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能够更好地还原录音,就能更好地欣赏音乐 [打印本页]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3-23 01:44
标题: 能够更好地还原录音,就能更好地欣赏音乐
本帖最后由 战斗天使 于 2019-3-23 01:48 编辑

Hi-fi这个词在市场活动中被不停地曲解、变化,如今已经愈发偏离本意,与发烧商品进行捆绑
然而hi-fi的本意,从不曾改变——高保真
我很喜欢某个坛友的一个留言:“这世上只有两种器材,比较还原的器材和瞎J8还原的器材”
什么具有音乐性?是你的器材吗?
不,是音乐本身
能够更好地还原录音,就能更好地欣赏音乐



作者: 阿斯兰君    时间: 2019-3-23 01:47
怎么还原,换成成干音?干音才是 最还原的,这个还原只是还原混音
作者: qq1653304183    时间: 2019-3-23 02:12
说的没错,好器材就是尽可能地还原唱片里记录的声音的器材。
古典如此,流行乐也如此。
虽然流行乐尤其电音经常玩效果器,玩失真,但那是音乐创作者们的工作,不是音响的工作,不可越俎代庖。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3-23 02:15
本帖最后由 战斗天使 于 2019-3-23 02:16 编辑
qq1653304183 发表于 2019-3-23 02:12
说的没错,好器材就是尽可能地还原唱片里记录的声音的器材。
古典如此,流行乐也如此。
虽然流行乐尤其电 ...

总有人说调音,说味道
然而这些都是音乐家、制作人们的心血

音响系统是应该尽量还原,还是放飞自我?
我选择前者

作者: coolbaobao    时间: 2019-3-23 06:13
虽然你说的很对
但是是废话
玩味道玩hufi并不是因为真的喜欢失真
而是因为

作者: 喫薬    时间: 2019-3-23 08:57
从没见到过真正的Reference

作者: fearsdotcom    时间: 2019-3-23 09:06
这个难有标准,每个人喜欢不同,对频段增减益的需求也不同。只能多听听不同类型,先了解自己喜欢哪路风格。
作者: xzhfire    时间: 2019-3-23 17:20
高保真应该不等于直接还原,索尼900st这种工作用耳机声音很直白没有修饰,才叫直接还原吧。
所有的贵的耳机都是要染的,不调音不好听。

作者: weichanglin    时间: 2019-3-23 17:26
真正做听音系统做的最好的,是音乐方面的人才,而不是电子系统的专家。

真正喜欢音乐的这些人,喜欢听现场,所以,那种声音录制的现场感觉深深的埋在他们的骨髓里。

有了这种临场感,又去做自己的系统的音乐人,会对声音还原有强迫症,这种强迫症逼着他们做出更真实还原现场声音的系统。

作者: xzhfire    时间: 2019-3-23 17:51
战斗天使 发表于 2019-3-23 02:15
总有人说调音,说味道
然而这些都是音乐家、制作人们的心血

按照你的理论,索尼900st适合你,听听试试吧

作者: a623430472    时间: 2019-3-23 21:50
把耳机当做一种发声的乐器而不是数码产品可能就好理解多了。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3-23 23:44
a623430472 发表于 2019-3-23 21:50
把耳机当做一种发声的乐器而不是数码产品可能就好理解多了。

只是回放工具,何况相比音箱有所妥协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3-23 23:45
weichanglin 发表于 2019-3-23 17:26
真正做听音系统做的最好的,是音乐方面的人才,而不是电子系统的专家。

真正喜欢音乐的这些人,喜欢听现 ...

我的一个朋友去音乐会的频率很高,还有预先过一遍谱子的习惯,他最后只留一个耳机,650
不过我觉得,他不玩音箱可惜了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3-24 00:11
a623430472 发表于 2019-3-23 21:50
把耳机当做一种发声的乐器而不是数码产品可能就好理解多了。

电音可以理解;器乐不可以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5-13 11:33
alex_to 发表于 2019-3-24 00:11
电音可以理解;器乐不可以

+1
演奏是演奏,回放是回放

作者: sunhefei911    时间: 2019-5-13 14:35
走火入魔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5-13 14:48
sunhefei911 发表于 2019-5-13 14:35
走火入魔

你说发烧友吧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5-13 15:22
jimguo 发表于 2019-5-13 15:19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银子有限只有稍好,难得烧好

100%还原就好像绝对零度

作者: sunhefei911    时间: 2019-5-13 18:01
战斗天使 发表于 2019-5-13 14:48
你说发烧友吧

别乱转移,发烧友种类可多了。

作者: sunhefei911    时间: 2019-5-13 18:26
自己的认知有问题不要带坏别人,我就问你,还原现场,流行歌曲的live版和录音室版你愿意听哪个,你要是真的觉得live版好听我无话可说!

