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一直买耳机的应该都是没有深度接触音乐的人吧:p [打印本页]

作者: wdy1222    时间: 2022-11-19 00:09
标题: 一直买耳机的应该都是没有深度接触音乐的人吧:p
今天老婆问了个问题,你们这些一直买耳机的,应该都是些小时候没有深度接触音乐的人吧?(她一直拉大提琴,学生时代也会去交响乐队表演)

她认为如果原来练过音乐相关,应该买到可以还原自己熟悉的乐器的声音的设备,就停下来了。而不至于搞一堆耳机比来比去。有这钱不如经常去听现场。

她听过一耳朵我的ie800s,评价是“弦乐不对”。。。不是什么好听不好听之类的。

虽然我自己一个木耳换着玩挺开心,沉迷消费主义陷进不可自拔。但是她说的至少对我而言是有一定正确的。

坛子里是不是隐藏了很多正儿八经的音乐人啊~来聊聊发烧的动机呗



作者: zengshiduoji    时间: 2022-11-19 00:14
哈哈哈
有道理的
我就是时不时去去图片这个地方



作者: frankivc    时间: 2022-11-19 00:25
主要是精通乐器能够随时创造并深度欣赏音乐带来的充实感和自由感太强了吧,复何求的感觉。
作者: wdy1222    时间: 2022-11-19 00:31
zengshiduoji 发表于 2022-11-19 00:14
哈哈哈
有道理的
我就是时不时去去图片这个地方

羡慕听的明白的人
作者: jimmyxzy    时间: 2022-11-19 00:46
你老婆买包买鞋买化妆品吗?哈哈
作者: arabel    时间: 2022-11-19 01:02
本帖最后由 arabel 于 2022-11-19 01:05 编辑

可是音乐也不只是古典/原声乐器的音乐啊 现代音乐哪有不用电子音效的 这要怎么“还原自己熟悉的乐器的声音”?
况且即便是古典/原声乐器音乐,不同价位的乐器声音也是有显著差别的,例如普通家用立式钢琴和音乐厅三角钢琴声音就是不同
我其实觉得烧耳机最好玩的地方就在于不同品牌耳机的那点有差别的音染,对比起来很有趣,你会找到自己最偏爱的那种音染,如果所有耳机声音都是千篇一律,只在解析度的差别,那该多无聊啊,现代音乐为什么电声乐器会成为主流,就是因为它的声音可以千奇百怪,可以不同于传统的乐器,可以是你在现实中从来没听过的声音
我个人觉得ie800的弦乐确实不真实,但我不否认它很有特点,能让人一耳朵印象深刻,楼主的爱人只是没有入烧而已,没办法体会到玩耳机的乐趣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2-11-19 01:06
本帖最后由 abccbaa 于 2022-11-19 01:12 编辑

我弄乐器的
但是买了很多耳机
森海本来就声音不是很精确的
我只留了个px200
现场经常去听
弦乐比较好的是歌德
要说声音对
估计我自己改的一个耳机才算对 我听下来对乐器还原很准确
耳机还原小提琴的高音和钢琴的低音是很难的
能还原好的 都是顶尖耳机
而且耳机听多了
我和很多老烧的一致看法
缝合怪耳机最好听
听过600种以上耳机就明白了



作者: 创象势力登场    时间: 2022-11-19 01:12
录音设备和保存格式也会改变音色吧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2-11-19 01:14
创象势力登场 发表于 2022-11-19 01:12
录音设备和保存格式也会改变音色吧

很多耳机确实是音色不对
最好家里有个钢琴
一对比就知道了

作者: samwangear    时间: 2022-11-19 01:16
你觉得完美还原乐器音色的器材很好买吗?所有给耳机砸钱无非就在追求这玩意,从三大件到电源线材,细微的调整就是为了还原度而已。

而且你要考虑一下你要换还原的是bpo,rco,这些顶级乐团的演绎,不是什么学校乐队。如果你真听过很多现场你就会知道乐团与乐团之间的差距,音乐厅与音乐厅之间的差距比你手上的耳机差距还大的多。举个简单的例子,东方艺术中心的音色就是暖的,上交音乐厅就是冷的,你说暖的是对的还是冷的是对的?
作者: Talala    时间: 2022-11-19 01:20
还原…..
呵呵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2-11-19 01:25
本帖最后由 abccbaa 于 2022-11-19 01:26 编辑
samwangear 发表于 2022-11-19 01:16
你觉得完美还原乐器音色的器材很好买吗?所有给耳机砸钱无非就在追求这玩意,从三大件到电源线材,细微的调 ...

