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所谓中正的声音,最大的缺点就是包容性 [打印本页]

作者: 麦田里的鬼    时间: 2023-12-21 02:47
标题: 所谓中正的声音,最大的缺点就是包容性
声音越中正,对于音源的质量,以及歌曲自身的编排混音要求就越高。

因为所谓中正的声音是没有一个突出的点去抓住你耳朵的,为啥两头只要翘一头起步的耳机更受人喜欢,就是因为低频高频特别容易抓耳。

但中正调音失去了这些足够抓耳的特色后,想要抓耳那就真得靠歌曲本身了。特别是歌曲本身混的不好,录的不好,这种缺点失去了上述特色调音的掩盖后,就会暴露无疑。而听感想要抓耳,也就需要歌曲编排演绎有亮点。所以中正的调音不怎么受人爱戴吧。

作者: 偶系aven    时间: 2023-12-21 02:58
其实简单说起来,比较中正的调音容易让听感变得没有关注点,使欣赏音乐时本该放松的精神,不得不扎进乐曲本身的表现里
作者: 小白owb    时间: 2023-12-21 04:38
中正优点是好调教,包容所有人,喜欢两头翘可以用前端和线材调,可玩性高
作者: 风姿卓越大花猫    时间: 2023-12-21 06:07
中正难道不是素质差的一种表现么?那些好听的关注点无非,泛音,结像,空间感,音色,如果中正就是关注点少的话,那就是素质差
作者: 天空上尉    时间: 2023-12-21 08:10
你说的可能是透明度,中正的最大缺点是无聊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3-12-21 08:11
lz认识不对,抓耳调音反而是因为素质不够,或者在市场中体现些独特风格,或者专供一种题材而做的调整。
器材素质越高一般都是往中正全面去靠。

中正风格在更高素质系统下,也不是因为你说的那些去抓耳,反而纯粹就是准确响应歌曲内容中东西,歌曲里的感情来抓耳

作者: 爱吃莴苣    时间: 2023-12-21 08:19
果然,hifi的尽头是文学 解读字面意思、剖析深度内涵、改写传统定义、创造新鲜词汇
作者: 周大壮壮    时间: 2023-12-21 08:45
小白owb 发表于 2023-12-21 04:38
中正优点是好调教,包容所有人,喜欢两头翘可以用前端和线材调,可玩性高

说的没错,一开始就偏的系统简直没法调
作者: sven    时间: 2023-12-21 09:33
中正的声音相当于无染。如果玩过摄影的话,这个问题更容易理解一点。如果拍的景色够好,光线足够理想,那么jpg直出就可以。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你都需要进行一些后期处理,或者至少是套某个滤镜。

所以你需要将hifi系统的很多东西理解为染色。如果你听的东西录音本身足够好,那么确实无染的系统就足够了,但是大部分时候人们还是需要一点滤镜的,有时候拉拉曲线,让中频某个地方凸显出来会更好。

这个染色可以加在任何阶段,前端,线材,放大器上,都可能会带来染色。其中耳机的染色是最大的也是最不可回避的。所以应该围绕耳机来打造系统,不要试图去纠正耳机的染色。

中正的缺点与其说是缺乏包容性,不如说是毫不留情(unforgiving),会暴露系统里的每一个缺陷。
作者: Astartes    时间: 2023-12-21 09:54
最终还是要走向中正。
作者: neverwinter    时间: 2023-12-21 10:34
中正在于兼容,而不是包容,中正也不会不抓耳,问题在于钱花了多少
作者: eysirs    时间: 2023-12-21 10:37
我以前追求纯真,但是烧了1年多后还是觉得有味精有调音的好,比如现在就喜欢低音强劲一点的,也主要是听流行歌曲,低音不行真的难受。
没必要为了追求纯净的高还原,耳朵爽才是真的爽。
作者: 忧透    时间: 2023-12-21 10:49
本帖最后由 忧透 于 2023-12-21 10:52 编辑

味精多的听多了,最终还是会回归中正耐听,如果设备不行,又木又呆,才要靠味精重口味掩盖缺陷。有些厂线染色重,声音都不正确,不耐听,不均衡,初听觉得好听,听久了就会发现有硬伤。中正不代表不好听,关键要鲜活通透清晰。
作者: yhmyhm    时间: 2023-12-21 10:54
中正的解码耳放配有个性的耳机 不会产生混乱
要气势 还是流行味 、 形体 、空灵 就配不同的耳机
作者: bluesky76    时间: 2023-12-21 10:56
这就是螺旋上升   
低端中正 等于  平庸   低端有调音 等于 暖壶   
高端中正 等于 放大优缺点   高端有调音  等于 艺术感   
作者: czx0920    时间: 2023-12-21 10:58
风姿卓越大花猫 发表于 2023-12-21 06:07
中正难道不是素质差的一种表现么?那些好听的关注点无非,泛音,结像,空间感,音色,如果中正就是关注点少 ...

