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3代T1簡短比較 [打印本页]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6 00:02
标题: 3代T1簡短比較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3-16 00:22 编辑

1.趁深夜簡短比較一下
那要先強調,這對年紀最小的3rd其實是相當不公平的

3rd還在時靈時不靈的變聲期,所以3rd會特別取"最佳的表現",而不是"平均的表現"來講
而我不確定3rd的耳罩是否和2nd可以完全互換,所以比較仍是原配耳罩為主

1.T1這系列耳機的共同特色:輕鬆龐大的中頻,彷彿只剩振膜懸空震動一樣
或者像是麥克風直出一樣的聲音

搭配可以往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像原廠A1那種通透快速活潑的路線
或者強調音色與餘音,和管機搭配,刻意放慢速度的路線

其實這也是Beyer真正的house sound,像空氣一樣發散,正好跟Senns的流動感形成對比
但是,就是難搞,講白一點,系統需要特別去針對T1調整,耳機也需要相當時間的熟化

然後,先不說阻抗的差別

另一個麻煩的地方是 T1系的最佳"發聲方向",正好和HD800系相反
這個發聲方向不是比喻,而是明確的指單體前後運動時的先外後內,或先內後外的方向差異


同一個系統都不做調整

HD800的聲音自然擴散出去了,那T1的聲音就會悶在耳機殼裡面
T1的聲音自然衰減了,換HD800的中低頻一團混亂或發空發虛



2.日日日的輕小說"鎖鎖美小姐@不好好努力"中裡面的腳色 邪神劍、邪神鏡、邪神玉三姊妹
其實算是某種程度的劇透,可以套用在三代T1的關係上

T1 1st (31歲合法羅莉)

最凌厲,初聽的印象可能最讓人有wow effect
高頻下段到中高頻這段特別強調,也可以說這是和她兩個妹妹差異最大的地方
主要也是靠這段來營造寬闊的空間感與臨場感,但縱深感是比較弱的

人聲相當靠前,遇到某些有開echo效果的人聲,那那種echo感會明顯再被強化
中低頻到低頻上段算豐厚,但真正的低頻其實很少、散逸也很快



T1 2nd (16歲三無JK)

漫長的開聲期先不提,直接進入本題
跟 1st最大的差別在於收斂了高頻下段到中高頻這段

讓高頻和中頻得以凸顯出來,更清晰、中頻音色也更甜潤
以目前的狀況(持續使用3年以上)而言,是三姊妹中最甜潤的

人聲相比初代靠後一些,前述的echo感也相對不明顯

空間感而言,左右也沒有初代寬闊,而是往縱深方向發展

中低頻到低頻上段這段的制動比初代好一截,量感也多一些
但論真正的低頻,仍然只算是點到為止的程度


T1 3rd (9歲巨乳小學生)

雖然同樣維持Beyer傳統的house sound,龐大輕鬆的中頻
但發聲方式跟前兩代完全不同

前兩代是靠半密閉的空腔共振來抵銷掉單體的背波,所以有那種"振膜飄浮在空中運動"的感覺,背景異常乾淨通透
那3rd則是在前兩代的基礎上另外開了低音通孔來"拉抬"低頻段

那代價就是背景就不會那麼乾淨,如果說前兩代是"只有振膜漂浮在空中"
3rd"整個單體"的存在感會更強,差異真的很小就是

先不論改成低阻,驅動條件跟前兩代落差太大的問題

(原本很不能接受低阻化這個激進的改變,但看看最近森海發生的事,也就比較看開了)

還有就是前述低音反射孔的問題

我目前沒什麼比較好或具體一點的建議,就用常見大提琴或木吉他這類樂器演奏做指標吧

樂器的腔體共鳴要自然發散出去,而非鼓脹突出,才是正常發揮
中低頻"發散出去" 和 "自然衰減"的處理手法差異,這就是3rd和前兩代最大的差異


連帶的也影響了空間感的呈現形式,我會說音像更大,更近一些,類似音樂廳中前排這樣的聽感

那真正讓3rd有超越前兩代潛力的,果然還是在泛中頻

一是低頻靠低音反射強化,所以3rd單體負擔相對前兩代輕鬆,能更好的呈現整個泛中頻與高頻段,細節更清晰,量感也更豐富,更開闊自然

再來,新設計的吸音複合海綿很好的解決Beyer高音不容易控制的問題
以往的Beyer在中高頻-高頻下段容易出現尖利刺耳的問題,本質上是一種過載,或者過擺 (over-shoot)的狀況


