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19周年】2023首届中国(武汉)国际耳机展回顾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11-3 10:08
标题: 【19周年】2023首届中国(武汉)国际耳机展回顾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11-3 11:38 编辑

前言
首届武汉耳机展终于顺利举办,首日上午迎来观展人数的小高峰。武汉地处我国中部,是东西南北交汇点,而且有好几所重点高校就在武汉,烧友的主力根基“学生玩家”,在武汉这里应该是数量不少的。所以按理说,武汉展观展的群众基础应该相当坚实,从首日展会情况看来,的确如此。
入直路,开始这次展会回顾。以下逛展分享的品牌不分先后。

qdc
几乎每次展会都能看到的品牌,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定制耳机品牌,有明星之选的qdc耳机,在演艺界的知名度是国内之最。但同时,他们在烧友群体里,口碑依旧出众。推出过不少经典型号,比如今天分享的8Pro,就是他们经典的八单元系列的新成员。对qdc产品有一定认知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在qdc耳机成立之处推出的针对高端玩家,舞台表演,音乐制作等几个领域的八单元系列三款经典型号:8SH, 8SL, 8SS,以及它们的定制版本:8CH, 8CL, 8CS

8Pro
正如上面所述,8Pro是一款可变调音的耳塞,糅合了8SH/8SL/8SS三种不同的声音方案,但又对之前单独的每种调音进行了微调改进,让听感更佳,所以是非常值得高端玩家考虑的一款产品。监听听了一下三种调音,具体听感如下:

Hifi档位:听感相对有活生感,透明,平滑,高音通透而不刺激,是最适合聆听音乐的一个模式,各种音乐都能保持着良好的声音氛围和出色的细节感,但声音渲染相对另外两种模式会稍为多一点。聆听这个模式的时候,我试了两首流行人声,除了乐器的分离度表现良好,人声部分的声音顺滑度,细腻度,柔润度等,都可圈可点。

Live档位:
依旧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档位,极佳的空间感,让你犹豫置身于舞台之中,规整的声场,清晰的空间纵深及立体感,特别适合听芭蕾舞曲和一些现场录音,这种鲜明的空间层次是另外两个模式给不到你的,另外,针对之前的8Live,这款新品对低音的凝聚感有了适度增强,据说是新单元带来的提升。原来的版本,低频量感充足,但极低频不分还是有点松散,有些低音提琴类的作品,低音虽然质感不错,但凝聚和力度还是未尽极致,新的这款8Pro里面的Live档,在低音的整体素质方面,还是有了进一步提升。当然,这个只在同为公模的状态下对比。

Studio档位:
我是8CS深度用户了,几乎每天都会用8CS,所以这个档位我还是相对熟悉。对比我自己的定制版本,这款公模的Studio档位会在空间纵深感方面略微逊色一点,毕竟公模和定制的差异,低音方面基本不输我的定制版,新单元带来低音的改善是弹性和凝聚感的增强,而中频方面,比我之前用过的公模版(8SS),甚至现在的8CS,人声都更加平顺,之前的大部分流行音乐是中频人声稍稍发干的。这种差异就像你喝的手冲咖啡换了更好的豆子了,虽然还是苦的,但入口的感觉还是有差别。

三种模式的对比,我还是最喜欢Live模式,虽然我自己用8CS,但聆听音乐,我还是钟爱Live模式,就如以前我喜欢8Live更多那样。

选听了张学友的<爱很简单>选自张学友《2004活出生命LIVE》
同一首音乐下,Hifi档的人声最悦耳,密度高厚度适中,人声最讨好,整个声音最清晰鲜明。音色鲜活通透,但声音渲染也是三个档位最多的一个。

Live档的人声有着清晰的距离感,立体且分离度高,空间感极佳,能让你感受到舞台空间的开阔与高度,观众席一浪接一浪的掌声鲜明而有层次,强弱起伏清晰分明,临场感极佳。监听用的耳塞,尤其是现场监听,所以对声场空间的还原是非常真实,这个音场空间是三维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它不会让你听到平面化的只有横向舒展的那种所谓“大声场”耳塞的怪异音场。因为真正的“大声场”,在Live档这里,不仅仅是只有横向的拉伸。

Studio档声音最冷静,人声相对平白,朴素且没有多余的着色,但对比之前用我自己的8SS(公模版)试听时的感觉,新的这款8Pro人声还是会有点点感情,不像之前冷静到有点苍白了。Studio的声场比较平坦开阔,但人声几乎不打磨,所以人声也是平的,没啥跌宕起伏,就更别说荡气回肠了。工具塞,检验器材和录音的,所以,“准确”才是它的特点。

Superior
qdc新发布的动圈耳塞,单动圈架构。对比两年前推出的Dmagic Solo的声音不同,新的这款动圈声音更均衡,对音乐的适应面更广。而此前的DmagicSolo,则拥有更充沛强劲的低频,喜欢低频充沛的朋友,之前的Dmagic Solo会更适合,但一般聆听音乐品类较杂的朋友,我觉得这次新品Superior会更加适合。而这款动圈新品同样属于较容易驱动的塞子,对于一般便携音源,比较友好。

其它常规展示的展品还有如下几款。

都是推出了一段时间的主力型号。


唯声
唯声展出的几款新品如下,两款耳机升级线和一款多单元耳机。

ELESONNET OF ADAM

阿当之诗旗舰金银铜合金耳机线,售价高达19499RMB,四芯23AWG结构,由金银合金,银镀金,铜镀金9芯利兹多尺寸绞合编织而成。内置高色散几何结构,Kevlar弹性芯。芯线经过-195°C~-196°C为期一周的超低温处理,有助提升声音的结像力和分离度,让声音更流畅顺滑。

ELEODE TO LAURA

劳拉颂耳机线是以单晶铜为基础的一根升级线,材料应用方面非常纯粹,根据信号传输的速度,容抗,阻抗及感抗等几方面数据的综合,开发出声音独特的单晶铜导体,分别是α,β,和γ三种结构不同的单晶铜导体。分别对声音的音色,厚度和质感等三方面进行优化。这根线可贵之处是拥有一般单晶铜线不具有的开阔声场空间。

AAWCANARY Pro

2动圈+8动铁+4静电的架构,仅需17999RMB。不要说堆料,现在不都流行堆料吗?这两年来,没个四静电都好像不好意思叫高端塞子。你们这些人啊,不堆料你又说人家这么少单元太坑了,割韭菜,智商税,如何那般的,整多几个单元你又不屑地说别人堆料,真难伺候。这么说吧,这个单元架构,卖不到2w,根据现在的物价和通货,算良心了,声音好不好很主观,至少单元的配置是足够诚意。


达音科技/沸谷音频
距上次北京展将近两个月了,耳机离最终完成版又近了一步,但据说声音基本定型。平板耳机的纤细,透明,顺滑的特点基本都展现出来,低音部分依旧是平板耳机相对薄弱的环节,这只“岚”在声音方面,相对逊色也在低音部分,凝聚感和下潜深度两个方面会比其它声音素质方面要略逊一点。特点是声场宽松,精致细腻。拿在手上是有点份量,戴在头上,这重量还能接受吧。毕竟这么多金属部件。

第二天终于排上对拍了一张图片,听了一耳朵。多单元圈铁静电的架构其实在现今的耳塞圈并不陌生,而且市面上这么多的高端耳塞几乎都是这个架构,多少在目不暇给的状态下,也会让人审美疲劳。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耳塞大厂,达音科技这款产品依旧是我比较期待的,首先,脱离树脂腔体就是一个期待的亮点。为何这么说,你不妨看看现在在售的多单元圈铁静电,有哪几个是不支持定制耳模/不用树脂公模的?有,当然你能数出来,但比例绝对没有采用树脂公模的多,对吧?第二,不同金属材质的腔体,声音反射之后,输出的声音绝对不同,这也是我对金属腔体比较期待的另一方面,虽然达音科技这个旗舰没有用上我最喜欢的纯铜腔体,不过,不得不说,金属耳腔加工,在国内品牌里面,达音科技还是处于第一梯队的。写了那么多字,大家会问,声音如何。讲真,这次低音比我在北京站听到的样机要有提升,也不知道是不是环境不同了,北京展试听时,旁边真的有点吵,这次算是相对安静的情况听的,低音在凝聚感方面有改善,而其它方面,如细节感,层次感等,基本都达到一个多单元圈铁静电耳塞的常态,试听的曲目里,该有的细节基本能清晰呈现,大编制不算强,室内乐基本满意,如果还得挑刺,低音下潜部分再稍为补强一点,基本就妥当了。

FALCONULTRA
一旦一个产品的名字后面是带着“ULTRA”的后缀,剩下需要再提升的空间已经不多了,手机玩多了的朋友可能对“ULTRA”有更深入的理解,我的理解比较奇葩,凡是加了“ULTRA”,我直接解读为“变态”版。不过达音科技的产品,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加了ULTRA的,几乎能理解为该型号系列里,已经素质卷到极限了的产品。比如这个FALCON ULTRA。君不见比之前出的同系列产品里,增加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吗?除了样子,估计其它部件拿出来对比一下,都差不多不能算一个系列了,从喇叭到音管再到配线,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朋友自行上网AB比对它与FALCON系列其它型号之间的差别。声音自然是这个叫“FALCON”系列里面的最强一个,后缀都用上ULTRA,绝对是最强了,再来估计就得整个“ULTRA+”了。部分技术是从ZEN PRO身上下放的,这个“部分”可不简单啊,单元直接技术平移,然而售价只有四分之一,当然了,买了ZEN PRO的朋友别急,轻微对比了一下,ZEN PRO依旧是动圈里面的旗舰水准。毕竟LUNA的产品定位不同,而且LUNA已经停产依旧,你的ZEN PRO还在售呢。这款FALCON ULTRA的配线是Litz Type4结构的单晶铜镀银,声音稳得一逼。蓝色镜面不锈钢外壳,果然还是蓝色最强,下次你们真的出FALCON ULTRA+的话,考虑一下用深蓝色吧。声音方面,我比较喜欢黄铜音管的搭配,鲜活而有质感,密度,线条,层次都不错,不锈钢音管的声音,瞬态响应会更快一点,但这只喇叭,我觉得瞬态本来就不差,所以我更喜欢黄铜音管的搭配,声音相对没那么张扬,听感更浓厚沉稳。

另外还有一些耳机升级线作常规展出。


SONY/沸谷音频
MDR-MV1
这次SONY是与武汉沸谷音频联合展出,最近上市的开放式头戴(有线)监听耳机MDR-MV1也有到场,我觉得也是我最为关注的展品了。

和耳塞市场的火热比较,有线头戴耳机的市场,相对会平静一些,即使要卷,也不轮到SONY这类品牌。3000元不到的售价,作为一个大品牌的监听耳机而言,算是挺良心的了。有朋友可能会问,那人家拜雅的DT990PRO不只需要一千出头么?那让我说,毕竟这个做工还是要比DT990PRO高级一点的,至少你拿个DT900PROX去比划吧。然而,如果是索粉,估计还是会更倾向于SONY。

讲真,目前某宝的一些旗舰店到手价格估计在2300左右,结合声音和品牌价值,是值得购买的,监听耳机,声音并不华美,也不会由过多的感情渲染,氛围感也不热烈,但用来鉴别器材及唱片录音的水准,还是挺不错的。不过话说回来,MDR-MV1是开放式监听,注意使用场所,室外及嘈杂环境就不太适合了。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11-3 10:08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11-3 11:42 编辑