我想一巴掌给你打回nt去

作者: 海洋Ocean    时间: 2023-12-21 11:28
高端的器材就是中正的基础上加点润泽度甚至贵气,而廉价的中正就只剩中正了。顺便回一下上面的说法:中正=低素质?想啥呢哥!
作者: 小白owb    时间: 2023-12-21 12:08
风姿卓越大花猫 发表于 2023-12-21 06:07
中正难道不是素质差的一种表现么?那些好听的关注点无非,泛音,结像,空间感,音色,如果中正就是关注点少 ...

中正是无缺陷无音染特色,顶级音箱耳机厂家才能办的到,所以对前端的要求非常高,前端差了还不如中低档的耳机音箱好听
作者: hiya~    时间: 2023-12-21 14:59
我理解的“中正”就是全科生,耳机没有任何偏科现象。这类耳机(如800S),只要你系统调校好,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都好听!
作者: 125187881    时间: 2023-12-21 16:48
中正是平衡 哪个频段都不偏
作者: boki酱    时间: 2023-12-21 18:34
追求自然
作者: poonhk    时间: 2023-12-21 18:37
中正的缺点就是得花钱
作者: 风姿卓越大花猫    时间: 2023-12-21 21:31
bluesky76 发表于 2023-12-21 10:56
这就是螺旋上升   
低端中正 等于  平庸   低端有调音 等于 暖壶   
高端中正 等于 放大优缺点   高端有 ...

这个同意,所以我看来中正大都不是什么好词
作者: jinghua84    时间: 2023-12-22 00:22
风姿卓越大花猫 发表于 2023-12-21 06:07
中正难道不是素质差的一种表现么?那些好听的关注点无非,泛音,结像,空间感,音色,如果中正就是关注点少 ...

哥们您真有才啊
作者: RRRAYYY    时间: 2023-12-22 10:12
这不叫中正的声音,这只是无聊的声音
作者: RRRAYYY    时间: 2023-12-22 10:13
音乐的灵魂在于瞬态,好的声音自然鲜活,坏的声音死板无趣
作者: 风姿卓越大花猫    时间: 2023-12-22 10:21
小白owb 发表于 2023-12-21 12:08
中正是无缺陷无音染特色,顶级音箱耳机厂家才能办的到,所以对前端的要求非常高,前端差了还不如中低档的 ...

这个其实得参考一下大家谈烧友平均消费水平,2万以内音源我觉得中正都不是啥好词,高端产品中正又是另一回事了
作者: chemical830114    时间: 2023-12-22 22:08
其实所谓中正本身,有很大一部分是监听耳机,本质上用途是给音乐工作者鉴别声音等,而不是给大众带来感动的,用途不一样罢了。所谓发烧,本身就是不正常了。
作者: jymn    时间: 2023-12-22 22:21
中正,就是100%还原真实声音,但无法实现,肯定有失真,应进行必要的音染

比如,真实的鼓声黑暖震撼,但现在的调音又有哪个可以实现这样的低频效果?

现在对待低频宁缺毋滥,干脆把低频削弱,然后把高频突出,不耐听
作者: toto60    时间: 2023-12-22 22:33
记得我刚玩耳机的时候,特别追求中正,或者正确。后面发现这样很无聊,于是就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了。真正的中正也许是回归现实,但玩hifi不就是想给耳朵和精神来点不一样的享受吗
作者: 王军凯    时间: 2023-12-23 17:56
本帖最后由 王军凯 于 2023-12-23 17:59 编辑

这个贴很好 那么我又来问了  在产的 2000以内 密封式 最均衡中正的耳机是哪个呢?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3-12-23 19:16
chemical830114 发表于 2023-12-22 22:08
其实所谓中正本身,有很大一部分是监听耳机,本质上用途是给音乐工作者鉴别声音等,而不是给大众带来感动的 ...

k501 k601 hd800 t1 hedd难道就不给人感动?

作者: kenidcn    时间: 2023-12-23 19:33
你的形容不准确



对中正的理解也不深入



你先介绍一下你觉得中正是什么定义,什么意思,不然说不到一起去

作者: chemical830114    时间: 2023-12-23 21:01
xiaotan02 发表于 2023-12-23 19:16
k501 k601 hd800 t1 hedd难道就不给人感动?

