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聊聊真力 GLM校准啊 [打印本页]

作者: jihu    时间: 2023-4-16 15:57
标题: 聊聊真力 GLM校准啊
我用1237a 校准完有些参数还是稍微改一下 才更顺耳
作者: 阿灰灰    时间: 2023-4-16 16:24
本帖最后由 阿灰灰 于 2023-4-16 17:39 编辑

GLM4.2版本刚被TEC颁奖了
作者: jihu    时间: 2023-4-16 16:28
阿灰灰 发表于 2023-4-16 16:24
GLM4.2版本帮被TEC颁奖了

啥?


作者: 鬼狐    时间: 2023-4-16 16:36
dsp音箱只能用来干活不能用来听歌,
作者: jihu    时间: 2023-4-16 16:46
鬼狐 发表于 2023-4-16 16:36
dsp音箱只能用来干活不能用来听歌,

还行 用GLM基本没啥问题了 也可以做音色微调 各个频段调下来 效果很明显

作者: no50    时间: 2023-4-16 22:37
鬼狐 发表于 2023-4-16 16:36
dsp音箱只能用来干活不能用来听歌,

会调的,加个EQ,什么歌不好听?

作者: jihu    时间: 2023-4-16 23:15
目前 我是校准完之后 各频段被衰减的低频稍微往回调一点点 基本在0.1~0.5范围 一般在35hz~45hz附近   高频6500hz衰减一下 超高16000hz提升一下 目前觉得比较完美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4-17 01:26
jihu 发表于 2023-4-16 23:15
目前 我是校准完之后 各频段被衰减的低频稍微往回调一点点 基本在0.1~0.5范围 一般在35hz~45hz附近   高频6 ...

冒昧回复几句,供参考了解吧~~

各频段被衰减的低频稍微往回调一点点”这个不是“被衰减”了,而是音箱的直达声被房间的反射声抵消了一点,形成的房间稳态频率响应的波谷


关于衰减Decay,一般指的是房间对各频率声波能力的吸收、消散性能,比如,50Hz在50毫秒内衰减-15dB,100毫秒衰减-25dB,150毫秒衰减-30dB
可以看一下GRADE报告里的5.2Waterfall,里面有Modal ringing模态共振(模态振铃)问题频率的Decay衰减曲线图。
超低频的衰减性能越好,越清晰、越干净。
如果声音能量不能在房间里被有效、高效、快速地吸收掉,房间里会一直哄哄哄的,最后声音能量还会撞出墙壁扰民,呵呵


其它的,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起好了,也不知道你对哪些话题感兴趣了,hohoho~~~

1.GLM是不“填坑”的
频响的波谷,是音箱直达声和房间反射声抵消的结果,提高直达声后,反射声也会被提高,基本就又被抵消了。
这实验挺简单的,可以75db spl测一次,提高音量85db再测一次,如果某个频率有个-6dB的波谷,基本上提高直达声后,还是会有相对的波谷,没什么变化了。



2.人耳对频响的分辨能力,大概是0.5~1dB吧,可能个别训练过的人可以听到0.3dB的变化吧,所以调不调0.1~0.5dB,也没什么太大差别了
反倒是,如果回放音量开得不够大的话,有没有做“响度补偿”,基于“等响曲线”,实际听感差别是巨大的。
比如1000Hz 60db,100Hz就要调到~67db,80Hz要~70db,60Hz要~75db,50Hz要~80db,这样听感才差不多一样响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V4y1V7CA/

可以考虑用,编组预设,标准响度声压级校准,按照EBU R128,-23LUFS=73 dB SPL做校准,然后分析音乐内容的综合响度integrated loudness,用比较“正确”“理想”的音量回放吧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5277404


3.看着几百毫秒后的房间稳态频响曲线,去调音箱的直达声,500Hz以上,就不建议了
测试麦克风是没长耳朵的,只会简单粗暴的把各方向来声做加减法,人类的耳脑对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分辨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对前后左右上下的来声,听感也是不一样。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5386082

