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求教解码、耳放如何在耳机结像、定位以及打开声场? [打印本页]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4 21:52
标题: 求教解码、耳放如何在耳机结像、定位以及打开声场?
经常在老烧口中听到解码、耳放到位了耳机结像如何扎实、声场如何开阔,以及定位精确到具体距离甚至角度……

百思不得其解中……

IMG_0857.JPG (79.22 KB, 下载次数: 142)

IMG_0857.JPG

IMG_0858.JPG (81.57 KB, 下载次数: 161)

IMG_0858.JPG

IMG_0859.JPG (82.9 KB, 下载次数: 156)

IMG_0859.JPG

IMG_0860.JPG (82 KB, 下载次数: 165)

IMG_0860.JPG

IMG_0861.JPG (87.79 KB, 下载次数: 174)

IMG_0861.JPG

IMG_0862.JPG (75.97 KB, 下载次数: 137)

IMG_0862.JPG

IMG_0863.JPG (75.26 KB, 下载次数: 152)

IMG_0863.JPG

IMG_0864.JPG (83.86 KB, 下载次数: 136)

IMG_0864.JPG

IMG_0865.JPG (66.82 KB, 下载次数: 131)

IMG_0865.JPG

IMG_0866.JPG (72.92 KB, 下载次数: 129)

IMG_0866.JPG

老烧们口中的好耳机.jpg (84.98 KB, 下载次数: 221)

老烧们口中的好耳机.jpg

作者: XLR    时间: 2019-4-24 22:11
其实我觉得这个crossfeed效应在录音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例如右边的声音同样会进入左边的话筒,音箱再来一次就过头了,导致分离度下降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4-24 22:26
XLR 发表于 2019-4-24 22:11
其实我觉得这个crossfeed效应在录音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例如右边的声音同样会进入左边的话筒,音箱再来一 ...

我听说,绝大部分录音以音箱回放为参照
除了人头录音,其实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人头录音了,然而并没有成为主流

作者: XLR    时间: 2019-4-24 22:31
如何以音箱回放为参照,音箱的摆位可能性那么多种,以哪个为准?
作者: 2b青年爱发烧    时间: 2019-4-24 22:34
foobar使用dobby headphone插件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4-24 22:41
XLR 发表于 2019-4-24 22:31
如何以音箱回放为参照,音箱的摆位可能性那么多种,以哪个为准?

当然是主监听系统啦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4-24 22:42
本帖最后由 战斗天使 于 2019-4-24 22:52 编辑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9-4-24 22:34
foobar使用dobby headphone插件

ROON、FB、RME、CHORD、IFI
各家软硬件厂商都有做交叉馈音
从我个人的听感来讲,ifi家的模拟方案交叉馈音带来的舒适感的提升,要好于其他几家的DSP方案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4 22:43
XLR 发表于 2019-4-24 22:11
其实我觉得这个crossfeed效应在录音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例如右边的声音同样会进入左边的话筒,音箱再来一 ...

左右拾音麦克风录取带延迟的左右声波并不影响音箱还原,因为发声乐器位置相对左右拾音麦克风偏移不仅有延迟还有衰减,录音只是拾取而不是效果

说到分离度无疑是耳机最大的优势,但想请教的是解码、耳放与耳机的结像、定位及声场的逻辑关系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4 22:45
战斗天使 发表于 2019-4-24 22:26
我听说,绝大部分录音以音箱回放为参照
除了人头录音,其实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人头录音了,然而并没有成为 ...

