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结像到底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andrewzzz    时间: 2021-7-21 17:16
标题: 结像到底是什么?
新人路过,大佬见笑

看各种评测,经常出现结像和背景很黑,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到底说的是啥?

感谢感谢!

作者: 放生    时间: 2021-7-21 18:06
结像就是这个东西的清晰度,你清楚的听到这个乐器打在你的左边或者是右边,这个乐器的形体清晰的展现,背景黑就是感觉这个人在深邃的夜空里唱歌一样,人声乐器的后面非常安静平稳,没有一点杂音声音非常纯净

作者: grrr    时间: 2021-7-21 18:28
哈哈,首先你要有5000以上的旗舰耳机才存在结相吧,没那么容易的事。

作者: 泉水无声    时间: 2021-7-21 20:19
对于一个立体声重播系统,当一件乐器(或一组乐器)或者一个演唱家(或一组歌唱家)在某个位置发声后,人在重播系统里通过对声音的体验感受到它(们)在声舞台上的定位和形体的过程。
结像的概念包括了定位(方位,距离)和形体两方面。 空的定位概念,只是一个有方位,有距离的空间点; 加上乐器的形体,才构成了一个"结像"的完整概念,即来自这个空间点的有形体的声音。

作者: ssfangyuan11    时间: 2021-7-21 20:32
实体感,有力量,不是那种软平糊的声音,多听,多结合实际,就会明白

作者: 天空上尉    时间: 2021-7-21 20:46
结像就是能让你在脑海中感受到真实乐器,真人在面前发声的那种感觉,当然这需要一些想象力,如果看过现场的一些演出会有帮助

作者: 天国Z哥    时间: 2021-7-21 20:51
这需要结合听真实乐器的经验才能搞懂,可以去听一下真实的乐器声音感受一下

作者: 烧友王    时间: 2021-7-21 21:03
你钱花进去就明白了,实践大于理论

作者: prodomo    时间: 2021-7-21 21:48
分别听一件,两件,三件乐器的音乐,慢慢体会。

作者: Soarling    时间: 2021-7-21 22:35
去听听何训田的尘鼓,你会发现鼓声巡回环绕那部分的空间感距离感,鼓声的远近方位就是结像。

作者: Van的皮革    时间: 2021-7-21 23:01
定位?

作者: d2b00    时间: 2021-7-21 23:34
位置  形体  质感

作者: qkj111    时间: 2021-7-21 23:42
Van的皮革 发表于 2021-7-21 23:01
定位?

不是,结像是形体,定位是方位。

作者: 该用户已注销    时间: 2021-7-21 23:43
听听音箱就明白了,闭上眼睛会给人一种演唱者就站在面前,离得有多远,演唱者有多高的感觉,这就是结像了,这是我的理解

作者: jonesroy    时间: 2021-7-22 03:26
孙悟空要法波了,你躲得了么

作者: 余小石    时间: 2021-7-22 06:08
就是意淫高度,幻听幻想……

作者: andrewzzz    时间: 2021-7-22 10:36
认真看了各位大佬的留言,虽然我仍然不是很明白吧,但还是感谢大家不吝赐教!
作者: 烧坏大脑    时间: 2021-7-22 10:54
看很多人说结像就是位置,不仅仅是这样的,结像除了位置还有玄而又玄的声音的“形状”,大概就是“能听出来左前方三五米有一个扎实的西瓜大小的椭圆形的人声”这种玄而又玄的说法,自己听听舒服就行了,时刻带着脑子在听不累吗,搞得跟考试一样听完还得整一篇论文描述一下听到了啥,体会到了作者的什么生平,感悟到了演奏者演唱者的什么情绪?听歌就为了快乐而已,大可不必哈哈。

作者: 上校同学    时间: 2021-7-22 11:10
结象就是接着想

作者: jl66008    时间: 2021-7-22 11:52
就是结冰

作者: james920t    时间: 2021-7-22 12:36
90%靠脑放!

作者: gydd0305    时间: 2021-7-22 13:00
摄影讲 就是照片,照虚了,图像就大

作者: 天空上尉    时间: 2021-7-22 14:56
结像要看你听的音乐类型,越是现场录音的,就越需要结象,只要结像好的器材,才能让你有临场的体会,比如我在烧油家听过一套黑胶落地箱,毫不夸张的说,闭上眼睛你就感觉是坐在一架正在弹奏的钢琴面前!这应该是hifi器材的主要追求,把现场搬回家。所以我对器材第一要求就是结像,这就是为什么我说he400i很差的原因,几乎听不出结像
作者: 烟熏teeth    时间: 2021-7-22 15:34
andrewzzz 发表于 2021-7-22 10:36
认真看了各位大佬的留言,虽然我仍然不是很明白吧,但还是感谢大家不吝赐教!