那這個新設計的吸音海綿雖然很簡單,但相當有用,以不削弱太多能量感的手段解決了這個問題
一方面保留了初代T1的豐厚中高頻,卻又沒有那種凌厲到有時接近白熱的感覺

也因此純論音質,我覺得這次2nd到3rd的進步幅度是比1st到2nd大的

那這裡也要岔題一下,因為3rd中高頻這段過渡本身就處理得相當好,所以更容易受到前端器材走向的影響

如果說前兩代高阻T1比較容易往"快"的這邊靠,那低阻的3rd正好相反,更容易往"慢"的這邊靠
恐怕大部分用家在耳機店試聽的第一印象都是偏暖偏糊的

論中頻的甜潤度,目前是遜色一截,是三代T1中最素的,但我想讓耳罩吸多一點人油,應該還有成長空間


3rd的低音基本上是發散的,雖然量感比前兩代T1多很多
所以大概也不是走所謂震撼的路線,論控制力或制動力,其實比前兩代還弱,主要是鋪陳鋪墊的作用居多

或者說,運用發散出去,"推出去"的低音營造出一種環繞的空間感
論規模感,也是三代T1中最龐大的,大概就是 3rd >> 1st > 2nd 這樣

相比初代T1,除了畫面更寬闊,縱深也拉出不少,但是不是每種體裁音樂都適合這樣的呈現手法....其實蠻值得玩味的


回歸網友最原始的問題:我比較推薦哪一代T1?
答案是:如果都沒有概念,先從次旗艦Amiron home 或 DT1990玩起

或者T8ie/Xelento這類IEM 也可以用相對少的成本正常發揮

正常來講,這些老廠的調音風格其實都頗一致的,先確定自己喜不喜歡這樣的聲音

像T1或HD800這些旗艦動圈耳機,不少為了榨出單體性能,把周邊條件調得很緊繃
犧牲了驅動上的寬容度,換言之,癖性更強,更容易被"推歪",前端往往也需要特別去針對調整、量身打造,甚至是因地制宜

也不是像組電腦一樣,簡單照抄其他人的菜單搭配就完事的,還要看風水的
在還沒真正確定自己喜歡的聲音之前,"直上"、"一步到位" 個人覺得並不是個好選擇



作者: d电嘤大耳控b    时间: 2021-3-16 00:46
mark

作者: 无耻是种境界    时间: 2021-3-16 01:02
欲上一个t1 2代,这耳机得老化使用多久?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6 01:05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3-16 01:06 编辑
无耻是种境界 发表于 2021-3-16 01:02
欲上一个t1 2代,这耳机得老化使用多久?


如果是要正常表現水準,有充分驅動的狀況下,二個月就差不多了
除了音色外都會比初代好


如果音色要追上,甚至超越初代T1,我查過自己的筆記,兩年


作者: 无耻是种境界    时间: 2021-3-16 01:15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3-16 01:05
如果是要正常表現水準,有充分驅動的狀況下,二個月就差不多了
除了音色外都會比初代好

那我收群里前辈的了,他是18年,黑色版本,用了两年多,应该算是开声了。放大器的话,我用小不点A1,2a3胆机驱动,应该能基本上驱动了。。要完全驱动好,感觉成本会太高了。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6 01:19
无耻是种境界 发表于 2021-3-16 01:15
那我收群里前辈的了,他是18年,黑色版本,用了两年多,应该算是开声了。放大器的话,我用小不点A1,2a3 ...


看耳罩和頭帶的損耗狀況最準確,耳罩越扁,越戰場成色的越好聽,真心不騙



作者: 无耻是种境界    时间: 2021-3-16 01:21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3-16 01:19
看耳罩和頭帶的損耗狀況最準確,耳罩越扁,越戰場成色的越好聽,真心不騙

斯,还有这讲究?越扁越贴合,听感越密越浓?

作者: 玛丽莲孟获    时间: 2021-3-16 01:25
写的啥啊。。。实在看不明白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6 01:28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3-16 01:30 编辑
无耻是种境界 发表于 2021-3-16 01:21
斯,还有这讲究?越扁越贴合,听感越密越浓?