东方艺术中心有好几个厅也不一样
乐器的话
一耳朵知道耳机对不对
很多耳机声音都不对
其实大多数大耳声音都不对
因为腔体结构就不对



作者: 两厢爱好者    时间: 2022-11-19 05:30
拜读了~好文!我来认真学习一下
作者: penxiang    时间: 2022-11-19 07:21
乐器谁没有,买耳机主要是因为太穷了。何不食肉糜!
作者: sjslxw    时间: 2022-11-19 07:46
小耳塞当然对不了…hifi初烧是好听,进阶是对,再进阶是又对又好听…基本上乐器到所谓对这个层面,已经是比较高端的设备了,而且箱子更容易达到所谓的对,耳塞耳机确实很难……你老婆说的没错,确实很多玩箱子的都是搞音乐的,他们买箱子很多不是为了玩,更多是为了还原自己熟悉的声音,他们的判断是有依据的,就像你老婆说的这是一个对与不对的问题,不是好不好听的问题,就好比北京烤鸭必须用甜面酱,泰式甜辣酱再好吃,它不对啊哈哈哈,前些日子去丽影和汉声哥聊了聊,他也是这个思路,声音先对,再谈好听,只不过我们一般人很难有判断对错的能力…除非收过长期音乐训练的人,这确实没办法,所以停留在好听,折腾器材,有时候也不为了声音,花钱解压而已………
作者: ylflyxtr    时间: 2022-11-19 08:00
买到可以还原自己熟悉的乐器的声音的设备,就停下来了
这就是关键问题——有些乐器,耳机想还原好是非常难的,比如钢琴
作者: jieruibeibei    时间: 2022-11-19 08:20
很多人都是音乐盲,只玩设备,听声音本身,根本不听音乐
作者: 东蛋    时间: 2022-11-19 08:21
钢琴和弦乐连音响都很难还原别说耳机了
作者: emm6bu    时间: 2022-11-19 08:21
现场,真的就最好听吗?
人与人对乐器声音的感受不同,乐器制作时就已经向大多数人妥协了,造出来是为了让大多数人觉得好听,乐器本身的音色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好听但不是极致好听。就像网红脸是大多数人觉得好看的脸但大多数人眼里的颜值上限不是网红脸。剩下的少数人则觉得现有的乐器真差。现场不一定是最好听的,还原也不一定是最好听的,很多人去现场演唱会会觉得还没手机连耳机好听。大家要的是最好听不是最还原。乐器不会单独为一个人的听觉而设计,也没那么多钱请人演奏为自己而设计的乐器,而耳机能改变音色,把音色改成自己听着最好听的,这就是许多烧友发烧的原因。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22-11-19 08:27
虽然不专业,但是接触乐器的时间也不短。
我听耳机并不是为了还原真实声音,只是喜欢听好听的声音罢了。
作者: Amier    时间: 2022-11-19 08:28
同一首曲子听过现场,线上的会听不下去的,现场太好听了
作者: fixbug    时间: 2022-11-19 08:36
录音比原声,合成的时候要切掉不少频率,每个乐器频率都保留的话,会干扰没法听了,在出片的时候还要做压限,响度均衡。
以前喜欢听马头琴,当一次听了蒙古老人面对面拉了一曲后,觉得以前都白听了,那种声音的宽度,浓烈,共鸣,沧桑感.....算了不说了
作者: poonhk    时间: 2022-11-19 08:38
现场?我想听50年前的乐队的现场,你用乐器帮我演奏出来?
作者: 夜音寒。。。白    时间: 2022-11-19 08:41
不是为了听音乐多正确,就是为了听耳机染色后的那个喜欢的感觉。
作者: biodinosaur    时间: 2022-11-19 08:53
你问问你媳妇儿她的乐器多少钱 我认识一个国家大剧院的小提琴手,从意大利订了一把小提琴,三年才到手,折合21万人民币。大家玩的东西不一样嘛,都烧
作者: biodinosaur    时间: 2022-11-19 08:58
而且什么叫正确的乐器,就拿小提琴来说,几百的也有,几十万上百万的也有,哪个才是对的小提琴呢?这个很难下结论。琴弦新弦旧弦,音色也都不一样,对吧。
作者: biodinosaur    时间: 2022-11-19 09:10
不过你媳妇儿说的这个问题我也有朋友遇到过,学音乐的,特别想找个耳机听小提琴,但是蹭过一圈都觉得音色还原不对,后来听说我买了朱鹂过来听了听,说终于听到个对的小提琴声音了,但是还是觉得中低频稍有一些过,因为现场是没有那么厚的中低频的。咱们听到的音乐,特别是专辑,都是后期做过的,调音混音都要做,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听和抓耳,也就是说机器里的音源本身就是染过的,所以器材反馈出来的不是现场再正常不过了。



