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老高发烧随笔——新井底下的折腾与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8-1-4 23:55
标题: 老高发烧随笔——新井底下的折腾与思考
本帖最后由 andygaof 于 2018-1-5 21:15 编辑

伴随Total Six进门,新的折腾之旅开始。记几点流水账,避免日后忘记了这个井底中的到的收获。

1. Total Six热机到第八天,才真的开始好听了。前面几天素质赢8XR,但是真的难听。到今天,算是音乐性与素质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得到了统一,从8XR开始的有素质才有音乐性,素质与音乐性不矛盾的论断,被Total Six继续向前推进,高密度,高解析,强悍的大动瞬态和微动态下,音乐是如此的柔软而且富有音乐性。声音就在那里,演绎也在。低端音源的解析与音乐性的矛盾,到了高端不复存在,所以无需讨论HiFi性与音乐性之间的矛盾了,如果还在纠结,或者升级音源,或者忍着二选一。

2. 今天的几个实验结果几乎可以定论,高端解码器,USB等电脑输入方式是最好的音乐入口,HQPlayer串流给电力优化到极致的NAA方案吊打8XR的AES输出,8XR做解码时就已经是火线作为音乐输入口,明显好于204/HYZ等截面的AES/SPDIF输入。这一次,8XR在线电优化,Windows系统优化,火线遥控本地时钟做界面AES输出到Total Six的情况下,完败给普通PC使用HQPlayer串流方案USB输出给Total Sxi。而且8XR在各种曲目的听感中,完全没有能抬得起头的地方。5000吊打50000,在合理的理论支撑下,完全可以实现并且复现。

3. 大件越高端,周边敏感度越高,从避震,USB线,到电源以及信号线都会很敏感的的到声音的变化。不要在去讨论线材有用无用的问题,但是即便用这套20W+的系统(8XR界面,Total Six解码,LinearX耳放,Susvara耳机),在从10W+进阶而来的时候(没有Total Six)仍然存在不是贵价周边就好的问题,典型的例如线材对结像距离的改变非常之明显,很多贵价线材会提高密度,解析等等诸多因素,然后同时把结像也大幅度拉近。喜欢古典乐的我,会希望声音是在足够的距离下聆听,因此时至今日在试过大量万元级线材之后仍然靠一对200元佳耐美平衡线度日。同时不得不说明,从10W到20W系统,研究过更贵的线材等等,然而,显然大件的提升,相比于周边的升级,仍然带来了声音上最大的收益。

4. 有些烧友认为越往上投资回报率越低,对于此我的看法恰恰相反。用Total Six和YGG比对,我先给YGG以很高评价,我认为YGG始终是解码器的声价比王者,可以在两万元水准上提供足够的音乐性和不差的素质的解码器几乎就这一台,另外两个备选是阿婆机加时钟,和欧博的R8pro。而且我无法描述Six比YGG那里更好,8XR比阿婆机和R8pro那里更好。但是其差距就像我儿子拉完一首曲子,他的二胡老师立即再拉一遍。YGG可以说是好听(我儿子拉的二胡已经挺不错了),但是Total Six的才叫音乐(他老师早已突破专业演奏的那个壁垒)。差距非常之大,但是确实难以用某个词来形容。这个差距是远远大于YGG对便宜一点的解码器形成的优势的。

看看能不能补充个白话文。

话说Total Six买来好多好多天了。第一天那个声音就在解析上打赢了8XR,但是我觉得他好难听,空有解析,小提琴听着像拉锯,一首交响乐到处都在响,各个声部的呼应确一点都听不到。R2R这货需要热机,YGG刚买来要100小时才好听了。于是就热着吧,到第七天的时候Total Six突然间就好听了,小提琴的音乐性出来了,高频不拉锯了,钢琴的泛音也出来了,交响乐的呼应也有了,人声也真实了。高端器材好听,素质也高,这两个不矛盾啊。想想几年前纠结我是要高素质呢还是要音乐性呢?其实多花点钱,都有。

这解码器怎么才能最好听呢?手里有个CD机,当年卖2万多,有同轴输出;手里有个204,可以当界面;手里有个8XR,号称是宇宙第一界面;手里还有个Ultrarendu和LPS-1,号称USB无敌。于是就AB来AB去,折腾来折腾去,最后确定,USB解析最高,然后音乐味也最好。所以啊就用USB吧。

然后,这个系统总想着锦上添花,于是又开始折腾USB线,信号线,电源线什么,换来换去的累死了。每换一根,声音都有变化,有的线解析高,有的线密度大。但是试的一大堆从几千到一万多的线里,几乎有一根算一根,提高了解析和密度的,不是三频不平衡了,就是把结像拉太近了,本来我用古河自己DIY的电源线加上佳奈美平衡线,听着穆特是在台上拉小提琴的,有些线一插上,我噻,我被按在穆特胸上听她拉琴了,琴弓在我脸上甩来甩去的,这。。。。。。我也受不了啊。于是只好换回去了。以后有机会在试试两万以上的吧。