看个人喜好和定位吧,大众范畴来讲,音乐用途耳机情感方面肯定给的更直接,比如800s个人感觉完全就是给音乐工作者用的。虽然他是我唯一留下的耳机。。。。

作者: sven    时间: 2023-12-23 22:28
再举两个“中正”,或者说是中性的声音。

当年的iPod classic,和苹果小白,被一群随声党批为白开水,被一堆一堆的国砖秒,时光流逝,ipc还是ipc,当年的那些国砖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作者: 偶系aven    时间: 2023-12-24 03:36
本帖最后由 偶系aven 于 2023-12-24 03:44 编辑
chemical830114 发表于 2023-12-22 22:08
其实所谓中正本身,有很大一部分是监听耳机,本质上用途是给音乐工作者鉴别声音等,而不是给大众带来感动的 ...

我感觉讨论什么声音才是“中正”之前,可能要先给这俩个字的词义统一一下
广泛在中文语境下使用“中正”,是有不偏不倚、正直的意思,但在HiFi这个圈子的语境下,我个人理解“中正”其实是“中性+正确”的混合词
中性指的是音色方面不带有偏颇的染色和夸张的表达,正确可以指质感、声场布局亦或者是回放过程中对原始音频文件所有细节的正确还原
个人感觉这不是单单一个只针对“声音风格”的形容词,更像是对整个声音表现的形容词,正确的、动态和频响无失真的、不吞细节的、丝毫没有染色的声音
这种理想中的“中正”,更像是一台可以无限放大的光学显微镜,不扭曲、不失真,却可以∞得放大,没有后期算法、没有AI美颜,比镜子看得更细致,但用显微镜看一个人,真的会好看么?
起码现在蓝星现有文明的科技树下,是达不到理想程度的“中正”的,那达不到的部分,只能靠品牌和研发团队的功底去掺入一些“品牌特色”,以魔法打败魔法,哪怕加一撮撮的美颜,看得顺眼总是让人愉悦的
HiFi到底fidelity的是谁,录音?现场?这个问题这两天有其他烧友开了单独的帖子在探讨,可惜似乎大家的意识并不能达成一种比较一致的状态,出发点都不能达成共识的话,争执和分歧避免不了
我不认为说一个完全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的烧友,会比通晓声电/电声常识、经过长期专项培训的音频人更会鉴别声音的“元素”,起码我见识过的音频人,所用的回放耳机五花八门,但并不影响人家吃这行的饭
从根本上来说,音频人都明白,理想状态的“中正”是客观上不存在的,他们内部还会为了digital summing还是analog summing聊上几壶,我们HiFi发烧友听的是他们的“产物”,妄想回归原始?可大多数烧友都这么想不是么?
求同存异吧,中正的声音可以作为理想中最终的高峰,也可以当做路途中的一种reference,毕竟声音回放的过程,是一个个人艺术修养和音乐鉴赏性的融合过程,主观一些并没有什么错
PS:我并不认为说800S或者说整个森海的800系是“给音乐工作者”用的,无论是驱动性、声音表现,还是说它能表现出来的东西,只能作为一副Sennheiser老旗舰被加上诸多德不配位的“幻想”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3-12-24 08:20
偶系aven 发表于 2023-12-24 03:36
我感觉讨论什么声音才是“中正”之前,可能要先给这俩个字的词义统一一下
广泛在中文语境下使用“中正” ...

怎么监听只理解为细节的深入?细节深入了就一点不好听?
系统水准越高越中性,细节越多,也更好听

但除了细节,其实准不准才是第一关键。


作者: 随声前行    时间: 2023-12-24 08:56
中正的声音,初听非常平淡,但属于越听越好听,越听越停不下来,即使是非常熟悉的旋律,总会非常期待下一秒音乐的出现,并在不经意间令人浑身起鸡皮,在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眼泪已不受控制地流下来,令人忘记时光的流逝,沉浸在音乐带来的美妙幻境里,直到乐曲终了后的几秒钟,才如梦初醒。
个人听古典,尤为喜欢听现场,现场就是这样的声音,个人所追求的Hifi系统也是这种声音取向,但这对回放器材的要求很高,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实现了。
顺带,如果系统的声音有明显的偏向或是染色,基本上宣告了其回放的音乐类型也是比较有限的,这样的声音不能说不好,但个人感觉听久了容易腻。反而是一般被误认为最无聊的中性调音,包容性更强,且能收获更持久的感动与体验。
如果觉得所谓“中正的”声音听起来无聊,个人感觉其实是一种失真,声音过于“科学”的声音,我听过几次,个人感觉是大脑会产生一种判断,感觉声音各个频段都对,能量分布似乎都正确,但就是不好听,有一种在用耳朵看乐谱的感觉,就是不像在听音乐,这种时候,耳朵很诚实地表现出不想再听下去的意愿。其实这样的“科学”,或者素质声,或者直白,或者所谓高解析高素质带来干冷硬的听感,也是一种失真,是一种听起来很正确的失真。
录音设备,混音本身有制作人的喜好混杂其中,回放设备也受设计者调音风格,如果是音箱也受回放场地影响,诸如此类的因素无疑都对完美重现中正的声音有影响,更何况个人的口味也是各有不同,但个人感觉,不论音乐类型,趋近中正的调音绝对是一个有价值的追求,尽管不一定适应所有人的听音口味,但作为参考标准是没问题的,这样的标准也更有利于我们描述个人的喜恶以及器材的特色。
作者: chemical830114    时间: 2023-12-24 09:07
偶系aven 发表于 2023-12-24 03:36
我感觉讨论什么声音才是“中正”之前,可能要先给这俩个字的词义统一一下
广泛在中文语境下使用“中正” ...

