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HIFI,最大的阻碍就是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打印本页]

作者: hkhxy    时间: 2019-11-18 17:37
标题: HIFI,最大的阻碍就是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HiFi,字面意思就是高保真,但是自己都不是真实的自己,哪来的高保真?

很多烧友,玩HiFi的感受根本不是发自内心,而是都是一些“经过XXXXXX,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类毒文我平时都是,过一眼就直接pass掉了。啥玩意啊,全是统一格式统一模板,毫无新意。听得出就是听得出,听不出就是听不出,有啥丢脸的?皇帝的新装?

HiFi很多人说不科学,是玄学,就是这群人弄得乌烟瘴气。就几个简单的例子吧:
模拟信号发展了多少百年?哪里不科学了?是因为自己心中无科学,才会被那些反HiFi的人喷玄学。就好比N年前。不说N年前了,现在都还是这样。数据线的问题,换线有没有变化,作为带模拟端的电路,信号线怎么会没有变化?但凡事不能没根据。有一些人就做得非常的过火,说他家的电视机,换一条HDMI线,电视画面就变好。真是瞎扯中的极品。电视是数字信号,换线怎么会有变化?怎么可能画面变好?这种荒唐的举动就给其他人嘲笑的空子,编成无数笑话调侃。最后就变成,换线HiFi也没有用。

要弄明白科学原理对吧。数字信号传输靠电平高低,模拟信号传输靠波形。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好比,你换跟电源线,甚至是换电源!你家的2080TI也不会多跑1分,也不会少跑一分。而模拟端的电源为什么很重要?因为我们靠的是交流电源的波形去模拟输入信号的波形。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把输入信号直接放大。而波形有变化,声音就有变化,电源的纯净度就非常的重要了。换电源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换电源线有无变化也可以从根源上找出原因对吧。要科学不要玄学!

但是又说回来了。由于科技的限制,这些波形微小的变化,仪器不一定测得出来,但人耳却能听得出来。有些人就直接反驳了,你比仪器还灵敏吗?话不是这样说,而是仪器根本没有测试那一方面的能力,人类科技没弄出来。好比,自来水,有时候味道有些不一样,你检测得出来吗?每天指标都一样。同样的宫保鸡丁,为什么有些好吃一点,测得出来吗?并不是仪器不灵敏,而是我们的仪器不能测那种变化。

所以啊。玩HiFi就要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听得出就是听得出,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没玩过没碰过就不要乱评论,不能人云亦云。反之,有钱的这样玩,会把HiFi弄得乌烟瘴气,没钱的会把自己弄得伤筋动骨。

作者: dxdxdx    时间: 2019-11-18 17:45
HDMI is an analog signal.
In HDMI, a digital bit stream is modulated into an analog signal. Think of WiFi: It might seem digital, but I assure you, the radio signal is an analog waveform. HDMI is not Morse Code; to pack billions of bits per second over each wire, a modulation scheme is used. Bits can most definitely be lost over the cable. This data loss is referred to as Bit Error Rate.
HDMI has a design in which video data is transmitted in three separate twisted pairs: R, G and B, or Y, Cb and Cr. A fourth twisted pair carries a clock signal. What’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is that each pixel is comprised of information from all three differential pairs. Because of this, when a bit error occurs, it is nearly impossible to see. For example, in Y Cb Cr, if one bit of Cr is lost, the luminance of the pixel is unchanged, and a small portion of one color component will slightly change.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see such an error unless the error rate is very large. HDMI cables are required to pass certification testing which requires Bit Error Rates many, many times lower than what the best human eye can perceive under the best possible conditions. But uncertified cables which are manufactured with low quality are “just good enough,” and higher bit error rates can occur.
So as you see, the answer to your question is: DEFINITELY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one HDMI cable an another, but you may have difficulty seeing it. If you see sparkles or horizontal lines on your TV, try using a better HDMI cable.
作者: 三千院风    时间: 2019-11-18 18:09
换HDMI线“有时”确实影响画质...我家投影走了十几米长(重点)的线,墙里埋了两根开博尔的HDMI线,一根贵一些,一根备用线,备用线图像确实比贵一点那根淡一点呀
"换电源你家的2080TI也不会多跑1分,也不会少跑一分"也是不对哒电源真的真的真的会影响显卡跑分
基本上我赞同楼主的观点,但是LZ举的例子很容易被拿来攻击LZ的观点本身哈
作者: 星璇vs南宫煌    时间: 2019-11-18 18:27
同意楼上,就像六类网线做得不够好,误码率高,速度也没法上千兆。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1-18 19:44
“而模拟端的电源为什么很重要?因为我们靠的是交流电源的波形去模拟输入信号的波形。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把输入信号直接放大。”,LZ,你这个用交流电源的波形去模拟输入信号的波形是你对模拟信号放大的理解吗?还有,放大器不是对输入信号直接放大,那又是对什么信号放大?
作者: 椎名真空    时间: 2019-11-18 19:47
很多人你问他你烧的是HIFI吗,他可能回答是的。但是你跟他说HIFI就是高保真,就是还原度,HIFI是科学。他可能就跟你说,那我烧的不是HIFI,只是自己喜欢。
作者: mrldt    时间: 2019-11-18 19:52
本帖最后由 mrldt 于 2019-11-18 19:53 编辑
wzchen 发表于 2019-11-18 19:44
“而模拟端的电源为什么很重要?因为我们靠的是交流电源的波形去模拟输入信号的波形。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 ...