-3a9a231afff0e4f1.jpg (76.23 KB, 下载次数: 90)

-3a9a231afff0e4f1.jpg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5-14 20:50
sunhefei911 发表于 2019-5-13 18:26
自己的认知有问题不要带坏别人,我就问你,还原现场,流行歌曲的live版和录音室版你愿意听哪个,你要是真的 ...

可怜的孩子,原来你不听录音的,脑放开久了烧坏了

作者: sunhefei911    时间: 2019-5-14 22:34
所答非所问。还有,不要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什么脑放,怪里怪气的,不好意思我不是发烧友,也没烧啥耳机有个580都就比较满足了,只是看到这觉得你认知有问题,影响自己也就罢了,还要带坏别人,,我不会再回贴了。
作者: kim8250888    时间: 2019-5-14 23:26
爱听音乐和爱玩器材其实是两码事
捧着廉价CD随身听听名盘的,几百万的音箱只听发烧女声的都大有人在

声明:两种都是正常的爱好,没有高低之分。喜欢就好。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19-5-15 01:10
sunhefei911 发表于 2019-5-13 18:26
自己的认知有问题不要带坏别人,我就问你,还原现场,流行歌曲的live版和录音室版你愿意听哪个,你要是真的 ...

流行歌曲肯定是录音母带经过后期编辑、上色制作的音效好,但器乐录音就不一定需要制作保留原始演绎录音即可

作者: lobo727    时间: 2019-5-15 20:36
看到这个怎么我突然想把我的沉贴顶上来了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9-5-23 02:56

那得当指挥家。

作者: sasawang    时间: 2019-5-23 05:26
然而我经常觉得有的歌曲需要再调整调整才好听,有时候真人唱的都不和心意,反倒是自己耳机里出来的要好听很多。
作者: 35大脸猫    时间: 2019-5-23 06:28
赞同楼主,器材就应该是白开水,另外原声的器材才是最好听的。想做到高保真确实很难。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5-23 07:59
35大脸猫 发表于 2019-5-23 06:28
赞同楼主,器材就应该是白开水,另外原声的器材才是最好听的。想做到高保真确实很难。

好多人不知道HiFi是什么意思,却认为自己在玩HiFi

作者: barrister777    时间: 2019-5-23 09:11
hifi就像是单反,可以通过eq调整音色,如单反出的照片上渲染和滤镜。发烧就像小米和华为自带美颜和渲染。熟优熟劣,其实没有什么好辩白的,动手能力强,有水平的,喜欢折腾就hifi;对调音技术发怵的,就买发烧器材,反正已经调好了,不用自己折腾,能接受得了特定风格的调音就好。我是这么认为的,不一定对。反正玩自己的吧,慢慢琢磨。。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5-23 09:22
本帖最后由 战斗天使 于 2019-5-23 09:31 编辑
barrister777 发表于 2019-5-23 09:11
hifi就像是单反,可以通过eq调整音色,如单反出的照片上渲染和滤镜。发烧就像小米和华为自带美颜和渲染。熟 ...

HiFi不是单反,是用显示屏看已经后期处理过的单反照片

作者: sasawang    时间: 2019-5-23 09:33
发现一个逻辑问题,hifi要求是能够最大化还原录音,还原好了就能更好的欣赏音乐,整体论证过程只讨论了前半部分,对后半部分选择性的忽略了。确实我也认为hifi就是要求最大化还原,但是我不认为最大化还原就会好听,其实很多人包括我玩的不是hifi,追求的是一种喜欢的声音,为了达到这个声音可以适当牺牲还原度。
作者: philsogreat    时间: 2019-5-23 09:49
能还原当然更好,不过很难做到吧。从录音到回放,从话筒到解码、音频格式压缩转换、耳放、线材、耳机、甚至各人耳朵耳道形状、听力状态......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各种失真和偏离(其实耳机相对现场本身在空间感上就已经是最大的“失真”了)。所以厂家就会突出一些味道来遮盖这些音质损失,比如铁三角的女毒、森海的厅堂音、拜亚的金属音、所谓和弦的英国味歌德的美国味、胆机的润泽、纯甲的微暖等等。味道多了,选择空间也大了。不用争,各有所好多好。
作者: dc999    时间: 2019-5-23 09:49
大家都想还原,可是这个原到底是啥样?我觉得真正知道这个原的只有录音师和表演者。所以烧友们所说的还原度只是和各自认知里的声音记忆做对比得出来的,绝不是唱片或音频文件里的那个原来的声音。谈论还原度的大多数烧友听的还是器乐类的录音,因为想去听下现实中乐器的声音不算难事,但是那些听电音ACG之类的烧友来谈器材的还原度,我觉得就是在胡说八道了。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5-23 10:01
本帖最后由 战斗天使 于 2019-5-23 10:13 编辑
dc999 发表于 2019-5-23 09:49
大家都想还原,可是这个原到底是啥样?我觉得真正知道这个原的只有录音师和表演者。所以烧友们所说的还原度 ...