最后,经常听说HiFi这东西越贵性价比越低,我家领导也说,你花两万的时候就挺好听的,现在花20W也是挺好听的。有啥区别?可能这个观点没错吧,但是在我耳朵里呢?我觉得2W,我是听一场200一场的普通音乐会,20W我天天听的是1000+一张票的音乐会。那个更值得呢?我也说不好,见仁见智吧。






作者: 九峻山之巅    时间: 2018-1-5 00:10
顶高总
作者: 流氓才子    时间: 2018-1-5 08:32
大件是雪中送炭,小件是锦上添花,没问题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8-1-5 08:52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2018-1-5 09:04 编辑

USB线还是贝尔金?串流使用树莓派?有何电优化?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8-1-5 09:11
8XR做界面败给total six的USB直入,total的设计师有何说明,DAVE的设计师Rob认为DAVE最好的输入是USB,其次是光纤
作者: lyan1981    时间: 2018-1-5 09:13
1000多播放器2000多耳塞足够让你随着自己喜欢的音乐起动作。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8-1-5 09:24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2018-1-5 09:29 编辑

模拟信号线在理论上极限好电环境下作用属于桥梁,请教高总使用什么电源线和对电源线的看法

我个人互换电源线位置测试主导上 解码电源线>界面电源线>耳放电源线


作者: 叁拾陆度捌    时间: 2018-1-5 09:24
支持一下
作者: farrel    时间: 2018-1-5 09:48
本帖最后由 farrel 于 2018-1-5 09:51 编辑

呵呵,高总最近正在高烧阶段啊,恭喜一下。
8XR这种专业设备,长时间聆听比不过TOTAL SIX,也是很正常的,设计用途就完全不同。

YGG和TOTAL的对比,我觉得就是HIFI和HIEND的差距,SChiit家的所谓音乐味是很廉价,很土的韵味,和高端解码差距巨大,所以这点钱还是花的值的。但是如果上去到DCS套,那估计耳机系统就很难表现出来价格差异了。




作者: kingkrim    时间: 2018-1-5 09:58
顶高总,我已经没经同意,把你当成一个不认识的hifi导师了。那篇树莓派加hqplayer的文章真是我让受益匪浅!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8-1-5 10:18
gebegebe 发表于 2018-1-5 08:52
USB线还是贝尔金?串流使用树莓派?有何电优化?

什么线说句实话,影响很大,但是也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在大件变化的碾压性优势面前,线材的变化相对算是比较小。除非是那种非常有风格的东西。但是我也不否认,我试的另外一条USB线比贝尔金在音乐性上提升的非常明显。同样我也不认为贝尔金就不能入耳,最起码他给出了正确的声音。

至于您后面提到的电源线,我非常痛苦,因为大多提升了解析和密度的线,都有拉近结像的严重副作用,或者三频改变有点明显。而对于我这个喜欢古典的人而言,结像近了不能忍,三频不平衡更加不能忍。最不能忍的是提高了解析,但是密度下去,总觉得一口气上不来的那种线。这些类型的线比比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三频平衡提升,结像位置合理的线。如果找到的是天价,那么不升级也罢。现在的声音我觉得我没有什么挑剔了。当然我不过是又坐在了一个新的井底罢了。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8-1-5 10:31
本帖最后由 andygaof 于 2018-1-5 10:33 编辑
farrel 发表于 2018-1-5 09:48
呵呵,高总最近正在高烧阶段啊,恭喜一下。
8XR这种专业设备,长时间聆听比不过TOTAL SIX,也是很正常的, ...

其实我之前想过Total好多种战胜8XR的方法,但是完全没想到是现在这种在密度,解析,瞬态,结像大小,声场空间感,音乐性等几乎所有维度上的小胜,然后堆积成碾压。而且你说单项拿出来比真的赢了多少也难讲,但是综合下来,8XR我觉得算是进了音乐性的门槛儿,所有专辑都听的有滋有味。但是Total Six则已经是一个艺术大师在演绎作品了,以米尔斯坦的小无为例,目前只有Total加LinearX加Susvara这一套可以让我毫无压力的坐下来听完,而且觉得好听。8XR也能听,但是不忍,或者不是为了听对位而是听声音好不好听,是没法听完的。所以这种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例如LAKATOS,例如卡门幻想曲,从听这些经典,就跟没听过一样。前几天刚刚听了黄滨的现场,回过头在听穆特的卡门录音。已经很难讲是哪一个更好,风格差异了。之前一直是以现场听感为指导,去调试设备,现在仍然是。但是不再认为耳机系统还原现场听感是不可企及的高度了。8XR加LinearX加Susvara已经可以一战(高水平现场肯定输,但是其他的可以战,而且可以战而胜之),TotalSix的加入,则使必败的高水准一战变得有点扑朔迷离了。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8-1-5 10:39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2018-1-5 11:07 编辑
andygaof 发表于 2018-1-5 10:18
什么线说句实话,影响很大,但是也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在大件变化的碾压性优势面前,线材的变化相对算是比 ...