个人理解,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是利用三极管对电能的转换,从而对输入信号的放大。就像一个三通管,有两个入口,一个出水口一样。其中一个入口就是信号输入,另一个入口就是电源输入,而输出口就是信号放大输出。而这个三通管就像是放大器里的三极管。

作者: fixbug    时间: 2019-11-18 20:01
脑放开启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9-11-18 20:04
mrldt 发表于 2019-11-18 19:52
个人理解,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是利用三极管对电能的转换,从而对输入信号的放大。就像一个三通管,有两个 ...

回答基本正确,但三极管不是电能转换器件,喇叭、耳机才是电能转换器件。

作者: plough_dagge    时间: 2019-11-18 20:10
本帖最后由 plough_dagge 于 2019-11-18 20:12 编辑

说数字线没区别的……可以去用两根规格不同的打印机线试试,耳朵不好使,眼睛总好使吧。

用A1的纸张来打印4K的彩色图像,样张够大,像素够多,不怕眼拙,很简单的做法,用不了几块钱。

今个也不谈HiFi,不聊玄学,就交流一下数字线在其它电子领域中的表现差异,这总可以吧。

话说,有些人怕是连打印机和界面为何坚持用Type B的USB接口都不知道原因,光是这点就能狠狠地抽脸。
作者: mrldt    时间: 2019-11-18 22:10
本帖最后由 mrldt 于 2019-11-18 22:11 编辑
wzchen 发表于 2019-11-18 20:04
回答基本正确,但三极管不是电能转换器件,喇叭、耳机才是电能转换器件。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是这样理解的。输入信号至输出信号的信号被放大了,能量从何处来?除了电能,还有什么能量转换?

作者: 仿真时光    时间: 2019-11-18 22:28
原来lz家的声电设备都是不用整流滤波稳压的,而是用交流电的波形模拟出来的呀。那我用纯直流电池的手机为啥也能出声音呢,好奇怪哦。
作者: hrmdadi    时间: 2019-11-18 23:02
关于咸菜,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没统一“什么是合格”这个思想以前,就已经开始纠结大海撒一把盐能不能尝出来的问题了。。
作者: capadace    时间: 2019-11-18 23:09
“观点是正确的,认识是民科的”

作者: jhj    时间: 2019-11-18 23:17
plough_dagge 发表于 2019-11-18 20:10
说数字线没区别的……可以去用两根规格不同的打印机线试试,耳朵不好使,眼睛总好使吧。

用A1的纸张来打 ...

支持A1幅面的彩色打印机,这是一般人能找到的东西?一台A1幅面彩色打印机便宜的都得1W3,普通的在2W以上,这难度也太高了点吧?
而且一张A1相当于16张A4的面积,打印2张彩色的A1得50元往上了

btw, 我很怀疑两根都是0误码的HDMI会有颜色差异,有谁试过仅仅更换HDMI线之后,用校色器测量屏幕色彩准确性有不同过么?

作者: jhj    时间: 2019-11-18 23:23
本帖最后由 jhj 于 2019-11-19 03:51 编辑
plough_dagge 发表于 2019-11-18 20:10
说数字线没区别的……可以去用两根规格不同的打印机线试试,耳朵不好使,眼睛总好使吧。

用A1的纸张来打 ...