Beyer原廠頭帶是針對西方人顱型設計,對東方人而言,新品側壓會太高
容易導致聲音發衝發脹是一點


另一點是耳罩貼合/吸收皮膚表面濕氣油分等等會強化整體的吸音效果,會往高頻柔化,更凸顯中頻的方向發展



作者: wzchen    时间: 2021-3-16 01:42
推好了的话,T1的低音下潜极深,是类似进口12寸以上喇叭箱的那种低音,暗流涌动,极其凶狠,非常过瘾,另外,T1的音场又宽又深,人声比HD800还远。如果觉得人声近,声场不够宽深,应该是推力不够,还没有把声场推开来。
作者: alanhell    时间: 2021-3-16 02:01
我感觉我家的T1一代和楼主的比,像假货一样
中频人声比HD800远了一节,低频量感也没比HD800多,反而是下潜的弹性会比HD800更有能量感。
不过我用的是平衡口,自己剪的线,所以也有可能是这个问题~
作者: 玛丽莲孟获    时间: 2021-3-16 02:06
wzchen 发表于 2021-3-16 01:42
推好了的话,T1的低音下潜极深,是类似进口12寸以上喇叭箱的那种低音,暗流涌动,极其凶狠,非常过瘾,另外 ...

大佬牛逼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6 02:11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3-16 02:14 编辑
alanhell 发表于 2021-3-16 02:01
我感觉我家的T1一代和楼主的比,像假货一样
中频人声比HD800远了一节,低频量感也没比HD800多,反而是 ...

耳擴增益有沒有到20dB以上? 這會有影響
以前有跟其他網友討論過,阻抗600歐姆的T1,耳擴電壓增益20dB大概是個門檻

那3rd麻煩就在這裡,跟以前600歐姆版本的前兩代驅動條件落差太大,比較適合的增益大概只有3dB-5dB




作者: alanhell    时间: 2021-3-16 02:59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3-16 02:11
耳擴增益有沒有到20dB以上? 這會有影響
以前有跟其他網友討論過,阻抗600歐姆的T1,耳擴電壓增益20dB大概 ...

我家的功放不管是单端还是平衡貌似在T1的听感上没有太大区别。
HDVD800的输出是:450mW -> 600ohm (+16dB)

NFB-1AMP的输出是:600mW-> 600ohm (+22dB)
RPX-35的输出是:700mW ->(16-600ohm) (+12dB)

也有可能我的耳放都没达标
最近定了一个THX AAA 888的耳放,等到货了,我再试试看



作者: ljuoly    时间: 2021-3-16 07:59
我觉得t1三代和国内耳放环境有点冲突。t1三代最好是上台式,但是国内台式偏向暖风走中低频,而且对低阻不友好容易出底噪。我觉得要上很中性好的耳放(国内不多),底噪方面要上便携或者蓄电池什么的,都不好。换耳机要比换前端的代价小很多,像hd800s。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

作者: 两厢爱好者    时间: 2021-3-16 08:17
不要和之前比,虽不拜亚也是可以的

作者: zglyyj    时间: 2021-3-16 09:41
请教T1二代换T1一代的耳罩如何?听说换一代耳罩听感会有提升。
作者: baiduakg    时间: 2021-3-16 10:11
早说了1990是初烧直推建立听音观的神器。
作者: 温柔的风    时间: 2021-3-16 10:27
baiduakg 发表于 2021-3-16 10:11
早说了1990是初烧直推建立听音观的神器。

这句话不能再赞成了
作者: oddo    时间: 2021-3-16 11:15
求个适合t1三代的歌单

作者: ufovv2008    时间: 2021-3-16 11:58
好东西

作者: wasapi    时间: 2021-3-16 14:38
抛去谐波失真这个伪缺点,t1一代几乎是一只完美的耳机
作者: 温柔的风    时间: 2021-3-16 15:22
T1 1 做到了耳机能做到的,是个非常好的耳机
作者: carlliuyishi    时间: 2021-3-16 15:23
zglyyj 发表于 2021-3-16 09:41
请教T1二代换T1一代的耳罩如何?听说换一代耳罩听感会有提升。

换一代耳罩,苏陌黑参考走起,有内味了
作者: shenhua2030    时间: 2021-3-16 15:36
本帖最后由 shenhua2030 于 2021-3-16 15:41 编辑

虽然没听过3代,但楼主这个脑补的什么31岁合法萝莉我很喜欢,可惜我听到的声音是一代是45岁公司高管,二代是50岁的外企董事长,实际上拜亚用的模特也是看起来45-50岁左右的男性绅士,如果不脑补的话一代是凉白开,二代就是温白开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6 17:52
alanhell 发表于 2021-3-16 02:59
我家的功放不管是单端还是平衡貌似在T1的听感上没有太大区别。
HDVD800的输出是:450mW -> 600ohm (+16d ...


