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烧耳机的第14年。打个卡,写点心得,推荐几个。 [打印本页]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2 15:56
标题: 烧耳机的第14年。打个卡,写点心得,推荐几个。
大致上把耳机看成几个类别

耳塞:入耳、非入耳
头戴:耳挂、压耳、紧凑包耳、大包耳。

结构:开放、封闭、半封闭

连接:有线、无线。
---------------------
2016年9月苹果发布Airpods之后,真无线就开始席卷塞子。已经有众多传统耳塞厂转型,放弃有线耳塞。
头戴也紧随其后。

尽管蓝牙的音质还是有可闻的损失,但抵挡不住方便。
---------------------
佩戴舒适度和应用场景一直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脱离场景只谈声音是非常不科学的。

非声音的因素包含,佩戴舒适度,便携度,外观设计,隔音性能,耐用度等。

----------------------

经典场景1:办公室。

推荐1:HD650、HD600、hd660s
保有量差不多第一了,漏音也相对友好。

推荐2:SONY Z1000、MDR-7520。
需要完全不漏音这是个经典选择。


经典场景2:在家专心
推荐1:T1、 HD800、K812
经典旗舰,拥有更大的耳罩内空间带来更好的耳机声场

推荐2:平板、静电
随经济实力和喜好选择


经典场景3:路上
推荐1:Airpods pro
降噪听个响比什么都重要

推荐2:Koss pp
PP的低频被外界声音抵消掉部分后仍然可以听。

------------------------------------------------------
针对性特别推荐

交响、大编制、HIFI人声推荐HD800

电音推荐HD8 DJ

-------------------------------------------------------



作者: snake9575    时间: 2020-3-12 16:22
之前退烧ZK听了好几年,是个不错的耳机
AirPods pro降噪效果太好,做地铁像坐飞机,耳压太大……不过据说更新后好了一些。但是说佩戴还是普通的airpods好,戴一天也无压力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2 16:33
耳机本身分了专业音频和家用。
一个是生产力工具
一个是欣赏。

音源从模拟走向数字之后出现了“更清晰”的声音

部分耳机厂取巧,调亮高频以显得有“更好的解析力”

加上人耳退化早,对高频逐步不敏感。更亮的高频也能让人“重返青春”

家用耳机声音上的商业目的远远大于耳机HIFI的述求
作者: snake9575    时间: 2020-3-12 16:37
原来赶上直播了,占个坑,出售瓜子饮料爆米花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2 16:46
HD800是个非常成功的产品,但是耐用度不足。几年之后就掉绒。

HD800通过耳罩内超大的空间加强了耳机声场。可以看到越是高端旗舰的耳机,几乎都是体积越大。

传奇的K1000空间更是惊人。(都不知道怎么衡量了)

K1000有着动圈最特别的声音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2 16:49
三频均衡并不一定是欣赏的唯一取舍

比如一代传奇 PK1

拿来听流行就让人专注于人声,也是种很不错的体验。
同样的概念推及至我特别喜欢的T70。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2 16:56
专业音频不太需要看论坛推荐
一般那个圈子都有自己的标准。

经典的7506
K240S K271
DT770 DT990PRO
以及新出的DT1770

不用太迷这些,多数时候是中规中矩,不会太好听,也不会太难听。

但佩戴上往往比较一般,再配个电话线……

尽管前几天才夸过7520,但确实一般情况下 ZK更合适。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2 17:01
便携压耳的小耳机正在淡出视野。其实这类耳机真的很便携,不懂为什么厂家要放弃。现在还在战斗的 剩下AVENTHO了吧。

KOSS PP
K24P-K412P-K420-Y30
K26P-K416P-K450

PX100 PX100II
PX200 PX200II
HD218-HD238-HD239

t50p-t51p-DT1350-AVENTHO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2 17:05
声音不好听有时候不是耳机的锅,是音源本身有问题
比如最近听的J.FLA的一些音乐,可能是直播录下来的,能听到明显的“颤抖”。
估计只有用“劣化器”才能变好听。

音频作品跟影视一样,也有穿帮,也有不够专业的,人像不美颜或者美颜过渡,构图美感不足,色彩滤镜不讨喜不耐看。

音频制作也不是每个作者都是水平极高、不会犯错的大神。

----------------------------------------------------
想让自己的耳机系统变得很值钱,听点试音碟里的HIFI人声吧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2 17:07
声音的好坏跟售价无直接关系
一定要找性价比,可以多找点旧货和冷门。
其次是经久不衰的大众选择

