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水一发~~~盘点那些让人看了稀里糊涂的声音或器材评价词语 [打印本页]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20-1-18 15:00
标题: 水一发~~~盘点那些让人看了稀里糊涂的声音或器材评价词语
临近春节假期,相对闲一些了,收集一些搞笑的评价器材声音的词给大伙乐一乐。

1.XX耳机合适XX歌曲-----什么叫“合适”?你觉得合适他觉得合适吗?
2.乐感流畅-----------------什么叫“乐感”?
3.有音乐味-----------------什么又叫音乐味?每个人喜欢的音乐很可能不同,你觉得有音乐味他会觉得有吗?
4.音响性好-----------------什么又是“音响性”?和上面的疑问类似。还有类似的“游戏性”,都是些稀里糊涂的词语。
5.好啊,毒啊---------------好在哪里?什么又叫毒?
6.人声有磁性---------------什么是磁性?
7.声音充满了感情----------这到底什么玩意,谁能解释一下充满了什么感情?
8.声音完美、无可挑剔----什么叫完美?换一个听音风格不一样的人听听看?保准挑出一堆毛病。
9.声音味道好---------------什么味道?酸甜苦辣?怎么个好法?
10.韵味十足----------------什么又叫韵味?
11.XX不好听XX好听-------好听在哪方面?哪里不好听?到底说什么?
12.优美动听、很优雅-----这都是些什么玩意?
13.声音很抓耳-------------抓耳?怎么个抓法?
14.模拟味数码味----------老烧们来说一下这两个究竟是什么东西?怎么描述?
15.听起来很舒服----------很舒服?怎么个舒服法?
16.信息量丰富-------------信息量是什么?包含什么东西?
………………不列举那么多了。

我随便复制一些帖子里的词语,来一段描述给大伙乐乐:声音惟妙惟肖、收放自如、连贯顺滑、没有突兀感、灵动、圆润、精致、安定、动

情、自然、温润、高贵、辉煌…………好了,大家看完什么感受?懵了没有?看完是不是完全不知道声音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看到烧友用上面这些词来描述器材和声音,我觉得就当看娱乐好了,没啥参考价值。类似的词语欢迎大伙补充。
我个人认为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器材或声音评价与描述,是说结像、解析力、三频等方面如何如何,并且是对比来说的。
作者: 椎名真空    时间: 2020-1-18 15:02
这是经过加密的暗码,对得上电波才能解密,建议以后使用明码描述,直接讲多少HZ频段有多少DB的声压级就好了。
作者: jaculn    时间: 2020-1-18 15:37
数码味,模拟味属于玄学
作者: iamjpw    时间: 2020-1-18 15:41
好问题,这就有点像阅读理解,你不知道作者在想什么,甚至作者也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
作者: 江南皮革厂厂长    时间: 2020-1-18 15:57
哈哈,一般初烧刚接触大耳机,就像蹲了十几年的班房刚出来看到凤姐就惊为天人了
作者: bass0411    时间: 2020-1-18 16:02
不破不立,要不看楼主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案?确实作为小白的我是赞同楼主说的一些无法量化的词汇,但学习一段时间后还是能感受到老烧大佬们分享的大致要义。只是确实没办法完全对号入座而已,个体不同,描述失真率肯定有。问题是怎么用文字表达到看官心里,引出比对下的反馈又是对等的
作者: tyj518    时间: 2020-1-18 16:05
楼主不妨去翻翻唱片杂志的评论,看看他们又是怎么评价唱片的。比如BBC Music Magazine是这样评价Abbado在琉森音乐节上演出的马勒第九交响曲的:

Here is one of the most profound symphonies played by the hand-picked orchestra of the greatest living conductor – one who, like Mahler, has walked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For me, who was fortunate to be present at that Lucerne performance by Claudio Abbado, it felt like the greatest concert in my experience, and surely its intensity will be communicated to anyone who buys this indispensable DVD. This captures much of the peerless tone-colour, shape, drive and above all those hushed dynamics of that performance, awarded what feels like an infinite silence at the end (two minutes, in fact).