人头录音看是否针对模拟耳廓拾音,如果是那么针对的是换能器在耳廓内的塞子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4 22:46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9-4-24 22:34
foobar使用dobby headphone插件

这个是音效,不是物理声场

作者: 江南我最帅    时间: 2019-4-24 23:17
坐等大神来打楼主的脸,
大神们经常说5W的箱子的声音才能和800s比。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4 23:23
江南我最帅 发表于 2019-4-24 23:17
坐等大神来打楼主的脸,
大神们经常说5W的箱子的声音才能和800s比。

耳机有其运用环境,这里不是对比差距
作者: xsy4848    时间: 2019-4-24 23:53
这些结象我在听贝多芬欢乐颂的时候,HD700的定位就很明显,但是精确到距离就有点扯犊子了,但是当我用LCD3听的时候,定位结象没那么明显了,或者说声场小了。然后我用ROON的交叉反馈的滤波器,感觉··········还不如不用。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00:04
xsy4848 发表于 2019-4-24 23:53
这些结象我在听贝多芬欢乐颂的时候,HD700的定位就很明显,但是精确到距离就有点扯犊子了,但是当我用LCD3 ...

耳机分辨左右位置是没问题的,但纵深、高低就没辙了否则音箱也不会区分近场聆听及需要脚架了。在老烧口中距离、角度是稀松平常的事,人声贴耳还是贴面更是一耳朵的事,甚至能精确描述歌者的口型也不足为其啊……

作者: 2b青年爱发烧    时间: 2019-4-25 00:09
战斗天使 发表于 2019-4-24 22:42
ROON、FB、RME、CHORD、IFI
各家软硬件厂商都有做交叉馈音
从我个人的听感来讲,ifi家的模拟方案交叉馈 ...

是的,crossfeed很多专业机器都有
作者: 2b青年爱发烧    时间: 2019-4-25 00:11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4 22:46
这个是音效,不是物理声场

这个音效就是模拟声场的。

作者: xsy4848    时间: 2019-4-25 00:16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00:04
耳机分辨左右位置是没问题的,但纵深、高低就没辙了否则音箱也不会区分近场聆听及需要脚架了。在老烧口中 ...

反正在我眼里,老烧已经是个贬义词了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00:18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9-4-25 00:11
这个音效就是模拟声场的。

但还是不能跟物理声场7.2.4全景声相提并论,打个比方猫耳朵进化到耳廓转动来精确定位声音发出的方向,戴上耳机猫耳廓转动就开始退化了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00:21
xsy4848 发表于 2019-4-25 00:16
反正在我眼里,老烧已经是个贬义词了

,还是本着谦虚好学的心态好

作者: 2b青年爱发烧    时间: 2019-4-25 00:30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00:18
但还是不能跟物理声场7.2.4全景声相提并论,打个比方猫耳朵进化到耳廓转动来精确定位声音发出的方向,戴 ...

你的要求,除非录音制作的时候使用你的脑袋和耳廓模型进行人头录音,而且一次性全部录制完成(不是分轨录音后期合成),然后你使用ER4B之类深入耳式进行回放,否则无法还原声场。
而且这个录音只对你适合,别人脑袋和耳朵形状不同,效果会打折扣。

尽管如此,这种模拟人头录音的音效早就广泛应用了。比如FPS游戏中听音辨位,以及现在VR技术发展要求沉浸式体验所带来的音效。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00:53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9-4-25 00:30
你的要求,除非录音制作的时候使用你的脑袋和耳廓模型进行人头录音,而且一次性全部录制完成(不是分轨录 ...

人头录音的初衷是在现场拾取人耳位置的声波以达到人耳听觉的再现,这不是针对音箱还原舞台声场宽度摆位的录音宽度,所以人头录音的声场宽度只针对耳机有其局限性。声场还原的障碍不是录音而是换能器能提供的声场,很显然耳机的佩戴方式决定了无法提供声场。

耳机能在游戏中实现听音辨位是得益于视觉系统的强力援助,比如听见脚步声而视觉没有变化感知系统进化会告诉你声音来自后方,闭上眼睛能听出前后、上下?

作者: 2b青年爱发烧    时间: 2019-4-25 01:04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00:53
人头录音的初衷是在现场拾取人耳位置的声波以达到人耳听觉的再现,这不是针对音箱还原舞台声场宽度摆位的 ...

