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音乐会现场听感 [打印本页]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09:47
标题: 音乐会现场听感
上一周听了一场李拉的大提琴独奏音乐会(有钢琴伴奏),昨晚又去听了一场北京交响乐团净界弦乐五重奏,地点分别是泉州大剧院歌剧厅和室内音乐厅。
第一次听现场是20多年前厦门爱乐乐团到华侨大学巡演,郑小瑛指挥,那次是学校免费组织的,教学目的是普及一些基本的古典音乐知识和观赏礼仪,现在只记得拉德斯基进行曲中,指挥教我们如何拍手,其他已经完全没印象了。
这是第二次、第三次听现场,这两场音乐会听下来,和想象中的感觉最大的不同是,现场的效果反而糊一些,耳机系统感觉各个乐器定位都清晰可辨。
感觉hd660s的音色和效果更像现场,hd800反而和现场感觉不太像。今年再酝酿一次北上广大城市的交响音乐会现场,看看差别是不是也是如此。
木耳不成熟的听感,不同意见请轻拍。

作者: 轻烧党    时间: 2023-3-5 09:57
所以hd800s往厚了推事对的,800s好好推不比600薄多少。
作者: uunncauc    时间: 2023-3-5 10:47
舒适感需要足够的厚度和泛音,但是现在很多人去追求密度。
作者: relativezero    时间: 2023-3-5 11:21
1. 同意楼主。如果不是坐在前5排,那么音乐会现场,听的就是氛围感、临场感。乐器定位根本听不出来,乐器分离度也几乎没有,听感上就是一大片,一团音乐响起。
2. 录制的时候麦克风都是悬挂在舞台,才得以让回放设备听的更清楚。
作者: 当痔疮来临    时间: 2023-3-5 11:40
我听的印象最深的现场演奏是十几年前,我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的《天鹅湖》,乐队为现场演奏,不像现在一般是录音伴奏,那真是一种享受啊!激动啊!好看啊!
这几年主要带小孩感受音乐,一般是去河西保利大剧院,现在基本也是科普类音乐《彼得和狼》,莫扎特室内乐一类小编制。总体感觉,现场听个氛围,乐器的定位虽然根据座位会有变化,但是各个乐器的音色还是非常立体和清晰的。比如大提琴很多时候处于次要地位,平时听录音不太在意,但是现场就很明显。如果是器乐合奏,那种动态,对比,很有冲击力。
作者: haxang    时间: 2023-3-5 11:42
就声场而言,HD800的声场只是模拟某个场景的声场,而所说的某个场景,可能是个不存在场景,只是耳机虚拟出来的声场罢了。
如果论解析,HD800与现场的解析还是差了很多,更不用说HD660。
作者: tawie    时间: 2023-3-5 11:49
反正我用HD660S, HD600两个感觉很好,现场也听过不少,但是基本上没啥特别印象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3-3-5 11:49
麦克风的位置比你的位置好。现场是听气氛还有就是社交。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3-3-5 11:51
不是一码事,喜欢哪个就听哪个。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11:54
当痔疮来临 发表于 2023-3-5 11:40
我听的印象最深的现场演奏是十几年前,我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的《天鹅湖》,乐队为现场演 ...

我听到的现场二提、中提、低音提琴存在感不是很明显,一提和大提琴比较清晰。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11:56
haxang 发表于 2023-3-5 11:42
就声场而言,HD800的声场只是模拟某个场景的声场,而所说的某个场景,可能是个不存在场景,只是耳机虚拟出 ...

同意一半,解析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只是声场确实和现场不太一样。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11:57
tawie 发表于 2023-3-5 11:49
反正我用HD660S, HD600两个感觉很好,现场也听过不少,但是基本上没啥特别印象

hd600让我给卖了,hd660s是留着手机加小尾巴直推,主要功能是听点流行。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3-5 12:08
和建筑的残响处理和乐团的应对经验关系非常大

另外古典音乐现场前排是最差的位置
作者: 平民玩家    时间: 2023-3-5 12:22
现场麦克风 位置起了决定性作用 十几轨合成两声道肯定比你现场感受到更多的内容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3-3-5 12:26
建议每次去坐在不同的位置,坐在前排中排后排,从不同的位置来感受。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3-3-5 12:27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3-5 12:08
和建筑的残响处理和乐团的应对经验关系非常大