确实对中正理解千差万别,需要定义一下,换个hifi可能会争议小一些吧,至于800或800s,它的类型用途,写的监听,对此我也一直挺疑惑的,广义上来讲是否适合大众用来欣赏音乐的,有时都想去官方求证下,这类耳机的定位到底是啥,反正800s给我直观感觉是给不了我音乐耳机的刺激感动,但是音乐耳机也取代不了800s的某些优秀特性。

作者: 随声前行    时间: 2023-12-24 09:15
xiaotan02 发表于 2023-12-24 08:20
怎么监听只理解为细节的深入?细节深入了就一点不好听?
系统水准越高越中性,细节越多,也更好听


同感,声音准是很重要的,细节绝对是hifi的重要指标,微细节可以让乐器,人声的泛音更丰富,器乐从发声到震动消失,人声的情感与气息的控制,都能让音乐的听感大大提升,个人感觉尤其是解码部分,这种差距也是入门和较高水平解码之间最大的差异。较为入门的解码产品,只要产品质量过关,回放歌曲也不会跑调,这也是有部分人感觉解码之间没区别的原因。但实际上区别很大,同场对比解码,听同一首歌曲,先听高级别的解码可能感觉不明显,声音没什么不得了的,但切到入门级别,细节绝对是肉耳可闻的减少,十分明显,系统其它环节差距越大,这种感受越明显。
当然放大,扬声器,乃至线材,电源部分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细节丰富却不好听,个人感觉一是可能回放的音色不准确,二是系统对细节的处理能力有限,导致信息混乱,能量堆积,这两点都是硬素质。三是乐感方面,私以为是最玄学的部分,但也是解析能力接近的机器之间,衡量水平高低非常重要的标准。
作者: relativezero    时间: 2023-12-24 09:27
本帖最后由 relativezero 于 2023-12-24 09:33 编辑

1. 中正是一种调音风格,去掉乐器本身的色彩,趋向于透明中性音色,是为了提升解析力、通透度、对比度,监听音箱都很中正,便于录音师分析。
2. 现实世界音色都是五花八门的混合在一起,并非中正,听音乐会现场的管弦乐、交响乐,也不是中正音色,铜色、木色、金属、鼓色,丰富多彩!
3. 中正的高解析力、通透度、对比度、背景漆黑度是最大优点!同时,也带来副作用!最大的问题是:音色单一化,同质化!不同器材的音色辨识度变得更低,甚至失去本身音色,尤其是管玄乐器~
作者: 随声前行    时间: 2023-12-24 09:33
chemical830114 发表于 2023-12-24 09:07
确实对中正理解千差万别,需要定义一下,换个hifi可能会争议小一些吧,至于800或800s,它的类型用途,写 ...

其实个人感觉森海的HD系列就是偏向监听一些的,尤其是800系列。声音相较于其他hifi品牌比较欠缺色彩,这也就是为什么坚持玩800的烧友会选择顶级胆机,或是有一定调音取向的石机,包括会选择有一定染色的线材都是如此。顺带一句,个人感觉拜亚也是监听风,AKG也是,Hifiman的老Arya也是,但这几个厂家调音风格差别极大。
说到800,个人想起听惊雷的放大器,坛子里面尤其是隔壁的老烧都很推崇,听过之后我才感觉惊雷的调音非常适合800,给800包括800s略显苍白的底色作了很好的补充,使其声音更具乐感,鲜活,800会听起来更杂食,但这种调音是微调,并不会像传统英国声那样喧宾夺主,尽可能保留了800自身调音的同时,但也修正了一些800欣赏音乐方面的不足之处,是很高明的调音。个人800玩好除了补充足量的信息以外,就是去掉其过于监听的听感。
其实很多监听耳机和音箱不一定中正,但监听设备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较低成本非常方便地找出声音的问题,但现实中器材的选择往往受到成本的限制,工作室也不例外。
作者: Mahandi    时间: 2023-12-24 09:35
随声前行 发表于 2023-12-24 08:56
中正的声音,初听非常平淡,但属于越听越好听,越听越停不下来,即使是非常熟悉的旋律,总会非常期待下一秒 ...

