就是一百多块钱,收到手以后加持达菲,改装变成了数播,卖400多块钱,看似翻倍,但是后续售后服务人工沟通的这个成本其实相当的高,也非常考验耐心
经过一番做的达菲系统,我给他一个结论吧,就是至少我使用起来,他不是非常的快速也不是非常的稳定,但是晃晃悠悠,几番折腾下来,各种边边角角全部摸过以后,他还是挺过来了,那也就行了,毕竟是个山寨系统,能够满足稳定运行的需要就可以了,我很满足
这个机器实现外接硬盘的读取,内在硬盘的读取,也可以识别,我基本上所有的数字界面及带USB解码器,包括之前无法被苹果电脑识别,只能用PC的百宝仕解码器,另外他还可以通过隔空投送的方式来播放对应的线上音乐,这一点对QQ音乐非常友好,我很喜欢,光驱,我没有敢去试,毕竟尘封太久,而且据说关掉光驱可能性能会更好一些,所以就让他摆着吧
下面终于到了声音的部分,无尽的杂念阐述告一段落,休息一下,下回再继续分解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31 00:08
为下面的帖,做一些图片铺垫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1-31 00:08
更正一下之前我说那个Mac mini是零五年的版本,但是我在闲鱼上找到了更早期版本的迹象。怎么说呢?
应该就是10年以前吧,最好是贴近05年,在这个期间有一个断档,也就是我所谓的在声音表现形式上理念上的不同,而不是技术或者是艺术方面的差异。
然后这个笔记本电脑的话是13还是15年具体记不清楚了,因为我许久没用,并不在我手边,但是在闲鱼上看到的这个二手货,在一个时间范围内都长一个样子,这也说明也就是在这一个时间段,实际上在技术运用上出现了一个分水岭。
那怎么去证明这个或有或无,虚无缥缈的观点呢?我后续会罗列一下我的思维路径。
再说回一下,我装了达菲系统的这个Mac mini它基本上可以把我所有的解码器都能适配,而且的话稳定和高效。
唯一有一个小尾巴是不能够完美的播放,但是对我的影响不大,基本上达到了初始的目的就是用另外一个时代的苹果电脑去组合出更多不同的有特色的声音来
我印象中有两件事情比较清晰,一件事情是有一段时间论坛里面有很多发烧友在用那种组装的台式机去做所谓的音乐欣赏的专机
然后当时玩得非常发烧,买的各种主机的卡呀,或者是CPU、散热器、内存、硬盘、电源。
没有一个部件没有被摸索过,然后装的机器有的是性能非常强大也很贵,这个是最早最早的数播的雏形,当时也称为CAS系统,这个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另外,一个印象就是有人提到过用老电脑发出来的声音是非常完美的,然后基本上可以把模拟系统和CD机都放在一边,有少数人是这样去提的,那么光有这一点并不足以让我注意和动心
但是要注意这里面有一个让人怀疑的地方就是持这个观点的人,他认为使用更加便宜的并且在时间上是上一个时期的东西,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和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更贵和更先进是违背的,那么既然是违背的,他没有盈利的目的,他为什么这样去说,这里面应该会有一些蹊跷,对于这种表达我会比较注意,会比较留心和去研究,他为什么这样说?
还有一个点就是我印象当中有一篇帖子讲了一个发烧有他放弃了prism 8XR这个机器,而选择了DA2,然后经过和DA1的对比,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持有DA1
那么他当时表达出的观点,具体的对比细节,我可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核心点,我记得了一个词,那个词叫做“密度”
所有见过的观点都会在脑子当中留下一个印象,一旦遇到新的信息,立刻会激活和引爆这些观点,让一张网立刻联系起来形成思维的脉络。
然后说一下Macmini的表现,那么我总共是从几个方面入手,最早的时候我是用一个很便宜的十几块钱的小耳塞接他后面的耳机口,然后得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声音
饱满具有高密度,然后怎么说呢,基本上你可以忘掉素质这个词,投入到这个音乐当中,就是最初最初的印象,因为我仅仅是试一试,他会不会响而已,然后没有想到会有这么样的一个结果
那么这个声音细化的特点是非常高的密度,不缺欠素质,而且比较辛,辛辣的意思,就是说有一点点刺激,或者你可以理解为没有刻意的去做一些柔化,或者是光滑的打磨,让声音变得比较雅致,就是该亮剑的时候他会亮剑
这个怎么理解更为合适呢?也就是说,他并不是薄刺冷,而是就像苹果手机拍出来的照片一样,他没有磨皮的效果是什么就是什么,有点当仁不让的意思
就是一个很直接的表达,很直接的声音,没有什么特别的修饰,而且是属于相当的中性,他的整个身体并不发黄也不偏暖,但是也不偏冷,就是属于那种真正踩在中点的感觉,这是他内部那个原始的老的声卡所发出来的最直接的声音。
然后,苹果电脑的耳机口都是可以有光纤输出的,我用光纤接解码器,然后再对比从USB口接数字界面Weiss int 204,对比差异,得到了一个如下的情况
这个时候很有意思的地方,204这个界面变成了一个测量的工具,变成了一面镜子,而不仅仅是一个系统的环节,或者说是一个器材
这里叉开一个话题,我最早的时候用204界面接美国的ARC DAC8这个解码,当时如果用解码器自带的界面声音会比较柔,而接上了204以后,声音会比较有棱角,有刚性,当仁不让的感觉就会出来
那我当时觉得204相对是比较硬的,因为他能把场面撑起来,同时的话DAC8的声音是比较柔软的
但是当时买DAC8解码器这个机器的时候,我也实际听过ARC的CD5以及CD8,尤其是CD 8他声音的那种权威感,那种张力是明显超DAC8的,也就是说要硬朗不少,当然最早的时候CD8是他的旗舰机种,表现出了非常好的素质感,这一点可能会影响判断
因为你觉得旗舰的素质好是应该的,但是我后面是听过很多不同国家,不同段位的CD机和数字播放器或者电脑等数字设备的声音的差异
我的感觉是CD是一种比较保守的设备,他是让你能够安全停留在相对舒适的听音感觉区,而不容易翻车,掉出圈外的一个东西
所以如果你不想在器材上动太多心思的话,从模拟到数播,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我还是觉得CD最为稳妥也最为放心,安心,这是我的一个结论
但是如果你要有更加极致、奔放的追求,你可能要放弃CD,因为他的声音充满了权威感,比较有张力,有点像美式器材一听起来就很提神,有那么一点点这样的感觉
但是他的柔软度不够,换句话来说某种意义上他是卡在一个段位,一个轨道当中运行的东西,他被限制在那个范围里面虽然说从平均值来说没有问题,但是他没有办法在特殊的时候跳出这个范围
所以我个人认为CD没有办法做到能屈能伸,完全匹配乐曲当时的播放场景,匹配音乐所想表达到那种意境,有的时候他会显得有一点楞、有一点冲,有一点不是那么应景
就是说,如果你需要一个无极变速的话,你可能得去从数字播放器,或者是模拟器材当中找答案
后面我陆续用204这个界面接驳几个小型的解码,有一个是意大利著名界面hiface这个厂家生产的那个和他自家界面行形态类似的一个巴掌大小的解码,还有一个是英国之宝的一个,我现在在用了一个小的解码,那么这个204界面接这两个解码,反映出来了另一面的特点
如果不用204这个界面去接,而是直接用USB去接这些解码自己的USB口,他的声音是要更硬一些,也就是部分频段会高密度一些
你可以观察到相对于204的中性、比较发散的这样的声音特点(也就是多信息量,那种翻毛的感觉,所谓的微动态和鲜活感),被接驳的这些解码,实际上并不一定在各个频段这么中性
而且的话,他可能会在某些频段有能量的强化,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硬,或者是觉得比较凸显这个片段的声音,如果换了204反而声音会变得柔和
这个和之前美国那个DAC8解码被接上的时候情况是完全相反的,所以204这个界面就变成了一面镜子,他能让你知道这个解码器他究竟在做什么?
前面这些内容都是为后续内容做的铺垫,都是念头攀缘的基础,那么苹果这个mini Mac的声音数字输出,以后又是如何呢?
对比204界面出来的声音,用Macmini的光纤输出,它的密度会更高一些,泛音的话会相对少一点,少的并不多,但是能听出来是少一点,如果你特别在意的话,那么可能会是个缺点,如果你不是那么苛求的话,其实都能够接受
同时,之前提到过的,电脑耳机口推小耳塞这个当仁不让的特点,也能得以在数字信号输出的时候保留下来。
对比而言,204的话泛音多一些,而且整体声音要柔和一些,还有一个不是那么好表述的一个柔软的底,在那里。这个底就是你不管放什么声音,他始终存在的一个本底
这样一来的话又会有几个结论,第一个是通过这样的对比对204这个界面以及苹果电脑的特性,有一个比较熟悉的了解了
因为以前都是换界面和界面之后的东西,而这次是把界面之前的源头也换了,所以两面都进行调整以后,界面的各种表现就更加一览无余,在各种不同的坐标,参考系下面形成对比
再者是Mac mini的光纤输出,除了上述提到的2点以外,其他对比于204界面的差异点非常小,或者说是并不在我明显的印象当中存在
除了可能柔化一些会更耐听以外,但是相当于正常的刚性,我是不大喜欢去修饰的,除非他过刚,如果本来就中性,你柔化了,那就叫做偏柔,那就是一种口味,而不是本来,那什么是本来这个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只是我个人的标准,我觉得苹果更加中正一些(并非数码硬感),204更加美化一些
所以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这个原配的耳机口的光纤输出,在我看来,他的数字输出的效果并不亚于204,因为它的形态略有差异,但是素质上面各有千秋。但是204是一个全新万元左右的,传说中的顶级界面,如是如是
另外,有一点很神奇的是Mac mini的模拟输出,居然和他的数字输出如此的近似,无论是直接推小耳塞,还是接解码器表达出来的声音特点,几乎是一致的,这个我之前用过的众多器材当中是没有这样印象的,这里要好好的点个赞,同时为那些不一致的,你也知道他在模拟部分做了什么手脚
那么说完了Mac mini对应的声音表现,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课题还没有说,就是这台Mac mini和我的那个iMac如果同时接这些界面,那么他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这个区别要说起来的话会比较简单,反而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也就是说,Mac mini得到了一个非常高密度的具有浓厚模拟味的声音,以至于在这样的声音形态下出现了奇怪的现象
也就是我无论换什么样的界面,换什么样的解码器以及周边它出来的声音都具有一个严重趋同的趋势
同时声音表达的非常美,该有的东西都有,我没有觉得有什么短板,让人觉得很舒适、很安静,不想再折腾,确实是一种安心的感觉那种传说中的安定感,一个字,“安”,折腾似乎可以直接结束的感觉
注意这里,其实我不太喜欢稳这个字,因为我这个字常常代表在低频上面有什么不同,其实Mac Mini出来的这个声音并没有在频段上面有什么偏颇,所以说我下意识当中安这个字更为合适,其他的字我都不再想用
同时,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这种安定的声音,并不是你在iMac发出声音的基础上去增加时钟、增加滤波、增加地盒,或者说是增加电源处理等等,乃至来自于脚钉、垫板、机架等等所有的周边所能够达到的效果
因为他们并不是一个维度的,所以你所有的发力都不能在你碰不到的维度上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效果,反而你所有的发力根据我的经验,都会让你所处在的现有轨道和现有维度发生偏差
而如果你已经拥有了Macmini发出这种声音,你也没有太多的必要在上述提到的各个维度进行发力,因为他基本上已经搞定了,不需要再做多余的折腾了
换言之,如果你不具备Macmini这样或者说这类的源头,你无论是用iMac也好或者使用最新的数播等等这些器材也好,你都无法让声音达到这样的一个轨道上,最多是趋近和类似,但是始终是形似而神不似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说是时代、口碑、专业性、还有价格都完全不同,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我们所有一切的听音都是建立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的
而这个基础的底层一旦发生变更那么上面的建筑,无论怎么样都只是底层变更之后的新的附属品而已
但是这个底层的变更却不是随便可以决定的,除非你在不同的时间段选择器材,否则的话,你只有聚焦在某一个具体的时段,那么这个时段的基础也是无法去改变的,你改变的一切都是在这个时段基础上产生的
那么你也就只能得到这个时段基础上产生的一切的声音,但是换了一个时段就完全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是一个残酷的逻辑,与金钱没有关系,是时间维度的变量
你可能会说这种声音叫做“糊”,这类东西你早就玩过了,玩腻了老腔老调的,但是按照我的听音经验来看,我并不觉得在欣赏当面,它“糊”,而影响了欣赏的本意
当然关于糊得理解,实则各有不同,这种声音,如果你说他不是足够弥散,而且压缩在一团的初始态,所以叫做糊,这样的解释也是完全正确的,这样的声音没有什么可玩性,也不能够赚钱,他是一种相对本初的形态
不论是听流行还是听古典,虽然这两类音乐有一定的播放诉求和表现形式上的差异,但是我觉得高密度的声音也完全可以完美的表达两者
同时这样的一个声音的得到并不需要太高的成本,所以如果你在为声音的浮躁而烦恼或者是追求更加的安定,或者是愿意尝试更多的类型,而不拘泥于等等概念的束缚的话,实际上是比较推荐去尝试一下旧电脑发出来的声音,当然不只是限于Mac mini
如果你早已玩过,但是觉得索然无味并转向现代声的发烧,那么你和我就站在河的彼岸和此岸,其实只是相互开心而已
话题扯得太远,现在拉回来,在Mac mini这个源头之下,你无论怎么做调整,实际上你对声音的影响度是很有限的
这个声音他抓住了话语权,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本身上面而不会去分析关注那些所谓的花样,这一切都是因为高密度带来的结果
因为他太高的密度,所以就像一个黑洞一样,吸收了所有的花样将他们全部打回原形,也就是说,你其实用什么样的后面的器材都不会有很大差异也没有什么折腾和进一步去发烧的意义了
你如果听过同一参考系下黑胶、开盘机和现场的录音差异,你就会发现,实际上黑胶要更加黏着一点,胶者胶也,但开盘机的声音是最为自然的,更加的流畅和舒展
那么macmini作为数字源头的声音,实际上会有那么一点点偏向于黑胶,只是没有啥黏着感,但是舒展性上面和开盘机相比还是不同的
不过毕竟已经非常的模拟味了,没有数码声的成分在里面,尤其是像我iMac这种薄
所谓的薄,你不要把它固定理解为针尖是结项,或者说是拉钢丝一样的线条
所谓的薄其实也是没有密度,就是没有一种实体感、安定感,他声音发生的那个点在你听感当中他是离散的,而并不是凝聚的,能量是弥散的,而并不是从一个点一层一层衰减出来的
有的人说,这是种塑料的声音,虽然这个比喻不容易在感官上形成联想,但是也可以凑合使用一下,毕竟塑料吗?低密度好塑形。
iMac做源头,发散了,它没有把声音的结相锁在一个范围,而是把它炸开了,所以说这里面有可以玩花样的地方存在,那同时的话呢,也会让你的欣赏分神
那么针对于数码生的另外两个特点,一个是刺,一个是冷,先说下刺吧,刺也有各种形态展现的刺
其实如果声音密度不够的话,它的每一个点都是刺,就会让你觉得不安定,还有浮躁,总是想去换,总是想去调,这也是一种刺
那如果密度很高的话,他会比较顺滑流畅,没有这个刺的内因,其实真正的刺,我个人的感觉并不是很明显的向外的刺,而是隐隐作痛,在内里面的那种若隐若现的刺
那么关于冷的话,如果你播放音乐回放的质量很好的话,声音本身是带有温度的,这个时候他的音色是很正的,不会偏
反而如果你增加了他的色温让他变得更加暖的话,实际上会看出你所动的这个手脚,正常的话是不会有冷的感觉的,感情的表达也不一定要在偏黄的音色下进行
除非是缺少密度,那么他就会透出那种寒气,那种薄情寡义的味道,那种冷冰冰的麻木的僵硬的声音,或者是感情抒发被抹掉的感觉,等等等等
我反复做了好多次的对比尝试,基本上是这么样的一个结论,那么这个声音对我观点带来的冲击也是比较大的
但是换句话来说呢,其实很多老师都应该是知道怎么样的一个结论的,只是我虽然玩的时间也不短,但确实没有涉及这一块,大惊小怪在所难免,所以我一直是在仔细琢磨,没有很快和很武断地去把它写出来
肯定有人知道具体的原因也能够用技术的方式进行表达,但是我不知道,我也不懂技术,所以只能用自我感官的方式来表述这样的一个事实
那么遇到了这样一个情况,以前所有的折腾都白费了吗?以后只能去听Mac Mini发出的声音吗?究竟怎么样看待这样的一个现状呢?