另外古典音乐现场前排是最差的位置

不是的 室内乐前三排是好位置

作者: 随声前行    时间: 2023-3-5 12:27
看来音乐会的听感跟音乐厅的声乐构造关系很大。
古典音乐会我个人感觉最接近现场整体氛围的是上功放的Susvara,闭上眼睛和坐前三排的听感体验十分相似,我第一次试听功放下的Sus就刚好在听过马勒三的第二天中午,所以印象特别深。当然那种低频的结相和真实世界有显著差距。如果是高频和极高频泛音则是009和HE-1更为接近,尤其小提琴音色几乎完全一致。
当然想极致接近现场,好的落地箱和音源是很重要的,但是那个预算普通烧友应该负担不起。
660s一代感觉和现场相去甚远,600的声场和三频分布会更像一点,当然也更糊一点。
个人体验,分享一下,不引战。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3-3-5 12:28
所以我一直说哥德3000e是最接近现场的耳机
600的声场不大好 不像现场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12:29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3-5 12:08
和建筑的残响处理和乐团的应对经验关系非常大

另外古典音乐现场前排是最差的位置

独奏会我做的是第二排,五重奏坐的是第七排,应该算比较标准的了。
至于建筑,是投产不久的标准音乐厅,没去过其他地方的音乐厅,没法对比,等以后有机会到大城市试试再来对比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12:30
平民玩家 发表于 2023-3-5 12:22
现场麦克风 位置起了决定性作用 十几轨合成两声道肯定比你现场感受到更多的内容

确实如此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12:32
随声前行 发表于 2023-3-5 12:27
看来音乐会的听感跟音乐厅的声乐构造关系很大。
古典音乐会我个人感觉最接近现场整体氛围的是上功放的Susv ...

不会引战的,各抒己见,求同存异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12:34
wryiadgj 发表于 2023-3-5 12:26
建议每次去坐在不同的位置,坐在前排中排后排,从不同的位置来感受。

同感,这两次我就是特地选择不一样的排次,为的就是对比。
作者: johnzzz    时间: 2023-3-5 12:39
现场没什么分离度,结像之类的,除非小剧场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3-3-5 12:41
xzhxzq3212 发表于 2023-3-5 11:56
同意一半,解析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只是声场确实和现场不太一样。

肯定不一样。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3-3-5 12:44
随声前行 发表于 2023-3-5 12:27
看来音乐会的听感跟音乐厅的声乐构造关系很大。
古典音乐会我个人感觉最接近现场整体氛围的是上功放的Susv ...

低频准确的耳机是没有 至少我听过这么多耳机里没有
高频确实就是你所的 但是009比大奥更准确 大奥椭圆振膜 高频偏细了 椭圆振膜就是这样的
耳机里接近现场的是歌德3000e 很像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3-3-5 12:45
johnzzz 发表于 2023-3-5 12:39
现场没什么分离度,结像之类的,除非小剧场

小场也没什么分离度
上海音乐学院的小场并没有分离度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13:09
johnzzz 发表于 2023-3-5 12:39
现场没什么分离度,结像之类的,除非小剧场

广州的古典乐迷好像很多,场地也很国际化,有机会再去试试
作者: huangkuan456    时间: 2023-3-5 13:18
只能说你买的是HD660s的位置,可以试一试黄金听位。永远要相信一分钱一分货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13:22
huangkuan456 发表于 2023-3-5 13:18
只能说你买的是HD660s的位置,可以试一试黄金听位。永远要相信一分钱一分货

这话有意思,每个位置代表一个耳机
作者: huangkuan456    时间: 2023-3-5 13:26
xzhxzq3212 发表于 2023-3-5 13:22
这话有意思,每个位置代表一个耳机

我曾经在诗唱班唱歌时候位置靠中央,演奏乐器的在两旁,还有钢琴在正前方,那个是真的享受,任何音响,耳机无法给予的现场感受。
作者: zikomol    时间: 2023-3-5 14:56
xzhxzq3212 发表于 2023-3-5 13:09
广州的古典乐迷好像很多,场地也很国际化,有机会再去试试

可以试试广州的星海音乐厅,不过室内乐千万别最后一排,后面是堵墙,声音都混一起了。刚买买了交响乐厅的格什温,下下周去听

作者: dennisgerrard    时间: 2023-3-5 15:06
前排学习~~
作者: 李友澄    时间: 2023-3-5 15:22
交响乐听得少,粤剧现场演奏听的多, 声音干净利落,真实动态悦耳
作者: 蓝色号角    时间: 2023-3-5 16:22
了解HIFI程度越深,再听现场音乐会的差距感受就越强烈。
作者: haxang    时间: 2023-3-5 16:37
xzhxzq3212 发表于 2023-3-5 11:56
同意一半,解析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只是声场确实和现场不太一样。

