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一些新发现和新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wzchen    时间: 2021-7-23 18:13
标题: 一些新发现和新体会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1-7-23 21:41 编辑

什么是耳机系统真正好的声音,我根据多年聆听的体验,谈一些自己新的发现和体会。
第一点叫做边缘结像清晰度很重要,玩过摄影的朋友都知道,一般随机的套镜,俗称狗头,中央成像锐度尚可,但往往边缘成像锐度就较差,而高价的发烧镜头,却能做到中心和边缘的成像同时都非常清晰。其实在音响系统,也是如此,好的耳机系统,不但中心区域结像非常清晰,定位确定,人声或者乐器有一种栩栩如生、随手可触摸的感觉,左右两边较远区域的结像照样可以非常清晰,而且定位一样的清晰明确,照样有一种栩栩如生的随手可触摸感,带来的好处就是音乐非常鲜活和生动,音乐中的各种配器和主唱或者主奏之间的互动非常明显,配器真正成了配乐,而不是背景音乐,边缘结像清晰度不好的系统,配乐往往成了背景音乐,与主唱和主奏的互动不明显。边缘清晰度非常好的系统听大编制交响曲和协奏曲非常过瘾,舞台感特别强烈,各声部音乐此起彼伏,临场感非常好,但在听一些配器较少的音乐时,有时因为配器的结像与中心主唱和主奏的结像一样的非常清晰,会有一种各种乐器各玩各的感觉,很有意思。

第二点就是好的声音必须音染非常低,很多发烧友不一定清楚音染的危害,因为音染大的声音,经常让人感觉密度更好,味道更浓,那么,什么是音染?音染是附着在音乐上,也就是附着在结像上的一种发亮的成份(感觉),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的低声吟唱是原声的话,那么他用假嗓演唱时的声音就很接近音染较重的声音,音染较重的系统听歌曲,经常会感觉歌手一直在用假声在演唱,真嗓和假声之间的区别以及真假声之间的过渡不太明显,音染低的系统,好像原本附着在嗓音上的一些成份被剥离了,歌手的嗓音特色特别明显,歌手演唱时真假声的变换非常清楚,歌手的演唱技巧一目了然,感染力特别好。

第三点体会就是好的声音都是相似的,烂的声音却各有各的烂法,我原本一直都用WBT铜镀金的插头和加拿大的线基做的信号线,这两副信号线比市售数千元的什么范登豪和线世界成品线好上不少,但最近用WBT的纯银插头和瑞典Supra线基做了一副信号线,结果发现声音又好上不少,主要就是透明度更高,解析更好,音染更低,结像更突出,声音更模拟,歌手的嗓音特色更鲜明,听一些很熟悉的歌,经常会有一种“哦,原来某某的真实嗓音是这样的”感觉。由衷感到WBT追求的好声音就是我想要的好声音。
以上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1-7-23 18:27
直接瞄准模仿自然才是人工的本质,一切人造骗钱的东西全都是仿生。模仿不了出现马赛克是初级阶段。机器营造的没有自然美感,如果硬性斯德哥尔摩那就是因为花了钱吐了血不得不斯德哥尔摩
作者: wzchen    时间: 2021-7-23 19:02
jimguo 发表于 2021-7-23 18:27
直接瞄准模仿自然才是人工的本质,一切人造骗钱的东西全都是仿生。模仿不了出现马赛克是初级阶段。机器营造 ...