其实所有的声音都是一种形态,形态与形态之间并没有本质的高下,只有你的分别,所以我决定进一步的梳理和考据自己的念头
M-audio这个声卡厂商在不同时间段生产的声卡声音是不一样的,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在04到07年左右的声卡和后续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某鱼上面找到了两段对应的录音,视频是卖家拍摄的,通过反复比对这两段视频,你可以听出同一个厂家的声卡,他的这个差异,你能够逐步的熟悉我所说的这种浓密的,高密度的声音和隐隐暗含的数字味的,比较偏塑料的声音是什么一个概念
所以,透过同一个厂家的产品在不同时间段的对比也可以佐证,我认为在历史的某一个时间段,实际上我们的这个整体的这个听音的底层设计是有一个变更的
这种变更并不是技术上的也不是艺术上的,他不需要很多的钱,他也不需要很高的造诣或修养,我其实觉得实现他非常简单
因为从macmini可以做出这样的声音,那是源头的源头,但是如果你用一个现在的系统,这种旧声卡,他在win10系统下是可以运作的,电脑现在应该没有人去用10年前的PC了,而且不同的卖家拍出来的这个视频的录音具有相似性,他们不可能都不约而同的用着10年前的电脑
所以可以从这个证据方面去认定就是虽然是新电脑,但是接旧声卡依然可以发出旧的那种形态的声音,也就是说这个声音他并不一定在源头处理才能这样,他其实在下游处理也能这样
这种种事实说明这其实上是一个意识形态的差异,是一个思路的区别,不是说能不能做到,而是做不做成这样,是这么一个事情,去琢磨这个东西有点像刑侦工作了
再有一个维度呢,就是可以看到哔站上有人对比8XR和歌诗德的解码,架构在同一平台上来对比
他们发出的声音是比较近似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听一下,感受一下差异点,我是能听出他们的差异的
相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我相信大部分人其实是可以接受性价比比较高的一个选择的
然而的话呢,这两者的差距和我所提到的高密度的声音,他没有一个必然的关系,真正高密度的声音是8XR和他的祖宗DA1之间的差别
同时我觉得这种差异比macmini高密度的声音和自己现有平台下的声音的明显度也还是小很多了
所以又让我想起了那个最后抱着DA1而放弃DA2和8XR的烧友的话,密度
然后哔站上还有人对比,老随身CD机和现在的砖头的声音的差异,我当时的话呢,也以为这个老CD随身听的声音是高密度的声音,把我找到了对应的视频重新又反复听了一下,我发现不是
这个老CD机的声音和现在新的砖头的这个差异,也就是我现有平台上所折腾的这些解码界面组合出来的声音差异而已,它的差异局限在这样的一个范围,并没有跨越密度的界限。
也就是柔和一些呀,或者是解析强一些呀,或者是流畅度好一些呀这些司空见惯的说法,但是和超高密度,黑洞一般的磁性这样的声音是没有关联的
所以从这一个侧面,我也能够把我所希望观察到的事物的范围给进一步的明确下来,我希望通过尽量多的方面,多点来确认这一件事情,这一个有关于声音密度的迷
一堆历史上的数码垃圾就能让我如此的兴奋,花了相当一段时间,把这些语言给编写出来,看来应该是真爱,我基本上连刷手机的习惯都戒得差不多了,但是斗机的兴趣还没有完全磨灭,这个债还没有还完,不过也差不多了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 21:32
传说中的苹果小白
很多人说退烧了,以后用苹果小白就足够了,那么苹果小白之前是有线的版本,然后呢?直到这个第三代的无线,前面两代的无线中间第二代我没听过,第一代的话声音不够均衡,差那么一点意思,第三代的话,基本上能够算是均衡,可以和那个有限的小白对比一下了
为什么说苹果小白可以退烧呢?为什么说退烧了就选择苹果小白呢?这个我觉得挺有意思,因为在我的印象当中苹果小白只是勉强可听并不好听,但是比较均衡。
如果按我接触到的Mac mini那种高密度的声音来看,有线版的苹果小白如果是标准耳机插孔的那种,那么他一定会发出非常好的声音
实际上他并不是白开水的代表,因为白开水在某种意义上有一种寡淡的意思,但是当声音密度足够的时候,我感觉基本上我手头的各种新的老的大的小的乃至于耳塞他发出的这个声音效果都非常好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 21:46
在极高密度的声音下,手头的各种耳机都能达到一个比较类似的效果
你会感觉这些耳机似乎焕然一新听到了原来没有听到过的面目
苹果小白的话,我个人的感觉是一款比较均衡的耳塞,但是并不是我认为可以直接独立成为一个系统的那种听设备
那种听设备的话可以相当于一个解码器加上放大器加上耳机的结合体,因为
第一非常好推
第二他的声音自成一格
第三的话并不需要其他的器材进行加持就能发出很好的声音
这样的话才能算得上可以完全独立的直推王
这种耳机在我玩过的各类耳机当中,我认为有两个是相对比较好的代表,一个是极致的ED15,一个是歌德的SR 125 X ,都是可以用手机直接发出很好的声音的东西,甚至连小尾巴都是多余
这两个耳机放在后面去说,现在说一下苹果小白耳塞
我想说的是我听过高密度的声音,以后再用苹果小白耳塞配苹果15手机,我可以很明确地听出什么是低密度的声音,因为有了曾经的印象,所以这种对比度是很明显的记忆当中无形就会让你在识别这个声音特点的时候,变得非常的快速和准确
那苹果手机配苹果小白耳塞出来的声音,实际上是有一些浮躁的,有一点薄,这个薄是指密度的松散不是指声音薄片状。
这种缺乏刻画力的声音,相对于低密度的声音听起来虽然也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隐含的数码的味道,相对没有那么的模拟感
也就会觉得缺点一丝缺点味道,但是这个味道不是说加佐料那种味道,诉求那种味道的话,声音会立刻变偏掉
各种五花八门的调音,不同的声音表达形态不同的理念,其中一部分是在诉求调料的味道,而是本身该有的表达缺了一点劲
所以使用苹果小白耳塞似乎不能退烧,也不是那么利于安心的听音乐。我觉得我要是退烧的话,最终的归宿不是苹果小白耳塞,要么是高密度的声音,要么是不听音乐的安静。
我要试图找一下随身听当中具备极高密度的声音,但是我失败了,我没有发现随身听阵营当中这种东西的存在
我搜索了早期的帝盟MP3也没有给我带来惊喜,传说中的神奇建武D9,还有一系列神奇的王者古董CD机也都没有让这个事实得到突破
可能在某些卡带当中或者是在我没有去寻找到的那个CD机的部分当中有这样的情况,但是那些机型已经相当于带一个台式机了,失去了意义,就算是有的话
不要提铁三角那个电锯一样的黑胶蓝牙播放器,那个神奇的存在的东西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4 12:16
再论老声
先借用一些照片、烧友前辈的经验之谈,来把整个逻辑串联起来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5 11:48
老声,一开始带来的是惊讶,然后是惊喜,再然后就是反思
这种声音和现代声,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格局,虽然都是发声,但是就像面条和米饭,各有不同的组合形态,彼此之间有一条界
他们分界的这个时间点的话呢,其实应该是有一个区间,但是我个人感觉2010年以后基本上很难找到老声了
另外,两者的话,我感觉并不是直接就忽然分开,而是老声的最末端就是现代声的开始
老声最引以自豪的就是他的密度、安定性、完整性。现在声的分离度、解析力、可塑性是老声所无法比拟的,这里面尤其提可塑性
老声的极高密度,个人感觉是由他的发声形式所造成,声音从发出开始逐渐衰竭,所以说的话你往回看那个密度是最大的,它是一个密度递减的过程
这种声音形态具备非常强的话语权,他是以表达为主的,就是把音乐进行回放,所以说他本身的特色相对的偏少,因为它可以修改的地方并不多,他的表达很纯粹,还原声音的本来,几乎不做涂抹和修改
这就类似禅定一样,没有杂念,纯粹一念,如果是现代声,就插入了各式各样不同的杂念,但是一种机器,只有一种类型,一种秉性,开出了不同的花
所以,现在声的机器有他自己独特的声底,这种所谓的声底,一方面是放任何形式的音乐,他都有一个固定的底子
在另一方面,如果你通过线上的试听,在不同的组合当中,你始终能够找到这种底子。
所以反过来用这种方法,你去揣摩这个机器的声音特点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准确的,只要你听得样本量足够多,对这个机器的把握会非常的准确
老声就像一幅画,它是有留白的。因为声音从发出开始在衰减,所以说画布的四周,他是空着的,中间有内容,所以有一种宽松感,他不是全部都给你填满了的。
这种宽松感是这样构成的,并不是说,他的结相没有那么浓密,不是那么浓,而是化的比较开,比较离散,那是另外一种宽松感,所以在描述不同对象的时候,可能用了同一个措辞,是发烧很容易产生的误区。
现代声的特点呢,最主要的一点,他是可以调整的,他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他开始对表达的方式动了脑筋,有了出了仅仅重放外,自己的创作空间
现代声,令人讨厌的一点,是他缺少宽松和安定,没有留白,他的发生形式不是逐步衰竭的,而是全部充满的,聒噪、令人烦躁,隐隐不爽
它从开始发声的每一刻,随时你都能够听到这种不安的成分的存在。
这种不安的话呢,你说吵吗?也不好表达,因为听上去呢,声音很纯粹很干净,但是他是隐含的不安,就是你能感受到这种不安,但是呢你又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直到你有了对比。
可能有的烧友,从发烧直到最后不玩了,都没有接触过这种老声,这样的话算是都遗憾了,因为确实很大的变化。
不同的现代声,他只是这种特性是显现还是隐藏程度及方式略有不同
但是你仔细听无论任何形式的现代生,他都没有办法和老声的安定性做对比,这也是为什么我玩了这么多现代生之后听到老生如此惊讶的原因,因为各种各样的现代声不论我是线上听到的,还是自己系统产生的都没有这样的感受
你们其实发烧的时候,器材做不同的对比,很多时候是各有千秋,都有接受和排斥的理由
但是现代声和老声的这个对比,是确实形态上不一样,这也就不是各有千秋的说法,或者说是一种差异很大的各有千秋,那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变成是非的选择
下面我说一下,导致老声的原因,我一直在用自己的感觉结合思维在揣测,但是没有从客观的技术的角度去研究。终于我试图去找到技术的一个说法,却也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在说这个之前,我还是说一下这个Mac mini,这里有两个逻辑,第一作为整个系统电脑端的改变,也就是说最后一个环节的改变,或者说最前一个端的改变,也就是如果你改变了电脑端,再也没有其他可以改变的了,也就把底给翻了,逻辑上不再有其他故事和遗憾
第二点,从苹果端接出来到界面或到解码器都能够让声音变成老声的形态,玩法很多,而且,这些解码器并不是很老的那种解码器。
很老的用很老芯片的解码器出来的声音,带有一股老腔老调的味道,那即使它变成了我所谓的高密度的老声,他还会有他的秉性存在
如果你不想要老腔老调的味道的声音,又想要一个模拟味十足,具有高密度的声音,能用这样的方式是可以实现的,这是另外一个逻辑,是他的一个优点
第3点,要得到高密度的老声,除了苹果电脑这个方式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只是通过归类的方法,在摸索声音的形态
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完全去接触各类的演绎来捕捉声音的形态,尤其是在一套系统当中,爬得比较深的烧友,那么推倒重来的成本更大
我通过反复对比,抛弃那种换上去就换不下来的想法,同时也经常各种推倒从来试图尽可能的弄清楚发生了什么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用归纳法,归纳法是把握事物特性比较高效的一种方式,相近的声音就不特别去计较他的好与坏,那更多的是个性的问题了
那么下面从纯技术的角度,借用一下网上高手的说法,向大家展示下,数码声的形态,它和老声的不同,以及其原因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5 12:26
看都看出来难听的原因,听也听得出来图片中的那个波形,就是从始至终都是满满的,没有感觉有任何自然衰减的迹象,但是确实提供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各种天才艺术家的电子声,从此就发展出来了
新电脑的数码感更重,基于新的芯片,更硬,更素质感,更音响性,咯吱咯吱的质感,不再是因为插值散开的感觉,密度被冲淡而变薄,而是即散开,散点又聚焦,没有手绘感的尺规作图
你逃不过这一劫,你最多用高超的手法把这个东西掩盖住,比如像msb或者playback或者dcs等等,但是,那不是平常能够听得到的声音
人耳朵是非常敏感的,什么声音是生活中的声音,什么声音不是生活中的声音,虽然你没有经过音乐训练,没有玩过乐器,但是这种敏感性时刻存在,不是人间的声音就是人造的声音
老声不是金字塔形的三频能量分布,而是金字塔型的波型,的输出形式,自然的衰减,单纯的原味,没有添加的味道,没有隐藏的内鬼,但是自己特点不夸张,注意力是全部集中在音乐上面,他不会让你分神,不会喧宾夺主,从而导致你安静的欣赏音乐
这里只是贴子当中的一部分截取,我觉得最核心最直观内容的截取。具体的大家可以看百度上的这两个帖子,自己去研究全文的内容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7 22:18
能够自圆其说的耳机
发烧耳机的特点就是难以自圆其说,很讽刺的是越难越受捧,不砸十倍乃至更多才能搞定就不好卖了,不好玩了,不有趣了,不挑战了,那么也有一些例外,虽然本来就是应该的事情,这里谈谈我对这个方面的一些看法,先摆图
作者: 懒懒猫 时间: 2024-2-7 22:24
东西太多,出一点,留下最好的,升级下音频线和电源线。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7 23:33