作者: 汉保薯條    时间: 2022-11-19 09:26
听起来像是你老婆自以为是,多于很会听
她前设就是你烧耳机没啥意义
不及她真正玩过音乐
作者: uplinkwkj    时间: 2022-11-19 10:19
怎么说呢,这东西是根据需求来的。我不是乐手,我没有条件常去听现场,我要搞一套自己认为好听的器材来听音乐,我要的是我认为他好听,我可以一直听。我手上有很多唱片,那些历史录音我没法穿越回去听现场了,我只能找音响器材去播放他的录音。我的要求就是我认为好听,我可以一直听。这是极其个人主观的事情。
那么如果作为一个乐手,我经常参加演出,那么我可能会认为,这些音响器材并不能够很好的还原现场,那我也不会投入很多钱财去烧hifi,我有钱我肯定去买把好琴,一把好琴和一套顶级音响可以是一样的价钱,那我选择什么肯定不用说了。至于我平时可能想听听录音来感受一下大佬的演出,听听人家怎么处理这个曲子的,但是我不会在设备上投入很多,能听够用就可以了。
你要站在不同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他们的需求不一样,使用的场景不一样。你不能说,乐手认为这个耳机/音箱对乐器的还原有失真,就把发烧友一杆子打死了。还有,乐手买HiFi器材的实例是有的,我就不具体的去说了。
科技是给人带来了便利,因为你看看在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时代,都是那些贵族,宫廷,教会,来养着这些音乐家的。我想听音乐,乐队来给我现场表演。我还要养一个作曲家天天给我写新曲子听。那你说这个姥爷,他如果活着,会怎么看你们这些发烧友?是不是会觉得你们太可笑了?当然时代变了,没有宫廷和教会养这些音乐家了,也再不会有巴赫和莫扎特了。
作者: zj0428    时间: 2022-11-19 10:34
追求还原只是第一步,lz发烧还浅
作者: 随声前行    时间: 2022-11-19 10:44
我是感觉只有特别喜欢音乐才会舍得买耳机,或者音响。深度接触音乐,估计应该是音乐制作人,演奏家,作曲家,或者是音乐理论家。我个人喜欢古典音乐,但音乐类型何其多,小时候学过钢琴,中途放弃,然后后来因为听Hifi又想重新捡起来。
Ie800s不太清楚,但是我觉得ie800还原弦乐,尤其是上台机耳放和音源是相当优秀的,ie900也不错,当然没学过拉弦乐器,所以感受不是那么准确,你可以让你的朋友去听听009这样的静电耳机,对于古典弦乐的还原和现场几乎无二。这两个耳塞的素质应该是2000元台机大耳的水平,宽松感略弱一点。
知道今年年初我都是听动圈为主,直到年初买了Sus。我买Susvara的主要原因,钢琴有近场演奏的感觉,音色感觉很接近,整体声场就像一个压缩版当地的古典音乐厅,当然我现在还没发挥出这个耳机的全部实力,器材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听不了现场的时间,或者再也听不到的现场(已故顶级的演奏家和指挥家),这个耳机带给我极大的满足,所以我也舍得后续给他追加投资,不论是音源还是功放,甚至是线材,尽管存钱路漫漫,但是就体验来讲是很值得的。
作者: 你的样子    时间: 2022-11-19 10:45
@Racingak47
作者: caseyzks    时间: 2022-11-19 10:48
现场听感受还是不一样
作者: wdy1222    时间: 2022-11-19 11:01
zj0428 发表于 2022-11-19 10:34
追求还原只是第一步,lz发烧还浅