这个东西说不清楚 但是一听就明白

作者: Yetoo    时间: 2021-7-22 15:45
反正我是懂了

作者: wxwszy    时间: 2021-7-22 15:58
音箱皇帝位才有结项感,耳机头转来转去都在耳根颅内

作者: macaroni1984    时间: 2021-7-22 16:46
本帖最后由 macaroni1984 于 2021-7-22 16:47 编辑

不要太在意这些描述的词汇,你听的多了,感觉到区别,想找个词描绘出来,就会想到这些词,不要本末倒置,是先有体会后有描述,不必为了某个词强行找感觉。
作者: 大林哥    时间: 2021-7-22 18:54
比如听大部分现代录音的交响乐,能听出来左边是小提琴声部右边是大提琴声部中间有铜管和木管后边有定音鼓和合唱团,这就是结像的定位感。高级的耳机还能还原出一个乐器离你远还是近,高还是低,乐器的形体感是否真实可信,弓弦和琴弦的摩擦感强烈不强烈等等

作者: aniss    时间: 2021-7-22 19:05
我看了这篇帖子,我就知道每个人对于那些音质的形容词语的理解真的是天渊之别。

作者: 蓝色号角    时间: 2021-7-22 20:41
不同的录音内容,结像的理解不一样,有的是乐器形体,有的是演唱者的形态,有的是演唱者的口型,有的是整个空间的营造,我听过最奇幻的结像是某一段电子音乐模拟的一串光点,在左前方或在右前方呈椭圆形运动,有的音符幻化成一条条一缕缕丝状线条在空间飘浮然后慢慢堙灭,又随着新音符的奏响在不同的位置慢慢浮现出来,仿佛这些声音构造的线条可以触手可及一般。
特别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声音效果,给人带来的心理震撼是非常强烈的,HIFI的魅力在于此。
作者: chaos_xie    时间: 2021-7-23 11:18
任何和声场和定位相关的,用耳机只能听人头录音和Dolby Atoms。
所谓的耳机头中效应,听人头录音的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可惜人头录音的音源实在太少了,Apple music上做得好的Dolby Atoms的音乐也不多。

立体声录音+2声道音箱只能部分解决声场复原问题。
作者: 黑糖-    时间: 2021-7-23 20:02
说得玄乎, 其实就是乐器的定位感
而这玩意儿和头中效应和hrtf曲线很有关系
作者: 半音    时间: 2021-7-24 15:57
结像就是脑补现场,背景黑就是静,个人人为
作者: luohuafeiye    时间: 2021-7-24 17:08
就像一个电影说的,只要去感受就行了,具体是啥也不用知道吧,其实我也不清楚这些虚头巴脑的词汇,什么结项,定位,横向纵向,背景黑---但是了说道什么解析分离瞬态动态还是好理解感受的
作者: ningfanchina    时间: 2021-7-25 14:31
你感觉面前是个流畅清晰度比较糊的美女,就是结像不行;
你感觉面前是个蓝光1080p的美女,嘴啊远近年龄啥的都能看的清楚,那就是结像好。
作者: wasapi    时间: 2021-7-26 04:42
yy出来的东西,声音就是声音
作者: tty0922    时间: 2021-7-26 08:42
比较好奇经常看到评测里“松软甜糯”的声音是什么声音。
作者: 山水意    时间: 2021-7-26 15:45
我感觉其实就是乐器的音色准备度和定位准确度。。。还有想象中的整体形体感。。
在一个音乐厅里整个声场里,比如指挥左手边的四个小提琴和中间偏右的黑管短笛长笛。。。在德九第二乐章主题开始时,就特别感觉得到。。。

但大部分录音,特别是用耳机的话,无论什么水平的耳机系统,其实有误导。。。
好几年前,某个乐章看了视频,大致有个梗概,再用同版本录音的其它音源闭上眼睛听,大部分录音和实际视频里的位置和感觉都有改变或者叫修正。。。
有些录音的收音器位置,甚至录音师后期制作的风格都有很大影响。。。或者说是其实也都不是纯粹的回放。。。

