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采样率,位深,码率,无损音乐,写给小白的科普 (申精) [打印本页]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5 01:45
标题: 采样率,位深,码率,无损音乐,写给小白的科普 (申精)
本帖最后由 一枚粘豆包 于 2020-2-5 01:50 编辑

昨天逛论坛时看到有同学 @GSM 问为什么mp3转成wav或者flac听不到音质变化。解释了一番以后感觉不如专门发一篇帖子来系统的讲解一下数字音乐的原理,遂有此文,有什么错误和遗漏还请不吝指教。

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而声音的传播必须发生在一定介质中,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形态是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

人们为了能够存储声波,发明了模拟介质。黑胶唱片和磁带,其本质都是通过电磁波来模拟机械波。如果把唱片的沟槽放到显微镜下,我们能看到声音本来的波形,这种波形是连续的。

模拟介质的缺点显而易见,体积大、难以随身携带、传播过程中抗干扰性差(模拟电视的雪花点, 广播的杂音等)。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索尼和飞利浦联合开发了CD。CD是一种全新的存储方式。它的原理是对连续的波形进行取样,也就是用波形上离散的点来代替连续的波(联想一下一张照片被放大很多倍后看到的一个个小颗粒,像素)。

采样过程中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位深

显然,我们放上去的点越多,采样就越精细,这个采样精度我们称为位深,用bit来表示(1个bit代表一位二进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设采样率是1bit,那么转换后的音轨只有0和1这两个点,也就是我们在用方波表示正弦波。毫无疑问更高的点,更低的点和中间的点就都丢失了,我们损失了动态范围。1bit = 6.02db的动态范围。而CD的采样率是16bit,也就是有2^16=65536个点,这样的音乐对于大部分人耳来说已经是难以分辨了,动态范围达到了96db。然而实际听音环境下因为有噪音等等,是达不到这个范围的。于是才有了24bit,甚至32bit的音乐。

2. 采样率

如果我们把波形放到坐标系里,位深相当于纵坐标的精细度。而横坐标的精细程度则称为采样率。想象一段每秒振动20000次的声波,如果我们每秒只能采集10000次,那我们就漏掉了其中的10000次振动,也就丢失了信息。人耳能听到的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根据香农的采样定理(也叫奈奎斯特定理),当采样率大于等于一段波形最高频率两倍时,我们就可以不失真的表示这段波形。CD的采样率44.1kHz = 44100 > 20000 * 2。至于为什么是44.1而不是40,一方面是留出一定空间给抗混叠滤波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兼容PAL和NTSC视频制式。

3. 比特率

最后,用 位深 * 采样率 * 声道数 就得到了一段音频的比特率(码率),也就是每秒通过的比特(bit)数。以CD来举例,16 * 44.1k * 2 = 1411.2 (kbps)

我们平时的解码器(DAC),实际上就是把这个采样的模-数转换过程逆过来,也就是数-模转换。

至于音乐格式,wav是微软和IBM联合设计的存储波形的格式。标准的wav格式和CD格式相同,所以我们常称之为无损音乐(其实这个说法是不严谨的),当然wav也可以存放更低码率的音乐。

wav的最大缺点是体积太大,在早期存储设备容量偏小的情况下,wav显然是很不理想的。于是人们就开发了各种压缩算法,比如mp3, wma等等。mp3这种格式可以极大的压缩占用空间,但是压缩过程中去掉了一些信息,于是这个过程就叫做有损压缩,相对应我们管mp3叫有损音乐。(常见码率有128kbps和320kbps)

当大家的硬盘越来越大,很多人就不满足于mp3压缩的音质,但同时仍觉得wav太大,这时就出现了flac和ape等大家熟悉的无损格式。所谓无损,是因为wav在压缩成flac时并没有损失任何信息。这个过程是无损压缩,并且flac可以完好的解压缩成wav。想象一下我们把文件压缩成zip或者rar,解压缩过程显然不会损失任何信息。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位同学mp3转换成wav和flac听不出区别了,因为mp3已经丢失的信息是补不回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常听到升频的概念,其实最简单的升频就是把我们采样后的每两点之间插入1点,也就是插值法,当然我们也可以插入更多的点。但是请注意,升频后多出来的点,是我们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原始信息,也不一定能够代表原始信息。所以升频是否能带来正面的作用见仁见智。

最后,欢迎大家讨论指教。

@流氓才子 大哥你看这篇文章可以申精吗?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2-5 02:20
本帖最后由 脑洞略大 于 2020-2-5 02:22 编辑

有研究认为人耳确实无法分辨16/44.1和24/96音频,但往往商业的24/96录音的确有可闻的更好音质。
有假说认为这是由于24/96等音乐格式默认就是卖给发烧友的,所以音频工程师们在制作时就比较用心。这个假说的结论是,数字录音的制作水平的影响可能要大于格式本身。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5 03:19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2-5 02:20
有研究认为人耳确实无法分辨16/44.1和24/96音频,但往往商业的24/96录音的确有可闻的更好音质。
有假说认 ...

