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谈音箱/耳机双修 [打印本页]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18-1-31 12:26
标题: 谈音箱/耳机双修
以前有人写过一篇以耳机为师的文章,认为耳机可以用来音箱系统校声。玩音箱的人并不是瞧不起耳机,而是只有在没有条件听箱子的时候,才会去听耳机。这本来就不是一个敌我矛盾关系,而是补充关系。耳机是音箱的补充,就是这么回事儿。这就是音箱/耳机双修的一个基本概念。

现在绿坛已经百度化,跳梁小丑此起彼落。除了过度吹捧的营销软文,更具迷惑性——主要是迷惑新手——的是既无音乐经验,又无音乐素养的存在感刷子。

但特别讽刺的是,恰恰是没有古典音乐欣赏素养的人最爱吹捧音乐万岁,我玩的不是器材,我听的是音乐,所以我的道德阵地比你们高。

我音乐水平低,我不谈音乐,我只谈音乐的载体,和器材对音乐载体的表现力。

民用级别的常见音乐载体,无非是磁带、LP,CD。现在源生数字录音也可算是音乐载体,比如用录音笔录下演唱会。但非源生数字文件,即由磁带、LP、CD转制成的数字文件,我认为从HIFI角度出发,这种数字文件没什么可讨论的。举个例子,给你三两大米,你是蒸、炒、煮稀饭、爆米花,口味各有不同。但HIFI器材关心的,这是东北大米、是京山桥米、还是泰国香米。


这米原本是个什么味道。


所以当数码党大谈先进的数码文件时,他们忘记了,其实是根本就不知道一个基本的常识——古典录音的黄金时代过去半个世纪了,现在发烧界公认的大部分名盘名演,都是以LP和CD为载体的。

对于古典发烧,数码流唯一的优点是省钱方便。谈音质那是自欺欺人。因为这把米就是CD,把CD上的数字文件抓出来,从技术上变成更高规格的,再从技术上推导出这个更高规格的数字文件必然比CD原盘好听?

而现在的流行录音,用得着那么好的器材?

音箱系统对于讯源的敏感程度,或者说放大程度,远高于耳机系统。耳机只是巴掌大小的、弱电驱动的振膜。所以对于CD或者数字文件的分析力上,耳机小于音箱,反过来说,宽容性大于音箱。一套成熟度高的耳机系统,可以很方便的从整体上获得音乐的味道,对于各类CD的宽容性比音箱好得多。我以前写过一个帖子,认为入门级别的CD机+耳放+耳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听经典名盘的刻录碟,而且,利用首版转录的刻录碟,很可能比后期再再再再版的正版碟更好听。现在我还是这个观点。

但这个观点用在音箱系统是错误的。音箱挑碟,刻录碟在HIFI音箱系统上没法听,如果是HUFI系统或者可以凑合。

第二点,音箱回放爆棚音乐压力很大。从空间,器材的档次,以及扰民问题,压力确实很大。虽然是钱可解决的问题,但真不是一点小钱能解决的问题。这一点耳机有优势。

第三点,耳机音色相对稳定。隔壁很多老烧都会留一只HD650,这耳机的风格是一回事,至少650的中频是有一定参考性的。

第四点,音箱系统成型后不好改动,推倒重来代价很大。耳机么,虽然不敢说每机耳机我都玩的很好,至少从数量上,确实玩过很多机。

曾在展会上用耳机听过LP,没什么感觉,后来换成落地音箱,马上两重天。LP这种东西,在耳机上听确实优势不大。LP那种活生感并不能被耳机忠实表达,这很可能是耳机固有的动态压缩造成的。

耳机其实很适合数码流,虽然我说数码流唯一的优点是省钱方便,但省钱方便难道不是大多数人的主流选择么。我只是看不惯那些吹捧数码流的,天天瞎话数码流音质秒天秒地秒空气,你听不出来是看不懂公式读不读波形,搭配又不合理为什么不买我八心八剑只卖9999的XXX套装?


最后一点。由于箱子门槛高,所以没有几个入门的直奔大证据大葫芦。基本上是在一定预算内,合理搭配出最好的声音。但是耳机这圈子很怪,入门就旗舰,或者三五千的耳机看电影听歌,虽然钱是别人的怎么花与他的事,但总觉得这是件非常拉低耳机发烧文化的事。等于说什么都不懂,先砸钱,姐有钱姐听音乐姐冷艳还高贵。我一直认为,HD800玩来玩去玩不好的,真心不如买800的钱,踏踏实实的弄一整套的DT880或HD600/650或SR325。

门槛低,谁都进来插一脚,刷两声存在感,就乱了。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8-1-31 12:33
在耳机论坛贬低耳机系统总觉得怪怪的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