另外,以我对于电脑周边的认识,认为usb的type A和type B最初是用来区分host与client这两个不同的端口类型的。
主机用type A,设备用type B,其实就这么简单而已
Hugo2还是micro usb口呢,真不认为type B有什么特殊的神奇之处

作者: dxdxdx    时间: 2019-11-18 23:30
本帖最后由 dxdxdx 于 2019-11-18 23:34 编辑

讲个笑话,居然都觉得数字传输能做到0误码,科技在绿檀向前发展了20年,建议搜下BER概念。
作者: jhj    时间: 2019-11-18 23:35
dxdxdx 发表于 2019-11-18 23:30
讲个笑话,居然都觉得数字线能做到0误码,科技在绿檀向前发展了20年。

USB线当然可以0误码,否则随便往移动硬盘上拷贝文件不都是错误了?那还能用?

USB Audio更是,同步模式下传输协议中的音频是没有误码重传的,只要有误码,那在不嘈杂的音乐中就能听出一个爆音出来。
然而用USB线听上整整一个小时不爆音才是常态好么?
如果那么容易误码,USB Audio协议本身会那样制定?
作者: dxdxdx    时间: 2019-11-18 23:40
jhj 发表于 2019-11-18 23:35
USB线当然可以0误码,否则随便往移动硬盘上拷贝文件不都是错误了?那还能用?

USB Audio更是,同步模 ...

麻烦自行搜下概念谢谢

作者: fixbug    时间: 2019-11-18 23:41
无码率有仪器可以测试,也有的设备自带测试,WiFi路由器里好像就有,以前用ADSL猫的时候,喜欢去里面设置看看无码率,每次看到的都是0

作者: jhj    时间: 2019-11-18 23:42
dxdxdx 发表于 2019-11-18 23:40
麻烦自行搜下概念谢谢

USB Audio协议我都看过,你才是请先看看USB Audio协议中的同步部分
然后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同步模式的USB声卡播放音乐1小时不爆音的原因

作者: toopoor    时间: 2019-11-18 23:51
xjbc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11-19 00:53
本帖最后由 战斗天使 于 2019-11-19 00:56 编辑
jhj 发表于 2019-11-18 23:35
USB线当然可以0误码,否则随便往移动硬盘上拷贝文件不都是错误了?那还能用?

USB Audio更是,同步模 ...

淡定,我佛不度智障
众所周知,鲁棒性越差的器材才是越高端的器材
能打死人的枪不是好枪
能炸出蘑菇云的东风41不是好核弹

作者: richardxq    时间: 2019-11-19 02:51
dxdxdx 发表于 2019-11-18 17:45
HDMI is an analog signal.
In HDMI, a digital bit stream is modulated into an analog signal. Think o ...

hdmi是数字信号哦不是说通过电、波形式传输的就叫模拟信号。具体还请参考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定义,不再赘述了。

至于您提到的误码造成的错误,还需要高手来解答。据我所知视频解码方面一直都存在纠错机制,但是一直以来求真的hifi行业,音频信号是否有纠错机制呢?误码是会出现中断还是爆音呢?

作者: baiduakg    时间: 2019-11-19 03:05
离开绿坛好几年,回来还是这种科学和玄学的帖子来回吵。
吵个毛。听得出一耳朵提升的,就是升级。需要反复AB确认的,就是没区别。
无论是器材也好,线材也好,都一个道理。有不少朋友说根本听不出来解码的区别,不要笑,这样的朋友并不少,那其实就退烧好了,还玩个球啊,你跟他科普再多线材的区别,他也认为你是疯子。
有些朋友就不一样。换根保险丝天翻地覆,换根电源线像换机。人家玩的东西,根本就不是和你一个阶段的,那根本就没有强行达成共识的必要。各玩各的好了。
我还是坚持那一套,系统更换一样东西,务必要一耳朵提升才叫提升,不然请别折腾。咱们普通大众都不是靠音响为生,把自己伺候舒服了才是第一要务。那么,你到底是玄学派还是科学派,有那么重要么?其实根本就没必要讨论这个事情。玩的阶段不一样而已。
作者: richardxq    时间: 2019-11-19 03:14
plough_dagge 发表于 2019-11-18 20:10
说数字线没区别的……可以去用两根规格不同的打印机线试试,耳朵不好使,眼睛总好使吧。

用A1的纸张来打 ...