-------------------------------------------------------
飞利浦这都翻车多少次了

不过X1的低频确实震撼到我。
作者: 椎名真空    时间: 2020-3-12 17:09
没有见到歌德的身影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2 17:16
解码很关键,高端机子解码的输出电平比较高
简单比喻,小MP3和大台机,输出的“量”不同。小MP3经过100倍放大=大台机10倍放大。100倍放大带来的劣化明显大于10倍。
(我电气知识比较浅薄,不要太笑我)

千元以上台机解码再贵就是稳定性、解码能力、多样滤波以及家具。
(虽然我会花2万多块买终结者)

耳放的关键意义在于保持低失真时提供更大的功率,以及更高匹配度,不同的阻抗、灵敏度。
再有就是音染,比如经典的莱曼。

平衡几乎是HIFI的标配了

----------------------------------------------------
我觉得耳机系统
2000块钱的解码+耳放,对比50000块钱的系统,差距不会太大了。不过我还是想拥有一套5万的台机系统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2 17:18
台机的“家具”属性是很重要的

翻看历史,不少工业设计美好,性能坑爹的机子卖爆。大家都还是愿意相信美好的外表带来美好的声音

另外常见的无级电位器带来非常好的体验。只不过性能上确实不如步进式和继电器组。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2 17:19
椎名真空 发表于 2020-3-12 17:09
没有见到歌德的身影

耳罩不喜欢

漏音不喜欢

线太粗不喜欢

“天线宝宝”不喜欢

所以就没有玩,声音如何我评价不了

作者: 山西人在赤峰    时间: 2020-3-12 17:33
有道理

作者: ellison009    时间: 2020-3-12 18:05
mkoyo 发表于 2020-3-12 17:18
台机的“家具”属性是很重要的

翻看历史,不少工业设计美好,性能坑爹的机子卖爆。大家都还是愿意相信美 ...

不能同意更多,至少外形不会骗人

作者: 蓝色号角    时间: 2020-3-12 19:44
很有同感,发烧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高低端差距不是价格差距那般巨大,当然低端器材需要合适的搭配才行。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2 20:26
aippy2000 发表于 2020-3-12 20:25
手里有个十年前买的T50p
感觉还是可以的

最近正在用PP,也翻出K24P来怀旧。
老实说,一点不比现代的产品差。

作者: 唯窦    时间: 2020-3-12 22:06
用了15年的px200感觉还好

作者: 我爱兰殿    时间: 2020-3-13 01:12
出街通勤我选私模定制 有超过主动降噪的隔音效果,同时音质吊打airpods
作者: jefffier    时间: 2020-3-13 01:31
好帖,mark一下慢慢看

作者: 迷你g    时间: 2020-3-13 07:38
顶楼主,写得好!

之前也看过别的某些多少年的老烧的总结,感觉看下来觉得满嘴胡话,自以为是,不敢苟同。

楼主这篇写得就很好,祝愿楼主未来的多少个十年里还能有好音乐相伴,能听到音乐里的感动。
作者: pengbiaoxu    时间: 2020-3-13 07:56
交响、大编制、HIFI人声,hd800s和 hd800差距大吗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3 10:29
pengbiaoxu 发表于 2020-3-13 07:56
交响、大编制、HIFI人声,hd800s和 hd800差距大吗

这俩差别不大。
现在买就买800S

我虽然很迷1000号左右的HD800
但是实际上差别并不大的

作者: 袋纳索水    时间: 2020-3-13 13:54
MDR-7520 这个还真没见过呢,楼主介绍一下,这个好推吗?
作者: mkoyo    时间: 2020-3-13 14:21
袋纳索水 发表于 2020-3-13 13:54
MDR-7520 这个还真没见过呢,楼主介绍一下,这个好推吗?
收耳机不顺利,听了那么一耳朵。
两只耳机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Z1000的耳罩比较深,采用稍厚的滤网。
相比之下低频更少,声音显得更清亮。
耳罩更厚更深使得单元离耳朵距离远
带来更大声场的假象。


7520的耳罩比较浅,滤网几乎是透明,沙子都防不了的网密度。
低频更直接,略浑厚,声音整体稍暗。

线材方面,7520的电话线相比之下响度更低,有略微减低频的作用。
互换线材之后,7520低频更厚,氛围感更强,但人声多少会被掩盖
Z1000+电话线低频更更更少,声音更亮,整体几乎是扣分的。

耳罩+线材调音是很明确的。

-------------------------------------------------
7520更薄的耳罩也带来更高的稳定性,而Z1000随着使用时长增加,耳罩塌陷后带来声音的变化是可以预期的。

总是来说 7520更适合专业监听,更好的单元素质,简配电话线也符合工作场景。
Z1000欣赏音乐更合适,声场更大,声音较为清亮悦耳,长短线适应更多使用场景。

一切就如同官方的定位和市场的价格。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