同意同意,慢慢来
作者: 35f2    时间: 2022-11-19 11:14
只能说见识决定眼界吧
作者: raphaelzhang    时间: 2022-11-19 11:25
ie800s没听过,ie800听过,太差了,高频一股金属味。
作者: zyp    时间: 2022-11-19 11:29
非专业人士好听就完了
作者: 胡萝卜甜菜汤    时间: 2022-11-19 11:43
这可太难了,真能做到,那得多少钱
作者: 3-1    时间: 2022-11-19 11:50
弦乐不对最多也就是音色不对,但是乐器玩多了就知道弦的材质不一样音色本来就不一样,不过确实耳机做不到金属弦的音色就是了
作者: likewinter    时间: 2022-11-19 11:54
现场不一定就都好,乐器本身差异不小,还有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还有乐手的水平、临场发挥,不确定因素太多,一场高质量的现场音乐会是非常难得的。
作者: sanke2005    时间: 2022-11-19 11:57
我觉得音响系统还原度还是很高的,另外,现场前中后排左右能一样吗?你每次都能坐C位,别神话现场。还有那些演唱会,都是电声,有的吵死了,还不如回家听碟。听音或音源距离、单元大小是两个重要因素,综合起来,无限接近现场的音响>>大耳>小耳>耳塞。
作者: 风吹ㄨ福来    时间: 2022-11-19 12:03
买耳机一方面是有财力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当玩具一样。在那些搞音乐专业或者从事混音行业的人看来,发烧友基本跟傻子没什么区别。花着那么多钱,得到的听感缺大多都不正确。
作者: 玄之伽蓝    时间: 2022-11-19 12:38
我个人也学过一段时间的小提琴,对弦乐的声音很敏感,也非常讲究声音的“正确”。
但是,这么说吧,在有条件的情况,肯定是现场好。问题在于,没条件。
比如我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就说贝9吧,我认为最好的版本是富特文格勒1942年演奏的旋律贝9,请问怎么去现场听呢?我只能听录音啊。
然后烧耳机这个,我也不算能烧的,手上播放器是c4和u8,耳机有nm2,七彩虹ch1,榭兰图,dt880,900prox和dt240。听大耳和听耳塞确实不同,特别是听交响的时候,能让你安安静静的享受音乐,这不也是我的本意吗?多换几个设备以求安静的听音乐,这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地方呢?
作者: 五音令人耳long    时间: 2022-11-19 13:13
悦耳的是不是一定要是真实的声音?知了的声音悦耳么?狗吠的声音悦耳么?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2-11-19 13:26
biodinosaur 发表于 2022-11-19 09:10
不过你媳妇儿说的这个问题我也有朋友遇到过,学音乐的,特别想找个耳机听小提琴,但是蹭过一圈都觉得音色还 ...

要自己做耳机的
最近我做了一个耳机 还原弦乐蛮好
不过做耳机太费时间 调音要调很久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2-11-19 13:27
玄之伽蓝 发表于 2022-11-19 12:38
我个人也学过一段时间的小提琴,对弦乐的声音很敏感,也非常讲究声音的“正确”。
但是,这么说吧,在有条 ...

我觉得wand 的版本好

作者: 如如2    时间: 2022-11-19 13:34
abccbaa 发表于 2022-11-19 13:26
要自己做耳机的
最近我做了一个耳机 还原弦乐蛮好
不过做耳机太费时间 调音要调很久

赶紧上市啊,听过几千个耳机的人不多了
定价合理一点能火,太贵了

作者: 爆小炸    时间: 2022-11-19 13:56
本帖最后由 爆小炸 于 2022-11-19 13:57 编辑

前女友教钢琴的,说T1声音最准确,不喜欢800。有个录音师朋友一直用的ZK,后来换了dt700和dt900,900用来混音,评价特别高。还有个剧组混音师特别喜欢hd25,收藏了10来个版,还有蛇年限量版,好像比较稀有?还有个贝斯手,也玩hifi,最喜欢1266,日常用dt770干活。
作者: 爆小炸    时间: 2022-11-19 14:06
biodinosaur 发表于 2022-11-19 08:53
你问问你媳妇儿她的乐器多少钱 我认识一个国家大剧院的小提琴手,从意大利订了一把小提琴,三年才 ...

央音学生的小提琴几万几十万的都比较普遍,有的不是自己的

作者: gaocheng1991    时间: 2022-11-19 14:23
傲慢和偏见,艺术生尤其是音乐生特有的没事找事,哈哈,认识吃音乐饭的不多,只有一个乐理超牛的键盘老哥性格佛系,稳,另外两三个小提大提谋生的都是犟死了,总要给你找出些毛病说给你听。
作者: kenidcn    时间: 2022-11-19 14:27
就算弦乐重放不对可以去现场听,你流行怎么办?把周杰伦叫到家里唱?把MJ从土里刨出来?
作者: gaocheng1991    时间: 2022-11-19 14:30
什么神仙耳机能同时精准还原弦乐木管铜管钢琴打击乐····的音色,没得,别说乐器了光一个人声话题都能被各路粉丝争论不休。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更不可能有完美的耳机,完美、均衡的背面刻着妥协、中庸。耳机烧友无非就是群只想要快乐的cheems罢了,既无罪,不该被diss。
作者: mnimj1    时间: 2022-11-19 14:31
真敢说呀 音乐类型那么多,流媒体时代谁不是杂事的,只听古典的还是少数
作者: 阿灰灰    时间: 2022-11-19 14:41
不求自真外求佛,寻觅皆是大痴人