大佬,上样张吧。

4k图像?还有必要打A1?600dpi的打印机,4k的图像连A4都撑不满
用B是因为各种mini micro太小不牢,C以前还没有,也没有B结实,AtoA不符合使用习惯,兼容性也不足。别忘了现在的打印机,支持网线 wifi 蓝牙的多了去了。

作者: 湖中骑士    时间: 2019-11-19 04:20
plough_dagge 发表于 2019-11-18 20:10
说数字线没区别的……可以去用两根规格不同的打印机线试试,耳朵不好使,眼睛总好使吧。

用A1的纸张来打 ...

除了稳定性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好奇求科普。

作者: kkhuang    时间: 2019-11-19 05:07
baiduakg 发表于 2019-11-19 03:05
离开绿坛好几年,回来还是这种科学和玄学的帖子来回吵。
吵个毛。听得出一耳朵提升的,就是升级。需要反复 ...

赞同,各玩各就好了,根本不需要讨论。

作者: richardxq    时间: 2019-11-19 05:50
plough_dagge 发表于 2019-11-18 20:10
说数字线没区别的……可以去用两根规格不同的打印机线试试,耳朵不好使,眼睛总好使吧。

用A1的纸张来打 ...

巧了,正好工作室里有一个设计师,上一份工作在日本,印刷行业干了6年平面设计。
刚去问了他,打印方面,纸张油墨表面处理不必说,甚至温湿度都有人讲,从来没见人提过线材。

他说过,在他们那,如果杂志封面把广告商的logo颜色或者专属颜色印的不准,杂志社是要吃官司的。

作者: eelo    时间: 2019-11-19 07:02
80年代末90年代初迷过一段时间气功,全国无数人都痴迷气功热,当时,全国神棍横行。
到了今天,绿檀上神棍和气功爱好者还是不绝。
你的感觉真的比仪器真实吗?至少我练气时是这么想的,气感仪器总测不出来吧,虽然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气感是心理作用还是别的啥,但我很明确哪些大师是实打实的神棍骗子。
作者: plough_dagge    时间: 2019-11-19 08:40
jhj 发表于 2019-11-18 23:17
支持A1幅面的彩色打印机,这是一般人能找到的东西?一台A1幅面彩色打印机便宜的都得1W3,普通的在2W以上 ...

我们这儿倒是很常见,各种CAD工程制图都有需求,而且即使是全彩印价格也相对便宜,这点确实是我想当然了,没顾及其他网友。


其实TypeA和TypeB就在于线序排列的差别,引脚倒是一样的,都是+ D- D+ -,







typeB除了在物理稳定性上优于tpyeA,4个引脚的排布也不再是完全并列,而是俩上俩下,这种有些刻意的排布对于烧友来说是不是有些眼熟?干嘛非得分开呢?


这种排列不仅让触点获得了更大的接触面积,而且还减少了数字串扰。尽管对于大多数电子设备来说,这属于典型的低速数据传输,但NEXT依旧客观存在。

作者: diego920    时间: 2019-11-19 08:46
玩HiFi就要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听得出就是听得出,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没玩过没碰过就不要乱评论,不能人云亦云。+1

而且我还觉得对那种不是一耳朵提高的区别,都不能排除脑放因素,所以不要轻易夸大,再耐心的多听点时间再出来讲经验。
作者: diego920    时间: 2019-11-19 08:49
baiduakg 发表于 2019-11-19 03:05
离开绿坛好几年,回来还是这种科学和玄学的帖子来回吵。
吵个毛。听得出一耳朵提升的,就是升级。需要反复 ...

完全同意

作者: plough_dagge    时间: 2019-11-19 08:51
richardxq 发表于 2019-11-19 05:50
巧了,正好工作室里有一个设计师,上一份工作在日本,印刷行业干了6年平面设计。
刚去问了他,打印方面 ...