这其实就是一套系统,一念一套,堆叠而成,单独拿出任意,都可以调整到让自己满意,也都让自己不满意,它们堆起来不是一次成型的,而是经年累月的杂念而成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7 23:37
而且我尤其不玩线,因为我玩过不少线,我并不认为那是升级,那是咸菜,这个词用的真好,咸菜,我吃饭可以不依赖咸菜的,有咸菜也不错,但是咸菜容易太咸,挡住了味蕾对主菜的觉知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8 08:55
不是发烧的耳机很多都已经自圆其说了,只差手机就能发出很好的声音,而且佩戴舒适性、重量、便携性方面一点都不差
如果这一类机器不能自圆其说,或者是换一句话来说,如果购买这一类机器的人,自己不能配合机器自圆其说,那么这个东西也就卖不出去了
他们没有那么强的分别性,没有刻意去挑刺,对于他们来说,器材是透明的注意力都放在音乐上。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音响性是分散你对音乐本身注意力的一个根本源头。说白了就是抢镜的一个东西。
爱丽丝的M1耳机,整体音乐性很不错,但是我总是觉得他稍微欠一点点质感和解析,稍微有一点点闷和混,只要加一点点越过这个临界点就好
但是后面我买了歌德的SR125X素质是上去,但是我觉得增长稍微多了一点点,已经有所抢镜,其实只要刚刚露出一点点的解析也就够,若隐若现,但打破了闷的这种感觉就将将好,可惜这样的机器没有找得到
歌德的耳机当中,塑料做一些耳机挺有意思,他整体的声底不同于木头做的那些耳机,金属的比较坠,塑料这些价格合理,调音经典,确实是不错的东西
S125X耳机中低频非常可贵,中低频就像是肥肉一样,如果纯瘦,觉得不够有味、不够香,但如肥瘦占比不合理,口感不会好
合宜的中低频,确实是演绎流行音乐难能可贵的部分,这个机器是我玩过各类发烧类耳机当中能够自圆其说的一个推荐,他主要用听流行音乐,可以不再需要放大器、解码等的加持,直推就能很好声音,也方便携带
但是你要真的携带他去出街的话,其实他并不实用,因为他没有降噪功能也不隔音
实际上还是非发烧类的那一系列耳机把功能方面做得更加有广泛的环境适用性,没有办法发烧耳机,还是要折腾起来,感觉更匹配场景一些
如果说SR125X是入境的话,那么ED15就是造境,这个是高端发烧耳机当中能够相当自圆其说的耳机之一
这么多年来像这样的机器,实际上并不多,绝大部分还是需要有放大器、解码等等做匹配才能完成整体系统的搭配,所以也比较难得
ED15直推就会有非常好的声音口碑,而如果加放大器的话,有些反而不搭调,会破坏他本有的特质
它本身的调音相当于带了一个解码器,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声场,精确的定位,就相当于直接进入一个音乐厅。
在格局上,在细节表现上都独自形成一个特殊的声境,这是他完成度很高的一个表现,也造就了它个性非常明确,是古典神器之一
如果你不喜欢如此特性,那就千万不要去选他,因为他可塑性差,秉性顽固且明显
有时候听流行需要更带感一点,不需要这么高的分离度和定位,这样的情况下用这个机器,它把流行演绎的如此认真、严肃、规范,如此解构就失去了那种节奏感,那种表现特质,也是一说
欣赏音乐为的是安心,折腾、调整器材为的是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但是这里有两个情况:
调整好的器材,自己满意,但是换了时间和播放内容,自己发现不足,或者更多情况下是忽然自己就不再听出前时的感觉,或者反过来,忽然听出了感觉,不舍得摘耳机,也就是在时间维度上,存在不稳定性。
这种情况我没有发现除了放弃分别以外的解决办法,如果放弃分别,各类器材都会好听起来,你要安心,放心就好,如果要去找一个安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安心
不论自己调整出来的系统,还是别人调整好的系统,相同的地方是彼此都花了很大功夫,也都很满意,但是彼此互听都觉得名不副实,不能有效取悦对方,这类情况其实相当常见,也就是在空间对象上,存在不稳定性。这种情况使用经典搭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经典的意义也就在此
更多的时候,我们其实是为了自己觉得好听,这其实不需要很多条件,折腾到一定程度也就觉得差不多就好,关键是玩开心
作者: luke42878 时间: 2024-2-8 11:23
楼主是真听歌 真研究 并且实事求是的人,说出了太多我的心里话,难得难得。握手。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9 12:05
坛上帖子内容,大部分讲:是什么、怎么样,在发烧这个抽象(思路逻辑)和具象(折腾对象)来回转化的事情上,我们靠着对文字描述的揣摩结合实感,不断摸索前行
对物本身的琢磨、对心的把捉同时不可割裂
我希望补充自己的一点心相关的内容,除了说明是什么以外,也谈谈为什么,为什么这样想以及为什么会这样,算是添一把火,也可算是泼一盆水
总之,如果这样写,毕竟冗长,有缘方见,同感则喜,异见则弃
新年到来,祝大家伙龙年吉祥,平安喜乐,顺心如意,烧有所得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0 10:02
买仿货最大的原因还是便宜,这里呢,就分3个点:
第一个点就是有钱的人确实有钱,但是没有钱的人还是大多数。
在不同的发帖人群当中,看上去好像有钱的人很多,扎堆出现,但依旧还是少数,甚至在实际场景中是少数中的少数。
虽然这个论坛把这个不大的圈子进行了汇聚和浓缩,而如今似乎更加浓缩了。能够玩这个东西的人一般也不会太缺钱,但是能够十几万几十万投入的,毕竟还是少
所以有些时候你看到的,实际上不是玩家,而是商家也很正常,大家都要吃饭,这就看你怎么去参考、利用这些信息了
不管信息的发出对象,他究竟是哪一个角色,他的信息当中一定会有有价值,或者是值得你去采纳的部分,梳理和抗干扰是非常关键的技能
第二个点就是在预算一样的情况下,是直接走一条路,还是反复摸索曲线前进,会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如果按第一种方式这么多年下来,那么应该也可以组出一套价值相当可观的系统,我甚至可以说很多人都是这样,因为时间的累积他的效果是相当可观的
但是真的像这么去做的几乎没有,因为大家都困在各类概念、观点里面,受到各类干扰,反复折腾,很难瞄准一个目标,心无旁骛,一门进行到底
纵使有人确实这样做了,不缺钱,而且一次到位,但是他缺少过程当中的种种观察和经验,他对自己最后的这个结果的认可度存在怀疑的概率是很大的
就是他有了物质的基础,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的深信不疑,也不容易做到安心、满足,这两个词跟钱没有关系,跟自己的心有关系
那如果按照第2点的话呢,甚至于可能在实体物质上,一事无成。但是他在抽象的,在没有形象的记忆当中,在逻辑思维当中已经有了相当丰厚的积累、自己明确的判断、定解,有了难能可贵的经验。也是一座堡垒的建成
但是这里有一个点,就是不能在过程当中迷失,否则的话,兜兜转转找不到方向,没有明确目标,那么长期折腾却越来越迷失,所以逻辑思维非常重要,如果在逻辑上面是错误的,就一定不要被感情和情绪带着走,不然必将迷失
第三个点就是现在讨论仿货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一方面没有人再去开发仿货了,至少近几年非常的少,可能个别机型吧,因为市场的变化太大了。
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一些经典机型,他的二手价格已经跌到甚至五折以下,所以说市场的接受能力提升了,仿货存在空间严重的被压缩
我关于仿货,想说2点:
仿货绝对没有正品的声音,而且多数情况下是有形而无神,也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是没有的,是缺失的是畸变的
只要你就跟认真去对比,一定会发现这样的差距,不管再怎么像,都一定不一样,而且不一样的那一点,一定会被你放大为你所最希望得到的那一点
关于这个的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要点,第一点就是制造仿货的这个师傅他不具备原产品百分之一百同样的配件,但是有些情况下是可以具备的,那就只能认为不具备原产品百分之百的加工方式,总之因缘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
第2点,就是制造仿货的这个师傅他有不同的思路,有不同的观念,有不同的见解,有不一样的意见,所以他做了修正,他做了调整,那就必然不同
那如果是师傅主动做出调整,也就是我想说的第2点,仿的一定会给你带来惊喜,这个惊喜或者是外观上更加的美观、炫酷、集约,或者是功能上更加的丰富、多样、灵活
比如说,我这个仿造的RKV2代,不需要去配低阻转化器,他的两个口,本身就分高、低输出,相当的便捷、直接
那我这个仿的RKV的声音特点就是三频分布是一个金字塔型,非常的稳,低频的量感和质量都很好,能对治疗任何下盘不稳的耳机,比如传说中的AKG手办
还有重放的时候,乐器定位非常精准,声音的立体感呈现很好,是的,德味,但是并不是原机那种德味
同时他音色并不偏暖,是相对偏中性的,原机实际上在我多年之后有机会听到那么声音是要偏温暖一些的
听到原机后,我更喜欢这个仿的机器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声音虽然是不一样的结果,但是正合我意没有让我失望,实际上我喜欢相对不是那么保守的声音,外加上功能的多样性,更加便利,更坚固了我的这个喜欢的念头,给予了一个有力的支撑
如果一开始我就花重金买了一个正版的RKV,那么可能他留在我这里的时间也不会太久,因为我比较喜欢挑逗一些的声音,更接激进一点的表达方式,不是很喜欢这种老派的求稳的腔调
仿机两个大的问题,一是不好卖另外一点的话就是始终存在对和原机相对比声音上的怀疑。
实际上的声音上的疑虑是干扰仿机在心中地位最主要的因素,在二手交易上的担忧,是干扰仿机购入的最主要的因素。
声音方面,如果仿机和原机作者愿意放出详细的对比录音,或者提供巡回对比试听,那么可以排除相当一部分的疑虑
但是这么多年,我似乎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情情况,可能会与这个相关的法规有关,所以这样一个重要的机缘比较难得,间接获得的资讯和推论出来的预估结果始终让人觉得不够安稳
还有种情况,就是购买者自己说服了自己,并不认为仿机和原机之间存在大的差异,也没有意愿去做对比,那就了事了,心里就不会再生念头
比如像我这个EME仿的就是EMS,早期的木头和现在的木头还不一样,现在那种木头已经停产,早期的木头,具备独特的色泽和香味
但是如果你持久的开机,那么电子管的热量会让木头的粘合粘胶脱开,热胀冷缩嘛。所以说的话又送回去重新打磨修正粘贴了一次,这个也是我没有料到的一个情况
那么这个机器的声音好不好呢?我只能说我没有像这样去想过,我换了不同的管子,得到不同的效果,但是哪种搭配,我觉得都能够说得过去。因为我没有意愿去比,所以我也不在乎别的结果,那么这样情况下买仿机是没有遗憾的。
总知仿机不建议买,而且很考心态,不论是持有,还是出售。除非你有一手的经验或者是有一手的资料,否则心不生疑不容易做到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1 11:26
说一说,关于煲机,我个人认同煲机的效果,但是针对不同器材,这个效果与操作之间的关联,会有存在很大的差异,这里就分为两个点
有一类器材,如果你不随时去煲机,他的声音就会产生变化,这一类是比较让我烦恼的,因为需要随时通电。或者为了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你必须在使用它之前,预热相当的时间,需要等待或者是提前安排。
我所有的设备当中,只有柏林之声的那个老解码具备这功能,因为他在开关的位置还有一个待机按键,也就是说,你在关掉开关的时候,他其实是属于待机状态的
在气温低的时候,机器会微微的有那么一点点热,也就是说只要你插在电源上,他是昼夜都内部有电流在运作的,这样的好处是遇到潮湿的天气等等情况,他是不会坏掉的,避免驾崩的可能性,除非确实是寿终正寝
还有一类器材,只要你的使用周期够长,他的声音会变化,而且会固定下来。
那这类的器材把握的困难点,是他对时间的诉求偏长,而且你没有办法进行量化,细分,阶段性的对比,来观察差距,因为他实在是太小,而且很少有人会同时去使用相同的两个重复的设备
商家是具备这个对比的条件的,那么我们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情况以后可以使用另外一个逻辑方式达到类似的效果
就是通过采购老的二手的机器来达到别人替你煲机的效果,直接把声音做熟
或者直接采购古董机型,这些机型生产年限本来就很久远,而且经过几经转手,那么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被煲透了,就算是放着,不用也被时间给煲透了
但是这些机器古董不仅仅是煲透了,他的整个设计理念也就不一样了,他不是现代声,所以又关联到了古董声音的特点
古董声音的特点,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电子管,因为电子管你可以不那么困难的,买到50年代的产品,也就是六七十年前的东西,其他的器材是不具备这么长的历史的
那么这些古董让人痴迷沉醉,他有没有共性?哦,有的,那就是传说中的靡靡之音,韵味,绵密、绵甜,凸出声音的整体感、氛围感的基础上,又不缺素质感,或者说素质及格,古董声是不会崩崩硬的展现给你的
有的人用一个“糊”字来做代表,没错,但是“糊”字容易起误解,不那么准确的一个大致方向性的表达,好的古董声是在音响性不差的情况下,做到了音乐性的完美,好的现代声是在音乐性不差的情况下,做到了音响性的完美
所以不一定只有古董才一定会发出古董的声音,也不一定现代器材就一定是现代声,这个概念、名词只是他们所代表的这个声音类型的一个标志,老派审美和现代审美的区别
那么为什么有的烧友那么追求古董声呢?因为他这种特质不大容易被替代,那不大容易被替代的逻辑是什么呢?