首先我并不认为贝尔金是正确的声音,均衡这个东西这个见仁见智,单独说好与坏其实意义不大,我只能说贝尔金在我对比过的15条USB里并不是很均衡的。我怀疑贝尔金差是因为做工工艺问题,这种机线的接插件稳定性和导体设计不是高标准,搞不好很容易出现批次差异。

其次是电源线,电源线最讨厌的是价格太贵,不像USB一般3000基本是纯银旗舰级别了,高总还是推荐专业电源线吗?我使用过gotham电源线,坦白说我认为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的,虽然我不否定它的性价比,您使用哪些电源线可否说明下,我个人感觉电源线的作用是很大的,和大件比并不完全是一个方向(就像耳机其实也受耳机线影响很多,换线如换机是指差异比较大的两条耳机线),但我资金有限,比较喜欢物美价廉的电源线。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8-1-5 10:47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2018-1-5 11:14 编辑
andygaof 发表于 2018-1-5 10:31
其实我之前想过Total好多种战胜8XR的方法,但是完全没想到是现在这种在密度,解析,瞬态,结像大小,声场 ...

如果不是双声道无后期录音,还原的还是多音轨混音,和现场肯定不一样

我认为高水平的录音混音目的不是还原现场,而是超越现场,否则在观众席摆个假人头/支架就行了(录音设备要好,不过指向性没法避免)


作者: okcomputer    时间: 2018-1-5 11:03
烧的有点厉害了,就算解码宇宙最牛,还是用耳机放出来,和真实(现场)去比,物理材质、大小、空间完全不同

只记得在体育馆里的随便的乐队,当时远处的大鼓声音一出来,虽然不是很响,但那种感觉不是音响器材能出来的
作者: farrel    时间: 2018-1-5 11:17
andygaof 发表于 2018-1-5 10:31
其实我之前想过Total好多种战胜8XR的方法,但是完全没想到是现在这种在密度,解析,瞬态,结像大小,声场 ...

是啊。8xr一直都被固定死在4-5万左右的标杆性解码,但是从来不会有人说这货能越级挑战啥的。
主要问题就是这解码太专业味了。
和10万级长时间聆听对比的话,这个差距会暴露无遗。

不过高总你到这个级别后,声音还想再升级,主要就要靠周边了。
大件已经很难再提升。

高端的一条线,后来会比你换大件效果还好。

作者: farrel    时间: 2018-1-5 11:18
okcomputer 发表于 2018-1-5 11:03
烧的有点厉害了,就算解码宇宙最牛,还是用耳机放出来,和真实(现场)去比,物理材质、大小、空间完全不同 ...

有啥出不来的,我家里的入门级箱子系统。

鼓的形状,鼓的大小。。都能非常清晰的表现出来,结像就如同凝聚在空中一样。



作者: farrel    时间: 2018-1-5 11:20
gebegebe 发表于 2018-1-5 10:39
首先我并不认为贝尔金是正确的声音,均衡这个东西这个见仁见智,单独说好与坏其实意义不大,我只能说贝尔 ...

电源线,真不贵。

你买过信号线和喇叭线。。觉得电源线的价格就是白菜价。。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8-1-5 11:26
本帖最后由 andygaof 于 2018-1-5 11:29 编辑
gebegebe 发表于 2018-1-5 10:47
如果不是双声道无后期录音,还原的还是多音轨混音,和现场肯定不一样

我认为高水平的录音混音目的不是 ...

这一点我不跟您争,您如果也听古典音乐,找如下两张唱片,试试,那几张能坐下来,觉得好听。我可以保证录的是很好听的。这些曲目,我听过比较高水平的现场,演绎者不同,但是现场都是很好听的,说回放超越现场的,我至今不敢苟同,如果说细节比现场多,有可能,但是回放系统跟牛逼大师们现场演绎出来的音乐性真的是差很远。这不是一声鼓有多猛的问题,现在我的系统大致上可以回放出现场的音乐性。我以前有些器材,这些曲子是放的未难听,但是绝对算不上动听。再早期有些器材,尤其是随身,放的那叫难听。

1. 巴赫 无伴奏小提琴组曲 DG录音,米尔斯坦版本 BWV1004恰空一曲, 我在国家大剧院听过穆洛娃的现场

4. 布鲁克纳 第八交响乐 DG录音,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版本 我在波士顿交响大厅听过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现场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8-1-5 11:31
andygaof 发表于 2018-1-5 11:26
这一点我不跟您争,您如果也听古典音乐,找如下两张唱片,试试,那几张能坐下来,觉得好听。我可以保证录 ...

目的超越现场并不是真的超越现场,因为目前录音设备和还原设备还不到100%还原,我指的超越是指以目前的技术,可以超越双声道观众席"现场"录音

作者: 深水蓝    时间: 2018-1-5 11:35
抬眼一看,此楼全是大佬,小弟不敢多嘴了,但是忍不住一人顶一下!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8-1-5 11:38
farrel 发表于 2018-1-5 11:17
是啊。8xr一直都被固定死在4-5万左右的标杆性解码,但是从来不会有人说这货能越级挑战啥的。
主要问题就 ...