数字线材的影响的确要小很多,这点是公认的,
即便是说,“如果不去AB对比,谁都发现不了差别。”这样的说法也是没错的。


包括HiFi也一样,邀请一个从未接触过HiFi的亲朋好友来鉴赏,别说换电源线还是信号线了,你就算是偷偷换插个解码器他都感觉不到。


这些做平面设计的从业人员并不会去负责线材的采购,甚至连打印机本身都不是由他们来负责。
非要给个结论的话,就是他们其实用的线材也就是厂商附送的,合格的USB线对于Robust强的设备来说,的确算不上什么。






作者: 大智若鱼℡    时间: 2019-11-19 08:55
多少人从单纯的喜欢听歌变成烧器材,还乐此不疲,啧啧

作者: pseudo    时间: 2019-11-19 09:34
个人确实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听不出来硬要zb,该戒一戒了,以后哥们的发言大家看个乐就成
作者: in220    时间: 2019-11-19 10:32
反正re800换了达音科磐,张碧晨的齿音消除了。
作者: lhc7970    时间: 2019-11-19 13:27
请教:真力8020d,听陈奕迅的失忆蝴蝶这首歌的时候,到50秒左右开始的一段低音非常难听,我也说不好是被压缩了还是什么,音乐文件是自己买的正版CD抓轨flac,用apple music上的音源也试了效果一样。别的歌曲还没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我摆位应该没啥大问题,后面离墙20cm+,尝试了后面的跳线6和7号减少低频,除了低频量变少并没有什么改善。我在其他喇叭(bluesound pulse 2i和homepod)和耳机(hd800s,z7,ie800s,se846)测试这首歌都是正常的。
作者: richardxq    时间: 2019-11-19 14:19
plough_dagge 发表于 2019-11-19 08:51
数字线材的影响的确要小很多,这点是公认的,
即便是说,“如果不去AB对比,谁都发现不了差别。”这样的 ...

嗯,那只能期待下一个大佬搞出个6万试听usb线的挑战了……
不过估计也没啥用,电源线一个都没听出来,不还一样卖嘛

另外,hifi器材,总有人认为越高级的就应该robustness越差,我认为无论真实情况如何,这个想法都不合理,您怎么看?

作者: px002    时间: 2019-11-19 16:29
以前USB连接打印过上万张彩色喷墨 ,   

主要是N年主板不规范设计,线材若有问题,打印机会自动停止打印,也就是出来一个 半张打印的文档,

然后换了合格的USB,就再也没问题了。

至于说相同的打印机,相同的纸张,就是USB线材不一样, 然后打印出来文档颜色有差别,那 绝对是神棍才能发现的东西。

现在都用有线或者WIFI连接打印机了。那是不是换个网线,色彩也能有差别呢?
作者: murongbo    时间: 2019-11-19 16:41
本帖最后由 murongbo 于 2019-11-19 16:44 编辑

在玄学论坛否定玄学,这是不可能的,管它多牛的老烧来个盲测就啥也不是了。但是玩HIFI离开了玄学又有啥可玩的呢,所以只要自己高兴就好。
作者: 非微软不用    时间: 2019-11-19 17:02
一群连基础理论都没有的人也在大放厥词,论坛讨论一万年也是论坛,不会讨论出科学依据来
作者: fistan    时间: 2019-11-19 17:09
理论我基本一点不懂。

对数字线,我试听过几次:数字线确实能听出区别,但不是每次听都有:
1. 同一个解码(5000档次),试了10块钱和2000块钱的USB,没听出任何区别;又找了一万块钱的USB线试,和前两根有质区别以至于我觉得是不是换了解码器;
2. 继续前面10块钱的线和2000块钱的线,在另一台5000档次的解码上对比,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但没有前一种那么大了,只是声场更大,定位更清晰一些。
3. 最近在试电脑播放本地音源和NAS(wifi链接)的区别,第一天觉得NAS线条感强,比较生硬,第二天没有听出任何区别,第三天觉得NAS声场更大更空但是线条感没了。我也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

各种试下来,我感觉就是:
1. 数字线一定要试听,不同设备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也不是贵的一定好。
2. 其他因素的影响(听者的状态,和其他一些玄学的东西),影响可能比设备更大;
作者: 2204101018    时间: 2019-11-19 19:03
baiduakg 发表于 2019-11-19 03:05
离开绿坛好几年,回来还是这种科学和玄学的帖子来回吵。
吵个毛。听得出一耳朵提升的,就是升级。需要反复 ...