拓品/沸谷音频
D70PRO+A70PRO
固定出展组合,小桌面组合D70PRO+A70PRO组合,应用了旗舰芯片ES9039SPRO解码芯片的解码器与全平衡耳放的组合,桌面系统并支持蓝牙5.1,从用料,做工再到价格而言,这套系统没毛病,但音质嘛,都是主观的,只能说,如果你的耳机不算好侍候,而且又是预算相对松动,且坚持买拓品的产品,那我的建议是,咬咬牙直接上DX9可能更适合。

DX9
上面提及咬咬牙直接怼上的机器来了。我记得上回耳机展,我用平板耳机去测试,还是差了点意思,但整体听感要比上面的70PRO组合流畅,素质也稍为高一点。毕竟这个是“9”系列。真心话,如果用来侍候HIFIMAN那几只上到旗舰级别的平板,HE1000系列和SUSVARA,这台一体机有点吃力。哦,对了,为什么不提HE6/HE6Se?因为推不动啊,根本推不动。这个也不能怪拓品,这锅得HIFIMAN背,整了只这么好听且有素质的平板耳机出来,但却那么难推,都没几只耳放能推得好,就更别说解码耳放一体机了。


64Audio/北京宸琒/沸谷音频
好长的展位名字,这个为何这么长?问宸琒吧。这次只写64Audio,那个FIRAUDIO由于时间关系,就过多叙述了。

Volür
10单元圈铁结构的耳塞,由2动圈(低频)+6动铁(中频)+1动铁(中高频)+1tia动铁(高频)组成。5Hz~22kHz的频宽,1kHz处阻抗仅为6.3Ω,是一款bingbu难驱动,但对音源控制力要求颇高的圈铁耳塞。频宽并不夸张,甚至说,对比现在很多高频动辄40kHz的所谓旗舰产品,Volür还是比较实在了。毕竟啊,过了20kHz,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翻倍的数字罢了,意义不大。

这款新品的一个技术卖点是,搭载64Audio全新研发的tia新部件~tiaWaveguide,这个新部件在Volür里,充当tia开放式高音单元的声学反射体以及tia中高音单元的固定框架。其拥有前置及侧置的扩散板设计,透过微调整个反射空间的形状,实现强化tia开放式高音单元的效能,起伏与音压,同时能流畅地融合低音及中高音的声波。

声音方面,坦白讲,没有上回听到的Nio Galaxy那么惊艳。可惜已经没法同场对比了。这次的新品,素质依旧保持着相对高姿态的样子,tia单元对细节和泛音的呈现还是起到相当的作用。双动圈低音量感充沛,中间的七颗动铁单元为Volür提供了充足的声音密度和解析力。整体听感仍属动圈里面比较不错的一款。但声音的味道而言,我还是喜欢上回的Nio Galaxy,那款是真的不太像以往我听到过64Audio的圈铁,圈味很不错,而且听老歌挺有感觉,细腻饱满有质感。这次的新品,反而在音色和韵味方面所有下降。纯个人听感吧,这个会有点主观。


KM原音再现/沸谷音频
Nautilus黑海螺
卡卡西的展位依旧展出了上回北京展主推的一款多动铁新品,其名字叫Nautilus黑海螺,是一款七单元的动铁耳塞,采用了航空铝合金腔体及钛合金面板,表面做了鱼鳞效果,耳机线采用了同轴镀银线,可更换插头的设计,可以对应不同前端使用。单边七单元五分频的单元架构,国内售价5999RMB。

这款新品的声音依旧是中频比较突出,人声部分依旧稍微贴耳,有包围感,但这次新品的中高频细节及层次感做得不错。卡卡西的很多塞子给我的印象都是人声相对靠前,声场规模适中,包围感良好。这款新品,其实也基本延续了卡卡西一贯的调音风格,只是声音的处理手法更加成熟了。


Effect Audio/沸谷音频
EA的耳机升级线算是进入烧友视野比较早的一个发烧耳机升级线品牌。这次展示的一众升级线里,我选听了他们的Signature系列,以及一根新推出不久的中高端合金线。
AresS
UP-OCC单晶铜线基的耳机升级线,有四芯和八芯两种规格选择,温暖厚实的声音风格,中频温润,低频饱满,力度和下潜良好。但这款耳机线声场宽度不算突出,比较适合一些流行类及人声录音,以及一些需要温厚低音烘托的音乐类型。搭配动铁耳塞,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动铁耳塞声音偏薄偏干等不足。

Cadmus
UP-OCC单晶铜镀银的线基,同样有四芯和八芯两种规格选择。Cadmus的中频细致,高频延伸良好,层次感比上面的Ares S鲜明。横向声场会拉得更开,但低音部分反而变了这根线的短板,收放较快,速度感好但下潜和力度则略显不足。适合搭配一些低音过猛的耳塞,这样反而起到互补的作用。如此清新流畅的音色风格,播放女声(蔡琴姐姐一类女中音除外)和一些偏中高频段的器乐类效果反而不错。但需要凸显高质量低频的音乐,这根线反而不太适合了。

ErosS
UP-OCC单晶铜与单晶银混编结构,但只有八芯规格。是这个系列里面,素质表现最均衡的一款升级线。声场表现力也是该系列里面最佳的,技能兼顾有一定宽度的横向声场,也能保持相对清晰的空间纵深感,比起上面两款的声场表现更为规整。当然,和EA顶级的合金线比较,声场规模感还是有明显差距,不过,两千多的耳机升级线,加上比较高的颜值,也算OK了,坦白讲,在环境相对嘈杂的街上听歌,这根线基本够用了,上万的估计你也听不出多大区别,当然了,前提是在比较嘈杂的街上。

低音的强度虽不如Ares S,但低频的瞬态和声音通透度会更突出些,声音的层次感,细节感及质感等素质,会比同芯线规格的Ares S和Cadmus更强。各方面表现更全面均衡。音乐适应上,小编制室内乐比较适合,其次是一些高素质的爵士录音及电影原声也有良好的表现。搭配中低频素质较强的动圈耳塞,听一下流行类和人声类录音也算合适。

Fusion1
UP-OCC银镀金+银+铜组合的一款中高端耳机升级线,正价是9379RMB。当然,网上折扣下来大概是8000RMB左右。颜值同样不错的一款升级线,但线身的柔软度比上面分享的那个系类要硬一些。

合金线的优势在于糅合集中金属的声音优点,当然,调教不好,有时候还有可能是糅合缺点的,翻车现场其实也不是没有案例。不过听过的EA合金线里面,翻车的概率并不多。这根线的音质,明显比上面的系列强。低音下潜清晰,力度质感都不弱,声音细节还原更出色,能让你在聆听大编制乐曲的时候,感受到更清晰,细致的微动态。高频更具穿透力,延伸充分。耳机升级线,其实去到接近万元的价位,已经差不多了,过万的线材,就量力而为吧。而且,在噪声较高的环境,贵价的升级线使用价值就不高了。


以上耳机升级线的试听对比,选用的耳塞是山鹂(Jaben Oriolus)<定制版>。


钰龙韵/沸谷音频
常规参展的钰龙韵这次主力展示的机器有天鹰座III和DA1套装。

天鹰座III
天鹰座III属于天鹰座系列的第三代产品,搭载AKM AK4499EX解码,内置双时钟模式,最高支持DSD1024。相对于旗舰一体机”DA”系列,这个系列对“电”的要求相对宽容。相对紧凑的机身里同样集合了较为齐全的接口。支持纯解码模式,解码耳放模式,以及解码、耳放、前级一体机模式,玩法多样。

DA1

DA1采用了AK4499EQ解码芯片,对电源的设定更高了,单主机就已经内置15A动态电流线性电源供电,声音表现更为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内置的纯耳放,纯解码和纯前级模式均和独立工作。配备齐全接口,光纤,同轴,USB,AEC等数字输入端,基本满足日常需要。另外,DA1还有主机+电源套装可选,要玩得更极致,且资金充裕,可以考虑直接入手套装。


高达尚/拜雅/沸谷音频
来自广州的展商,也是拜雅民用系列国代。主要展出的是DT990/DT880黑色版本,以及过去推出的一些主要型号,包括T1/T5第三代,榭兰图二代等。属于常规参展。

这里简单分享一下我对这些型号的听音感受。

DT990<250Ω>黑色版
依旧保持DT990开放式耳机宽广的声场及延伸充分的高频,黑色版本的声音在老版本基础上稍作优化,细节,密度等会更突出。开放式设计的DT990,非常适合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使用,能完全打开录音的声场,并不明显的边界感,让聆听感受更舒展开扬。但同时人声密度会比封闭式耳机或者半开放式耳机略逊一点。器乐表现会稍微优于人声流行类。

DT880<250Ω>黑色版
半开放式的DT880一直是拜雅有着代表性的型号。和在售的银灰色标准版最大的区别是,耳罩上面的金属饰片去掉了。依旧采用不可换线的设计,实际对比和上面的黑色DT990对比银灰DT990的情况类似,增强了声音的锐度和明亮度,线条感更加纤细深刻,但听感上会更加刺激一点。人声厚度不如老版本,女声表现会优于男声,声音穿透力会稍为增强。半开放式的DT880声场不如DT990宽,边界感会相对清晰。

T1第三代
第三代T1是一只低阻耳机,工艺并没有超越之前两代,在我看来,一些产品细节反而是简化了,比如耳机的支臂,有用过初代和第二代T1的朋友应该清楚,耳机支臂上有镂空的T1标志,第三代已经取消这个标志。不过话说回来,第三代的颜值还是可以,尤其是耳罩,已经不是之前的普普通通金属网了。T1属于半开放设计的耳机但球形声场还是很有特色。第三代的T1,早期批次,尤其首批,声音并不出彩,低音混,厚,细节和层次感都受到一定影响。但后期的版本会正常很多。至少之前声音混,闷,糊,低音肥,散,凝聚不够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买现在新品,当然了,产品编号靠前,如500之前的编号,最好还是谨慎购买。


水月雨
新品是以下几个,其实早在上个月的深圳音频展就已经发布。


DiscDream
梦想之CD机,一台简约且复古的CD播放器。便携性真的不怎么样,对比Discman最后光辉时期的机型,这台DiscDream整整大了两圈。厚度就更不用说了,索尼NE20Le那种纤薄直接完胜。但话虽如此,这台机器却能让你感受了一把那个学生年代,在宿舍里听着用CD播放器听着音乐的时光。与其说带着出外听歌,我觉得中午在单位午休,放在办公桌上插上耳塞听着音乐午睡来得更实在。

基本的接口,LO和PO,都是3.5mm的,多了个TF卡槽,背面还增设了USB音频接口,可以连接PC端做声卡,可用作音频解码放大输出接耳机收听,同时也是充电端。。这台梦想之CD机外形非常简约,顶部是透明亚克力机盖,能让你直接能看到唱片。金属机身的中间置放着激光头模组,读碟仓的底板的上方有两颗固定底板的螺丝,右下角刻着这台唱机的名字。机身按键和信息显示屏在机身正面,按键的回弹尚可,屏幕位于左方,显示基本播放信息。接口位于机身右方(用户正对碟机为准),只有3.5mm的LO/PO口,另外旁边还有个TF卡插槽,插入TF卡,可当数字播放器用。当然了,站在用户角度,我觉得这台机子的最主要,最实用的功能,还是CD walkman,也就你们说的CD碟机。