上下比较难,前后左右当然能听出来。另外,视觉反而会干扰听觉,特别是耳机的纵深感,闭上眼睛感受明显纵深会好很多。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01:17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9-4-25 01:04
上下比较难,前后左右当然能听出来。另外,视觉反而会干扰听觉,特别是耳机的纵深感,闭上眼睛感受明显纵 ...

耳机除了提供左右两个方向声源是如何产生纵深感的?耳机虚拟多声道无非运用了左右响度差、递增/衰减来模拟左右/右左声源过度,前后、上下没有独立的发声换能器如何感知?

005IxNDVjw1f0x3d2pi3cj30gp0j042r.jpg.png (162.58 KB, 下载次数: 51)

005IxNDVjw1f0x3d2pi3cj30gp0j042r.jpg.png

005IxNDVjw1f0x3d3k85ij30gt0mqgq8.jpg.png (171.13 KB, 下载次数: 37)

005IxNDVjw1f0x3d3k85ij30gt0mqgq8.jpg.png

005IxNDVjw1eywa4v1d1kj307f07f3z0.jpg.png (28.15 KB, 下载次数: 59)

005IxNDVjw1eywa4v1d1kj307f07f3z0.jpg.png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01:34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9-4-25 01:04
上下比较难,前后左右当然能听出来。另外,视觉反而会干扰听觉,特别是耳机的纵深感,闭上眼睛感受明显纵 ...

再用赛车游戏举个例子:带上索尼号称虚拟9.1声道的HW700耳机再戴上VR开始游戏,耳机里传来了发动机的声音但无法分辨前置还是后置,而用罗技的Z906 5.1声道音箱一耳了然,前置发动机前置音箱出声/后置发动机后置音箱出声



作者: sasawang    时间: 2019-4-25 03:13
我感觉源文件中对这个问题应该做过处理,因为我常常怀疑自己耳朵偏音所以经常一只耳朵听歌,在左耳机中可以听到右边发出的声音,右边也能听到左边的,只不过纵深这东西在耳机里就调不了,只能是源文件啥样就听啥样的了。
作者: sasawang    时间: 2019-4-25 03:16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01:17
耳机除了提供左右两个方向声源是如何产生纵深感的?耳机虚拟多声道无非运用了左右响度差、递增/衰减来模 ...

很多音源本身左右声道就有响度差,不需要播放设备再次提供一遍响度差来模拟纵深了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19-4-25 07:38
本帖最后由 nosounds 于 2019-4-25 07:40 编辑

就算是100只音箱,声音也是从仅有的两个耳孔进入大脑的

耳机不是不可能做到,而是需要合理的录音

作者: 2b青年爱发烧    时间: 2019-4-25 10:03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01:34
再用赛车游戏举个例子:带上索尼号称虚拟9.1声道的HW700耳机再戴上VR开始游戏,耳机里传来了发动机的声音 ...

那些N声道游戏耳机都是坑货,耳机模拟声场有多种方式,比如扩散场EQ,比如耳罩声波反射形成的模拟混响等等。
另外,正如上面某些烧油所述,现在的录音两个声道都有信息,基本不会出现以前某个乐器只在一个声道出现的现象,对于耳机模拟声场也是一种帮助。

作者: tianluo4sc    时间: 2019-4-25 11:34
本帖最后由 tianluo4sc 于 2019-4-25 11:36 编辑

首选需要一个高素质的耳机,首先得有DT1990这种正经八百的次旗舰,再整个正经百八的老旗舰比如HD650 HD600这种,一对比发现DT1990要立体很多。从1万的前端再升级到4万的前端,差别应该也不小。所谓的结像、定位都是对比出来的,是对听感的一种描述。不是楼主字面意思理解的那样。。最近刚入了歌德RS2E,反正我是听不出毛线的定位。DT1990单端下比HD650单端整个要立体很多,倒是很明显。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2:46
sasawang 发表于 2019-4-25 03:16
很多音源本身左右声道就有响度差,不需要播放设备再次提供一遍响度差来模拟纵深了