所以有时候看测评文章,单纯讲三频还好,有些试听录音的版本和制作人风格也没搞清楚,就在那瞎扯什么声场大无边,定位准确,结像清晰。。。颇感觉不专业。

作者: 山水意    时间: 2021-7-26 15:48
所以其实也没答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还是需要自己几年几十年的听下来。。。现场。。。视频。。。录音。。。后来就自然而然有了感觉。
作者: CrownCV    时间: 2021-8-4 16:17
我的感受就是形体感,多听听现场有助于理解。我上大学时在学校礼堂听过几次交响,期间在省剧院听过几场音乐会,虽然离前台都挺远的,但是依然能感受到乐器的质感和定位。后来有一次在广场上近距离听小提琴独奏,那种擦弦的声音清脆又有质感,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形体感。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1-8-5 12:18
类比为相机的聚焦能力把吧,即耳机的“成像”能力。
结像好一般指这个耳机的声音线条更精准,更有密度,乐器人声定位清晰不混乱,更接近现实声音。
结像大小可以理解为耳机声音的粗细,如果声音线条比较粗大比如人声口型比较大那就是人声结像大;
结像远近可以理解为声音的距离感,比如相同的歌手唱歌,有的耳机听着离你的耳朵有一定距离感那就是结像较远,有的耳机声音舔耳,那就是结像偏近。
作者: wryiadgj    时间: 2021-8-5 12:20
tty0922 发表于 2021-7-26 08:42
比较好奇经常看到评测里“松软甜糯”的声音是什么声音。

那怕是病态的声音

作者: 187    时间: 2021-8-5 15:56
百度百科
结像
对于一个立体声重播系统,当一件乐器(或一组乐器)或者一个演唱家(或一组歌唱家)在某个位置发声后,人在重播系统里通过对声音的体验感受到它(们)在声舞台上的定位和形体的过程。
作者: triasgu    时间: 2021-8-6 13:56
推荐看看rtings上的解释。
https://www.rtings.com/headphones/tests/sound-quality/imaging
作者: hehy    时间: 2025-4-15 18:10
挖一下坟。
我自己定义,无结像不HIFI。
好的结像,不单单是方向,空间音点定位,更重要的是声音的体态。音响系统要做到真实体现发声物的体态是相当困难的,这个也需要听音者自身素质和个人领会,有些木耳的就算是告诉他怎样去感受他也听不出很大的效果。
其实可以自己亲身感受一下,闭上眼睛,找另外一个人在你周围位置敲击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物件,例如提着一个里面装满水的小水桶,在你周围边走边拍击,再换一个中等大小装满水的水桶,同样边走边拍击,再换一个更大的满水水桶,同样做法,你亲自感受一下真实声音的体量和发声物腔体发出来的震感,声音的体态有什么区别。再换一些金属可以敲击的物件,例如不同大小的不锈钢盆,做同样的实验。
当你在听音箱或耳机的声音时能同样体会到上述实验的听声感受时,那就证明你步入了HIFI的门了。
作者: 死翘翘    时间: 2025-4-19 20:22
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我的理解结像就是形成的声像的实体感。结像强的,每件乐器和人对应的位置、比例都很清晰,甚至乐器按弦和拨奏的位置都能清晰的感受。这需要很好的相位特性和初期反射声控制。因为大部分内容是为了音箱混音的,耳机从原理上做不到,除非用人耳录音。

声音背景黑指的是底噪极低像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一样,细节就能展现出来。一般家居环境总会有20-30dB SPL的底噪,再加上有的设备会有热噪,听感就像在晚上的城市马路,很多细节被噪声淹没。
作者: 留香小筑    时间: 2025-4-21 20:05
我对结像的理解是,实体感,轮廓感,位置感,和声像的大小
作者: yhmyhm    时间: 2025-4-25 21:48
有个摔玻璃的梗

这里不说这个梗

你拿块玻璃摔到地上 录音

然后对比 真实和回放的区别

这就是结像 结像是个综合的声音体验

有的声音 回放听起来很清楚 但不是原来的声音 这不叫结像

所以 结像是 单一乐器 在一定的录音环境下 录音回放的还原程度 --  不可能百分百还原

以上个人观点

作者: 白首江湖    时间: 2025-5-13 00:27
结像其实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初步的线条团块和空间分布,三频分离过得去的箱子即可通过摆位来构建,耳机同理,通过佩戴微调。小提琴成线条、钢琴中高音成颗粒、鼓声成团块。
第二层是线条团块粗细大小及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对箱子或耳机有进一步的要求。
第三层是线条团块的真实感,错觉有真提琴、真人、真鼓在眼前演奏,这三种还好说,本身形体不大,钢琴要搞出如在眼前的形体感,个人觉得比较难。