So much for the generalities. I could write a book on the detail, the fine-tuning of every solo, capped by Bruno Schneider’s metaphysical horn playing  and Reinhold Friedrich’s third-movement trumpet from another planet. Abbado’s pacing is unrivalled: the first movement is always moving forward even in the remote dead zones between the episodes of turmoil, the second graced with incredibly delicate humour from the woodwind, the third ferocious but clear, the finale heading clear-eyed for what here is the undoubted climax of the entire Symphony.

Overall, there’s a silvery quality well reflected by the warm but ruthless Lucerne acoustic, a mobility to the playing – wonderful to watch especially in co-concertmaster Sebastian Breuninger – and an almost painful sensitivity in the orchestral soloists’ expressions to match Abbado’s. Alas, you can only use the alternative ‘conductor camera’ in the first movement – the only time it’s been engaged since the Fifth Symphony back in 2004 – but the mixture of close-ups and wide shots in the final rituals is superb as ever from this team. Finest concert DVD ever? I think so. David Nice
作者: 低熵咸鱼    时间: 2020-1-18 16:06
可能要翻译一下
1.这耳机偏科,听其他种类歌曲不好听或一般
2和3有相似的地方,不刻意强调某一频段,宽松耐听,或者调音上有厂家独到的理解
4.素质高(so,素质又包括哪些?笑..)
5.毒,巨佬一捆捆高端线材和高端的器材,和你的器材拉开一耳朵差距就毒了呗
6 好理解的吧
7.中频的微动态极佳,密度大,结项清晰可辩
8.完美?没有够好,只有更贵,有钱也要不断折腾,一步到位恐怕是土豪不是真发烧友
9.听听高级器材?Linn,柏林之声,FM,高文


作者: luntan001    时间: 2020-1-18 16:11
因为没有合适的词来说明了,只能用一些可以想象的词
有次陪媳妇参加红酒培训,讲师说一句,你在舌根后部能感觉到一丝顺滑的奶油感觉,你闻的时候可以发现里面特有的矿物质味道
容我把HIFI的脑回路应用到红酒上去,我能说的比他还好
作者: stx1998    时间: 2020-1-18 16:19
所以没条件试听的话应该看频响曲线
作者: lzxp    时间: 2020-1-18 16:31
要用眼睛去看懂声音,本来就是一件挺扯蛋的事
但因为要讨论声音这东西,只能用手把文字打出来,用眼睛看,用脑想
这就需要写的人,跟看的人,处于同一水平上,才能很好的互相理解
不然你叫一个博士写了一篇世界名著,给3岁小孩看,也没意义
作者: 低熵咸鱼    时间: 2020-1-18 16:34
11.  234齐了恐怕就是好听了
13.抓耳也可能是陷阱,多听为妙吧
14.低端"模拟",hufi的借口?进击的模拟,更深的形体感,极好的密度,编不下去了,高级数字讯源比不过的地方,大概就是模拟味了。
16.信息,被麦克风收录进去的,以及麦克风的谐波,还有人为添加的(激励器,效果器)都是信息喽

作者: 4dreams    时间: 2020-1-18 16:40
比如【信息量大】的理解,我理解就是像莱卡的照片那样,宽容度高,亮部、暗部的细节都能同时呈现出来,体现出材质和纹理,而非死黑或死白一片。
如下方照片,可能很多人觉得上图没有下图好看,下图对比度高,物体突出,色彩鲜艳,给人【信息量大】的错觉,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调色,上图的明暗部细节远远好过下图(比如车下的阴影过渡)。




作者: 幸福启航    时间: 2020-1-18 16:47
买就对了

作者: 冰冰啊    时间: 2020-1-18 16:57
楼主的观点说明了一个问题,文字能表达的东西并不全面,需要自己去理解。

我随便举例,一个美丽的女人,按楼主的意思就要问,什么是美丽,女人怎么美丽了,哪里表现了美丽,具体手要怎么放,身材比例多少,穿什么衣服,胸大不大,腿有多长

但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只要告诉他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就够了。

