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百尺竿头 尚能爆兵】香榭丽舍一体机双解码版升级体验 [打印本页]

作者: ycbr    时间: 2018-9-20 21:11
标题: 【百尺竿头 尚能爆兵】香榭丽舍一体机双解码版升级体验
大二那年老婆送了我一条当时火到无敌的MX500开始,掐指一算烧耳机的日子真是……从满头青丝到早生华发。应酬渐多俗务缠身的今天,对于音乐,我想要的就是安安静静的耐听。

        说到安静,插播一个老段子,有人问降噪耳机能给你什么样的安静?我按照时下流行的套路来给你描述一下:孩子数学成绩不好,你在支行做经理,维护客户关系,不上不下,有房贷和车贷,每月按揭一万。你老婆在人民医院做护士,她妈有尿毒症透析多年,她不爱你。你年轻的时候觉得能成一番BAT般的事业,但现在也就这样,朋友们看上去混的都比你好,你只能自嘲不会有强东哥那样的烦恼。你下班在车库停稳车,关掉引擎,呜的一声世界安静了下来。密闭的车,晦暗的地下车库,放一曲蔡琴的月光小夜曲吧,把座椅放倒,数一数蛙声,太安静了。你生命中少有这么安静的时刻,你打算再放一曲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再上楼吃饭。

        我想要的听音就是这样:不聒噪,又不HUFI。

        好了书归正传,有一天我突然强烈想在办公室放一个小一体机。一来能推个大耳机,在午休时候让自己安静地做个美男子,二来办公室的Eris E5需要一个能够提供三芯平衡输出的素质派解码。考察了一轮,恰逢奥世影音的香榭丽舍一体机开卖,在首轮鸡血文的轰炸下,我也不能免俗的随大流入之,心想,这么火的机器,哪怕不想听了出二手也是硬通货不是?听了大半年,最近又风闻奥世影音给免费升级双解码版,舔着脸插队升级了一把,感觉真是神清气爽,免费升级就是值!(此条8点20发)

        没错,本篇主要是香榭丽舍一体机双解码版的升级体验。单解码板,也就是初版的很多优点各个论坛的帖子已然很多,声音的耐听度、声场的完整有序、结像准确,硬素质为基础上的温暖大气、对主流大耳机的兼容性都是优点。说到缺点,主要是老板没钱了外观一般般啦,方方正正铁盒子体现不出8102年一体机应有的科技感。

        好了书归正传II。开箱是不可能开箱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开箱了,新机配送的孔武有力的工具箱被老妈拿去做真.工具箱了,所以,我们直接上图:



其实我感觉样子还可以,虽然不前凸后翘,但属于过日子型






外观:把成本都花在声音上
        这次升级版主要升级了“内功”,外观几乎毫无二致,关掉屏幕的话,“几乎”二字也可以省略。升级前后我用手掂量了下,感觉重了几百克,绝对不止是塞了个解码板而已。样子嘛确实普通,不过最常用的耳机输出接口、调节旋钮都在前面,线材接口都设计在尾部,以实用的眼光看香榭丽舍做得比较到位,当然如果能在前面板来个开关按钮就更好了。材质和装配确实一般,四角的大螺丝有种蒸汽朋克的粗糙感,但整体看还算和谐,客服说是什么达克罗304不锈钢材质的,号称用多久也不会生锈,客服你是雷军派来的卧底吗?机器大小倒是很讨喜,也就比A4纸略大一圈,放在办公室许久没人发现,高度压缩的也很到位,大部分显示器下的缝隙都能安营扎寨。



这次升级外观上的区别只有这个屏幕能反映了


        最近触摸屏开始在各类发烧器材上蔓延,香榭丽舍也安装了一个触摸屏。略显颗粒感的屏幕配上《头号玩家》风格的UI,奥世影音的产品经理一定有一颗不羁的码农心。系统操作逻辑简单实用,用户友好度很高,当然第一遍你要认真对着说明书了解下各个鬼画符按钮的功能。我一般就用两个功能,一个是切换耳机 or 音箱输出,一个是切换USB or 蓝牙输入。这次升级后,唯一的变化就是默认页面右上部分那个AK4495S后面加了一个X2。嗯,端详了半天,确实是唯一的变化。