第一段话是那个理,虽然言语有点夸张。
现场当然是最真实的,但是现在的回放设备还办不到。
干冷硬的“素质声”也是一种染色,和暖慢软的染色方向相反。
频率范围很宽的平衡中性是越听越精彩的,频率范围较窄的平衡中性是中规中矩,有可能就是别人口中的“无聊”。
以上仅仅是个人观点,纯脑放


作者: 随声前行    时间: 2023-12-24 09:56
Mahandi 发表于 2023-12-24 09:35
第一段话是那个理,虽然言语有点夸张。
现场当然是最真实的,但是现在的回放设备还办不到。
干冷硬的“ ...

赞同兄弟讲的,尤其是频率很宽的声音,确实是越听越精彩,好的古典现场就是那种大画幅的感觉。耳机系统,音箱系统也是如此,频宽越好,声音越宽松,越从容,声音在保持张力和速度的时候还可以从容不迫。
我对现场描述确实有些夸张,但也是个人真实感受,其实我一直认为烧友在听力还处于较好状态的时候去听高品质古典现场,能获得的体验绝对超过大多现场听众,多数听众是银发族,甚至要带助听器,我对高频比较敏感,弦乐部分我基本是闭眼听的,非常享受。而且选择一个好的位置绝对不会有糊和压迫感,解析和定位也是非常好的。

作者: soil    时间: 2023-12-24 10:31
中正,是厂家的目标,玩家的起点。
作者: pengyu3920    时间: 2023-12-24 10:54
本帖最后由 pengyu3920 于 2023-12-24 10:57 编辑
xiaotan02 发表于 2023-12-21 08:11
lz认识不对,抓耳调音反而是因为素质不够,或者在市场中体现些独特风格,或者专供一种题材而做的调整。
器 ...

正解,老森海的调音就是中正的,相对忠实准确还原意境、现场感,沉浸的专注于音乐整体表达,对前端要求并不高....

作者: 留香小筑    时间: 2023-12-24 12:51
relativezero 发表于 2023-12-24 09:27
1. 中正是一种调音风格,去掉乐器本身的色彩,趋向于透明中性音色,是为了提升解析力、通透度、对比度,监 ...

我觉得你理解错了,虽然我也说不出来正确答案
作者: chemical830114    时间: 2023-12-24 13:44
本帖最后由 chemical830114 于 2023-12-24 13:45 编辑
随声前行 发表于 2023-12-24 09:33
其实个人感觉森海的HD系列就是偏向监听一些的,尤其是800系列。声音相较于其他hifi品牌比较欠缺色彩,这 ...

是呢,站在大众角度,我感觉发声设备应该是声音的最后一笔,相对需要渲染,前端应该是“忠实还原声音信号”,拜亚的很多也属于监听——这是我的个人感觉
然后从烧友角度来讲,不同搭配组合,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声音就是主观性很强,中正也好,渲然也罢,找到自己喜欢的就好。


还好我们都在坚持着音乐,把大家凑到一起去听现场,总不会有人挑三拣四了吧。。。。哈哈哈

作者: relativezero    时间: 2023-12-24 15:55
本帖最后由 relativezero 于 2023-12-24 16:01 编辑
留香小筑 发表于 2023-12-24 12:51
我觉得你理解错了,虽然我也说不出来正确答案

我听过很多监听音箱,都非常中正;也听过德国T+A ha200解码耳放一体机,也是非常中正,非常清楚,所谓的中正到底是咋回事。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吧,只要中正的优点、缺点,找到染色的优点、缺点,通过各种音乐类型反复对比,那结论就出来了,而且是显然的。如果看不到这些问题,那么还应该继续去多尝试。

中正的风格,更适合于古典音乐,大场面,层次分明的那种音乐。

中正,中性,本身也是一种染色,这是一种将彩色过滤掉的染色方式,弱化了一些内容,强化了一些内容。现实世界中没有哪个器乐发出来的声音是十分中正的

作者: 留香小筑    时间: 2023-12-24 18:11
relativezero 发表于 2023-12-24 15:55
我听过很多监听音箱,都非常中正;也听过德国T+A ha200解码耳放一体机,也是非常中正,非常清楚,所谓的 ...

没有喷你的意思啦,我是觉得你说现实世界中没有哪个器乐发出的声音是十分中正的,这句话有问题,
真实乐器发出的声音本来就是准确中正的,设备把这个声音基本还原出来,那这设备就算是中正了,如果还原得差好远,听起来都不象这个乐器了,那这设备就不中正,
但是我懂你的意思,你说的乐器不中正是指拿一些听起来声音比较正的乐器当参照物,其他和参照物对比显得音色特殊的乐器,你就认为是不中正的,你应该是这个意思
作者: 王军凯    时间: 2023-12-24 18:48
继续来问 2000内最中正的密封式大耳  有人推荐吗?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3-12-24 20:39
chemical830114 发表于 2023-12-24 13:44
是呢,站在大众角度,我感觉发声设备应该是声音的最后一笔,相对需要渲染,前端应该是“忠实还原声音信号 ...