音乐制作似乎确实有很大效果 我有一套remaster过的贝交,能听出来比红卡好很多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5 03:20
jimguo 发表于 2020-2-5 02:39
以前有说法说,人耳分辨率有天花板。现在来看,完全是古代那阵子的商业语言。也就是验证不对等,蒙你没商量 ...

很少有同一曲子不同码率,不然对比起来应该容易很多

作者: fydrrr    时间: 2020-2-5 03:57
好文,感谢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2-5 04:03
jimguo 发表于 2020-2-5 03:59
阿卡多迪图瓦合作的帕格尼尼小协全集,已经有24bit的了。类似的有不少。

其实真没必要非用同一首才能 ...

老前辈,建议您还是专注于分享音乐吧。那是您擅长的事,令人充满敬意。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2-5 04:35
jimguo 发表于 2020-2-5 04:06
还是别这样了。楼歪了啊。管好自己为上。不要老记住以前开玩笑的事。讲话一定要围绕问题,不要老喜欢出圈 ...

楼歪了啊。(然后您自己楼下就歪楼?)

讲话一定要围绕问题,不要老喜欢出圈儿。横插一杠子想堵别人的嘴就开启暴力模式了。(您说错了,不让别人反驳吗?到底是谁想堵别人的嘴?)

别人前面说的你没好好看,或者看了也没理解,你才发出这种前后文不搭的想法。(我决定把您错误的发言像这样逐条反驳,以证明我好好看了您的每句话。)

在逻辑上这是表示一个人话讲歪,就是对问题本身根本没信心,想横出去砸回来,掀棋盘耍赖。(从逻辑上,您这句话不知所云。)

现实里不敢这样做,论坛上也别老搞这种很少有正经人做的想法。(从逻辑上,您这句话还是不知所云。)

养成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习惯就坏了。(不好意思,我的确看到您有关技术问题的发言就忍不住。)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2-5 04:57
对事不对人。把错误言论收集起来。我说错的部分,也请各位斧正。

以前有说法说,人耳分辨率有天花板。现在来看,完全是古代那阵子的商业语言。也就是验证不对等,蒙你没商量。(首先听力不是用“分辨率”来定义的。其次,人听觉的分辨能力当然有极限。这个极限因人而异,但是人群中一定符合正态分布。)

最粗的设备笔记本,加老旗舰拜亚,听更高码率的资源,都能听出来会有更细的解析。这些还都不算什么。相比之下,24-96也就是比下CD搞几倍,但还不如LP的一种阶段性存在。
(玄学词汇就不讨论了。但LP的客观音质连16/44.1的CD都不如,我之前的帖子已经详述了。)

其实真没必要非用同一首才能听出解析的差距,不是同一个版本一样能听出差距。即便同等CD无损,也是DG的同期录音解析高。听的多了自然能分辨。也可能至少要用拜亚990这个等级的耳机。
(你所谓的“分辨”,连控制变量的实验条件都不需要?)

目前DSD的码率很高,听上去解析就很高,有临场感。但用一般设备听这类数码文件,总是觉得声音音色偏硬听不惯,不如pcm的自然。最后只得更多的听pcm高码率文件了。
(DSD的解码是通过DoP还是native的确会有区别。但请问您的叙述是基于盲听吗?非盲听状态的听感就没必要谈了。)

“无损音乐” 只是对实体盘抓轨到数码压缩文件的一种说法。这些年常用于对CD光盘抓轨文件的描述。
(LZ的对无损的定义是对的,您说的不对。)

还有相关的数码音乐压缩文件格式,常见的有FLAC,APE,还有一些其它的压缩格式。最直接的就是WAV格式,不是压缩的无损而是直接的波形。一般从播放目录文件的.cue文件里可以看到,FIIE “文件名.flac” WAV 语句,意思是播放时解压还原到WAV。
(关于WAV,LZ是对的,您说的不知所云)

所以,无损并非只是对CD一种介质的压缩,对其它介质也可以这样称呼,LP也有抓轨数码文件。现在流行的24-96,24-192文件很多也都是常用FLAC无损压缩格式。当然也有用APE的,也有直接的WAV 24-96,24-192。也听过m4a的高码率文件,但效果有限。
(Again,LZ的对无损的定义是对的,您说的不对。WAV/FLAC/APE/M4A都是文件的封装格式,和位深采样率没有关系,和是不是无损也没有关系。也许您知道,但您的叙述概念不清。Again,非同文件转格式盲听,不要谈效果。)