无所谓,反正我还是觉得现场演奏的《克鲁采》更澎湃,更膨胀,比这张CD细节要好。


作者: quautum    时间: 2023-3-5 16:38
必须买黄金位
国内现场大概率不如回放
毕竟录音质量好的唱片都是顶级音乐厅+顶级乐团+顶级设备


作者: hkjey    时间: 2023-3-5 16:42
任何录音回放都不可能跟坐在现场有相同的听感
作者: 天空上尉    时间: 2023-3-5 16:52
现场受限于很多因素,比如音乐厅,座位,演奏者水平,观众素质,单纯就听音乐来说不如hifi系统,但是,现场就在于很多hifi无法表现的视觉内容,这才是现在最大的魅力
作者: 清水楼台    时间: 2023-3-5 17:02
relativezero 发表于 2023-3-5 11:21
1. 同意楼主。如果不是坐在前5排,那么音乐会现场,听的就是氛围感、临场感。乐器定位根本听不出来,乐器分 ...

的确,之前下载的DSD256音源上有录制现场照片舞台两侧正中上方还挂着四个后面还有两个朝着墙面的估计录回音的。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3-3-5 17:10
要么听录音,要么听现场,不用太比较。
作者: 唐贵妃    时间: 2023-3-5 17:19
听耳机主要还是听历史上那些经典的录音回放,顶级指挥+顶级交响乐团+顶级录音+顶级制作不是随便一个现场能给的,还是要看演绎水平。就现在最好的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的水平和当年那些神演也是没法比的。这才是录音真正的意义所在
作者: 七把剑    时间: 2023-3-5 17:30
都说了多少次了,一堆“科学”党和素质党整天逼逼叨叨还原真实,各种追求高解析分离度声场定位的,大部分都压根没听过现场。不论流行乐的演唱会还是古典乐的演奏会,现场的声音都压根不可能是他们追求的那种干巴巴的高频不锈钢勺子刮钢筋锅底一样分崩离析的声音。
作者: Mahandi    时间: 2023-3-5 18:11
现场那么多的听众,是否会产生类似于吸音的效果呢?在家听音响,独自一个人听和邀请一帮朋友一起听,声音有些不同的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20:12
七把剑 发表于 2023-3-5 17:30
都说了多少次了,一堆“科学”党和素质党整天逼逼叨叨还原真实,各种追求高解析分离度声场定位的,大部分都 ...

确实不同,但可能各有精彩吧。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20:14
唐贵妃 发表于 2023-3-5 17:19
听耳机主要还是听历史上那些经典的录音回放,顶级指挥+顶级交响乐团+顶级录音+顶级制作不是随便一个现场能 ...

经典录音和当年的现场肯定也是不同的,但的确如你所说,经典录音一样精彩绝伦。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20:15
prodomo 发表于 2023-3-5 17:10
要么听录音,要么听现场,不用太比较。

可以二者得兼,有演出可以去看演出,没演出在家听录音,两者互补,这个时代多美好,可以不做选择题。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20:16
zikomol 发表于 2023-3-5 14:56
可以试试广州的星海音乐厅,不过室内乐千万别最后一排,后面是堵墙,声音都混一起了。刚买买了交响乐厅的 ...

好幸福的北上广人民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20:17
huangkuan456 发表于 2023-3-5 13:26
我曾经在诗唱班唱歌时候位置靠中央,演奏乐器的在两旁,还有钢琴在正前方,那个是真的享受,任何音响,耳 ...

那已经是身在其中了,情感融入肯定比观众强多了
作者: 南海龙    时间: 2023-3-5 20:34
看到那么多评论,看来也不用那么羡慕现场音乐会了,好好在家欣赏名唱片吧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20:39
南海龙 发表于 2023-3-5 20:34
看到那么多评论,看来也不用那么羡慕现场音乐会了,好好在家欣赏名唱片吧

不做选择题,现场还是很精彩的,小马过河,一定要自己试试才知道。每个人答案都不尽相同。
作者: 七把剑    时间: 2023-3-5 21:14
xzhxzq3212 发表于 2023-3-5 20:12
确实不同,但可能各有精彩吧。

我是实在没听出现在人喜欢的那种分崩离析的声音哪里精彩了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3-5 21:40
abccbaa 发表于 2023-3-5 12:27
不是的 室内乐前三排是好位置

如果是专门的小厅, 只要在中线上偏前的位置都可以, 关键是这种专门小厅的室内乐机会实在少的可怜. 不知道国外是不是好一些.