就像我们玩吉他一样,不好好提升技术,碰到瓶颈就疑神疑鬼乱买琴是同一个道理
作者: sticks310    时间: 2022-11-19 14:51
现场还能听到霍洛维茨的演绎吗?说白了声音就是空气的震动,那个震动频率能跟你的听觉器官和神经传导拨动你大脑里某一块不可捉摸的神经元,然后你就莫名其妙的觉得值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哪里有什么对不对
作者: 汉堡多放酱    时间: 2022-11-19 15:21
学习一下
作者: kenidcn    时间: 2022-11-19 15:22
本帖最后由 kenidcn 于 2022-11-19 15:25 编辑

另外我正好前天在翻所谓“胆皇”日本211胆机ATM-2211的资料,60万的胆后级,请大提琴副团长现场坐在胆机箱子前面演奏。IE800S全新3000块,想听到多好的大提琴呢?跟十万前端的HD800S都差了好几个大级,更别谈后面各种HIEND狠货了
作者: 汉堡多放酱    时间: 2022-11-19 15:30
本帖最后由 汉堡多放酱 于 2022-11-19 15:33 编辑

学习一下


作者: 风卷残云    时间: 2022-11-19 16:17
楼主你老婆是想让你停止烧器材
作者: 汉保薯條    时间: 2022-11-19 16:23
我音乐专业的 我觉得
1. 录音很难还原真实音色
听过很多人现场跟制作后的录音,都有区别
在旁边近距离听的.
录音室也进过,用的纽曼的器材。出来的声音听感跟直接听是有区别的
还有场地音效,座位,观众人数,器材,全都有影响
但这跟音乐表达没关系,情感传递不需要多高的还原度
毕竟听的是人,不是冰冷的机器

2. 听音很主观
有一部分学音乐的人比较自以为是,觉得咱学过古典品味高点
“听音观”也更正确
体现在他们喜欢批评这批评那
实际真的不见得比较正确
很多反而爱钻牛角尖 不能好好欣赏音乐了

3. 音乐人听老本行的曲子脑放很强的
我听很破的老录音都能大概想像到实际音色如何
听个响心里就有底了

还有 乐手烧友不一定听古典啊..
实际都不怎么听的 除非学习需要
你听ACG, 现代爵士 电音什么的还是搞点器材好听



作者: receiver    时间: 2022-11-19 16:35
本人是刚跨进HIFI门槛不久,便隐约有前路不明,诱惑过多的危险预感,还可能忘了初衷,于是急忙跨出门来,闭关思过数年,日日以天籁稀音洗心,顿顿以粗茶淡饭果腹,今日出关,再进HIFI时,当百毒不侵了吧。阿弥陀佛。
作者: 憨憨的hifi    时间: 2022-11-19 16:57
本人从五岁就开始学习音乐架子鼓,钢琴,吉他,小提琴都有涉猎(非专业但考级了),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吧讲句公道话音乐就是为了让人愉悦的,没有所谓正确不正确的,不同品牌型号乐器甚至是手法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你观赏的距离远近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我的耳返用过IE80,IE500PRO,IE300,600,900这几个有时只是为了听清节拍和音律变化,没有所谓的“正确”的声音。同一个琴键在不同的调上代表的123也不一样啊。总之森海还是不错的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罢了
作者: wangfh99    时间: 2022-11-19 17:07
这跟照片一样,谁喜欢完全还原真实色彩的照片?绝大部分都喜欢经过后期调整的照片,因为更好看
作者: jayyuan2046    时间: 2022-11-19 17:20
就是听个染色,不可能只喝白开水
作者: 玄之伽蓝    时间: 2022-11-19 18:25
abccbaa 发表于 2022-11-19 13:27
我觉得wand 的版本好

wand的我也听过,个人感觉还是逊色于富特文格勒的。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总比卡拉扬的好(没错,我就是卡黑,听了十来种版本的贝9,我就是觉得卡拉扬的最差)。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2-11-19 19:13
如如2 发表于 2022-11-19 13:34
赶紧上市啊,听过几千个耳机的人不多了
定价合理一点能火,太贵了

没法批量生产 做一个都很长时间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2-11-19 19:13
本帖最后由 abccbaa 于 2022-11-19 19:25 编辑
玄之伽蓝 发表于 2022-11-19 18:25
wand的我也听过,个人感觉还是逊色于富特文格勒的。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总比卡拉扬的好(没错, ...