那可能是是驅動路線或方向問題了

我習慣是放慢系統的速度去搭配,但官配A1/A2這類其實是走快速乾淨通透的路子
那都是真正戴在頭上持續使用,聲音才會變化的,光是放在耳機架上煲機改變有限

持續使用的指標,耳罩厚度大概剩原本的2/3 ~ 1/3 差不多

那也導致評價的ˊ兩極化,一般對初代T1的印象大概就是什麼嚴肅高密度空間感窄之類的,這或多或少有走馬看花的嫌疑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6 17:58
ljuoly 发表于 2021-3-16 07:59
我觉得t1三代和国内耳放环境有点冲突。t1三代最好是上台式,但是国内台式偏向暖风走中低频,而且对低阻不友 ...


老實講,我還真想不到T1 3rd低阻化的用意何在

可能是為高階隨身訊源調整特化嗎?但是會用高階隨身訊源的玩家,多半還是以IEM為主力.....

那這的確也導致耳擴的搭配很麻煩,低阻取向、增益不能太高,大概跟IEM差不多水準
但是聲音又要夠快夠靈敏

也不諱言,目前市面上主流耳擴,幾乎都是以250~300歐姆大耳為重點去調整的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6 18:00
goudai 发表于 2021-3-16 08:25
我只想知道t1三代低频量有索尼大奶罩多吗


我沒有仔細聽過Z1r,所以沒辦法回答這問題

但我可以跟你說,T1 3rd低頻失控是很恐怖的,控制住這個低頻也是最大的課題之一
某方面而言和Z1r同病相憐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6 18:02
zglyyj 发表于 2021-3-16 09:41
请教T1二代换T1一代的耳罩如何?听说换一代耳罩听感会有提升。


如果換上的是用舊的T1初代耳罩

初聽會很驚豔,但細聽你會發覺頻段其實不太平衡,聲音更飄一點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6 18:07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3-16 18:11 编辑
oddo 发表于 2021-3-16 11:15
求个适合t1三代的歌单

在正常發揮的情況之下


古典樂、爵士樂,真正的樂器演奏之類現場演出是強項

那ACG也可以顧到,以女聲而言,一樣偏重熟女大媽路線,不要想說多清新嬌嫩海豚音這樣,很難
最多就是潤、吐氣如蘭、麥克風直出一樣



那比較麻煩的是電子音樂 合成器效果弄很多的這類

因為3rd比較強調自帶的空間聲學處理,會導致某些電子音樂的音色聽起來怪異或突兀,反而1st和2nd還沒那麼明顯





作者: szlsdy    时间: 2021-3-16 18:53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3-16 01:19
看耳罩和頭帶的損耗狀況最準確,耳罩越扁,越戰場成色的越好聽,真心不騙

哈哈哈哈哈哈 这个说法也太优秀了

作者: netsmaster    时间: 2021-3-17 00:20
zglyyj 发表于 2021-3-16 09:41
请教T1二代换T1一代的耳罩如何?听说换一代耳罩听感会有提升。

会有提升,不过还有个更牛逼的方法就是换880的耳罩

作者: mvw    时间: 2021-3-17 06:43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21-3-17 06:57 编辑

t1这耳机对我来说挺慢热的,十多年后才慢慢觉得做得挺好的。3代帮顶,听不动了,从2014年底全身心投入812,这么多年,低阻方面也算摸了个7788,线圈宽了,虽说原理上不能类比说电流的跑道宽了,但听感上确实是宽了,感觉一个宽体的车子进入8车道了,有种畅快的意思,和上高码的感觉稍有类似。而且这个宽宽的车子还很灵活,左摇右摆得车道间切换时很有劲,听着有种运动起来很决绝,尽在掌控的大象跳舞感,快得无欲无求了。只是偶尔还是觉得细不下去,小心肝颤颤颤的那种感觉欠奉,细微部分的潦草,不好形容,就是动起来总觉得只有结果,过程且快但缺丝丝讲究,这些被信息量和前腔的气流感等一层接一层的新感受掩盖了7年还是让我发现了。
作者: 剑风传奇    时间: 2021-3-17 07:29
多吸点人油,看风水,哈哈有意思

作者: Turii    时间: 2021-3-17 08:20
mvw 发表于 2021-3-17 06:43
t1这耳机对我来说挺慢热的,十多年后才慢慢觉得做得挺好的。3代帮顶,听不动了,从2014年底全身心投入812, ...