正面接口中规中矩,该有的都有


接口和按钮:几乎一网打尽
        机器正面耳机接口三个,一个四芯平衡,两个6.5,中规中矩,没毛病。这么小的机器,三个接口也委实不少了。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对我而言我宁愿两个平衡口一个6.5,坛子里我看有人还拿香榭丽舍推耳塞,这个我没试过,不过如果是常听PK1\OK1\ER4P这样的高阻耳塞,或者新出的什么黄鹂、谢兰图之类的旗舰耳塞,倒是其中一个6.5换成3.5貌似更合适。好了不多说了,这东西中规中矩就是最好的,我仿佛听见设计师在说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两个6.5的口,调音是不一样的,就我而言,如果是用单端,T1我更喜欢1口,HD800我更喜欢2口。

背部齐全的接口是香榭丽舍最大的温柔


        买一体机干什么?就是图玩的花哨又方便,能带你耍带你飞的关键就是要有齐全的接口。收到机器后我第一件事情是对准菊部一个接口一个接口地数。从左向右,依次是三芯模拟输出、莲花口模拟输出、莲花口模拟输入、光纤输入、三芯数字输入以及同轴输入和输出。右侧是USB口和电源口、开关,中间一个硬挺着的东西就是天线了,貌似蓝牙版和WIFI版都这个天线。这些接口决定了一个一体机的可完成度,香榭丽舍的接口说明它除了当做一个从USB输入到平衡口输出的一体机推耳机以外,还可以当做数字界面解码器耳放。我一般常用的是USB口和三芯平衡输出。考虑到本次评测重点是剖析双解码版的综合素质,所以主要采用了USB输入和耳机平衡口输出来推动耳机,单独界面部分、解码部分和耳放部分的对比留待以后。简单滴说,我的耳机都用了平衡口。




我的南帝与北丐


       玩过的大小耳机不说三十也有二十多种了,大耳机最后能陪伴我的,还是HD800和T1,二者风格迥异却都称得上正统旗舰。森记有大理段氏的皇家贵气,耳机届的老四大高手也就森记公认有这份贵不可言的气质,功力深厚扎实,硬素质出众,演绎古典恢弘大气;而拜亚动力可谓之北丐,原因无他,盖其拳拳到肉的低音、密度超强的中频和延伸到位却不妖媚的高音、扎实的声场都让人想起乔峰打得一手降龙十八掌,可惜T1之前拜亚各档次做工那个糙汉劲儿,北丐无疑了。这俩耳机连同后续小改款产品在烧友中的普及率是很高的,能够把这俩耳机伺候好,对一个一体机的野望也就满足了。我挑选了几首之前在单解码版下细细听过的熟曲子,先从HD800听起:



曲目1:Nocturne op.9 à Madame Camille Pleyel


        这是一首88.2KHZ、2099Kkpbs的高码率柔美钢琴夜曲,很适合香榭丽舍的脾气,也是这两年我常听的曲目。原本单解码板演绎的完成度就很高,钢琴的段落感、深浅、节奏达到了相当高的还原,声场不大但整体感很好。这首曲目伊始琴键发声的空灵感令人印象深刻、欲罢不能。升级后的双解码版明显因为推力的提升,推HD800时同样声压下音量旋钮从单解码板的60可以直降到52。横向声场扩展了有一小圈,低频的下潜明显提升,音符尾部的泛音更加悠长,让音乐的表现力和张力都有所提升。凭印象回忆,我感觉声音的结像和形态提升明显,不同声部分离度更好,解析有提升但这种曲目下区别不是很大,倒是乐曲中演奏者的鼻息听的更清楚了。