作者: 有只野猫    时间: 2020-2-5 05:03
艾玛,居然还新开一贴普及啊,厉害了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5 05:17
有只野猫 发表于 2020-2-5 05:03
艾玛,居然还新开一贴普及啊,厉害了

一直想写一贴 写完了自己也更清楚了

作者: 有只野猫    时间: 2020-2-5 05:45
一枚粘豆包 发表于 2020-2-5 05:17
一直想写一贴 写完了自己也更清楚了

赞赞赞
作者: GSM    时间: 2020-2-5 06:35
感谢楼主!一看到这个题目就想到我自己的问题了哈哈哈 居然还被点名了 以后要多多学习理论知识 多收集一些好的音源来听才好!

作者: GSM    时间: 2020-2-5 06:49
有个小问题 楼主 我把flac的音频文件 在foobar里转换成wav 为啥转换出来显示的是pcm格式啊 pcm是什么?怎么转不出wav呢 反而那个mp3能转成wav格式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5 09:26
GSM 发表于 2020-2-5 06:49
有个小问题 楼主 我把flac的音频文件 在foobar里转换成wav 为啥转换出来显示的是pcm格式啊 pcm是什么?怎么 ...

pcm是脉冲编码调制,我们这篇帖子讲的采样就是pcm方法。wav也好,flac也好,都是pcm采样。相对应的是dsd。采样的原理不同

作者: dxs390413    时间: 2020-2-5 09:42
科谱好,看了许多文章也没搞明白,多多科谱,学习了。
作者: pengonline    时间: 2020-2-5 10:02
mark学习了!

作者: EJoYLiBeRtY    时间: 2020-2-5 10:25
GSM 发表于 2020-2-5 06:49
有个小问题 楼主 我把flac的音频文件 在foobar里转换成wav 为啥转换出来显示的是pcm格式啊 pcm是什么?怎么 ...

假设音频信号是一个函数的话,PCM就是把每个点的值给你,
DSD就是把每个点的导数给你。
PCM和DSD是信号格式,不是文件格式。文件最终都会被转化成信号输出。

作者: 雪舞东风    时间: 2020-2-5 11:11
留一个记号。
作者: ellison009    时间: 2020-2-5 11:48
所以,1bit和24bit哪个音质更好?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2-5 12:00
ellison009 发表于 2020-2-5 11:48
所以,1bit和24bit哪个音质更好?

这个部分我也不懂。所以我买了台SACD。。。
作者: 董益峰    时间: 2020-2-5 12:17
好贴,支持一下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2-5 12:28
ellison009 发表于 2020-2-5 11:48
所以,1bit和24bit哪个音质更好?

你的问题抽象一下其实是在问DSD和PCM那种采样方式更好,这个可以单独开贴吵一架了,因为持不同观点的人很多。二者各有千秋的同时也有各自的短板。纯理论的讨论其实对于购买器材来说意义不大,对于某一个器材到底是播放DSD还是PCM更好的具体分析才更有意义。

作者: 可可爱鱼腩    时间: 2020-2-5 12:37
注意,听区别的时候,24-96的可不能转置成16-44.1,会有SRC,音质劣化得厉害,24-96应该转置为16-48,再对比听区别。24-88.2可转为16-44.1听区别。
另外对比必须采用双盲法测试,否则听出的区别都是心理作用产生的结果,不可重现的。

作者: ellison009    时间: 2020-2-5 12:47
boxerlc 发表于 2020-2-5 12:28
你的问题抽象一下其实是在问DSD和PCM那种采样方式更好,这个可以单独开贴吵一架了,因为持不同观点的人很 ...

我个人感官体验是1bit的更冷静,解析更高。24bit的柔和,润。目前而言,我还是更接受24bit的

作者: tymyf    时间: 2020-2-5 14:17
本帖最后由 tymyf 于 2020-2-5 14:18 编辑

非常有意义的帖子,补充一些内容:

CD一般来说是Compact Disc Digital Audio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大概是紧凑型数字音频盘的意思。最初由飞利浦和索尼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红书(Red Book)的形式联合发布,在1987年被标准化组织IEC接纳为正式标准,编号为IEC 60908。这个标准最近一次修订是在1999年。飞利浦和索尼出版了一系列以颜色命名的标准,全部都是关于Compact Disc的,红书(Red Book)就是其中描述数字音频CD的一本。

IEC 60908整个标准还是挺繁杂的,我们只关注其中的编码部分。简单来说,存放于CD中的音频编码标准就是声音通道数为2、采样精度16位、编码格式为线性PCM、采样率固定是44.1KHz。