你的T1 3代配什么线的?

作者: hearos    时间: 2021-3-17 08:27
这叫简短?

作者: 提啦米苏424    时间: 2021-3-17 09:29
alanhell 发表于 2021-3-16 02:01
我感觉我家的T1一代和楼主的比,像假货一样
中频人声比HD800远了一节,低频量感也没比HD800多,反而是 ...

这不是你的问题,应该是99%的人都遇到的问题,大家实在是低估了600欧姆的驱动压力,而且我非常赞同楼主说的,T1必须去用心调教系统,这也是为啥会看到有骨灰级的老烧对t1推崇到不输1266的原因,t1推好了那真的是各种牛逼,潜力比800还高,但是又有几个人去为了几千块的东西下这么大功夫,这是个问题

作者: electric    时间: 2021-3-17 09:33
繁体看着好累
作者: alanhell    时间: 2021-3-17 09:52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3-16 17:52
那可能是是驅動路線或方向問題了

我習慣是放慢系統的速度去搭配,但官配A1/A2這類其實是走快速乾淨 ...

对于同时有T1和HD800的人,我还是更倾向干净,控制力好的声音,所以是一般是拒绝上胆机“互补”的。
一般来说听好录音完全没问题,就是遇上不好的录音,6K的尖刺实在是让人欣赏不能~
但是在同样好的录音环境下,我还真找不出T1比HD800好的地放,只能说是调音方向的不同。
HD800像是坐在前两排听音乐会,而T1更像是坐在会场靠中间的位置。人声的定位,HD800有种和演唱者同台,而T1怎是在台下听的感觉。
所以大体上听,HD800因为近不少,所以细节自然被突出的更多,会有解析更好的错觉,属于更符合我口味的调音吧。




作者: alanhell    时间: 2021-3-17 10:06
提啦米苏424 发表于 2021-3-17 09:29
这不是你的问题,应该是99%的人都遇到的问题,大家实在是低估了600欧姆的驱动压力,而且我非常赞同楼主说 ...

我一直觉得推好这个说法挺有争议的,毕竟要是上了胆机的话,那完全就是在玩调音,和推力没太大关系了。
我用的耳放虽然不是高端,但是感觉能推HE6的话,应该不会是推力不够的问题。最多只能说系统太直白,没有调音,算是反应耳机的原汁原味。
虽然很多歌我不太喜欢他们家的调音,但是有一小部分的歌,我还是更喜欢T1这种调音。特别是中小型的室内录音,更宽松的中频让人声和乐器融合的更好,没有人声盖过乐器的突兀感。



作者: 温柔的风    时间: 2021-3-17 10:29
有时候觉得同时拥有T1和800s挺矛盾的,习惯了T1干净的声底就排斥800s混响的声音,其实T1比800s更杂食,800s总体还是个器乐机,听人声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而T1密度凝聚如同出水芙蓉般的人声,听起来比800s更有味道,女声更加讨好耳朵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7 13:35
mvw 发表于 2021-3-17 06:43
t1这耳机对我来说挺慢热的,十多年后才慢慢觉得做得挺好的。3代帮顶,听不动了,从2014年底全身心投入812, ...


mvw兄好久不見,現在的趨向大概都是往歐美審美方向調音,
逐漸去除所謂的"德味",地域化特色

那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就獨沽一味,死守初代的T1和HD800這樣,我也是多少能理解

但你也看森海都要準備處理消費者部門了,再加上真正工程師效率思維的Apple步步進逼
這個比所謂的哈曼曲線,"科學"音響對傳統hifi的衝擊更大


比起啥空間音訊、無線藍芽、主動降躁這些東西,Apple真正讓我這種老耳機迷感到威脅的是,靠他的H1晶片弄得自適應等化
不同前端、不同頭型耳型、不同配戴方式,耳罩損耗程度不同,都能聽到一個"標準化"的聲音

這想想實在是蠻可怕的 XD 所幸Apple目前還沒有打算對HIFI領域攻城掠地的意思.....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7 13:45
alanhell 发表于 2021-3-17 09:52
对于同时有T1和HD800的人,我还是更倾向干净,控制力好的声音,所以是一般是拒绝上胆机“互补”的。
一 ...