我对周边有点反感,这东西,不在自己系统上试试,完全不知道什么结果,而且不同的听音喜好可能也完全不是一个结果。试过几条USB线,不点名,最贵的古典音乐表现力最差,解析很好,密度很高,但是直接把你怼在穆特胸上听她拉小提琴,任凭弓毛在你脸上甩来甩去,听的非常崩溃,但是这根线我完全同意流行乐变很好听,邓丽君面对你浅吟低唱,很毒。

我在万元以内没有找到什么好东西,所以被迫坚持在佳耐美200块平衡线和古河自己做的一根电源线上。其实佳耐美的解析和密度,我是挺不满意的。除了有一根USB线确实还不错。但是还需要多验证一下。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8-1-5 11:42
本帖最后由 andygaof 于 2018-1-5 11:45 编辑
gebegebe 发表于 2018-1-5 11:31
目的超越现场并不是真的超越现场,因为目前录音设备和还原设备还不到100%还原,我指的超越是指以目前的技 ...

我说的以现场为目标,不是把一个录音还原到录他的样子,这个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而是提供高水平现场的音乐表现力,听着有现场演绎那种醉人的音乐性和音响性。古典音乐高水品现场几乎没有不好听的,但是器材会放出来,相同曲目不好听的比比皆是。我现在这套系统算是没啥不好听的,缺乏音乐性的曲目了。8XR开始就很少曲目不好听了,但是仍然有部分曲目音乐表现力不够。

我之所以给YGG那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这货在一个很便宜的水平上让音乐有了音乐性,而不是一对音响效果的堆砌。尽管F大认为他土,廉价。但是他价格也廉价。


作者: okcomputer    时间: 2018-1-5 13:16
本帖最后由 okcomputer 于 2018-1-5 13:35 编辑
farrel 发表于 2018-1-5 11:18
有啥出不来的,我家里的入门级箱子系统。

鼓的形状,鼓的大小。。都能非常清晰的表现出来,结像就如同 ...


像真的是可以的,但和真的一较高下就不必了吧。记得当时也是个古典乐队,也不是多猛的低频,而是从一个较远的、大的空间里出来的那种撼动人的能量和空间感距离感。

引用原话“前几天刚刚听了黄滨的现场,回过头在听穆特的卡门录音。已经很难讲是哪一个更好,风格差异了。之前一直是以现场听感为指导,去调试设备,现在仍然是。但是不再认为耳机系统还原现场听感是不可企及的高度了。8XR加LinearX加Susvara已经可以一战(高水平现场肯定输,但是其他的可以战,而且可以战而胜之),TotalSix的加入,则使必败的高水准一战变得有点扑朔迷离了。”

作者: All_in_All    时间: 2018-1-5 13:36
大佬之间的交谈 后排慢慢研读学习
作者: mm逗    时间: 2018-1-5 14:24
本帖最后由 mm逗 于 2018-1-5 14:25 编辑

8XR居然数字水平比不上偷偷的USB   这有点颠覆以往的想象........
一直以来的说法8XR就是靠数字处理水平打天下    自身解码就是瓶颈

作者: farrel    时间: 2018-1-5 14:33
okcomputer 发表于 2018-1-5 13:16
像真的是可以的,但和真的一较高下就不必了吧。记得当时也是个古典乐队,也不是多猛的低频,而是从一个 ...

这个问题我早就和高总讨论过。

高总目前的态度,还是现场是最高标准。
等着看吧,2-3年后,他就不会再追求现场感了。

HIFI,HIFI。。就是高保真。
系统到20万,就已经接近了耳机系统保真的极限了。
再往后,就是HIEND。

那就是追求比真实更好听,更悦耳,用设备做声音的二次加工。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作者: farrel    时间: 2018-1-5 14:40
音响界最负盛名的那些设备,有几个是靠像现场出名的?

西电300B像现场么?银彩双皇冠像现场么?现场会有LINN LP12这种味道么?
钻石高音单元没染色么?Utopia的坡单元,现场有这种密度感么?
ATC的喇叭去听听看,哪个现场会声音厚成这样子?

都是假的。。一听就是假的。。但是好听。。
作者: 钱先生    时间: 2018-1-5 14:42
楼主文笔强大,八步惊云,第2点完全没有写清楚,一般烧油看了会完全云里雾里的(表述啊)


作者: okcomputer    时间: 2018-1-5 15:20
farrel 发表于 2018-1-5 14:40
音响界最负盛名的那些设备,有几个是靠像现场出名的?

西电300B像现场么?银彩双皇冠像现场么?现场会有L ...

像本意就不是真的,但无论如何也得是像,否则还有音乐吗,很难想象音频设备放出的音乐完全不像真的

楼主本意也许只是好设备和现场哪种听音乐更好听

作者: massage    时间: 2018-1-5 20:22
请问TOTALSIX的USB比8XR的AES好,是完全放一样的东西呢,还是USB用HDPLAYER升频到DSD放?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8-1-5 20:56
本帖最后由 andygaof 于 2018-1-5 21:17 编辑
farrel 发表于 2018-1-5 14:40
音响界最负盛名的那些设备,有几个是靠像现场出名的?