观点是没错。
讨论还是要有的嘛,要不然坛子里多不热闹。

作者: lobo727    时间: 2019-11-19 19:14
看到楼主这个还是要顶一下的,不过突然想到最近119那个乱喷的态势,根本就是自己没玩过啥也不懂,就硬站在道德高区来喷玩家都是脑残花钱,然后用个脑残的大学模拟电路入门说些没有用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论据,然后陷入自己是救世主的幻想,是不是KOL又要出自己的产品了呢?
作者: godblessleon    时间: 2019-11-19 19:43
就喜欢看绿檀,这些个民科们瞎JB扯淡...

很解闷...

估计真正清华、南大电声专业毕业的,看到这些楼上民科们的发言,呕血三升啊...哈哈哈
作者: 处理器    时间: 2019-11-19 19:54
星璇vs南宫煌 发表于 2019-11-18 18:27
同意楼上,就像六类网线做得不够好,误码率高,速度也没法上千兆。

这是接线错误


作者: 34nl    时间: 2019-11-19 20:19
kkhuang 发表于 2019-11-19 05:07
赞同,各玩各就好了,根本不需要讨论。

仅此而已就好了,当有人觉得系统不好,总有另一批人说“线不好”,被反驳就喊冤,说被“误认玄学”
玩线搞个大几万还不如搞个听音室来的好

作者: plough_dagge    时间: 2019-11-19 22:41
richardxq 发表于 2019-11-19 14:19
嗯,那只能期待下一个大佬搞出个6万试听usb线的挑战了……
不过估计也没啥用,电源线一个都没听出来,不 ...

高端设备(尤其是大功率设备)往往都拥有更加完善的电源整形滤波模块,以及昂贵得吓人的线性变压器。


单从这一点来说,就不存在“对线材更敏感”这种说法。


比起那细微的差距,更多的还是心理慰藉。
(其实我自己也不例外,就算明明感觉没有太多差距,但看着那根2K+又粗又硬的Kharma线就是很爽,让我出二手回血也没必要)

作者: pseudo    时间: 2019-11-20 03:21
不出意外的又变成了以钱说话的帖子
作者: jzhou8111    时间: 2019-11-20 09:23
baiduakg 发表于 2019-11-19 03:05
离开绿坛好几年,回来还是这种科学和玄学的帖子来回吵。
吵个毛。听得出一耳朵提升的,就是升级。需要反复 ...

原因就是有些人觉得自己比别人更懂,更聪明。
实际上呢?呵呵。


作者: mczhanglang1    时间: 2019-11-20 10:04
你这种人的最大障碍是无病呻吟,言之无物
作者: bajian168    时间: 2019-11-20 10:07
我就看看不说话,。。。。。。。。。。
作者: dxdxdx    时间: 2019-11-20 11:10
只会初中加减乘除的人讨论100年也懂不了高数。
作者: 9-11-2001    时间: 2019-11-20 15:32
实际操作中HDMI反倒是很容易出差别的吧
作者: gorger    时间: 2019-11-20 16:32
听自己的歌,让别人说去。
作者: ada6000    时间: 2019-11-21 10:26
郝璇  
作者: yfs123yfs    时间: 2019-11-21 11:58
这里面的水太深了
作者: 萌新小小白    时间: 2019-11-21 13:04
baiduakg 发表于 2019-11-19 03:05
离开绿坛好几年,回来还是这种科学和玄学的帖子来回吵。
吵个毛。听得出一耳朵提升的,就是升级。需要反复 ...

可惜的是这个观念没有普及开来!

作者: bo18    时间: 2019-11-21 16:00
大智若鱼℡ 发表于 2019-11-19 08:55
多少人从单纯的喜欢听歌变成烧器材,还乐此不疲,啧啧

我先自首,现在确实听器材多于听歌了
作者: coolbaobao    时间: 2019-11-21 23:03
三千院风 发表于 2019-11-18 18:09
换HDMI线“有时”确实影响画质...我家投影走了十几米长(重点)的线,墙里埋了两根开博尔的HDMI线,一根贵 ...

我  不  信  

作者: 三千院风    时间: 2019-11-22 08:35
coolbaobao 发表于 2019-11-21 23:03
我  不  信

实践出真知

作者: mczhanglang1    时间: 2019-11-22 12:20
这**文章还在置顶?现在大家坛真的只有这种水平?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