兩副耳機都可以有乾淨控制力好的聲音

初代T1會比較活潑明亮快速一點,2nd的話基本上就是調暗調慢,更修飾,或者控制得更緊的方向發展
HD800兩代大概也有類似的差異

那與其說是T1搭配"慢"的前端是互補,我更寧願講是相得益彰,我想這是審美的差異吧

順帶一提,如果要往乾淨快速的方向發展,要注意初代T1和HD800和某些訊源會有犯沖,高音怎樣都收不住的問題

訊源不見得差,也不是耳機的問題,就是相性不好,犯沖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7 13:54
alanhell 发表于 2021-3-17 10:06
我一直觉得推好这个说法挺有争议的,毕竟要是上了胆机的话,那完全就是在玩调音,和推力没太大关系了。
...


管機不是只有調音而已,而是根本控制形式的不同,
前面講的快或慢,其實就是耳擴端應對耳機的兩種態度

一種是一力降十會,這就是快速緊湊強調密度的一邊
一種是他強任他強,我自一口真氣足,這是柔緩鬆散強調音色的一邊,當然不小心就會變成"Hu-Fi"了 XD


這也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哲學或態度的差異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7 13:58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3-17 13:59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3-17 10:29
有时候觉得同时拥有T1和800s挺矛盾的,习惯了T1干净的声底就排斥800s混响的声音,其实T1比800s更杂食,800s ...

HD800系列人聲其實不差啦,水潤水潤的這樣,森海強的是旋律性,流動感那類的品質

問題是前述的 拜亞=森海不相容定理 可能多少會體現出來,我目前認為是耳擴驅動耳機單體,發聲方向不同導致的差異,但還沒辦法很好的去確認這點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1-3-17 15:30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3-17 13:35
mvw兄好久不見,現在的趨向大概都是往歐美審美方向調音,
逐漸去除所謂的"德味",地域化特色

我倒觉得这些基于eq的自适应基本都是工程师自娱自乐的东西,人脑对频响的自适应力本来就很强了,芯片做出人脑做不到的“调整”带来的失真就不会低,用户还未必买帐:至少是没见过自媒体主吹这方面,估计也觉得无从下口,跟读者说我听到这个声音很标准,你来听也一定标准,读者只会一头雾水--从来只说好不好听,哪来标不标准呢。。。该谈感受时讲标准真是典型的死理性派的幻梦。

作者: mvw    时间: 2021-3-18 06:33
Turii 发表于 2021-3-17 08:20
你的T1 3代配什么线的?

我没听3代呢,我只是形容812的低阻特征,我知道3代逃不开这些特征。

作者: alanhell    时间: 2021-3-18 07:51
本帖最后由 alanhell 于 2021-3-18 07:53 编辑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3-17 13:54
管機不是只有調音而已,而是根本控制形式的不同,
前面講的快或慢,其實就是耳擴端應對耳機的兩種態度 ...

在我的理解里面,快慢也算是调音吧,毕竟速度是会影响到音色的。比起声音的连贯性,我更注重声音的精准性。
我也很赞同,这都算是个人喜好,并没有对错,优劣的说法。
不过我一般比较喜欢弄一套十分直白的前端,然后靠耳机去调音。
比如听人声,我会换HE6,听流行我会换D7200,听金属我会换ESP950。
这样可能会有一堆人说我每个耳机都没推好,但是我觉得有5个能推到90%的耳机,还是比一套推到100%的系统要便宜和实用的多。
毕竟快的系统配慢的耳机不会突兀。但是慢的系统推快的耳机,就会完全改变这个耳机原来的音色了~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8 17:44
過猶不及,猶恐失之,快慢之間有一個最佳的臨界點,不是越快就越自然啊
而且每ˋ副耳機這個快慢之間的最佳臨界點都不太相同


那如果要類比的話,就好像是賽車那樣,是走重視抓地力的路線
還是走重視飄移的路線這樣.....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3-18 17:50
cdzsz67 发表于 2021-3-17 15:30
我倒觉得这些基于eq的自适应基本都是工程师自娱自乐的东西,人脑对频响的自适应力本来就很强了,芯片做出 ...


IT產品的迭代邏輯和音響產品不同,apple watch可以五年出六代,
像HD650這種二十年以上的音響產品還是有不少現役用家

Apple大耳也不需要真的把音質做到匹敵HD800或HD650的程度,只要足夠方便、好用好聽
就可以有效截流一大群初燒了....