在红书(Red Book)发布之前的1970年代,还存在着一种录音设备叫做PCM适配器。故名思义,它把模拟的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的PCM编码,并提供录制到视频存储设备上的接口。为什么音频和视频搅和在一起?因为当时已有的音频存储设备带宽不够大,不足以提供16位的PCM数字音频的存取带宽,这个带宽大概在1M~1.5M bit/s,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高”的带宽,只有视频存储设备才有如此高的存取能力。PCM适配器把音频数据按特定的视频格式打包,从而可以借助于已有的“高带宽”视频存储设备实现音频数据的存取。

当时大量存在的视频存储设备主要支持两种视频制式,一种是25帧制式(称为CCIR 625/50,也叫PAL),一种是30帧制式(称为EIAN 525/60,也叫NTSC)。当时世界上有电视普及的国家按这两种制式分为两个阵营。

首先看25帧(即50场)的PAL制式中,这种制式的一帧中,可利用来录制音频的视频行最多能有588行,分到每一场(Field)有294行。

30帧(即60场)的NTSC制式,这种制式的一帧中,可利用来录制音频的视频行最多能有490行,分到每一场就有245行。


PAL :294行
NTSC:245行


如果每行放2个数据:


PAL: 294行x50场x2=29.4khz
NTSC:245行x59.94场x2=29.351khz

放3个:


PAL: 294行x50场x3=44.1khz
NTSC: 245行x59.94场x3=44.05hkz


可以看出来如果每行放两个数据每秒视频携带的数据量是29khz 左右,这个数据量就是音频的采样率,这个采样率只能还原fs/2的音频信号,也就只能还原到15khz ,无法达到20khz的音频信号,所以每行需要放3个数据,这样数据量也就是44.1khz,这样音频采样率也就定在了44.1khz,这样的音频采样率可以保证对两种视频制式的最大限度兼容,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为什么数据量不继续扩大呢?也就是每行放4个数据,这样频率就能到58.5khz。因为音频视频的所有频率都是一个时钟源分频出来的,这个时钟源就是所有频率的公倍数,这样就要求每个频率尽量做到最小,可以使设备稳定同时功耗最低。

44.1kHz这个数字,给后人留下了很多麻烦。首先它不是整数,在SRC(采样频率变换)的时候,它不能简单地分频和倍频,这就给早期电脑的AC97音频规格,带来了SRC转换质素的问题。(这个有点像电影制式和PAL制式,每秒只差1帧,所以以前一般来说就直接一帧对一帧进行制作,这样PAL每秒会比电影多放一帧,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声音的音调会升高。这就是当时一些DVD爱好者不喜欢PAL制DVD的原因之一。)而当时的电脑声卡都要遵循AC97规格,只支持48kHz输出,用电脑播放CD或者CD抓轨的音频文件,都要加以转换,转换的过程会有损失,曾经某些声卡就饱受诟病。至于DAT,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它的44.1和48kHz采样频率,都是原生的,不是转换出来的,不转换就不会劣化。


作者: 处理器    时间: 2020-2-5 14:51
本帖最后由 处理器 于 2020-2-5 14:55 编辑

很好的普及,最后一句话关于升频。对于升频的问题,建议要结合噪声整形、数字滤波和量化噪声去理解,比如:升频以后高频噪声会往更高频带推,这为数字滤波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单纯讨论升频意义不大。HQPlayer被很多人吹捧也是其内置的升频和数字滤波器算法,否则和一般数字播放器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界面还特别LOW,升频滤波这部分无非是在解码器之前做还是内置在解码器FPGA做,当然最好是在解码器内部也做,两边都处理,结合DAC硬件、模拟滤波器的效果最好,这也是MQA的精髓所在。



作者: thesyp    时间: 2020-2-5 15:04
楼主,我有支持DSD512的外置DAC,在FOOBAR里把44.1的文件升频成DSD512,播放时DAC显示也是播放的DSD512文件,听感不知是脑放还是怎么的,感觉更顺滑,少了点毛刺感,人声更平和细腻但略微少了“韵味”不知该不该这么表达,还是完完全全是我脑放所致?
作者: 处理器    时间: 2020-2-5 15:15
thesyp 发表于 2020-2-5 15:04
楼主,我有支持DSD512的外置DAC,在FOOBAR里把44.1的文件升频成DSD512,播放时DAC显示也是播放的DSD512文件 ...

没有开脑放。升频会影响量化噪声,不同算法会有差异,只要算法好,升频对音质基本是正面的,另外,PCM转DSD以后,解码器处理也不一样,都会影响最后出来的声音差异。

作者: thesyp    时间: 2020-2-5 15:25
处理器 发表于 2020-2-5 15:15
没有开脑放。升频会影响量化噪声,不同算法会有差异,只要算法好,升频对音质基本是正面的,另外,PCM转D ...