西电300B像现场么?银彩双皇冠像现场么?现场会有L ...

如果是流行乐,我早已在追求我自己的听感,那就是爱华M38的听感,我觉得糊的至美。听流行,我不管前端是iPhone还是现在这套20W的系统,我都喜欢M38出来声音,在20W系统下M38那个纯粹的直达人心的唱,真的是剧毒无比。但是对于古典音乐,我觉得,我很自卑,没有信心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可以超越那些演奏家和指挥家,所以我还是会奉现场为最高追求吧。

作者: 江南我最帅    时间: 2018-1-5 20:58
讲真的,我看不懂,不过貌似好厉害的样子,留名了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8-1-5 20:58
本帖最后由 andygaof 于 2018-1-5 21:15 编辑
钱先生 发表于 2018-1-5 14:42
楼主文笔强大,八步惊云,第2点完全没有写清楚,一般烧油看了会完全云里雾里的(表述啊)

我语死早,对不住先生了。补充了个白话文版本,请先生给过过目,审批审批。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8-1-5 23:37
原来是Ultrarendu>8XR
作者: farrel    时间: 2018-1-6 09:38
本帖最后由 farrel 于 2018-1-6 10:17 编辑
okcomputer 发表于 2018-1-5 15:20
像本意就不是真的,但无论如何也得是像,否则还有音乐吗,很难想象音频设备放出的音乐完全不像真的

楼 ...

你知道要完全重放现场需要什么样的设备么?
杜比实验室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推荐是起码7.1声道才可以重现。
我们听得音乐都是2声道的,能还原现场么?你还原的是现场么?

一切2声道的重放(耳机人头录音除外),谈还原现场,都是扯淡。
唱片本来就是罐头音乐。。是加工品。。是失真结果。。
是录音师,制作人处理结果。

谈何还原现场。

“现场”,有这个东西么?

--------------------------------------------------------------------

或许你会说完全不像小提琴的美,有意义么?

那么我告诉你,每一个人都是存在于他的认知区域内的,你我不会觉得一只母猩猩漂亮。
你我也不会觉得一名200斤的女子是美女,虽然某些非洲部落里会这么认为。

以我们存在的共同认知域,如果太不像小提琴的琴声,也不会被认为是具有美感的。
这是一切美感讨论的基础,也是我们不用太去追求“真”的原因,真就在你的潜意识里。
最终幻想7那种电影里的美女主角,没有人会真正心生爱慕,因为一看就知道是假人。

更严格得说,一个小提琴手的琴声美感追求和普通人的琴声美感追求必然是有差距的,前者的“真”的范围或许会更小,会更严苛。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前者依然可以去追求美感,让他的回放系统符合他的理想中的声音。
重要的是,美感的追求,让大家都分泌了多巴胺,获得了愉悦感。
而并非所有的现场,都能做到这一点。



作者: farrel    时间: 2018-1-6 09:52
andygaof 发表于 2018-1-5 20:56
如果是流行乐,我早已在追求我自己的听感,那就是爱华M38的听感,我觉得糊的至美。听流行,我不管前端是i ...

音乐的理解,和重放系统的表现,一定是相关的么?
小提琴的音色,是演奏家能完全控制的么?那还购买名琴干啥?
莫非,你家里的系统,能让唱片里指挥家的节奏失真么?能让小提琴手的演奏失误么?


如果有系统,能让小提琴的音色更柔美,更好听,难道你非要去追求那个干涩的现场?
你又怎么知道不是因为录音室的糟糕的声学效果,导致了这个干涩呢?
你在大剧院听到的现场,搞不好指挥在那里暗地骂,这个现场的声音完全比不上我在美国的几场啊。

能够获得“美”的情况下,去追求“丑”,即便这个“丑”是真。
也是很奇怪的事情。
因为这和我们欣赏音乐的目的:追求美感,获得感动,背道而驰。



作者: bgfans    时间: 2018-1-6 10:06
total six是不是不能关机,一关机就要暧机好几天才有好音质?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8-1-6 18:09
本帖最后由 andygaof 于 2018-1-7 00:50 编辑
farrel 发表于 2018-1-6 09:52
音乐的理解,和重放系统的表现,一定是相关的么?
小提琴的音色,是演奏家能完全控制的么?那还购买名琴 ...

