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从森海IE800到HD600--15年发烧随笔
[打印本页]
作者:
wolfgangwei
时间:
2020-7-10 23:51
标题:
从森海IE800到HD600--15年发烧随笔
本帖最后由 wolfgangwei 于 2020-7-11 00:25 编辑
今天给IE800换了某耳塞套,声音居然宽松了很多,听了一整晚,想写点什么。登录耳机论坛,发现自己已经注册12年了,突然想说多一点...
关于宽松和信息量
以“宽松”为引子首先说说IE800,这是副让人爱恨交加的塞子。她的好,在于信息量的“全”(注意不是"多")。所谓信息量,有几重含义
1)单个乐器本身声音的泛音丰富程度;(2)非乐声的杂音(谱子翻页、木管键音、椅子咿咿呀呀等),以及(3)环境堂音。对于某些不高明的追求细节感的器材(不点名),会通过强调某些特定频段,而使得(2)这部分相对明显,给人信息量"多"的感觉。而IE800信息量的"全",在于对上述(1)乐声本身的泛音的信息量的呈现,是充分的。几年前,我的IE800刚买回来第一次听,忘了是哪首了,木管组加圆号声部的一个小小的段落,第一感觉,立马让我觉得“这声音是对的”。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声音建模视频,演示双簧管的泛音,首先是持续播放的基音正弦波,然后往上一个个泛音正弦波叠加上去,很震撼,怎么表达呢,就是,从傻愣愣的纯电子味正弦波开始,一点点叠加,加到最后,居然逐渐几乎“听”到了双簧管簧片的腥臭味和乌木漆面的磨砂质感(好吧,这通感当然是夸张了)。这就是信息量。由于木管组的音高相对集中,同时各自有迥异的性格,然而合奏起来又非常和谐,因此特别适合展示IE800的信息量。
然后,弦乐一起来,IE800的第二个感觉来了:"紧,不宽松"。大家现场听交响乐,无论曲子本身喜欢与否,可能都会喜欢小、中、大、倍大提琴这宽广的织体带来的华丽、温暖、深厚的包围感。其中,中提琴可能是最没存在感的,实际上却是这包围感中不可缺少的最温暖的一层。然而恰恰是这个频段,却是很多糟糕录音和糟糕器材紧、硬的来源。当年读大学的时候,某次大奥的巡展,我专门拿了自己最喜欢的CD去听了一次,怎么说呢,听完,大彻大悟,原来“就这?”。诚然,各方面无可挑剔,但是,中频偏高的某个频段,不知道是因为人耳在这个频段的敏感性使得特别难被欺骗,还是录音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我倾向于认为是前者),就正正在这个频段,让我觉得,这东西再好,毕竟也还只是器材,不是现场,更不是乐团里排练。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跟杨#幂函数做,各方面都很好,只是觉得胸有点硬,诚然这是吹毛求疵,但就是这一个点,让人觉得,和梦寐以求的那个,还是有本质区别。扯远了...所以,IE800不宽松首先在于在这个人耳特别敏感的频段,是偏硬的(感官上的硬其实可能对应于物理上的相位失真)。然后,定音鼓和大鼓抡起来,整个音乐画面开始扭曲,感觉像是鼓这种较高声压的声音挤占了其它乐器中低频段的声音的完整性,让人突然觉得这声音不是真的。人脑何其聪明,一点点的失真,足以不再受骗。如果说刚才的杨幂函数虽不完美,但尚在梦中,此刻,则是梦醒...。听完大奥后,我释然了,放弃了用器材找回乐团的感觉,因为这不可能。信息量的全,再加上宽松,足以成为发烧的终极追求......
(未完待续)
作者:
snake9575
时间:
2020-7-11 01:01
杨幂函数是啥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