能达到第二层,回放部分乐器能达到第三层,就很不错了,旗舰级的也不过如此。并且相比箱子,耳机整个声像是等比例缩小的。

能把所有乐器都真实回放到位的完美设备是不存在的。从第二层次开始,其实就会有所偏好侧重。偏中高频的,小提琴和王菲这种尖嗓女声结像到位了,蔡琴、男声和鼓点可能就偏干瘦。鼓声真实饱满了,或许在空间分布上就会前凸。相对均衡真实一点的,可能又觉得三频都无亮点,不好听。
作者: alancool    时间: 2025-6-9 12:01
结像,还原真相
作者: seenetway    时间: 2025-6-9 16:45
比如一张照片,结项就是小光圈下多点合焦的锐度,背景就是噪点
作者: jackey126    时间: 2025-6-15 22:03
要实现真的不难,因为厂商一直搞神秘,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就是不说,无论贵贱都能做到极致,三件事,数字信号隔离,供电架构响应快,供电干扰抽离,黑胶则不用数字信号隔离更简单。
何为声音的结像声场定位以及密度,如何参数量化标准,音源的还原放大直到喇叭做功的最后1厘米都有实际要求可以作为标准。
音源首先要正确解析,从数字信号阶段,数字信号隔离,电源响应的足够快,以快制快的供电架构是保证音源正确的起点。涉及结像声场定位的框架搭建。
接着音源的模拟放大,前后级放大,都一样需要以快制快的供电架构来响应逼出微动态,排除一切让电流变慢的干扰,比如各种环牛滤波,分频器,这些让信号不断衰弱,高频相位滞后,低频相位抖动,(参数量化具体表现)层层干扰变慢,声底变呆滞暗淡,密度信息的相位变形,消耗殆尽。具体表现也就是常说的声音变得干冷刺薄,没有密度可言。
当解决了前后端设备的供电架构和数字信号隔离,相对正确的波形整齐划一极快速来到喇叭动作,到你耳朵收货了,结束了吗?没有。
还有最后一步的优化,那就是喇叭动作的反方向动作势能,产生的直流电影响功放的输出,节拍步伐会一步错步步错,喇叭归位的动作收不住,听到的细节会模糊甚至快速到达喇叭动作失真边缘,如何解决自己想想,我已经解决,做完上述改装,各位的系统一定能拥有完美的声音密度这一关键表现。我已经摸到了各中命门的关键,也给出了通用的方法,有人信跟着做了成功,有人笑话。实践出真知,请各位踏出猜想的怪圈,实践总结经验才是进步的道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者: jackey126    时间: 2025-6-15 22:06
具体可来私信我如何实现
功放内录信号可以接耳机听结像或者音箱系统【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坂本龙一 功放内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Gu2ZgYn
【DJ Chill 慢摇Purple Velvet - I Never Knew 功放内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ETHyu7U【John Mayer - Vultures Live 功放内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6dB65gx
【邓丽君 夜来香 SACD CD版本对比 功放内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640b1xz
【邓丽君 在水一方 功放内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3IwNFGu
【爵士 MODERN JUZZ - Sunflower of lausanne 功放内录-哔哩哔哩】 https://b23.tv/Kkf1ng6
作者: jimguo    时间: 2025-6-16 01:00
大耳机如果不到旗舰水平听不出来,手里有旗舰等级的器材才有验证的机会。
结像就是声音的型体感,凝结成像,包括质感的真实度和位置的精准度。尤其是听现场舞台录音效果的时候。
作者: ghxpunk    时间: 2025-6-20 15:30
现场录音的过程比你的耳机更重要。大部分专辑你用啥耳机都结不了像,后期混音过的作品也没什么结像可谈。不插电现场MTV unplugged 2010年后的录音作品,比90年代MTV unplugged不知要好多少。耳机只是最后一步还原,但前期第一步录音才是关键,是单点人头录音还是多轨输入再后期,每个乐器的拾音装置如何布局,这些门道摸清了,你会发现95%的专辑,你用啥耳机放,都差那么点....然后你会继续买耳机....继续买耳机....继续买耳机,还没买到手的永远是最好的。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