我觉得是反过来,发声设备是失真最大地方,因为是机械振动,尤其音箱,
如果要系统声音更多层次和细节,那系统最后端就应该更中正素质高,尤其瞬变。
染色不是不可以有,而是在前面电最细微部分环节最好,譬如时钟供电部分加味道

作者: chemical830114    时间: 2023-12-24 21:47
xiaotan02 发表于 2023-12-24 20:39
我觉得是反过来,发声设备是失真最大地方,因为是机械振动,尤其音箱,
如果要系统声音更多层次和细节, ...

no,你看耳机有音乐和监听,音响也是,啥时候有前端分监听或音乐av之分?说明渲染或者还原监听,基本都是针对发声设备来讲的,当然我说的都是调音部分,就素质来说,其实耳机和前端都应该尽量追求高保真,然后做出不同调音迎合不同需求。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3-12-24 22:06
chemical830114 发表于 2023-12-24 21:47
no,你看耳机有音乐和监听,音响也是,啥时候有前端分监听或音乐av之分?说明渲染或者还原监听,基本都是 ...

我系统的话,基本所有大件都是监听风格,味道也会加,但我用保险丝,因为大件最近端电源变化最敏感。大件 线材 这些是构建框架的,尽量中正坚挺,保险丝的味道只是在框架外表皮上。这样保证准确兼顾听感

作者: chemical830114    时间: 2023-12-24 22:16
xiaotan02 发表于 2023-12-24 22:06
我系统的话,基本所有大件都是监听风格,味道也会加,但我用保险丝,因为大件最近端电源变化最敏感。大件 ...

那你说的应该是声音的稳定性和质量吧?电是声音之母,这个是的。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3-12-25 01:17
chemical830114 发表于 2023-12-24 22:16
那你说的应该是声音的稳定性和质量吧?电是声音之母,这个是的。

我说的是味道应该如何加,加多少,加在哪里的问题。系统应该如何搭配,监听中正和味道比例取舍问题。
譬如有人说后端箱子选一个有味道的,初玩没问题。
听多了就会腻,声音的单一性。
即使是卡玛这种声音,我现在也不喜欢,过于单一的味道
因为藏于箱子里,机械振动失真远大于前端,这种失真前面音源怎么搞它也还在。
所以还是忠实还原文件中的细节,乐器表现准确就好了,更多层次更多变化。
干活用的监听箱子不够hifi极致,声音偏粗,
尽量用hifi中偏准确监听的,威信、魔域、yg之类,耳机有hd800、hedd。
箱子失真还挺大,包括放大环节,所以投资比例一大部份在后端,耳机不同,投资多在音源。

而这类后端同一问题肯定是不好推,推不好就恶声,我认为这才是难得,是好事。
它们都响应系统每一部分,通过对系统构建塑造更多层次变化声音,它们只要还原这些变化即可,
别添油加醋,加什么味道即可。
譬如电的塑造,能量的塑造就非常重要



作者: 偶系aven    时间: 2023-12-25 08:28
relativezero 发表于 2023-12-24 09:27
1. 中正是一种调音风格,去掉乐器本身的色彩,趋向于透明中性音色,是为了提升解析力、通透度、对比度,监 ...

“去掉乐器本身的色彩”、“监听箱都很中正”,听上去就是很偏激、很离谱的说法。。。。
监听箱之所以要“正”,是因为其工具属性和需要很明显的泛用性,因为极有可能音频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流转于数个工作室或者工程师之手
A工程师用某个声音特性和偏向的设备,当素材到B工程师那里,B工程师的设备是反向的另一种特性和偏向,工作就没法顺利进行下去了
音频圈确实存在较为严格的标准,对于“箱子”和“耳机”这种换能器,他们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是曲线平直、频响够用,而且构建棚子的时候还需要校准
母带和后期工程师想方设法让录音本体变得“适合回放”和“更具欣赏性”,但听众却擅自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设备去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反向操作”
我作为HiFi发烧友,会去考虑和借鉴一些音频人的做法,但他们本职工作就是“分辨声音”,而我作为一个发烧友,需要的是“欣赏声音”,有时矫枉过正反而会误入歧途

作者: 一天爱哭鬼    时间: 2023-12-25 08:52
中正,就是完全正确,正常,标准的参考级声音,各方面素质都很不错,听感很好,很正,给人感觉这就是真正的音乐了。
作者: gorger    时间: 2023-12-25 13:01
粤菜讲求新鲜食材和原汁原味,吃久了可能会觉得过于清淡,就会想来个麻辣火锅刺激一下味蕾。
作者: 风姿卓越大花猫    时间: 2023-12-25 13:08
一天爱哭鬼 发表于 2023-12-25 08:52
中正,就是完全正确,正常,标准的参考级声音,各方面素质都很不错,听感很好,很正,给人感觉这就是真正的 ...