但我发现升频算法和对资源的占用各个软件都不同,而且差距非常巨大,FOOBAR升频DSD512对我CPU(4.5G的I7)的占用为10%左右,而HQPLAYER按照极端设置根本跑不了512,只能256,而且CPU占用率为100%……

作者: kano    时间: 2020-2-5 15:54
反正这些概念不会影响设备的挑选,播低码率音频不好听的设备,播高码率也不会好听。
作者: 处理器    时间: 2020-2-5 16:05
thesyp 发表于 2020-2-5 15:25
但我发现升频算法和对资源的占用各个软件都不同,而且差距非常巨大,FOOBAR升频DSD512对我CPU(4.5G的I7 ...

什么配置的机器?什么用途,是只用来播放音乐吗?


作者: thesyp    时间: 2020-2-5 16:34
处理器 发表于 2020-2-5 16:05
什么配置的机器?什么用途,是只用来播放音乐吗?

就是日常使用的台式电脑,i7 2600K OC4.5G,16G内存,1070TI……

作者: GSM    时间: 2020-2-5 16:36
一枚粘豆包 发表于 2020-2-5 09:26
pcm是脉冲编码调制,我们这篇帖子讲的采样就是pcm方法。wav也好,flac也好,都是pcm采样。相对应的是dsd。 ...

明白了 谢谢

作者: 处理器    时间: 2020-2-5 16:41
本帖最后由 处理器 于 2020-2-5 16:45 编辑
thesyp 发表于 2020-2-5 16:34
就是日常使用的台式电脑,i7 2600K OC4.5G,16G内存,1070TI……

我是PC专机,win10,只用听来音乐Roon + HQPlayer不干别的,系统优化过,卸载了所有不想干的程序和服务,硬件配置没有你高。无风扇散热,I3 7100T  16G内存,SSD、集成显卡,没有无线只有有线网口,HQPlayer 升频到DSD512 用sinc-xtr-mp-2s算最复杂的算法,CPU占用率66%。



作者: thesyp    时间: 2020-2-5 17:56
处理器 发表于 2020-2-5 16:41
我是PC专机,win10,只用听来音乐Roon + HQPlayer不干别的,系统优化过,卸载了所有不想干的程序和服务, ...

哦,我是头两个“poly-sinc-xtr-lp”和“ASDM7EC”,然后“44.1k *512”,这样就不太行了,卡顿,CPU占用100%……你试试呢?

作者: 处理器    时间: 2020-2-5 18:11
thesyp 发表于 2020-2-5 17:56
哦,我是头两个“poly-sinc-xtr-lp”和“ASDM7EC”,然后“44.1k *512”,这样就不太行了,卡顿,CPU占用1 ...

降到DSD256 怎么样?CPU占用率多少?

作者: thesyp    时间: 2020-2-5 18:44
处理器 发表于 2020-2-5 18:11
降到DSD256 怎么样?CPU占用率多少?

265也是100%,只是不卡顿,能听了……


作者: thesyp    时间: 2020-2-5 18:45
处理器 发表于 2020-2-5 18:11
降到DSD256 怎么样?CPU占用率多少?

你那个“sinc-xtr-mp-2s”的设置应该不是最复杂的算法……

作者: 处理器    时间: 2020-2-5 18:53
本帖最后由 处理器 于 2020-2-5 18:56 编辑
thesyp 发表于 2020-2-5 18:44
265也是100%,只是不卡顿,能听了……

试了256 不卡,CPU占利用率78%,512不行卡顿的没法听,升级CPU吧,不过我的DAC也不支持不了dsd512



作者: boxerlc    时间: 2020-2-5 22:44
ellison009 发表于 2020-2-5 12:47
我个人感官体验是1bit的更冷静,解析更高。24bit的柔和,润。目前而言,我还是更接受24bit的

这个看解码的,不同解码听出来的效果不一样。你只能说用你的设备,24bit更符合你的胃口。换一台机器,结论可能反过来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2-5 23:05
哈哈哈果然加分了
作者: GSM    时间: 2020-2-6 01:53
从网盘上下载了索尼精选 2020新年音乐会的音频 索尼精选的初始格式是flac 96khz 24位 我把他分别升频成24位的wav和32位的 请问音质会比原本索尼精选给的好么 还有32位后面那个floating point是什么意思呀 希望大家能指点一下




作者: stx1998    时间: 2020-2-6 02:14
GSM 发表于 2020-2-6 01:53
从网盘上下载了索尼精选 2020新年音乐会的音频 索尼精选的初始格式是flac 96khz 24位 我把他分别升频成24位 ...