声音方面,音乐氛围感不错的一台播放器。用ER4XR试机,驱动新一代小4这类需要吃音源的耳塞基本没压力。500mW的输出功率,对于耳塞党是足够的。声音不算太浓艳,毕竟ER4XR控场,听回老录音挺有感觉的,虽然机器用的解码芯片不像很多老CD walkman那中老掉牙的解码芯片,但数码味不算浓,老的录音依旧能让你感受到模拟时代录音的细腻感情,当然了,毕竟只是一台定义在便携类别的器材,就别拿来和最近音频市场里的台式/桌面CD机比了。诚然,这台DiscDream声音绝对对得起它的身价,依旧贯彻了水月雨品牌高性价比的产品特性,适度的声音修饰,在聆听一些80年代的老歌,挺有感觉的,当然了,记得找一条自己喜欢且来电的耳塞。这里我选了小4,让声音输出更清爽晶莹一点,但过去那个80年代的情怀,还是隐约感受到了。

颜值方面,不需要怀疑,我承认下单也是因为颜值,喜欢这种简约,纯粹的设计风格。即使没有4.4mm耳机口,但已经不重要了,想想久远的学生年代,哪个CD walkman有4.4mm?不一样听得那么陶醉嘛。如果还有下一代,可以考虑增加个光纤接口,这就真的完美复古了。

工艺方面,盖上机盖,边角位置的缝隙稍有点宽,按键的回弹感略有点硬,毕竟这是第一次,期待下一代产品有更多的进步和惊喜。

MOONDROP
新的平板耳机,技术上有改进。坦白说,我没有细听之前的那只3000-RMB的平板,这次也没有仔细对比,但这款新平板耳机总体声音表现不错,宽阔的声场,清晰的声音层次感和线条感,厚度适中,在驱动音源有足够的输出功率及控制力的前提下,低音输出的质量算是平板耳机里面不错的一只,1999RMB的售价值得推荐。

佩戴感受方面,MOONDROP虽然有一定质量,毕竟金属部件也不少,但戴上头,压迫感不算明显,重力均匀分布,戴着也不觉得怎么坠头。100mm超大尺寸振膜组件,采用FDT全面驱动技术,让振膜的震动部分均匀置于平面磁场内,使有效驱动电路布满振膜的整个整动面,让振膜震动受力更均匀,较少分割震动带来的失真,带来接近静电耳机的自然流畅低失真的声音。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11-3 10:09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11-3 11:58 编辑

Softears
Enigma
这款多单元混合圈铁静电耳塞,让我想起了数年前和RS10一起发布的圈铁静电耳塞Cerberus,同样是静电圈铁,但单元结构有所不同。但在当年,二选一,我更喜欢RS10的声音。

这次新旗舰Enigma售价估计要在Softears的耳塞体系里,刷新一个高度了,从声音来评价,极有可能突破2w+RMB。声音方面,素质上比之前的旗舰RS10,或是相同单元类型的Cerberus,在综合素质上都更进一步。尤其是微动态和声场表现力。当然,最重要是相对之前的产品而言,驱动性方面有了明显进步。2动圈+6动铁+4静电的架构也是目前顶流耳塞的一个标准配置了,细节感,解析力,分离度等方面表现良好,毕竟这么多单元组合,硬素质弱不到哪里,均衡,细致且空间感舒展是这款产品给我的第一印象。和负责展位的小哥聊了一下,才知道声音基本定型,目前等待的,只是一些部件到位,估计离上市不远了。

Studio4
定位专业监听的耳塞,其实已经上市了,全动铁单元,四单元三分频的结构,外壳采用了医用树脂,无氧铜耳机线。

Studio4的产品定位是专业监听,但坦白说,如果用在录音制作里面的监听,似乎Studio 4还差点意思,虽然声音渲染很低,但还未到真正监听耳塞的准度,当然,如果说是声音中正,均衡,低染色,音色还原相对准确,Studio 4基本做到了。低音部分,就如很多单元组合不算繁杂的动铁耳塞那般,相对克制,下潜,弹性,柔韧度等不能和动圈监听的耳机比较。中频稍微偏亮,个别录音会略偏干,这些基本都是所谓动铁监听耳塞的普遍问题,细节还原良好,不夸张,人声不算贴面。整体上,不会让你感到过于刺激或者讨好,或过于润饰明显,让你听得妥帖自然就行。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比我听过的所谓监听的耳塞好听。

Tremolo
我自己是用户,所以展会现场我就按照自己定制的耳塞来分享听感,也借此帖,简单说说Tremolo这款耳塞的使用感受。
首先是这个型号只支持定制服务,没有公模版本。具体周期,要看他们排单情况。有一点要特别说明,Softears在收到你的耳印之后,会按照耳印制作一对试戴耳模给你确认,确认OK之后,他们会按照你的试戴耳模去制作定制耳塞,如果试戴有补贴合,记得反馈实际情况,洽谈下一步处理方案。收到耳机后,有任何问题,可以联系他们客服。

Tremolo是一款1单元动圈定制,采用了一枚搭载N52磁铁,大黑高张力音圈的高性能镀铍振膜10mm动圈单元,机内线也用上了4N纯银漆包线,增强导通率。为了减低腔体内声音反射而形成的驻波对音质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款定制动圈的喇叭架构上做了优化,Softears在Termolo上做了止震抑制反射障板+通导气流控制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从源头抑制内腔体因声音反射形成的驻波,提升音质。单元架构这里就不过多叙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搜索相关资讯,网购里面的产品介绍主页都有相关资讯。

Softears的定制之前我用过RS10,感觉他们的定制模体都比较硕大,或者是我自己的耳甲腔比较小,所以耳模基本都是外凸,当然,如果你的耳甲腔有足够的容积,要包裹他们的耳模问题不大。这次Tremolo依旧采用双PIN-0.78mm插针设计,但母座改为了凹插槽的设计,大大增强了插针的寿命,当然,这种母插座的缺点就是比较占用耳模的内部空间。还好这款是1动圈单元,耳模有足够空间可以消耗。

我自己的Tremolo没有使用原配的耳机线,改为了自己另购的PW单晶铜线,听感上要比原线更通透一些,但声音的厚度,量感,尤其低频部分,会较原线有所削减。低频反而没那么闷和量多。基本煲开的Tremolo的声音会比刚上手的时候,声音更张弛有度,镀铍振膜通常新耳塞状态,低音都不怎么好,量多,混,糊,闷,速度感跟不上,瞬态弱。以上这些几乎是大多数镀铍振膜动圈耳塞的通病,这款Tremolo也不例外,低音过量了,声音清晰度和条理性不够,低频控制力也不咋地,收放不自然。而且,刚上手的时候高音偏暗,出不来,不用那个调音滤棉还好些,用了几乎就是高频哑火。煲开之后,高音的改善还是挺明显的。Tremolo不是监听风格,是一款低音明快澎湃,人声有感情,且结像略微靠近,高音朴实不刺激的动圈定制。随耳塞配送的滤棉,除了可以隔一下你耳朵的油脂分泌,耳垢等DMA产物之外,还有调整高频的作用,截取不同长度的滤棉,塞进音管,可以起到削减高频的作用,当然,如果喜欢高频更凌厉,可以直接不塞滤棉。总体上,Tremolo是一款聆听流行音乐挺不错的耳塞,不难驱动,而且煲开后,还是有着可闻的进步空间,对动圈定制感兴趣的,可以考虑。


ad astra
这个年轻但调音又有点老到的品牌,终于推出了第二款产品,依旧是静电圈铁的架构,但这次单元做了减法,声音风格做了差异化,综合素质不如旗舰Skyline是能理解的,但更多的,其实是风格的不同。

Oasis
之前写过简单听感分享,这里就不过多啰嗦。Oasis也是一款主打流行类,人声类的高端混合单元耳塞,名字叫Oasis(绿洲),所以颜色顾名思义就跟返名字,选用了绿色为主调,从配线到腔体再到面板,都渗透着悠悠绿意,声音却有着独特的感染力。

这次听感部分重新分享,是因为主理人之一的小林同学接上了一个和ddhifi联名的USB OTG转换头,话说是有着一抹淡淡的磁带模拟味道。所以为了这个磁带的模拟味道,我于是又重新地听了一遍。接了三星手机试听了一首现场录音的流行音乐,始终是数码音频产品的驱动,所以这个磁带味道还是很有限,不过从柔和平顺的高音,微暖且带点柔润感的人声,再加上量感适中,但听感饱满的低音,的确有一点点在听中高端一类磁带的感觉,这音色特点就是~柔和顺滑。

双动圈
已经不是神秘新品了,这里不重复介绍。一直还在设计阶段的双动圈,什么时候上,不清楚。这款耳塞挺有特点的,圈味不错,但又能兼顾到声音素质的一款耳塞,但据说架构还得有大幅度修改,所以一切皆有可能,那就等吧。


Open Audio
来自广州的定制耳塞品牌,之前推出过一些经典型号为烧友所乐道。我自己记忆深刻的是他们的初代旗舰~破军,一款圈味特别明显的动铁耳塞。

北斗七星
即将登陆的一款旗舰,1动圈+4动铁+4静电,基本达到了目前主流圈铁静电的旗舰配置,声音差不到哪里,毕竟都这么多单元,而且OA也不是新品牌了,积累了这几年经验,整个9单元基本不会翻车了。声场素质比上次两回展会上听到的有了进步,但还是有改进的地方,比如低音部分,凝聚力和下潜其实可以做得再好一点。当然了,耳塞还没上市,还是有提升空间。总体来讲,突破万元基本跑不掉的。期待他们再优化一下产品细节,推出一款完成度优秀的旗舰。

还没上市的工程样机

一款圈铁耳塞,虽是圈铁,但偏暖的音色在听感上有不错效果,略带圈味的一款产品。貌似还在研发阶段。相信价格会相对亲民。


得帆科技/Astell&Kern
AK近年推出新品的节奏也逐渐跟上国内厂商的步调了,没办法,市场竞争鸡裂啊,但不得不说,AK的产品也在进步,而且调音也越来越成熟,SP3000就是例子。这次的新品是SE300的限定款~SE300Titan,又是限量发售。展位上还有那条已经卖完了的AURA。因为也是限量,加上声音的确得到很多高端玩家认可,所以很快就卖完了。这次纯展示。挺有趣的,展了三场,推出没几个月的塞子,已经售罄,当然了,这个售罄是指总代那边。

SE300Titan
得帆科技的展位亮点新品自然是这台SE300Titan限量版,没有隆重的新品发布会,发布前,我去了他们的小型试听活动,和几个媒体老湿提前感受了一下这台机子。不得不说,和标准版还是有可闻的差异,钛合金外壳带来的声音密度,质感,是普通铝合金外壳给不到的。置于这些差异,值不值得你多花几千大元去充值限量版而放弃铝合金标准板,自己衡量。问我,我肯定推荐钛合金版,我比较肤浅,我就冲着外壳和工艺去的。这个手工制作,值得这几千。说声音差异,有些别有用心的还喷呢。所以耳听为实,而且声音是主观的,工艺和手感是可以用肉眼和触摸直接感受到差别,没啥可喷。

除了外壳,电路和接口等,和标准版无异。高档手表级别的工艺,这里就不过多累赘了,感兴趣的朋友自行去有代理AK产品的就近经销商实体店感受一下,不听也可以摸一下。R-2R的架构不是什么新鲜事,也没啥好美言,AK的调音还是比较适合聆听音乐,乐感不翻车,素质和国内一线大厂的次旗舰级别的播放器比较,并不落后,只能说AK的机器,更重视听感,而不是光强调硬素质,当然了,近年来,AK播放器调音技术也在提高,置于价格,我觉得没啥好说的,你觉得贵,不买就可以了。

