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动铁的解析不行不服来辩 [打印本页]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1:10
标题: 动铁的解析不行不服来辩
可能看到这个题目很多朋友就笑了
是的,我没喝大
解析不止听到细节的多少,动圈一点不少,只是你没去留意
更重要是结像清晰度和真实度,比如人声
哪款动铁有颗粒感?你说说
要不就是er4那种凝聚的发亮,要不就是威士顿舒尔的那种柔化再柔化的奶油味
这就是失真,极大的失真
我觉得是个技术问题,不单单是调音了吧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1:11
我十几年前就发过帖子指出动铁的一系列问题,十几年过去了,丝毫没有改进。
就一句话,大耳和音响为什么没有动铁?
想想吧。
作者: clieos    时间: 2018-2-8 11:23
后面是谬辩吧。先不说声音上的优缺点,动铁是小型化的技术,发声方式也必需在相对小和封闭的空间里才最合适,问为什么大耳机或音响没有动铁就好像问为什么有核动力航母却没有核动力单车一样。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1:26
clieos 发表于 2018-2-8 11:23
后面是谬辩吧。先不说声音上的优缺点,动铁是小型化的技术,发声方式也必需在相对小和封闭的空间里才最合适 ...

大耳和音箱为什么不能做小型化?小一点的音箱多宝贵你不是不知道吧。

作者: GqxmylS    时间: 2018-2-8 11:27
某些“伪烧”带出来的“解析”概念,言必称细节,动铁能够加强这种解析的感觉和分析感,对于这样的“解析”党,动铁无疑是最适合的。他们不会去留意细节,他们只相信动铁塞塞给他们的细节。
作者: clieos    时间: 2018-2-8 11:45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8 11:26
大耳和音箱为什么不能做小型化?小一点的音箱多宝贵你不是不知道吧。

要这么说也真是醉了。
又谁说没有完全小型化呢?我们都叫那些是入耳,听过吧?

作者: roudun    时间: 2018-2-8 11:52
就冲不服来辩这四个字就觉得没意思,辩论了又如何?发烧这么主观的东西注定谁都不服谁,也必定有人忍不住来争……
作者: 不能飞的羽翼    时间: 2018-2-8 11:53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8 11:26
大耳和音箱为什么不能做小型化?小一点的音箱多宝贵你不是不知道吧。

就算便携大耳至少单元都是30MM起吧?现在耳塞都能单边塞18个单元,一个30MM便携的大耳壳子里单边要塞多少个单元?36个?50个?动铁单元什么价格?几十个单元分频技术什么难度?再跟52MM或者70MM的大耳比呢?音箱就更不说了。动圈耳机单元很多成本才几毛钱,谁会去做这种作死的事情。另外大耳放动铁不是没有,FINAL的头戴,加动铁补高频的。

作者: 9-11-2001    时间: 2018-2-8 12:17
抛开价位尺寸谈都是耍流氓
作者: chfsg2    时间: 2018-2-8 12:27
市场选择了更容易发声和发展潜力更好的动铁,这是市场选择,也是消费者用脚投票。
作者: szcqcc    时间: 2018-2-8 12:33
动铁听味道的,听还原就呵呵了,几十年前就被动圈反复不间断碾压,按在地上狠狠摩擦
作者: 墨绿森林    时间: 2018-2-8 12:51
动铁探测底躁的能力比动圈强一些。
作者: 小天天0119    时间: 2018-2-8 13:06
“感情”算细节吗
算的话 动铁缺失细节
作者: aassdd    时间: 2018-2-8 13:07
我动铁助听器就是强,人声清晰,百听不厌;无需气孔,佩戴舒适,体积隔音虐动圈;蓝牙扩展,省电易用,充一次电听7天。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18
GqxmylS 发表于 2018-2-8 11:27
某些“伪烧”带出来的“解析”概念,言必称细节,动铁能够加强这种解析的感觉和分析感,对于这样的“解析” ...

完全同意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19
clieos 发表于 2018-2-8 11:45
要这么说也真是醉了。
又谁说没有完全小型化呢?我们都叫那些是入耳,听过吧?

入耳不是对大耳小型化的解决方案,这个不需要争论。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21
roudun 发表于 2018-2-8 11:52
就冲不服来辩这四个字就觉得没意思,辩论了又如何?发烧这么主观的东西注定谁都不服谁,也必定有人忍不住来 ...