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说以现场为最高标准,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何为现场?以哪一场现场为标准?你我都知道还原录音的哪一场现场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两个是不是在讨论同一件事情而表述方式有区别?以古典音乐为例,我个人没有听到过比名家现场演绎更加动人的录音。不论我们的回放器材是什么。百万器材也听过,做不到。所以我说的回放以现场为依据,主要是以下三点,或者说四点。

1. 音色不能有太大差异。不能把小提琴放成大提琴

2. 临场感不能有太大差异,这里临场感,我想定义为距离,空间感,强弱对比,能量传递和能量对比。也许有些同学会把交响乐大起大落,直接由最弱变成最强视为过瘾。但是我个人比较坚持现场混响效果下的层次。该是中强的就是中强,还是强的就是强。不能为了爽把还是中强的也变成强。还有把混响堆积出来的气势,变为收掉混响,以强奏来表达。这种方式我个人不接受。还有严重的改变乐器间比例关系,位置关系,我不接受。但是录音本身就比现场多个结像,现场大多情况下,多数乐器没有结像,以点声源方式呈现。而录音会有结像,一方面算是对视觉损失的弥补,另外一方面,也是无法完全回放现场的佐证。但是结像比例严重不合理,如果录音使然我没办法,如果是器材使然,我不接受。最后是能量传递问题,小音量也有充沛的能量是现场的重要标志,因此回放系统需要提供足够的能量,并且能量比例合理,不能依赖大音量传递能量,而是在合理响度下,传递比例合理的能量。

3. 音乐情感表达,每一首名曲,每一个好演绎的现场,基本上不会缺乏音乐性。从某种角度,音乐是暖的甜的,这句话可能会被认为是胡说,或者认为这是不监听,或者背离了现场的真实。但是大多优秀的现场是温暖的,甜美的。可能每个人对此的感受不同。但是至少高水准现场是温润的。置于多润,多甜美,多温暖是合适的,这一点是每个人的理解问题,每个厂家可能表达的也不一样。

4. 综合上面三个因素,有厅感,三频均衡,强弱表达合理,能量表达合理,音色和质感合理而且不出格,通过充足的细节表现现场的温润甜美。这是我心目中的所谓现场。不知道我的表达F大有什么看法。

作者: ejdjtxd    时间: 2018-1-6 20:06
还原现场很容易,dave就可以,但声音向坏的因素可能也来自于器材还原现场力。可能就像某些大佬说的hiend目的是要把差录音变好听,而不只是还原现场这么简单的事。
作者: sfblab    时间: 2018-1-6 21:13
本帖最后由 sfblab 于 2018-1-6 21:15 编辑

       高总这个帖子很有意思,usb接口比aes好原理上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前者是USB从PC接口接受数字信号再在机器内部转成I2S信号,然后送人解码芯片,信号的还原质量与内部的时钟有关。

       后者是将PC端接收的数字信号变换成I2S信号,然后再转换成S/PDIF通过传输线传到解码输入端,解码端再将收到的S/PDIF转换成I2S,然后送人解码芯片;后面机器内部的时钟做得再好也没有用,因为根本就不用。

       后面的过程多了信号转换---传输---信号转换3个步骤,这些步骤都会增加Jitter,即使两台机器的时钟在同一水平下,后面的方式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从原理上说PCHIFI中用S/PDIF接口增加了多余的环节,在解码的界面不够好时可以起到作用,足够好的情况下就是画蛇添足。

       S/PDIF接口设计为必须从外部获取时钟的系统,例如接CD转盘,这时它是不可取代的。



作者: tom133    时间: 2018-1-6 23:02
录音的效果依赖于话筒的位置。如果在听众席,那就更接近现场听感。如果是奏鸣曲或协奏曲,主要乐器一般会近话筒,这个听感就不同于听众席,而是强调了这类乐器的质感,细节和能量感。至于哪一种选择更好,各有好处吧,也取决于录音师和混音师的品味。好器材,就是在某些方面不如现场的情况下,在另外的方面超出现场的效果。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1-6 23:11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8-1-6 23:35 编辑
andygaof 发表于 2018-1-5 10:18
什么线说句实话,影响很大,但是也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在大件变化的碾压性优势面前,线材的变化相对算是比 ...

所谓的煲机,可能还含有一部分煲脑放的成分。

如果已经烧到这种程度了,那么就该开始保护自己的脑放和听力还有灵魂了。

同一套系统,前一分钟,和这一分钟,听感都是有差别的,因为你的注意力变了。
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看看我的帖子,【耳镜】【耳保健操】


继续烧下去,只能靠DIY了。因为已经不是在听音乐,而是在找感觉了。


不要以价论声,要用科学+实践来求真。
花钱买到的是花样。而真实其实很简单,简单到让人忽略。


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看看我的帖子,【铜管线材】【线材DIY】

现场你是坐在舞台外边,录音话筒是在舞台上边,如果带上耳机,还追求距离感,那反而是不真实的了。

坐在现场,你的意识告诉你,我是在现场,这是真实的声音,所以,你就不会再执着于自己的追求,非要听出些什么感觉出来。因为你必须尊重现实。
回到家里,带上耳机,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下,你就可以更任性的去追求些什么,哪怕那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






003双月铜管莲花线.jpg (189.61 KB, 下载次数: 22)

虽然廉价简单 但并不会阻止它向真实靠近

虽然廉价简单 但并不会阻止它向真实靠近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8-1-7 00:47
bgfans 发表于 2018-1-6 10:06
total six是不是不能关机,一关机就要暧机好几天才有好音质?

