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远离hifi 并不会使你接近音乐 [打印本页]
作者: coolbaobao 时间: 2020-2-18 09:04
标题: 远离hifi 并不会使你接近音乐
本帖最后由 coolbaobao 于 2020-2-18 09:45 编辑
其实,可以把器材也看成一种乐器。
任何器材,模拟也好,数字也好,最终目标都是通过机械振动发声,这一点和绝大多数乐器是一样的(好像只有笛类是不依靠机械振动,直接驱动气流发声的)。
音响器材和乐器的区别在于,后者由演奏家直接操纵,前者则多了一些步骤,可以看作是演奏家在间接操纵你的耳机。
而且这也不是绝对,不少现代作曲家比如施托克豪森、格里塞等早就开始利用录音和回放设备直接创作音乐了。
从来没听过任何一个音乐家说好的乐器远离了音乐的本质,在施坦威上弹的曲子“苍白”,用几千块的杂牌钢琴才能“回归音乐的本质”。
事实上,不论作曲家还是演奏家,都喜欢追求更好更昂贵的乐器,追求更完美的声音。
莫扎特很喜欢玩新奇的乐器,他为特制的巴塞特单簧管写了两部伟大的协奏曲,他还为当时新发明的玻璃琴谱了曲,不过那玩意太奇葩,没有普及开来。
如果莫扎特时代有音响器材,他一定是个发烧友。
说到莫扎特,他一生写了二十七部钢琴协奏曲,但他在世时现代钢琴还很不成熟,他耳朵里听到的钢琴声和我们今天听到的大不一样。
虽然当代音乐界时兴“本真演奏”,热衷于搜罗古代乐器演奏当时作曲家的曲子,有时候效果还挺有趣,但很少有人用古钢琴玩本真,因为那玩意太难听了。
如果莫扎特复活,相信他一定会欣然接受现代钢琴,绝不会说还是古钢琴更能“回归音乐本质”。
当然,也有些音乐家是不会成为发烧友的,比如贝多芬。
但相信我,他不想聋的。
耳聋对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并没有帮助,他一度还差点为此自杀。
他之所以在耳聋后仍然写出伟大的作品,只因为他是贝多芬。
把你耳聋搞聋,你也成不了贝多芬。
柴可夫斯基从小就受幻听折磨,他向家人抱怨耳朵里老是有乐器在响……
其实我相信这些伟大的作曲家出生时脑子里自带一套音响的。
普通人没有这个天赋异秉,但感谢现代科技,我们拥有hifi器材。
所以听我一句劝,不要拒绝hifi,不要轻言“退烧”,如果你觉得一段音乐“苍白”或者“没有感情”,那可能不是器材的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
“退烧”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学习才能。
多学,多听,让hifi器材发挥出更大的利用率,这才是正解。
共勉~
作者: stx1998 时间: 2020-2-18 09:27
耳机(Headphone),又称耳筒或听筒,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连接。好处是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可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DJ、旅途、运动等在噪吵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封闭式耳机)。
作者: jonesroy 时间: 2020-2-18 09:29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作者: stx1998 时间: 2020-2-18 09:31
耳机放大器(英语:Headphone Amplifier) 简称耳放,是放大器的一种,是一种专门设计来驱动耳机的声频放大器。耳机放大器一般会在电子设备、音乐播放器及电视中以集成电路的形式出现,不过也有独立的耳机放大器。
作者: stx1998 时间: 2020-2-18 09:32
数字模拟转换器(英语: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英文缩写:DAC)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电流、电压或电荷的形式)的设备。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则是以相反的方向工作。在很多数字系统中(例如计算机),信号以数字方式存储和传输,而数字模拟转换器可以将这样的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从而使得它们能够被外界(人或其他非数字系统)识别。
作者: sasawang 时间: 2020-2-18 10:00
非常同意
作者: 执念mumu 时间: 2020-2-18 10:26
现在只想远离家,离家出走
作者: 2b青年爱发烧 时间: 2020-2-18 10:32
退烧是一种心态,无论地摊耳塞还是高价hifi都可以听得进去的心态
作者: 清风我心飞扬 时间: 2020-2-18 11:02
这个时期音乐是驱散寂寞的利器。
作者: okcomputer 时间: 2020-2-18 11:16
施坦威好是很多人公认,某件hifi好是公认的吗,不玩hifi的人才是多数,所以?
作者: laozhang163 时间: 2020-2-18 11:28
毛线,我听了二十年,听音乐和你的情趣心境有很大关系,和器材有关,但不是主要的,器材是为音乐服务的,我听的是音乐,不是听器材。
作者: skycity911 时间: 2020-2-18 11:29
非常同意,不同的器材我觉得更像是不同的演奏版本
既然有人热衷于听不同演奏版本的古典乐,那用不同音响器材播放出不同音色的音乐,其实也一样有意思
作者: 冰冰啊 时间: 2020-2-18 11:49
再好的乐器拿来乱弹琴也是噪音,大把音乐人不知道HIFI是什么照样制作出优秀的作品。
普通人欣赏的不是器材的声音,而是音乐作品本身。
某些高烧喜欢去欣赏器材和器材,琴和琴的不同,但不好意思,那与作品无关,说句话难听点,听个屁都要比较哪个器材更悦耳,你跟我说音乐?