声音主观,但也不是完全主观,还原人声是否真实不是什么难点,因为大家天天都听人说话唱歌。

作者: 姨夫的微笑    时间: 2018-2-8 14:21
楼主其实就是为了吸引眼球,这套路太老了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23
不能飞的羽翼 发表于 2018-2-8 11:53
就算便携大耳至少单元都是30MM起吧?现在耳塞都能单边塞18个单元,一个30MM便携的大耳壳子里单边要塞多少 ...

兄弟说的前提还是动铁小型化的优势,但是如果不深入探究音质的话,这个前提的广告语似乎只说了一半。
完整的说法是动铁单元是一种小型化的音质妥协方案。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24
姨夫的微笑 发表于 2018-2-8 14:21
楼主其实就是为了吸引眼球,这套路太老了

一边吸引眼球一边表达真实想法。
是的,套路很老,十几年前我就用,为什么动铁自己不解决这个问题呢。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25
9-11-2001 发表于 2018-2-8 12:17
抛开价位尺寸谈都是耍流氓

不需要价位。评价的动铁单元哪个人声有颗粒感,可以找找看,毕竟很多我没听过。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29
chfsg2 发表于 2018-2-8 12:27
市场选择了更容易发声和发展潜力更好的动铁,这是市场选择,也是消费者用脚投票。

当然,我并不否认动铁的优势,比如密度,比如响应,比如回放并不需要颗粒感的吉他声时的清脆感。铁放铁当然没问题。
回放人声时的失真与这些优势比起来,也确实可以接受。
但是我的帖子的主题很明确,动铁回放人声解析不行。
因为声不是铁,是肉。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30
szcqcc 发表于 2018-2-8 12:33
动铁听味道的,听还原就呵呵了,几十年前就被动圈反复不间断碾压,按在地上狠狠摩擦

恩,完全同意。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32
墨绿森林 发表于 2018-2-8 12:51
动铁探测底躁的能力比动圈强一些。

这个是极有可能的。但是我想如果动圈膜做的非常薄和直径大,是不是可以成为专业的底噪探测器。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32
小天天0119 发表于 2018-2-8 13:06
“感情”算细节吗
算的话 动铁缺失细节

这个还真不好量化。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33
aassdd 发表于 2018-2-8 13:07
我动铁助听器就是强,人声清晰,百听不厌;无需气孔,佩戴舒适,体积隔音虐动圈;蓝牙扩展,省电易用,充一 ...

哈哈

作者: chfsg2    时间: 2018-2-8 14:33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8 14:29
当然,我并不否认动铁的优势,比如密度,比如响应,比如回放并不需要颗粒感的吉他声时的清脆感。铁放铁当 ...

明白你的意思,其实这跟胶卷被数码相机打败一样的道路,市场需要发展,当发展被阻隔时就会有新事物来取代它。动圈耳塞应该会发展成小部分人的玩物。

作者: shenje    时间: 2018-2-8 14:35
本帖最后由 shenje 于 2018-2-8 14:38 编辑

动圈微动态极差,为什么细节多确听不清呢?明显就是声音是错误的。。。

动圈要是微动态做好了,又容易刺,本身单元太小所致。。。你自己看高价动圈有几个?本身就是技术难题。。。

简而言之动圈是加了模糊的图像,动铁是锐化的图像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36
chfsg2 发表于 2018-2-8 14:33
明白你的意思,其实这跟胶卷被数码相机打败一样的道路,市场需要发展,当发展被阻隔时就会有新事物来取代 ...

我也同意这种发展趋势。只不过失去了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失去久了,也就无所谓了。
当年大喇叭回放时,大家还都捏着嗓子学呢。其实倒没什么。可能人声密度更重要。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38
shenje 发表于 2018-2-8 14:35
动圈微动态极差,为什么细节多确听不清呢?明显就是声音是错误的。。。

动圈要是微动态做好了,又容易刺 ...

同意动圈微动态差。但是这并不是错误,而是不足。
动铁对于人声的打磨才是错误。
从这一角度看,人声真实与否是主要矛盾。

作者: shenje    时间: 2018-2-8 14:40
本帖最后由 shenje 于 2018-2-8 14:43 编辑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8 14:38
同意动圈微动态差。但是这并不是错误,而是不足。
动铁对于人声的打磨才是错误。
从这一角度看,人声真 ...