放到任何事物都是一样,单一词语是无法表达具体现象的。

回到声音,磁性,如果某些人对磁性没有概念,那我只能说他们没听过收音机,磁性的声音这个形容并不是为HIFI而产生的,不能理解这个形容,除了说明读书少,我想不到别的可能。

最后一句话,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如果你连哈姆雷特都不知道,那你除了句卧操还能说什么呢?
作者: 扬智于老师    时间: 2020-1-18 17:08
也不全是,例如  力大声粗,声音细腻这两个词我开始不懂。后面多听了几个耳放就懂啥是力大声粗了
作者: zjf1200    时间: 2020-1-18 17:08
耳机评测是文学领域的

作者: 深夏映冬    时间: 2020-1-18 17:10
本帖最后由 深夏映冬 于 2020-1-18 17:12 编辑

试以600 650举例说明:

1.XX耳机合适XX歌曲-----什么叫“合适”?你觉得合适他觉得合适吗?
偏科耳机,或者相对擅长某类型音乐,600对大型管弦乐的诠释。“人声”耳机对某类型歌曲、歌手适合。

2.乐感流畅-----------------什么叫“乐感”?
比较玄乎。三频均衡,不突出,听着很流畅。强调某一频段当然不流畅。听听600.

3.有音乐味-----------------什么又叫音乐味?每个人喜欢的音乐很可能不同,你觉得有音乐味他会觉得有吗?
争议较大。小提琴需要中高频华丽一些好听,钢琴需要冷一点,低频踏实的风格。
600的小提琴好听,钢琴差点意思。

4.音响性好-----------------什么又是“音响性”?和上面的疑问类似。还有类似的“游戏性”,都是些稀里糊涂的词语。
600的厅堂感。


5.好啊,毒啊---------------好在哪里?什么又叫毒?
见仁见智。同级别k712大提琴音色毒啊,听过便知。人声好说,中频突出一般都好听。

6.人声有磁性---------------什么是磁性?
找几个字正腔圆,磁性的播音员声音听。有的器材像真度高,会体现出声带带动空气流动感。

7.声音充满了感情----------这到底什么玩意,谁能解释一下充满了什么感情?
争议很大。普遍认为耳机干冷薄的声底没感情。有些人认为透明度高的耳机“都没有感情”。

8.声音完美、无可挑剔----什么叫完美?换一个听音风格不一样的人听听看?保准挑出一堆毛病。
枪文居多。或者可能是他目前听过最好一套系统的声音。如果是指大奥级别的试听,没有参考标准,词穷是正常。

9.声音味道好---------------什么味道?酸甜苦辣?怎么个好法?
见仁见智。参下。

10.韵味十足----------------什么又叫韵味?
见仁见智。人声尾音长,小提琴华丽等等。

11.XX不好听XX好听-------好听在哪方面?哪里不好听?到底说什么?
如果单纯说某某耳机不如某某耳机,没说哪方面优劣,不用看。

12.优美动听、很优雅-----这都是些什么玩意?
玄学。我认为通俗歌曲有美声那种风格靠拢,就是优雅,贵气。

13.声音很抓耳-------------抓耳?怎么个抓法?
参前12条理解。

14.模拟味数码味----------老烧们来说一下这两个究竟是什么东西?怎么描述?
找黑胶唱片的抓轨听。

15.听起来很舒服----------很舒服?怎么个舒服法?
见仁见智。

16.信息量丰富-------------信息量是什么?包含什么东西?
乐器,合成器听着更清楚。多出一些以前没听到的细节。
作者: hjgood    时间: 2020-1-18 18:01
说白了,玩这些没有交流的必要,找志同道合的小圈子对自己别人都好
作者: tianluo4sc    时间: 2020-1-18 18:19
本帖最后由 tianluo4sc 于 2020-1-18 18:29 编辑