声音方面,搭配AURA听了一首歌,好听,鲜活且感情表达到位的声音,精致,细腻,顺滑,颗粒感清晰但不粗糙,声场表现同样可圈可点。AURA是一款很适合听歌的塞子,不会让你过于在意解析力,分离度等所谓的听音指标,在不经意时让你感受到优秀的声音素质,这套组合就是这般,大前提是让你先安下心好好欣赏音乐,融入音乐的氛围之后,该有的细节和微动态自然而来。

AURA
另一个亮点新品是已经展了三场的旗舰,和VE携手研发的圈铁耳塞,热度和认可度似乎已经超越了之前的限量耳塞奥德赛,客观而言,各有千秋吧,不能说Empire ears不如VE,只能说线材搭配上,奥德赛有点随意了,换根线,奥德赛还是很强的。当然,不得不说这款AURA是成功的,我还是第一回看到正式上市之后,两三场展会下来就已经成为“售罄,仅供展示”的型号。真有一种海鲜市场卖家写着“已出,存图纪念”的感觉。

声音方面,AURA是我听过的AK携手其他品牌推出的联名款里面,声音完成度最高的耳塞,乐感与素质兼备的旗舰,没有用上时下最流行的静电单元,就圈铁架构也敢卖三万,声音就不用多说了,能量感充足且均衡而华丽的声音,双动圈负责低频输出,力度,量感都不俗。其它的九颗动铁负责中频和高频段,密度,解析,透明感都达到优秀水平。有条件的玩家可以考虑充值。AURA的声音与同价位的一些搭配静电单元的所谓旗舰有些不同,尤其是极高频段泛音的表现方式。所以,是选择多动铁还是选择圈铁静电?自己听了再决定。

AKUW100MKII

AK第二代的真无线耳塞,搭载AKMAK4332ESB解码芯片,娄氏平衡电枢驱动器,被动式降噪(采用PNI无源噪声隔离降噪),支持蓝牙5.2,支持快速充电。无线音频格式方面,支持apt-X Adaptive,支持多点连接,最长续航29小时(耳机+充电盒)。

AKUW100MKII全新设计的电路能实现数字部分和模拟电路分离,进一步实现降噪和保证连接稳定性。全频单动铁单元,与AKM的高性能解码芯片配合,是乐感氛围良好的一款真无线耳机。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11-3 10:09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11-3 13:24 编辑

HIFIMAN
HIFIMAN的展位永远都有排着队等试听香格里拉的烧友,武汉站也不例外。看看下图就知道。




而展位上主要以平板耳机和桌面系统为主。

真无线耳机,主角自然是以下这两。
SvanarTWS和SvanarLE TWS,区别就在于前者支持LDAC,后者不支持。其它硬件都一样。预算充足,且音源支持LDAC输出的,肯定直接上Svanar TWS比较实际。当然了,如果你是苹果手机用户,Svanar LE TWS就可以了,有AAC就足够应对。

SvanarJr(耳机大家坛联名版)
这款新品又名小天鹅,是海菲曼与耳机大家坛携手设计推出的,据说调音阶段,耳机大家坛的版主团队也参与了听音和提出修改意见。千元价位的耳塞,走暖厚风格的一款搭载了拓品振膜单元技术的新品。开声就让你回到老一代动圈耳塞温润厚实饱满的音色风格。高频不刺激,毕竟偏暖的声音格调,高频不会飚得太高。该有的细节基本都表达出来了,但毕竟只是千元产品,听听流行类和一些简单人声录音即可,大编制,以及一些对前端要求严苛的音乐,就不必难为小天鹅了。交给大天鹅吧。

Svanar(听感部分搭配PW耳机线及展会现场试听PW耳机线)
入手到现在,一直觉得这是近两年动圈耳塞里面,最值得推荐的一款,尽管外观还是很HIFIMAN,但声音给人的感动已经弥补了腔体和线材上的“国产化”,有条件的玩家,可以插上你自己的升级线,原线颜值有限,轻微拉低了逼格。

新第一代拓品振膜技术似乎又把声音风格拉回去以往温暖大气,透明舒展的方向去了。与其说是RE2000的下一代产品,倒不如说它是RE1000声音的增强进化版,只是单元上对比RE1000做了减法。Svanar属于略偏暖的音色,低音充沛有力,量感足但不轰头,有冲击力有下潜,煲开之后,低频略微收敛了一些量感,变得更紧致有力有弹性。中频部分,不贴脸,清晰的结像与空间距离,在你聆听器乐类小编制时,能感觉到乐器的空间层次感和立体感,结像不算大,所以纵深与声场都拉得开,至少你不是站在乐手前嗨起来的。高频段,虽然不会让你感到极强的穿透性及锐度,但该有的细节一个不少,清晰的微动态和鲜明的线条感,拓品振膜的细节还原真实自然。而且声场空间开阔。Svanar是现今为数不多的,偏暖声但又有着高解析度和开阔声场的旗舰动圈耳塞。比起时下流行的凸显解析力和声音细节感的所谓强调素质的调音风格,Svanar的声音个性更加鲜明,辨识度更高。


惠威
新品就是这款耳塞。
第一次展出,声音中规中矩,比较适合流行乐,低音下潜稍弱,整体听感尚算平衡。估计价格也不会太贵,等进一步消息。


华为
FreeBudsPro3
我是曾经的华为手机用户,听过一会华为真无线耳塞,还是去年在飞往西安参加耳机展的飞机上听的,刚好旁边有一位华为用户,听的就是FreeBuds系列当时最新的型号,总体感觉还可以,这次展会,还没来得及细品这款三代的新品。奉上图片一张。毕竟不用华为手机了,估计效果多少也打点折扣。


锦锋/谷津/原创
谷津Q-r
锦锋的展位这次带来的新品是谷津Q-r,资料介绍,这台新一体机能实现近乎无段位的连续音量调整,支持数位光纤、同轴前级输出,18dB的数位增益,数位类比增幅可调,内置原生平衡数位类比转换器可当纯DAC使用,提供数位领域无限制项次与滤波器选择,耳机输出逐一放大阻尼对应,USB支持PCM 768kHz/32bit、DSD512接收,同轴输入支持384kHz/32bit接收,主机预留蓝牙棒插口,可随时升级为带蓝牙输出版本,机身配备XLR类比平衡输出。

插上耳机听了一耳朵,搭配的是展位的天龙耳机,这台谷津新一体机,依旧延续谷津温暖透明的声音风格,细节感表现良好,驱动天龙木碗完全没问题,中频人声精致顺滑,结像清晰,高频段通透但不刺激,耳机输出端推力充足,除了一些及难驱动的平板耳机,如HE6这类,不太适合,大部分耳机都能驾驭。当然了,这台新机的另一个功能是做桌面功放,可以当前级使用。
展位上,其它常规参展的器材如下。


主要以原创的一体机和电子管耳放功放一体机为主。


乂度科技
乂度科技每次展会都带来丰富器材,这次也不例外。

XD05Pro
这次主要展出的是上市不久的可更换模块化解码耳放一体机XD05 Pro,这台机器是一台可玩性极高的一体机,和早两年流行的枕头机相似的地方是,接口齐全,推力强大。但多了一个好玩之处,XD05 Pro支持解码模块和耳放部分可更换设计,目前已经推出了三款解码模块,分别是出厂标配的采用ES9039SPro的ESS模块,搭载AK4499EX的AKM模块,以及搭配BD34301EKV的ROHM模块,三款不同DAC的模块有着三种不同风格的声音。
ESS模块属于较为注重声音线条感和细节感的模块,相对干脆利索的声音,明亮的声音线条感,解析力高,高低频延伸充分,人声相对直白,渲染少,比较适合器乐类作品,当然,具体听音类型还得看你如何搭配耳机,毕竟耳机对声音的影响会比前端更大。
AKM模块音色自然,均衡细腻,声场空间非常舒展开阔,声音扎实沉稳。个人觉得音乐适应性最广的一个模块。我手上的XD05PRO机身上所使用的就是这个AKM模块。对比ESS模块鲜明锐利的声音风格,AKM模块则显得更加张弛有度,大气从容。声场表现力及低音素质极佳的模块。

ROHM模块则是中频温润,相对有感染力的模块,非常适合人声,爵士,泛流行类音乐,特点是声音有感染力,包围感突出,柔润温暖。这个模块的中频段比较讨好耳朵,尤其听人声录音一类,容易被感染而投入到音乐之中,但声场空间相对其余两款音频解码模块狭窄。

TA32
另外一台展示的新机器是TA32,台式电子管解码耳放一体机。温暖透明的音色,强劲的推力,其貌不扬的小机器输出却不容小觑。乂度科技的产品,普遍声音渲染都不算浓郁厚重,算是声音自然流畅的风格,即使是电子管类的耳放,也不会让你听到浓郁暖糊的味道,低频的相应及瞬态,算是我听过的电子管耳放里面表现不错的。

XD05Bal<绿色版>
另外还有这台已经出展好几回的便携解码耳放XD05 Bal,特点是推力大,素质良好,接口 齐备,这台机子还可以自行更换运放,是一台可玩性很高的便携一体机。推力非常强,几乎所有便携耳塞都能驾驭,它的输出功率甚至可以驱动头戴耳机。


Jaben Oriolus
首度曝光的新品有两款,一款多动圈耳塞,山鹂第二代产品DEMO。两款产品售价都是五位数。

神秘动圈
具体型号貌似没有公布,至少展会上是没有说的。单元架构这里也没有公布,只知道不止一个动圈。简单聊一下听感吧。搭配的是一根黑色外被的线材,线材资讯不详。耳塞听下来透明度不错,亮而不刺激的高频,延伸非常充分。一上耳第一感觉是声场非常宽,纵深,横向,空间高度,三维度都拉得开,这么宽的声场空间,却不会让你感觉空泛,这是比较难得的,而纵深感和立体感突出,这个肯定是双动圈或以上的架构了。中频保留着老人家鸟塞的那种独特的染色,微甜而不腻的人声,距离感清晰,不算特别贴脸,所以听流行乐也不会觉得录音声场拉不开。低音部分不算强横,是重质不重量的类型,不轰头,低频解析力足,听低音提琴能让你清晰感受到琴弦震动带来的微动态强弱起伏。器乐和人声都基本能兼顾,不属于监听风格,但声音渲染着色也不算浓郁。动圈独特的韧性和弹性也能清晰展现出来。树脂腔体,问了一下,声音基本定型,腔体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了。

山鹂二代
第一代的山鹂是2019年4月推出的,时隔四年半,终于推出后继型号,这款搭配四静电单元的新品,和一代的声音差别还是一耳可闻,单元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动,优化了分频设计,更换了时下一众旗舰主流配置“四静电”,依旧保留圈铁静电的架构,优化了外壳的工艺,早期一代的山鹂,树脂壳体相对薄和脆,受较大瞬间外力容易开裂,和展位工程师交谈中获悉,新版本会针对第一代外壳工艺做了改进,外壳更坚韧。