这里指的是虚拟多声道原理,如果是欣赏多声道音源合并到耳机双声道就需要播放器整合前/后声道到左右声道,尽可能的听到所有声音的信息,但这改变不了耳机的聆听方式,就如本帖一开始指出的一戴上耳机在现实环境或多声道音箱系统中的感受就消失了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2:51
nosounds 发表于 2019-4-25 07:38
就算是100只音箱,声音也是从仅有的两个耳孔进入大脑的

耳机不是不可能做到,而是需要合理的录音

人类的确只有两只耳朵,去看一场IMAX规格及以上的电影并尽量找一个中间的位置,感受一下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多声道音源包围的感觉

耳机还是欣赏双声道音乐吧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19-4-25 12:56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12:51
人类的确只有两只耳朵,去看一场IMAX规格及以上的电影并尽量找一个中间的位置,感受一下来自四面八方来自 ...

IMAX电影经常看,订不到中间的好位置,我宁可不看。没感觉比耳机听人头录音的声场和定位更牛X

IMAX电影的声音不错,不过还没有像人头录音那样让我汗毛立起来,起鸡皮疙瘩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3:00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9-4-25 10:03
那些N声道游戏耳机都是坑货,耳机模拟声场有多种方式,比如扩散场EQ,比如耳罩声波反射形成的模拟混响等 ...

EQ、杜比模拟在只有左右两个发声单元的耳机上就只能在响度差上做文章,让你感受声像左右移动。但这不是声场,连两声道音箱提供的声场纵深也感受不到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3:05
tianluo4sc 发表于 2019-4-25 11:34
首选需要一个高素质的耳机,首先得有DT1990这种正经八百的次旗舰,再整个正经百八的老旗舰比如HD650 HD600 ...

地摊塞也能感受双声道立体声,尤其是电音制作左右声道交替发声来凸显立体感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3:10
nosounds 发表于 2019-4-25 12:56
IMAX电影经常看,订不到中间的好位置,我宁可不看。没感觉比耳机听人头录音的声场和定位更牛X

IMAX电 ...

戴着耳机能够听出前后、上下发声位置?那么为什么即便是两声道的音箱要区分近场聆听、为什么需要脚架调整音箱高度?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19-4-25 13:21
本帖最后由 nosounds 于 2019-4-25 13:24 编辑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13:10
戴着耳机能够听出前后、上下发声位置?那么为什么即便是两声道的音箱要区分近场聆听、为什么需要脚架调整 ...

这个你得问录音师了

为啥录的时候,不多录几个版本,可以搞人头录音版,近场录音版,6寸小箱子版,不带脚架版...

先不说合成录音,即使是现场录音,一个乐队,几十个乐手,请问声音是不是四面八方汇集到那几个麦克风的?

为什么不是每个乐手面前一只麦克风,然后回放的时候,对应每个乐手都用一只音箱进行精确摆位回放?凭什么2只或者几只音箱就能没脸没皮滴演绎出从原本几十个不同位置发出的声音?

明明现场乐手离开你几十米远,现在几只箱子在个比演奏厅小太多的房间里就敢号称还原声场了?


把上面这些想清楚了,再讨论耳机能不能听出声场和定位的问题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3:29
nosounds 发表于 2019-4-25 13:21
这个你得问录音师了

为啥录的时候,不多录几个版本,可以搞人头录音版,近场录音版,6寸小箱子版,不 ...

你已经文不对题了,SACD有5.1声道版本你敢说用耳机聆听跟用5.1音箱系统聆听感受一样?

作者: 2b青年爱发烧    时间: 2019-4-25 13:48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13:00
EQ、杜比模拟在只有左右两个发声单元的耳机上就只能在响度差上做文章,让你感受声像左右移动。但这不是声 ...