尝试翻译一下:
1.XX耳机合适XX歌曲-----某耳机表现某一类歌曲比较有优势。比如HD800S对应交响乐,歌德RS1E对应欧美流行。
2.乐感流畅-----------------指整个耳机系统呈现的素质、调音很匹配这个人的脑放,很容易让他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而不是越听越出戏。
3.有音乐味-----------------同上。
4.音响性好-----------------不懂。可能指耳机的调音理念向音响系统靠拢?
5.好啊,毒啊---------------说明这个人很喜欢这个声音!
6.人声有磁性---------------说明“哇,这人声听起来比较抓耳啊,但是我语文不太行,没法用华丽辞藻搭配古诗成语去描述,理科也不太行分析不出数据,就描述它为有磁性吧!”
7.声音充满了感情----------参照第2条。
8.声音完美、无可挑剔----这是这个人目前听过最好的声音。还有种情况是,比如“在某个价格区间内,这个声音无可挑剔”。
9.声音味道好---------------音染比较重,或参照第2条。
10.韵味十足----------------音染比较重,或参照第2条。
11.XX不好听XX好听-------XX不适合这个人,XX适合这个人。
12.优美动听、很优雅-----说明这个人听钢琴、弦乐等舒缓曲目比较多。
13.声音很抓耳-------------音染比较重,或参照第6条。
14.模拟味数码味----------不懂。可能需要拿数码系统和黑胶唱片系统对比下才有体会吧。
15.听起来很舒服----------意思就是这个人觉得这个声音很耐听,可以一首接一首听下去。
16.信息量丰富-------------解析高、泛音多、细节多等等。
作者: genius_xp    时间: 2020-1-18 18:22
不要抬杠,看看就好,发烧友已经很少了,再怼网上就没人发言了,论坛就死了。hifi市场现在有多惨,业内从业者应该知道,生意大不如以前,没人玩的话,对于所有人都是一种伤害。
作者: tianluo4sc    时间: 2020-1-18 18:27
深夏映冬 发表于 2020-1-18 17:10
试以600 650举例说明:

1.XX耳机合适XX歌曲-----什么叫“合适”?你觉得合适他觉得合适吗?

基本同意 发现我们“翻译”得都差不多

作者: 此用户名暂空    时间: 2020-1-18 19:26
看到这些词汇没乐,看到楼主的帖子我乐了。按这种理论,以后任何东西都没办法主观评价了,吃菜不能说味道好,坐沙发不能说舒服,评价人的声音不能说磁性,听歌朗诵不能说感情,楼主能确定你自己说的是什么东西吗?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1-18 19:31
此用户名暂空 发表于 2020-1-18 19:26
看到这些词汇没乐,看到楼主的帖子我乐了。按这种理论,以后任何东西都没办法主观评价了,吃菜不能说味道好 ...

首先要分清用这些词汇叙述的是啥。
叙述听感?没毛病。
叙述音质?毛病大了。

作者: 此用户名暂空    时间: 2020-1-18 19:33
而且真要客观评价,也应该是:频响、失真、信噪比、动态——结象怎么结才是正确的?解析怎么断定?有客观的标准吗?能量化对比吗?
作者: 此用户名暂空    时间: 2020-1-18 19:43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1-18 19:31
首先要分清用这些词汇叙述的是啥。
叙述听感?没毛病。
叙述音质?毛病大了。

然而我不认为,谈论这些词汇的人,都会在他们讨论之前,直接就明确的告诉别人,他们说的是音质,而不是听感。我认同不同人的主观评价,不能当作断定仪器好坏的标准,但我不认为说些这种词汇,就成了某些人口中的“笑话”。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1-18 19:49
此用户名暂空 发表于 2020-1-18 19:43
然而我不认为,谈论这些词汇的人,都会在他们讨论之前,直接就明确的告诉别人,他们说的是音质,而不是听 ...

对。我前几天发了个帖子讲音质和听感的分野,评论者寥寥。

作者: hrmdadi    时间: 2020-1-18 20:00
要是让楼主去威虎山的话,估计一句话就让三爷给插了。。
作者: 此用户名暂空    时间: 2020-1-18 20:09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1-18 19:49
对。我前几天发了个帖子讲音质和听感的分野,评论者寥寥。