希望這只是我自己的杞人憂天,但現在的狀況有點像是90年代初期,圓珠筆對鋼筆業造成的衝擊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1-3-18 21:51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3-18 17:50
IT產品的迭代邏輯和音響產品不同,apple watch可以五年出六代,
像HD650這種二十年以上的音響產品還是 ...

我不太担心,apple音频的最新动作:停产homepod,只剩没有“科学”功能,无异于普通蓝牙的mini。足可见apple的音频产品,第一购买理由无非还是生态圈,音质其实没人关心,附加的这些科学hifi既远离大众,又远离烧友中沉默的大多数,最终结果仍然是不出专业圈。这些东西如果不跟VR绑定,独自存在基本没有多少意义,总之都是等个十几年之后的事情。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4-14 01:17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21-4-14 03:07 编辑

持續使用了一個月,基本上原文的大方向沒問題

甚至低頻的制動力比我預期的還要弱一點,真的就是起襯托中頻的作用而已
低頻很有趣,"鼓動"的時候,比HD800緊密,制動力應該比印象中的K812遜色

但接下來的表現形式,與其說是漣漪一樣的擴散感

3rd反而更偏向氣體一樣的發散感,量感雖多,但是是散的,不會直接對耳朵造成太多壓力

這會讓你覺得這代T1真的是開放式耳機,和前兩代半開放的T1有明確的差別

聽習慣前兩代T1的人,可能會覺得3rd的人聲太突出、太大了一點,相當直接
甚至有些音樂會覺得有點頭重腳輕,低頻量感都已經那麼多了,居然還有點撐不住這樣

此外,泛中頻的"骨架"與躍動感似乎也比前兩代凸顯,不確定是不是低阻化的影響

音像輪廓會比前兩代明確深邃不少,不過Beyer那種暫態略為柔化的傳統風格還是沒變
可能也有人會覺得太柔了點,不夠爽快俐落

就算對老beyer迷而言,3rd也是性格很強烈的耳機
不管是驅動特性,還是整個聲音格局的表現形式,跟前兩代都不一樣

大而柔這點讓人想到正常發揮的T90
但T90可沒有那麼深邃的音像輪廓和近乎可怕的環繞感覺......


三代T1的變化,個人認為變化最大的是

從以高頻為主軸來營造空間感 轉向 以中低頻為主軸來營造空間感

我在想這是不是有受到設計耳道式耳機經驗的影響,或者作為動圈老廠,對平板耳機風潮的回應?

基本上Beyer原廠對T1 3rd的幾個宣傳詞是沒問題的

At the heart of the third-generation T1 is a gently intensified bass
to give the very neutral, spatial sound signature even more warmth.

Open-back design for the most natural spatial sound reproduction possible

但是他是直接給了你正確答案,省略了解題的過程......
對只是想試試看Beyer耳機的新玩家,我建議還是先從Amiron或T5 3rd入手吧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1-4-14 09:18
声音重心转向低频是几乎所有音频厂家都在做的迎合市场的改变,厂家在这方面是绝对弱势,用户越来越喜欢听电子乐,喜欢低频punch,那就算是苹果他也得这么调。能遗世独立的只有极少量作坊。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4-14 13:21
goudai 发表于 2021-4-14 09:03
3rd的低频确实有空气感,是像四周蔓延开的,听起来非常舒服,仿佛在做耳道按摩一般,并没有人云亦云的哄 ...


前端設置和口味也有差異吧
大概我已經習慣略V型的調音,所以3rd的中頻相對會顯得比較靠前

T5 3rd我個人還沒仔細聽過,不過基本上外網口碑是明顯比大哥T1 3rd好上不少的....嘆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4-14 13:26
cdzsz67 发表于 2021-4-14 09:18
声音重心转向低频是几乎所有音频厂家都在做的迎合市场的改变,厂家在这方面是绝对弱势,用户越来越喜欢听电 ...


迎合市場,去個性化,大概是這種感覺吧

我個人覺得Beyer團隊,在調音上,很ˋ努力地想在老傳統和新風潮之間維持住一個平衡.....
但第一印象壞了,往後就很難期待口碑由黑翻紅了

還是乖乖努力開發T9ie的自家版本比較實際......






作者: cdzsz67    时间: 2021-4-14 13:37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4-14 13:26
迎合市場,去個性化,大概是這種感覺吧

我個人覺得Beyer團隊,在調音上,很ˋ努力地想在老傳統和新風 ...

