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古典和流行:鉴赏能力是逐渐进步的过程 [打印本页]

作者: 从南到北    时间: 2021-1-23 10:17
标题: 古典和流行:鉴赏能力是逐渐进步的过程
首先什么是古典什么是流行也很难定义,毕竟古典在当时也属于流行。从定义上来讲古典的时期截止到十九世纪(三个说法中最晚的),而流行起源于20世纪美国的jazz。当然发展到今天,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器乐和人声的区别了(古典也有人声,但是和流行的不属于一个表达方式)。
然后说一下古典和流行最大不同(按照当今流行的词曲表达方式),其实是声音和文字的区别。流行歌曲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功底表现出情感的强烈,其旋律是作为文字的辅助作用(流行也有纯音,这里说的是大部分)。如果经常听伴奏的人会发现大部分的伴奏都算不上完整的音乐形式,而一些优秀的音乐人会在伴奏上突出一段完整的音乐(无词),然后就变成一首好歌,参照赵雷的静下来,宋冬野的安和桥等。这时候音乐其实更大的发挥的是文学的作用,就像诗朗诵加配乐一样。文字作为加工过的情感表达方式,其实侧重于人的理解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山中的春天听到了一声鸟叫,这时候能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气息,但是这种感觉是声给你的,而不是文字(参见春之声圆舞曲)。如果变换成歌词,就是:鸟儿在树上唱歌,春天来了这种,他是用文字在你的脑子里勾出春天的记忆,可以说是一种二手的传播途径。从音乐性上讲,流行是不如古典的。
然后再说一下鉴赏能力的事情。在我小时候,听我哥播放的真心英雄,感觉很难听,当时我喜欢的音乐应该是汪苏泷这些。但是到现在,和汪苏泷相同这种音乐铺天盖地,但是实在是听不太下去。有人说这是老了,但是我感觉是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包括古典我之前是听不下去的,但是现在听流行也总感觉味同嚼蜡,可能是一个意思。随着接触的歌曲越来越多,总有人能感受到古典的美。比如说我现在最喜欢的贝多芬的月光曲,在钢琴中确实能感觉到月光的安详美丽。
在这里我只说音乐性,就是以声论情,不涉及鄙视链,各位大佬轻喷(一些优秀的流行我也是听的)。
最后提一句,我最近听流泪的东西是呼麦,这东西严格意义上是人声,古典人声和流行人声的区别相比不用说了吧。




作者: sidewind    时间: 2021-1-23 10:20
古典过去也是小众的,反而在今天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流行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