声音方面,这款新品依旧以开阔声场,干净的背景,沉稳的低频,精致细腻的中频为亮点,人声顺滑细腻,高音通透细致,三频分布均衡。对比一代,解析力,微动态以及声场空间等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展会的样机貌似刚装配不久,声音还不到最佳状态,玩了四年多山鹂,这个声音按照我的经验,没煲开的。但已经展现出很不错的底子。期待这款第二代山鹂的登陆,准备入一条了。

朱鹂
第二次写展会报道提及这款超级旗舰,听过朱鹂和钛鹂之后,其实我觉得两款超级旗舰只能说各擅所长,没有谁取代谁的意思。

朱鹂依旧是稍偏向于突出乐感与氛围,能让你静心听歌,不去数毛,当然了,它的硬素质还是靠谱的,不然也不会卖了三年还有人在买。全方位表现优秀,如果真的去挑不足,作为一款四万多的超级旗舰,低音部分还是有进步空间的,不能说它低频弱,只能说相对中频,高频而言,朱鹂的低音会相对逊色一点,凝聚和下潜再增强一点,几乎就完美了。当然,尽情投入了音乐之中,它的低音氛围却让你不自主地沉浸在其中。开阔的声场,即使是人声稍微亲切贴近,也不会觉得影响到声场的宽度。动铁+静电的架构,密度感非常出色。这是一款能让你愉悦听歌的塞子,素质已经足够满足你在便携系统上的听音需求的了。

钛鹂
目前Jaben Oriolus鸟塞系列里面,售价最高的型号,钛合金外壳,限定发行,身价比朱鹂高出一截,采用了新设计的腔体形态,佩戴舒适度和贴合度更高,尤其是耳塞与耳甲腔接触的位置,做了一些修改,这方面其实多少参考了褐鹂腔体的人体工学,实际比较,钛鹂的佩戴舒适度和贴合性比朱鹂好,比银黄鹂JP好。钛合金腔体坚固耐磨,钛鹂的单元架构和朱鹂一样,都是8动铁+4静电,但声音表达却有所不同。钛鹂搭配的耳机线同样不菲,据为也是五位数售价的发烧线。

声音方面,钛鹂相对朱鹂更理性和中正,更倾向于突出素质的一款超级旗舰,低音没有那么蓬松,但凝聚感和下潜更强,结实而深邃,微动态同样出色,中频(人声)没有朱鹂那么甜美,相对而言显得克制、内敛、中正,声音更加凝聚扎实,高音段依旧保持着很高的解析力及流畅度,延伸充分,有更强的穿透力。声场比朱鹂宽,这一项相对明显。四静电的加持下,钛鹂的背景安定度同样是一流。如果说朱鹂是一款比较热情且有氛围感的超级旗舰,那么钛鹂则是声音相对强调素质,活生感会不如朱鹂,在一些流行乐和通俗类乐曲的演绎方面,乐感会逊色于朱鹂,但素质反而更强,而一些器乐类作品,钛鹂反而更加适合。


乐图
常规参展的乐图,展位上最吸引人的,当然是新旗舰,方块机~MJOLNIR(菊花台)啦。

这台播放器也是鸽了很久才上市,对乐图来说,声音依旧保留中正低染的风格,方块机嘛,推力当然比便携数播大,供电不一样,所以声音表现力更突出。看看图片,接口基本齐备,四万多的身价也基本复合乐图超级旗舰的定位,值不值得自己去评估。体积不小,坦白说放在家里或者办公室当小桌面播放器是完全没问题的,要背着到处跑,则看你自己的体力了。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11-3 10:10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11-3 12:19 编辑

旷世
旷世的新品主要是即将推出的小尾巴,不过有一点体积了,可以算大尾巴了。

CMA18Portable
这台便携解码耳放最大的亮点是,获得了苹果授权MFI认证,机内搭载四组旷世自主研发的电流模PCT专利技术的SIP芯片,让便携解码耳放的音质与性能也可比肩台式设备。这次出展,依旧是工程样机的形态,但声音已经定型。声音素质比同为以动音频设备的小尾巴M15更加强悍,电路架构更完整,毕竟是CMA18 Master的微缩版。DAC采用了AKM AK4493,非常适合应用在随身音频设备上的DAC芯片,耳机输出支持3.5mm和4.4mm,这台便携解码耳放还带LINE IN可以作为纯耳放使用。

声音方面,依旧是旷世电流模技术一贯的中正均衡,干净舒展的声音风格,所以如果需要输出味道浓厚的声音,可以搭配一些温润厚实的耳塞。

CMA18 Marster
这台最新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搭载ESS旗舰解码DAC ES9039PRO解码芯片,升级了内部元件,优化了电路架构,搭建高性能立体声链路,并实现全链路音质无损。

现场简单试听了一会,搭配的耳机是final D8000,整体声音效果鲜明细致,三频均衡感良好,声场大而不空。但这台解码耳放一体机的声底应该不会太浓郁,D8000的声音听起来比印象中要稍微素淡一些。   

NHB12
是旷世的重磅新品,是首款获得苹果MFI认证的真无损耳机,除了原配的苹果Lightning耳机线,另外附送一根3.5mm插头的耳机线。方便使用便携数播/便携解码耳放的玩家使用。原配苹果接口耳机线搭载了旷世专利技术的SIP芯片,具备192kHz/24bit母带级的解码水准,能实现0.0002%的超低失真。


声音方面,作为一款售价在2000RMB级别的耳塞,结合声音,工艺,配件等多方面,值得这个价格。声音表现也可圈可点,渲染不多的一款耳塞,三频分布均衡,声场不算特别大,听听小编制类比较适合。解析力,层次感都不错,现场听到的样机应该没使用太久,低音的收放和弹性还有提升空间。


歌诗德
R26+H26

歌诗德这次武汉展,高端系列依旧是R26+H26的组合,声音整体素质也是歌诗德一众系统里面最佳的一套搭配。鲜明而流畅的声音,动态响应良好。舍得投入的话,这套组合值得考虑,同样的价格,在别的品牌,未必能买到这个等级素质的声音。

N18/N18PRO
北京展也有露面的网络交换机,两台交换机可以互连。

AUDALYTICAH90
紧凑型设计的一体机,相对偏入门级别的机型,但声音还是不错,如果不是很纠结极致音质的,而且用的耳机也是两千元左右的级别,这台机器值得一玩。


烁耳声学
工程机
上面的这款工程样机其实北京展已经听过,声场中规中矩,走的依然是鲜明带点渲染的流行风格,声音相对偏入门级别。

TAPE PRO
一款声音感染力不错的耳塞,微型低压静电单元+10mm纳米振膜动圈。我是没找到它的单元结构图,我也挺好奇是怎么样的微型低压静电,和目前市面的高端耳塞所用的静电单元工作原理是不是有明显区别,有待探究。

这款塞子好玩的地方是低音可以调节,根据个人需求调节面板上的螺钉,获得更多的低音。可惜我在现场试听的时候,展位的工作人员没跟我说这个玩法,不过还好的是,按照它预设的模式,低音还算凑合,不算多,听感也不算太厚腻。不贵,几百块的塞子,挺适合预算有限的玩家。

Cadenza12
听完两款偏入门级别的耳塞,最后听一下他们的旗舰,12单元的Cadenza。CNC钛合金腔体,够硬的,展会上展示的样机告诉我们,镜面设计,即使是钛金属,钛合金,不锈钢等如此坚硬耐磨的材质,磨多几场展会,还是会表面一堆划痕,这个不必介怀,至少目前的工艺也很难做到不磨花。

搭配了一根6N单晶铜银混编的耳机线,旨在保留声音底蕴的透明干净之余,又带来良好的声音质感。具体听下来也不过不失。声场拉得开,毕竟十二单元,声音的细节,解析力等硬素质也基本达到目前一线多单元耳塞的水平。但也许多单元静电的组合听多了,有点审美疲劳,最近真的有点麻木,即使素质不赖也谈不上吸引,也没有特别的亮点会刺激到我,佩戴舒适性良好,这对耳壳我倒是蛮喜欢的。15888的售价,你们可以听完再决定。


ECT酷音韵
EMPIRE EARS
渡鸦是唯一算得上比较新的型号,北京展发布的旗舰耳塞。渡鸦在北欧神话中被称为奥丁之眼,面板上的LOGO也是全新设计。渡鸦搭载了两枚Empire Ears自研的9mm Weapon IX+Subwoofers动圈单元,作为低音输出。5颗娄氏+声扬的动铁以及四颗声扬静电单元,负则中频段,高频段,及极高频段。骨传导单元的加入,有效增强了声音的氛围和质感。

听感方面,渡鸦的声音承袭了Odin乐感出色,氛围感强等特点,在高频延伸及低频下潜等方面做了一些增强。细节清晰度和声音层次感相对Odin而言,也有了一定提升。总体来说依旧是一款非常杂食的旗舰耳塞。

Final
VR2000
final展出的产品,小耳塞和TWS有以下,多次报道这次就不写听感了。第三款是新品,型号是VR2000,一款给游戏玩家设计的耳塞,不是音频发烧类方向的,戴着,打开手游海岛奇兵听了一下,还型,毕竟不是用来听歌,定位基本准确,被打的时候听得挺逼真的。599RMB的售价没啥好说的。

ZE8000
今年初推出的真无线旗舰,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已经知道不久之后会有新的高阶型号推出了。ZE8000属于辨识度很高的真无线,无论外形,佩戴乃至声音,都很有自己的特点。喜不喜欢是一码事,但产品的设计和调音,的确是用心了。

A8000
聊得太多了,final是我最喜欢的三个耳塞品牌之一,如果再说,那就真的安利过头了,不是新品,出了四年了,但依旧是动圈的一面旗帜,缺点就是镜面不锈钢很容易刮花,声音几乎无懈可击,当然了“无懈可击”,是对于一个final粉丝而言吧。但放宽心态去评价这款昔日旗舰,它依然有很多方面的素质,放在四年后的今天依旧值得你考虑购买。

CampfireAudio
ECT代理的一众品牌里面,我觉得这个品牌的产品是相对积极进取的,从更新新品的速率看,他们也能勉强跟上我们国内的节奏,当然了,Campfire唯一的缺点就是它不卷,不卷你就很难符合我们中国特色了。但作为一个玩家,我是不符合中国特色的,我讨厌卷。所以适合的耳塞,我会推荐这个品牌的塞子给需要的朋友。外国月亮圆不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人家做产品的确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太阳神2023
废话了一段,接下来说说上面图片的耳塞,如果让我推荐,当然是太阳神2023更值得入手,不是贵就是好,我自己喜欢圈铁多于动铁,如果有动圈,我会选动圈,没有的话,圈铁比纯动铁更好些。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进化,现在的圈铁几乎很少有以前的“严重脱节”的问题了,想想18年前听到的UE Super fi.5EB,或者把时间轴再移动一下,放到2012年的AKG K3003早期批次,这些圈铁耳塞出现的动圈与动铁声音衔接问题,到2023百塞齐放的今天,基本看不到了,人就是这样,看不到了反而怀念。像太阳神2023这个售价的圈铁,基本能顶国内的12+单元圈铁静电旗舰塞子的售价,调音的成熟程度不用怀疑。在保留CFA乐感流畅的风格同时,更换了新的动铁单元之后,微动态,声场,层次感等多方面素质得到可闻提高。

仙女座2023
另外一款仙女座2023,也是他们今年的重头戏。依旧是五颗动铁单元,但这次使用的是双腔室的动铁,双腔室单元就是两个声学腔室+两片振膜,能够获得比传统动铁更高线性的声音和更出色的微动态。终于感受到诚意的声音质变,虽然我不喜欢动铁,但不得不说,以前每年小改善的仙女座,时隔三年之后,终于迎来量不变但质变了。