也就是你通过其他的调整,做不出这样的声音,他是独特的,你对不上频率,无法做到同类变化,独一味的
那什么样的音乐回放,没有了这独一味,就不能够真实的表现,不能够美的表达,答案是没有,没有不可替代的声音,只有不可替代的执念
通过来回反复切长期的对比,古董和现代管的声音特点,或者是古董器材和现代器材的声音特点,你会发现,如果经过种种折腾,那个始终替代不了的声音特征,无法找到替身
那么其他的种种改变已经足以让声音比较好,比较合适,而那个唯一保存的特征就是一个根本的执念,极少数的认同,穷追不舍的坚持
这个事情我就经历过,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你不得不回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最后追逐的并不是更合适的声音,而是执着于那个声音改变的保持,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希望,就是觉得这个改变是一个惊喜,追求改变本身去了,是不是最优解并不在意,就是希望得到这种改变,仅仅是为了改变而已,但是对整体面来说,这个改变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某种情况下,你必须经历迫不得已的回头,你才会发现这个谬论的所在
当然,并非每次都如此,每一次的情况都不一样!
所以清晰的认识,精准且正确的判断,没有矛盾的逻辑,是你能够正向前行的最基本的基础,也是最难得部分,一错再错的嵌套大坑,暗室老僧迷……
有古董声是一个让人惊喜的事情,但是没有,我也不会迷恋。因为某种意义上说,古董声适合于放古董音乐,它在应景方面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一味地执着就被绑在了执着本身上面。
那么古董声是怎么形成的呢?
两种可能的原因:
第一种是设计制造这个机器或者器材的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现代声不同;
第二种是这个机器经历了太多风吹雨打日晒,时间将它钝化了,形成了这种特点。如果是后者,时间的积累必不可少,当今的器材放久了,也会呈现出向着古董声变化的一个趋势。
顺便说一下电子管的选择,之前的一个老烧的一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虽然文章内容并不多,但是很实用,能让你找到方向,透过归类的方法,让你容易做好类别的选择
在类别选择以外,那就是同一型号电子管,不同的年代或者是不同的细分型号的进一步的细分选择,这里面就会涉及到非常有针对性,非常专一,或者说是非常钻牛角尖的情况的出现
是一个比较容易迷失的地方,这里面意外的情况是,就算你选到了并且也得到了希望得到的电子管,但是它的状态不一定是如意的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2 14:02
说说听力,我发烧,不管什么样的器材,听力是核心的必要条件
听力不好,也就是木耳,那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困扰,多半的话会提前退烧,如果仅凭想象力而没有实际的听力做验证的话是不具备深入发烧的动力的
那么这里就涉及到2个问题,一个是金耳朵命题,一个是听力的水平及保护
关于金耳朵,就是具有非常强的辨识能力,那么这里面又分为两个不同的方向
一个是听完以后可以说出不同的情况,比如从事音乐的朋友,听完以后,他会告诉你这个音准不准,是不是对应乐器真实发出的声音,是不是确定现场的声音,这个录音用了什么样的混音手段,等等等等
一个是听完以后,能够清晰的有各种不同的感受。
但因为他没有从事过相应的事情,所以无法用专业措辞来表述这种感受,他没有这个概念,没有习得这类名词,脑子里面没有这个框架。
他只能表述他自己的感觉,从感觉的方面,用感觉的形容词来表达这个声音的特点,或者是为了表述清晰使用了各类的比喻
上面说的两种情况,无论是哪一种都是金耳朵的表现,因为金耳朵的根本,就是要听得清楚+认得明白,至于转化成为语言,那已经是下一道工序的问题了,就像文盲不一定是笨蛋一样,金耳朵也不一定能够说的非常专业,头头是道,但是他能知道,他有觉
那怎样获得金耳朵呢?
一是耳朵保护的比较好,同时听的时候,耳朵的状态,听力的状态,听音的状态,整体都比较好
二是有丰富的听音经验,不容易被迷惑,不容易大惊小怪,不容易被声音带走思绪
第三,是没有被自己的概念,或者是物理的困扰所遮住。
那这里就引出如何保护听力这个话题,大部分烧友的年龄都没有到那种很明显听不出高频的阶段,所以年纪大了这个因素基本上可以忽略,因为大多是年轻人
基本上所有在论坛里面的人或者是有一段烧龄的烧友,耳朵听力都肯定是不错的,这也是他们存在于此的原因
那你可能会说我的听力已经下降,我平时用耳过度或者是音量过大,但是我还在发烧啊
是的,虽然听力下降,但是你在大音量下,你依然可以辨识,而听力下降是你对声音的敏感度下降,但是并不代表你的辨识力下降,只要你的辨识力存在,你依然具备烧的条件,可以继续造作发烧事宜
同样的,要保护耳朵,第一要有健康的听音习惯,第二,非常讽刺的,是要尽量少的去集中注意力听音(发烧需要耗散大量精力,有时候一顿连续对比之后可能就玩不动了)
健康的听音习惯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用耳健康。
音量不要过大,佩戴舒适的耳机等等,这些就不啰嗦了,总之就是在耳朵方面需要注意的内容。
另一个方面是关于身体的方面,因为耳朵的听力跟身体的状态息息相关,所以希望长期保持听力的朋友需要注意身体健康,包括少烟、少酒,规律作息、饮食等等,也不在此啰嗦
但是强调一点,有一个相对健康的身体,你的听力将有最基本的支持,不过就像我说的就算是你听力下降了,只要你听的时候耳朵不痛、头不痛、没有明显的身体负面感受,让你分神
那么你开大音量,你的识别力依旧存在,你对应的记忆,相应的概念以及所有的经验都会在意识当中涌现、重组、循环,你仍然会也可以重操旧业,发烧依旧。
通过改变外界物理环境,可以弥补听力上的不足,就像近视了以后,戴个眼镜,照样可以看清楚东西一样,对发烧其实没有根本意义上的影响
那么满足具备金耳朵的第三个条件,不要被东西遮住,这一点是最最难办的,也是难倒很多人的一个关键要素,阻碍了你拥有金耳朵
不要被遮住分为了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你要足够的诚实,区别大就是区别大,区别小就是区别小,听得出来就是听得出来,听不出来就是听不出来
经过多变反复的比对,你必须要对自己诚实,要对结果诚实,不要被概念和心理暗示所困扰,尤其是听到的和预期有差异之时,听到什么就是什么,对于现量,有明确、笃定的判断
第二个部分不要被概念困住,比如金耳朵是属于少数人的事情,我做不到,或者说是如果像这样去处理的话不可能听出差异
那么这些都是很典型的先入为主的概念困扰,它会直接在听之前就阻碍着你这么去尝试,更不要说进行对比以后能够听出差别
抛弃越多障碍,了解到越多真相,一般情况下,耳朵每天时时刻刻就从来就没有停过,无声音也是一种声音,就看你在声音外境下是如何心境了。
有的时候我们是看到了声音,声音不是用耳朵听的,是用眼睛看到的,怎么说看到了声音呢?
有一些烧友会把声音的图谱、曲线放出来,寻找对应器材声音特点和参数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我们需要用到眼睛,需要用到意识,来重组对声音的认识,而不仅仅是用到了耳朵
他们这里呢?分两点:
第一,听力范围以外的声音。这类的声音,或是器材能够观测得到,或是其他的生命形态能够听得到,但是对于人来说,这是界限以外的事情,故存而不论。
技术及仪器是感官的延伸,解决问题不一定需要用延伸的方式,用延伸的方式,实际上是比较迂回的
如果你能够直接开心,直接喜乐,你就不需要玩具,如果你使用玩具,这个“具”字,非常关键
既然都是玩具,更好玩的玩具一定会让你放下相对不那么好玩的玩具。所以搞得太复杂就容易让人迷失掉了
这里就提到第二类看得见的声音,这一类看得见的声音,是在人能够听到的这个频段之内,就比如某个耳机在频响曲线上,有~~khz大坑
这种分析方式确实能够准确地找到耳机的特性,但是也会让你意识当中增加了不少概念和暗示,如果希望尽量直接、不绕路的愉快玩耍的方式,真正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需要放弃对相关这些概念和认识的分别
其实我也一直挺好奇为什么很多耳机在频响曲线某些位置会有坑或者凸起,但是我相信,这么做一定有道理,要想了解大致原因,其实有一个简单的方法
就是寻找不同耳机,这些耳机在频响曲线图的近似位置,均有不同深度的坑,在其他频段曲线走向相对接近。也就是说,他们共性的在某一个地方有差别,而其他地方,共性的看起来相对比较一致
然后对其进行一一比对,那么你就会发现规律和趋势,而一旦你把握了规律或趋势,你的意识就会告诉你,按照这个路径朝两端走分别会发生什么
还有更复杂一些的图形来分析扬声器的特性,不过扬声器就是音响的一个部分,同样好玩的地方也在于音源和放大器
我曾经很天真地认为,只要分别调整高、中、低频,就能调出不同的声音,甚至市场上还有像这样做的放大器,就是为了满足烧友这样的一个天真的想法
真正的调音确实是玄学,因为他涉及了很多方面,同时很多方面也都可以进行调整,用各种不同方法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这也是设计师各显神通的地方
但回到之前的话题,不管是什么样的图谱、参数、概念,欣赏音乐的时候应该把它丢掉,只保留耳朵对声音最直接的感受,这样的话可以少走弯路,因为所有一切造作的结果都是为了在人听力范围之内,透过耳朵,取悦身心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是关于耳朵的适应,不管什么样的仪器,什么样的系统组合,你的每一次变量都是基于前者的基础上展开的,那你的耳朵已经适应了前者的基础,现在所关注的只是新增的这个变量而已
这就有一点讽刺了,就像猴子搬玉米,如果你停止搬的这个动作,那么一切就停了下来。
如果你不停的搬,那么基础本身也在不停的变换,新来的变化点也不停的增加。
每次调整就像从队伍当中剃掉一个人,新增一个人。
那你何以知道剃掉的那个人真的有问题,如果他真的有问题,真的是他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周围的环境和它相互作用的问题。
新增的这个人你何以知道他真的没有问题,你何以知道他以后也不会再有问题。
产生问题的根本没有除掉,他就一定会产生问题,但是并不确定他产生的问题在哪里,但是他就是会产生问题,它是问题的发生器
验证这个很简单,每一次调整都被认为是向完美迈进的一步,每一次调整必将让你当下心满意足,但是之后又有下一次调整,始终停不下来,所以关键不是问题在哪里,因为那样的话早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关键是为什么总是产生问题?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2 14:08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24-2-12 16:09 编辑
补完看到的声音部分示意图
-
IMG_7645.jpeg
(53.53 KB, 下载次数: 224)
-
IMG_7647.jpeg
(63.32 KB, 下载次数: 247)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3 13:28
平常的声音,专业器材,播放软件篇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3 13:29
平常的声音
器材和周边的声音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常的声音,一类是非常的声音
平常的声音接近日常,听到的那些声音是耳熟能详的表达方式,你一听就知道这个声音是不是平常的声音
非常的声音,不是正常情况下能够听得到的表达方式,是特定的造作,是特别的表达,同样你一听也就能知道这个声音并非人间常有
平常的声音可能很平庸,也可能有非常好的感情色彩,非常的声音可能很怪异难听,也可能是杰出的艺术品
举例来说,线材当中,无氧铜比较接近平常的声音,但是哪怕还是铜,但变成了单晶铜,声音改变就很大了,这种从无氧铜变成单晶铜的声音改变,甚至超过器材与器材之间的声音差异
咸菜非常容易大幅度改变系统声音特点,想要微调,大概率下,你只能使用不同的机线,因为他没有明确的设计目的和方向,但凡发烧的线材,哪怕是同一个品牌不同档位的差别,也不是微调这么简单的事情
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无氧铜的声音,平常的声音特点,而且在线材的结构上,平常的结构就行,不是那种很复杂,单靠结构就能有很大声音改变的那种类型
但是就玩声音而言,你要想要特殊的效果,一定要跳出普通结构的无氧同这个限制,至少高纯度单晶铜专业发烧线起手
银线,避不开的话题,只要非铜的金属,包括少见一点的铑、铍什么的,它的声音就非常了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金银合金之类,那声音高频稀里哗啦的,很魅惑、很非常的声音,但是严重到一条线就把整个系统的声音都给扭转了,甚至比那些什么解码、前级、功放带来的改变都大得多
光纤所带来的,少数是平常的声音,多数也是非常的声音,尤其是发烧专用的光纤,或者是那些由玻璃纤维构成的光纤
而人想不到的事,光纤也可以调整出金属线那种特别的味道,一般来说,大家认为光纤就是纯粹的信号传导,而且是高纯度的信号传导,但我那一条范登豪的塑料光纤,有很个性的范登豪的味道,确实让我很惊讶,不知道怎么做到的
由玻璃纤维构成,而不是塑料做的光纤,它的声音可以赋予两个词:“瓷化”或者“水晶化”
玻璃光纤,具体要看搭配,同一根线不同的搭配,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时候是瓷化,有的时候是水晶化,差异点主要在密度
这里语言上的措辞已经无法充分的表达声音的具体含义,只有确实听到了这种声音你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文字的表达已经有限了,就像香水一样,有些味道是无法准确去表达的,类比,也不能够让你有准确的联想