然后这种参考级,不少人一两万就想买,想屁吃,那不是中正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3-12-25 13:15
关键要上头
太中正不一定好听 要自己配前端的
说起中正 苹果小白有线耳塞是中正的代表了 有几个烧友听这个耳塞
作者: relativezero    时间: 2023-12-25 23:14
偶系aven 发表于 2023-12-25 08:28
“去掉乐器本身的色彩”、“监听箱都很中正”,听上去就是很偏激、很离谱的说法。。。。
监听箱之所以要 ...

什么是中正?我个人的理解是:中性、正确。那么监听音箱必须尽可能中正,必须是这样的,否则就是不合格的。我同意你的解释,监听音箱的作用是用来给原始录音调整、校准,让二次处理的录音更适合于回放。

作者: relativezero    时间: 2023-12-25 23:23
本帖最后由 relativezero 于 2023-12-25 23:26 编辑
一天爱哭鬼 发表于 2023-12-25 08:52
中正,就是完全正确,正常,标准的参考级声音,各方面素质都很不错,听感很好,很正,给人感觉这就是真正的 ...

不存在完全正确的声音。。你去参加音乐会,听交响乐,钢琴演奏,大提琴独奏,你永远都不会夸赞:这演奏好中正,好棒!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监听音箱的音色都是中性的呢?声音为什么都不厚实呢?(除了ATC),为了分析、校准、挑错,不是为了欣赏哦。

真实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中性的。所以,中性不代表真实、不代表正确哦~
那么,中正:意味着又中性,又正确,中正这词本身就比较矛盾。那么矛盾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追求平衡,Nice!~ 找到了中正的真正意义:追求平衡!

在录音师的世界里,中正是正确的选择!对于部分发烧友也是正确的选择!没问题的,哈哈哈哈。

我可能更多关注了音色,,中正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声音曲线等各种指标。

作者: tianluo4sc    时间: 2023-12-27 16:00
sven 发表于 2023-12-21 09:33
中正的声音相当于无染。如果玩过摄影的话,这个问题更容易理解一点。如果拍的景色够好,光线足够理想,那么 ...

说的真好

作者: tianluo4sc    时间: 2023-12-27 16:07
接一下9楼的观点。

其实搭建HIFI系统或许有2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尽可能使用中正且高素质的大件(核心是解码+播放环节),然后通过各种周边增加自己想要的乐感或染色。这种方式非常考验财力、时间、精力和搭配。虽然说会搭配也能用较小的代价实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成为“会搭配”的那个人之前,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财力、时间精力试错,这个过程超乎想象的折腾。所以最终的结果会指向:使用贵价的HI-END线材来保证有良好乐感、音色、素质的同时,还能做到自然均衡舒展。


另一个方向是尽可能使用基本均衡但乐感极其良好的大件(核心依然是解码+播放环节)。此时周边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中正、均衡、自然,将大件本身的风格展现,并呈现充分的细节。虽然该做法对周边的折腾会大大降低,但是极其考验大件的财力投入和选择...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3-12-27 16:32
relativezero 发表于 2023-12-25 23:23
不存在完全正确的声音。。你去参加音乐会,听交响乐,钢琴演奏,大提琴独奏,你永远都不会夸赞:这演奏好 ...

理解不对,中正意义在于还原文件里更多色彩,更多变化,而不是把这些变化被单一染色掩盖。
就像准确的显示器,还原更多原文件色彩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3-12-27 17:19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3-12-27 22:11 编辑
gorger 发表于 2023-12-25 13:01
粤菜讲求新鲜食材和原汁原味,吃久了可能会觉得过于清淡,就会想来个麻辣火锅刺激一下味蕾。

不是这样说,粤菜和川菜都是音乐里文件,都有丰富味道,问题是你的舌头染了一层糖,吃啥都带甜味,那就不能尝试原汁原味,各种变化。

中正准确或者监听,就是喝杯清水,清干净舌头,以最饥饿的状态去品尝味道每个细节 变化,东西好吃那肯定好吃,不好吃就是不好吃。

当然东西不好吃,舌头加糖,那肯定没那么不好吃

这样说,道理应该很明白了吧

作者: true-blue    时间: 2023-12-27 22:09
爱吃莴苣 发表于 2023-12-21 08:19
果然,hifi的尽头是文学 解读字面意思、剖析深度内涵、改写传统定义、创造新鲜词汇

同感,看到你这一针见血的话便没兴趣再往下去看了。

作者: relativezero    时间: 2023-12-27 23:07
本帖最后由 relativezero 于 2023-12-27 23:25 编辑
xiaotan02 发表于 2023-12-27 16:32
理解不对,中正意义在于还原文件里更多色彩,更多变化,而不是把这些变化被单一染色掩盖。
就像准确的显 ...