确实如此,模仿只能接近自然,但永远达不到自然,但同样是模仿,人工雕琢成份越低,声音就越自然,个人非常讨厌各种音染,对用音染来做所谓的调音来欺骗用户的行为更是深恶痛疾。

作者: RacingAK47    时间: 2021-7-23 19:35
向大佬学习

作者: 白银    时间: 2021-7-23 19:55
楼主说的不错,顶一个

契合度很重要,不能用几种曲风作论,最理想的是面面俱到。
听起来感受得到类似是视觉上看得到的演奏,从单纯的立体进阶到3d,VR

作者: wangda0min26    时间: 2021-7-23 21:05
看了楼主不少贴子,受益良多,想了解一下楼主现在的设备和线材是怎么搭配的,希望多学习一下楼主经验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1-7-23 22:06
好在现在有大量网络评论体验信息可查,多看看基本就差不多了
作者: koko1322    时间: 2021-7-23 22:14
脱坑多年未曾烧过的老菜鸟也回来说几句,现在不发帖,看到大佬的帖子顶一顶:

之前玩过入门台机嫌麻烦已出,现在退回随身听,场景是夜里听歌半休息半加班,只听听通俗音乐:流行、民谣、发烧人声、爵士、ACG,之前酷爱的摇滚近年也听得少了。

我理解好的回放设备大体分两类:一类还原录音(监听),一类还原现场/创作者的意图(hifi)。

我倾向于还原录音细节的同时,也能适当的强化情感表达和掩盖录音的瑕疵。这个我听歌器材和音乐类型有关,随身听上限低,加之通俗音乐后期制作成分较多。

古典音乐浅尝辄止了。。。我理解器乐类合奏应该更重视还原录音,一来录音品质更高,二来后期处理较少。准确还原录音的更能表达乐队指挥和演奏者的作品。
作者: ssfangyuan11    时间: 2021-7-23 22:15
所谓的hifi已经变成了直白,白开水,没调音,音染大行其道的割韭菜

作者: gydd0305    时间: 2021-7-23 22:16
想调好音,不仅要懂电路,还要懂音乐,对各种乐器的声音了如指掌,再加上调音经验,,工程师能将各种器材做的非常规整,若不听音乐,不懂乐器声音,很难做出好的声音,,,据说有的名门大厂找工厂代工或买回成品机后稍加调整,价格就上去了,当然声音也确实好了很多

作者: 我发烧了    时间: 2021-7-23 22:20
第二点只是你自己的感觉  还是每个人多试听找到自己喜欢的声音   耳朵收货  没调音 听毛线


作者: 我发烧了    时间: 2021-7-23 22:23
楼主说的印染不合格 z1r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染的都他妈怀疑这首歌是不是换人了  还好多人鼓吹z1r好  好毛线  
作者: 白银    时间: 2021-7-23 22:31
koko1322 发表于 2021-7-23 22:14
脱坑多年未曾烧过的老菜鸟也回来说几句,现在不发帖,看到大佬的帖子顶一顶:

之前玩过入门台机嫌麻烦已 ...

我想说的是监听也有分干活用和聆听用的

作者: 白银    时间: 2021-7-23 22:34
我发烧了 发表于 2021-7-23 22:23
楼主说的印染不合格 z1r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染的都他妈怀疑这首歌是不是换人了  还好多人鼓吹z1r好  好毛线  ...

其实是Sony故意的底子是真的好,但却故意让它不完整免得接下来的新品不能超越,你试试看导管口加两块海绵(特密实那种)保管正常发挥

作者: koko1322    时间: 2021-7-23 22:38
白银 发表于 2021-7-23 22:31
我想说的是监听也有分干活用和聆听用的

认同,那必须是。
我说的分两类可能不恰当,分两个方向,也可以是融合的

作者: 电脑小痴3    时间: 2021-7-23 22:43
这么好的帖紫坛要屏蔽内容,伤感情
作者: 白银    时间: 2021-7-24 03:25
koko1322 发表于 2021-7-23 22:38
认同,那必须是。
我说的分两类可能不恰当,分两个方向,也可以是融合的

彼此讨论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1-7-24 04:35
音染的问题,属于商业要素。尤其是日本企业最擅此道,因为不染的器材往往面向高端高智商群体,而且基本都是听现场录音用的,但属于小众,而且被欧美从一开始就作为后花园耕耘。
但现实的市场有不同层次和不同使用领域,两下加到一起就形成了很多市场区隔。一般面向中低端的耳机,也都是用那些非高档器材作为开发调试标准。而且用来听流行歌是主要用途。