刚到手,经验不是很丰富,之前已经冰冷了。所以没法回答您的问题,抱歉。以后我可以慢慢试试。

作者: ikkaruis    时间: 2018-1-12 11:34
估计8XR 宇宙第一界面也只有在国内被吹到如此高度。搜搜油管和谷歌,都属于专业重口味器材评测。

给高总几点HQplayer NAA 的建议。

1. NAA 自带系统尽量精简,如果解码器能支持Linux 系统,那microrendu/ultrarendu 这种东西自然是好。但考虑到有些解码器运行HQplayer 最高算法需要windows 系统,所以这时候microrendu/ultrarendu 就不适用,需要自己造。

2. 如果有考虑自己造NAA 的时候,装入光纤网卡会有非常明显的提升。普通5类,6类网线,不带屏蔽的还是防不了EMI,带了屏蔽的STP 网线的话,屏蔽材料就接地了,接地了电气隔离就削弱了。所以,光纤网线传输将把隔离做得更彻底。具体串法:HQplayer 运算PC (装入光纤网卡)- OM4 光纤- 光纤交换机 -OM4 光纤- 带光纤网卡的NAA

3. ultrarendu 比iso regen 好的原因就是因为网纤传输行业标准的电气隔离,而ISO REGEN 是用高速隔离芯片来做到电气隔离。高总何不试试:把ISO REGEN 接到ultrarendu/naa 后面,这样既有了网线的隔离,又有了隔离芯片的隔离,ISO REGEN 屏蔽的则是ultrarendu/naa 一侧USB 引入的微小电气污染。

4. 建议把HQ 运算PC 和 NAA 放置在不同地点,离开越远越好,比如HQPC 放在书房,NAA 放在听音室。如果HQpc 和 NAA 之间,交换机越多,缓冲隔离也就越充分,HQpc 的配置影响也会越小,再也不会因为换了HQpc 里的电源而发生什么音质大变的情况。

5. 如果你想让HQpc 的运算数据彻底从线中摆脱出来,在空气中传播,可以用WIFI,比如:HQpc - WIFI AP - NAA - DAC, 虽然这种方式完全摆脱了电气污染,但也随之带来两个弊端。1) 网络带宽达不到1000M, 但按照现在WIFI 传输速度,对所有高清音乐传输也绰绰有余。2)WIFI 自身是个RFI 发射器,对于HIFI器材不是好事情,我个人已经不把WIFI 路由器靠近任何器材了。但是WIFI 方便了不少事情,而且无处不在,所以把WIFI 撤走改善音质这件事情对于一般公寓房玩家,是很难感觉到的。住在郊区离信号发射站很远的房子,或者别墅用户可以感受到。

以上,均是我自己测试的一些体会。


作者: kingkrim    时间: 2018-1-12 11:54
ikkaruis 发表于 2018-1-12 11:34
估计8XR 宇宙第一界面也只有在国内被吹到如此高度。搜搜油管和谷歌,都属于专业重口味器材评测。

给高总 ...

膜拜大神!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8-1-12 13:59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2018-1-12 14:02 编辑
ikkaruis 发表于 2018-1-12 11:34
估计8XR 宇宙第一界面也只有在国内被吹到如此高度。搜搜油管和谷歌,都属于专业重口味器材评测。

给高总 ...

wifi路由器影响欧博Liner5耳放的底噪,一米内非常明显,我应该是第一个提出来的,我认为厂家应该可以做下屏蔽,因为我把手挡住L5电位器位置,底噪就可以消失

用“手”消灭了底噪,当时我也很惊讶

作者: ikkaruis    时间: 2018-1-12 14:05
gebegebe 发表于 2018-1-12 13:59
wifi路由器影响欧博Liner5耳放的底噪,一米内非常明显,我应该是第一个提出来的,我认为厂家应该可以做下 ...

胆机对干扰敏感是很正常的,我有一个卡西欧电波表,放在一些胆机周围都有影响。

然后你可以仔细想想那些自带WIFI 天线,有个路由器放在里面的解码器,数播。我个人不会去买任何带WIFI 功能的设备。操作上便利和纯净的音质永远都做着互相的取舍博弈。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8-1-12 14:09
ikkaruis 发表于 2018-1-12 14:05
胆机对干扰敏感是很正常的,我有一个卡西欧电波表,放在一些胆机周围都有影响。

然后你可以仔细想想那 ...

蓝牙 Airplay DLAN = 音质杀手

作者: 冯赌必晟    时间: 2018-1-12 15:02
好贴,顶一下

作者: andygaof    时间: 2018-1-13 21:59
本帖最后由 andygaof 于 2018-1-13 22:13 编辑
ikkaruis 发表于 2018-1-12 11:34
估计8XR 宇宙第一界面也只有在国内被吹到如此高度。搜搜油管和谷歌,都属于专业重口味器材评测。

给高总 ...