不会

作者: wityang200    时间: 2020-2-6 03:29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2-5 02:20
有研究认为人耳确实无法分辨16/44.1和24/96音频,但往往商业的24/96录音的确有可闻的更好音质。
有假说认 ...

没错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6 04:07
dxs390413 发表于 2020-2-5 09:42
科谱好,看了许多文章也没搞明白,多多科谱,学习了。

谢谢捧场!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6 04:08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2-5 12:00
这个部分我也不懂。所以我买了台SACD。。。

sacd我一直想买 但是碟片似乎都比较贵 有什么机器推荐吗 听起来比cd机提升明显吗?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6 04:10
tymyf 发表于 2020-2-5 14:17
非常有意义的帖子,补充一些内容:

CD一般来说是Compact Disc Digital Audio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大概是紧 ...

谢谢补充,这个我之前也没搞明白,现在才看懂。这波科普够硬核!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6 04:11
处理器 发表于 2020-2-5 14:51
很好的普及,最后一句话关于升频。对于升频的问题,建议要结合噪声整形、数字滤波和量化噪声去理解,比如: ...

您说的对 和弦m scaler 升频效果据说很不错 @有只野猫  想来算法是很重要的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6 04:13
thesyp 发表于 2020-2-5 15:04
楼主,我有支持DSD512的外置DAC,在FOOBAR里把44.1的文件升频成DSD512,播放时DAC显示也是播放的DSD512文件 ...

确实不是脑放,因为两种编码还是有区别的,dsd和pcm有经验的烧友都能听出来区别 不过孰优孰劣就争论不休了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6 04:13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2-5 23:05
哈哈哈果然加分了

哈哈哈 头一次 幸福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6 04:21
GSM 发表于 2020-2-6 01:53
从网盘上下载了索尼精选 2020新年音乐会的音频 索尼精选的初始格式是flac 96khz 24位 我把他分别升频成24位 ...

是否提升取决于升频的算法,我没用过foobar升频不好说。据说hqplayer的算法不错。我之前用过dac的升频,效果一般

关于floating point, 你可以看下这篇文章,写的不错

http://www.sohu.com/a/343502580_301624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2-6 04:25
一枚粘豆包 发表于 2020-2-6 04:08
sacd我一直想买 但是碟片似乎都比较贵 有什么机器推荐吗 听起来比cd机提升明显吗?

前段时间盲狙了台艺雅C-5xeMP。买SACD主要是习惯听碟懒得折腾又想试试Hi-res。暂时还没有相同录音的CD和SACD对比,反正三倍价格加持下播放CD也比原先的老君子土星好得多,但没对比过同价位的纯CD。

总之就是发言毫无价值。。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6 04:37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2-6 04:25
前段时间盲狙了台艺雅C-5xeMP。买SACD主要是习惯听碟懒得折腾又想试试Hi-res。暂时还没有相同录音的CD和S ...

刚搜到有人在卖 我最近也考虑升级cd,但可能要先搞电处。你也在国外?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2-6 04:58
一枚粘豆包 发表于 2020-2-6 04:37
刚搜到有人在卖 我最近也考虑升级cd,但可能要先搞电处。你也在国外?

嗯呢。电处准备咋搞?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6 06:07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2-6 04:58
嗯呢。电处准备咋搞?

在考虑psaudio的power plant。 但是价格有点超标,因为我现在主要听箱子还必须买大功率的。

有什么别的推荐吗? furman 有好多款但是似乎从原理上都不如psaudio的好。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2-6 06:15
一枚粘豆包 发表于 2020-2-6 06:07
在考虑psaudio的power plant。 但是价格有点超标,因为我现在主要听箱子还必须买大功率的。

有什么别 ...

没有啊。我还没玩过正经箱子。耳机系统功率低,电源线都直接怼墙上。我反正盲听不出换电源线的区别。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6 06:39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2-6 06:15
没有啊。我还没玩过正经箱子。耳机系统功率低,电源线都直接怼墙上。我反正盲听不出换电源线的区别。

...

电源线我也听不出来 但是不同时间听箱子能听出来区别。

耳机的话psaudio p3就够了

作者: laozhang163    时间: 2020-2-6 06:52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2-5 04:35
楼歪了啊。(然后您自己楼下就歪楼?)

讲话一定要围绕问题,不要老喜欢出圈儿。横插一杠子想堵别人的 ...

你的脑洞略微大了一点儿,一点也不值得骄傲!

作者: 有只野猫    时间: 2020-2-6 07:14
一枚粘豆包 发表于 2020-2-6 04:11
您说的对 和弦m scaler 升频效果据说很不错 @有只野猫  想来算法是很重要的

对比梅的作者三年没有性生活, Rob Watts也花了好几年才把算法写完呢
要看 M Scaler的效果, 记得看我写的对比帖子啊

作者: 有只野猫    时间: 2020-2-6 07:15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2-6 06:15
没有啊。我还没玩过正经箱子。耳机系统功率低,电源线都直接怼墙上。我反正盲听不出换电源线的区别。

...