在非常的声音当中,器材里面,柏林之声的声音算是一种,虽然非常但是很好听,但是你还是能听出来,那是非常的声音
其他很多发烧的器材其实都是非常的声音,只是可能没有那么非常而已,你只要听了那些专业的录音的器材,以后听了那些模拟的传统的器材,以后你就知道你周围有多少非常的声音了
避震这些东西不论是板材还是脚钉乃至贴在器材上面压在器材上面的东西,对声音的改变都挺大的,甚至于说不是专门发烧用的
其中,最传统的是橡胶/硅胶脚钉,使用组合材质或者是非橡胶材质,多数情况下可以创造出非常的声音
对于电源的净化,还有时钟的改变,最主要的会让声音产生不同形态、程度的拘束,管理声音的任性发挥,听从商家对效果的描述来看,发现这里面的趋势和方向
地盒是一个有意思的东西,有的地盒只有基本的改变,有的地盒还有额外的味道,地核对声音的改变,如果大的话也会创造出非常的声音
但是有一点,地盒所创造出来的,哪怕是非常的声音,听起来也不那么非常,比更换不同材质的线材所带来的那种变化,还是要小得多
在我看来,这些周边当中排名第一的是:咸菜(包括所谓的机内线)、保险丝
第二类是:胆管、各类避震、电源或者讯源优化
第三是:供电模式差异(开关电源,线性电源,电池供电)、地盒
这里有人可能会不同意,会说第二类或者第三类当中也有改变很大的,应该排靠前,我只是大致的一个分类,有例行就例外
器材只是一个助推器,让你的心和音乐本身达到共鸣,真正让人感动的音乐,你在欣赏的时候会忘掉器材,他的作用已经达到,他的使命已经结束,他已经将你助推到音乐里面
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入味,不再油盐不进
再换一个比喻,就是当某些材料的衣服,上面有一个水滴,那个水滴始终不能渗透进织物的表面,看上去总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的水珠停留在织物的表面
那就像你拿了一个器材,这个器材放音乐演绎的很好,但是你却没有什么喜感,不动心,一样
一旦入味,你就会忘掉器材,换句话说,你没有忘掉器材,也就说明还没有入味,没有入戏,还在找演员背上的威亚,额,好尴尬
入戏是一种很奇妙的状态,比如你吃东西,不管这个东西再好吃,当你吃进它去的时候,好的感觉和坏的感觉都会同时存在,是的,你会觉得他很好吃,但是他也会让你的食道,或者胃在同时,有某种不舒服的感觉,不同的并行感觉,随时提醒你看清现实,很有意思,也很矛盾
入戏的话呢,你会忘掉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仅保留舒服的感觉,着了迷一样,着了魔一般,这才叫入戏,如果你同时具备两种感觉,非常理性,看得很清楚,认得很准确,那不叫入戏,那是认真且正儿八经的止观
器材但凡让你入戏,他的使命就已经结束了,但是很有意思的事,想做到这点,其实并不困难,后面讲专业器材的时候会说到的这一点
但是我也不珍惜入戏,因为我发现让你入戏的器材不好玩,也就是说,你折腾了半天把它调好以后你就失去了兴趣
或者说,你直接买一个不用折腾就已经很好的器材,也没有玩的意思,它能让你入戏,对没有问题,直接入戏,以后你就能听纯粹的音乐,感受纯粹的表达
但是那也不是我想要的东西,我也不想听音乐,我也觉得没有意思,那什么东西有意思?这是很神奇的一个问题
用结论来看的话,就是我一直在玩,我很喜欢玩,但不喜欢结论,结果就是我一直在玩,只要达到目的就马上就会丢掉,然后用这个结果倒推的话,可以解释这个不容易解答的问题,那就三个字喜欢玩
下面说一说专业的器材,这些器材之所以专业,是因为他们是用来制作音乐的,他们并不是设计来单纯播放音乐的,如果你拿这些器材作为音源的话,那么解码只是他功能当中的一个部分,甚至是一个小的部分
如果说整个音频硬件生态是一棵树的话,那么这些专业的器材,他是树干乃至树根的部分,从这里出发,然后开出了很多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花朵,那就是民用的各类发烧器材
这一类器材之所以如此比喻,因为他们非常的质朴、务实、高素质,如果问我对这些其他有什么样统一的认识,那么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因为他们都是树干乃至于是树根,所以他们没有太多的花样。器材与器材之间的差异并不大,或者说相对比较小。比那些树枝和开出来的花朵之间的区别要小得多
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有几种专业的音频设备,是论坛里面讨论的很火热的。但是实际上的话,如果你听到其他类型的早期音频设备,你会发现他的声音并不比关注度高的那几个设备差,甚至各有所长,但是价格却要物美价廉很多,关键看你执着口碑(以及其带来的二手保值率),还是希望有限预算的超值之选
第二,这些器材的声音,普遍具有非常高的密度,这是我觉得他们最大的一个共性点。当然,这个密度的大小,要看时间来定,同一时期的密度相对靠近,不同时期的话,早期的密度高于晚期的密度。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我个人的感觉,所有的模拟声,都具有高密度,高密度是模拟声或者是具备模拟味的基础条件
另外一点,就是这些器材的高密度,乍一听,让你感觉他们都具备了针尖式的结相,和很具备线条感的声音,但是再听的话又发现其实并不完全如此
这也是高密度的一个所谓的副作用吧,就是相对来说,在结相本身的宽松度不够,没有化开,但是高密度可以让具备高密度结相之外,产生所谓的留白效应,没有充满整个空间的信息弥散,营造另外一种维度的宽松感
第三,就是这些专业的器材,他们的三频分布都非常的均匀,表达凸出公正、客观、均衡,他并不会为了讨好耳朵,刻意的解压某一个频段,将这个频段里面的信息进行更加充分的释放
但是从调音角度来看,如果你针对某一个频段,放了更多的注意力,这里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不是很清楚,也表述不出来,我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情,这个过程很神奇
我在用不同的器材,听同一首曲子的时候,有的器材能够释放出更多的信息量,这个信息量是一个显隐的关系,也就是说,他让一些隐性的声音讯息变得更加显性,类似于放慢镜头,或是放大镜的效果,能够把隐藏的信息给解压出来
当你识别到这些解压出来的信息,你得到的声音所创造的意境将会有所不同。你反复的做比对,将会发现这样的调音手法确实很巧妙
并没有声音真正的听不见,只是他在不同的播放模式下,这个声音呈现给你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你可能在A设备下面听到的声音是叮的一声,在B设备下面听到同样的声音是咚的一声,但是叮和咚带来的感受就不同了
这个声音并没有真实意义上的消失,只是他展现的形态变化了,那么整体的效果就变了。所以与其说是信息量大小的问题,我更愿意说是信息展现形态的问题。
什么是更好的器材?什么是更强的素质?什么是更高级的声音?如果你追寻“更”字后面的真实意义/原理,那你会发现“更”字牵着你前行的幕后真相
专业的器材,因为他们都诉求更加专业,所以说在这方面的花样相对较少一点,没有民用器材那么任性,那么夸张
第四,这些专业的器材表达都相对比较质朴,除了少数产品以外,多数的产品没有刻意修饰。导致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听起来会偏粗糙、偏刺、不够委婉、显得更加直白,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字“冲”
当然,因为专业器材有着非常不错的底子、相对归正的调音设计,可以通过音源后面的放大器以及周边等,来修饰和弥补听感上一些小的缺陷,这也是一种不错的玩法
第五,这些专业器材相对没有那么好玩,因为他的表达没有那么多的花样,而且相对来说凡是专业器材,他的播放都会让你集中注意力在音乐本身上面,尽量少的去分神,所以说像我之前所说的可玩性并不高,他是纯粹的音乐设备
所以,如果你想寻求可以安心听音乐的设备,诉求高大上的硬件,找到一个正确、权威的声音,怎么二手的古董的专业音频设备一定是不二之选,虽然码率支持上面要弱一些,但是声音方面不会输给当下的,各种新的音源产品
关于播放软件对于声音的调整,这里也想说两点
第一点就是,简单的EQ调整,我基本上没有满意过的,最终还是选择关闭EQ,这里非常有意思,要知道发烧就是要摆弄各种不同的声音,但是真正当这些声音套餐摆在面前的时候却又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
①这些调整动作太大了
②结果太low了
③自己内心还是认可硬件的调整,有对于硬件的执着
上面三点是可能的答案,但是有一个现象打破了这个答案体系那就是像audirvana或者foobar这一类的大牌播放软件,他对于声音的调整是让我能够欣然接受的
如果拿QQ音乐或者是苹果音乐和它们对比,那么我更倾向于使用这样的播放软件来播放音乐
只要对应的音乐素材能使用这类的软件来播放,我都倾向于选择它们,所以可见软件调音并不为我所绝对放弃
那么这些播放软件和EQ调音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我选择使用这些播放软件?
我觉得最主要的差异是在于这些播放软件调整的幅度比较小,所以没有翻车或者是畸变的一个结果。
另外一方面,他调整的着力点并不是普通EQ所调整的那个着力点,是比较偏向于本底的部分,所以是EQ调整所无法触及的。
换言之,这些播放软件对声音的改变,非常像你更换解码或者是界面或者是放大器部分对声音的改变,几乎让你有些时候无法分辨。
这样的话会引起相对的迷失,因为如果这些软件本身就有很多高级的套件,那么究竟选择哪一种套件,哪一个声音才是OK的?
这个选择本身就会让人陷入迷惑当中去,所以还是那句话,如果使用一个最纯粹的听音方式,那么购买一台最具有模拟声的设备,安静的听音乐就可以了
如果你真的要在声音当中去玩花样的话,你非常容易,偏离欣赏音乐的道路,而陷入在器材、道具的迷思当中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4 06:48
不同产地器材的声音特点篇
说一下进口机国别属性和声音特点之间的关系
大部分国产机的大类特点是中庸、无咎,进口机的特点则是个性化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进口器材是把器材当乐器来做,那么国产器材,则更像是把器材当作仪器或者工具来做
前者希望凸现自己的个性,后者希望能够原汁原味的推送音乐而不做过多的干扰,理念不同,结果完全不一样
但是因为困于技术、价格、定位等等概念,在折腾进口机的时候,从一个大派系,换到另外一个派系的时候,有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潜在思维来引导自己,而并不是各有千秋的理性判断来告知自己
或者在选择的时候,你不知道不同派系的基本特点,所以相对比较盲目
盲目和惊奇都是没有必要的,进口机的核心,选择它的核心是先把最基本的东西选掉,就是他属于的大类的派系,如果他还是属于例行的范围,并不是这个派系里的例外的话,那么这个底就算是打稳了
对于大类派行的认知、理解、把握在选择进口期的时候非常关键,他能够契合你自己的使用习惯和喜好风格,避免翻车
相对而言美国声比较张扬、亢奋,比较具有权威感,比较容易霸气侧漏,特别能打,是最明显的
同时第二明显的是,他比较愿意输出那种质朴的没有修饰的回放,或者是他的修饰也修饰的,让你感觉到质朴的表达(山歌表现力一流的MSB解码,鸡鸣犬吠,飞砂走石,历历在目),美国人代入感比较强,相对比较热情激昂
有一部分品牌打磨的稍微精致一些,但不雕琢,因为他就算是没有美国声其中的一个特点,他也会有另外一个特点全部特点都不具备的美国声是非典型的美国声
美国声的副作用是,什么时候都难免亢奋、激昂,缺少柔的特质,有时候不那么应景
我听过了这么多器材当中,造吉他的二王之一,fender是比较非典型的美国声,就它出的那几个产品而言,相比较同类其他的美国产品,偏暖、柔、顺畅一点,不凸显霸气感,也不明显表现出质朴的样子
但是他家除了出无线蓝牙音箱和苹果手机的小尾巴以外,没有出其他可以拿来发烧的三大件之类的产品
欧洲的声音相对都比较精致,德国声喜欢雕琢,喜欢诉求定位感,喜欢造境,表现规正,规矩,正式,庄严,理性,客观,冷静,金字塔型的三频分布,传统而又保守
德国声可能的缺点是标准化,保守和尊崇形式,刚正理性,少柔情和任性,就是那种随时都一板正经,没事也穿个西服的感觉
英国成基本上奔着中频去了,因为强调对中频的塑造,所以说非常稳,适应面很广,听流行、古典均可,很难翻车
但是想要出彩,想要有非常针对性,比如特别适合放古典音乐,乃至一类古典乐,也不容易,说白了就是居家过日子,中庸。
喜欢流行人声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英国声,因为人声就是围绕的中频展开的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4 06:49
这里补一句,现在很多国外的音响品牌实例上都是国内代工,也就是说,国内的技术应该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这一类的调音技巧,因为代工久了,就像当时福建代工阿迪耐克以后生产出了很多国内的鞋子的品牌一样
但是为什么国人造的这些器材这么多年过去了,乃至于都打入到了海外市场,还是坚守那一份中正和无咎,这就是理念的问题,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去做
意大利的声音非常注重完整性和流畅性,这是他最大的特点,他非常强调全画幅的表达。
所以意大利的器材播放的时候,他的抢镜、分散注意力的要素相对会比较少。
音响性上,意大利的器材并不占优,但是在全画幅和整体性上,意大利的器材是非常善于叙述完整故事的。
所以如果安心听音乐的话,意大利器材会是一个很好选择,而且意大利的器材在弦乐和人生方面有相对比较强的造诣
因为他注重整体性和流畅性,所以整个声底是相对偏柔的,除非非常现代的意大利声,但是就算是如此,他依然在现代声中是偏柔的,典型的就是类似m2tech这样的牌子
还有一个重要的是法国声,法国的品牌相对出现的不是那么的多,用户量也相对比较小,而且品牌与品牌之间声音的差异会比较大,所以一概而论的准确性会相对比较低
但是,大部分的法国声是绚丽多彩的,色泽艳丽,是比较出挑的调音风格,能够一把抓住你的耳朵,缺点是可能太过于浓情巧克力,少一份淡泊与克制
瑞士的声音非常的精准,就像钟表一样,点到为止,所以很精致、精细、准确,不诉求大气与大开大合的意境,因为瑞士的声音,它的三频不是金字塔式分布的,所以有的时候相比德国声,会显得重心不稳