人声最主要的应该是自然通透,中频完整

而动圈其实恰恰非常难控制这一点

因为动圈你看高价的基本上都是器乐塞,图爽~ie800  音乐茶 exk
本身就是因为动圈的动态很难控制,推力一大,中频很容易失真,推力不够高低频起不来

振膜的材料到底是要刚性强一点呢顺态好一点,但是又容易做的太厚

作者: shenje    时间: 2018-2-8 14:48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8 14:38
同意动圈微动态差。但是这并不是错误,而是不足。
动铁对于人声的打磨才是错误。
从这一角度看,人声真 ...

动铁可能你只看到打磨,没看到真正好的动铁能做到的极致绝对不是动圈这种手段受到限制的耳塞能比的,动圈还是单元越大越自然~~



作者: clieos    时间: 2018-2-8 14:50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8 14:19
入耳不是对大耳小型化的解决方案,这个不需要争论。

大耳也不是针对入耳的解决方案,这个也没有什么好争论的。既然各有用处,那你就自己证实了你第二贴的说法是谬辩了。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4:55
clieos 发表于 2018-2-8 14:50
大耳也不是针对入耳的解决方案,这个也没有什么好争论的。既然各有用处,那你就自己证实了你第二贴的说法 ...

我不喜欢这种纯字面的辩论。没有意义。动铁运用有两个理由,小,指标好。
既然这样,做一个小尺度的动铁大耳,提升音质,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工业方面没什么难度。
目前没有的原因,我猜测只有一点,尺度大了后的动铁的真实失真是可怕的,无法掌控的。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5:03
shenje 发表于 2018-2-8 14:40
人声最主要的应该是自然通透,中频完整

而动圈其实恰恰非常难控制这一点

不敢认同。中频是需要通透,还需要真实。比如颗粒感。所谓微动态恰好是乐器的泛音这些。

回放中频正是动圈的优点,怎么能说缺点呢。

ie800的人声只是略远而已,有点森海的特有染色,但是非常真实。
反而动铁回放人声是错误的,解析低的,没有颗粒度的。同时由此导致发闷的。

作者: szcqcc    时间: 2018-2-8 15:13
人声远近不重要,排除远近因素,哪个好用清唱的歌,相同声压下对比就是
作者: 姨夫的微笑    时间: 2018-2-8 15:14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8 14:24
一边吸引眼球一边表达真实想法。
是的,套路很老,十几年前我就用,为什么动铁自己不解决这个问题呢。

如果能解决干嘛不解决呢?就像楼主也无法解决自己年纪大会生病、会死亡的问题啊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5:51
szcqcc 发表于 2018-2-8 15:13
人声远近不重要,排除远近因素,哪个好用清唱的歌,相同声压下对比就是

说的极是,远的大不了音量大点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8 15:51
姨夫的微笑 发表于 2018-2-8 15:14
如果能解决干嘛不解决呢?就像楼主也无法解决自己年纪大会生病、会死亡的问题啊

同意,就是表达这个意思。

作者: 姨夫的微笑    时间: 2018-2-8 16:05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8 15:51
同意,就是表达这个意思。

  

作者: 无诺    时间: 2018-2-8 17:29
总有人喜欢这种的
作者: shenje    时间: 2018-2-8 17:31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8 15:03
不敢认同。中频是需要通透,还需要真实。比如颗粒感。所谓微动态恰好是乐器的泛音这些。

回放中频正是 ...

事实上好的的声音是不具备明显颗粒感的。只能说有一定厚度。恰恰动铁反而能顺滑的表现出厚度。你看final audio的人声动铁的魅力就在这里。你说的颗粒感能在w60上表现出来。而这是一定的失真,过度了。动圈表达的信息有失真的部分所以才会颗粒感明显。你比比自己说话哈。绝对不是颗粒感明显而是厚度好

作者: shenje    时间: 2018-2-8 17:35
颗粒感代表声音不连续性。也就是瞬态差
作者: phoexi    时间: 2018-2-8 18:34
很多烧友说的人声颗粒感 其实是失真大的结果
作者: zhuhanhep    时间: 2018-2-8 18:37
又是开战帖,我觉得没啥好争的。动圈有动圈的好,动铁也有动铁的好,再不行就上圈铁呗~~~这样两边都满足了~~~
作者: 9-11-2001    时间: 2018-2-8 21:11
zhuhanhep 发表于 2018-2-8 18:37
又是开战帖,我觉得没啥好争的。动圈有动圈的好,动铁也有动铁的好,再不行就上圈铁呗~~~这样两边都满足了~ ...