真的, 没办法听出电源线的对比,更表说听脚钉的效果了。。。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2-6 07:39
有只野猫 发表于 2020-2-6 07:15
真的, 没办法听出电源线的对比,更表说听脚钉的效果了。。。

你别说,我还真打算试试脚钉用在碟机和胆放,盲听测一下自己能不能听出来。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6 08:59
有只野猫 发表于 2020-2-6 07:15
真的, 没办法听出电源线的对比,更表说听脚钉的效果了。。。

脚钉放音箱我能听出来效果,哈哈哈 但是放别的设备我就听不出来了, 唱机或许可以

作者: 处理器    时间: 2020-2-6 10:28
thesyp 发表于 2020-2-5 18:45
你那个“sinc-xtr-mp-2s”的设置应该不是最复杂的算法……

今天用macbook pro i9 跑不了dsd256,卡顿,CPU占用率只有20%,HQ开启了多核模式,看来单核CPU主频是关键。



作者: 处理器    时间: 2020-2-6 10:32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2-6 07:39
你别说,我还真打算试试脚钉用在碟机和胆放,盲听测一下自己能不能听出来。

不是职业选手,没有必要玩盲听,听音是种能力,需要天赋+专业训练,普通发烧友有天赋,没有专业训练,AB器材听出差异就可以了。


作者: 处理器    时间: 2020-2-6 10:35
一枚粘豆包 发表于 2020-2-6 04:11
您说的对 和弦m scaler 升频效果据说很不错 @有只野猫  想来算法是很重要的

原来的DAC开启nos模式,换不同算法,相当于是换DAC了,音色都改变了,升频玩算法是现代DAC的关键。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2-6 10:59
处理器 发表于 2020-2-6 10:32
不是职业选手,没有必要玩盲听,听音是种能力,需要天赋+专业训练,普通发烧友有天赋,没有专业训练,AB ...

不盲怎样关掉脑放?
非盲听一耳朵区别,盲听直接抓瞎,我自己就经历过。


作者: 处理器    时间: 2020-2-6 11:52
本帖最后由 处理器 于 2020-2-6 11:59 编辑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2-6 10:59
不盲怎样关掉脑放?
非盲听一耳朵区别,盲听直接抓瞎,我自己就经历过。

别想多了,普通发烧友去搞盲听自找没趣,一般人就是自娱自乐,发烧友器材玩的多的,自己AB对比,能听出来差异就已经很专业了。
再说一遍,职业选手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靠这个吃饭的,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没有人天生就是金耳朵,极端的一点,婴儿天生听力就好,能识别器材差异吗?不行,需要后天训练,找到规律,erji大家谈搞线材盲听比赛都好多届了,盲听胜出的大部分都是职业选手。


一句话,无损和有损、器材、线材存在差异是肯定的,你听不来不代表别人不行。很简单的道理,举个例子:你找10万人来盲听,如果这些人没有听出来差异,不代表没有器材差异,因为能盲听出来差异的人,可能并不在这十万人里面。




作者: 可可爱鱼腩    时间: 2020-2-6 13:25
瞪着眼儿瞅着听的时候,能听出区别,不代表区别真的存在。
很可能是一种心理暗示作用。
双盲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去除心理作用的干扰,让声音的事,就留给专业的耳朵去解决。
作者: 可可爱鱼腩    时间: 2020-2-6 13:32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2-6 10:59
不盲怎样关掉脑放?
非盲听一耳朵区别,盲听直接抓瞎,我自己就经历过。

小心别被带入不可知论的陷阱里。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2-6 20:26
本帖最后由 脑洞略大 于 2020-2-6 21:49 编辑
处理器 发表于 2020-2-6 11:52
别想多了,普通发烧友去搞盲听自找没趣,一般人就是自娱自乐,发烧友器材玩的多的,自己AB对比,能听出来 ...

我从来不管别人能不能听出来,也不管器材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我自己盲听是为了测试自己能否分辨。

就算如你所说,差异是肯定的;甚至绝对点说,两条同品牌同型号的线材,也一定是有区别的。

但这些区别,不盲听我怎么知道我能否分辨?我不能分辨的差异对我又有什么意义?

你所谓的有趣和自娱自乐发展到最后很可能就是花钱升级脑放。我拒绝当那样的普通发烧友。


作者: la2ygoo2    时间: 2020-2-6 20:38
本帖最后由 la2ygoo2 于 2020-2-6 20:39 编辑
处理器 发表于 2020-2-6 11:52
别想多了,普通发烧友去搞盲听自找没趣,一般人就是自娱自乐,发烧友器材玩的多的,自己AB对比,能听出来 ...