网上,尤其这种小众论坛,不“打架”的话,帖子少很正常吧,就像谈线材和电源的那位仁兄,他委屈没人谈电源, 但我在电源贴里问他的问题,他也一直没回复啊……其实依我现在的设备,在多数HIFI圈子里,肯定都是异端中的异端,穷鬼中的穷鬼,所以我也有自知之明,根本没准备谈这些。坛子里玄学气氛是浓了点,这点没错,但很多“科学党”,就真的科学了吗?我看也未必吧。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四处引战乱喷,我真不觉得谁更正确一点。


作者: plough_dagge    时间: 2020-1-18 20:19
说白了就是阅读理解有障碍呗……

建议去看看《三傻大闹宝莱坞》,其中有一个桥段专门讽刺教条主义,
发烧友来到同一个论坛里,是为了交流的,一个个使劲纠结措辞干嘛?

你是在SCI上发了几篇论文还是怎么回事?
有本事平时说话就一个词都不说错!做好一切防杠的准备,严于律己。


否则就放宽对他人的要求,别人说什么就一旁听着,自行筛选有效信息,不同意的观点就不接纳。
但人家怎么交流、怎么表述、怎么分享听感,不需要你指手画脚。
作者: 脑洞略大    时间: 2020-1-18 20:20
此用户名暂空 发表于 2020-1-18 20:09
网上,尤其这种小众论坛,不“打架”的话,帖子少很正常吧,就像谈线材和电源的那位仁兄,他委屈没人谈电 ...

那位仁兄是半瓶醋,不是真的科学党。

但我不同意你后面的话。

举个例子,如果经严格的科学论证,证明不同的合格电源线能够影响回放的声音,真正的科学党会很乐意很坦然地接受。
科学党的屁股坐的是可证伪的科学本身,而不是某个特定的结论。

作者: 此用户名暂空    时间: 2020-1-18 20:30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1-18 20:20
那位仁兄是半瓶醋,不是真的科学党。

但我不同意你后面的话。

所以我这个“科学党”是打引号的啊……所以很多时候我觉得两方都没法交流,一不小心就触到某些霉头了。另外吐个槽,科学,从词源上看,应该是分科而学的意思,而现在科学的常用词意,已经跟真理混淆了,这本身就很不“科学”吧……

作者: plough_dagge    时间: 2020-1-18 20:43
此用户名暂空 发表于 2020-1-18 19:26
看到这些词汇没乐,看到楼主的帖子我乐了。按这种理论,以后任何东西都没办法主观评价了,吃菜不能说味道好 ...

楼主就是指望所有人都拿着数据说话,希望所有人都能用一种视角(纯粹理性批判)去看事物。
大体上的逻辑是没错,但矫枉过正就走向极端了。

凡事都要讲道理≠凡事都要有证据
后者放在日常交流中是非常费劲且低效的
——
你说这个耳机的高频特性好,别人反问怎么好?哪里好?为什么好?有证据吗?
拿不出CSD和AP仪器+ID照就别说话,别发言!从别人那里转载的麻烦请拿出对应的实验室证书。
不许讲任何玄学词,形容词和专业词汇必须加上英文注释和由来!


——要是论坛上真这么交流,那还不得累死?
这不是硬核学术研讨会,这就是一个发烧友论坛,
哪里来的那么多要求,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还好意思去议论别人。

作者: 此用户名暂空    时间: 2020-1-18 21:06
plough_dagge 发表于 2020-1-18 20:43
楼主就是指望所有人都拿着数据说话,希望所有人都能用一种视角(纯粹理性批判)去看事物。
大体上的逻辑 ...

嗯,我同意你的观点,论坛里交流没必要这么严谨,只要别拿这份不严谨去武断地作定论,甚至唯我独尊就行了。这帖子我回复有点多了,但是仁兄给我回复这么多,思来想去,不回复也不礼貌,所以就最后发表下观点,语尽于此吧。


作者: erjinetac    时间: 2020-1-18 21:16
本帖最后由 erjinetac 于 2020-1-18 21:20 编辑
此用户名暂空 发表于 2020-1-18 20:30
所以我这个“科学党”是打引号的啊……所以很多时候我觉得两方都没法交流,一不小心就触到某些霉头了。另 ...