作者: 木耳听真 时间: 2020-2-18 12:04
本帖最后由 木耳听真 于 2020-2-18 12:06 编辑
退烧和拒绝HiFi器材有什么联系。退烧正是器材到了一定阶段了,准备安心欣赏音乐了,怎么能对立起来。
用斯坦威的例子也说明不了问题,斯坦威也就是一个钢琴品牌,而且还不太好弹。这琴弹好了挺出彩,但是对于体力消耗过大,都是全身运动。如果你给一个孩子弹,还不如一张雅马哈。人人说车都说法拉利,但是硬核无助力400马力的车几个人能驾驭?这些器材要到会用的人手里才行。说到HiFi,非要在一个没有声装的20平米小屋里面弄百万器材,还要求出好声,这不是HiFi,这是反hifi。
作者: 椎名真空 时间: 2020-2-18 12:18
退烧不就是有了一套足够喜欢的设备,能够放下对设备的追求好好欣赏音乐了吗?
作者: 任任任 时间: 2020-2-18 12:28
只要不过分在器材上折腾,hifi绝对是有利无害的。
就像施坦威必然能演绎出比一般的钢琴更丰富优美的声音、能挖掘出更细微的变化一样,hifi器材可以更好地重现音乐。
但如果一位弹奏者整天纠结着到底是施坦威好还是贝森朵夫好,那就是被器材所束缚而无法专心对待音乐了。
作者: coolbaobao 时间: 2020-2-18 12:30
打引号的都是引用
作者: haxang 时间: 2020-2-18 14:53
真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不听hifi器材,就不能去音乐厅欣赏大型音乐会吗?还有,楼主真有去学习了吗?学的是哪门学科?模拟电路、声学设计还是建筑与声学?
作者: 从容过客 时间: 2020-2-18 15:34
楼主的标题应该是:远离hifi,并不影响你更接近音乐。
作者: 从容过客 时间: 2020-2-18 15:42
我对其意,个人的看法是:一个mp3系统并不影响你投入到美好的音乐世界;相反一款吵人的音响系统会把好的音乐搞的杂乱无章,另外就是再好的设备也不会美到天堂。
作者: coolbaobao 时间: 2020-2-18 15:53
相同声压下,hifi系统绝不可能比mp3"吵"
作者: 从容过客 时间: 2020-2-18 16:37
mp3和“吵”没有任何关系。
作者: Tina233 时间: 2020-2-18 21:04
发烧友论坛发这个还有这论坛名字改的不好,天天打嘴仗
作者: 布鲁斯東南 时间: 2020-2-18 21:56
扯吧,楼主想说现在高档乐器还能产出老莫老贝老柴这些伟大来咯?
作者: ppmint 时间: 2020-2-18 22:06
草 除了第一句(当然你要这么理解也不是不可以)都说得不错 这个理解把一堆老烧甩得远远的
作者: dgfsthr 时间: 2020-2-18 22:23
希望全国人民或者那些富豪捐款,给玩不起hifi的人一人至少10万人民币,可能还不够我可能需要20-30万。有多少人不是不想玩,是玩不起了才退烧,我觉得还是看个人情况,每个人听歌类型和听歌渠道都不一样,兴趣多少也不一样。我现在就不怎么听了。
作者: 某年某月 时间: 2020-2-18 22:34
持保留意见
作者: 仿真时光 时间: 2020-2-18 23:01
我的器材有时一个月都不会开,但每天睡前都会打开收音机让97.4伴我入眠。
作者: 3110994 时间: 2020-6-10 11:10
我是因为接近HIFI才接近了音乐。
折腾一段时间器材,从耳塞,耳机到耳放,再到解码器、功放,音箱,线材,然后期间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一些音乐方面的知识;
比如现代流行音乐起源于密西西比河河畔的棉花地里,那些非洲贩卖过来的黑奴干活累了,哼哼几句小曲就演变出了布鲁斯,现代流行音乐的鼻祖,其后发展到芝加哥,在低档酒吧又发展出了爵士乐,记得当时有位爵士乐大师到死都不承认自己演奏的是Jazz,因为当时Jazz和酗酒、妓女之类的联系在一起,而当时那些低档酒吧演奏用的钢琴长久不调音,基本上音准都不准,现代音乐人在演奏传统爵士乐时经常会有意把音准调偏几个音分,
再后来又出现了摇滚、迪斯科、朋克。。。。。。
推荐大家找几部反映世界音乐史大事件的老电影看看,音乐背后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