谁告诉你的只有响度差,不仅是响度,还有时间差,频响也有处理,具体去看crossfeed原理。杜比那个音效更复杂了。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19-4-25 13:57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13:29
你已经文不对题了,SACD有5.1声道版本你敢说用耳机聆听跟用5.1音箱系统聆听感受一样?

我可没说一样,很清楚了,耳机要和音箱比声场,请用人头录音。同样的,如果拿音箱回放人头录音,会非常渣


你以为家庭里的5.1就真的能还原人家制作人听到的效果了?  人家做这个音乐时候的音箱大小,摆位,房间的声学处理都跟你不一样的

不要看不起模拟声场,你听到5.1也是模拟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3:58
2b青年爱发烧 发表于 2019-4-25 13:48
谁告诉你的只有响度差,不仅是响度,还有时间差,频响也有处理,具体去看crossfeed原理。杜比那个音效更 ...

响度差是有时域要求的,杜比还要整合前后声道到左右声道相对交叉反馈更复杂,但还是那个例子:猫戴上耳机后耳廓还需要转动吗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19-4-25 13:59
nosounds 发表于 2019-4-25 13:57
我可没说一样,很清楚了,耳机要和音箱比声场,请用人头录音。同样的,如果拿音箱回放人头录音,会非常渣 ...

再延伸一点,人头录音的最佳聆听工具是耳塞,这才是最接近人头录音位置的回放设备,大耳机回放仍然有相当的差距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19-4-25 14:00
nosounds 发表于 2019-4-25 13:57
我可没说一样,很清楚了,耳机要和音箱比声场,请用人头录音。同样的,如果拿音箱回放人头录音,会非常渣 ...

再延伸一点,人头录音的最佳聆听工具是耳塞,这才是最接近人头录音位置的回放设备,大耳机回放仍然有相当的差距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4:10
nosounds 发表于 2019-4-25 13:57
我可没说一样,很清楚了,耳机要和音箱比声场,请用人头录音。同样的,如果拿音箱回放人头录音,会非常渣 ...

对的,5.1声道系统的确只是还原了真实声场的平面水平坐标很少的一部分,所以环绕声系统继续升级到7.1/2.4增加了头顶发声单元来还原垂直坐标声场,要想更精确的还原真实声场真的需要像你说的100只喇叭组成球形矩阵来满足两只耳朵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19-4-25 14:19
本帖最后由 nosounds 于 2019-4-25 14:20 编辑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14:10
对的,5.1声道系统的确只是还原了真实声场的平面水平坐标很少的一部分,所以环绕声系统继续升级到7.1/2.4 ...

等有一天,人工耳能完全和人耳构造一样,录音设备再牛x一点,人头录音完全可能重现现场的感觉

哪怕是万人合唱,声音一样最终是汇聚到两个耳孔让人产生听觉反应的

要用大耳机听出类似的感受,那得开发出像大耳机发声相同效应的录音设备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4:26
nosounds 发表于 2019-4-25 14:19
等有一天,人工耳能完全和人耳构造一样,录音设备再牛x一点,人头录音完全可能重现现场的感觉

哪怕是 ...

说了半天你还没理解声场是发声声源与耳朵的距离(产生纵深)、位置(方向、方位)决定的,音箱可以通过摆位还原而耳机不能,与录音无关!再比如在VR虚拟现实中音源不是预先录制而是实时计算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19-4-25 14:47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14:26
说了半天你还没理解声场是发声声源与耳朵的距离(产生纵深)、位置(方向、方位)决定的,音箱可以通过摆 ...

说了半天你也没明白,再远和再近的声音都是从你的耳孔进入的,是固定在你脑袋的两侧,耳孔的大小也是固定的。不是头部,不是眉毛,不是头发,也不是鼻子。只要堵住你的两个耳孔,甚至堵住你一边耳孔,什么位置的来源声音都是渣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19-4-25 14:49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14:26
说了半天你还没理解声场是发声声源与耳朵的距离(产生纵深)、位置(方向、方位)决定的,音箱可以通过摆 ...