我也不太听卡拉扬的 听过一些 但不喜欢 卡拉扬的曲子有一种木头味 只能这么形容了
furtwangler 的 曲子 和他自己比较像 比较清瘦 桀骜的感觉
wand 是那种不问世事的感觉 他确实也是这样





作者: thebes    时间: 2022-11-19 19:17
hifi基本上是动画片,现场是纪录片
作者: edbljl    时间: 2022-11-19 19:36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理念也没必要一致吧?欣赏音乐侧重点是欣赏,欣赏是主观的...
作者: kttycn    时间: 2022-11-19 19:40
凡尔赛,秀老婆?
作者: tony137744    时间: 2022-11-19 19:57
家里两台钢琴,一台声音稳重一台声音偏亮,不同型号不同品牌的钢琴声音差异比不同耳机更大,乐器和耳机一样遇到对味的都能打开脑放,玩钢琴的不一定家里只有一台钢琴,玩吉他的也不一定只入一把吉他,更别说是耳机了
作者: Xyr    时间: 2022-11-19 20:03
木耳,次中音,葫芦丝和钢琴从小练到现在,感觉也没啥毛病,音色常听才能听出区别的其实无所谓
作者: 玄之伽蓝    时间: 2022-11-19 20:20
abccbaa 发表于 2022-11-19 19:13
我也不太听卡拉扬的 听过一些 但不喜欢 卡拉扬的曲子有一种木头味 只能这么形容了
furtwangler 的 曲子  ...

其实我并不是全盘否定卡拉扬,他的贝3,贝5就挺好,贝6也别有一番风味。但是他的贝9是真的差。为了所谓的气势,所有乐器都杂在一块,没有任何层次,规整?完全没有。
在我看来,那被人评论成“毫无感情”的托斯卡尼尼就完全不是这样。

作者: luxon    时间: 2022-11-19 20:58
老公拿起老婆新买的包包,用手摸了摸,说这包的皮质不对,牛皮确实是牛皮,不过这牛小时候应该是得过什么小儿麻痹症。原来,老公从小就是放牛娃,对牛还是挺了解的。不过,即使有这样的专家在身边,也阻止不了老婆见到新款包包就想买的冲动!
作者: rojamo    时间: 2022-11-19 20:59
欣赏音乐和欣赏耳机是不一样的
作者: dennisgerrard    时间: 2022-11-19 21:16
前排学习~~
作者: zmqmylove    时间: 2022-11-19 21:37
其实lz老婆说的没什么错,道理是对的,只是少了换位和理解。
看楼上一堆玻璃心也确实没必要,只不过lz不必困扰,既然都说了是玩儿,那么第一,更多人在乎的折腾的过程,和欣赏音乐本就是两件事儿。其次,我是画画的,画展时几个人现在同一幅作品前,指着同一笔青色,有人说偏绿,有人说偏蓝,有人甚至说看不出颜色,这就是同hifi圈子一样,有多少事儿能较真呢?
作者: wdy1222    时间: 2022-11-19 23:06
zmqmylove 发表于 2022-11-19 21:37
其实lz老婆说的没什么错,道理是对的,只是少了换位和理解。
看楼上一堆玻璃心也确实没必要,只不过lz不必 ...

同意,我也是画画的,嗯,美院毕业以前是….感觉音乐和画画都拓宽了边界,玩的挺开心。我也就是抛个“狠话”大家一起聊聊,听歌之余多点思考而已~
作者: t26f    时间: 2022-11-19 23:13
说话简单粗暴的人才是没深度的
作者: 道无问    时间: 2022-11-19 23:32
较什么真呢,只要感觉好听,能感动到你就够了,至于是不是和原乐器一模一样 没必要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2-11-20 00:00
真tmd无聊
作者: 星璇vs南宫煌    时间: 2022-11-20 02:53
说的也没多大问题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2-11-20 09:23
本帖最后由 abccbaa 于 2022-11-20 10:37 编辑
abccbaa 发表于 2022-11-19 19:13
我也不太听卡拉扬的 听过一些 但不喜欢 卡拉扬的曲子有一种木头味 只能这么形容了
furtwangler 的 曲子  ...

卡拉扬的曲子反正听不大进去
就像古尔德的曲子我也听不大进去
我感觉tc的指挥听上去好像模仿了toscanini

schmidt isserstedt, klemperer ,barenboim也厉害
klemperer 相当犀利
不过说点有有意思的
中国交响乐团的弦乐组和klemperer的弦乐组的声音很像
noseda 指挥得也好 他指挥的马勒很厉害


穆辛 , 杜达梅尔指挥过贝多芬没有?