北欧的声音,实际上北欧的器材已经没落多一些了,市场份额应该是下滑了不少,用家和讨论者都少了不少,这类器材声音比较干净,光滑、纯粹,不吵不闹、不眼花缭乱、不目不暇接,稳定安静的输出,但是这一类器材或者是周边的声音特点,个性可能会更加的明显一些
东欧的声音,这块我还接触了真的不多,但就苏联那些电子管来看,相当具有战斗力
不过最近论坛上的一些对应区域国家的器材,我实际听下来的感受是,能够充沛的表达感情,但是没有发现特别明显而又有规律的声音特性
我觉得做一个器材,正常的表达音乐里的感情是理所应当分内的事情,薄情寡义是这个器材确实在哪个地方可能还有挖掘潜力的空间,做到本份的事情,且没有类似于柏林之声那样值得称道的个性调音,实际上替代者是非常多的
日本的声音,典型的工匠精神,非常好的纯粹度、工整度,一流的素质、分离度,足够的细腻,细节表达尤其强调,一板一拍,按部就班的表达方式
他的副作用是缺少一些灵活性,缺少一定的流畅感,缺少一些整体意识
不论你对日本声的印象,是好是不好,日本声和他的民族生活习性是息息相关的,你要是去过那里,和那里人打过交道,研究过他的文化特征,你就知道他的声音是怎么来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4 06:49
其他国家的声音也是一样,只要花一点功夫,你就不难产生很多维度的关联想像,帮助你从更深更广的层面,了解这个国家器材的声音特点
世界那么大,但是主要的影响产地国也就那么几个,而且现在的话老牌音响产地国逐渐没落,新器材大都来自于那些平时新闻都很少提到的国家,这是市场的一个明显的变化
中国声么,如果你不追求声音上的个性,不寻求所谓的味道,而是想买一个性能高、操作便利、运行稳定、使用符合国人习惯,同时音响性和音乐性相对均衡,没有太多短板的器材,选择中国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折腾也不刺激你去折腾,当然,你可以换换周边,让他变成进口品牌类似的具有个性的声音
所有调音也存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问题,经典的那几个坑早就已经被占据,后续的品牌没有进一步赚钱的位置
所以只能从功能上,从性能上进行突破,那调音方面怎么突破呢?就是从略微的改变上去进行打造
比如说原来你使用12色的马克彩色水笔,后面你使用了24色、36色、48色……的这个颜色看上去是越来越多了,实际上只是细分色越来越多了
那么也就是说,个性与个性之间的明显差异被抹平,个性与个性之间的相近,明显的扩大,各种不同的微调层出不穷,也就失去了经典的区别,那选择也会变得迷茫
在对器材的声音特点做思路梳理的时候,有的时候习惯依据器材的价格来给器材的审美做定位,但是往往忽略了不同国家器材基本身体的一个差异,或者其他一些非价格要素,比如作者背景等
这是比较容易迷失的一个地方,就是完全依价格为定位,就是反过来认为既然敢定这个价格就一定具备这个审美高度
有一句话叫做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其实旁观者清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旁观者没有那么入戏,没有被这些概念所捆绑。
他看到的是很直观一个现象,但是当局者的话,实际上是在种种概念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所以比较容易迷惑在这些概念当中
并不是说按照国别来做器材特性的思路梳理和认知就一定正确,但是做任何一个对象的辨识、认知和梳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入。
如果对这些角度均有所掌握和了解的话,那么尝试更换不同的切入方法,就有不同的答案,在这些答案当中再进行进一步的仔细分析,就会得到更清晰的一个解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5 12:56
关于磨机和堆料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5 12:57
再说一下磨机和堆料,我个人大致上是不赞同磨机的,因为会打破原有设计的平衡性,改变作者的表达思路,但是相比磨机而言,更换周边或者是调整组合也会有同样的一个效果,而且甚至更多
所以我一向认为西装搭配是最为原汁原味的,也认为使用非发烧的周边能够体现原汁原味的特点,而一旦使用了发烧的周边就必然会改变味道,这里设计的目的非常关键,没有这个目的,他基本上不怎么走偏,但是他也一定不会有精彩的特点
同样设计师非常关键,只要一个品牌里面有一个产品的特点,你不喜欢,其他的所有产品都不建议再接触了,不管是早些年的还是更贵的,因为他的声底,大的方向不会有非常明显的改变,秉性嘛,难移也
但是如果你喜欢这样的风格,或者还有种情况,你一半喜欢,一半不喜欢,往往这种情况是最难办的,因为站在平衡点上,稍微做一些调整,他会变得非常好,那么你总会有想把它开发利用的这个念头
现在很少有人磨机了,之前其实也并不多,因为磨机面临着二手转卖的一个困境,也面临着效果检验的一个困境,还可能面临着保修失去的问题
打磨前后很难以做同台对比,除非你有两台同样的机器,或者是对打磨的掌握非常有技术上和经验上的把握,否则的话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盲从性,甚至是为了堆料而堆料
没有前后环节的反复对比是没有办法稳定的给予确定的结论的,因为涉及具体现场,凭经验推断准确度不足,而磨机很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反复的拆卸原件,反而会带来操作上的影响产生的声音的变化
我曾经做过的磨机就是歌德的那个电池耳放RA1,把苏伦电容升级为Jansen银薄电容,当时看个帖子也是中了毒,但当真正焊接好了后并没有出现奇迹,后面我就没有再磨过机
中毒的情况下非常容易翻车,因为你会有超出客观情况的期待,毕竟中毒了嘛,也就是中邪了,所以冷静克制辩证地看待问题非常重要
这里说三个逻辑,第一个逻辑,你对器材的认可,其实你对器材的认可只是认可而已,这是一个虚拟的抽象的概念,那么解决这个认可就需要排除不认可的因素
那达到这个效果的方法,磨机其实是下策,通过不同的搭配组合和周边的调换,乃至软件的调校达到同样的效果,那也就是同样的认可,何乐而不为,要去磨机,要去折腾,要去铤而走险,要去剑走偏锋
而且如果能够善于利用任何条件的改变来达到你改变声音的目的,这也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技巧不亚于磨机,这也是我看到包工头在小工面前解决问题的时候使用了非常规的方法,而且非常自然流畅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小工看着瞠目结舌,这就是大师的不同
那你说我技术很好,经验很丰富,我利用他这个架构在这个基础上修改,那当然可以,移花接木,借尸还魂,顶流操作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5 12:57
第二个逻辑,磨机必然带来堆料,堆料的合理性、效果如何去验证,我很少见到有人做了这个环节
是有人做了最后整总体磨机堆料和原来的对比,但是可能整个环节堆的料种类很多,这里则没有人就说明,他这样堆料达到这个效果的路径是最短的
总之这样的操作,只要不是自己亲力亲为,总会有一堆的一团疑虑,不仅仅是磨机,任何改变都一样,没有参与毕竟不够深刻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对堆料产生的变化的方向,做一个大致性的说明,然后引起你的无限遐想,给你造成心理暗示,最后可能会放大他的实际效果
但是整个系统里面但凡遇到单一维度的改变都是比较危险的,尤其这样的改变力度,还比较大的情况下,因为他非常容易打破平衡性
大品牌的这个高端机种,他整体的改变,牵扯到各种取舍,其实厂家为了更多的收益也绞尽脑汁,希望能够至少看上去在综合层面有一个相对周全的改善,但事实并不一定是这样,好几个实例都能够让你感受到,真正的顶配机种,太飙素质后,确实反而变得难听
如果产品线是一路升级而来,有高中低档的话,那么低档就是最初始的状态,最基本的保留,可以三岁看到老的底子,是研究整个品牌取舍的基石
第三个逻辑,如果你要磨机,那就是希望在这个基础上做些改变换言之,你是认可这个基础的
但是你怎么知道你做的改变不会矫枉过正,过大了,而动摇了整个基础,或者整个基础没有改变,但是磨机带来的改变过大,产生了新的不满意的地方
因为微调是非常困难,那个事情,尤其是量化的把握尺度的微调,这是技艺最核心的秘方,你真的能的话,早就玩通关了
但是这个行业的营销几乎运用了所有一切的营销方法,有的人只出一个级别的产品,有的人拉出不同产品线,有人强调堆料以后的改变去推崇高配的几种,有的人告诉你,他是怎么样选择对应的原件,说明他花了多少时间去研究,但是并不强调这个原件本身的价格,等等等等
各种不同,但是每一种都是一种意见,个人的建议是,他们等无差别,结果都是会响而已,不同声音罢了,不要迷失在概念中,不要让概念成为自己耳朵听得不爽,但心里想着很爽的,一个让自己内心产生矛盾的有害的支撑点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6 21:54
杂谈之一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6 21:56
说一下机器的视觉感受和声音之间的关联
这里的关联性是比较强的,机器的外观非常显著的表达了他的声音特点,大部分情况就是这样的,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里面隐藏的信息
使用曲面比较多器材的声音,一般比较圆滑,流畅性会强一些,棱角分明的机器,声一般会比较霸气,会规矩、规正一些,素质感会强一些
生产的形状跟机器的长宽比也有关系,四四方方的声音声场也会相对比较偏正圆形,其他两类就是宽大于长,或者是长大于宽的情况,整个声场的形体均会有所不同,当然,机械的高度也和长宽同样,综合统一的表达了作者的诉求和喜好
还有就是机器外壳的用料,一个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如果机器的外壳用了木头那么这个机器的声音的质感,或者是空气感或者是所谓的果香味会更加凸显一些
如果这个机器整体都是哑光的色泽也比较暗的话,那么他可能会偏沉稳一些,如果这个机器喜欢用镀铬,银/金光闪闪,那么他的高频可能会奔放一些
如果这个机器身形比较小巧,那么他的声音可能会偏精致一些,如果这个机器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物,底座非常扎实稳重,那么大可能是金字塔一般的声音能量分布
如果这个机器的外观设计比较复杂,部分区域会比较强眼,那么他的声音也会相对来说调整的更加复杂一些,特色也会更加抢眼一些
机器的指示灯的颜色,还有光的强弱,均在暗示着机器的声音特征。其实每一种声音特质对应机器外观、设计、做工、审美是没有定解的,但是多少会有些关联,使用的过程中渐渐可以发现这些奇特的关联之处
机器内部的布局同样挺有意思,如果所有的零件布置得非常工整横平竖直,那么它的声音也是这样的一个特点,如果所有的原件布置的乱七八糟,各种飞线,那么他的声音也充满了灵活度和少修饰感,自由奔放
另外机器内部零件很多,多半是在做重复的事情,比如说重复的不同级数的滤波,或者是非常细致的音量调节等等
因为你可以看到,虽然有很多零件,但是相当一部分,他们大致相同,而且都摆在附近,就是说类似的工序经过了类同的多次数的加工,再做重复的事情,在持续的雕琢
日本机,德国机特别擅长这个,英国品牌中的高端机种,包括其他大品牌当中的高端机种,零件数目,类似的零件的数目,也在大幅的增长,实际器的声音素质在进一步的提高,韵味比入门级或者是低端机种有所下降,有所收敛,有所拘束,不再那么任性,显得更加成熟稳重
所以请注意你的选择,你到底是要味道,还是要素质,是要音乐性,还是要音响性,不是越贵越好,反过来可能是让你完全想不到的越便宜越好,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是不要被概念所捆绑,不要被趋势所迷惑,尊重你耳朵的感受,选择你喜欢的声音,让心里不再有矛盾和纠结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6 21:56
器材的变迁,更多的是从味道走向素质,随着时间的演化,这个特性越来越明显
个人认为,合理搭配不同时间段的器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式,既可以防止味道太重,素质太糊,也可以防止过于直白,而没有感情
在选择平衡点和适宜的搭配方面,没有什么元素是越多越好的,哪怕是所谓的模拟味。
如果整个系统当中各个环节都选择模拟味非常强的物件,或者某一类同属性的物件,或者仅有一个物件但是它的属性特征太过明显,那么搭配起来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反过来可能需要对冲减配,才能找到平衡点。
所以,按照这个思路,哪怕是现代声的器材,在组合中搭配其他的模拟味的物件,同样整套系统可以达到很好的平衡,其实不用特别纠结于某一个环节的特性,反过来讲也不需要将每一个环节都调成类同的特性,一切点到为止,合适就好。
最关键的就是你的概念,你是否能够自由自主?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比如模拟声产生的时代,其实是一个早期的时代,那么你使用早期的物件更容易出现模拟声,但是你是否愿意掉头回去,毕竟最后的发烧只是为了取悦自己,甚至取悦的是被认为是自己的那个自己
如果掉头回去的成本会很低,东西可能会比较旧,而且呢改变的点,并不是你希望或者是期望的那个点,但是如果这样做了,系统的声音会达到你的目的,那你是否愿意放下成见,去操作去测试呢?
这就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了,举个具体的例子吧,就是比如说,假设,用硬盘作为存储媒介来放音乐
不同年代、品牌、参数的硬盘,还有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它其实是有差异,那么如果你能够做好功课仔细研究,适当尝试,或许能够找到在这个方面调整的思路
如果你自己认为这个东西,嗯,怎么可能会有差异呢?