曲目2:《舌尖上的中国II》之《劳作的春秋II》


       前几年大热的《舌尖上的中国》配音也是独具匠心,这首《劳作的春秋II》弦乐、笛声中西合璧,小处能晶莹剔透,大处也能恢弘磅礴。细细听来,一如把玩精致的小物件,又如同叩开泱泱华夏美食博物馆的大门,令人“耳”不暇接。这首曲子是属于HD800的,更宏大的声场让你在开声的一瞬间就沉入音乐的海底。双解码版下的HD800,解析和声场的提升以及声音密度的增强弥补了单解码版下乐器线条上若有若无的孱弱,结尾爆棚的关键阶段,双解码版更能让人体会到HD800的好,它是真的带你到了音乐厅现场,给你扑面而来的临场感。HD800作为解析很强的旗舰,前端控制力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聒噪和背景不够黑的窘态,这一点双解码版很好的延续了单解码版的稳和净,但同时又因为硬素质的提升和中频密度与味道的调和把音乐性提升了一个台阶。


曲目3:蔡琴《机遇》之《六月茉莉》


      器材对比,怎么能少得了蔡大妈,不提声音本身,单说《机遇》这张碟的录制水平和烧友循环播放的次数,绝对是器材试音榜单的霸榜之选。这首《六月茉莉》是其中我最喜欢的,开首一段大提琴独奏太风骚,真真松香绕梁。蔡大妈先是用鼻音哼唱了一段,然后是一分多钟口水四溅的独白,自然宽松,极富感染力。听这首曲子,你能感知到演唱者的感情、细微的动作乃至胸腔起伏的轮廓。双解码版算是发了威,给了我近几年听过最好的HD800演绎的人声,背景更黑,弦乐更加厚实,毛刺少了很多,口水声更清晰了,齿音少了一些,最重要的是人声一点也不干瘪,要细节有细节,要感情有感情——常听HD800的都知道这玩意儿中频密度(受限于前端导致)的缺失让人声总是听着寡淡不已,但这次双解码版下,蔡大妈离你还是那么近,仿佛年轻了5岁,皮肤也紧致了一点,蔡大妈充满雌性的哼唱和着曲中弹性十足的钢琴伴奏,一时间我真找不到什么缺点。


曲目4:青燕子《乐海留声》之《孤独的牧羊人》


     当年跟风听HIFI口水歌的时候,特别喜欢这首《孤独的牧羊人》合唱版,或甜美或清纯的不同女声交织在一起,很考验耳机的声音分离度和结像。曲目一开始的弦乐高低搭配,对器材三频考验不小。单解码版下,HD800演绎这首曲目总觉得人声靠的太近有点压迫感,虽然解析方面HD800仍然有优势,但已不如T1耐听。人声明显提升的双解码版目前看是进一步解救了HD800,人声位置略微不那么局促,依靠解析的提升,多人和声加上多乐器发声的叠加状态下声音更加沉稳,齿音少了些许,几个不同站位人声的结像和定位也更准。很难想象设计师在调音时候经历了多么艰辛的精益求精,双解码版演绎人声就是这么神奇:不同乐器的泛音都有所提升、相互交织却不混淆、不降低背景的黑度,人声稍微更靠近人一些,口型略大一些,声音的扎实度明显上来了。


曲目5:《魔鬼的颤音》之曲目02 Accardo LPO Charles Dutoit


      说到弦乐专辑,《魔鬼的颤音》算是个中翘楚,这首Accardo LPO Charles Dutoit一把小提琴拉的风生水起,细微处有丝丝入扣的滚烫和馨香。这种对解析和动态要求超高的曲目毫无疑问是HD800的主场。但或许是单解码版已经演绎的足够好了,双解码版下的HD800重点是增强了所谓松香味,解析略有提升但区别已不是很大。交响处声场横向变化不大,纵向略有提升,仍然是乐器分离度和结像的细微变化,总体而言并没有前几首曲目区别那么大,也可能我的耳朵已经疲惫了。


小结:双解码版的香榭丽舍奉献了解析的提升、中频密度的加强和低音弹性和下潜的扩张,在HD800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人声演绎的再上层楼,很难想象,用HD800听人声让我爱不释手。(未完待续,争取过节续完)















作者: rainred    时间: 2018-9-20 21:23
很认真的评论,期待后续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