如果真想调直达声EQ的话,可以考虑简单看看一些教混音的视频吧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5345884


“频域和时域”是这本书的“奇数页和偶数页”
也是刚从频域的坑里,爬上来没几年。在家听歌的话,越来越觉得,时域比频域重要得多的多,然而GLM在这方面又基本是无能为力了。
如果房间声学有10个问题的话,这种校准最多最多只能部分的解决2~3个吧~~


对这个“双百”倒是还挺满意的,当然也没少折腾,代价也不小了,嘻嘻嘻~~~



作者: sklbmm1    时间: 2023-4-17 10:34
如果有问题,还是要声装+摆位+EQ一起解决,单靠EQ一般都是曲线好看点但声音不好听
作者: 鬼狐    时间: 2023-4-17 10:43
no50 发表于 2023-4-16 22:37
会调的,加个EQ,什么歌不好听?

没味道,就是不好听呵呵

作者: jihu    时间: 2023-4-17 15:37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17 01:26
冒昧回复几句,供参考了解吧~~

“各频段被衰减的低频稍微往回调一点点”这个不是“被衰 ...

一般他低频衰减的多 如果100hz附近衰减7db的话我会回调0.5左右 但是我在16000hz调高了0.3db效果超级不一样  点位的话我用的多点 比单点要好听 皇帝位半米这个范围

作者: 医学生    时间: 2023-4-17 21:47
我就是自动校准一下,没自己调过
作者: 鹡鸰    时间: 2023-4-18 20:00
音效EQ走起来,调完再校准会有变化的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4-18 21:25
jihu 发表于 2023-4-17 15:37
一般他低频衰减的多 如果100hz附近衰减7db的话我会回调0.5左右 但是我在16000hz调高了0.3db效果超级不一 ...

实在不好意思,是我之前理解错了,还以为您是把频响的波谷大坑,往上拉了拉,抱歉抱歉~~~

之前好像看到过这样的说法,低频的响应好像比较接近最小相位,所以用EQ压一压,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


这是一篇挺难得的,“真力的”,关于测试麦克风移动距离、空间多点平均的研究文献,挺有意思的,供您参考了解吧~~
Spatial stability of the frequency response estimate and the benefit of spatial averaging
https://assets.ctfassets.net/4zjnzn055a4v/6nKDWR1VsWp2WkaAqdvdDT/09402de507362053495f5f53e8a86d87/AES_141_-_Spatial_Stability_of_the_Frequency_Response_Estimate_and_the_Benefit_of_Spatial_Averaging.pdf

粗看下来,大概的意思是
1.如果在专业听音室,单点测量和多点测量,没有发现显著差异。
2.房间混响时间的长短,比空间位移的距离,影响更大。
3.如果房间有明显的模态共振(低频驻波),单点测量与多点平均值,会有巨大差异。大范围空间移动的多点测量,会有风险。
4.比较小的空间位移 (± 0.1 m),与单点测量,不会明显偏离。
5.如果房间有明显模态共振,0.1米位移的多点测量平均值,可以避免非常局部的现象,并可以获得更加可靠的系统均衡。


作者: jihu    时间: 2023-4-19 11:13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18 21:25
实在不好意思,是我之前理解错了,还以为您是把频响的波谷大坑,往上拉了拉,抱歉抱歉~~~

之前好像 ...

您发的那几个视频 都看了 非常不错 这篇文章确实难的 录音室声学环境肯定好 低频驻波 真力是建议主监听镶墙里 所以后边才出了8361系列解决驻波问题 单点多点我是觉得多点较宽松 我试过很多点最后觉得三个点测最合适  不过声音算玄学 个人感受而已 我是觉得这个箱子可能设计有很大冗余 所以可调范围比较大 是不是有用glm调到 HiFi的可能。另外在高音和超高音部分我在1500hz 6500hz附近做衰减 16500hz附近提升 目前感觉比如泛音变得更好 稍微能飘逸点了 但是不知道是超高部分起的作用还是中高部分起的作用