不是
科學是外來名詞,從語源來看,是知道的意思

作者: edbljl    时间: 2020-1-18 21:47
本帖最后由 edbljl 于 2020-1-18 21:52 编辑

楼主确实挺闲的,楼主就是个小丑,小丑就是给人找乐的,所以看看就好认真就输了,那些辞藻看多听多自然理解,当然那些脑子里面凡事都讲绝对的说白了是有点蠢另外听感对听者本来是主观的,有一定量的主观结论之后对看者才可能接近客观,而且仅仅是接近而已

作者: 可可爱鱼腩    时间: 2020-1-18 22:15
不烧文学的话,很多产品卖不出去的,厂家赚不到钱,就没办法给KOL打钱。大家都损失惨重。
作者: 此用户名暂空    时间: 2020-1-18 22:19
erjinetac 发表于 2020-1-18 21:16
不是
科學是外來名詞,從語源來看,是知道的意思

“科学”从近代以来确实是一直作为science译词,但这不是音译,应也有中文的初意,我认为科学的科,明显是从科举的科中延续而来的。

作者: 山水意    时间: 2020-1-18 22:26
好有道理,本来有点明白的,现在已经懵逼了。。

作者: erjinetac    时间: 2020-1-18 23:10
本帖最后由 erjinetac 于 2020-1-18 23:11 编辑
此用户名暂空 发表于 2020-1-18 22:19
“科学”从近代以来确实是一直作为science译词,但这不是音译,应也有中文的初意,我认为科学的科,明显 ...

科學這個翻譯是日本人創造的
science的語源是拉丁文,意思很接近現代英語的know
作者: 优选策划    时间: 2020-1-18 23:17
有的词其实暗示了一些坑……
作者: 此用户名暂空    时间: 2020-1-18 23:43
erjinetac 发表于 2020-1-18 23:10
科學這個翻譯是日本人創造的
science的語源是拉丁文,意思很接近現代英語的know
【“科学”,英文作Science,它源于拉丁文Scientia,原为“学问”、“知识”的意思。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后国人多以中文传统词汇“格致”与西文Science对译。而中文“科学”一词源自于日文,据学者研究,1874年,留学荷兰莱顿大学的日本留学生西周接受了孔德的学科分类思想,他在《明六杂志》第一次用日文汉字把Science译为“科学”,寓意为“分科之学”。 另一说认为:“科学”一词最先由日人加藤弘之等人于1877年开始使用,是为翻译Science而新造的。】

建议浏览知网《最早引进“科学”一词的中国人辨析》。日文引进与中文意译并不矛盾。


作者: 此用户名暂空    时间: 2020-1-18 23:53
本帖最后由 此用户名暂空 于 2020-1-19 00:28 编辑
erjinetac 发表于 2020-1-18 23:10
科學這個翻譯是日本人創造的
science的語源是拉丁文,意思很接近現代英語的know

而将科学一词作为科举之学的缩写,自宋开始就有了:“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

***

这个我又搜了下论文,有可能是科举二字的后人误写,先不作数。

换一个(图片限制,只能截取这么多了):




作者: baiduakg    时间: 2020-1-19 00:06
段位没到,到了自然懂。没到也不需要懂。通常我判别是不是枪文的首要依据,正常人通常只说结论,那种一上来给你各种贴唱片图片唱片介绍,详细描述每个音乐听起来怎么样的,枪文无疑。
作者: 高等代数    时间: 2020-1-19 00:26
有些类似场面话,客套话,有些听多了就知道是啥了
作者: alasiduo    时间: 2020-1-19 00:57
13条和15条算是同一条吧,个人有体会,就是有些耳机,听着听着就烦了,不听了,有些耳机,听着几个小时不想摘下来的那种感觉,抓耳,听着舒服。
作者: 冰月清    时间: 2020-1-19 09:13
脑洞略大 发表于 2020-1-18 19:49
对。我前几天发了个帖子讲音质和听感的分野,评论者寥寥。