作者: soil    时间: 2022-11-20 09:56
大体同意楼主所言,也不排斥大家烧器材。
作者: cqxl    时间: 2022-11-20 12:19
现场的声音,录音+后期编辑,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声音了
后面的就没有必要再纠结,买自己喜欢的耳机听就好

说起干活的工具,我原来算是屠宰分割半专业人士,曾经一把德国giesser剔骨刀+一把分割刀秒杀一切猪牛羊
但是爱好者不会买这个,他们买花花绿绿好看的
作者: 不惑悲喜    时间: 2022-11-20 12:55
我也只能算爱好音乐吧!我觉得用设备也就是接近真实还原就已经很好了。好的设备有些细节有区别,那是仪器测出来的,人耳已经听不出区别了。我也有几副旗舰耳机,只能说都有自己的风格,我是尽量选择接近真实还原,三频均衡,音染尽可能的少。
我现在也不打算再买耳机和设备了,该打住了。要专注于音乐本身而不是耳机和设备。
作者: loujch    时间: 2022-11-20 14:21
abccbaa 发表于 2022-11-19 01:14
很多耳机确实是音色不对
最好家里有个钢琴
一对比就知道了

有钢琴也不行啊,德系钢琴声音混厚,日系钢琴清亮,音色也各有不同。

作者: 风卷残云    时间: 2022-11-20 15:55
现场当然好,何不食肉糜
作者: tianluo4sc    时间: 2022-11-20 16:26
本帖最后由 tianluo4sc 于 2022-11-20 16:29 编辑

拿照片的拍摄、回放比喻:
因为现有感光元件技术限制,相机宽容度根本无法完全还原现实世界中光线明暗对比强烈(动态范围大)的场景。举个例子,假设晴天下最暗处光线强度值为1,最亮处为9000值,相机大概只能记录其中1000的明暗变化。根据摄影师的曝光需要,可能会选择捕捉亮度1001-2000之间的画面,也可能选择6001-7000。逆光位之所以能拍出剪影效果,本质是相机的感光元件技术限制。总之,照片从拍摄的那一刻起就必然失真。

即便用最好的相机拍摄了一组高动态范围的照片(HDR),在回放照片时需要具备HDR功能的屏幕来回放。决定HDR回放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屏幕的尼特,也就是亮度。市面上的屏幕能有1200尼特基本算高端产品,但晴天下的户外亮度可远远不止于此。这也是为什么出去旅游和回家看照片,同样的风光感觉会天差地别的原因。

简而言之,我们日常看到的绝大数照片、视频都是失真的。但我们难道就因此不看电视、不用电脑、不玩手机吗?难道因为屏幕呈现的画面和现实天差地别,电影、电视剧、综艺的画面就不能传递美与情绪了?


作者: wtxwkmsm    时间: 2022-11-20 20:40
说还原也是说笑了,每个乐团,不同的指挥都会造成差异,更不要说录音加上后期,一个乐队那么多设备多少钱?靠几千块钱的耳机完全还原怎么可能嘛,直接去现场的话,我要是有这个条件、时间和金钱我当然不用买耳机了,喜欢的每个乐队都去听演唱会,这可能吗?只能说好的设备相对还原,起码比起那种不堪入耳的几块钱的耳机好吧?我也有乐器,高中的时候录音就发现录音设备对声音影响非常大,录出来的差异很大,但条件有限啊
作者: qwerqwer0854    时间: 2022-11-21 01:42
现场、音响、耳机,各有各的味道和特点,只要觉得好听就行,普通音响要想达到现场的效果也是有点难度的。
作者: 宸溪居士    时间: 2022-11-21 02:55
对这个事儿吧,怎么说呢,我不玩乐器,所以买不同耳机追求各种对。钢琴不同价位声音还差的多呢,对不对不重要,自己爱听第一。
作者: abccbaa    时间: 2022-11-21 08:22
loujch 发表于 2022-11-20 14:21
有钢琴也不行啊,德系钢琴声音混厚,日系钢琴清亮,音色也各有不同。

音色不同
音高肯定要对
很多耳机音高不对


作者: 往梦梦梦梦    时间: 2022-11-21 08:50
有没有一种可能,花钱买耳机就像是姑娘们花钱买衣服鞋子包包化妆品一样,不一定是为了用,单纯的只是为了买。。
作者: timfay    时间: 2022-11-21 10:29
不是搞音乐的,现场也常去,器材也烧,但是也转战音箱了。耳机的音色确实奇怪,去多了现场可能还是会以现场的声音为标准,所以就听不太下去耳机了。

