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放是欧博 Linear 5,申请了试听,在上述系统上(MC3 除外)听了一周之后就立马决定购入的。这个耳放其实在我家里有点高频噪音干扰问题,让我一度放弃,当然后面我还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时转去试听了一圈惊雷 430HA:推 HD800 有点尖锐,推 T1、GS2000e 感觉倒是都很不错,单机价格也合适,但据说怼身价平齐高端电源线有巨大提高,不过需要试错;高登 GA-X:声音整体素质极高,非常均衡,性价比十足,但调音有点偏细腻,有点素和娇细,反而有点做作感;原创 OPA-2A:大开大合,但是细节欠奉。对比 Linear 5,这几个耳放均不太满意,于是最后还是选择了它。用一个听过我系统的朋友的话来说 Linear 5 是他听过的推 HD800 最贵也最好的耳放,当然他没有听到过我听过的 Linear X。
Linear 5 在我这里的干扰问题为时不时几秒的高频噪音,但只有一边声道出现,深夜时候减少甚至消失,同样的机器在其他环境中都没有,而且不同的机器在我这有一样的表现。由于我无法判定是无线干扰或者电源干扰,试了各种滤波插座和欧博搭配销售的 PW-8 电处均无法解决,后面索性换了纯排插,然后加了一个 DIY 地盒,问题解决。过程中还获得两个信息:滤波排插的滤波方式如果是把火零的高频干扰排到地线中,于是地线会变得更不稳定,同时基本无法过滤直流成分。隔离牛过滤直流成分效果好,但是如果本身市电电压较高,经过隔离牛之后会明显再高个 5-10V。
说回 Linear 5,原装前级管是这个耳放必须升级的项目,但非常好玩,也是更换之后改变最明显的部分。试听时将原管换成德律风根的 ECC82,能立刻感受到整体的细节解析上升了一个巨大台阶,唯一遗憾的低频略散略糊(加上更换的全真 2A3Q 加重了低频,以及 HD800 的低频本身也偏散,问题凸现 )。
于是正式拥有 Linear 5 之后,我用来搭配的前级管是 Valvo 收腰 E80CC 和德律风根 ECC802s,此两个管子现价都接近 3k,有点贵但也算值回票价,而且前级管寿命极长,戏说买来正常使用情况下,其实无法真正拥有这些管子,只是为下一代人保管。
E80CC 的特点是高增益,声音密度会变得很高,高频和低频也变得非常突出,线条鲜明,让你无法错过任何细节,推 HD800 推出了拜亚耳机的感觉,得益于 Linear5 声底非常安定扎实,不会有那种金属味和噪乱的感觉。非常适合听器乐尤其是激烈的弦乐四重奏,以及金属乐之类的重型音乐。
ECC802s 是加强完整版的 ECC82,低频凝聚感明显改善,声音的解析、透明度甚至更高,而最出色的一点声底是非常中性的同时,又有飘逸延伸极好的高频和丰富细腻的泛音表现,和有些味道型晶体管耳放刻意调教出来的音染感完全不同,非常自然中正。
2A3 是 Linear 5 的放大管,其实原机的曙光 2A3 并不差,整体非常均衡,但如果升级全真 2A3Q,透明度和信息量还可以得到提升。但全真 2A3Q 让我觉得低频氛围有点加重,带来一种 Q 弹的感觉,听低频乐器的形体和重量感得到加强,但我不确定这是否属于完全正面改进,但确实很好听、很放松、很陶醉。在买不起也买不到坊间传说各方面都非常好的 RCA 2A3 单屏的情况下,我选择继续用它。据说 Linear 5 潜在搭配还有 JJ 的 2A3 新管子,会比全真中性。
整流管我用的也是推荐搭配的全真 274BQ,对比原管在透明度和安定感上有所提升,但对我不属于那种一耳朵能听出来的,有了对比才有伤害,于是我还是用它一起,达成三胖组合,其他搭配还没试过,暂时也不想折腾了。
在折腾管子的过程中得到了 Linear 群里几位前辈尤其是苏荷大大的指导,少了走了不少弯路。但总结我 Linear 5 现在搭配的管子其实就是大部分人也标配的全真三胖 + ECC802s/E80CC,似乎也是非常简单无脑,不会走错什么弯路,就这么配就对了。
我认为有关系的部分叫做表情,或者说乐器操作,或者说演唱方式。说开就是由人演奏的音乐实践(其实电子乐也是可以的,ADSR 修饰之类的也是为了模拟这些)中的一些表情、身体姿态、呼吸上、口型等的变化,会改变听者对于情感的认识。这个可能是在人类在出生之后的因而阶段和他人的互动就习得的。不用眼见,仅凭他人的说话或者走路声音应该也能稍微感受到一点对方情绪不同。进而这种感受力也可以扩展到你听到的演唱、乐器操作里。人声里的情感是最直接能和这部分人脑功能连接起来,最直观能承载情感的方式,从来没看到过人声好听的器材没有情感这种说法(除非是听的 Philip Glass 的歌剧之类的)。但是有些器材为了人声好听,会故意凸现这些部分,反而略去了其他很多信息,于是剩下的便满满都是感情,我不能认同。
而回到乐器演奏来看,感情的表达,在乐器发出的声音里的信息元素里,占比非常微小,就是些细小声音的区别。其实很多时候音乐演奏也不是特意要凸现感情,但因为乐谱上还是经常地有「Con moto」「Doloroso」等等字眼,所以器材能听出乐器演奏情感也是有必要。但很多器材对这部分乐器操作表情还原的不足,因为本身通常都是些细小的声音区别,易于被掩盖于乐器本身响度值高的声音里,但说白了这就是器材解析能力的缺陷。有些器材会采取拔高高频,让乐器声音更好分辨,也就是前面说的声音那点用于区别声音的方式,来做到声场、层次感的提升,而带来的高解析感硬素质的听感,会听上去没有感情也是正常的,其实解析还是少,少的正是这部分在乐器声音之下细小动作的还原。在这点上来说 Linear 5 作为胆耳放做到的,比某些石机那种清晰但缺乏某些细节不足以让人脑认知到声音的这些部分的表达,来得成功许多。搭配上 HD800 的声音特质和素质较高的音源,我可以说我听到了我心目中比较完整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