讲点主观感受
雨后初晴的BOSS认为评价还原程度首选人声回放,我赞同这个观点
就我自己的系统而言,放电影、视频时会让人产生有人关门、说话的错觉
而且我老婆是音乐专业的,她对音色效果也满意,我觉得已经足够了
电音甚至VOCALOID,就不用纠结了,本身就没有原音,听个乐呵就行

至于客观评测,我引用一句话

When you can measure what you are speaking about and express it in numbers,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it. But when you cannot measure it, when you cannot express it in numbers, your knowledge is of a meager and unsatisfactory kind.

——Sir William Thompson, Lord Kelvin
(1824-1907)
当你能够衡量你所谈论的事物,并用数据进行描述时,你对它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不能,那么你的认知还十分浅薄。
——开尔文勋爵









作者: dc999    时间: 2019-5-23 10:18
战斗天使 发表于 2019-5-23 10:01
讲点主观感受
雨后初晴的BOSS认为评价还原程度首选人声回放,我赞同这个观点
就我自己的系统而言,放电 ...

你最后引用的这段话是偷换概念,他说的数据和你说的数据不是一回事,别混淆了。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5-23 10:20
dc999 发表于 2019-5-23 10:18
你最后引用的这段话是偷换概念,他说的数据和你说的数据不是一回事,别混淆了。

你再想想

作者: nyhjack    时间: 2019-5-23 12:35
战斗天使 发表于 2019-5-23 10:01
讲点主观感受
雨后初晴的BOSS认为评价还原程度首选人声回放,我赞同这个观点
就我自己的系统而言,放电 ...

雨后初晴的箱子就是偏向人声调音啊

作者: dc999    时间: 2019-5-23 12:36
战斗天使 发表于 2019-5-23 10:20
你再想想

你也需要再想想!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5-23 14:14
nyhjack 发表于 2019-5-23 12:35
雨后初晴的箱子就是偏向人声调音啊

没错,而且是监听音箱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5-23 15:01
dc999 发表于 2019-5-23 12:36
你也需要再想想!

我的认知还比较浅薄
你呢,只要开心就好,人傻是福

作者: cloudchily    时间: 2019-5-23 15:06
就是有些人认知浅薄,连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作者: dc999    时间: 2019-5-23 15:07
战斗天使 发表于 2019-5-23 15:01
我的认知还比较浅薄
你呢,只要开心就好,人傻是福

彼此彼此

作者: cloudchily    时间: 2019-5-23 15:28
本帖最后由 cloudchily 于 2019-5-23 15:30 编辑

HiFi都底色就是尽量还原录音,录音就是一个成品。
tm有听说过我拿来一个显示器显示出来的网页 图片 视频和原件相差很远,那个图片里的线条都歪了,颜色都完全偏黄,甚至图片信息都错乱了有马赛克之类的了,然后还说这是好显示器的么?没听说过!
唯一的调音是在一定的还原基础上,让最终成品更适合人欣赏而做出的调整,或者说微调。这是正常的,这是“最后一公里”的文章。但从一开始就从“我自己听的爽”出发,那我觉得这根本就不是“HiFi”发烧友,因为你的追求就和HiFi by definition 就偏离了。
这才是普通音频设备消费者和HiFi消费者的最大分野,如果这追求都丢弃了,那请不要自称HiFi发烧友,因为你不是。
作者: cloudchily    时间: 2019-5-23 15:36
再回到acg的问题,现在很多acg的录音确实是很烂,那你觉得又想听这个怎么办?简单啊,你先得承认,这些录音渣,所以对于越还原的设备出来的声音就是越“有瑕疵”越不好听的,这就对了。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去针对acg录音一些常见的问题,去“hufi”这当然可以,但调完之后说,哎呀我这系统调得多HiFi。。那就是比较扯淡了

对我来说,还是那个浅显至极的比方,如果一张图片在我的显示器上看着就是很难看,那我不会说我为了让这图片好看而去调整,把卡拉瓦乔变成梵高,这都变成“再创作”了,这就不是去“回放”了。所以对于录音我也是一个道理,渣录音能不听就不听,真要听我就拿一个hufi点的耳机随便听听,有那时间还是尽量去听好的录音。就好了
作者: dc999    时间: 2019-5-23 16:23
cloudchily 发表于 2019-5-23 15:36
再回到acg的问题,现在很多acg的录音确实是很烂,那你觉得又想听这个怎么办?简单啊,你先得承认,这些录音 ...