想用音箱完美还原真实的模拟音源,可以,需要和真实音源一样的数量,一样的声音扩散环境,一样的位置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4:58
nosounds 发表于 2019-4-25 14:47
说了半天你也没明白,再远和再近的声音都是从你的耳孔进入的,是固定在你脑袋的两侧,耳孔的大小也是固定 ...

先去理解猫耳朵耳廓为什么会转动

7.2.4并不是环绕声系统声道数的尽头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19-4-25 15:21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14:58
先去理解猫耳朵耳廓为什么会转动

7.2.4并不是环绕声系统声道数的尽头

听力最好的不是猫,猫对音乐未必感兴趣。而对声场结像定位那么纠结的人,耳朵能微微动一点的,我到现在也就见过两个

另外,麻烦指点一下,回放《千江月》应该用几只箱子,怎么摆位,多大的房间,要是想听管风琴的录音,是不是得先考虑买个教堂啊?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5:34
nosounds 发表于 2019-4-25 15:21
听力最好的不是猫,猫对音乐未必感兴趣。而对声场结像定位那么纠结的人,耳朵能微微动一点的,我到现在也 ...

对你是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感兴趣,回复仅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
回放标准越接近录音标准自然越好,比如SACD5.1录音一般都有音箱摆位说明。至于录音录不到相应声学结构的音效,还是到现场听吧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19-4-25 15:51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15:34
对你是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感兴趣,回复仅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
回放标准越接近录音标准自然越好,比如 ...

失敬,原来是超级富豪,祝开心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5:58
nosounds 发表于 2019-4-25 15:51
失敬,原来是超级富豪,祝开心

就个人观点还是希望你弄明白猫耳朵耳廓为什么会转动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6:00
jimguo 发表于 2019-4-25 15:40
把录音给锁死并不是最好的办法。用设备来模拟各种情况才有更大的使用宽度。比如SPL。

不是太明白对耳机结像、声场及定位有什么帮助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16:29
jimguo 发表于 2019-4-25 16:26
可以搜索一下SPL耳放

耳放如何改变耳机佩戴方式提供结像、定位及声场?

作者: gameboyyy    时间: 2019-4-25 16:36
因为耳机的声场定位是假的,这点玩耳机的人都不承认
作者: tianluo4sc    时间: 2019-4-25 18:21
本帖最后由 tianluo4sc 于 2019-4-25 18:25 编辑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13:05
地摊塞也能感受双声道立体声,尤其是电音制作左右声道交替发声来凸显立体感

呵呵......此立体非彼立体。从650换到1990的时候,第一耳朵就是感觉更“声音更立体”了 。注意,这是一种直接对比,是一种直观体验。地摊塞、HD650和DT1990明明都是双声道立体声,但在使用体验上就是会有这种差异,声音的表现就是一个比一个“立体”。其实答案很简单:老烧只是在描述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用量化、定性这种严谨的科学概念去解释这些你是解释不通的。
   
就像人们常说恋爱的味道是甜的,然后有个人跟你说“吃白砂糖也能感受到甜,尤其是使用XX工艺制作的白砂糖吃起来特别甜。”   我..............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23:29
gameboyyy 发表于 2019-4-25 16:36
因为耳机的声场定位是假的,这点玩耳机的人都不承认

难怪没有老烧来指点迷津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23:29
jimguo 发表于 2019-4-25 16:58
能给出方向已经是很大的恩赐了。还要这要那的话,对自己就是一种损害

还望不吝赐教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5 23:37
tianluo4sc 发表于 2019-4-25 18:21
呵呵......此立体非彼立体。从650换到1990的时候,第一耳朵就是感觉更“声音更立体”了 。注意,这是一种 ...

换能器决定一套系统90%以上的素质,换能器还原音准、频响范围及三频均衡等等差异可以很容易比较出来,也就是朋友所说的“声音更立体”或者更有质感吧



至于老烧们的描述也就是说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咯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6 00:28
jimguo 发表于 2019-4-25 23:35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找谁说了带耳机的结像定位如何准确有细节的帖子。去回复追问具体玩法和设备片源即可。 ...