但圈铁中频一般是动铁提供的,于是继续战

作者: szcqcc    时间: 2018-2-9 00:00
人声有低音部分的,动铁别勉强了,低音不好的动圈气息感都很差
作者: cefino    时间: 2018-2-9 01:46
又是吵架帖,提到动圈,除了EM 其他圈都是渣渣
作者: roudun    时间: 2018-2-9 09:04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8 14:21
声音主观,但也不是完全主观,还原人声是否真实不是什么难点,因为大家天天都听人说话唱歌。

就“真实”二字每个人的定义就不一样,主观的最后无非就是喜欢和不喜欢,没啥意思,自己折腾开心就好了,这才是发烧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每个人的听音观都正确,但是当事人的享受外人也无法体会,自己开心就好了。

作者: roudun    时间: 2018-2-9 09:15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8 14:21
声音主观,但也不是完全主观,还原人声是否真实不是什么难点,因为大家天天都听人说话唱歌。

就“真实”二字每个人的定义就不一样,主观的最后无非就是喜欢和不喜欢,没啥意思,自己折腾开心就好了,这才是发烧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每个人的听音观都正确,但是当事人的享受外人也无法体会,自己开心就好了。

作者: asura7    时间: 2018-2-9 09:35
2018   这样的标题还能扯这么长   

作者: szcqcc    时间: 2018-2-9 09:44
shenje 发表于 2018-2-8 17:35
颗粒感代表声音不连续性。也就是瞬态差

我咋觉得缺乏颗粒感才是瞬态差,音染大呢

作者: daifanglei    时间: 2018-2-9 10:45
现在市场需要动铁~快速~高素质感~数量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1:28
shenje 发表于 2018-2-8 17:31
事实上好的的声音是不具备明显颗粒感的。只能说有一定厚度。恰恰动铁反而能顺滑的表现出厚度。你看final  ...

那就是理解不同了,我所认为的森海所表现出的人声颗粒感,跟我现实中听到的是接近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真实。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4:01
shenje 发表于 2018-2-8 14:48
动铁可能你只看到打磨,没看到真正好的动铁能做到的极致绝对不是动圈这种手段受到限制的耳塞能比的,动圈 ...

请举例说明,我确实没听过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4:02
roudun 发表于 2018-2-9 09:04
就“真实”二字每个人的定义就不一样,主观的最后无非就是喜欢和不喜欢,没啥意思,自己折腾开心就好了, ...

“好听”的定义不同,但是“真实”是可以尽量统一标准的。毕竟人声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听到的。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4:03
daifanglei 发表于 2018-2-9 10:45
现在市场需要动铁~快速~高素质感~数量

非常同意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4:05
phoexi 发表于 2018-2-8 18:34
很多烧友说的人声颗粒感 其实是失真大的结果

颗粒感过强肯定是失真大,但是以HD580为例,我认为580回放出的人声结像就是接近真实的,是比W40的人声真实的多的,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4:06
zhuhanhep 发表于 2018-2-8 18:37
又是开战帖,我觉得没啥好争的。动圈有动圈的好,动铁也有动铁的好,再不行就上圈铁呗~~~这样两边都满足了~ ...

不争,也不是说谁好,只是在人声方面讨论一下,有助于理解真实的声音。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4:07
9-11-2001 发表于 2018-2-8 21:11
但圈铁中频一般是动铁提供的,于是继续战

没错,而圈铁问题最大的频段是中低频,比如男低音,基音和泛音骑在铁和圈上,会叠加。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4:08
asura7 发表于 2018-2-9 09:35
2018   这样的标题还能扯这么长

十几年前已经是铁胜出了,所以毫无疑问,只是圈微弱的呼声。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4:09
cefino 发表于 2018-2-9 01:46
又是吵架帖,提到动圈,除了EM 其他圈都是渣渣

不同的方面,相对而言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4:09
szcqcc 发表于 2018-2-9 09:44
我咋觉得缺乏颗粒感才是瞬态差,音染大呢

同意

作者: gbsweet    时间: 2018-2-9 14:14
绿坛除了交易版,其它的越来越没法看了...
作者: bernie    时间: 2018-2-9 14:19
辩个屁哦,高保真声音重放需要扬声器极好的瞬态和无分割振动,动铁的单元微型化满足了这两项重要指标,动圈还是靠边站吧。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4:27
bernie 发表于 2018-2-9 14:19
辩个屁哦,高保真声音重放需要扬声器极好的瞬态和无分割振动,动铁的单元微型化满足了这两项重要指标,动圈 ...