嗯, t9还没听过, 但xelento确实挺不错的, 而且是听过之后被逆转了"艾利和换壳""起个怪名字"的最初不良印象. 要是拜亚大耳哪天也能如此轻松地做到增加低频又保持干净速度, 高频又明亮又密度又顺滑就好了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10-7 16:13

這篇文還在,直接推上去好了

過了半年,除了中頻甜潤度的部分,整體表現更有餘裕,基本上不用修正太多

作者: 土星实验室    时间: 2021-10-7 16:29
实践证明了,无论T1还是HD800,都还是头版牛逼
作者: 萧乡小卒    时间: 2021-10-7 17:50
最近用台式系统试了下推t1三代,rnhp耳放,相比之前展会上听的用随身推声场终于打开了,不那么闷了。
但原装耳罩下低频量还是偏多,低频的能量感有些影响中高频,换了一代耳罩会好一些,改成低阻后,t1三低频控制力要求非常高,驱动特性类似大乌。
t1三优点类似lz说的,空间感和结像形体感提升比较明显,密度也很大,素质上可以听出在三代中最优,但低频目前很难控制住,影响三频和透明度,感觉还是先雪藏一段时间,等找到合适的放再玩吧。。。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10-9 11:38

不要用平衡,換回單端看看低頻會不會比較好控制....
作者: 我大概是只基吧    时间: 2021-12-12 03:25
好,愿意沉得住气去欣赏一个耳机,而不是直接泼冷水,烧油的典范,这个时代沉静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作者: inverse    时间: 2021-12-12 10:11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3-16 18:02
如果換上的是用舊的T1初代耳罩

初聽會很驚豔,但細聽你會發覺頻段其實不太平衡,聲音更飄一點

我试过换一代耳罩没觉得惊艳啊,换完燥得不行,T12那种很有特点的规整感也完全不见了,就是感觉听感很乱。

另外想请教,我总觉得t12的高音非常有问题,有种被压缩的感觉,是细扁的,听人声明显比其他耳机年轻好多岁,听弦乐,和hd800s比,高音的质感空气感都差太多了。除了顺滑这个特点声音质感上几乎完败。这是耳机线的原因(用的苏墨黑参考,平衡推)还是没煲开的关系。我这幅t12也差不多用了有4,5个月了。耳放应该也不存在推不开的情况。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12-14 00:15
inverse 发表于 2021-12-12 10:11
我试过换一代耳罩没觉得惊艳啊,换完燥得不行,T12那种很有特点的规整感也完全不见了,就是感觉听感很乱 ...


>我总觉得t12的高音非常有问题,有种被压缩的感觉,是细扁的,听人声明显比其他耳机年轻好多岁,听弦乐,和hd800s比,高音的质感空气感都差太多了。除了顺滑这个特点声音质感上几乎完败。这是耳机线的原因(用的苏墨黑参考,平衡推)还是没煲开的关系。我这幅t12也差不多用了有4,5个月了。耳放应该也不存在推不开的情况。


這不太對,要不要從前端找看看原因?



作者: inverse    时间: 2021-12-14 00:26
donthuang 发表于 2021-12-14 00:15
>我总觉得t12的高音非常有问题,有种被压缩的感觉,是细扁的,听人声明显比其他耳机年轻好多岁,听弦乐 ...

我目前怀疑是耳机线的问题,因为同样的设备接800s和拜亚自己的T90一点问题都没有。我目前手头只有一根单端原线,那个听感实在不行,和一条sommer的黑参考,非厂线,平衡头用得很一般(严重怀疑是这条线拉垮)。准备上条bispa纯看看,但又怕这听感确实是T1 2自身的问题。


作者: donthuang    时间: 2021-12-14 00:35

線材先不要動,從周邊電源處理、器材擺位,2nd是不像初代那樣白熱化,但高頻是比T90完整的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性是線材的銲錫,銲工問題,不過這是比較極端的狀況了


作者: qianxiaobai    时间: 2022-3-6 21:35
非常欣赏和支持Donthuan的研究精神,烧油就应该好好玩耳机再下结论的,也许和开声有很大差异
作者: Kwsh    时间: 2022-3-6 23:11
这描述hso...
作者: wowzhiqi    时间: 2022-3-7 14:52
wzchen 发表于 2021-3-16 01:42
推好了的话,T1的低音下潜极深,是类似进口12寸以上喇叭箱的那种低音,暗流涌动,极其凶狠,非常过瘾,另外 ...

说的没错,这个我比较赞同,低频下潜非常深,也十分带劲,前提推到位。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