一般而言大厅的皇帝位设计在十排前后, 而前排的位置过低,有时候低于舞台高度,形成了一个陷阱.

此外,从文化习惯了,前排又称为dress circle, 不知道怎么翻译好,意思是有钱人炫耀时尚的"秀场".

所以,大厅不要往前排挤, 声音不好还丢份儿.

作者: yjrrrrrr    时间: 2023-3-5 22:11
不同的音乐厅,对音乐回放的效果可能是不同的,也许去欧洲的著名音乐厅听一下,会更容易找到答案,还有一个,耳机模拟的到底是哪个位置听众的听音感觉可能会很有讲究。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3-5 22:18
yjrrrrrr 发表于 2023-3-5 22:11
不同的音乐厅,对音乐回放的效果可能是不同的,也许去欧洲的著名音乐厅听一下,会更容易找到答案,还有一个 ...

老森海是指挥位, 老AKG是听众位, 老白牙是科技位.....不知道是哪个位置

都是模拟的,不必当真.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3-3-5 22:21
南海龙 发表于 2023-3-5 20:34
看到那么多评论,看来也不用那么羡慕现场音乐会了,好好在家欣赏名唱片吧

现场也分音乐厅本身好坏,可供录音的音乐厅其实很少。全球大多数知名音乐厅都是市政面子工程,比如悉尼歌剧院,东德布商大厦音乐厅等,声学方面被裁减成本搞得一塌糊涂。国家大橘园就更不用提了。北京音乐厅设计师好像不是地球人,楼上坐席每一排人头都遮挡住后排的视线,重新装修的时候也没纠正。但北京保利的二层坐席不插电效果相当可以,而一层坐席中后排基本仍然是通行的棉被。

作者: yjrrrrrr    时间: 2023-3-5 22:31
jimguo 发表于 2023-3-5 22:21
现场也分音乐厅本身好坏,可供录音的音乐厅其实很少。全球大多数知名音乐厅都是市政面子工程,比如悉尼歌 ...

我觉得大厂工程师不太可能参考某个音乐厅,而是对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中好的理念和经验的借鉴和总结,在制作的设备上回放一个他们认为理想中的声音效果。

作者: abcnet    时间: 2023-3-5 22:32
现场,才是最佳的较声手段,楼主的听感绝对不是错觉。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3-3-5 22:53
yjrrrrrr 发表于 2023-3-5 22:31
我觉得大厂工程师不太可能参考某个音乐厅,而是对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中好的理念和经验的借鉴和总结,在制作 ...

当然是高于具体音乐厅的了,不然如何向下选择。够格的音乐厅也有各种类型的细节。但这种录音方式早都是古代的事情了。网上全都有。
现代录音,网上有各种具体介绍,很多都有详细过程。视频也有一般古典乐团的录音室录音就是个大仓库。也有歌唱家一起录的视频介绍,比如乔治乌等。
现代古典音乐采录基本本不用古代那种自然环境混响,因为这种效果在录音里也属于低级趣味。尤其是国产的一些挂名的所谓录音师的大脑还都处在音乐厅观众那种低级境界,也许是自己的认知程度到什么时代都是这个阶段。早期不如RCA的水星炒作三唛直录,本身就是迎合的观众席的思维方式。但水星追求声场和揭示力强的录音效果和RCA能比吗。直到现在,强调揭示力的都是迎合低端群体的典型思想。和一些产品强调功能类似,目的是回避核心价值的不足转移大众视线。

现代古典录音强调中正的录音思想早已在高端普及。多点采录也是必然趋势。录音唛头有用两个唛折九十度扭转捆绑算一个头的,这样可以360度无死角试音。对古典录音也都是在乐器附近进行多点试音,素材采录以后。再合称为现场双声道的精准定位,这种基本操作没什么复杂和不可实现的。(录音录下来的都是原始素材,都不叫母带。母带是相当于黑胶压盘模子的那种才算。对数码来说,就是裁剪到各种比特率之下的标准版,CD,24bit,192k,sacd,这些才叫母带。)



作者: yjrrrrrr    时间: 2023-3-5 22:57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3-5 22:18
老森海是指挥位, 老AKG是听众位, 老白牙是科技位.....不知道是哪个位置

都是模拟的,不必当真.