问过一些用家没有能够说得清楚的,这里藏龙卧虎三人行必有我师就到这请教了

看了一下SPL的介绍是模拟两声道听感及模拟音箱摆放角度(控制左右声道串流延迟、衰减模拟音箱角度),没有提及耳机结像、定位及声场再现。Crossfeed通过播放器也可以实现效果差强人意,在一些左右声道对比音效比较强烈的录音中反而散失了耳机最大的优势——分离度

SPL.jpg (105.31 KB, 下载次数: 40)

SPL.jpg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6 02:21
jimguo 发表于 2019-4-26 01:46
有人说能听到加州旅馆一曲的咳嗽声或者是什么声,在3'57''。

顺手去听了70多MB《加州黑店》,才发现是左右分离度神曲啊!一开始的吉他来自右声道并伴随来自左声道的欢呼声,紧接着鼓点来自左声道沙锤来自右声道,之前用音箱听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个版本3:57并没有咳嗽声。

随着现在nativeDSD录音越来越多,演奏家运弓间的轻微喘息声清晰可闻

作者: tianluo4sc    时间: 2019-4-26 08:45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5 23:37
换能器决定一套系统90%以上的素质,换能器还原音准、频响范围及三频均衡等等差异可以很容易比较出来,也 ...

声音更立体,是不是这么量化和定性我不清楚。与其花时间精力用“数学模型”去描述触摸水的感觉,不如自己开个水龙头拿水冲下手。

说老烧张冠李戴也不太合适,他们的说法更适合有一定发烧经历或听音观相近的人。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6 16:54
jimguo 发表于 2019-4-26 03:15
两张爵士LP: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44223&extra=page%3D1&page=7

相当不错的资源分享!表示感谢

看我头像就知道是老虎鱼的拥趸,也就不奇怪HD800用老虎鱼的民谣来做试音碟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6 17:00
tianluo4sc 发表于 2019-4-26 08:45
声音更立体,是不是这么量化和定性我不清楚。与其花时间精力用“数学模型”去描述触摸水的感觉,不如自己 ...

朋友比喻的形象解释的详细
描述听感用溢美之词不为过,但本帖想探讨的是解码、耳放如何帮助耳机结像、定位及打开声场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6 17:32
jimguo 发表于 2019-4-26 17:25
听老虎鱼已经有欠缺了,再多找点好的听听。欧美流行音乐录音的音质也很有潜力可挖。后面的致公爵,很有韵 ...

大部分链接有效已经收藏

不过现在索尼贩卖的DSD256对音质的提升可以用忘记戴着耳机来形容,还有www.nativedsd.com

作者: tianluo4sc    时间: 2019-4-27 16:28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6 17:00
朋友比喻的形象解释的详细
描述听感用溢美之词不为过,但本帖想探讨的是解码、耳放如何帮助耳机结像、定 ...

真有钻研精神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7 23:54
tianluo4sc 发表于 2019-4-27 16:28
真有钻研精神

其实也想弄懂解码、耳放的档次差异

解码方面像DSD格式的录音不采样多位元,省却位元转换程序,降低了数位滤波而可能产生的杂信与失真,以及不像多位元系统容易受到电源或外部干扰的影响。支持DSD原生解码的DAC芯片重放即简单的开关电容网络即可,
无需经过PCM DA超采样以及数字滤波的过程,DSD原生解码过程无法进行任何音量以及二次处理。所以DSD录音格式在采用相同支持原生解码DAC芯片的不同品牌间,数位信号到类比信号会有什么不同?PCM(包括DSD)方面索尼、飞利浦做为制定者掌握核心技术,而这两家音源产品在老烧口中不值一提是什么逻辑?

耳放方面除了注意功率匹配、失真外大概就剩调料迎合口味了,档次还能通过什么技术指标拉开?