或者说认为发烧其实不需要这么麻烦,不愿意像这样去操作,那你自然无法去习得这一项的技能和技巧
那你就没有缘分遇到这样的声音了,因为你自己拒绝了自己,你被概念障碍住了,你先入为主了,既然发烧本来就是折腾,那么你为何又要折腾又拒绝折腾这不是矛盾的吗?这就是你的分别,因为种种分别,就出现了种种类型的发烧友,这里没有对错,只有不同,如是而已。
另外还有一个还有意思的问题就是炒作,实际上大部分时候,我们所涉及的这些器材,只是各类器材中非常少的一部分。
大部分没有在论坛上炒作,或者不容易见到,就埋没掉了,当然炒多得很集中的那部分器材是比较经典的,这不可否认
但是外面的世界很大,如果你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范围拓展开来,你会发现有很多新奇的东西,而且你也会发现很多现在的作品早就已经在历史上有过类似的版本,无尽的轮回,相似相续却不相同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7 21:31
杂记之二
在不断地对比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初次的听感和后面再次的对比,感受是差异较大的,但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对比感受差异就没有这么大
这种印象在熟悉的过程当中不断变化的现象,很有意思,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初次的印象强烈且不稳定,没有沉淀到一个稳态,容易让人大惊小怪,所以需要二次复证,乃至三次复证,沉淀观点
另外,一方面第一次印象又非常的宝贵,因为后续的印象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上,已经淡化了许多,没有能够那么强烈、深刻的把差异反应出来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7 21:31
以前面我提到的老声为例,在后续的对比当中,已经很熟悉老声和现代声的区别,差异的感官刺激也被缩小到了一个相对平常的程度
老派的声音,各个结相细点,似乎凝聚在一起,没有分散,这是所谓密度最大的来源,因为他没有分开,所以呈现出密度的感觉
这种高密度的感觉,在使用∑架构解码,有的时候也会让你觉得密度过大,过于浓稠,流畅性下降,有一点涩,有一点胶着
也就是传说中的有一点糊的感觉,这个时候很有意思的是,如果你用早期架构的解码器(R2R),会有更加合适的一个匹配性,会感觉更敞亮、开朗、清爽一些,进而声场也感觉更加舒展,更加大
毕竟R2R的解码器声音更加的圆润。比如我那台美国larvy da10在老声组合上,个人听感舒畅度上就干掉了我那个柏林之声解码器,但是在现代声组合上就没有这个情况,乃至是反过来的
R2R形态的解码器,配上现代声的话,反而不一定好听,会觉得有点水分过多,水漫金山而质感略少,则更难有所谓空气感
用相应时代对应的组合去搭配,而不是把之前年代的产品设计理念重新搬出来做设备,再去搭配其他现在的组合,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玩法(按照我的经验最为现代的那种声音,无论是接哪一种架构的解码器,都会偏重于素质感强而韵味下降的宿命里面)
如果你切换到现代声,你会有那种化开的感觉,会觉得更加的舒展和开扬,但是同时,你也很快会发现现在声的问题点。
现在一点的声音,分散成很多个扎耳的小针尖,布满了整个听音的空间,所以让人觉得没有留白,也让人觉得比较躁动
更现代的声音,这些刺耳的小针尖,聚拢在一起,让人觉得不仅仅有了留白,而且是空白。因为那些小点聚集在一个小范围,不越界,所以其他区域就空白了,说白了,整个听音的空间,信息不够饱满,声音线条感比较强
也同时让人觉得更加的刺耳,因为针尖聚集,虽然聚集,但是并没有合拢在一起,仍然具备有分散的感觉,分开来扎耳(用一个不大恰当的比喻是,针间太小,压强过大),所以安定感还是不如老的声音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7 21:32
我们每次器材的调整,其实都属于选择的过程,就像图片所示,一个树杈一个树杈一样的分开了
那么一个节点上的选择是否就真的正确了,我们的基础究竟是曲曲折折不断循环,还是整体的大方向朝着一个趋势不断前进,这个其实是一个蛮有意思的地方
因为如果我们看不清楚整个路径的话,那我们可能一直是在摆动和转圈圈
我们每一次折腾器材都是玩一下,玩的就是最新的一个选择,最新的当下,最新的一念,当下的一念。
那么,玩一下就好,不要太过于认真,否则就会立刻转到对过去选择正确、合理性的纠结和对未来选择的期望里预设的无尽漩涡当中去了
也不要轻易给器材下结论,各种玩法有各种表现。别人对器材下结论,你不一定认可,但是你自己下的结论,必然笃信,会给自己画一个跳不出去的圈,困在里面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7 21:32
还有一个话题,在快速的切换当中,不同声音的特点是很难识别出来的,尤其是上网站上的云视听,不同录音切换太快,或者是在实际过程当中,自己在各项系统组合上飞快的切换,那么这种区别,在切换了一霎那是听不出来的
因为听觉惯性的原因,必须要等停一段时间才会慢慢地有所感受,但是已经错过了最关键的初次判定时机。
只有你停那么一下,哪怕是很短的一下,切断念头,才能看清真相,分别出差异。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你必须冷静一下,抬头望天,低头看地,才能跳出思考的漩涡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7 21:32
老烧
老烧既是一个宝又是毒药,在这个坛子里烧起来的,基本上没有被老烧带过的,几乎没有人例外,因为你只要在这里必定在获取别人的信息,尤其是那些经验老道、阅历丰富的老烧
了解他们在发烧路上的行为和思想,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透过贴子里的只言片语,你就能借助别人的经历,摸索到发烧世界的奇妙,也明白大家都在哪里驻足,弄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8 20:15
关于供电的一点点尝试和思考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8 20:17
第一部分
说一下电源电源的话分为市电和DC两类,一类是走强电路线,一类是走弱电路线
如果对市电动手,那一定是动静大,成本高,我曾经用过某牌的一个电源处理器,期间坏过一次,修过一次,但后续我用直插的方式,发现还是要更爽快一些,虽然净化电源能带来一些特质
还有以前用胆机的时候,因为家里电压不稳,所以胆机损坏,后来买了个国产的稳压变压器那种会吱吱嘎嘎的东西
自从用上那个东西再也没有因为电压不稳,而导致胆机损坏。那个东西对声音的影响,我当时没有认真对比过,但是也简单比例一下,感觉差异不大
那个东西的物理设计非常的炫酷,但是后来因为换了胆机,我觉得那个东西在发烧设备当中摆放确实太不应景了,所以也就把它卖掉
后面我没有在电源上继续去动脑筋,哪怕滤波排插,还是喜欢直接了当的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现在因为网络数字播放器、数字界面以及一体化设备的原因,很多都不再用上又粗又壮的电源线,而是走DC供电的线路了
在DC供电上面动脑筋相对来说是一个小型的电源处理环节,投入的成本偏低,可玩性多样,也是近几年的一个方向
电源这个东西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大类下面的还是各有各的特色,像电池、开关电源、线性电源,这三个大类它本身会有不同的一个声底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虽然三类电源声底不同,但实际上动到电这个东西,他对声音的影响是非常靠后,而且是本底的
就是相对比较隐性,不是那么明显,容易分别,仔细听就会发现它对整个基盘都会有一个改变,如果没有烧到这个地步,就先不要去碰这个东西,调整其他系统部件,对声音显性平衡点的优化更明显有效,等那些东西基本上已经定调了,再来碰这个东西不迟
那么要这个改变究竟是为了什么?这里面分为,定性的需求还有好奇的尝试。
前者是你知道你的需要,也知道对应东西的属性,那么可以进行调整组合达到既定目的,这就是定性的需求,是这么一个逻辑
或者是你没有那么清晰的诉求,也没有那么明确的意向,只是在多个种类当中,希望尝试自己没有尝试过的种类,看看能不能有一些惊喜和收获
这就是尝试的类型,这里面虽然看上去是简单的尝试,实际上的尝试者事前也肯定是做过了相当的功课
对于基础的,尤其是普通开关和线性两类电源,都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然后,其实最主要尝试的肯定是物以稀为贵的东西,那就是电池或者是内电池类电源,希望声音能够在新事物加入的情况下得到突破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8 20:20
第二部分
我主要接触的是线性电源、开关电源。线性电源当中,听过一些发烧类线性电源,但是比较喜不是为了发烧目的而生产的线性电源,比如新英线电
因为搭配线电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厂西装搭配,一类是自由组合。
原厂西装搭配一定会强化产品本身的特征,自由组合的话面临很多变数
民用的不是为了发烧而设计的线性电源在自由组合的过程当中,他既不会带来个性的好,也不会带来个性的差,这一点的话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
当然他整体的素质、参数大多比专业的要差一些,但是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对声音特质的改变,相比起来,我宁愿他对声音特征没有让人不满意的定向的改变,也能够在性价比上接受他素质上有着的差异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8 20:21
第三部分
这里有一个还有意思的话题,对于线性电源来说,你要么会觉得他的解析强、速度快,但是不够深刻、不够安定。
要不然会觉得他比较厚润,比较沉稳,但是会觉得他比较僵化、比较坚硬,比较笨拙。
都是对原来声音引起变化的一个表述,其实很多情况下都不是绝对意义的前者或后者。
但是你真正在给这个印象下一个定义的时候,很难站在一个中间点,因为只要是偏前者或者偏后者,你就会把这个印象的帽子给它扣上去
所以很难见有人说,某个电源的改变相当中性,既不让他变得更安稳,也不让他变得更鲜活,同时这样的评价本身也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这个器材的特点也就无从在评价当中被找出来了,做一个没有个性的东西是非常困难的,也是没有意义的,也是无法赚钱的,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一个线性电源,是专门为发烧设计的,那么他的大概走向,也就是这两大类你没有办法找到一个绝对中性的东西,你既然选择了他,你就得接受这样属性所带来的正负两面的影响
开关电源的话,我接触主要是明纬开关电源,还有就是各种机器自带的开关电源
明纬开关电源,据说品质很好,指标也很高,但是这个开关电源特性是声线比较粗,结项偏大偏饱满,可能超过了我对饱满需求的最大值,所以说试过以后一直搁置在一旁
另外,像有的机器(比如solo耳放或者bitzie解码耳放),原配是线性电源或者没有原配电源,你用明伟开关电源导致声音的变化比较大,和原来机器整体的调音相违背,所以也就放弃了。那类机器建议使用原配类型的电源,不然的话味道就不对了。
还有一种(比如我那个百宝仕的解码耳放),虽然机器原配也是开关电源,但是你把它换成了线性电源,声音会有比较大的变化,你把它换成了明伟开关电源,声音同样也会有比较大的变化,你把它换成了电池,声音还是有比较大的变化。
那这一类机器,虽然你把电源换成了他的同类不行,换成了异类也不行。
就是说他的这个电源和他的调音整体是绑定的,这种情况下比较麻烦,就只能祈祷他原配的电源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开关电源,它的特征是两头会比较强能量,高密度、足量感、结相偏润泽光滑,流畅度增加,蚀刻感、质感、涩感、纹理感下降。中频会略薄弱(这里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没有被强化,而不是比正常更弱了)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8 20:23
第四部分
换上线性电源的话,韵味一下子就强大起来,高低频的质感、纹理和解析会变好,量感,润度和瞬态会相对要弱一点点。
相比开关电源,你可以认为线性要相对脏一点,或者换一个说法,你会觉得开关电源会相对要浮一点。
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其实线性电源从视觉角度来看,最主要的是多了一个大大的变压器,那么这种声音所谓的脏,我认为是延长的时间
让一个声音信号有更长时间的残响,也就是余韵。前一个声音和后有声音之间可能会有一些重叠
这种情况下就类似彗星带尾巴一样,播放每一个声音响起,就像有无数个彗星不断产生,但是因为彗星拖着尾巴
所以,各条尾巴交叠在一起,就形成了有一些不是那么明晰的地带,同时也产生了韵味,或者是所谓的肉感,相对比较丰满,有一些隐隐的,感觉不到具体意义的信息量,他所带来的那种密度感
如果把这些尾巴全部剪掉,也就好比速度会非常的快,也就是一个声音的产生他的余韵很少,但是消亡周期非常的短,他的有效信息量释放完了以后他就没有了
那么就只有彗星那个头部本身,这样的话就感觉每一个有效的信息都非常清晰,但是好像没有无效的信息,所以你会觉得声音很干净、很清晰,其实是由此而来的
我花了牛大的力气才把这个现象尽可能的描述一下,那么没有什么惊喜,就是不同的表达状态而已。
你觉得让电源变得非常的干净会怎么样呢?如果你再每一个设备上都用了这类电源,或者在所有可以用的地方都重复使用了此类电源,重叠的加持,让声音如此的干净,那结果,会不会变不好听呢?
那么话说回来,什么样的电源能够让声音相对干净一点呢?
其实每一个类型的电源都有让声音变得干净的潜能,我只是在说明声音干净与不干净是大致的怎么一个感受和我个人认为的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
而且还有一点,线性电源优化以后的干净,和我上文所述开关电源或者是电池或者是超级电池电源所带来的干净,虽然同样用了“干净”这个词,但是实际上有一差异,下文会说明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9 10:49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24-2-19 11:04 编辑
中篇
这里说一下线性电源有关的韵味的问题。开关电源的话,实际上他的元件都比较小巧,没有那么迂回的变压器,它的声音整体的其实是速度感比较快,你会感觉声音忽然就呈现出来,没有一个前奏,没有一个先乌云密布,再下雨的过程
线性电源那个变压器挺有意思,技术上的解释,我说不清楚,但是我注意到只要在电路当中,使用了输出牛这样的东西,不管他是什么合金的,只要绕上了线圈,那么它的声音就会变得有肉感一些,相对有韵味一些,没有那么锋利
能量在这个圈儿当中打转多了以后,好像形成了一个包块一样的,没有那么锐利,带更多的润,润其实是有东西的,如果没有东西的话,那就变成透明润,其实是无色,但是有隐含的近似透明的质的放大
胆机也是一样的,如果有输出牛、输出变压器这种东西,它的声音特性的走向是比较类似的。老烧说的那种老头乐,传统意义上的古老经典架构胆机,基本上都有输出变压器
但是现代声的很多胆机实际上取消了这一个设置,用其他的架构来代替,那声音的话就会更加音响性强一些,更加快速、犀利一些
在线性电源当中,他也有这么一个大的变压器,同样的,在隔离变压器里面也有一个巨大的变压器,这些东西他会有一个比较类似的声音本底,就是会让声音没有那么敞亮,没有那么张扬
会略略微微的有一点闷,或者这个词不对的话,那就换一个褒义词,就是会更沉稳、润透、凝聚(凝固+聚集),更有安定感一些,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挑剔表达的措辞,大概就是那么一个意思,用的词不对,就总觉得这里面有事非纠缠
上述,虽然是有点牵强,可是我发烧的过程当中确实感受到了类同的特性,就像云南的小粒咖啡和云南的滇红茶一样的
虽然是完全两种不一样东西,但是你仔细品的话,你会发现他都是云南产的,那么他的底当中有一点类同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说的出来,但是有那么一点类同的口感在
如果说变压器的存在导致类同的声音特性,可以被技术词汇解释的话,那么在口感当中不同的味道特性,就很可能几乎无法解释,属于玄学的范畴,但是如果你能感受到的确挺有惊喜,可以瞬间张开联想的网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9 10:52
电源折腾的空间只有一个,就是本身不带有电源或者是本身带的电源特别差就应该被替换的那一类机器,因为他本来就没有一个参考,也没有一个结论,所以结论是你自己去做的,那什么样的结论好也是你自己去评的
就像老的解码,他本身没有界面,所以搭配界面合不合适,那你也只能在你现有的界面的基础上去组合,你没有办法用它原配的界面来进行搭配,这是一个基本逻辑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开关电源够不够好,如果针对于那些一换电源调音就变了机器的话,那他就基本上是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
电源这种存在,除非当你进行更换的时候才能发现它的本质特性,如果你不去做任何调整的话,你是没有办法直接在声音当中把电源这一部分的存在给听出来的,这是一个窍门,也是一个逻辑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9 10:54
电池我接受过那种9V的干电池,随身耳放,那种电池不同的牌子声音差异非常大,知道把你玩迷失为止