不盲怎样关掉脑放?
那么明显的一句话,你都能无视掉?





作者: 处理器    时间: 2020-2-6 21:52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2-6 20:26
我从来不管别人能不能听出来,也不管器材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我自己盲听是为了测试自己能否分辨。
就算 ...

音响是系统工程,变量很多,很多变量差异很细微,盲听很难区分,细节和变量多了累计起来声音差异就大了。
能AB差异就很专业了,还要盲听?太难了,好吧,hifi就是自己和自己较劲,喜欢就好。



作者: Hottytoddy    时间: 2020-2-7 15:27
GSM 发表于 2020-2-6 01:53
从网盘上下载了索尼精选 2020新年音乐会的音频 索尼精选的初始格式是flac 96khz 24位 我把他分别升频成24位 ...

32位单精度浮点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0-2-8 00:11
膜法少女江借时 发表于 2020-2-7 14:29
不懂就问,为什么dsf格式文件大多是1bit

不是大多, dsd都是1bit的。 原理和pcm不一样

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http://jandan.net/2018/08/05/dsd-vs-pcm.html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2-26 17:17
采样频率跟声波频率有什么关系?24/96是为了还原48KHz声波频率?24/192、384是为了还原96、192KHz声波频率?即便有接近蝙蝠听力的人也没有这么高频率的换能器吧(次奥100KHz出头)?更何况DSD2.8MHz起步是为蝙蝠的准备的?
作者: b02213131    时间: 2020-12-27 17:35
EJoYLiBeRtY 发表于 2020-2-5 10:25
假设音频信号是一个函数的话,PCM就是把每个点的值给你,
DSD就是把每个点的导数给你。
PCM和DSD是信号 ...

学习了
作者: SuperNatur    时间: 2021-1-20 13:21
小白看完受教了,还有个问题想请教,我看了下我这里的flac无损音源的比特率都是在1400kbps以下,那么使用蓝牙耳机的时候蓝牙解码抽样率达到48khz,位深16bti的话,理论上的蓝牙传输也是无损传输了吧?
还有,搜索了一下有人说无损格式的音频文件比特率最高也就1400,只需要解码达到48khz、16bti就可以,再高的解码率对于音质的提升是不是也没有任何作用了?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1-1-21 00:59
SuperNatur 发表于 2021-1-20 13:21
小白看完受教了,还有个问题想请教,我看了下我这里的flac无损音源的比特率都是在1400kbps以下,那么使用蓝 ...

1400kbps就是cd音质,更高品质的文件有很多。常见的96Khz/192Khz, 24bit的文件就有更高的码率

作者: SuperNatur    时间: 2021-1-28 11:15
一枚粘豆包 发表于 2021-1-21 00:59
1400kbps就是cd音质,更高品质的文件有很多。常见的96Khz/192Khz, 24bit的文件就有更高的码率

受教,一般流媒体的无损歌曲比特率最多也就八九百,酷我下的歌曲母带比特率也就44.1khz 24bit,更高的无损音源不太好找,流行歌曲码率一般都不太高吧?更高品质的是不是常见于古典、大编制一类?

作者: 小猪不怕撞    时间: 2021-1-28 16:45
感谢楼主分享,学到不少新知识
作者: 气泡水和洋芋片    时间: 2021-1-28 16:47
问个无关问题,lz是不是有一只小博美?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1-1-29 00:55
SuperNatur 发表于 2021-1-28 11:15
受教,一般流媒体的无损歌曲比特率最多也就八九百,酷我下的歌曲母带比特率也就44.1khz 24bit,更高的无 ...

是的,sacd碟主要都是古典音乐,市面上大部分dsd都是sacd碟抓轨的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1-1-29 00:57
气泡水和洋芋片 发表于 2021-1-28 16:47
问个无关问题,lz是不是有一只小博美?

并没有。。

作者: adsmtony    时间: 2021-6-2 04:49
多谢楼主好帖,受教了!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21-6-2 23:22
adsmtony 发表于 2021-6-2 04:49
多谢楼主好帖,受教了!

帮到大家就好

作者: shush0206    时间: 2022-7-22 11:52
我想请教一下,在WIN系统中音乐,怎么自动设置输出与原文件一致,而不是固定在某个采样与位深。

作者: mark1957    时间: 2022-7-22 13:20
一枚粘豆包 发表于 2020-2-5 03:20
很少有同一曲子不同码率,不然对比起来应该容易很多

Erick Friedman-Violin Showpieces,至少见到4种不同格式,可以研究一下。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