三鹿说他的产品全部满足添加剂指标

作者: bernie    时间: 2018-2-9 14:40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9 14:27
三鹿说他的产品全部满足添加剂指标

你这不是自打嘴巴吗?谁是三鹿?动铁?你还是了解一下三鹿内幕再说话,知道中国民族品牌死的死被外国集团雪藏的雪藏,你就不会说这种话了。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4:44
bernie 发表于 2018-2-9 14:40
你这不是自打嘴巴吗?谁是三鹿?动铁?你还是了解一下三鹿内幕再说话,知道中国民族品牌死的死被外国集团 ...

我相信,1效果2政府
你有什么意见

作者: bernie    时间: 2018-2-9 14:46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9 14:44
我相信,1效果2政府
你有什么意见

那是你有意见,我只陈述事实。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4:47
bernie 发表于 2018-2-9 14:46
那是你有意见,我只陈述事实。

事实是你看个说明书就高潮

作者: bernie    时间: 2018-2-9 14:51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9 14:47
事实是你看个说明书就高潮

你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4:54
bernie 发表于 2018-2-9 14:51
你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那你干嘛来我的帖子扯淡

作者: bernie    时间: 2018-2-9 15:03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9 14:54
那你干嘛来我的帖子扯淡

蛔虫不会生存在它的寄体之外,但是我看见一条蛔虫想要爬出它的寄体来生存,于是,我向它扔了一块石头。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5:11
bernie 发表于 2018-2-9 15:03
蛔虫不会生存在它的寄体之外,但是我看见一条蛔虫想要爬出它的寄体来生存,于是,我向它扔了一块石头。

靠,这是跟我扯三体吗
作者: shenje    时间: 2018-2-9 15:43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9 11:28
那就是理解不同了,我所认为的森海所表现出的人声颗粒感,跟我现实中听到的是接近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 ...

森海所表现出的人声颗粒感,对不起我想问是啥耳机?HD800s我听过确实是有点明显颗粒感,但是这种感觉就像经过锐化的相片,看上去是清晰的,其实是信息量不足的。。。
想说不知道你知道什么样是有厚度的好声音嘛,低频应该会感觉更完整的包围感,一个完整的底部,层次感量感是平衡的,其实也说不上平衡,就是都有而且不会突出任何一点,
高频应该是亮而润,而不是暗的
而中频我觉得应该是不会有明显颗粒感的,因为其实好的人声发音,1,肉感,就是声带的震动的音色2共鸣腔,就是泛音部分。。。这两点表现好了人声才会更有感情。。。好的人声应该是有感情有韵味的,因为你能更清楚地知道这是人唱出来的东西,而不是器乐。。。



动铁人声啊~我就说final audio好了,你可以试试看,哪怕高低频失真很大,哪怕中频朦胧像一层纱,但是那种局部的韵味和厚度也是一种对于极限的尝试。。。情感的表现很丰富


作者: roudun    时间: 2018-2-9 15:48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9 14:02
“好听”的定义不同,但是“真实”是可以尽量统一标准的。毕竟人声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听到的。

自欺欺人的人多了去了啦

作者: shenje    时间: 2018-2-9 16:14
szcqcc 发表于 2018-2-9 09:44
我咋觉得缺乏颗粒感才是瞬态差,音染大呢

颗粒感事实上人声是会有,但是不会那么明显,明显了就是锐化的象征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6:14
shenje 发表于 2018-2-9 15:43
森海所表现出的人声颗粒感,对不起我想问是啥耳机?HD800s我听过确实是有点明显颗粒感,但是这种感觉就像 ...