但是也得说有些流行曲子,耳机调的音色讨好耳朵也没什么不对,就像是照片的原片和ps后的一样,可能你还是喜欢p过的,尽管那不太对。

烧,也就是图个自己快乐,怎么都行。
作者: bitchxy    时间: 2022-11-21 10:49
sjslxw 发表于 2022-11-19 07:46
小耳塞当然对不了…hifi初烧是好听,进阶是对,再进阶是又对又好听…基本上乐器到所谓对这个层面,已经是比 ...

花钱解压这四个字特别精准。。。。。

作者: 41024jacky    时间: 2022-11-21 11:18
回想HIFI这个词的起源,大约是在40年前,当时的人类对放大器失真降低的极限是0.1%这个级别。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学的进步,放大器失真度越来越低,30年前所有人追求的HIGH FIDELITY的目标现在一个小OP就实现了,试想一个小小的运放在标准线路电平下输出的总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都低于0.001%,甚至0.0001%,这在30甚至20年前只是一个梦。

在这种情况下,HIFI厂商没法靠技术吃饭了,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降低失真变得一点含量没有,他们仅存的遮羞布已经被彻底揭穿。于是他们就想出各种玄学、伪科学概念来混淆视听,大肆提倡主观主义、听感至上来骗钱。他们深知,只有这样他们的把戏才能继续下去,才能继续把他们的破烂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严格的说,现在的音响已经不是"HIGH FIDELITY"了,现在的音响产品,尤其是放大器,失真越来越高,纯粹就是耍味道。但是,由于人对声音的主观标准差异很大,导致做的再烂的公司,也总有一小撮人喜欢,因此HIFI厂商才如城市牛皮癣小广告一样多,并且总能生存下来。

很遗憾,很少有人站出来批判这些谬论和荒唐的学说,因为,音频,尤其是HIFI其实根本就不高深,只不过技术NB的人才不在模拟音频这个没前途的圈子里面混,都去搞声纳,雷达,通讯啥的了。做音频设计的一般大多数(不是全部)水平不是很高的人,像Dougles Self这样的大师终究是少数。这些水平并不高的设计师本身就不具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它们被某些错误观点误导,接着又去误导消费者。消费者更是什么都不懂,厂商说什么就信什么,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些歪理邪说就这样流传了下去。

现在,无论是HIFI器材,还是那些发烧线材,都是玩失真,在他们玩的不亦乐乎的同时,外人看来他们就是一群神经病。对于一些细微的声音变化人可以分辨,但是听出差别并不等于听出好坏,在这种情况下,人往往认为贵的就是好的,那些什么线材,脚钉的生产厂商就是抓住了这点大肆忽悠,而这个招数屡试不爽,总有人心甘情愿掏钱。总之,现在的音响产品不叫HIFI了,而应该叫AUDIOPHILE,因为它们根本就不“高保真”。

作者: 坎坎伐檀兮    时间: 2022-11-21 12:31
41024jacky 发表于 2022-11-21 11:18
回想HIFI这个词的起源,大约是在40年前,当时的人类对放大器失真降低的极限是0.1%这个级别。但是随着技术的 ...

高度赞同!我也是这个看法!Hifi技术事实上已经到头了,发烧友玩家只是在追求一种事实上原音中不存在的效果——调音效果;不是在最求高保真,而是在追求一定程度的“失真”。

作者: baiduakg    时间: 2022-11-21 17:58
本帖最后由 baiduakg 于 2022-11-21 18:00 编辑
爆小炸 发表于 2022-11-19 14:06
央音学生的小提琴几万几十万的都比较普遍,有的不是自己的

没有几万的小提琴基本不可能再央音混啊,你能想象一个几千块钱的琴能支持到这个级别的技术?培养一个央音学生,花的成本远不止一套完善的音响系统吧
我的小提琴老师是国内三四线省级交响乐团的,远远比不上上面这种级别吧,她的琴也二十几万,当然,所有权是乐团的。

回到楼主的问题上来,能还原乐器的音响可能就是还没有造出来吧,钢琴还好,如果不是说动态,而是说共鸣什么的,能搞个七八成像还有可能,小提琴……听过蛮多系统,贵的上百万都有,基本只能通过添加音染来迫近小提琴这种特殊共鸣,放其他乐器就是一团糟,要么,根本无法还原。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