作者: cfuer    时间: 2023-4-19 11:30
glm用于校正监听用途的环境,还真的未必适用于家庭hifi。不过,专门用于hifi的房间校正选择也不多,有什么用什么好了。
最近也在研读toole博士的《声音的重现》,人的主观听感并非线性的对一些粗略指标产生明确反应,因此,房间EQ确实需要谨慎使用处理。当然也了解到一个重要的精神,就是一切指标和布置以主观听感作为评判手段,也就是耳朵收货,自己听下来感觉号的,那就是好了,无需理会指标、测量。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4-19 11:58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3-4-19 12:02 编辑
jihu 发表于 2023-4-19 11:13
您发的那几个视频 都看了 非常不错 这篇文章确实难的 录音室声学环境肯定好 低频驻波 真力是建议主监听镶 ...

您这是要当“唱片演奏家”呀~~~~嘻嘻嘻~~~

不过,还是建议“慎重”吧

“二胡味儿”的小提琴,“琴弦超紧绷”的“魔鬼的颤音”,甜得发腻的人声和木管,midi味的铜管,牛味的《大象》,英国管味的双簧管,次中音号味的圆号,汽油桶钢鼓味的定音鼓~~~

为了讨好耳朵,使声音更“抓耳朵”,“中毒”感更强,为了获得某种“靓声”,把音箱的音色搞得千奇百怪,无奇不有,一路听下来,已经有点免疫,见怪不怪了。

想说的意思是,作为“唱片演奏家”,调调这个,弄弄那个,音色玩起来,那可谓是无穷无尽呀。运气特别好的话,最终能修成正果。运气不好,很有可能走上邪路,越来越妖了,真成“魔鬼的颤音”了。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4-19 12:15
jihu 发表于 2023-4-19 11:13
您发的那几个视频 都看了 非常不错 这篇文章确实难的 录音室声学环境肯定好 低频驻波 真力是建议主监听镶 ...

嵌入安装,只是解决后墙反射问题吧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2926586

40Hz的波长是8.5米,“驻波”肯定还会存在的,只是房间共振问题相对缓解优化吧https://zhuanlan.zhihu.com/p/615250418

作者: jihu    时间: 2023-4-19 12:43
cfuer 发表于 2023-4-19 11:30
glm用于校正监听用途的环境,还真的未必适用于家庭hifi。不过,专门用于hifi的房间校正选择也不多,有什么 ...

确实 但是这种能全频调节的箱子可能也不多 所以闲着也是闲着 试试看能不能发挥全部潜力

作者: jihu    时间: 2023-4-19 12:44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19 11:58
您这是要当“唱片演奏家”呀~~~~嘻嘻嘻~~~

不过,还是建议“慎重”吧

这不是闲的吗 就跟黑胶一样 折腾 不过小变化有时候也能带来快感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4-19 13:38
jihu 发表于 2023-4-19 11:13
您发的那几个视频 都看了 非常不错 这篇文章确实难的 录音室声学环境肯定好 低频驻波 真力是建议主监听镶 ...

音箱不变的话,是不是大概就如同乐器定下来了吧
虽然,通过弦乐换琴弦、钢琴整音、木管修哨片、打击调鼓,以及演奏奏法,也会改变一定的音色、效果、演奏性能,但基本素质和性能已经摆在那里了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64y1Q7oU


小提琴的秘密是“油漆”(8分32秒)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T4y1D7bW/

梅大师这个讲琴弦的视频,还是印象非常深的~~“柏林爱乐”,“中提首席”,“首位正式加入柏林爱乐的中国音乐家”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V41167Lx/

钢琴的音色秘密是“整音”?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i4y157ai/

底鼓调音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t411Q7Gk/


关于音箱
先推荐这个视频吧,有一些基本原理,6分钟,知识点、信息量还挺大的,感觉还挺全面的,简单扼要直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J411C7v5/


不同的纸盆材质、不同的音圈直径、不同的箱体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T4y1i7s3/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P4y147i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e4y1f7To/


这个视频还挺有意思的,“给我一副油画的话,只会看看,画得像不像”,嘻嘻嘻~~~
第12分钟开始,讲到了“对频率的审美”。
频率出来,是不是自己习惯或喜欢的音色。“如果自己有对频率的审美的话,就可以筛到一大批音箱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k4y1B7MC/


买乐器,没听说谁是带着测试麦克风去的,但也不会找个根本不会乐器的,纯凭“个人听感”,帮忙挑乐器吧?