Trifecta
讲真,这款三单元是挺有特色的,但不是我喜欢的声音。特别在于里面没有它的声腔内部结构,透明亚克力里面装着三颗搭载镀金涂层ADLC振膜的10mm动圈单元,没有音管,只靠腔体声学结构去调整声音输出,的确挺考验声学设计功力的,但坦言,声音有点混,全频解析力,层次感和线条感等各方面素质,与它的身价有点儿不匹配。设计是创新的,但声音是两码事,让我选择,我更喜欢之前的平板,但如果一定要砸20000+RMB去买CFA的耳塞,那我推荐太阳神2023。


NOBLE/帝捷科技
FOKUSPRESTIGE
又刷新了真无线耳塞的身价记录,1动圈+2动铁的单元结构,采用枫木外壳,灰黑和蓝两种主色选择,升级了内部电路设计,支持蓝牙5.2,支持aptX Adaptive,国内售价5298RMB。

Spartacus
4动铁+2骨传导单元的架构,一耳朵听感依旧是那种细致透明的风格,人声稍微偏薄一点,女声比男声好听,器乐类,密度和线条感尚可,声场宽广度适中,小编制还凑合,大编制类就不适合了,打听了一下,售价估计在2w左右,虽然不建议以单元论声,但这个结合声音和配置,如果卖2w,有点挑战啊。


铁三角
老铁,我们又终于见面了。参展的耳机没有你们想看的那套六位数系统,不重要,展会上再次看到铁三角,还是得听下来拍几张的。

重点推介
ATH-M50X
新的限量色出来了冰晶蓝色特别限定,是2023年的限定宽,这个颜色爱了。定位专业监听耳机的ATH-M50X是这个系列价格定位在中间的产品,上面还有M60X和M70X,但声音的整体性还不如M50X,用过M70X的朋友反馈,声音刺激了,高频刺激,人声薄,听感不太好。这也是当时我自己选了M50X的原因。

新限定版是浅色调的配色,比较适合咱们南方的夏秋两季,冰蓝色的配色,给人心旷神怡的清新与透彻。作为监听耳机,M50X的声音并不难听,适度的声音渲染让听感不会过于乏味沉闷。而M50X在中频(人声)部分的声音还原还算比较准确,染色不多,听感均衡自然。虽然售价不贵,但这是一只声音相对自然耐听的耳机。无论是听音乐还是做器材鉴别,都是一款不错的选择。

AT-LP120X-USB
这是一台直驱式黑胶唱机,可以通过USB接口连接存储设备,数模转换通过机器内部进行处理,将黑胶唱片所播放的音乐转录成数字格式并储存数字格式文件,然后在数码播放器上可以播放黑胶唱片转录的文件。

其它展示的产品如上图。


海帆音频馆
MEZEAudio
109PRO

这是一只开放式耳机,搭载一枚50mm的大尺寸双复合振膜动圈单元,耳壳采用了天然胡桃木制成,通过蜘蛛状的开放式耳罩,你能隐约看到单元的安装布局。自动调节的耳机头带,能均衡分布耳机重量,另外,配合天鹅绒耳垫,在佩戴舒适性方面,表现良好。

MatrixAudio
mini-iPro4
矩声在这次展会期间发布的新品mini-i Pro4,一台紧凑型的一体机,采用了全平衡耳放电路设计,有效减低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充分提升耳机放大电路的输出功率和输出质量,流畅驱动一些高阻抗的头戴耳机。

M&MHIFI联名套装
由MEZE Audio 109 PRO与Matrix Audio mini-i Pro4组合销售的套装,也是这个展位里面最大的亮点。这套组合的标准售价为16799RMB。听感上属于鲜明且细节感良好的一套组合。试听了两首音乐,一首流行,一首器乐。这套组合演绎流行女声,人声透明度,整个音乐空间的氛围感都不错,但图片上试听王菲的《天空》专辑,人声略显刺激,齿音略明显,声音穿透力良好。另外试听了一首器乐作品,整体听感尚算宽松,层次鲜明。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11-3 10:10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11-3 12:31 编辑

凯音
凯音的展位最新的新品就是NE30系列。这个凯音30周年推出的限量便携数播,据说已经卖完了,这次属于纯展示。


N30LE和N30LE(Amber Pearl限定版)
N30LE依旧搭载了Nutube 6P1第三代电子管,支持电子管全模拟平衡输出,对比N8II,多了一个电子管模式细分,电子管模式细化为经典模式和现代模式两种风格。新增Hyper模式,能通过耳机使用场景的设定,调整静态工作电流和电压,进一步提升声音的细腻度和纯净度。而电子管平衡输出,依旧是音质上对于玩家而言最大的核心卖点。其它功能,如甲类+甲乙类工作模式,双功率可选模式等,则和N8II类似。在内部原件上,N30LE用上了法拉级别的超级电容,对音质的加强有了可闻的提升。非声音的硬件部分,TC21钛合金外壳+定制散热系统,一定程度上提升机器长时间运行的散热能力,但……凯音的机器,你想它不那么热,几乎不太可能。输出端增设了PRE输出,可以拿来连接C9做前级输出。


N30LE(Amber Pearl限定版)注:以下简称N30LE(AP)
另一台N30LE(AP)则是凯音和UM(珠海声浪科技)联合推出的限定版本,N30LE(AP)

只能购买三十周年纪念套装才能获得。搭配UM专为此套装设计的Amber Pearl静电动铁耳塞。

N30LE(AP)的核心硬件及电路架构和N30LE无异,只是个别内部元器件进行了特别的调整,比如内里搭配了两颗CrystekCCHD-575超低相噪飞秒有源晶振,以及在功放电路上,使用了四片东芝2SK389孪生JFET配对管。另外就是,在这台机器的开发过程中,是搭配UM Amber Pearl耳塞进行联合调音,所以声音上,以搭配这款限定版耳塞作为调音参考。其它功能和硬件配备,和NE30LE基本无异。


声音上,两台三十周年纪念机型的整体素质,都比我手上的N8II强,几乎是不争的事实,不然怎么是超级旗舰。对比N8II,NE30LE/ N30LE(AP)在声音方面均呈现出更开阔舒展的声场素质,更澎湃的声音动态,微动态的起伏变化更清晰细致,两台超级期间均有着更沉稳,扎实的低音表现。音色上,NE30LE会相对N30LE(AP)内敛平实一点,N30LE(AP)的声音更为活跃,鲜明。当然,这只是一些细微差别,到了这个级别,绝对不会是等级的差距。


再次重复,N30LE(AP)不会单独售卖,所以,想要得到NE30LE(AP),就必须要买套装。


N7
国内首台采用分立元件搭建数模转换电路并支持1bit的便携数播,也是凯音的第一次,N7的声音是越听越有感觉,虽然价格定向在N8II之下,但支持1bit解码,而且是allto DSD的设计,即所有传输到数模转换电路的音频数字文件,均以DSD格式做数模转换,比方说,你TF卡里的文件是WAV(PCM格式),那么它在做数模转换前,会先把WAV(PCM格式)文件转换成DSD文件之后再做数模转换。设计上真的不觉得N7是次旗舰规格,声音是主观的,但N7的设计,让我感受到凯音的开拓创新与进取。不过,话说回来,发热量感人依旧是这台机器的固有特点。冬天来了,这个特点和优点又可以愉快地画上等号了。


N7的声音这里就不过多累赘了,之前写过听感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三耳的文章。这是一台非常好玩的万元机,接口齐全,音色自、鲜明、流畅。过多的安利就不在这里说了,有机会自己去实地试听吧。




UM
常规参展的UM这次展会展出的产品和上一场北京展几乎一样,主推的还是MEST MKIII。


之前已经有分享过听感,这里就不重复了,这款耳塞属于静电圈铁骨传导的单元组合,素质不错,而且产品配色比较吸睛。在UM一系列产品里面,我个人觉得值得很值得推荐的型号。

另外,有一款相对老一点的产品,但我自己也很喜欢,钛合金壳,光那对3D打印的外壳就价格不菲。


MavenPRO
10动铁+2静电的架构,比起我之前所用的第一代,减少了一个动铁单元,但增加了两颗静电单元。记得初代的Maven声音比较刺激,声音线条感非常明亮,暴力的解析力,但低音不多,甚至有些量感偏少,人声厚度一般,高音锐利且有穿透力。到了这一款PRO版,已经经历了五年的迭代升级,声音完全不一样。Maven PRO的声音均衡度比我用过的Maven好多了,低音提升了,质感,量感都有进步,中频也不会那么薄且刺激,高音部分,毛刺感有稍有削减,听感平衡性更高,但价格貌似比当年的Maven还要便宜。所以如果喜欢这个外形,预算在12000以内又想感受一下搭载了静电单元后,呈现高解析及泛音丰富的声音风格的耳机,Maven PRO值得推荐。




新声域
新声域这次展出的几款新品如下。

AROMA的超级旗舰FEI WAN
2动圈+10动铁的架构,四分频技术,两颗9.2mm动圈,同轴强磁相对双动圈技术专利。Sparkel耳机线,标配4.4mm耳机插头,0.78插针,线基采用方芯铜镀银的设计。FEI WAN的声音属于均衡饱满的风格,密度高,动态表现良好。在时下静电满天飞的年代,还敢于推出多单元圈铁超旗舰,这份勇气的确可嘉。


W89耳机线
钛鹂的原线,售价高达13800 RMB的一根混合材质的耳机线,采用铜、纯银、金银合金缠绕绞合的线材。这根W89的耳机线,既有铜线的饱满安定,又有银线通透鲜明的特点,合金线材所营造的开阔空间和层次分明的特点,在W89身上也充分展现出来。当然,搭配钛鹂才是最理想的效果。


VortexLavinia(爬山线)
采用了金、银、铜、钯四种金属作为主轴线的材料,经反复试验,把纯银,纯银镀钯,单晶铜镀金铜,以及纯银镀金,以3:1.5:1.5:1的比例重新组合,以同轴多重正反绞合技术互相结合,目的是把各种金属材质的特色与优点以最均衡和谐的方式展现出来。


DITANavigator

这台全铝合金机身的小尾巴,在上两次展会已经有露面,这次在新声域的展位上也有样机。属于稍微偏暖,人声饱满,氛围感良好的风格,高音刺激感低,搭配一些高素质动圈,听听流行音乐不错。这款小尾巴最大的亮点还是在它的工业设计上,可以当手机支架,而且内镶嵌一根螺丝刀,出了音乐播放属性,其它属性也很贴心。


SIVGA
一款售价不算高的平板耳塞,木纹面板,金属腔体,整体声音算是比较平顺,但素质并不算特别突出,动态表现平平,低音下潜也露出了平板单元的薄弱之处。也就听了一耳朵,不太合适自己的听音口味,也就放下了。