道理看上去没问题,可回到实际操作,调整显示器你有校色仪,或者你说的原件去做参照物,可音响系统呢?怎么校准?参照物是什么?每张唱片里录制后的音色是啥样?谁知道?

作者: cloudchily    时间: 2019-5-23 16:36
dc999 发表于 2019-5-23 16:23
道理看上去没问题,可回到实际操作,调整显示器你有校色仪,或者你说的原件去做参照物,可音响系统呢?怎 ...

这个的难度当然比较大,但肯定有一个大体的方向的,玩多了自然会有所感悟。所以我探讨的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本身,或者说是对HiFi本身基本认识的问题

作者: dc999    时间: 2019-5-23 16:51
cloudchily 发表于 2019-5-23 16:36
这个的难度当然比较大,但肯定有一个大体的方向的,玩多了自然会有所感悟。所以我探讨的不是方法,而是方 ...

所以这就是玩音响的乐趣所在,因为讨论器材声音时,主观因素占了很大比例。不像显示器,解析度色彩好不好准不准一看便知。玩音响,有机会还是去多听听档次高点的器材,眼界决定了高度。也许这就是你说的时间长了会有所感悟吧!

作者: cloudchily    时间: 2019-5-23 17:01
dc999 发表于 2019-5-23 16:51
所以这就是玩音响的乐趣所在,因为讨论器材声音时,主观因素占了很大比例。不像显示器,解析度色彩好不好 ...

恩,主观部分也是乐趣所在我也很赞同
只是大家记得“不忘初心”就好了

作者: despotical    时间: 2019-5-23 17:18
高保真,保的真实的声音,目前录音和回放恰恰高保真的死敌
作者: nickdo    时间: 2019-5-23 17:36
什么调音都是在还原的大前提下追求. 只是现在某人想放大还原那一块提升自我的优越感而已. 谁不知道还原?

根本中性也是一调音的一种. 想听制作人听到的声音. 全用中性器材就可以.

不同的调音就是迎合不同人群的口味. 你喜欢中性, 没关系的. 但你说喜欢粗犷型男声(老麦JBL), 重金属音乐(N个超低箱), 甜美女声(胆机书架箱) 等都是"瞎J8", 是瞎J8的器材. 就是对音乐的不尊重, 对喜欢它的人不尊重了. 践踏他人的爱好来提升自己的优越感. 很多国人的通病. 生活质数提升了, 品格还未及格...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5-23 22:27
nickdo 发表于 2019-5-23 17:36
什么调音都是在还原的大前提下追求. 只是现在某人想放大还原那一块提升自我的优越感而已. 谁不知道还原?

...

你这自我批评值得鼓励

作者: 战斗天使    时间: 2019-6-27 09:19
引用一段楼主十分认同的话:

    我们听唱片,总是不自觉的去和现场做比较,这可能是一个误区。在六十年代,DECCA
有一个录音工程师叫威尔金森(Kenneth Wilkinson),他有一个理念,就是录音时
不是以百分之百的还原现场为目的,而是以创造一种独立的艺术家型像为使命。他的
这一理念,是看到了以现在的录音条件与现在的音响器材是无法百分之百的记录和还
原现场的。这一理念陆续被各大唱片公司所认同,同时也被唱片的欣赏者所认可,最
有代表的是日本唱片评论家知鸟荣八郎所办的唱片评论刊物《唱片艺术》(此刊每年
评出300名片供唱片爱好者参考,并上CD圣经),仅就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唱片的录制
与重放被看成是一种艺术型态,它源于音乐演奏艺术,但又不同于音乐演奏艺术。

    但这一理念我觉得还没被更多的人接受。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一理念,就会明白,录音
师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现场还原,只是尽可能追求现场还原,而更重视创造一种独立的
艺术家型像。以此而论,我们听器材,追求的则是应尽可能的还原唱片的全部信息。

                                                                                                          ——叶立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