关于第二点,做网络多年,光电转换器件本身会产生一定的纹波,回头咨询一下做研发的兄弟这样做会怎样。另外应该可以不用光纤交换机,把TX RX反装应该就可以直怼。一对好的SFP光模块恐怕就很贵了。不过这个思路里,干扰只来自于接收端的光电转换,另外一端用普通的光电转换器应该就可以了,没必要用光纤网卡,只是这样之麻烦有多少烧友愿意这样折腾是个问号,Anyway,可以尝试一下。拜谢。

对于第一点,用了精简的Debain,也用了Ubuntu MATE,出乎预料,更臃肿的Ubuntu MATE声音更好一些。怀疑是Ubuntu MATE的声卡驱动部分更好,目前没有找到原因。

在目前的全部测试里,对声音改善最大的是供电侧的优化。怀疑操作系统已经压榨不出什么了,想要更好估计嵌入式是到头了,专门芯片成本上不现实,FPGA恐怕是最终选择,INT204这些东西都是这么干的。



作者: ikkaruis    时间: 2018-1-13 23:02
本帖最后由 ikkaruis 于 2018-1-13 23:08 编辑
andygaof 发表于 2018-1-13 21:59
关于第二点,做网络多年,光电转换器件本身会产生一定的纹波,回头咨询一下做研发的兄弟这样做会怎样。另 ...

对于你担心在NAA 里植入光纤网卡,光电转换产生波纹的一种“释怀”解释。来源于CA 论坛,HQ 作者的解释。

https://www.computeraudiophile.com/forums/topic/22888-enjoy-the-music-ces-2015-interview-with-bruno-putzeys-describing-his-new-dac/?do=findComment&comment=403510
光纤配件不会特别贵,我用的也是HQ作者推荐的HP 1920 光纤交换机,相比其他交换机是贵了不少,但对于发烧友绝对属于小数目。SFP 1000M 网卡NIC 也不贵,只是SFP模组正版的会贵些,但我朝有TB,所以也不会贵到哪里去。

关于更近一步的音质提升,如果你更想挖掘HQ 算法潜力,应该尝试 1-bit SDM 构架解码器,然后用HQ 里SDM 的滤波。Total 只是ladder 构架,恕我直言,HQ作者一直都瞧不起 ladder 构架或者说是有偏见。HQ算法在SDM 构架中更有优势。只不过SDM解码器会便宜,但要造能运算他滤波的PC可不便宜。




作者: 海音科技    时间: 2018-1-14 16:24
愚以为只要大家试音碟里面还是音乐,不是刮风下雨打雷砸玻璃,那就还是默认在追求音乐回放之美。
作者: szcqcc    时间: 2018-1-14 16:54
海音科技 发表于 2018-1-14 16:24
愚以为只要大家试音碟里面还是音乐,不是刮风下雨打雷砸玻璃,那就还是默认在追求音乐回放之美。

刮风、下雨砸玻璃是测试电影效果
作者: okcomputer    时间: 2018-1-14 18:25
海音科技 发表于 2018-1-14 16:24
愚以为只要大家试音碟里面还是音乐,不是刮风下雨打雷砸玻璃,那就还是默认在追求音乐回放之美。

不是的

有些发烧碟追求的是空间、结项、凝聚,但听起来很难受,很不自然,已经听不出真实的美了。前几天偶尔听了下“丝竹管弦”(好像叫这个),名声还很大的碟。

作者: glamoroussky    时间: 2018-1-16 16:03
本帖最后由 glamoroussky 于 2018-1-16 16:05 编辑
andygaof 发表于 2018-1-5 11:38
我对周边有点反感,这东西,不在自己系统上试试,完全不知道什么结果,而且不同的听音喜好可能也完全不是 ...

万元以内的电源线基本都有短板,要想在周边线材找到可喜的正面变化,2W元以上的电源线是你考虑的范围。
作者: ckddf    时间: 2018-1-16 16:28
XLR线,这么说吧,万把块没好货,从3W开始,有好声了,高总你要试,就去试3W+的XLR

另外,XLR信号线本来就是耳机系统里最贵的线材,意思是说,3W的XLR其实也就相当于1万左右的电源线的级别水准,个别牌子更加甚之,

比如天仙配XL电源线也就是1.5W,而XL XLR就是6W多了。

所以说高总你在1W这个价位内的XLR里试不到好声,我也试不到,从3W开始,可用的选择就丰富了,如同电源线,我不认为万元级以下的线能有多好多好,

能像 isotek 入门线那样,把声音给对,就很不错了,真要素质和音乐味俱佳,还是得过W,而XLR线是过3W。
作者: sprs    时间: 2018-1-22 11:52
ckddf 发表于 2018-1-16 16:28
XLR线,这么说吧,万把块没好货,从3W开始,有好声了,高总你要试,就去试3W+的XLR

另外,XLR信号线本来 ...

XLR线可以试试澳洲插王bocchino版本的Vcap平衡线。

作者: dakefly    时间: 2018-1-22 18:32
5000怼50000是怎么说起来的,total six是十万级的解码啊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