享声
AM3

已经是第二次参展了,北京展发布,并公布开售日期。只能说,这是一台实用性很不错的一体机。尤其是要兼顾听音乐与看电影两种家庭娱乐,AM3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再贴一次产品亮点,供大家参考。
1.采用定制X86HIFI主板/ Bios/Win核心系统,满足10TB~30TB级的Rooncore音乐管理性能
2.内置硬盘另加大容量硬盘,理论容量大于20TB,4*USB3.0原生扩展与通信接口,HDMI 2.0 HDR支持
3.无更新,无需激活& APP配置和安装驱动,海量Win平台影音APP支持自由安装使用
4.采用低噪声,高精度SPXO晶振与旗舰DA CS43198+双片OPA1612前置放大电路
5.前级输出芯片最大电流达100mA,输出内阻100Ω,可关闭前级,提供2.6/5.2Vrms的平衡/模拟输出。独立的平衡解码模式,集成PA1再生去噪模块
6.温润,流畅具有一定厚度的声音风格
7.移动触屏/HDMI大屏/手机对应APP/远程桌面控制,独立DAC功能,拥有丰富控制使用方法

AM3有两个版本可选
标准版配置普通保险丝,256G内置SSD,8GB内存,售价6998
豪华版配置定制保险丝,2T内置SSD,16GB内存,售价8998


在享声展位,还有个外形很酷的耳放,如上图,售价58000 RMB




ifi
ifi的展位好玩的器材不少,这次主要展出的器材如下。



GOpod
最后这张耳挂式TWS挺有意思,虽说之前也有品牌推出过类似产品,但论功能与音质结合,这款ifi GO pod还是值得推荐。


采用全平衡音频电路设计的GO pod支持蓝牙5.2,支持高清蓝牙规格24bit/96kHz,内置Master HIFI DAC,全平衡耳机放大技术,独立的蓝牙接收,解码,耳机放大模块组成的内部架构,和一些集成度高的TWS还是有质的区别。备有多种耳挂端子接头可选。能支持LDAC、LHDC等高清蓝牙音频规格,最高传输码率达990kbps。


声音方面,GO pod的三频均衡,整体声音解析力良好,生意的层次感,线条感清晰。在TWS产品里面,是一款可玩性很不错的设备。




PW Audio
这次新品属于以下的旗舰


OrpheusLite
高达34999 RMB的一根耳机线,原来仅限换购,连插头都用上了零镀体无氧铜,线基主要材质依旧是OCC,外被依旧是聚氯乙烯+尼龙26AWG线身,四芯绞合结构。听感上,拿了我自己的天鹅试听,最大的特点是三频流畅顺滑,细节清晰但不刻意,和一些高端合金线不同,这根线不会让你有刻意“数毛”的冲动,但其实该有的声音细节基本已经交代清晰了。大概这就是单晶铜线所强调的平顺自然吧。搭配天鹅,低音质感和弹性都不错,人声的厚度和密度得到了补强,结像清晰,口型适中,距离感不算太贴脸,但比我手上的几根铜线还是稍微靠前一点点,听感是不会让你觉得人声凹陷就对了。高频纤细但不会让你觉得单薄,透明温暖但不刺激。感情映射恰到好处,不算是古典音乐的最佳选择,但有一种“偶尔听听泰拉克唱片里,通俗管弦乐团演绎严肃古典其实也不错”的感觉。让你觉得,其实古典乐也不一定要时时刻刻都严肃认真地去听,偶尔换个心情去欣赏也是一件乐事。


NOSTALGIAPW联名 Camelot L
对于我这种英文单词老是记不住的玩家而言,坦白说,写这个组合的名字我不得不查网上的描述。每次见到一串英文就头大。不瞒大家,这个联名我没认真听,加上隔了两周,声音咋样我也忘了。2动圈+4动铁+4静电的圈铁静电耳塞搭配PW专为此款耳塞设计的线材,某宝的产品购买连接里有相关介绍,包括声音特点,但写得有点煽情,我隐约记得戴上去没几秒我就摘下了,但这根线我私下用自己的耳塞试了一下,铜线的味道,但声场不算太开阔,大编制就别折腾,流行、爵士等可以优先,小编制次之。




dd HIFI
主要新品如下:

RC30/RC40系列

RC30/40系列的线材,有多种端子组合,属于桌面音频设备的配件类。这个系列的主芯线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纯银导体,混合了单晶铜镀银和古河的铜银合金绞合而成,22.8AWG线径,满足大功率传输的同时,也保障了不同信号传输的效率稳定性。声音特点方面,主要体现在音色相对准确,结像清晰,层次感分明。






而其它主要参展的产品如上。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11-3 10:10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11-3 12:46 编辑

凯声科技
钛铃这个名字在国内平头塞业界也算是打下坚实根基。身边钛铃产品的用户也不少,包括我自己也是钛铃系列的用户,我自己日常用的是Bell-Ti Plus。

新平头标杆塞
对于新品来说,名字只是代号,这次凯声推出的新品,连售价也还没公布,只知道完成调音,属于定版阶段。试听了一回,印象很不错,虽然说售价未必到Bell-Ti Plus的位置,但声音完成度很高。打开音源,准备开始“平头塞在展会”的体验了。

佩戴和其它钛铃系列无异,我的耳甲腔不算深,还是需要戴上中空棉,帮助提升隔音和佩戴稳固度。平头塞嘛,隔音几乎是忽略的了,但开到一定声量,低音出来的效果挺好的,量感能感受到,饱满,实在,有厚度,这只是一只平头塞,如此低频,已经可以了,钛铃的好几款有代表性的型号,低频表现都不差,这款更甚之。人声也是饱满度不错,戴上耳棉之后,厚度感和质感都有提升,高频不算刺激,但在如此嘈杂环境,细节和层次感等方面,还是打了点折扣,要听得更细,得打开更大音量,毕竟现场环境还是比较嘈杂。

总体而言,平头塞在这种环境,三频均衡平顺,低音有量,中频有质,高频不薄已经很难得,当然了,安静的房间,效果会更好。这也算是这次展会,我觉得值得一听且可以放心推荐的一款新品。


AFUL
Cantor14
外观上,比8单元好看,腔体并不算大,这次终于戴上听了一耳朵,单边14单元,能塞进去已经不容易,当然了,现在的动铁都做得很小。

声音方面,比8单元完成度更高,均衡,细致,但毕竟全动铁,所以低音方面,很难和旗舰级别的动圈/圈铁/圈铁静电比拟,欠了点弹性和质感。整体声音的密度不错,解析力也可以,就是纯动铁要把声音调整到感情丰富,有血有肉,实在不容易。还没上市,还有微调整的机会。Mark一下,期待下次展会上听到更好的版本。

另外还有上面这款新品,一单元的动铁,里面塞得慢慢的,说是之前一单元的改进版本。


aune
接触aune还要数之前的分立耳放开始说起,但近几年,除了展会,没怎么接触他们的机器,适逢武汉耳机展,算是aune的主场,终于看到他们更新了一系列新品。





都是颜值很不错的产品,小尾巴的这个配色很赞。


EPZ
一个主打性价比的品牌,个别产品的外形似曾相识,但核心的单元部分又有所区别。





留下几张图片,最后一张插在乾隆盛大尾巴上面试听的耳塞声音还可以,流行风格,听流行乐,氛围感良好,但听器乐就不太适合,高低频延伸不算出彩,要求高的玩家可以绕道,预算有限的入门烧友不妨留意。


QLS乾隆盛
主推的当然是大尾巴啦。从上海展听第一回到这次武汉展听正式销售版,不得不说,乾隆盛调音的功力还是很稳的。

MUB1
还是乾隆盛一贯的风格,清爽,精致,细腻且富有独特的音乐味道,听的是流行歌,人声有感情,有感染力,厚度适中,口型饱满,细腻而有质感。高音部分,透明度和锐度恰到好处,不会过亮而显得刺激,乾隆盛的机器,从QA360开始接触,就没几个会有高频偏亮刺激的,我家里的转盘现在还是他们的QA661。挺喜欢他们家对声音的调味,氛围,暖度,透明感的“度”都把握得很好,素质也不差,流畅顺滑的声音,这台MUB1同样如此。低音部分,比起之前我听到过的工程样机,提升挺明显的,下潜有了补强,量感比我接收的程度稍微多了一点点,但听流行效果没问题了。声场不算那种一味拉横向的类型,纵深感也不错,小编制类,流行类足够了。试了一下手上的动圈和小4,结合它的售价,音质我是满意的,这是一台乐感流畅,细节还原出色的尾巴,就是体积会稍微大了点,当然了,如果当小桌面解码,那完美了。连手机,可以考虑整个双面贴,贴在手机背面,也是一种途径。比手机直出强多了。










其它展出的产品如上,新的一体机和新转盘都在。看看下一次广州耳机展是否定调了。


柴韵/研音科技
月光金
又一款四静电圈铁,1动圈+4动铁+4静电,接近万元的售价。产品资讯里面有特别说明,这款产品的动铁单元里面,是3颗娄氏+1颗声扬,大概是为了配合后面的静电单元吧。原配的耳机线是单晶铜与纯银绞合的耳机线,屏蔽层还用上了无氧铜。作为配搭耳机的现场,这个配置也可以了。


但展位上,反而另一根耳机线更吸引,一根和以前台式电脑机箱里的数据排线长得很像的线材。听了一下,声音似乎更饱满。很久之前听过这类线材被加工成耳机线,大概是2010年左右吧,那时候知道里面用的是无氧铜。音质谈不上极致,但听感饱满顺滑,效果不错,关键是价格不会太离谱。这次听到的这根手工样品耳机线,听感也有类似之处。


Cyaudio草一科技
讲真,被他们产品的配色和外形吸引过去的。纯白的配色是真的耐看。

上面这张图的系统,我是听了完整一首歌的,毛刺感有点多,声音偏薄,人声,尤其是王菲这类女声,效果不太好,齿音明显,不耐听。而且搭配的是HD800,估计如果用T1二代,更难搞。另外,坐下来听了两首音乐的时间,其实纯粹是被K812吸引住了,总体而言,当天听到的系统,人声还是不太好听,听听器乐反而比人声好一点,但还是偏亮,偏薄,低音部分下潜一般。

上面这个层层叠有点意思,但声音上感觉还是个半成品,顺滑度,细节,低频下潜,声场的素质等等,好机多磨,希望下次展会还能看到他们的改进版本,配色和外形好评。


TANCHJIM天使吉米
天使吉米这次有一款新品挺不错的,工程样机,如下图。

没打听过多的产品资讯,说是新的动圈技术。声音是这次展会为数不多让我Mark下,期待下次展会听到更新的一款耳塞。谈不上极致的声音表现力,但各方面素质的表现都颇为均衡,听感舒服,会让你有坐下来好好听歌的冲动,我用了几首80年代老歌试了一下,声音平衡细致,让你有一种想安静完整听完一首曲子的感觉,工程版,估计还在调整,但打开音乐,上耳的第一感觉良好。没有夸张的细节和声场,但实际听下来素质也不缺,主要还是听感比较纤细自然。












展位上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产品,以及我自己喜欢的,这里简单留影。


金平面

大厅里面逛的最后一个展位。这次主要还是听听耳塞。


GL-AMT16气动式耳塞,已经开放式平板耳塞GL30,声音细腻度良好,就是低音凝聚和下潜差一点,但氛围感还是可以的。售价5000RMB左右,金属腔体,做工精良,拿在手里有份量。不过话说回来,这类开放式耳塞,在办公室或者家里听听还可以,户外就不建议使用了,没隔音,嘈杂环境影响大。


泽丰电子
下图的Type-C OTG线有点意思,在展位上简单试听对比。

声音方面,亮点是声音的密度和层次感,当然了,在户外,要这么对比,集中精神数毛,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了。缺点嘛,还是一贯的问题,线身挺硬,实际使用下来,弯折不容易。