嗯,这个说法还靠点谱

作者: yjrrrrrr    时间: 2023-3-5 23:02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23:22
七把剑 发表于 2023-3-5 21:14
我是实在没听出现在人喜欢的那种分崩离析的声音哪里精彩了

你指的分崩离析是指分离度太高的意思吗?
作者: xzhxzq3212    时间: 2023-3-5 23:23
yjrrrrrr 发表于 2023-3-5 22:11
不同的音乐厅,对音乐回放的效果可能是不同的,也许去欧洲的著名音乐厅听一下,会更容易找到答案,还有一个 ...

去北上广已经很花时间了,去欧洲那就是烧钱了
作者: yjrrrrrr    时间: 2023-3-5 23:31
xzhxzq3212 发表于 2023-3-5 23:23
去北上广已经很花时间了,去欧洲那就是烧钱了

其实不用太纠结这个问题,现在的技术已经将音乐还原的很棒了,比起两百年前,我们幸福太多了,不用非得去音乐厅就能听音乐,换个角度看豁然开朗。
不过如果真的喜欢音乐,真可以去欧洲采风,参加一些音乐节活动,听听室内乐,交响乐啥的,确实能感受更好,也能更好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属性。

作者: laoyooo    时间: 2023-3-6 01:47
本帖最后由 laoyooo 于 2023-3-6 02:19 编辑

这个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我们通过耳机听的声音效果,虽是现场录制,但都是经过录音室加工的, 不真实的现场效果。
作者: hncsliu    时间: 2023-3-6 05:34
作为对录音制作并不了解的外行,我的理解是 音乐会现场和听器材录音回放,应该基本没有可比性。
音乐厅是有声学混响、延迟等设计的,相当于自带效果器,并且每个听众位置不同,也会听到不同效果;

录音制作大部分是在录音棚录制,环境声学处理和音乐厅不同,一般是多个麦克风,采集不同声部的声音,而且靠近乐器和演唱者,
多个声道的声音,经过混音师编辑、效果处理后生成音频文件,
而器材回放的是声音文件,表现的是录音制作人想要的效果。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3-3-6 09:04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3-5 21:40
如果是专门的小厅, 只要在中线上偏前的位置都可以, 关键是这种专门小厅的室内乐机会实在少的可怜. 不知道 ...

专业小厅的演出可不少
各大音乐学院的小厅 周周有演出 水平也高


外面大剧场 说实话 就没什么高水平的演出
老是弄些大众乐曲
连布兰登堡都不见有人去演奏
马勒 布鲁克纳也极少极少

偶尔来个国外名团 也是好几年才来一次

市场化大剧场的曲目非常狭窄
上海这边我研究过
最多的是宫崎骏交响 一年不知道要演多少次




作者: i0ioi    时间: 2023-3-6 09:06
IE900这种两头翘风格的塞子感觉也不咋个像现场的听感
作者: 影子武者    时间: 2023-3-6 09:08
abccbaa 发表于 2023-3-5 12:45
小场也没什么分离度
上海音乐学院的小场并没有分离度

对的,小场的声音更加挤在一起,定位比较模糊,分离度还是有的。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3-6 09:22
abccbaa 发表于 2023-3-6 09:04
专业小厅的演出可不少
各大音乐学院的小厅 周周有演出 水平也高

应该是你那边的气氛更好。

这种电影配乐专场被女人拉去听过一次,野台班子,下面一阵叫好,听得我咬舌自尽的心都有了。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3-3-6 11:09
xzhxzq3212 发表于 2023-3-5 20:15
可以二者得兼,有演出可以去看演出,没演出在家听录音,两者互补,这个时代多美好,可以不做选择题。

主要是不比较,不是一个东西。

作者: cqnacl    时间: 2023-3-7 16:30
所以好听就是了...至今怀念读书时地下室乐队排练时的场景...其实最吸引我的并不是音乐...而是那个长得像灰原哀的女吉他手
作者: gogodalls    时间: 2023-3-7 20:12
现场听过杭爱的肖十,第三排中间位置,现场听下来和cd还是差距比较大的,最大的区别是现场各种乐器质感的真实度真的是远超耳机回放。那次也用D100做了录音,回来后拿耳机回放真的达不到现场的效果,也就一般普通CD的水平,不过D100的录音水平真的牛逼。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