关于好声音每个人理解不同就不讨论了,您对于好声音的理解我表示佩服,有自己的体系就很难能可贵。
但是,真实和好不同。
我听过的森海的每一条耳机对人声结像的真实度,都是优于动铁的,当然只是结像,不说厚度、密度、韵味等等。
比如MX375,听EMI1954版冬之旅,对美声男中音的人声还原我认为是非常接近真实的,不论身边清唱、现场听,浑厚男声的颗粒感都是真实存在的。而W40这一类主打男声的动铁明显打磨过了。
IE800的人声随远,也是真实的,蔡琴的声音不应该是动铁回放的这种顺滑无颗粒的。
HD580我认为是回放人声最为真实的动圈了,把后期的泛音都能剥掉一层去漏出本来面目的感觉,HD6系列次之。
但是不是说森海就是真实的,音染也非常大,但是就结像、线条边缘来说,是足够真实的。
您说的final我没有听过,有机会试一下吧。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6:15
roudun 发表于 2018-2-9 15:48
自欺欺人的人多了去了啦

就怕认真二字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9 16:16
shenje 发表于 2018-2-9 16:14
颗粒感事实上人声是会有,但是不会那么明显,明显了就是锐化的象征

承认这个就好说了,动圈有,也不一定明显,但是动铁是没有。这就是我要表达的。

作者: shenje    时间: 2018-2-9 16:47
本帖最后由 shenje 于 2018-2-9 16:54 编辑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9 16:16
承认这个就好说了,动圈有,也不一定明显,但是动铁是没有。这就是我要表达的。

恩恩
我很理解声海党的听音观,结像,中低频都是很重要的。

我也会觉得,其实结像不只是中低频的事儿,高频也很重要,光泽感,空气感,精准的定位和凝聚的高频线条。而这个明显动铁更好。口水声,细节,细腻度,都是靠好的微动态素质撑着的。好的动铁也会有一种立体感,高频好的结像会觉得很立体,但是又不厚很透。动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振膜刚性要好,第二振膜又不能太厚,比较难的。

另外你说动铁绝对没颗粒感我觉得不知道你理解的颗粒感是什么哦,你试试w60 um50pro 应该说不会没有。不过会有些差异。



作者: szcqcc    时间: 2018-2-9 17:09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9 16:14
关于好声音每个人理解不同就不讨论了,您对于好声音的理解我表示佩服,有自己的体系就很难能可贵。
但是 ...

对,问题就在这里,邓丽君和蔡琴都有颗粒感或都没颗粒感都是不能接受的


作者: 蓝绿相间    时间: 2018-2-9 17:13
人声齿音略多

作者: before    时间: 2018-2-9 18:24
我想听听朋友对圈铁的看法。
作者: karmmm    时间: 2018-2-9 21:24
不知道楼主都听了哪些动铁得出的结论
作者: Deemax    时间: 2018-2-9 22:16
去看耳塞方波响应吧,这就很公平很直观了,除了极高频劣势些,动铁解析更强灵敏度更高是能用仪器证实的
作者: asura7    时间: 2018-2-9 22:26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9 14:08
十几年前已经是铁胜出了,所以毫无疑问,只是圈微弱的呼声。

我觉得动圈还是有其特点   当然动铁解析到了今天对耳塞来说确实够了 不过类似exk这样的“动铁塞”也不是不能做到   只是无法达到一样的高度罢了  现有动圈旗舰确实并无很大长进,然而还要和定制旗舰价格齐平   个人觉得有点鸡肋了     

作者: kkliangliang    时间: 2018-2-10 10:35
还是听动圈舒服  动铁不玩了
作者: 不能飞的羽翼    时间: 2018-2-10 11:08
ziyeshuhuai 发表于 2018-2-8 14:23
兄弟说的前提还是动铁小型化的优势,但是如果不深入探究音质的话,这个前提的广告语似乎只说了一半。
完 ...

