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这是我认为高级耳机必须具备的一项特质,高密度的声音不仅靠优秀的单元,还需要整体耳机墙体声学调音的设计,高密度的声音对听音乐来说更能够表现出音乐元素的质感和更好的实体结像,比如在聆听世界著名的小号演奏家Chris Botti-Italia这张专辑,LCD XC下的小号,辉煌圆润,小号的结像有着光滑的质地,清晰的铜管气流声表现出演凑者很强的气息控制力,二者恰恰是对耳机微细节的考验,当小号吹奏到高音区域,不会变的尖锐,这部分如果回放不好很容易变成“唢呐”,在lcd x上没有这种问题,全频段都有着很高的声音密度,让音乐听起来变的从容但不发虚,这是高密度带来的好处。
当切换到交响乐,我选择了 TELARC-CHIKER专辑中的Danse Macabre,相对RR红魔鬼那版的我更喜欢这个版本。这种大动态的交响乐,LCD XC最优秀的是沉稳的地盘,在这段乐曲后半段当大动态到来时,没有让我有心理上的担心,第一个爆发点出来后我就放心了,太稳了,一切都是从容不迫的交代出来,低频的表现很惊艳,下潜到位,结实紧致的低频质感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她的低频还有着很好的分析力,不过相对lcd x来说低频的弥散感就要差一点了。LCD XC听交响是让我很享受的。她扎实的声音质感是明显好与HD800的。与真实的乐器声音相比,平板单元的保真度的确是一大优势。
对于人声而言,这是AUDEZE一贯的强项,正如认真听过的烧友所描述一样,男声表现力优与女声,主要是中频的厚润所带来的。对于驱动性方面来说,LCD XC 20欧的阻抗,100db的灵敏度对耳放的瞬时电流输出能力有要求,我觉得耳放的输出功率起码不能低于200mw,我试了下在mac笔记本上直推,能听,质感也在线,但动态和层次就损失太多了,另外还需要解码器给到尽可能高的信息量,不然会让声音的纹理粗糙而失去了圆润的光泽感。至于试听搭配的Hugo TT2,无需多言了,解码性能是hugo2的两倍,超级的电容的供电系统在对耳机的控制力上提升了不少,驱动LCD XC是完全没问题的。
关于AUDEZE耳机的重量问题,在官网上有技术文章特别做了解释,简单来说就是出于对声音的不妥协态度,不同材质的腔体框架有着不同的声学特性,比如抗谐振性能和阻尼系数,要获得AUDEZE要的音质,就得用上这些材料,而代价就是重量。
AUDEZE的产品线本身封闭式耳机就很少,全尺寸大耳里也就只有LCD 2和LCD XC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