不知如何评论,因为市面上大部分的百元耳机在音质上基本都达到了一个人耳不好分辨的程度,所以现在基本就把听感和音质混淆了

作者: snlfsnef    时间: 2020-1-19 10:23
无论声音还是图像,只要像到一定程度后(参照前面的莱卡,sony的回复),后面的细节差异就比较主观看个人喜好了。有的人喜欢sony这种高对比的,浓烈的有一定失真的(华丽的300b胆机)。有人喜欢高清的,素的,超高还原的(ars里排名前列的)。问题是这些东西几乎无法准确的量化描述,(就像油画和水彩以及国画),除了像不像你能说说,其他的意蕴啊,神采啊,意境啊,都是主管描述。名作,名机的描述就是通过主观描绘来让人,感受到作者或者设计者的那种特殊个性(个人未必都喜欢)。这里面除了素质机容易量化(看指标),其他就看描绘的人是不是真的按照他的感受说(个人未必代表全体,但至少是真诚的),而且这种感受大部分人都能感受到,而不是忽悠,杜撰。问题是谁也无法证实,在自己确实听到之前。所谓营销就是这种空子,就像抽象画我是怎么也不懂会卖那么贵一样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20-1-19 10:41
玩了几年,什么叫乐感,音乐性仍然不懂,也从来不敢用这种词


作者: 左仑    时间: 2020-1-19 10:58
600 650就是乐感好有味道,650还是安定感最好的,800即是素质好的代表,如果不理解,请多听多对比(其他主流型号都不如前两个完成度高),听多了自然就领悟明白了,还有就是多听华语老歌,别只听acg嘻哈之类那些怪东西~
作者: cqnacl    时间: 2020-1-19 11:03
只能意会...不过我也只相信老烧们的分享...随便一个人的评测...鬼知道是不是吃饭文...就像之前某man的真蓝牙一样...听得我想哭...这啥啊...连我手里的MDR-EX71和MX760都干不过...
作者: ttvinci    时间: 2020-1-19 13:37
本帖最后由 ttvinci 于 2020-1-19 14:09 编辑

基本都是坑(信息量除外,这个个人觉得可以理解为解析度和动态的综合指标,非常重要),可以用来排雷,看见这些词基本就可以断定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了。特别是所谓的“乐感”。耳机只是听音乐的工具,不是玩具,乐感只存在于录音里,耳机需要的只是尽可能的还原,信息量越多失真越小乐感就越好。

但很多人需要的不是根本hifi,只是需要一种玩具,而且自己并不自知,于是把hufi当乐感的大有人在。当然也有更多多是为了卖货的
作者: fistan    时间: 2020-1-19 13:45
主要还是缺乏标准化。

大家都会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描述设备,而每个人的阅历本来就不同,用的词也就不一样了。
所以写测评的人一多,各种各样的表述都出来了。

声音这东西在网上还真的没办法分享。(不像摄影,贴照片就行了)
所以也就有很多枪手来浑水摸鱼。

久而久之,音质好坏就取决于文笔了。
作者: asdfaaa7    时间: 2020-1-19 13:54
人声甜润醇厚,怎么又甜润又醇厚的?背景为什么一会黑一会白,背景是啥?高频亮,高频顺滑,高频刺有啥区别?低频下潜好,量适中,有弹性,有空气感,蓬松,有几个词仔细想他是矛盾的,声场打,声场开阔,声场规整,声场椭圆形,圆形,还有倒葫芦形。。。耳机这玩意还是耳朵收货,区别啥的根本描述不出来,你看那文章一大片一大片上述词语的,枪文无疑,你要是问我这耳机咋样,我顶多能说出来听周杰伦挺好听的,低频挺多的,甜润啥的,我是想不出来这词儿来
作者: asdfaaa7    时间: 2020-1-19 13:56
可以去看看张老头的音频馆,里面描述的好
作者: 404073157    时间: 2020-1-19 13:59
多听,就懂了
作者: wzchen    时间: 2020-1-19 14:38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1-19 14:50 编辑