动铁本来就是从助听器来的,出身就是小型化的,然而拿来做耳机上现在很多动铁的低频单元要做大才能出好点的低音,动铁更像是音箱的多单元分频,只是以非动圈的方式解决,动圈一样有堆了三个单元的JVC,一些同轴双单元,还有最近一些圈铁+压电陶瓷的混合结构

作者: emperix    时间: 2018-2-10 11:30
LZ举出er4作为例子,实在难以论证你对动铁声音的评价,这都多少年前的耳塞了。
你把当前顶级的动圈动铁放出来分析对比一下,还能开个好头,如今则是与时代脱节了。建议你搞清楚是不是,再讨论为什么。
此外自己没听过还要别人举例子,那完全没意义,耳机不像相机可以放出原片大家看,没听过就没资格讨论。

作者: wahsq    时间: 2018-2-10 13:05
大耳没有动铁?final 潘多拉系列不知道lz听说过没有?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10 13:41
szcqcc 发表于 2018-2-9 17:09
对,问题就在这里,邓丽君和蔡琴都有颗粒感或都没颗粒感都是不能接受的

没错,我听是这样的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10 13:46
asura7 发表于 2018-2-9 22:26
我觉得动圈还是有其特点   当然动铁解析到了今天对耳塞来说确实够了 不过类似exk这样的“动铁塞”也不是 ...

是的,动圈的缺点可能更加明显,比如回放吉他就没有动铁的清脆感,因为吉他是钢丝弦。
所以我觉得动铁回放铁质乐器的声音是可以的,比如三角铁,比如锣。但是非铁类可能就不是长处。
我也觉得谢兰图卖的太贵了,这个素质不值这么些钱。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10 13:47
wahsq 发表于 2018-2-10 13:05
大耳没有动铁?final 潘多拉系列不知道lz听说过没有?

这个真没有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10 13:50
emperix 发表于 2018-2-10 11:30
LZ举出er4作为例子,实在难以论证你对动铁声音的评价,这都多少年前的耳塞了。
你把当前顶级的动圈动铁放 ...

我拥有过的动铁有w40 w60 se535 se846 e5c
e2c e4c ue900 er4,听过的更多想不全了,还有几条圈铁。再贵的确实听不起了。
但是就这些来说,确实没有听到过如mx375回放人声的那种颗粒感。
当然mx90我觉得颗粒感过了。还有hd202颗粒感也过了。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10 13:51
不能飞的羽翼 发表于 2018-2-10 11:08
动铁本来就是从助听器来的,出身就是小型化的,然而拿来做耳机上现在很多动铁的低频单元要做大才能出好点 ...

同意,支持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10 14:01
Deemax 发表于 2018-2-9 22:16
去看耳塞方波响应吧,这就很公平很直观了,除了极高频劣势些,动铁解析更强灵敏度更高是能用仪器证实的

同意,但是毕竟声音不能用波形完全描述。比如音色。
但是我不太理解的是,颗粒感按说可以用波形表述,比如蔡琴录音波形是a,与a完全一致的回放才应该是最真实的,这种回放应该能包含住颗粒感。
但是动铁的实际听感却不是这样。问题出在哪里?
是不是频响曲线不同于音频波形?
音频波形是否只是基音的振幅,没有泛音的信息?
其实这些肯定都有现成的答案,我确实也没研究过。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10 14:02
karmmm 发表于 2018-2-9 21:24
不知道楼主都听了哪些动铁得出的结论

我楼上回答了一下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10 14:07
before 发表于 2018-2-9 18:24
我想听听朋友对圈铁的看法。

圈铁的问题更大。
衔接问题,音色统一问题,分频问题,如何避免动圈低音炮问题,某些频段圈和铁的重叠问题。
所以圈铁细究起来听感大都不自然。
但是理论上说这些不应该成为问题,所以解决了这些问题的圈铁会很牛逼。
而且我幻想未来能否有这样的耳机,不仅通过频率回放,而且能够识别音色选择发声单元。比如类铁质乐器用动铁放,木质乐器用目振膜,人声用生物振膜。

作者: ziyeshuhuai    时间: 2018-2-10 14:14
shenje 发表于 2018-2-9 16:47
恩恩
我很理解声海党的听音观,结像,中低频都是很重要的。

同意,人声的高频圈差一口气我懂,密度和厚度也差一些,密度厚度做太大也会失真,就是您说的高频解析问题。
所以说,实际上张雨生的高音,莎拉布莱曼的高音,圈确实是失真的,而且力度欠缺。hd580也无法解决人声高音问题。要不却力度,要不颗粒感。
但是铁也有问题,音色不对,毕竟回放肉嗓的声音,铁会偏味。
w60听过,和w40一样,我觉得对整个人声频段的回放都是音色不对的,小提琴也是,可以说音色失真极大。
而且对于颗粒感的缺失,不仅是音色问题了,而是调整了某些频段的解析所致。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