一些传统品牌的欧洲耳机,一般是历史习惯面向胆机做开发基准,所以拿到一般石机上会有很多怪声。
而日系的器材绝大多数都是基于中档流行,再向两端拉出去能多占多少市场算多少。从唱片调音到器材和耳机的各种染,主要就是在一般器材上只有这样才更好听。能卖的更好是第一目标。

一般器材能不能用来听现场录音的古典和流行,当然可以。如果用特殊的笔记本播放就行。加上一些EQ插件,什么齿音基本都能干掉,低频一加强还原效果就出来了。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1-7-24 04:36
想了解器材,莫过于去了解录音和演唱演奏环节的特征。否则都是猜测,没什么根据可言。
作者: minkun22    时间: 2021-7-24 11:38
这个描述监听音箱最符合要求,大佬请问镜头提升大还是机身提升大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1-7-24 14:43
奥菲欧,香格里拉
作者: wzchen    时间: 2021-7-24 16:29
minkun22 发表于 2021-7-24 11:38
这个描述监听音箱最符合要求,大佬请问镜头提升大还是机身提升大

虽然说起来都重要,但相对来说,镜头比机身更重要,镜头是决定了成像效果,机身只是记录而已,对耳机系统而言,耳放更重要,耳放决定了声音效果,耳机只是把效果展示出来而已。

作者: d2b00    时间: 2021-7-24 22:38
同样很喜欢无染的音乐

作者: wsy888wsy    时间: 2021-7-24 23:36

世界上没有两部音色一样的小提琴,那一把是正确的?

不同厂家使用同样型号的解码芯片都会出不同的声音,价格相差百倍,怎么办?

你的每一个退耦电容,每一个耦合电容都有音染,分布在你的器材每个角落,怎么办?

心情好和心情坏听到的同一首歌感觉都不一样,怎么区别谁是接近自然音?

你结婚前听女友的声音悦耳动听,结婚后听她的声音如吠婆。哪一个是真实的她?


作者: wzchen    时间: 2021-7-24 23:51
wsy888wsy 发表于 2021-7-24 23:36
世界上没有两部音色一样的小提琴,那一把是正确的?

不同厂家使用同样型号的解码芯片都会出不同的声音 ...

世上有两把音色有细微差别的小提琴,音染大的系统不但无法准确重现小提琴的音色,而且两把小提琴细微的音色差别也无法辨别,但音染小的系统,不但准确重现了小提琴的音色,而且两把小提琴间细微的差别也能清晰分辨。事实上,有太多的发烧友平时根本无法听到乐器准确的音色,以及准确的歌手嗓音音色,举个例子,在以前系统较差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肯尼基的萨克斯音色是金属味,等到系统效果大幅度提升后才发现萨克斯的音色完全不是金属味的,可以说一点金属味都没有,所以非常的耐听。

作者: wsy888wsy    时间: 2021-7-25 00:09
本帖最后由 wsy888wsy 于 2021-7-25 00:11 编辑
wzchen 发表于 2021-7-24 23:51
世上有两把音色有细微差别的小提琴,音染大的系统不但无法准确重现小提琴的音色,而且两把小提琴细微的音 ...

首先,欢迎你体会到“润”字,你已经正式迈入发烧大门,下一步你将体会“黏”

耳机并无过错,错在解码和耳放。

如果你追求无音染,要么使用运放过滤直流漂移,解码器和耳放直偶。

要么直接上特氟龙电容耦合,不再使用电解电容,直接LT3045对运放稳压。

即使如此,不同运放,不同电容退耦的区别依然清晰可辩,只是影响小很多。




作者: renmin43    时间: 2021-7-25 00:46
声音和摄影不一样,声音传播散射要比光大的多,自然的声音都不会有太清晰的边缘,结像边缘太清晰反而不好听。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