LZ真是个啥都不懂的初烧友,随便举个例子,什么是乐感、流畅感?比较一下钢琴、小提琴初学者和音乐家们弹钢琴和拉小提琴的声音就很容易明白了。初学者的钢琴声和小提琴声都是一个一个音符蹦出来的,完全缺乏流畅感,更无乐感可言,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大部分系统的声音其实是介于初学者和音乐家之间,只有为数不多的顶级Hi End器材的声音才能真正达到音乐家演奏演唱的那种流畅性和乐感。大部分的器材由于失真、音染造成各种细微信息的丢失,从而把各个音符之间的一些过渡抹掉(或部分抹掉)了,音乐的流畅性和乐感大幅度降低,音乐的感染力也大幅度下降。这有点类似黑白照片的灰度阶梯的减少。
作者: zycxjl    时间: 2020-1-19 17:25
,还是那句话,理性发骚就行了。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20-1-19 18:04
音乐是艺术,美丽也是艺术。请问你怎么觉得如何形容一个美女?难不成你换成数字?还是说你硬了?
作者: windflowerxs    时间: 2020-1-19 20:54
认知和投入成正比

作者: PLZR    时间: 2020-1-19 21:07
在这留言越多越陷得深


作者: ahs371    时间: 2020-1-20 12:29
本帖最后由 ahs371 于 2020-1-20 12:31 编辑

这里是需要能够描述器材的一些特点的术语,而不是要描述音乐的泛泛的评论。

1.XX耳机合适XX歌曲-----应该是XX耳机适合某类音乐而不是个XX歌曲。

2.乐感流畅---------三频均衡。低端的一体机就会造成不均衡,听着别扭。

3.有音乐味---------毫无意义。

4.音响性好---------毫无意义。

5.好啊,毒啊----------打动人心的声音效果,而不是打动人心的乐曲。

6.人声有磁性----------人声质感强烈。

7.声音充满了感情--------毫无意义。

8.声音完美、无可挑剔-------完全废话。

9.声音味道好---------毫无意义。

10.韵味十足----------毫无意义。

11.XX不好听XX好听-------个人听感,结果明确。

12.优美动听、很优雅-----毫无意义。

13.声音很抓耳----------等同很“毒”。

14.模拟味数码味---------解析力的高低与声音“干涩、润泽”的综合评价。

15.听起来很舒服---------毫无意义。

16.信息量丰富---------毫无意义。
作者: WYNEZW    时间: 2020-1-20 14:38
对器材的评测很大部分都是主观感受,论坛上的朋友分享只能是参考,最后还得取决是自己的耳朵
就算都是客观数据,难道就有用了?
作者: 同学2012    时间: 2020-1-20 14:53
听感本来就是一种主观感受,就算同样的声音每个人感受都不一定一样,想客观的话得用专业仪器测量,不懂有啥好喷的
作者: gydd0305    时间: 2020-1-20 17:55
4dreams 发表于 2020-1-18 16:40
比如【信息量大】的理解,我理解就是像莱卡的照片那样,宽容度高,亮部、暗部的细节都能同时呈现出来,体现 ...

顶图,以图喻音,很值得探讨。

作者: 炖丸农    时间: 2020-1-20 22:05
听起来舒服就意味着还没听完已经睡着了??哈
作者: stx1998    时间: 2020-1-21 03:56
angel5631 发表于 2020-1-19 18:04
音乐是艺术,美丽也是艺术。请问你怎么觉得如何形容一个美女?难不成你换成数字?还是说你硬了?

音乐是艺术, 耳机不是

作者: angel5631    时间: 2020-1-21 06:28
stx1998 发表于 2020-1-21 03:56
音乐是艺术, 耳机不是

可是你耳机听的是音乐啊。😬要不然为啥有很多品牌耳机都有人喜欢 因为这是很主观的东西。不像电脑,跑个分就看出来了。

作者: huihui800    时间: 2020-1-23 01:44
自己觉得好听就行,毒文那些可以参照下,在自己财力范围内,想咋整就咋整,我的理解哈!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20-1-27 21:23
顶顶更健康,让大伙多看看这些看着能引人入坑、让人长草,实则不知所云的主观性词语。
我个人并非参数党、科学家,也不是说反对用这些主观性词语的文章,但如果通篇都用这类词或者大多用这类词的文章,真的当笑料来看好了。
评价一个音响器材,可以有主观词语,但也不应缺少客观的陈述以及对比。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