“练耳朵”+了解更多声学、心理声学,音乐、音乐制作,乐器、乐器演奏的知识,是不是进步能更快点?

底鼓的鼓腔、鼓皮大概是什么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e4y167Sc/

上个月还看到有人说,10kHz有突起,听起来齿音非常明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Z4y1h7fS/
j q x打头的齿音,可能是2~3kHz?
z c s zhi chi shi打头的齿音,可能是7~8kHz?



更有意思的是,5年前,我以为我懂了,什么是频率响应、混响时间、早期反射声。
但几年看下来,了解得越多越发现,自己其实还真的不懂了,哈哈哈~~~
还是需要常怀“敬畏之心”,一点一点学习吧


一时想到瞎说的,嘻嘻嘻~~~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4-19 13:50
jihu 发表于 2023-4-19 12:44
这不是闲的吗 就跟黑胶一样 折腾 不过小变化有时候也能带来快感

去过一个北边,玩黑胶的朋友家,实在是太麻烦了,哈哈哈~~~

看完这个视频,直接投降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r4y1N7ki/


声音的重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54y1m7vi/
https://www.aes.org/e-lib/browse.cfm?elib=17839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Ui07fNlw71gkr7zlqsDfg 提取码: isk1


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这个已经出第4版了,我只有这个第3版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MsMG5EVSc3C9hbclQfzNg 提取码: v9fo

作者: jihu    时间: 2023-4-20 10:45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4-19 13:50
去过一个北边,玩黑胶的朋友家,实在是太麻烦了,哈哈哈~~~

看完这个视频,直接投降了

黑胶玩的比较早 当时五块钱买的唱片现在五百多 一百多买的能有几千块 最初只是喜欢这种回放形式 一系列的纯机械运作 好像能用视觉看到声音 而且海量的老唱片跟时代的联系又很紧密 总体还是很有意思的  尤其既然是一张张辛苦买来的自然会听得认真仔细  和现在动辄几个T的数字音乐比有点像正餐和快餐的区别 太方便有时候会茫然  听感上目前还是觉得黑胶更好一点 就是调教麻烦点  中间我还迷恋了好一阵磁带 又是另一种声音 有段时间我买老唱片都是同款黑胶磁带一起找 慢慢配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3-4-20 13:53
jihu 发表于 2023-4-19 11:13
您发的那几个视频 都看了 非常不错 这篇文章确实难的 录音室声学环境肯定好 低频驻波 真力是建议主监听镶 ...

关于“嵌入”,刚刚又想起来这个了

一直还是挺喜欢,David Guetta的这个前墙设计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10884509/



另外,一直觉得ASC的这个Attackwall声学处理思路,挺妙的~~
既可以保持房间中高频的反射混响声,又可以远离墙壁吸收低频,还可以降低早期反射声的能量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0488007


作者: 赤炼锋    时间: 2023-5-2 18:55
这个帖子含金量高,手拿8361准备装房子
作者: jihu    时间: 2023-5-6 19:33
赤炼锋 发表于 2023-5-2 18:55
这个帖子含金量高,手拿8361准备装房子

83611配炮了吗

作者: 赤炼锋    时间: 2023-6-1 19:24
jihu 发表于 2023-5-6 19:33
83611配炮了吗

没有啊

作者: xory    时间: 2023-6-2 09:32
glm 高频自带了一个滤波器,可以用那个, 适当衰减下高频,听起来会更顺耳一点点。记得是从 4k 还是多少,到 20k, 可以衰减 2db 或者 4db, 我选择 4db 那个。不衰减下高音,因为家庭环境缺少吸音的东西,高频会有点点过量,衰减下会更符合听觉。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