1. 能还原啥样子,是受单元材料、音圈材质影响的。中正容易与中性混淆,那么我这么讲:中性音色的声音,是一种染色!监听音箱几乎都是这样,还有很多高素质的解码器。这是一种风格,可不是客观世界哦,千万别搞混了。

2. 没有任何回放设备--不添加任何染色,只是轻重而已,更多要看减少了哪些内容,增加了哪些内容。你要增加解析力,往往厚度要减下去;你要增加背景漆黑度、明暗对比度,往往要把色彩淡化;你要增加声音的层次感,注定了中频人声要拉远一些。

3. 中正也是一种审美风格,一种平衡,一种理念;不等于完美,不等于真实世界,不等于完全客观。但烧友追求中正的风格,至少方向上是追求真实的,不追求浮夸,是挺好的。只是追求中正与喜欢染色,也没什么本质上区别,也没有谁比谁高一等。我个人就会多种风格切换这来,我既玩染色浓郁的大乌,也玩中性偏于中正的x9000。

4. 想要听真实世界的音乐,只能听不插电的现场演奏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3-12-28 01:39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3-12-28 02:38 编辑
relativezero 发表于 2023-12-27 23:07
1. 能还原啥样子,是受单元材料、音圈材质影响的。中正容易与中性混淆,那么我这么讲:中性音色的声音, ...

想的复杂了。
拿一副图像来说,就是颜色相对自然,相对准一些。
现在是很多品牌有些独特调音,类似图像ps了
偏了,有些东西失去了,那个效果没有了,或者偏向一种题材,不是百搭,或许一耳朵吸引。
只是声音不像图像,有时间问题。合适的时间出合适的频率 高中低同步一致,譬如封闭耳机,相比原文件多出来低频了,虽然声音感觉是厚了,但混了一些,和原文件那个低频是不同。譬如有些低频慢点,声音貌似宽松了,但声音一复杂又混了,譬如有些高频很快,但低频跟不上,貌似很清晰,但和整体脱节了。高中低同步的声音,貌似会偏朴素一些。
监听箱子、监听耳机确实有些有染色,但不会影响录音师辨别。有些染色太偏,就影响了监听。其实同样道理,音乐欣赏也是尽量少染色,尽量反应原文件色彩。

增加解析力,厚度一定减少?原来的厚度是失真的厚度吧,hd800大鼓厚度比hd650薄?更不用说x9000的厚度
增加背景黑,对比度,不应该色彩更丰富吗?譬如oled电视,黑色下的去,更多更丰富色彩。
大乌比650层次多吧,人会远离?



不是单单说解析,解析如何才是尽头

貌似把还原  理解成高解析,

还原其实是尽量准确情况下,还原出更多变化,而不是偏向一种,表现单一。

中性中正都可以有,那些偏向监听的hifi都是啊



作者: luke42878    时间: 2023-12-28 05:15
我怎么觉得你说反了,声音中正的好处就是包容性好,听什么都可以,但可能都不是最过瘾的那个。
作者: sven    时间: 2023-12-31 16:00
这就是语言的陷阱。

大家有这么多不同意见,无非是觉得“中正”是个褒义词。但是其实这种褒贬是人加上去的。喜欢的就是“中正”,不喜欢的就说是“白开水”,但是我觉得不如说是“中性”,neutral.

所以不管怎么说,中正的反义词是“有味道”,“有染色”。

想象大家公认的算是比较中正/白开水,的设备,比如说iPod classic,真力音箱,hd800。
作者: xiaotan02    时间: 2024-1-1 02:44
luke42878 发表于 2023-12-28 05:15
我怎么觉得你说反了,声音中正的好处就是包容性好,听什么都可以,但可能都不是最过瘾的那个。

可以过瘾的,就是素质再提高。
那些highend器材都是中正,每一个表现绝对不可以说不过瘾

作者: Anglophile    时间: 2024-4-6 10:44
sven 发表于 2023-12-21 09:33
中正的声音相当于无染。如果玩过摄影的话,这个问题更容易理解一点。如果拍的景色够好,光线足够理想,那么 ...

兄台说得太对了。

作者: lygzyx    时间: 2024-4-6 11:10
不正,何来包容。楼主的中正非中正。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