其它展品中,还有一款小耳塞,估计就是国内知名调音师调的,线材用的是泽丰线。


矩声/沸谷音频



矩声这次参展,新品是mini-i 4,而其它产品都是常规参展。之前有分享过,这里不再累赘。国内的台式音频系统里面,矩声的产品我蛮喜欢的,简约的外形设计,很耐看,精良的工艺及相对易用的界面,用起来挺舒心的。声音是主观的,但他们的调音,算是比较中正均衡的,搭配耳机也比较百搭。


扬仕/沸谷音频





这次的新品,下面这根耳机线。又是一根不贵的线,还专门做成大耳机升级线了。试听了一下,低音稍微少一点,下潜和力度稍欠,但胜在价格不贵。另外一根粉红色的挺吸睛的,没听,纯拍了张照片。

金玉满堂
名字听讨喜的,纯银镀钯,纯银镀金,7N单晶铜,银铜合金及银铜合金镀银等几种不同线基混编而成。外形看上去似曾相识。上次北京展就听过一回,素质表现均衡的一根耳机线,售价和我用的龙王线差不多,又是一根声场拉开,三频补强的线材。低音下潜良好,但量感适中,中频密度充足,口型不算大,轮廓清晰细致,高音段,有着良好的穿透力和延伸。明亮通透但不刺激。真的要挑刺就是声音少了点波澜,太过于均衡反而少了自身特色。追求素质全面提升的玩家,不妨关注此线。最后,要夸一下扬仕的线材金属部件,颜值比之前有进步。


米傲乐
TH220

一款支持蓝牙5.2的真无线,圈铁单元组合,支持AAC和aptX两种规格的高清无线音频。TH220最大的亮点是,这款耳机的面板,每一副都不一样,虽然不是定制,但每个人独有的面板色彩,就如同个人定制一般的意义。耳机续航约7小时,电池盒的电量储备是21小时,加起来约28小时,作为主打声音的真无线,这个巡航可以接收。当然了,设计上,有一点我是没看明白,为何它的电池盒的电量显示要放在里面?要看电量剩多少,只能打开电池盒才能看到了。


TAGO STUDIO
常规参展的TAGO STUDIO主要展出的耳塞有以下

T3-02
枫木耳机面板,10mm动圈单元,灵敏度达到112dB,动圈里面算不错,仅有32欧姆的阻抗,不难驱动。20Hz-20kHz的频宽,足够了,再低不一定能感应到,再高估计也超出大部分的人耳听音范围,让我说,它的参数挺实在的。南京展听过一回,这款塞子当时给我留下的印象不错,相对低染色的声音,精致,透明,流畅的声音。氛围感并不算浓郁,干净纯粹的声音,比较适合器乐小品类。

MAESTRAUDIOMA910S



另一款主要展品也是常规参展了,是一款混合动力单元耳机,这款外壳颜色挺小清新的耳塞,搭载了一枚10mm石墨烯振膜动圈单元的耳塞,某宝上还没看到销售信息。这款小耳塞挺有意思,看上去腔体有点手工制品的感觉,但配色挺新鲜的。佩戴贴合度良好,声音尚算均衡,低音下潜和凝聚度稍微逊色一点,量感不多,不轰头,声场适中,比较适合听一些通俗类型类作品。整体配色和设计不错。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11-3 10:11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11-3 12:56 编辑

Kinera王者时代

这次Kinera带来的新品和上一场北京展差不多。接下来慢慢道来。

已经上市在售的有以下的一款旗舰产品。

loki洛基
在今年五月底发布的旗舰洛基,是Kinera目前为止定位最高的型号,1动圈+1骨导+6动铁+4静电的单元架构,妥妥的国产顶级耳塞的标配了,四静电估计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主流旗舰常规搭配了。

声音方面,洛基有着出色的低音氛围感,弹性,力度,凝聚,下潜都达到了旗舰耳塞的水准,虽然不属于那种干净纯粹的低音,但这样的低音渲染,听起来还是挺爽,特别适合流行音乐,和一些需要低音烘托整个音乐气氛的音乐类型作品。发布会上看到那条平直的曲线,就隐约感觉这款旗舰的频宽一定不差,实际听下来,声场的确足够的规模,大而不空,而且不同类型的录音,声场空间的重新还是很逼真的。比如你播放流行乐,它的声场就是标准的室内录音水准,演唱会的现场录音,它又可以轻松地把空间拉到合理的宽度。让你感受到现场的开阔舒展。芭蕾舞曲一类管弦乐,它又能呈现出近乎圆形的舞台空间。中频段有着六颗动铁做主心骨,密度,质感,厚度基本都不缺,人声口型适中,距离感清晰,流行音乐看录音,个别凸显人声的录音,人声会略微靠前,但听感不局促。高音段并不是那种一味狂飙的风格,反而给人一种细节清晰,线条感精致透明的感觉,刺激感不高的一款旗舰。合理的齿音分布,充分的高频延伸,高音没有压抑或保留,但又不会亮到刺耳,给人一种沉稳,细致但不张扬的感觉。

这是一款能让你好好欣赏音乐的旗舰,乐感氛围是足够的,当然了,如果你是古典乐迷,喜欢严肃,直白的声音,那么洛基就不是你的那杯茶了,绕路即可。作为旗舰,洛基对音源同样有着比较高的敏感度,比较吃前端控制力,音源素质不够,低音容易变得浑厚臃肿,影响瞬态表现。

Freya2.0
手绘工艺在他们看来,是不分产品等级的,即使是千元价位的,依旧那么给力地去做手绘,而且颜色甚之比高端型号还要艳丽。只有你猜不到,没有他们绘不到。

新的Freya改名为Freya 2.0,选用了浅湖蓝色做面板主色调,配合高透明树脂腔体,灰蓝色的耳机线,视觉上和之前的版本比较更清爽。采用1动圈+3动铁(娄氏单元)的架构,全新的调音。声音方面,对比上代产品,在声场和低频下潜两个方面有一定提升。

新工程样机
这款还在工程研发阶段的耳塞,有着不错的低频下潜,依旧是圈铁静电的架构,声音素质没有洛基高,但三频均衡性不错,细节感和声场宽度是这款新品相对亮点之处。当然了,如果要挑刺,那么抛开售价和单元组合暂且不说,它相对薄弱之处就是人声不分吧。


其它展出的耳塞如上图。

由于第二天时间紧迫,接下来的分享的几个品牌展位,来不及细听,这里没有太多听音感受分享,都是了解一下新品,拍下照片就转身,所以接下来的几个展位,仅分享图片。


TRN
来自东莞的品牌,也是第一次听到的品牌,其中下面这款是真的是刷新单元个数的。
对的,这款叫BA16的耳塞,镜面镁铝合金耳壳,单边16个动铁单元,1低音+3中低音+6中音+6高音的单元架构,内部采用电子分频技术。这么多单元,堆起来也不容易,这款耳塞还可以通过调整耳壳上的三组调节开关,实现六种调音风格,搭配八股纯银线,耳机线为可更换插头设计。这款塞子细节表现良好,线条感明显。喜欢多动铁的朋友可以试试,毕竟售价近在1600RMB以内,都不敢用“性价比”一词去形容了,把里面的材料拆下来,也就差不多这个价。




其它展出的产品还有上述这些。


森海塞尔
放在这里的去分享一个耳机界的龙头品牌总觉得不合适,但我也是转完一圈大厅才发现,森海塞尔原来在大厅外面的展位,而且只有一格展位。这是常规得不能再常规的参展了。

MOMENTUM4 Wireless


大馒头的蓝牙版本,第四代了,音质没啥好说了,真无线耳机选择就那几家,追求音质为先的,森海,索尼,FOCAL,几乎不会翻车,预算不超过2500RMB的,就森海和索尼之间的选择了,听人声为主,索尼和细腻一点,而且支持LDAC,用苹果手机的,我还是推荐优先选择森海。大馒头高清音频只支持AAC和aptX Apadtive,但户外使用已经足够了。啥都听的杂食的玩家,选森海会更适合。颜值?我选森海,看着简约,但记得买白色那只,黑色太朴素了,回头率低。

MOMENTUM3 TWS
真无线TWS耳塞,主打音质方面的首选,即使我这个白牙粉,我也会推荐选森海馒头3TWS,音质绝对够用的,音频大厂就别去纠结性价比,调音成熟,舒适耐听,均衡杂食,什么都能听已经足够了。第三代了,功能,稳定性,蓝牙支持的版本都刷到最佳状态,高清音频支持aptX Adaptive已经够应对日常,关键还是调音,调音,调音,稳得一逼的TWS。当然,降噪效果优先,超低延时优先的,不追求音质为先的玩家,可以不重点考虑。选华为,OPPO,小米这类手机大厂的TWS即可。

接下来的两款,在上次北京耳机展已经分享过,属于相对偏向于功能性的真无线耳机,这里再次把之前分享的信息copy一遍。
以上图片两款产品,分别是电视清听耳机和对话清听耳机。电视清听耳机提供物种语音清晰度选择,具备环境感知功能,互不干扰的听音体验,用户可以通过APP进行个性化设定,支持蓝牙4.2,15小时续航。对话清听耳机的功能侧重于语音通话方面,主要是提升语音通话功能,具备自动场景检测功能和主动降噪功能,同样可以在APP上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进行个性化设置,续航时间达27小时。


FiiO
近两年不得不佩服飞傲的产品规划,越来越多元化了,从最开始接触他们的播放器,便携耳放,解码耳放,到后来的耳塞,耳机,再到前几年的小尾巴,便携蓝牙解码耳放,再到近两年的桌面多媒体系统,音响。再多这次的键盘。只能说飞傲还是牛啊。










仅分享图片了,没来得及细品,但工艺和品质一直值得信赖。上面的都是新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mark下来,到时去选购。


激光鼠
佛系参展的激光鼠依旧在不断革新他们的超级鼠放二代,据鼠版介绍,已经接近最终形态了。


不过以我对他的了解,这套系统估计还会进化,等有新的好耳机做素材参考,估计这台鼠放二代还会变成鼠放N+2代。对发烧友,玩家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写在最后……
匆匆走完,难免会有疏漏,如果没有采编到您的展位,这里说声抱歉,下次展会尽量到您的展位采编。这次武汉展,第一天迎来观展高峰还是能够挤满通道的,证明武汉的烧友还是挺热情,至少那么多高校,那么多年轻玩家,多少在烧友群众基础上,是绝对有优势。期待下一次武汉展会更加精彩。最后感谢主办方邀请,也感谢展会上交流过的烧友,展商朋友,有缘下次再见!


耳机大家坛  刘嘉明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11-3 10:41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11-3 12:57 编辑

全部更新完毕,感谢收看!

作者: xymordos    时间: 2023-11-5 03:14
  好用心好詳細的記錄,支持一下~~
作者: 艾舍长    时间: 2023-11-5 08:35
xymordos 发表于 2023-11-5 03:14
好用心好詳細的記錄,支持一下~~

+1

完整细致的观展报道,期待下一届。
作者: 娓娓动听    时间: 2023-11-5 09:06
感谢楼主费心了
作者: xduoo    时间: 2023-11-5 11:58
辛苦嘉明哥,内容精彩详实
作者: 刘嘉明    时间: 2023-11-5 23:34
感谢楼上各位,我只能答应大家,广州展会更详尽,更精彩。再次感谢大家支持。
作者: 最强卡卡西98    时间: 2023-11-6 01:18
好详细的介绍,赞
作者: carsjd    时间: 2023-11-6 22:01
很牛的观展作品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