还有就是充电宝,充电宝的锂电池声音有点刺、薄、干明显就跟这个稳厚、润泽是相对的
基本上听完了以后,还不如用普通的变压器,直接就被放弃了,虽然这个是随手可得的东西,但是他的效果却不如人意
针对204界面,我用过卷绕电池组,特点是有一点点闷,声音相当干净,但有一点点藕粉化,说白了就是太浓了,低频非常厉害,非常的Q弹,而且量感非常的足,在边际有点卷边的现象,不如新英开扬、奔放
但是新英变压器,声音是比较散的,或者说有一点脏,因为他就是最初始的最基础的,功能最简单,性能刚刚及格的,提供指定电压的一个变压器而已
就是没有梳理的感觉,完全没有管理的状态,如果你增加运放,增加滤波的级数,那这个声音会变得拘束起来,会僵化,僵化这个词使用的很好,就是会变得和僵尸一样,楞呆硬笨傻拙
有的人说过换了发烧线性电源以后,声音走向有点类似于加持时钟一样。其实时钟某种意义上也会不同程度的将声音进行僵化,换褒义的说法,就是让声音更加凝聚、安定
在我接触线性电源的经验当中,基本上加持了专门为发烧设计的线性电源以后,声音都会变得更加凝聚、安定(算不算变得笨拙和楞,这个由个人来评定,你也可以说,他变得更加细腻了)
并不是说,感受就是那样的感受,措辞可以有不同的措辞,根据不同人的习惯,喜好会不一样。
而实际上感受并不是一样的感受,每个人的感受,实际上就已经不同了,所以他的措辞也会不同。
也就是说,有可能同样的感受会有不同的措辞,但是有可能是不同的感受,会有不同的措辞,这里面会非常复杂,这也是发烧这个东西乐趣之所在,也是他信息极端不对称的地方
据说int 204数字界面原配的开关电源PSU 101能够有更强的解析和速度。
我没有实际听过这个电源,从效果上的描述,我能理解是质感强化带来了解析,安定感强化带来了细腻,调整的平衡点恰到好处,没有让过分的凝聚带来笨拙,当然也就没有办法给予安定、饱满和大气这样的评价
加持了线性电源以后比开关电源还要流畅,还要开扬,还要高速,这样的情况,我没有实际遇到过。
我遇到过的几乎都是凝聚代替了散乱带来的所谓的干净,这个干净说的比较简单也很好,理解就是不是那么杂乱,不是那么吵吵嚷嚷,而是合为一体了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9 10:54
这里要提一下磷酸锂铁电池,磷酸锂铁电池,在保有电池安静性的同时,它比较低的内阻和比较强的一个放电性能,声音相对比卷绕电池要开扬
同时对比新英变压器,结项要更加清晰,完整、凝聚。
磷酸锂铁电池,使用方便、续航时间长是低端入门一个很好的选择。
有点像一个专门为发烧做的线性电源,但是又没有具体偏向的调音那样的感觉
既然收到电池再说一下之前的那个卷绕电池。
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如果电压相同的线性电源(这里指的是新英),电流越大声音可能就会越糊,解析弱、韵味强,从某种意义上他表现出的声音特点向着换了电池的那个方向去改变
电池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有点闷罐,开关电源,因为非常高速,基本没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这是一个层级关系,如果你把电池换成了线性电源,会感觉棉被感减少了,你再把线性电源换成了开关电源,你又会感觉棉被感进一步减少了,你再把开关电源换成超级电池电源,你还会感觉棉被感减少到几乎没有了
所以经过这个思路的梳理,我觉得与其考虑用什么形态的电源,不如考虑你需要将声音改变成什么样的地步,结果才是目的地,过程当中被概念困住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你可以在多个高速路服务区之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那也不一定是最后一个可能是中途的一个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19 10:56
那么有了磷酸锂铁电池还满不满足?是进一步挖掘高端线性电池电源的潜力,还是去研究超级电容,或者超级电池供电的特性呢
这里就要考虑到最基本的逻辑,我觉得电池声底会更有意思和更有潜力一些,原因很简单,我听得还不够多,还有好奇。同时对于干净声音的执着,希望在这个声底形态上进一步探索
前面说了电池电源最大的弱点的就是声音动态不足,不够开朗,感觉是闷在罐子里,没有那种香气四溢,旷野露天开放的感觉,有点乌云密布,云烟缭绕的感觉,这还不仅仅只是卷绕电池,其他的电池电源,我有这样的感觉
那只有希望超级电池电源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谓超级电源,hydra界面的超级电容供电设计算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这个东西停产了,原配的电源也买不到了
而且就算是买到了,也就只能配这个界面,其他的设备用不了,适用性很差,市面上做这类东西的也不多,之前好像有,而如今似乎已经退潮了,没有很多人花心思去研究。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20 21:37
春暖花开,继续讲完乾龙盛超级电池电源本身
下篇
乾龙盛这个乒乓电源,它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超越原本的电池电源,注意,原本已经是电池电源,所以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起了一念
哔站上面的有一个电池供电电源的各种视频,它使用的是特斯拉汽车电池,而乾龙盛使用的是航模电池,大家的目的都是具备低内阻,短时间大电流放电特性
那个Eahibrd有云视听我听了,以后大概把握了他的特性,确实声音很干净犀利,具备了电池电源的特点,但是基本没用普通电池电源的弊病
这两种产品,电池的参数,我没有对比过,但是航模电池给人的遐想是非常强的工作参数,最关键的是这个机器好买,做工精良,行情价合适,维修、更改也有保障。
乾龙盛这个电池目前来说性价比,我感觉还行,二手的价格相对合理,到手以后感觉这个做工让我想起了高登的机器,都是深圳的产品,可能是一个模具厂的出品
机器的外观做得很漂亮,也很细致,然后他的配件却给人一种粗旷的感觉,这里注意粗旷代表的力量感并不是说贬义词,因为这个电源有意思,他用的是航空锂电池,那么按说明书的说法用一段时间以后这个东西寿命比较短,可能是需要更换,那需要自己用专用螺丝刀开机器来换这个电池
还有说明书上说了,如果长期不使用或者是过量使用等等注意事项,而且这个电池本身的设计就很有意思,他是两块航空锂电池,但是每次输出的时候,一块电池放电另外一块在充电,这样的状态轮流运转,而且充电和放电完全隔开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方式。
这个东西,说白了他的设计、操作确实比较复杂,说明书要苦口婆心说了那么多,他完全不如线性电源那么简单,接一个电源线就行了,你只需要花钱买一根电源线,其他就不用管了,而这个设备的使用需要有一些相应的注意
设计者一定会知道一个东西使用比较复杂所带来的负面,但是他既然要这样设计,说明基本上是孤注一掷了,那也就是说,他宁愿用一个并不是很舒适的使用方法,换取这个东西不可多得的特性,那么这绝对是一个独特的产品
不过乾龙盛这个东西好像出品了以后就没有太多的曝光量,这个机器是可以改电压的,送货原厂交300块钱就可以把电压改掉。他只有一路输出,同时只有一个输出口,虽然比较少,但是比较专一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20 21:38
我也曾经想过我有一堆需要用DC直流电的设备,但是电池的好处是他不用去调电压,直接接对应的输出口。
如果你的电源有多个输出,而且通过调整可以达到具体的电压,那么如果你一旦插错,可能这个后果就比较麻烦了
关于产品大概就说这么多了,那他的声音是怎样的,是不是达到了超越原有已经是电池供电的效果,这个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那台一体机
但是我知道的是他确实超过了我磷酸锂铁电池的效果,没有磷酸锂电池的那种闷,虽然那种闷已经对比卷绕电池可以接受
这个超级电源,他的声音特点就是绝对的干净,他的彗星基本上没有了任何的尾巴,所有的细节基本上呈现出来的都是让你能够清晰辨识的,能够辨别其差异的,有效的信息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可以清楚地看到音乐当中的每一个不同的元素,同时没有任何的多余,模糊的地带,就是这么一个感受,非常的清爽、透明、没有闷的感觉,好吗?
我自己的感觉是这种体验之前没有过,听一阵子,也不会觉得不舒服,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是一种平常能够见得到的声音形态
他的纯净度,我听过的各类电源当中属于顶级的,也就是不在执着和沉迷于所谓的高价格线性电源,这个超级电池在干净度方面几乎是没有对手的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20 21:38
这个超级电源,本身没有偏向性的调音,也就是说没什么个性,实际上他确实做到了,是普通电池电源的平行升级,是一个精密、高能的仪器,而不是一个有意思的乐器
如果说他的干净是优点的话,那他就没有其他的副作用了,或者你也可以说他有解析却少一点质感(肉感),就是让声音变得更静电化了一点,而不是动圈的表达
再像动圈的静电,他还是静电,静电就是干净、纯净,动圈那种安稳,高密度的感觉会更多一点,反过来静电相对来说要更躁动一点,因为速度太快了,虽然很纯净
安稳的感觉来自于稳的一部分和稳的一部分的对比,要有稳的一部分才有不稳的部分,不然的话全都是一样的一部分
动圈更加传神,静电更加传形,静电,就好比非常高清的屏幕一样,所有的内容都是有效的信息量,动圈的话,需要你开一些脑放,要一些脑补,因为有效信息量之外,有一些叫做韵味的东西
但是那些东西不属于高速的范畴,所以他是安稳的构成,比那些东西快的东西冲了出来了,形成能有效辨识的信息,产生了所谓的对比度,有了安稳的感觉
如果所有信息量都同时冲出来,都展现在你面前,那就像8K高清屏幕一样,基本上没有让你想象的空间,因为他已经太具体了,太太具体了,不需要想象了,绝对高素质,从原理上轻松碾压动圈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20 21:39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24-2-20 23:10 编辑
除了低频,低频本身就是一个安稳的东西,这是最动次打次的音乐,它的低频依然是音乐里面最安稳的部分,这是辩证的看待,相对的分析
静电也能做出好的低频,也可以动次打次,但是有一点不行,就是如果这样做的话,他的低频的表现形式,不是你平时所经历的那样,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你不可能在静电上面听到像动圈那样表现形态的低频,你可以听到好的低频,但是不是动圈好的那种低频,你的需要可能会被满足,但是你的需求可能不会被满足,曲线救国是一门艺术,很多高超的发烧设计都是利用了器材的特性本身,巧妙地转化、遮蔽了短处,让他变得在那种状态下更加好了,悄悄地把影子藏了起来
所以这里就一个很大的分歧,有人特别喜欢动圈,有的人特别喜欢静电,就看你口味,如果你特别喜欢静电的话,你应该会特别喜欢电池,你会听欣赏他那份纯净,极高的素质、解析、透明度还有瞬态
话题回转回来,回转到电源上面。乾龙盛超级电池不会让声音变得凝聚而笨拙,靠凝聚来体现安定,因为他只是让声音清晰了而已,他并没有把吵吵闹闹的细节捏在一起显得凝聚,他让背景没有杂质,所以让你觉得不吵了
其实这种凝聚,也很有意思,有的线性电源是均化的凝聚,有的线性电源是有侧重的凝聚,就凸显出了个性
他这种凝聚呢,其实就是能量分配的问题,但是具体的技术环节,我讲不清楚
它也不会让声音缺少深刻的刻画力,因为他并不浮躁,在没有杂质的背景下,各类的声音非常清晰的呈现,足够安定,解析对比度非常明显
只是虽然有解析,但是少有那种拳拳到肉的震撼(还是缺了一点惯性或者说阻尼感),如果这一点纳入韵味的话,他确实少了一点,这里还有一个描述,就是声场会开阔一些,因为没有闷罐的感觉嘛,肯定就开阔了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20 21:40
我本来计划是通过对这个电池做线上的功课,然后实际把它买来,改成204界面的电源,但是在改之前,我想试一试他的特点,再决定是否留下来去改电压还是声音不满意直接转手
这个电源是12伏的,然后我当时记错了,我以为我得一台解码器也是12伏的,结果拿到手以后发现那台解码器是24伏的,非常尴尬
就只有硬盘盒子才是12伏的供电,没有办法硬着头皮上,但是发现就算是用在硬盘盒上面对于整个系统来说,这个改变也已经到位了。
换句话来说,如果你把多个这样的电源接在不同的环节上,那整个系统的声音可能会变得非常极端,而如今,我也没有对他改电压的想法了,干脆把它用在硬盘盒的供电上了,保留一个所谓的纯粹的声音,在我希望切换口味的时候调合一下
电源篇大概就讲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电源,各种各样不同的特性,当你回过头重新再去听线性电源、开关电源的时候,你也并不会觉得他难听
因为我说过了反复对比是打消一耳朵感受的一个方式,比多了,以后你会发现差异并没有一开始那么大。
当然你也可以一见钟情,然后按照这个惯性走下去,也是一种挺好的方法,没有杂念,耶!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22 13:37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22 13:43
再继续下去之前先铺垫一些相关的内容图片,尤其有意思的是这个文生视频,一开始的时候我怎么听着这个词这么别扭,后来了解了他的意义以后,发现真的很酷,在连接上,前不久那个人脑芯片植入,骇客帝国应该不会太远了,经济不好的时候,科学怪人的造作没有丝毫懈怠,这都是往死里搞得节奏,何时得安生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22 15:36
在追补一张平板机型的烧友评测,其实你要鲜活、发散、质感,还是要密度、流畅、安定,只能选其中一个,站队问题,如是而已,作为非动圈耳机声音形态的补充,当然还有崩崩的动铁,那不是以柔为美的代表,那是以刚为美的代表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23 15:00
关于超级电池电源的续篇
电池电源是在安全边际内的尝试,就如同非常像动圈的静电一样,虚拟实境。
这样的尝试可以让动圈耳机模拟静电的表现,但毕竟还是动圈,圈味依旧,所以说是在“安全”的范围内模拟,静电本底的那种特质,并不会真正的被带进来,如果你恰好不喜欢那种特征,也不会觉得难听
上面说的是理念,但是当我真正使用静电耳机的时候,我发现上面那个理念是有可取之处的,确实像上面说的那样,一种虚拟的现实,具备非常像静电的声音,但实际上是动圈系统发出的
我原来不大喜欢感觉这个词,我觉得感觉毕竟虚而不实,希望来点实的,后来我才发现是自己蠢笨,哪里有什么实的,除了感觉以外,就是会头头是道滔滔不绝的那个知觉而已
折腾这个电池,我体会到,物极必反,太清晰了,也就糊了,如果你喜欢清晰,那么可以这样说。
不是模模糊糊就是太过于清晰,这两个极端都是糊的表现。
真正的清晰其实是一个平衡点,就像对焦一样,失焦多半不是好事。
不少周边都是为了安定,不论避震、电净化还是时钟,但是这边诉求安定感,那边却拼命追求素质感,素质越好,抢眼的要素越多,抢眼的要素越多,越不专一,越不专一,越不安定,这是一个矛盾的循环,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动圈耳机中,除了T1 、800这些提及多的经典机器以外,其实很多更高素质的机器早就超越了他们。
像我手上的这个ED15让你感觉就是细节满天飞
虽然他是一个动圈,但时时刻刻让你感觉到他那种鲜活、高素质,非常爱显露的感觉,让你有一种基本上素质已经开到满的感觉,但这种素质感不是静电那种更加细微的微动态感,而是动圈的泛音的极致扩大
老耳机,举个例子,1990年左右的DT990实心毛毡版,其实这个时期的版本素质已经够用了,相对来说整体和氛围感都挺好的。
如果你听习惯了再换成T1你都不愿意再去听,因为感觉T1是比较寡味,虽然更透明、干净,相隔20几年了,进步了几何?
作者: 完颜阿骨打 时间: 2024-2-23 15:00
有人说某些调音比较不高明,把所有东西一起给你,这个评价说的很到位,很准确
但是如果反过来想,他调音高明,他指定东西给你,这个声音就比较有特点了,有特点,就一定有缺点,会有一个很明显的个性
没有密度,也就是散,解析强,细节满天飞,但是不落地,但是没有质感,没有密度,散掉了,那种像沙子一样一堆,但是合不拢的感觉
高级的调音,会根据这个东西的本底特性,尽量的把它的缺点掩盖起来,比如把静电或平板的声音做得更像动圈,只保留一点点它的根本特点,这样的话在有密度的同时也能显得很高的素质,极品有足够的保障,看起来是鱼和熊掌兼得了
玩这器材是真正的审美,省的是别人的审美,随时批改作业。
如果作者的审美和你类同你就会很欣赏这个东西。
如果你找到合适的东西就停下来吧,因为你再找很可能就不合适
玩不玩静电和平板耳机,如果你诉求素质的话,这两个机型是一定要去接触的,因为从他们得到的素质感比从解码器和放大器得到的要容易得多
而且最新的放大器基本上都是大推力,就是为了适应这些耳机而生产的,如果你不愿意玩那些古董的放大器,那么这些耳机才是他们真正的适配
古董的那些耳机需要很小的推力,那可真的是小,就能有滋有味推力大了,反而可能会显得过于紧绷和僵硬,而没有了原来那样潇洒和流畅的感情表达。
老的扬声器声音密度过大的话就有一些硬的感觉,虽然非常安定,但声音不够那么顺畅。
感觉是多边形拼接而成的,这种感觉有一点像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在最早先年代开发出来射击游戏,那里面的人物角色就是一个多边形的组合。
现在的哔站是一个好地方,里面有很多,设计很专业,逻辑性合理的试听链接。
还有对应老烧的详细讲解,讲解很到位,或者是如此的准确深刻,可以让你迅速填充知识、展开联想、深刻体会,如果多去学习,一定可以快速地积累不少的经验,这是以前没有的条件
作者: 雅阁 时间: 2024-2-23 16:09
字不少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