作者: 寰楀埌鐨勪綆璋    时间: 2019-4-28 00:12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7 23:54
其实也想弄懂解码、耳放的档次差异

解码方面像DSD格式的录音不采样多位元,省却位元转换程序,降低了 ...

接下来肯定有人说电路设计,说什么时钟晶振什么的(我也不懂),说白了就是以价论声。无意嘲讽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8 23:50
寰楀埌鐨勪綆璋 发表于 2019-4-28 00:12
接下来肯定有人说电路设计,说什么时钟晶振什么的(我也不懂),说白了就是以价论声。无意嘲讽

明白朋友的意思,到现在也没人来说恐怕是想说也说不清楚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9 00:30
jimguo 发表于 2019-4-29 00:06
其实对波的处理都有共性。比如照相,显示屏,甚至类似镜头的望远镜都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如何更加接 ...

声音太抽象了甚至连按个暂停对比都不可能,所以给了厂商太多天花乱坠描述音质的空间

电视机标价几十上百万没有厂商会说是发烧级,而音响界云里雾里说不清最后不得不用发烧级来承认目标客户不是正常人

作者: 还是zm    时间: 2019-4-29 00:45
有专门的耳机人头录音可以让你感受一下精确到某某角度出来的声音 但绝大部分录音不是针对耳机调音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9 00:51
还是zm 发表于 2019-4-29 00:45
有专门的耳机人头录音可以让你感受一下精确到某某角度出来的声音 但绝大部分录音不是针对耳机调音


IMG_0865.JPG (66.82 KB, 下载次数: 60)

IMG_0865.JPG

IMG_0866.JPG (72.92 KB, 下载次数: 32)

IMG_0866.JPG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9 01:03
jimguo 发表于 2019-4-29 00:51
最明显的就是大尺寸电视显示屏,一旦升级新的分辨率点距出来,从1024等级的1K,现在发展到了4096等级的4K。 ...

数字技术相对人眼分辨率比耳朵灵敏度落后太多,比如VR想要真正实现虚拟现实需要16K@120fps,十年后的民用显卡未必能胜任除非量子计算时代提前到来,而耳朵现在还在争辩有损无损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4-29 01:27
jimguo 发表于 2019-4-29 01:09
其实声音最好就是把乐器和歌唱本身的质感表现好。其它的位置问题都是附属的。也不一定就是位置准确了就好听 ...

同意朋友欣赏音乐的观点及态度

对于还原聆听声学环境来说就算耳机没有声场也并不影响欣赏音乐本身,这就像看足球比赛直播比在现场获得的细节更多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9-5-23 01:14
alex_to 发表于 2019-4-29 01:03
数字技术相对人眼分辨率比耳朵灵敏度落后太多,比如VR想要真正实现虚拟现实需要16K@120fps,十年后的民用 ...



为什么不直接伺候听觉神经。
反正声音最后都转换成并行神经信号了。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听感,是训练出来的。
视觉也是训练出来的。瞎子复明,看不明白路面,也需要时间训练视觉。


通过训练大脑的听感,来产生上下区分。


声波有穿透力。说不定整个大脑在外界声波的震动下,其全脑神经电流,是会随着真的变化的,所谓避震反着用。



心中有声,耳中无声。【贝多芬脑放】聋子也能听见音乐。


外界声波刺激,只是一串命令行代码,开启大脑的解码分辨程序,来产生听感。


鼓膜是主要捕捉器,耳蜗是换能器,转换成神经电流,大脑是解码器,心是感受器。

内耳除开鼓膜,其他部分不可能屏蔽外界声波震动,
所以,耳蜗换能器,同时也转换了穿透头骨,脑花,口腔回声,等一系列的震动信息。

这些信息,光靠两个耳机喇叭,是无法还原的。




所有难题,都可以通过思辨来解决。(也可能是自己骗自己,以为解决了。)



以上为个人哲学。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