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评价声音大概分素质层面和几个乐感阶段,几个乐感阶段比较容易理解一个是口水歌好听,为基本阶段;第二阶段是一些很优美的小编制曲目好听,例如傻汉的paganini for two;第三阶段是一些比较优美中等编制的乐曲,例如维瓦尔第12小提琴,海顿的伦敦交响乐 OP94等好听;第四阶段是一些比较猛的中小编制又猛好听,例如lakatos,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大编制交响乐不吵,能听;第五阶段是大编制交响乐有交织的感觉,二胡,京剧好听或者有感情;第六阶段是该有气势的交响乐有气势,例如德九第四乐章,该美的乐章很美,例如贝九第三乐章,所有的演录俱佳曲子的情感表达充分,例如该让你哭的曲子能让你伤感,如闵惠芬的江河水。然后是基本上不同的解析水平啊,声场啊什么的素质层面。前者决定能不能坐下来听,后者在前者达到比较高的阶段后,决定你有多想听或者能听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